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桃花源记》同步练习(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9.《桃花源记》同步练习(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0.3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12-31 13:10:3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桃花源记》同步练习题
一、基础积累(30 分)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10 分)
豁然( ) 俨然( ) 阡陌( ) 垂髫( ) 邑人( )
诣太守( ) 刘子骥( ) 便要还家( ) 间隔( )
语云( )
2.解释下列加点字词(10 分)
(1)缘溪行( )
(2)渔人甚异之( )
(3)屋舍俨然( )
(4)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
(5)阡陌交通( )
(6)悉如外人( )
(7)具答之( )
(8)咸来问讯( )
(9)便扶向路( )
(10)及郡下,诣太守( )
3.写出下列加点词的古今异义(10 分)
(1)芳草鲜美
古义: 今义:
(2)阡陌交通
古义: 今义:
(3)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古义: 今义:
古义: 今义:
(4)无论魏晋
古义: 今义:
(5)不足为外人道也
古义: 今义:
二、句子翻译(20 分)
1.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2.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3.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4.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5.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三、原文阅读(30 分)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1.渔人是怎样发现桃花林的?(5 分)
2.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对桃花源中的人们进行描写的?(6 分)
3.文中的桃花源是一个怎样的世界?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概括。(8 分)
4.渔人离开桃花源后,“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后来 “寻向所志”,却 “不复得路”。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6 分)
5.结合时代背景,谈谈作者为什么要虚构这样一个与世隔绝的理想社会?(5 分)
四、拓展延伸(20分)
桃花源是一个美好的理想世界,在现代社会中,我们应该怎样去构建类似的和谐社会呢?
参考答案
一、基础积累
豁然(huò) 俨然(yǎn) 阡陌(qiān mò) 垂髫(tiáo) 邑人(yì) 诣太守(yì) 刘子骥(jì) 便要还家(yāo) 间隔(jiàn) 语云(yù)
(1)沿着,顺着 (2)对…… 感到诧异 (3)整齐的样子 (4)类 (5)交错相通 (6)全,都 (7)详细 (8)全,都 (9)沿着、顺着;先前的 (10)到。特指到尊长那里去
(1)古义:鲜艳美丽。今义:(菜肴、瓜果等)滋味好。
(2)古义:交错相通。今义:各种运输和邮电事业的总称。
(3)妻子:古义:妻子和儿女。今义:男女两人结婚后,女子是男子的妻子。
绝境:古义:与人世隔绝的地方。今义:没有出路的境地。
(4)古义:不要说,更不必说。今义:不管;不论。
(5)古义:不值得。今义:不充足;不满(某个数目)。
二、句子翻译
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生长在溪水的两岸,长达几百步,中间没有别的树,花草鲜嫩美丽,落花纷纷地散在地上。
(呈现在他眼前的是)一片平坦宽广的土地,一排排整齐的房舍。还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沼,桑树竹林之类的。田间小路交错相通,鸡鸣狗叫到处可以听到。
人们在田野里来来往往耕种劳作,男女的穿戴跟桃花源以外的世人完全一样。老人和小孩们个个都安适愉快,自得其乐。
村里的人看到渔人,感到非常惊讶,问他是从哪儿来的。渔人详细地做了回答。有人就邀请他到自己家里去,摆了酒、杀了鸡做饭来款待他。
渔人出来以后,找到了他的船,就顺着旧路回去,处处都做了标记。
三、内容理解
渔人在捕鱼时,“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在不知不觉中发现了桃花林。
从穿着、活动、精神状态三个方面进行描写。“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写穿着;“其中往来种作” 写活动;“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写精神状态。
桃花源是一个景色优美(“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生活安宁(“往来种作”)、民风淳朴(“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没有压迫和剥削(“春蚕收长丝,秋熟靡王税”)、人人安居乐业、自由平等(“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的理想世界。
这样写的目的是暗示桃花源是一个虚构的理想世界,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存在的。同时,也增添了文章的神秘色彩,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东晋时期,社会动荡不安,战乱频繁,人民生活困苦。作者虚构这样一个与世隔绝的理想社会,表达了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寄托了自己的政治理想,希望有一个没有剥削、没有压迫、人人安居乐业的社会。
四、拓展延伸
构建和谐社会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在经济上,要保证人们的基本生活需求,实现共同富裕,缩小贫富差距;在社会环境方面,要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保障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营造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在文化上,要弘扬传统美德,提倡诚信、友善、互助等价值观,增强社会凝聚力;在生态环境方面,要重视环境保护,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同时,政府要建立公平、公正的社会制度,保障人民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权利,让每一个人都能在社会中找到自己的价值和归属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