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中心精品资料 www. 找精品资料 到课件中心
语文中考复习提纲
一、词的感彩:是指附加在某些词语上的褒扬、喜爱、肯定、尊敬或者贬斥、厌恶、鄙视等情感。
词的感彩分为:
1、褒义词:带有肯定、赞美、喜爱、尊敬等色彩的词叫褒义词,如:漂亮、伟大、敬仰等。
2、贬义词:带有贬斥、轻蔑、否定等色彩的词叫贬义词,如:丑恶、卑劣、虚伪、愚蠢等。
3、中性词:介于褒义和贬义之间,不带有好坏美丑等色彩的词叫中性词,如:散步、文章、结果、技能等。
注意:
词的感彩,就是词的褒贬色彩。怎样区别词的感彩呢?
一、从词的意义上来区别。每一个词都表示一定的意义,但是,并不都带有感彩。如:椅子、织布机、会议等名词;走、跑、读、写等动词;大、小、多、少等形容词;个、十、百、千等数量词;你、我、他等代词,从词义本身都看不出它们带有什么感彩,这些词就是中性词。但是,有些词却能表示出人们的不同态度或评价,这些词就是带感彩的词。如:勤劳俭朴、宽厚仁慈、聪明勇敢、忠厚善良、美丽等都带有赞美、喜爱、肯定的感彩;而愚蠢、怯懦、傲慢、丑恶、阴谋等词都带有贬斥、憎恶、否定、鄙视等感彩。
二、从词的引申义和比喻义来区别。有些词,它的本义并不带有感彩,可是,在具体的运用过程中,它的引申义和比喻义却带着某种感彩。如“包袱”一词,它的本义是用布包起来的包,是不带感彩的中性词,但在“你应该丢掉思想包袱”一句中,它的比喻义是“负担”,就带上了贬斥的感彩。
三、根据词语具体运用的语言环境来区别。一些中性词,一旦具体运用到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去,便会有或褒或贬的感彩;有些词本来带着褒义色彩,但运用到特殊的语言环境中,就带上了贬义色彩;而一些词原来带有贬义色彩,运用到特殊的语言环境中却带上了褒义色彩。如魏巍的《我的老师》一文中有这样一句话:“我用儿童的狡猾的眼光察觉,她爱我们,并没有存心要打的意思。”“狡猾”一词本来是指奸诈、不老实,是一个贬义词,但用在这里却是调皮、机灵的意思,是一个褒义词。
四、从语言发展的历史演变过程来区别。词的感彩在历史的发展演变过程中会发生某些变化。例如“牺牲”一词,在古代是祭祀用的供品的通称,不带感彩。现在,“牺牲”则解作“为了正义而舍弃自己的生命”,就带上了鲜明的褒义色彩。还有“骄傲”一词,其旧义是自高自大,带贬义,而在现代汉语中又增加了“豪迈得意”的新义,带上了褒义色彩。因此,这个词在现代就同时带有褒贬两种不同的感彩。
二、词类
(一)词类简介―实词和虚词:
根据词的意义和语法功能,词可以分为实词和虚词。实词意义比较实在,能单独充当句子成分;虚词意义不大实在,不能单独充当句子成分。下面是实词及虚词简表:
实词简介:
词类 作用 例词 语法特点 / 举例
名词 表示人或事物的名称 老师 学生 地球 动物 前面一般可用数量词组修饰和限制(「一个人」「三架飞机」)一般不受副词修。(不说「不法律」「很经验」能用在介词后边,组成介词结构。(「在香港」)方位名词常附在别的词或词组后边,组成表示时间或处所的名词或词组。(「屋外」「开会前」「湾仔与铜锣湾之间」
时间名词 今年 冬季 明天 现在
处所名词 香港 到处 屋内 附近
方位名词 单纯 上 下 左 右 东 南
合成 以上 以下 左边 右面前头 里外 东南 中间
动词 表示动作行为 跳 唱 哭 支持 调查 一般能用副词修饰。(「不唱」「十分喜欢」)多数动词可以重迭。(「看看」「玩玩」「考虑考虑」)动词后面可加上时态助词「着」「了」「过」,表示时态变化。(「喝着」「喝了」「喝过」)能用肯定否定相迭表示疑问。(「看不看?」「支不支持?」)大部分动词能带宾语,叫及物动。(「讨论问题」「看书」)少数动词不能带宾语,叫不及物动词。(「咳嗽」「发言」
表示发展变化 发展 变化 提高 扩大
表示心理活动 希望 喜欢 想念 热爱
表示存现、消失 有 存在 出现 丧失 爆发 发生
表示使令 使 让 请 叫 要求命令 允许
能愿动词 表示可能 能 能够 可能 可以会
表示必要 应 应该 该 必须需要
表示意愿 愿 愿意 要 肯 敢
趋向动词 来 去 上 下 过来上去 进来
判断词 是
形容词 表示人或事物的形状 高 低 大 小 修长正方 一般能用副词修饰。(「不高」「很好」「非常熟练」)有些形容词可以重迭。(「高高」「清清楚楚」)可用肯定否定相迭表示疑问。(「好不好?」「胖不胖?」)
表示人或事物的性质 美 丑 好 坏 诚实伟大
表示人或事物的状态 快 慢 安静 匆忙迅速
数词 表示确数 一 二 十 百 千 万亿 一倍 十分之一 (1)常与量词连用。(「一个」「两条」「三只」)(2)数词不能直接跟名词组合,只有跟量词结合才能限制名词。(3)量词可以重迭。(「一个个」「一双双」)(4)数词和量词一般都不能单独回答问题。
表示概数 几 一些 许多 少数一 二十
表示序数 第一 第八 初三 老大老二
量词 物量词 尺 寸 斤 件 米
动量词 次 回 顿 遍 趟 遭阵
代词 人称代词 我 你 他 我们 自己 一般不受其它词类修饰。(说「他很聪明」,不说「聪明的他」)不能重迭。(3) 代词的语法作用和它们所代替词类的语法作用相同。
疑问代词 谁 哪 怎么 多少
指示代词 这 那 这里 那里那样 那些
虚词简介:
词类 作用 例词 语法特点 / 举例
副词 表示程度 很 挺 太 稍微 十分 极非常 更加 副词主要修饰动词或形容词,一般不能修饰名词。(如可以说「他刚离开」、「你很好」、不能说「刚门」「很电视」)(2) 不能重迭,也不能用肯定或否定 相迭来表疑问。(3) 除「不」、「没有」、「一定」等少数副词外,副词不能单独回答问题和作主语、谓语。
表示情状 亲自 互相 肆意 陆续赶紧 悄悄 竭力
表示时间频率 刚才 立刻 已经 曾经再三 还 屡次
表示范围 都 全部 只 仅仅 也
表示肯定否定 必 必定 不 没 没有 莫
表示语气 难道 究竟 也许 偏偏莫非 岂 大概
介词 表示时间 从 到 在 当 不能单独使用。(2) 介词后面不能带时态助词「着、了、过」。(3) 不能加表示趋向的动词「来」、「上」、「下」等。
表示处所方向 向 由 往 朝
表示依据方式 按 按照 根据 本着
表示原因目的 因 由于 为 为了 为着
表示被动 被 给 让 叫
表示对象、关联 把 将 替 对于 关于
表示比较 比 跟 和 同 与
表示排除 除 除了 除去
连词 连接词和短语 和 跟 同 与 及 以及 并 并且 而 而且 或 或者 还是 只有连接作用,没有修饰作。不能单独回答问题。可以单独使用,也可成对搭配使用。「既然……就 」「因为……所以 」。
连接分句 不但 而且 虽然 但是假使 既然 如果 因为所以 尽管 即使 不论
连接句子或段落 但是 所以 然而 因此
助词 结构助词 的 地 得 所 似的 独立性最差,意义不常附在别的词和短语后面。除「所」外,都念轻声。结构助词「的」「地」「得」「所」分别用作定语、状语、补语的标志。「所」常放在动词前,构成短语,常作定语。如(「所见所闻 」「为情所困」)「似的」经常附在词语后,使整个结构具有描写、比喻的作用。(他疯子似的笑着。)时态助词常附在动词后,「着」表示动作还在进行,「了」表示 已完成,「过」表示动作已成过去。(「他驾着车。」「他走了。 」「他昨天来过。」语气助词常用在句尾表示陈述、疑问、祈使、感叹等语气。(「这是为什么?」「你先走吧!」)
时态助词 着 了 过
语气助词 的 了 吧 吗 啊 也罢
叹词 表示悲伤痛苦 唉 哎哟 啊 一般用于句首,作独立语,也有放在句中或句末。
表示愤怒鄙视 呸 哼
表示惊话喜悦 唉呀 啊呀 哈
表示呼唤应答 喂 嗯
表示了解醒悟 噢 哦
(二)词的兼类
有些词在不同语言环境中分属于不同词类,充当不同的句子成分,具有
不同的词义。这叫词的兼类。如:
例:进步
1 他的思想很进步。 (形容词)
2 通过老师的帮助,家强进步起来了。 (动词)
3 本学期,家强取得了很大的进步。 (名词)
要正确判断词性,特别是一些有兼类词的词性,一定要把它放在语言环境中来考察。
三、成语
1成语的定义:成语是语言中经过长期使用、锤炼而形成的固定短语。它是比词大而语法功能又相当于词的语言单位。成语大多由四字组成。
2成语的运用,需要注意:
第一,必须在了解成语的字面意义的基础上,弄清它的实际意义。有的成语所表示的意思,与它的字面意义是一致的,只要了解它的字面意义及相互关系,就能理解其义,例如:发号施令、唯利是图等。有的成语实际意义跟字面意义不一致,用的是比喻义或者引申义。如:缘木求鱼,字面意义是“爬到树上去求鱼”,其比喻义是“做事的方向、方法不正确。”
第二,成语有其确定的字形和读音,不能写错读错。如:不求甚(不能写成“深”)解、不省(不能写成“醒”)人事、一暴(pù)十寒。
3成语的作用:成语言简意赅,如使用得多,可以使言语简洁,增强表达修辞效果。
四、短语的构成
1短语是由词和词组合而成的,按词与词组合的结构关系,可以把短语分为以下几类:并列短语、偏正短语、动宾短语、后补短语、主谓短语、方位短语、介宾短语、的字短语、同位短语、固定短语。
1。并列短语:词与词之间有并列关系。如:高山流水、此起彼伏等;
2。偏正短语:前面的词修饰、限制后面的名词、动词或形容词。如他的钢笔、慢
慢的走等;
3。动宾短语:前面的动词支配或关涉后面的词。如打开窗户、赶蚊子等;
4。后补短语:后面的词补充说明前面的动词或形容词。 如热死了等;
5。主谓短语:后面的词陈述前面的词,前后有被陈述和陈述关系。 如窗户打开、
太阳出来等;
6。方位短语:名词或动词后面带上方位名词。如晚饭后、花树下等;
7。介宾短语:有介词和名词或代词等结合构成。 如从这里起、跟我来等;
8。的字短语:由名词、动词、形容词或代词等带上结构助词“的”构成。 如要饭的、
教书的等。
9同位短语:短语的前后两部分同指一个对象,如往往由名词加名词、代词加名
词、代词加代词构成。如你们几位、船长老张、首都北京等。
五、句子
1句子和句子成分:
句子由短语构成,是具有特定句调、能够表达一个相对完整的意思的语言单位。句子成分是句子的组成部分,它是由句子或短语内部组成成分之间的结构关系决定的。句子成分主要有:主语,用“ ”表示;谓语,用“ ”表示;宾语,用“ ”表示;定语,用“( )”表示;状语,用“[ ]”表示;补语,用“< >”表示。如:(帅气的)我[真的]爱<死了> (美丽的)她。
2句子的类型:
根据语气可以把句子分成四种类型。
(一)陈述句
陈述句是叙述说明一件事物的句子。它的后面用句号表示,语调一般是平的。有的陈述句表示肯定的语气,如“造纸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小树长高了”。有的陈述句表示否定的语气,如“他没有参加会议”,“我不认识这位同志”,有的陈述句用双重否定的形式表示肯定的语气,如“侵略者肆意挑衅,我们不得不还击”,“四化建设非搞好不可”,“乡亲们没有不夸雨来聪明的”。
(二)祈使句
表示命令、请求、禁止或劝阻语气的句子叫祈使句。祈使句常常是要求别人做什么或不做什么,句末用句号或叹号。
表示命令的祈使句言词肯定,坚定不移,主语常常被省略。如“立正、出发!”“把他带走!”
表示请求的祈使句语气比较缓和,如“快走吧!”“老大爷,进来喝口茶歇歇吧!”
表示禁止的祈使句语气较强硬,大多没有主语。如“不要攀折花木!”“禁止吸烟!”
表示劝阻的祈使句语气较缓和,有商量的口气。如“以后别迟到啦!”
(三)疑问句
疑问句是向别人提出问题的句子,句末用问号表示。如“这是谁的书包?”“你到公园去吗?”
(四)感叹句
表示感叹语气的句子是感叹句,句末用叹号。如“这些花真美啊!”表示了赞美的语气。“这么做太不像话了!”表示谴责的语气。
3句式的转换:
常见的句式转换有主动句和被动的转换、肯定句和否定句的转换、陈述句和反问句的转换等。句式转换应该注意的问题:
A、变换后的句子一定要保留愿意,不能改变原句的基本意思。因此与句式变换无关的文字可原封不动,必要时个别文字可以增、删、换、调,但变动不要太多。
B、分析句意要把握语境,不能只看形式。
C、各种句式不能混淆起来。
4仿写句子:
一是审清题干要求。例如是仿写一句还是几句,仿写单一的句子,还是在一个语段中仿写其中的某一部分或画划线句等,再审一下题干在话题、修辞方面有没有要求,题干的要求比较直接明显,我们称之为“显性要求”。
二是审清所给例句特点。如句子结构、修辞手法、内容方面有何要求。例句的特点与要求没有在题干中表现出来,容易为学生所忽视,我们称之为“隐性要求”。
做仿写题要切记无论题目有无要求,都要从以下四个方面思考:
(1)话题:是沿用原来话题,还是变换话题。
(2)修辞:题干对修辞有无限制,例句使用了何种修辞。
(3)句式:主要审清例句是单句还是复句,如果是复句,属何种复句,仿写句子要与例句尽最大可能保持一致。
(4)内容:例句写了哪些内容,这些内容有何内在联系,这对仿写句的内容隐含了哪些要求。如果是仿写语段的某一部分,续写语段,那就要求仿写句不仅要与被仿写部分在句式结构、思想内容等方面保持一致,还要与整个语段保持连贯、协调一致。
5常见的病句类型
a语序不当:如:我国的棉花的生产,长期不能自给。又如:大家教化呢广泛的意见。
b搭配不当:如同学们把教室打扫得干干净净、整整齐齐。又如自己有双聪明灵巧的小手,什么都能造出来。
c成分残缺或赘余:如旧社会,劳动人民吃不饱穿不暖的生活。又如:校党委发动了全校师生开展学习雷锋同志。
d结构混乱:如对于在调查工作这个问题上,我曾欠周全的考虑。
e表意不明:如妹妹找不到爸爸妈妈心里着急得很。
f不合逻辑:如学习成绩的好坏是三好学生的重要条件。又如:我国有世界上没有的万里长城。
g用词不当:如他的爸爸仍然健在,享年83岁,精神尚佳。
h重复多余:如篮球场上十位队员在激烈地打比赛。
六、复句
复句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单句组成。组成复句的单句叫分句,分句表示句子没有完全结束的语调,分句后面一般都有一个较短的停顿,书面上用句中标点(逗号,分号等)表示。
(一)根据复句组合方式的不同,可以把它分为两大类:
⒈由单句直接组合而成的。如:
a我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
b老师走进教室,来到讲台前,认真地讲起课来。
这样的复句靠分句间的语序来联系,没有明显的逻辑关系,要根据上下文才能弄清楚。
⒉借助虚词组合成的。如:
a我们不仅要专心听讲,还要多动脑筋。
b只要坚持锻炼身体,就能增强体质。
这种复句,分句之间的联系靠虚词,而主要的虚词是连词和副词,还有部分起关联作用的短语,统称关联词语。这类复句由于关联词语的作用,结构显得严密,分句之间逻辑关联的较明确,我们应根据分句之间的语义和不同的逻辑关系,正确选用关联词语,不能任意组合。
(二)复句有哪些基本类型
根据分句之间不同的语义和逻辑不同,我们可以把复句分成以下八种类型:
⒈并列复句。它的各个分句表示几个意义相关的情况,或者是一件事情的几个方面,它们之间没有主次之分都是并列地组合在一起。如:我们一边走,一边高兴地谈笑着。
⒉承接复句。它的各个分句表示几个连续的动作,或者是先后发生的几种情况,它们之间是前后相接的。如:电光闪闪,雷声隆隆,一会儿下起了瓢泼大雨。
⒊选择复句。它的各个分句表示事物存在着多种可能的情况,其中至少有一种情况存在,或者需要选择或取舍。如:星期天,我们是去郊游呢,还是去图书馆?
⒋递进复句。它的各个分句在意义上程度一个比一个深。如:美不美不光在外表,还看能不能为人们做事。
⒌转折复句。它的两个分句表示两个事物或者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它们在意义上是相对或相反的,如:虽然他个儿长得矮小,但是力气可大着呢!
⒍因果复句。它的两个分句这间存在着因果关系,有时前一分句说因,后一分句说果;有时前一分句说根据,后一分句说结论。
如:困为雷锋叔叔为人民做许多好事,所以人民永远怀念他。
⒎假设复句。它的各个分句表示假设因果关系。前一分句提出一个假设的原因或情况,后一分句说由于这个假设或原因所产生的结果。如:要是你能刻苦学习,成绩就会提高。
⒏条件复句。它的各个分句表示条件因果关系。前一部分提出一个条件,后一部分说明在这个条件下产生的结果。如:
a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b无论困难多大,他都能克服。
(三)多重复句及分析
多重复句是指分句之间的关系在两个层次以上的复句。分析多重复句的层次和关系,可采用“划线法”用“|”划出第一层,并注明关系:有“||”划出第二层,并注明关系:以此类推。
分析多面复句的步骤:第一步要统观全局,从总体上分析,找出全句第一层的有关分句。弄清分句之间的关系;第二步再对第一层次的各个分句作分析,看它们是不是复句,如果是复句,再找出这些分句构成这个复句的分句,弄清它们之间的关系,这便是第二层次:以此类推,直到分析到所有的分句都是单句为止。
分析多重复句,要一看分号,二看关联词语,三看逻辑关系。有分号,就在分号那划一层。如果一个复句没有关联词语,那就看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
例如:
有一些人怀念他们的过去,|| 但是过去的东西永远不会再来,┃因此他们感
转折 因果
到将来的渺茫。||从不把希望寄托在将来。
因果
七、几个标点符号的用法:
1、括号,用法如下:
A、句内括号,只注释或补充说明句中一部分词语的叫句内括号。
B、句外括号,注释和补充说明全句的叫句外括号。
C、用在次序语的外面,如(甲)(乙)(丙)(丁)。这时和顿号的作用相同,后面不能再用顿号。
2、引号,用法如下:
A、直接引用,指引用原话,不作任何改动,引语要用引号。
B、间接引用,即所谓的“转述”,可以有所变动,就不用引号。文中引用成语、熟语、谚语等,可以用引号、也可不用。
C、为了引起读者注意,重要的或有特定含义的词语,可用引号,起强调作用。
D、表示特定称谓,如“左联” ,“五·四”
E、引文之内又有引文,就用单引号;倘单引号之内又有引文的,那又要用双引号。
F、引号末尾是感叹号或疑问号的,一定要放在引号之内。
3、破折号,作用如下:
A、表示解释说明,如我的名字——蔡安东。
B、表示话题的转换,如你的性情没有变——这是你的工资。
C、表示意思的跃进,如“团结——批评——团结”,是解决人民内部矛盾的正确方针。
D、表示声音的延长。如“嘟——”火车进了站。
4、省略号,作用如下:
A、表示话没说完。如:口里数着:一、二、三……
B、表示声音的断续。如:她说:“你……好……”就走了。
注意:文中的“等”、“等等”,有时就表示省略;用了省略号“等”、“等等”,就不要用省略号了。还有省略号后面一般不用点号。再有省略号六个点,占两个字的位置。有时省略的是一大段或几段文字,就用十二个圆点表示,单独成行,不顶格。
八、几种常见修辞手法使用说明
常见的修辞方法有: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修辞方法又称修辞格。据专家研究,汉语修辞格可达70种之多,常见的有10多种。
(1)比喻
它是用某一具体的、浅显、熟悉的事物或情境来说明另一种抽象的、深奥、生疏的事物或情境的一种修辞方法。比喻分明喻、暗喻、借喻三种形式。明喻的形式可简缩为:甲(本体)如(喻词:像、似、若、犹、好像、仿佛)乙(喻体)。暗喻的形式可简缩为:甲是(喻词:成、变成、成为、当作、化作)乙。明喻在形式上是相似关系,暗喻则是相合关系。借喻:只出现喻体,本体与比喻词都不出现。如:燕雀安知鸿鹄之志!
(2)借代
不直接说出要说的人或事物,而是借用与这一人或事物有密切关系的名称来替代,如以部分代全体;用具体代抽象;用特征代本体;用专名代通称等。如:
①不拿群众一针一线。(一针一线代群众的一切财产)
②不要大锅饭。(“大锅饭”代抽象的“平均主义”)
③花白胡子坐在墙角里吸旱烟。(花白胡子是以特征代本体)
④千万个雷锋活跃在祖国大地上。(“雷锋”以具体的形象代抽象的共产主义思想)
(3)比拟
把人当物写或把物当人来写的一种修辞方法,前者称之为拟物,后者称之为拟人。如:
①做人既不可翘尾巴,也不可夹着尾巴。(拟物)
②蜡炬成灰泪始干。(拟人)
(4)夸张
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扩大或缩小描绘的一种修辞方法。如: ①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三千丈”为扩大夸张)
②芝麻粒儿大的事,不必放在心上。(“芝麻粒儿”是缩小夸张)
③太阳刚一出来,地上已经像下了火。(把前一事物“出来”与后一事物“下火”夸张到几乎是同时出现,有人称此种夸张方式为超前夸张)
(5)对比
是把两种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并举加以比较的方法。如:
①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6)对偶
用结构相同或相近,字数相等的一对短语或句子对称排列起来表达相对或相近的意思。如:
①满招损,谦受益。
②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③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流水对)
④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扇面对)
(7)排比
把内容相关、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的几个(一般要三个或三个以上)短语或句子连用的方法。如:
但这回却很有几点出于我的意外。一是当局者竟会这样地凶残,一是流言家竟至如此之下劣,一是中国的女性临难竟能如是之从容。
(8)反复
根据表达需要,使同一个词语或句子一再出现的方法。反复可以是连续的,也可间隔出现。如:
①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前进!前进!
(9)反语
即通常所说的“说反话”——实际要表达的意思和字面意思是相反的。如:“友邦人士”从此可以不必“惊诧莫名”,只请放心来瓜分就是了。
(10)反问
是用疑问的形式来表达确定的意思,因此,不需要回答。如:难道中学老师和小姐骑自行车还成体统吗?(《装在套子里的人》)
(11)设问
为了突出所说的内容,把它用问话的形式表示出来。如:这七人端的是谁?不是别人,原来正是晁盖、吴用、公孙胜、刘唐、三阮。设问是自问自答的。
此外,教材中出现较多的修辞方法还有:引用、双关、顶针(或称“联珠”)、叠字、通感等。
九、文体常识
1、记叙文:记叙文的范围较大,凡是以叙述、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章大都可以叫作记叙文。通讯、新闻、传记、小说、回忆录、散文等都属于记叙文。
A、记叙的六要素有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B、分类有以写人为主的、以写事为主的、以状物为主的、以写景抒情为主的;
C、记叙文常用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有的文章中运用第二人称,也是为了表达需要临时改变;
D、记叙的顺序有顺叙、倒叙、插叙;
E、记叙文的线索:事线、人线、时线、地线等。
2、说明文: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对客观事物或整理进行介绍和解说的一种文体。它可以包括各门学科的教科书、科普读物、知识小品、解说词、说明书等等。
A、按对象分有: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两大类;事理说明文旨在说明事因物因;事物说明文旨在介绍某一事物的形体特征。按写作特点分:实用性说明文、阐述性科技说明文、文艺性说明文、也称科技小品。
B、说明文的三要素:说明的中心(即对象)、说明的顺序、说明的方法。
C、说明顺序有时间、空间、逻辑顺序(从原因到结果、从特点到用途、从整体到部分、从概括到具体、从主要到次要、从现象到本质);
D、说明方法主要有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下定义、画图表、作诠释、摹状貌等。
E、说明文的语言特点:准确、简洁、通俗易懂等。
3、议论文: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分析事理,阐明作者的观点和主张的一种文体;它包括有关思想、修养、学习、生活、社会现象等方面的评论,学术论文、政论文章以及书评、读后感、心得体会等。
A、议论文的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B、论证方法:例证法、引证法、对比论证法、比喻论证法;
C、论证方式有立论和驳论;
D、驳论的方法有驳论点、驳论据、驳论证;
E、议论文的基本结构有引论、本论、结论三部分,在写法上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F、议论文的语言特点:准确、鲜明、精炼、生动、严谨、逻辑性强等。
4、小说:小说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故事情节的叙述和环境的描写反映社会。
A、小说的分类:长篇、中篇、短篇;
B、小说的三要素有人物、情节、环境;
C、小说塑造人物的方法有正面描写(外貌、语言、行动、心理)、侧面描写(间接描写);
D、小说的情节一般包括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个部分;有的还有序幕、尾声。
E、环境描写包括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社会环境描写包括人物活动的历史背景、社会情态、阶级关系等等;自然环境描写包括人物活动的地点、时间、季节、气候以及景物等,自然环境描写对表现人物的身份、地位、行动、行动、心情以及渲染气氛等都有不小的作用。
F、小说中的人物和情节是虚构的,因此小说中的第一人称“我”和作者要分开。
5、散文:散文是一种自由、灵活的抒写见闻感受的文体;散文分为叙事散文、抒情散文。
A、散文揭示中心的方式有托物言志、借景抒情等;
B、散文的线索:往往有一条线索,把材料串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可以用人、事物、感情、景物、时间、地点等作为线索。
C、散文的特点:写实性、抒情性、随意性、时代性、其中的随意性就是指“形散而神不散”。
D、散文的语言特点:形象、生动、可读性、可感性。
E、散文的艺术表现手法:想象、联想、象征。
*想象:简而言之是“无中生有”。或者是从抽象(形象)的事物想出形象(抽象)的东西,或者是从原来的形象想出新的形象,或是对不在眼前的事物想出他的具体形象。
*联想:简而言之是“由此及彼”。或是有具体的事物想到与其相关的事物或深刻的道理,或是有现实生活想到历史事件、或是由平凡小事想到国家的命运等等。
*象征:是通过某一特定的具体形象以表现与之相关的概念、思想和感情。
6、诗歌:
A、诗歌的分类:从表达方式上可以分为抒情诗和叙事诗;
B、从诗歌体裁上分为:古代诗歌和新诗两类,古代诗歌又可分为近体诗和古体诗(古风),近体诗又分为格律诗(律诗[五言律诗、七言律诗]、绝句[五言绝句、七言绝句])、词、曲;新诗包括自由诗(五四以来产生的白话诗)、散文诗(以散文形式表现抒情诗内容)、民歌(民间流传,集体创作的诗)。
7、戏剧:是一种综合的舞台艺术,它把文学、表演、雕塑、音乐舞蹈等多种艺术综合成一种独立的艺术样式。
A、戏剧的分类:按表现形式分为话剧、诗剧、歌剧、舞剧、戏曲;按内容性质分为悲剧、喜剧、正剧(悲喜剧);按题材所涉及的方面分为现代剧、历史剧、神话剧、科学幻想剧、童话剧、儿童剧;按篇幅分为多幕剧和独幕剧。
B、戏剧文学,即剧本,剧本是舞台演出的基础,是戏剧的主要组成部分。剧本通常包括两部分:一是剧作家的舞台提示,一是人物自身的台词;剧本的情节可分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部分;有的多幕剧在第一幕之前还有序幕,结尾之后还有尾声。
8、其他文体常识
(1)寓言:通常是将深刻的道理寄于简单的故事之中,借此喻彼,借小喻大,借古喻今,惯于运用拟人的手法,语言简洁锋利,如《狐假虎威》等。
(2)童话: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和夸张的手法来塑造人物,反映社会生活,对儿童进行思想教育,语言通俗,形象生动,情节离奇曲折,富于趣味性,如《皇帝的新装》等。
(3)新闻:及时准确的报道国内外新近发生的重要事件,内容必须真实。狭义的新闻叫消息,一般包括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除正标题外,还可以在前面加引题、后面加副标题。
(4)神话:关于神仙或神化的古代英雄的故事,是古代人民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的一种天真的解释和美好的向往。
9、古代其他的文体知识
A、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叫“铭”,如《陋室铭》。刻在石碑上,叙述死者生平,加以颂扬追忆的,叫“墓志铭”。如韩愈的《柳子厚墓志铭》。
B、传:即传记,是记录一个人的生平事迹的一种文体,如《五柳先生传》等。
C、说:通过描绘事物来抒情、议论,说明道理的一种文体,如《马说》《爱莲说》等。
D、对:古代臣子对君子提出问题的回答,叫“对”。如《隆中对》等。
E、表:是陈述某种意见或事情,如《出师表》。
F、记:记述描写事物的一种文体,如《桃花源记》等。
十、文言文部分
1、注意课文出现的通假字;
2、字音异读:如论语、可汗、溅溅、荷担者、将(jiàng)兵、陟罚臧否(pǐ)、皆次当行、得而腊之、陈胜王、许许(hǔ)声、两骑、数有功、成吉思汗、吐蕃(bō)、龟兹(qiū chí)、镐(hào)京、鲜有闻、八分有奇、的卢等等。
3、一词多义:如居:面山而居(居住);佛印居(坐,在)右;居(停留)十日;居(处在某种地位或某个地方)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再如观:此则岳阳楼之大观(景象)也;可远观(观赏)而不可亵玩焉。
4、词类活用;
5、注意文言文的读写背诵以及翻译,主要强调勤背勤写勤看。
6、文言文综合阅读的要点:
A、看选文,重整体。拿到题目,首先要将选文细致的读一遍,从客观上掌握选文的基础内容、大致特点;如果语段,还要考虑它和原文的联系,如出自原文的何处,原文的中心思想是什么,主要运用哪种表达方式等,事实上有些问题只有熟悉了选文,了解全篇后才能解答,切忌不看选文,只看题目,仓促答题。
B、抓速度,重平时。
C、看内容,辨题型。近几年的中考体,主要考查的题型有以下八个方面:
a.读准字词的发音,特别是多音字和其他异读字;
b.读准句读,划准节奏,以及重点段落的背诵默写;
c.准确解词,特别是通假字、古今异义词、活用的词类和常见虚词的用法;
d.准确翻译;
e.语段的内部层次以及在原文中的地位或作用;
f.语段以及原文的中心;
g.语言特色和使用的修辞分析。
h.作家作品的文学常识。
十一、写作部分
(一)、素材的积累:
1、养成练笔的良好习惯;
2、汲取源自课本的营养;
3、从新闻媒介中补充养分;
4、利用课外阅读开阔视野。(重点强调)
(二)、主题的提炼与确立
1、审题——瞻前顾后,一字不漏;
2、取材——大中取小,以小见大;
3、立意——多方思考,求精求深;(要正确、集中、深刻、新颖)
(三)、写作方法举隅
1、开头法:a.歌词、诗句、名言引入法;b.先声夺人法;c.外貌描写法;d.景物烘托法;e.设置悬念法。
2、结尾法:a.自然收束法;b.戛然而止法;c.卒章显志法;d.呼应篇尾法;e.抒情言志法;f.议论结尾法;g.余音绕梁法。
(四)、记叙文的写作要求:
1、内容:切合题意,内容具体,详略得当;
2、语言:生动形象,行文流畅,用此准确丰富,表达方式运用得当;
3、结构:层次清晰,结构完整精巧,力求出新意。
(五)、议论文的写作要求:
1、内容:论点鲜明,运用论据恰当,材料充实,论证有力。
2、语言:流畅准确,有严密的逻辑性,没有语病。
3、结构:讲究章法,结构完整,思路清晰,衔接过渡自然。
(六)、话题作文的写作要求:
1、审题要讲求全面性。首先要把提示语作为作文试题的重要组成部分,细心研读,要吃透它的内容和要求,不要轻易放过提示语的分析。其次要把话题视作一个整体,不要单抓“题眼”而忽视其他词语,否则,易犯以偏概全的错误。
2、选题要讲求扬长避短。因为话题作文的话题可能会提供很多的角度,但我们不能面面俱到,我们应该在熟悉材料的基础上扬长避短,抓住自己平时最熟悉,感受最深刻,最有研究,最有话可说的一点作为话题。
3、感情要追求真实感人。感情真挚才能打动读者,切忌离开社会现实胡编乱造,矫揉造作,无病呻吟。
4、表达追求个性化。这主要体现在文体、语言、构思等方面上。在文体的选择上,可以抛开常见的文体,启用你喜欢得日记、书信、戏剧、小说等的形式;在语言表达上,可以选择你熟悉的生动句式,鲜活词语等;在构思上,你可以采用设置悬念、先抑后扬等多种手法。
5话题作文的审题、拟题。
(1)、审题——严把关。审清要写的话题及其内涵、范围,弄明白“提示”的作用。审清具体的写作要求,如文体、拟题、字数、表达、书写格式等方面。
(2)、拟题——肯动脑。
A、善用修辞。如“生命的绿洲”“小河的哭泣”“让烦恼在教室外散步”“女孩,你为何不回家”“东风破”等。
B、巧用象征。如“胡子上的岁月”“短线的风筝” 等。
C、妙用悬念。如“失踪的冠军”“李白作编辑”等。
D、移植演化。如“少打擦边球”“学习生活交响曲”等。
(七)、常见应用文的写作:应用文是人们在工作、公务活动及日常生活中,应实际需要而形成的有规格性的文体。常见的应用文有:书信、日记、启事、通知、新闻、申请书、说明书、请假条等。近年开放性的话题作文中,有些考生选择新闻、书信、启事等应用文体式构思行文,以其鲜活的创新形式赢得阅卷老师和广大师生的青睐。
1.书信
(1)、 称呼:第一行顶格写,后用冒号。
(2)、正文:另起一行空两格。一般先写问候语,再写主要内容。
(3)、结尾:写祝颂语。“祝”、“此致”等词语可紧接正文之后写,也可独占一行,
空两格写。“健康”、“敬礼”等用语要另起一行,顶格写。
(4)、署名:写在另起一行的偏右处。
(5)、日期:写在署名下一行的右边。
(6)、用语要简洁得体、条理清晰,有真情实感。
2.日记
日记主要用来记录个人经历、心情、想法等内容。它比较随意地显示出作者本人的个性偏好等。很多学生将此文体运用于考场作文中。
日记的格式很简单。在最上面一行写上年、月、日、星期、天气情况,然后开始写正文内容。也有的日记,在日期上方谢个题目。
日记最大的特点和长处是:直抒胸臆、真切自然、富有感染力。
3. 通知
(1)标题:第一行居中写明“通知”或“关于XX 的通知”。
(2)称呼:换行顶格写明被通知方的名称,后用冒号。
(3)正文:另起一行空两格写通知内容,如会议通知包括会议内容、时间、地点、出
席对象和有关准备事项等。
(4)署名:正文下一行的右下方写发出通知的单位或组织。
(5)日期:写在署名下一行的右边。
如:
4. 启事:
启事不具备法令性、政策性、因而也没有强制性和约束性。启事有招领启事、寻物启事、招聘启事、征稿启事等多种。
(1)标题:第一行居中写明“XX启事”。
(2)正文:另起一行空两格写启事内容,交代有关事情的原委和目的,提出要求和希
望,说明有关注意事项及办理程序等。有些内容则不应写具体明确,如“招
领启事”中有关失物的详情,以防冒领。
(3)署名。
(4)日期。
5.申请书
(1)标题:第一行居中写明“申请”或“XXX申请”,加上标明性质的字样。
(2)称呼:换行顶格写接收申请书的单位名称或领导同志姓名,后用冒号。
(3)正文:另起一行空两格写申请内容。内容应包括三个方面:第一,申请什么,要求批准什么;第二,提出申请的目的和理由;第三,表明自己的态度(或决心、愿望等)。
(4)结尾:写表示敬意之类的专用语。
(5)署名。
(6)日期。
申请书与请柬、感谢信、倡议书等属于专用信。申请书除第一行居中写申请名称外,其于部分与一般书信的格式一样。请求的事情一定要写明确,理由要充分,言辞也要恳切。
6.说明书:说明书是一种实用性说明文体,常用于对工农业产品销售、书籍资料出版及电影戏剧演出等等的说明介绍。说明书有两种形式:条款式和短文式。
(1)实用性。(2)科学性。(3)突出特点,强调特征。(4)用语通俗简明。
7.新闻
(1)标题:是新闻内容的提要。除正题外,前面可家加引题,后面可加副题。
(2)导语:开门见山,简明扼要地写出新闻事实或中心。有叙述式导语、描写式导语
提问式导语等。
(3)主体部分:具体展开事实的叙述或进一步突出中心。新闻及时、准确地报道国内外新近发生的重要事件,一般篇幅较短。基本要素是时间、地点、事件等。内容必须真
实,要“用事实说话”。 如:
中央电视台新大楼今日动工 2007年底竣工
本报讯 (记者 洪燕杰 通讯员 黎方益 张宏云)记者从城建集团获悉,备受关注的央视新台址B标段今天上午破土动工,工程将于2007年底竣工。
中央电视台新台址建设工程位于朝阳路和东三环交界处的CBD中央商务区内。作为建国以来国家建设单体最大的公共文化设施,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重要配套设施之一。今天上午,记者在施工现场看到,虽然整个工地占地高达19.7万平方米,但由于没有占路,工地周边交通暂未受影响。
8.请假条
(1)标题:第一行居中写明“请假条”。
(2)称呼:第一行顶格写,后用冒号。
(3)正文:另起一行空两格写请假内容,交代请假原因、请假起止时间、请求准假等。
(4)署名。
(5)日期。
例:
请假条
李老师:
因我家有急事,需回家两天,特向您请假两天(9月16、17日)。请您批准。
学生:张小光
2005年9月15日
《国庆特刊》征稿启事
为了欢庆中华人民共和国XX华诞,班委会讨论决定,我班出一期“国庆特刊”。希望全班同学踊跃投稿。具体要求:
一、内容能表达我们年轻一代对祖国对党的无限热爱之情,体裁不拘。
二、500字左右,要用稿纸誊写清楚。
三、稿件请于9月20日前交给宣传委员黄玲玲同学。
高三(1)班墙报编辑组
X月X日
通 知
各班班主任和政治老师:
兹定于X月X日(星期X)下午三时在党支部办公室召开班主任和政治老师会议,讨论研究怎样加强学校政治思想工作问题。请充分准备意见,准时参加。
党支部办公室(盖章)
X年X月X日
课件中心精品资料 www. 版权所有@课件中心 第 2 页 共 15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