菏泽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生物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包括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2024东北育才学校高三模拟]
1. 科研人员利用“无人机+红外热成像”技术调查了江西桃红岭梅花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中的梅花鹿种群数量,通过红外热成像技术,丛林里的梅花鹿能被精准定位。科研人员同时也会搜集动物粪便带回实验室研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无人机+红外热成像”技术调查法不受光线、温度等条件影响
B. 利用“无人机+红外热成像”技术可减少对调查动物产生的惊扰和伤害
C. 通过分析收集到的动物粪便可以获得梅花鹿的数量信息
D. 若梅花鹿数量较少,可采用逐个计数法调查,其优点是调查的数量准确
2. 在布氏田鼠种群数量爆发年份,种内竞争加剧,导致出生率下降、个体免疫力减弱,翌年种群数量大幅度减少;在种群数量低的年份,情况完全相反。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布氏田鼠种群数量达到K/2时,种内竞争强度最小
B. 布氏田鼠种群数量低的年份,环境容纳量可能不变
C. 布氏田鼠种群数量爆发年份,天敌捕食成功的概率提高
D. 布氏田鼠种群密度对种群数量变化起负反馈调节作用
3. 晋代《南方草木状》记载:“蚁在其中,并窠而卖……南方柑树若无此蚁,则其实皆为群蠹所伤,无复一完者矣”,讲的是广东一带以草席包着黄猄蚁的蚁窠出售,以黄猄蚁防治柑橘害虫,是世界上“以虫治虫”的最早记载。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黄猄蚁种群的数量特征包括种群密度、年龄结构、丰富度等
B. 黄猄蚁与柑橘害虫之间的种间关系一定为寄生
C. 黄猄蚁防治柑橘害虫比喷洒农药等化学防治方法见效更快
D. 黄猄蚁的引入降低了柑橘害虫的环境容纳量
[2024唐山一中高二月考]
4. 泰山崛起于华北平原之东,凌驾于齐鲁平原之上,东临烟波浩淼的大海,西靠源远流长的黄河。泰山包括森林、灌草丛、草甸、湿地等生态系统。森林类型主要包括针叶林、落叶阔叶林、针阔混交林等。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泰山从山底到山顶植物种类不完全相同,属于群落的水平结构
B. 森林中植物多样性较高时,动物的物种丰富度也可能较高
C. 森林中林下植物的种群密度主要取决于林冠层的郁闭度
D. 依据某地植被的物种丰富度可以确定其所属的群落类型
[2024康杰中学高二期中]
5. 美杜莎捕虫树是一种生活在南非地区的罕见食虫植物。美杜莎捕虫树能分泌黏液捕捉昆虫,微刺盲蝽虫能在树上自由行走,食用昆虫,微刺盲蝽虫的排泄物能为美杜莎捕虫树提供营养。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微刺盲蝽虫的存在能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B. 美杜莎捕虫树作为分解者能利用微刺盲蝽虫排泄物中的能量
C. 美杜莎捕虫树与微刺盲蝽虫之间属于互利共生关系
D. 美杜莎捕虫树和其捕捉的昆虫之间没有捕食关系
[2024西安铁一中高二期末]
6. 如图为某一区域M、N两物种的资源利用曲线(纵、横轴分别表示被两个物种所摄取的食物数量和种类),两曲线关于虚线轴对称。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 曲线不重叠时,M与N不可能存在竞争
B. b越宽,生物适应环境的能力越弱
C. d越宽,M与N之间对食物的竞争越弱
D. 当M呈“S”形增长到达K值时,会将N从该区域中完全排斥出去
7. 下列关于古代诗词中蕴含的生态学原理,叙述错误的是( )
A.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体现了信息传递对生命活动的作用
B.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体现了种内竞争
C. “可怜中间树,束缚成枯枝”描述是种间寄生关系
D.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体现了生物防治的作用
8. 蜜獾因喜食蜂蜜而得名。蜜獾常通过跟随善于发现蜂巢但不能捣毁蜂巢的响蜜鴷找到蜂巢,并用利爪捣毁蜂巢,与响蜜鴷分享蜂蜜。下图为非洲某草原生态系统部分组分 之间的关系。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蜜獾与响蜜鴷的种间关系为互利共生
B. 图中由捕食关系形成的食物链共6条
C 若黑曼巴蛇大量死亡,则短时间内蜜獾和蚱蜢均减少
D. 蟾蜍、蚱蜢的存在能够加快草原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9. 若一个相对封闭的生态系统中共有五个种群,其能量调查如下:
种群 甲 乙 丙 丁 戊
能量(107kJ·m-2) 2.50 10.30 9.80 0.28 250.00
下面是根据该表数据作出的一些分析,图①②③分别是相关的示意图,下列叙述最可能错误的是( )
A. 该生态系统的食物链为
B. 图①表示生态系统能量金字塔
C. 图②表示该生态系统中乙与丙可能的关系
D. 图③表示该生态系统中除去甲和丁后,乙与丙可能的关系
[2024银川二中高二月考]
10. 如果一个生态系统有四种生物,并构成一条食物链,在某一时间分别测得这四种生物(甲、乙、丙、丁)同化的能量如图所示。在一段较短的时间内( )
A. 如果乙的数量增加,则会引起甲、丙数量增加
B. 如果乙大量捕食甲,就会降低甲种群的丰富度
C. 丁的数量发生大幅度变化,不会影响乙的环境容纳量
D. 甲与乙之间存在反馈调节,以维持种群数量相对稳定
11. 一般来说,雌雄异株植物自然种群的性别比例为1∶1,但环境因子会使性别比例偏离。斑子麻黄是耐贫瘠、干旱、寒冷的雌雄异株植物。下图为某山坡不同区域(S1、S2样地的营养条件优于S3、S4)斑子麻黄种群调查结果。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调查斑子麻黄种群性别比例不需要随机取样
B. S2样地斑子麻黄种群的年龄结构为增长型
C. 营养不良环境下幼龄雄株比雌株生命力更强
D. 海拔越高则斑子麻黄种群性别比例偏离越明显
[2024莆田一中高二期中]
12. 甜楮林是武夷山自然保护区的代表性植被,研究者通过相关实验对武夷山自然保护区郁闭甜槠林(受人为影响较小)与干扰甜楮林(适度择伐乔木)的物种多样性及群落优势度进行了比较,部分实验数据如表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层次 郁闭甜楮林 干扰甜楮林
物种多样性指数 群落优势度 物种多样性指数 群落优势度
乔木层 11.4450 0.0733 14.7091 0.0614
灌木层 4.0041 0.2651 12.0776 0.0860
草本层 1.6629 0.2944 5.4274 0.1039
藤本植物 5.5540 0.1424 8.9745 0.0718
注:群落内物种分布越不均匀,优势种的地位越突出,群落优势度越大。
A. 调查物种丰富度时,样方面积以物种数达到稳定时的最小面积为宜
B. 干扰甜楮林中灌木层和草本层群落优势度低于郁闭甜槠林,主要原因是阴生植物入侵
C. 封育保护后干扰甜楮林发生次生演替,物种多样性降低,群落优势度增大
D. 演替过程中物种多样性的增加是生态系统适应外界干扰的一种对策
13. 植物调落物中的碳氨比可以影响某分解者的生命活动。植物凋落物中碳氨比大于30:1时,该微生物的生命活动出现氮限制,其会从土壤中额外吸收铵根离子和硝酸根离子;植物凋落物中碳氨比小于30:1时,该微生物的生命活动出现碳限制,其分解作用会增加土壤中的无机氮,从而增加植物对氮的吸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该微生物将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后被植物利用,促进了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B. 受碳限制时,该微生物会利用空气中的CO2或土壤中的碳酸盐进行生命活动
C. 受氮限制时,该微生物与植物存在种间竞争关系
D. 植物的光合作用会影响碳的输入,进而影响该微生物的生命活动,这又对植物吸收氮产生影响
14. 边缘效应是指在两个或多个不同性质的生态系统交互作用处,由于某些生态因子或系统属性的差异和协同作用而引起系统某些组分及行为的较大变化。沿着生态系统的边缘产生了有差异的环境条件,形成边缘效应带,此处群落结构复杂,各种生物由激烈竞争发展为各司其能,各得其所,相互作用,形成一个多层次、高效率的物质、能量共生网络。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人类活动增强,导致自然生境片段化,增加了边缘效应带的数量
B. 处于边缘效应带的鸟类可能比生活在森林深处的鸟类更警觉
C. 研究边缘效应对保护生物多样性和提高农作物产量具有重要意义
D. 边缘效应会改变生态系统的群落结构但不会影响其物种丰富度
15. 下图是大豆和杂草R、杂草S在某种养分生态位上的分布曲线。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a越大,表明杂草R个体间对该养分的竞争越激烈
B. 大豆与杂草R对该养分的竞争程度较大豆与杂草S强
C. b的大小会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变化,但a和d不会
D. 当c减小,大豆和杂草R的该养分生态位发生分化
二、不定项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每小题至少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全部选对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有选错的得0分)
[2024双十中学高二月考]
16. 如图两条曲线代表某地A、B两种生物种群数量Nt(横轴)和一年后的种群数量Nt+1(纵轴)之间的关系。直线P表示Nt=Nt+1。其中A生物种群的动态曲线有两个平衡点,即稳定平衡点(S1点)和灭绝点(X点),当种群数量高于X点对应的种群数量时种群数量可以回到S1点,但是种群数量一旦低于X点对应的种群数量时种群就会走向灭绝。B生物种群的动态曲线只有一个稳定平衡点(S2点)而没有灭绝点。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当A生物的种群数量高于X点对应的种群数量时,无论高于或低于S1点对应的种群数量,都会趋向该稳定平衡点
B. 当种群数量较少时,种群会在短时间内快速增长的是B生物
C. 家鼠全年均可繁殖,生存能力强,其种群数量的动态曲线与A生物相同
D. 东北虎为濒危动物,其数量一旦低于X点对应的种群数量,就会走向灭绝
17. 研究放牧强度对草原群落特征的影响,对合理利用草原和防止荒漠化具有重要意义。下表为某高寒草原在不同放牧强度下的植物群落调查数据。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放牧强度 物种数 生产力(t·hm-2) 土壤有机碳含量(g·m-3)
无 15 0.85 8472
轻度 23 1.10 9693
中度 15 0.70 9388
重度 6 0.45 7815
A. 中度放牧和无放牧下生产力不同,可能是物种组成不同所致
B. 重度放牧下土壤有机碳含量降低是分解者的分解过程加快所致
C. 放牧可能导致群落优势种改变且重度放牧下的优势种更加耐旱
D. 适度放牧是保护草原生物多样性和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的有效措施
[2024武钢三中高二月考]
18. 如图为某生态系统结构模式图,①②③④代表生理过程。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图中可构成生物群落的是a、b、c、d
B. 若c的食物中d占1/3,假设相邻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均为10%,要使c体重增加3kg,需要a的质量为120kg
C. 若通过人为管理增加某生物数量,则一定可以提高该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
D. 能够保证此生态系统物质循环正常进行的关键成分至少有b、e
19. 种群密度效应是指在一定时间内,当种群的个体数目增加时,就必定会出现相邻个体之间的相互影响。种群密度效应包括两个重要的法则:①在一定范围内,当条件相同时,物种个体平均重量W与密度d的乘积是个常数Ki,不管种群密度如何,最后Ki总是基本一样的,即最后产量恒定法则;②随着密度增加,种内竞争加剧,引起种群内个体死亡,种群密度减小,即自疏法则。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自疏通过直接影响种群的死亡率来调节种群密度
B. 自疏导致种群内不同个体占据的生态位差异性增大
C. 出现最后产量恒定法则的原因是自然生态系统的资源和空间都是有限的
D. 自疏是正反馈调节的结果,也是种群对不利生长环境的一种适应
20. 底栖硅藻是河口泥滩潮间带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为底栖动物提供食物。调查分析某河口底栖硅藻群落随季节变化优势种(相对数量占比>5%)的分布特征,结果如下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注:不同条纹代表不同优势种:空白代表除优势种外的其他底栖硅藻;不同条纹柱高代表每个优势种的相对数量占比
A. 底栖硅藻群落的季节性变化主要体现在优势种的种类和数量变化
B. 影响优势种①从3月到9月数量变化的生物因素包含捕食和竞争
C. 春季和秋季物种丰富度高于夏季,是温度变化影响的结果
D. 底栖硅藻固定的能量是流经河口泥滩潮间带生态系统的总能量
三、非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共55分)
21. 长爪沙鼠是引起某地草原鼠害的主要物种之一。若用灭鼠剂防治,长爪沙鼠种群数量会迅速恢复。为了提高防治的有效性,科研人员研究了不育剂EP1对当地长爪沙鼠种群数量的影响。3月初在实验区投放不育剂饵料,对照区为自然状态;3~10月份期间定期取样调查种群数量和幼体(0~1月龄)比例(研究期间长爪沙鼠迁入、迁出情况不明显,忽略不计),其中幼体比例统计结果如图所示。
(1)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包括_________两方面。
(2)调查长爪沙鼠的种群密度时,在0.5公顷的样地上,第一次捕获60只,标记后放回,第二次捕获的40只中有20只带标记。据此估算,样地上长爪沙鼠的种群密度为_________只/公顷。
(3)利用EPl使雄性个体不育,相当于改变了长爪沙鼠种群正常的_________,直接使_________降低,从而使该种群的_________明显降低。
(4)与对照区相比,实验区长爪沙鼠种群的繁殖高峰出现的时间_________(填“提早”或“推迟”),出生率总体水平_________。
(5)种群密度有关知识的应用有农田杂草状况调查、濒危动物保护和_________、_________等。
22. 为研究河流中石块上微生物群落的演替,将灭菌后的裸石置于河流中,统计裸石上不同时间新增物种数目(图1)、自养类群和异养类群的个体数量(A和H分别代表自养和异养类群的优势种)(图2)。
(1)裸石上发生的群落演替类型为____________________。
(2)由图1可知,演替的前120天,生长在裸石上的物种总数__________(增加∕减少),之后,演替趋于稳定。
(3)由图2可知,演替稳定后,优势种A的环境容纳量与演替初期相比__________(变大∕变小)。
(4)已知自养类群为异养类群提供有机碳,演替达到稳定后,两者的数量金字塔是_____(正∕倒)金字塔形,能量金字塔是_____(正∕倒)金字塔形。
(5)当试验裸石上演替稳定后,其群落结构应与周围类似石块上已稳定存在的群落结构相似,原因是两者所处的_______________相似。
23. 土壤重金属污染和土壤中农药残留超标会影响茶叶品质。科研小组对某重金属污染地区的单作茶园生态系统(种植单一品种茶树)进行了调查研究,并对其实施了植物修复技术。植物修复通过禾本科、豆科等超积累植物从被污染环境中吸收重金属,并将其转移、贮存到地上部分(超积累植物地上部分贮存重金属的能力比普通植物高10倍以上),从而降低环境中重金属浓度,达到修复的目的。请回答下列问题:
(1)茶园生态系统不同地段分布有不同的种群,体现了群落的______结构。茶园生态系统的修复是否成功,主要看它的______是否能够长期保持相对稳定。
(2)科研小组选择适宜的大豆品种进行茶、豆间作,发现茶园土壤中镉等重金属浓度明显下降,且土壤肥力明显提升,试分析其原因可能是______。
(3)蜘蛛在茶园生态系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研究人员对不同类型茶园中的蜘蛛进行了调查,得到数据如表所示(有机茶园不喷洒除草剂,每年采茶1次;无公害茶园每年喷洒除草剂2次,采茶4次;普通茶园每年喷洒除草剂2次,采茶6次)。
项目 有机茶园 无公害茶园 普通茶园
个体数(只) 1615 982 601
物种数(种) 57 48 34
丰富度指数 7.72 6.83 5.22
①分别从不同类型的茶园中各选取10个茶丛,调查并统计每个茶丛内蜘蛛的种群密度,该过程采用的方法为______,在统计蜘蛛的物种数时,还统计了各种蜘蛛的相对数量,该过程采用的方法是______。区别三种茶园中生物群落的重要特征是______。
②蜘蛛可捕食害虫,茶园中害虫种群的数量呈______增长。与其他两种茶园相比,有机茶园中______,一定程度上防止了虫害的发生。研究发现,蜘蛛体内重金属含量高于其他生物类群,从食物关系的角度分析,捕食性蜘蛛体内重金属含量较高的原因是______。
③普通茶园中蜘蛛丰富度指数最低的原因可能是______(答出两点)。
24.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有研究发现,在某滨海湿地,互花米草入侵5年后,导致耐高盐的碱蓬大面积萎缩而芦苇扩张,这种变化的关键驱动因素是不同生态系统之间的“长距离相互作用”(由非生物物质等介导),如图1所示。
假设有3种植食性昆虫分别以芦苇、碱蓬和互花米草为主要食物,昆虫数量变化能够反映所食植物种群数量变化。互花米草入侵后3种植食性昆虫数量变化如图2所示。
(1)据材料分析,本研究中介导“长距离相互作用”的非生物物质是______。
(2)图2中,若昆虫①以互花米草为食,则昆虫③以______为食;互花米草入侵5年后,昆虫②数量持续降低,直接原因是______。
(3)物种之间的关系可随环境变化表现为正相互作用(对一方有利,另一方无影响或对双方有利)或负相互作用(如:竞争)。1~N年,芦苇和互花米草种间关系的变化是______。
(4)互花米草入侵5年后,该湿地生态系统极有可能发生的变化有______(多选)。
A. 互花米草向内陆和海洋两方向扩展
B. 群落内物种丰富度逐渐增加并趋于稳定
C. 群落水平结构和垂直结构均更加复杂
D. 为某些非本地昆虫提供生态位
25. 图1为科研人员对太湖某区域的生物组成及其食物关系调查后,绘制的部分食物网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1所示的食物网中所有生物______(填“能”“不能”或“不一定能”)构成一个群落,原因是______。调查得知鲚鱼和银鱼摄食不同类型的浮游动物,这有利于减弱两者之间的______关系。
(2)太湖中的鲢鱼主要生活在水体上层,鲚鱼、银鱼主要生活在水体中层和中下层,鲫鱼主要生活在水体底层,这种群落结构的生态学意义是______。
(3)当湖水出现富营养化时,投入生态浮床和种植挺水植物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藻类生长,原因是______(答出两点即可)。研究者利用血细胞计数板(1mm×1mm×0.1mm)对某单细胞藻进行计数以调查治理效果。治理前后分别在相同样点取多个湖水样品混合后,稀释100倍进行计数,结果如图2所示,左、右图分别为治理前、治理后某单细胞藻计数情况。治理后该藻种群密度减少了约______个/L。
(4)下表为太湖某区域生态系统的能量分析数据(单位:J·m-2·a-1),其中Ⅰ~Ⅳ表示食物链中不同的营养级。结合数据分析,表中生物类群V表示的是______,能量X和Y表示的是______,最高营养级及其上一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______(保留两位小数)。
生物类群 Ⅰ Ⅱ Ⅲ Ⅳ Ⅴ
同化量 871.27×105 141.10×105 15.91×105 0.88×105 211.85×105
能量X 369.69×105 61.77×105 2.81×105 0.34×105 19.26×105
能量Y 501.58×105 79.33×105 13.10×105 0.54×105 192.59×105
菏泽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生物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包括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2024东北育才学校高三模拟]
【1题答案】
【答案】A
【2题答案】
【答案】A
【3题答案】
【答案】D
[2024唐山一中高二月考]
【4题答案】
【答案】D
[2024康杰中学高二期中]
【5题答案】
【答案】B
[2024西安铁一中高二期末]
【6题答案】
【答案】C
【7题答案】
【答案】D
【8题答案】
【答案】D
【9题答案】
【答案】C
[2024银川二中高二月考]
【10题答案】
【答案】D
【11题答案】
【答案】C
[2024莆田一中高二期中]
【12题答案】
【答案】B
【13题答案】
【答案】B
【14题答案】
【答案】D
【15题答案】
【答案】D
二、不定项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每小题至少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全部选对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有选错的得0分)
[2024双十中学高二月考]
【16题答案】
【答案】ABD
【17题答案】
【答案】B
[2024武钢三中高二月考]
【18题答案】
【答案】AB
【19题答案】
【答案】AC
【20题答案】
【答案】CD
三、非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共55分)
【21题答案】
【答案】(1)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
(2)240 (3) ①. 性别比例 ②. 出生率 ③. 种群密度##种群数量
(4) ①. 推迟 ②. 降低
(5) ①. 农林害虫的监测与预报 ②. 渔业上捕捞强度的确定
【22题答案】
【答案】(1)初生演替
(2)增加 (3)变小
(4) ①. 倒 ②. 正
(5)环境条件
【23题答案】
【答案】(1) ①. 水平 ②. 结构和功能
(2)大豆植株吸收了土壤中的重金属,与大豆共生的根瘤菌通过固氮提升了土壤肥力
(3) ①. 样方法 ②. 记名计算法 ③. 物种组成 ④. “S”型 ⑤. 蜘蛛的个体数、物种数较多,丰富度指数较高 ⑥. 捕食性蜘蛛在该生态系统中所处营养级较高,而重金属不易被生物体排出,会沿着食物链积累 ⑦. 喷洒除草剂不利于蜘蛛的生长繁殖;频繁采茶对该茶园中蜘蛛的食物条件和栖息环境等影响较大
【24题答案】
【答案】(1)盐 (2) ①. 碱蓬 ②. 昆虫②的食物芦苇种群数量降低
(3)正相互作用转为负相互作用 (4)AD
【25题答案】
【答案】(1) ①. 不能 ②. 图1所示食物网只涉及部分生产者和消费者,不包括分解者 ③. 种间竞争##竞争
(2)使生物充分利用空间、食物等环境资源
(3) ①. 生态浮床和挺水植物可遮挡阳光,抑制藻类生长;也可吸收水中的N、P等无机盐,抑制藻类的生长 ②. 6×1011
(4) ①. 分解者 ②. 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和用于生物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等的能量 ③. 5.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