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版高二地理必修2第一章第一节《人口增长的模式及地区分布》学案(2课时)+教学课件(2课时)+随堂练习(2课时)(6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中图版高二地理必修2第一章第一节《人口增长的模式及地区分布》学案(2课时)+教学课件(2课时)+随堂练习(2课时)(6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中图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6-04-12 17:04:58

文档简介

《人口增长的模式及地区分布》同步训练(第1课时)
一、单项选择题
(2013·浙江高考)下图为1950~2010年世界及亚洲、欧洲、非洲、北美洲人口变化过程。根据相关知识,读图完成1~2题。
1.有关世界人口变化过程的表述,正确的是(  )
A.1950~2010年人口死亡率大于人口出生率
B.1950~1970年人口死亡率下降幅度最小
C.1990~2010年人口自然增长率基本不变
D.1950~1970年人口自然增长率上升
2.图中代表北美洲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013·枣庄高一期末)下图为三个区域的人口统计图。读图,回答3~4题。
3.a、b区域的人口增长模式分别属于(  )
A.“低—低—低”模式和“高—低—高”模式
B.“高—高—低”模式和“低—低—低”模式
C.“低—低—低”模式和“高—高—低”模式
D.“高—高—低”模式和“高—低—高”模式
4.c区域人口自然增长率低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
①经济发展水平较高 ②人口受教育水平较低
③医疗卫生水平较低 ④人们的生育意愿较弱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013·潍坊高一检测)读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统计图,甲、乙、丙、丁分别表示不同的国家。读图,完成5~6题。
5.人口增长模式属于过渡模式高增长阶段的国家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6.与我国现阶段人口增长特点相似的国家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读我国人口结构趋势图,完成下题。
7.关于该图反映的问题的说法,正确的是(  )
A.0~15岁人口过少,需要提高人口生育率
B.2034年16~59岁人口达57.9%,劳动力充足
C.2005~2034年自然增长率持续下降
D.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严峻
读近30年我国某省四个不同年份的人口年龄构成示意图,回答8~9题。
8.四个年份的先后顺序是(  )
A.①②③④ B.④③②①
C.③②①④ D.④①②③
9.按照联合国标准,如果地区≥60岁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达10%,则可视为进入老龄化社会,该省开始进入老龄化社会的时间在(  )
A.①以后,②之前 B.②以后,③之前
C.③以后,②之前 D.④以后
(2013·滨州高一检测)下图为某国人口自然增长率变化曲线图,纵坐标起点为零。读图,完成10~11题。
10.该国人口数量达到最大值的时间为(  )
A.1    B.2 C.3 D.4
11.欧洲某国法律规定:对独身者收取高达自身收入5%至10%的税率。其初衷是(  )
A.鼓励生育 B.抑制人口快速增长
C.以税养老 D.平衡人口性别差异
18~20岁是高考适龄人口,从2000年至2008年,全国高考适龄人口持续增加,2009年是中国高考的转折年。下图为2000年和2009年10岁至20岁广东省和山东省的人口金字塔图。据图回答下题。
12.下列有关广东和山东两省高考适龄人口叙述正确的是(  )
A.广东省2000年的高考适龄人口总数小于山东省2000年的高考适龄人口总数
B.2000年和2009年相比,山东省高考适龄人口下降最多的是19岁的高考适龄人口
C.广东省2013年高考适龄人口总数将出现大幅度下降
D.2009年以后几年山东省高考适龄人口数递减速度快于广东省
二、综合题
13.读中国人口增长模式发展变化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三条曲线代表人口出生率、死亡率与自然增长率,A代表________,B代表________,C代表________。
(2)建国初期我国属于________出生率、________死亡率、________自然增长率的发展模式。
(3)从图中可以看出,20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人口出生率迅速下降,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
(4)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最低值出现在________年前后,结合其他学科的知识,分析其自然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双选)我国下列省、市、区中,目前已完成人口转变的是(  )
A.上海 B.江苏
C.西藏 D.宁夏
14.(2013·淄博检测)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一些国家的人口增长状况。
材料二 人口资讯 2010年中国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公布:全国总人口为13.7亿。其中大陆人口为13.4亿,同第五次普查相比,平均增长率为0.57%,性别比为105.20,65岁及以上人口为1.2亿,占8.8%,城镇人口6.7亿,占49.68%。
(1)若A、B、C三国代表中国、德国和尼日利亚,请判断出相应国家:A________,C________。
(2)A国主要的人口问题是________,引起这一问题的原因可能有(  )
①鼓励晚婚晚育 ②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人口预期寿命延长 ③采取了控制人口增长的政策 ④社会保障事业完善,生育观念改变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3)C类国家二战后人口增长较________,为什么?
(4)当前,我国人口增长的情况是(  )
A.每年净增长人口数达8 000万
B.新出生儿童性别比逐年下降
C.目前,人口的自然增长率较低
D.城市人口增长快主要是人口自然增长所致
参考答案
1.D 2.C
【解析】 本题组的解题关键是明确多维坐标图的阅读方法。第1题,读图可知,1950~2010年,世界人口自然增长率一直是正值,说明人口出生率一直高于人口死亡率,A项错误;1950~1970年,人口死亡率从约26‰降到约10‰,下降幅度大,B项错误;1990~2010年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C项错误;1950~1970年,人口自然增长率由19‰上升到22‰,D项正确。第2题,根据世界人口增长模式的规律,①②人口自然增长率较高,应该是以发展中国家为主的亚非地区。③④中,④的自然增长率更低,应该是欧洲,③的人口自然增长率比④略高,应该是北美洲。
3.D 4.B
【解析】 第3题,a区域有较高的人口出生率、较高的人口死亡率和较低的人口自然增长率,为“高—高—低”模式;b区域有较高的人口出生率、较低的人口死亡率和较高的人口自然增长率,为“高—低—高”模式。第4题,c区域为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的“低—低—低”模式,主要分布于经济发达、人口受教育程度较高的地区。
5.B 6.C
【解析】 第5题,过渡模式高增长阶段人口增长模式表现为高出生率、低死亡率和高自然增长率,分析图中四个点对应的出生率和死亡率数值,乙点符合。第6题,我国目前已进入“三低”人口增长模式,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均较低。
7.D
【解析】 图示反映我国老龄化日趋严重,2034年将会出现劳动力比重过小问题,老龄化严重,劳动力不足。
8.D 9.A
【解析】 第8题,近30年来,随着时间推移,从人口年龄结构上看,老龄化速度加快,少年儿童的比重逐渐下降,故四个年份的先后顺序是④①②③。第9题,根据图表数据可知,①年份人口年龄≥60岁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达9%,②年份人口年龄≥60岁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达14%,根据联合国的规定,该省开始进入老龄化社会的时间在①以后,②之前。
10.D 11.A
【解析】 根据人口的数量和自然增长率之间的关系可知,当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时,人口的数量达到最大值。收取独身者的税是为了鼓励生育。
12.D
【解析】 18~20岁是高考适龄人口,将男性和女性适龄人口数相加即可得出结论。依据基础年的数值可推算其他年份的数值,如广东省2013年高考适龄人口总数是2009年的14~16岁的人口总数。
13.(1)出生率 自然增长率 死亡率
(2)高 低 较高
(3)实施计划生育政策
(4)1960 三年自然灾害的影响
(5)AB
【解析】 据图可知,C曲线在1960年前后为负值,而出生率和死亡率不可能为负值。20世纪70年代,我国实行了计划生育政策,人口出生率迅速下降。
1960年前后,我国遭遇了三年自然灾害,人口死亡率骤升,出生率下降,致使自然增长率极低。根据图中2000年的“三率”数据可判断我国已处于“三低”模式,但由于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各地区人口增长模式转变存在着不同步性。东部沿海地区已完成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而内陆省区还处于过渡模式。
14.(1)德国 尼日利亚
(2)人口老龄化 D
(3)快 二战后,发展中国家由于政治上的独立、民族经济的发展、医疗卫生事业的进步,人口死亡率下降,人口增长较快
(4)C
【解析】 A国出生率低于死亡率,为德国,人口问题主要是人口老龄化。C国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均较高,为发展中国家尼日利亚。依据材料二,我国每年净增长人口数约800万,新出生儿童性别比逐年上升。城市人口增长快主要是人口迁入所致。
《人口增长的模式及地区分布》同步训练(第2课时)
2011年11月30日,根据联合国人口基金会发布的最新报告,世界人口今天达到70亿人。读以下联合国人口发展研究报告示意图,完成1~2题。
1.图中显示出的世界人口增长特点是(  )
A.各大洲的自然增长率高
B.增长速度逐渐加快
C.发达国家人口增长缓慢
D.世界人口增长明显减缓
2.世界人口增长快的根本原因是(  )
A.世界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B.社会经济发展迅速
C.各国自然增长率有提高的趋势
D.人口数量对环境承载力影响最大
下图为三个区域的人口统计图。读图,完成3~4题。
3.a、b区域的人口增长模式类型分别属于(  )
A.“三低”模式和过渡模式
B.“高低高”模式和过渡模式
C.“三低”模式和“高高低”模式
D.“高高低”模式和过渡模式
4.影响c区域的人口自然增长率的主要因素有(  )
A.经济发展水平较高 B.人口受教育水平较低
C.医疗卫生水平较低 D.人们的生育意愿较低
读以下我国部分地区某年的人口资料,完成5~6题。
5.图中省、市、自治区中,死亡率最高的是(  )
A.上海市 B.北京市
C.西藏自治区 D.宁夏回族自治区
6.上海人口的出生率比北京的高,而自然增长率却比北京的低,其原因是上海(  )
A.经济发达 B.人口老龄化严重
C.文化水平高 D.自然条件优越
(2013·惠州高三第三次调研)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与第五次相比较,人口年龄结构变化如下表所示,完成7~8题。
0-14岁比重
15-64岁比重
65岁以上比重
全国
-6.29%
4.38%
1.91%
甲省区
-7.28%
6.58%
0.7%
7.该数据反映我国(  )
A.人口增长加快 B.出生率低于死亡率
C.已进入老龄化社会 D.劳动力仍较充足
8.甲省区最可能是(  )
A.广西 B.广东
C.河南 D.江西
据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全国共有13.71亿人,下图是我国人口年龄构成图,图中“*”表示人口年龄构成状况。读图,完成9~10题。
9.我国0-14岁人口的比重大约是(  )
A.93% B.17.0%
C.33.3% D.60%
10.与十年前相比,我国人口构成中0-14岁人口比重下降了6.29%,65岁及以上的人口比重上升了1.91%,总人口增加了近0.74亿。因此,21世纪我国人口工作的主要任务是(  )
A.控制人口盲目流动
B.继续稳定低生育水平
C.遏制人口老龄化加速趋势
D.适度提高少年儿童人口比重
(2014·江苏卷)1980年我国开始执行一对夫妇只能生育一胎的计划生育政策,2013年启动实施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图1是“1978年以来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变化图”,图2是“我国未来基于不同生育政策的出生人口规模预测图”。读图,完成11~12题。
11. 1980年我国执行计划生育政策后(  )
A.人口规模开始下降
B.人口规模持续增加
C.人口增速开始减慢
D.人口规模保持稳定
12.不同生育政策可能对我国未来人口产生的影响是(  )
A.全面放开二孩,人口增长速度将持续增加
B.生育政策不变,人口规模在未来30年持续下降
C.放开单独二孩,人口年龄结构将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
D.放开单独二孩,人口出生率在未来30年持续上升
13.阅读下列材料,完成(1)~(4)题。
材料一 2012年8月14日,美国人口普查局报告公布了美国人口数字,升至314 159 265人,恰好相当于圆周率(π)的一亿倍。
材料二 美国人口增长和人均寿命变化示意图(1900-2008年)
(1)根据材料,简要概括美国人口发展特点。
(2)描述出目前美国人口增长模式的特点。
(3)与许多发展中国家相比,美国死亡率较高的原因是什么?
(4)美国资源丰富,国土辽阔,但媒体称:“对支撑地球生命的自然体系来说,美国人口的快速增长显然不是什么好事。”运用环境人口容量的有关理论进行阐释。
14.阅读材料,完成以下各题。
材料 国家统计局2009年2月26日发布《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08年我国出生人口1 608万人,出生率为12.14‰,死亡人口935万人,死亡率为7.06‰,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20.56。
2008年人口数量及其构成
指标
年末数(万人)
比重(%)
全国总人口
132 802
100.0
其中:男性
68 357
51.5
女性
64 445
48.5
其中:0-14岁
25 166
19.0
15-59岁
91 647
69.0
60岁及以上
15 989
12.0
其中65岁及以上
10 956
8.2
(1)2008年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为____________,人口增长模式属于____________模式。
(2)下面四幅图中若曲线代表人口自然增长率,能代表新中国成立以来变化趋势的是(  )
(3)下图各点能正确表示2008年我国人口年龄构成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4)由材料可以看出我国人口已呈现老龄化现象,试分析该人口现象可能带来的社会问题有哪些?
(5)人口性别比是人口男性人数与女性人数之比,通常用每100名女性人口相对应的男性人口数来表示。根据2008年出生人口性别比试说明我国人口性别构成状况及其影响。
参考答案
1.B 2.B
解析:第1题,注意题干中的限制词语是“图中显示出的”世界人口增长特点。A、C、D三项均未在图中显示。 第2题,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是世界人口增长加快的根本原因。
3.D 4.A
解析:该题主要考查人口增长模式的类型以及影响人口自然增长率的主要因素。第3题,a区域: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故人口增长模式为“高高低”模式;b区域:较高出生率,较低死亡率,较高自然增长率,故人口增长模式为过渡模式。第4题,c区域:低出生率、低死亡率、很低的自然增长率,人口增长模式为“三低”模式,发达国家或发展水平较高的发展中国家属于此种类型。
5.A 6.B
解析:第4题,根据死亡率=出生率-自然增长率,读图可回答。第5题,上海市由于人口老龄化严重,人口死亡率比北京高,因此其自然增长率较低。
7.D
8.B
9.B 10.B
解析:考查人口年龄构成及正三角形坐标图的判读方法。第9题,利用上述方法可直接读出0-14岁人口的比重为17%多。第10题,从题干的陈述推测出新时期的人口工作的主要任务应是继续稳定低生育水平,防止人口增长反弹。
11.B  12.C
解析:第11题,读图可以看出,自1980年我国执行计划生育政策后,人口增长始终为正增长,所以人口规模持续增加,人口增速有较大的波动,整体先增快,再减慢,后又增快,再后来持续减慢,故答案选B。第12题读图可知,放开单独二孩,人口出生率在未来30年不一定持续上升,但是人口年龄结构将得到一定程度改善,故答案选C。
13.(1)美国人口持续增长,人口总量较大;人均寿命不断提高,人均寿命长。
(2)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3)老年人口比重大,老年人口多。
(4)美国人均资源消耗量占世界比重较大,这种高消费的生活方式,随着人口的增长会给环境带来巨大的压力,也将使其环境人口容量减少。
解析:第(1)题,美国人口发展的特点可从人口增长的速度、总量及人口寿命等方面回答。第(2)题,美国人口增长模式属于现代型。第(3)题,死亡率高低不仅与平均寿命有关,还与老年人口比重有关。与许多发展中国家相比,美国老年人口比重大。第(4)题,美国人均资源消费量大,结合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回答。
14.(1)5.08‰ 低低低(现代)
(2)A (3)B
(4)老龄人口增加会使社会养老负担过重,社会经济、赡养压力加大,阻碍社会经济发展。
(5)性别结构不合理。 造成部分人口(尤其是男性)婚姻困难,不利于家庭与社会安定,并使就业压力加大。
解析:本题以我国2008年人口统计数据考查对人口增长知识的掌握。第(1)题,人口自然增长率等于人口出生率减去人口死亡率,我国目前已属于现代型人口增长模式。第(2)题,新中国成立初期由于社会经济发展,医疗卫生条件改善,我国人口增长速度加快,进入20世纪70年代我国大力实施计划生育使人口增长速度减缓。第(3)题,正确分析三角形坐标图是解题的关键,首先应明确每一个变量的坐标轴,然后过点作平行于和所读坐标轴原点相交的另一个坐标轴的平行线。第(4)题,人口老龄化会使社会养老负担加重,阻碍社会经济发展。第(5)题,2008年我国人口出生性别比高达120.56,会造成我国性别比例失调,产生严重的社会问题。
《人口增长的模式及地区分布》学案(第1课时)
【学习目标】
1.阅读课本P4-P7教材内容,结合图1-1-1、图1-1-2和图1-1-3,描述世界人口增长的特点及人口增长模式的特点;
2.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归纳人口数量变化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差异。
学习任务及展示
自主学习法、导学法、对比分析法和分组合作讨论。
学 习 过 程
【自主学习】
一、世界人口增长(分析课本图1—1—2和图1—1—3,回答下列问题)
世界人口发展历史的总趋势是 。
(1)18世纪工业革命, 国家首先出现人口增长。
(2)20世纪后半叶, 国家和 的人口进入快速增长阶段。
二、人口增长模式(继续分析图1—1—3)
1.讨论:
(1)原始低增长阶段人口增长模式特征是 。
(2)人口增长出现这样的特点的原因是 。
(3)这种人口增长模式是“ ”主要分布地区有 。
2.讨论
(1)高增长阶段人口增长模式特征是 。
(2)人口增长出现这样的特点的原因是 。
(3)这种人口增长模式是“ ”主要分布地区有 。
3.讨论
(1)增长下降阶段人口增长模式特征是 。
(2)人口增长出现这样的特点的原因是 。
(3)这种人口增长模式是“ ”主要分布地区有 。
4讨论
(1)低增长阶段人口增长模式特征是 。
(2)人口增长出现这样的特点的原因是 。
(3)这种人口增长模式是“ ”主要分布地区有 。
【合作学习】
1.如何评价人口增长模式对人口发展的影响?
比较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之间的差异,并分析导致这些差异产生的原因。
【达标检测】
1.关于各阶段人口增长趋势的原因,叙述正确的是( )?
A.各阶段人口的增长主要是由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所决定,与其他因素无关?
B.人口增长趋势的变化除受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外,也与国家的人口政策有关?
C.人口增长趋势的变化主要取决于世界各国的人口政策?
D.人口增长趋势的变化受自然条件的影响较大?
2.在世界人口增长过程中,人口增长速度在时间和空间上是有差别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产业革命后人口增长最快
B.二战后人口增长最快?
C.经济发达国家或地区增长速度最快
D.地势平坦地区增长速度最快?
读世界人口增长趋势图,回答3~4题.
3.关于图中各阶段人口增长趋势的原因,叙述正确的是( )
A.各阶段人口的增长主要是由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的,与其他因素无关
B.人口增长趋势的变化主要取决于世界各国的人口政策
C.人口增长趋势的变化除受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外,也与国家的人口政策有关
D.人口增长趋势的变化受自然条件的影响较大
4. 图中“二战”后到20世纪70年代是人口增长最快的一个阶段,关于其原因,下列分析最准确的是( )
A.发展中国家纷纷独立,经济得到发展,社会安定,人口自然增长率迅速提高
B.发达国家贡献了大部分的新增人口
C.新的矿产资源被大规模发现,刺激了人口增长
D.战争使人口减少,战后人口反弹
下图为“国家经济发展时期与其人口数变迁的统计图”。根据此图完成2~3题。
5.图中各曲线中所代表的意义,正确的是(  )
A.①代表出生率;②代表死亡率
B.②代表出生率;③代表人口变化数
C.①代表人口数变化;②代表死亡率
D.①代表人口数变化;②代表出生率
6.关于此统计图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过渡期时,人口增长迅速
B.过渡期时,死亡率高于出生率
C.工业前期的出生率与死亡率均高于工业后期
D.工业期时,出生率下降,但人口数仍然持续增加
【拓展阅读】
中国人口基数大的根本原因
“中国人口基数大”,这是一些计生支持者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众所周知,中国现在有13亿人口,人口基数确实很大。英国、法国和意大利都各只有约6000万人口,西班牙人口约4000万,他们的人口基数都不大。那么,为什么英、法、意、西等欧洲国家的人口基数都不大呢?原来,在古代,这些欧洲国家都曾经是一个统一的罗马帝国的一部分,但后来罗马帝国分裂成很多个国家,所以现在欧洲各个国家的人口基数当然就变小了。而中国并没有像罗马帝国那样分裂成很多个国家,所以人口基数当然就大了。   看一个国家的人口多不多,人口密度比人口基数(或人口总量)是一个更重要的指标。如果光看人口基数,那么澳大利亚人口有2000多万,新加坡人口只有400多万,你能不能说:“相对于新加坡而言,澳大利亚的人口太多了?”然而我们知道,澳大利亚是个地广人稀的国家,而新加坡的人口密度属于世界最高之列。   从人口密度来说,很多国家的人口密度都比中国大:中国为138人/平方公里,韩国为480人/平方公里,日本为335人/平方公里,德国为230人/平方公里,英国为250人/平方公里,意大利为190人/平方公里……即使去掉中国西部不适宜人居住的地方,中国的人口密度也不过与英国和德国相当,仍远不及日本和韩国。但这些国家的人民并没有像某些中国人那样抱怨“人口太多”,他们也没有像中国那样实行计划生育来减少人口,相反,很多国家还在鼓励生育。   有人说:“中国的国土面积与美国差不多,中国有13亿人口,美国只有3亿人口,中国的人口密度比美国大几倍,因此,中国必须实行计划生育把人口降到3亿,这样中国的人均收入才能赶上美国。”按照这种逻辑,美国人能不能这样说:“美国的国土面积与加拿大差不多,美国有3亿人口,加拿大只有3千万人口,美国的人口密度相当于加拿大的10倍,因此,美国必须实行计划生育把人口降到3千万,这样美国的人均收入才能赶上加拿大?” 然而,我们知道,尽管美国的人口密度相当于加拿大的10倍,但人均收入比加拿大还高一些。而且,美国的综合国力不知比加拿大强多少倍!   那么,为什么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美洲和澳洲国家的人口密度比较小,而中国、日本、英国、法国等亚洲和欧洲国家的人口密度比较大? 这是因为:美洲和澳洲属于所谓的“新大陆”,而亚洲和欧洲属于“旧大陆”。由于“旧大陆”已有几千年的文明史,而“新大陆”的开发历史比较短,所以“旧大陆”的人口密度当然比“新大陆”的人口密度大。因此,把中国的人口密度与美国作比较是不恰当的。应该把中国的人口密度与“旧大陆”的国家相比,这样比较来看,中国的人口密度并不算很大。当然,几百年以后,新旧大陆的人口密度应该相差不大了。   综上所述,中国人口基数大的根本原因有两个:一是因为中国的历史悠久,中国有几千年的历史,美国只有几百年的历史,人口当然比中国少;二是因为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国家,中国既不像罗马帝国那样分裂成几十个国家,也不像印度那样分裂成两、三个国家(先是分裂出一个巴基斯坦,后来巴基斯坦又分裂出一个孟加拉国)。如果印度不分裂,那么现在印度人口就已经超过中国了。
《人口的数量变化》优教学案(第2课时)
【学习目标】
1.阅读课本P7-P10教材内容,结合图1-1-10,描述世界人口的地区差异;
2.掌握人口图表的阅读方法,运用人口图表进行分析,概括出世界人口增长的地区差异。
学习任务及展示
自主学习法、导学法、对比分析法和分组合作讨论。
学 习 过 程
【自主学习】
人口增长的地区差异
读表1—1—1 “1750—1940年世界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的地区差异”。
分析讨论:1、如果纵向比较,会得出什么结论?
2、如果横向比较,会得出什么结论?
结论:
1、纵向比较,不同时期人口增长特点不同。
1900—1910年,人口增长 ;1910—1920年,人口增长 。
横向比较,发达国家和地区人口出生率 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和地区人口死亡率 发展中国家; 发展中国家人口自然增长率超过发达国家。
【合作学习】
比较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之间的差异,并分析导致这些差异产生的原因
【展示提升】小组选代表发表见解
【达标检测】
下图为某国人口自然增长率变化曲线图,纵坐标起点为零。读图,完成1~2题。
1.该国人口数量达到最大值的时间为(  )。
A.1 B.2 C.3 D.4
2.欧洲某国法律规定对独身者收取高达自身收入5%至10%的税率。其初衷是(  )。
A.鼓励生育 B.抑制人口快速增长
C.以税养老 D.平衡人口性别差异
3.读1995~1997年统计的世界和部分国家人口增长模式数据表,完成下列问题。
地区
人口出生率(‰)
人口死亡率(‰)
人口自然增长率(‰)
全世界
24
9
15
A国
9
11
B国
15
6
9
C国
37
6
31
(1)计算A国人口自然增长率并填入表中,并将A、B、C填入自然增长率距平图中。
(2)若表中三个国家分别是肯尼亚、德国、韩国,根据数据所示,B国是________。
(3)由表中数据可以看出,世界人口增长处于________阶段。
(4)按人口增长模式转变的发展进程,将C国字母代号填入图中的相应括号中。
(5)从图中可以看出,人口增长模式转变的发展进程表现为:首先是________率下降,其次是________率下降,最后导致________率的下降。
【拓展阅读】
世界人口发展状况及预测
根据人口发展的特点,人口学家将世界人口规模增长的历史过程划分为四个时期: ①史前的原始静止时期(公元前100万一前3000年); ②古代和中世纪的缓慢增长时期(公元前3000一1650年),③近现代的过渡增长时期(1650一1950年);④当代的急速增长时期(1950年以后)。 
史前时期 (旧石器、中石器、新石器时代)近100万年的时间里, 世界人口增长极其缓慢,几乎停滞不前地波动在静止线上下。据人口学家推断,公元前100万年,世界人口为1-2万人,公元前1万年,为400万人,公元前3000年,为3000万人。 古代和中世纪时期[包括奴隶社会(公元前3000年一纪元前后)和封建社会(纪元前后一1650年)],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口增长进入相对稳定并持续缓慢增长的时期。这期间,总的看,封建社会的人口增长快于奴隶社会。 这一时期的世界人口由公元前3000年的3000万人缓慢增长到公元元年的2.3亿人,再增长到1650年的5.45亿人。近现代时期[包括近代阶段(1650一1900年)和现代阶段(1900一1950年)],是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时期。这时,社会生产力迅速发展,社会、经济、文化各方面发生了一系列变革,尤其是现代医疗卫生技术的进步和普及,为死亡率下降提供了条件。因而出现了世界人口的第一次大增长, 即从1650年的5.45亿人增长到1900年的16. 50亿人,再增长到1950年的25.04亿人。这期间,世界人口增长主要集中在资本主义国家,而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仍比较缓慢。1900年以后,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开始迅速增长。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科学技术尤其是现代医药科技的迅速发展和传播,使发展中国家的人口死亡率急剧下降,世界人口进入第二次也是有史以来最迅猛的增长时期。1950—1985年,有约20个国家和地区人口增长1.5倍以上,近70个国家和地区增加了1—1.5倍。到1996年,世界人口已达57.7亿人。46年间,世界人口增长了2.3倍。世界人口每增加10亿人的时间,由1804一1927年的123年,缩短到33年、14年、13年、11年。按目前的年增长率预测,2015年世界人口将可能达到71亿?/FONT>78亿之间,2050年将达到79亿一119亿之间。
课件30张PPT。 第一章 人口的增长、迁移与合理容量第一节 人口增长的模式及地区分布(第1课时)学习目标学习目标【建议本节课分为两个课时,第1课时达成学习目标1、2】情景导入1999年10月12日0时2分,一名男婴在波黑降生,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右一)专程来到医院看望母子二人。菲律宾当地时间2011年10月30日23时58分,一名体重2.5公斤的女婴丹妮卡·卡马乔在首都马尼拉的医院降生,成为象征世界第70亿人口的婴儿之一。 新华网北京1月6日电(记者樊曦):2005年1月6日零点2分,中国的第十三亿个公民在北京妇产医院诞生。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主任张维庆向宝宝颁发了中国第13亿个公民荣誉证书,并向孩子的父亲赠送了婴儿用品。 探索比比有何不同1.从图中你能看出欧洲与中国的人口增长各有什么特点吗?2.比较欧洲于中国人口增长之间的差异,并分析导致这些差异产生的原因。思考世界人口发展历史的总趋势是人口不断增长。世界人口每增加10亿大约经历的时间2005年3月7日10∶162005年3月7日10∶15美国人口普查局国际项目中心推算:2006年2月26日8时16分:全球人口突破65亿2012年10月19日4时36分:70亿2050年:90亿8亿25亿缓慢增长加速增长 迅猛增长 生产力水平低下,人口死亡率高 生产力水平大大提高,死亡率很低 广大发展中国家独立,人口迅速上升60亿工业革命前18世纪中叶至20世纪中叶20世纪后半叶以来 达成学习目标 1 就一个地区而言,引起人口变动的原因可能有哪些?思考?人口增长=人口自然增长+人口机械增长 人口自然增长是指某时期某人口中出生人数减去死亡人数后的余数(或差额)。概念!公式:人口自然增长数=出生人数—死亡人数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增长快慢直接取决: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自然增长率﹥0 人口增加=0 人口持平﹤0 人口减少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出生率:一定时期内(通常一年),一定地区出生的活产婴儿与该地区当年平均人口数的比率。人口死亡率:一定时期内(通常一年),一定地区死亡人数与该地区当年平均人口数的比率。人口出生率=出生人口总人口×100%人口死亡率=死亡人口总人口×100%人口增长具有阶段性特点高出生、高死亡、低增长高出生、低死亡、高增长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长人口增长的转变是从  率下降开始的;到  率的下降而最终实现;而人口增长转变的根本原因是 。死亡出生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口增长模式类型及特点现代社会中的原始群体青年型老年型成年型工业革命前的人类社会高高低模式过渡模式三低模式18、19世纪的发达国家工业化初期目前广大的发展中国家20世纪前半叶发达国家中新韩、巴阿古、土等目前的
发达国家工业革命前生产力低下工业化后期工业化完成经济发展慢,环境压力大,社会问题多劳动力短缺社会负担重“高高低”模式思考:
  这种人口增长模式有什么特点?
  主要分布在哪些国家和地区?
  有哪些有利与不利之处?过度模式——高增长阶段1.这种人口增长模式有什么特点?
2.主要分布在哪些国家和地区?
3.有哪些有利与不利之处?过度模式——增长下降阶段1.这种人口增长模式有什么特点?
2.主要分布在哪些国家和地区?
3.有哪些有利与不利之处?过度模式——“三低”模式1.这种人口增长模式有什么特点?
2.主要分布在哪些国家和地区?
3.有哪些有利与不利之处?人口增长模式人口金字塔第一、二阶段第二、三阶段第四阶段人口增长模式 发展中国家人口数量大、增长快,对经济发展、资源和环境造成巨大压力。人口增长模式印度的人口压力人口增长模式人口金字塔第一、二阶段第二、三阶段第四阶段 经济、教育、就业、医疗、住房、交通、资源、环境等压力巨大,不利于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的改善,同时也造成巨大的人口增长惯性。 出现人口老龄化问题:劳动力不足、社会养老福利保障开支增加、老年人生活困难等。人口增长模式达成学习目标 2 知识拓展劳动-经济效益养老-保险效益消费-享乐效益继承家业的效益安全保卫效益维系家庭地位效益抚养孩子的成本——效益理论 直接成本
从母亲怀孕至将子女抚养长大生活自立所花费的衣、食、住、行、医疗、教育、婚姻、交往等的费用 间接成本
父母特别是母亲因怀孕、生育、抚养子女花费的时间损失人口的自然增长知识拓展材料一 现金津贴 意大利新措施鼓励生育
意大利的出生率连年下降,国内人口出现负增长,为了鼓励人民多生育,意大利政府用心良苦地宣布一项新措施,就是给予生育一胎以上的家庭经济津贴。从生育二胎开始可以一次性领取由政府支出的1000欧元的津贴。
材料二 战后德国人口的增长主要是靠外来移民
德国人口出生率很低,是世界上出生率最低的国家之一,平均每对夫妇只有1.8个孩子。战后德国人口的增长主要是靠外来移民。在德国每年有14.5万多名婴儿的父母是外籍人或父母的一方是外籍人,占全德婴儿出生率的20%。达成学习目标 2 读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统计图,甲、乙、丙、丁分别表示不同的国家。回答1~2题。
1.人口增长模式属于过渡模式高增长阶段的国家是(  )
A.甲 B.乙
C.丙     D.丁随堂训练B 读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统计图,甲、乙、丙、丁分别表示不同的国家。回答1~2题。
2.与我国现阶段人口增长特点相似的国家是(  )
A.甲      B.乙
C.丙 D.丁随堂训练C 知识网络人口的迁移世界人口增长人口增长模式“高高低”模式“三低”模式过度模式退出课件26张PPT。 第一章 人口的增长、迁移与合理容量第一节 人口增长的模式及地区分布(第2课时)学习目标学习目标【建议本节课分为两个课时,第2课时达成学习目标3】情景导入俄罗斯妇女生子 带薪产假三年。 为了解决人口问题,俄联邦政府一直通过各项措施鼓励国民多生孩子
生育子女多的妇女被当做“英雄母亲”,放产假3年且工资奖金照发。
比如别尔哥罗德州政府曾承诺,出资为多子女家庭购买小洋楼和小轿车;
乌里扬诺夫斯克州曾专门召开机关人员全体大会,给每个人下达生孩子的任务,生儿育女多的人员不仅将获赠汽车,甚至还能升职。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差异增长下降高增长过渡模式高高低模式原始低增长工业化开始工业革命前20世纪世界各大洲和地区的人口增长情况各大洲之间的差异世界各地区人口增长情况高增长增长下降低增长过 渡 三 低过 渡增长下降过 渡增长下降过 渡低增长三 低世界各地区人口增长情况中国人口变化模式 我国实施计划生育政策30年来,人口少生了3个多亿,人口总和生育率从20世纪70年代初的5.8下降到现在1.8左右,进入到低生育水平国家行列。中国人口变化模式加速增长负增长高速增长减速增长波动增长低速增长中国人口变化模式中国人口变化模式 我国人口仍将以每年800万至1000万的速度递增,人口形势不容乐观。 未来几十年,人口总量高峰、就业人口高峰、老龄人口高峰相继到来,我国人口面临巨大压力。中国人口变化模式知识拓展达成学习目标 3 人口年龄金字塔1.含义:人口金字塔是一种用几何图形来形象的表示人口性别年龄构成的方法。将人口的性别、年龄分组数据,以年龄(或出生年份)为纵轴,以人口数或年龄构成比为横轴,按左侧为男、右侧为女绘制的直方图,其型如金字塔,称为人口金字塔。人口金字塔能形象直观地反映了人口的年龄性别构成,便于说明和分析人口的现状、类型。人口年龄金字塔2.类型:人口金字塔可分为三种类型(如图1所示):
年轻型、成年型和年老型。它们的形状各不相同。
⑴年轻型——年轻人比重大,塔形下宽上尖(如左图);⑵成年型——除极老的年龄组外,各年龄组人数差别不很大,塔形较直,只在高龄部分急剧收缩(如中图);
⑶老年型——年轻人越来越少,中年以上比重较大,塔形下窄上宽(如图1)。从发展来看,上述三种类型相应地为:⑴增长型;⑵稳定型;⑶衰退型。人口年龄金字塔 人口学家常常按人类生命史不同阶段分组,一般分为少年儿童组(0~14岁)、青壮年组(15~64岁)和老年组(65岁以上)三组。人口年龄金字塔图——判图技巧 1.读懂纵横坐标
含义,分析不同年龄
组、不同性别分别所
占的比重。以图2为
例,横坐标中间为0,
向左为男性某一年龄
段所占总人口的比重,
向右为女性某一年龄
段所占总人口的比重。
把该地区人口按5或
10为一年龄段进行分组,设为纵坐标。据图可知,0~4岁男性人口占总人口的4%,0~4岁女性约占总人口的3.8%,说明0~4岁的男性所占比重要比同年龄段女性的比重要大。顺着纵坐标向上,可依次分别判断出其他不同年龄段男性及女性所占的比重。人口年龄金字塔图——判图技巧 2.要用变化的观点来分析某一年龄段不同时间所占比重的变化。
假设该地区是封闭的,不存在人口外流也不考虑外来人口迁入的影响,某一年龄段的人口会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上升到上一年龄段内,男女所占的比重会随着人口的死亡而逐渐减少。人口年龄金字塔图——判图技巧 3.用联系的观点分析某一时间不同年龄段所占比重的含义。
如年轻型,少年儿童所占比重大,老年人口比重小,是人口出生率、自然增长率都长期较高的结果。这种类型的人口主要是育龄人群比重高,主要分布在发展中国家。如果不降低生育水平,它未来的人口再生产趋势就迅速增加,不断扩张,将会给资源和环境带来巨大的压力。
再如老年型,少年儿童比重缩小,老年人口比重增大,是出生率长期下降的结果。这种类型的人口问题是育龄人群比重低,如果生育水平不变,他未来的人口再生产趋势将成负增长,人口缩减。这种类型主要分布在发达国家,会带来劳动力不足、社会养老负担过重等问题。人口年龄金字塔图——判图技巧 4.在分析判断时要结合该地当时实际,充分考虑各种外在因素的影响。
如当发生大规模战争时,会导致该时期青壮年男性人口所占比重减少;某地区轻工业迅速发展会吸引大量的年轻女性劳动力到此务工,导致该时期女性青壮年所占比重明显高于同年龄段的男性比重。另外,某些环境因素也会导致男女出生率或死亡率产生差异,从而影响到同一年龄组男女所占比重不同。 下图反映了亚洲某国人口增长与构成的变化及其发展趋势。该国人口变化趋势的一个突出特征是( )
A.年轻劳动力过剩? B.老龄化趋势显著?
C.自然增长率上升? D.人口出生率较高
随堂训练【解析】:对比分析该图1980—2025年人口金字塔图可知,0~15岁少年型人口比重呈下降趋势,说明人口增长率呈下降趋势,故C、D说法错误;20~45岁年龄段(年青人口)人口比重2000~2025年呈下降趋势,说明年轻劳动力会逐渐短缺;60~80岁老年人口比重呈明显增多趋势,反映老龄化趋势显著。B 下图是某地人口年龄金字塔图。造成该地人口年龄金字塔出现一对“翅膀”的原因是( )
A.大量老人和少年儿童迁往外地
B.有大量外来劳动力涌入该地就业
C.年轻夫妇多不愿生孩子
D.中年人多外出打工
随堂训练B【解析】:由图中可以看出,老人、中年人、和儿童各段人口金字塔变化趋势正常,15~29岁的人口比重明显增多,说明这种现象是大量外来劳动力涌入造成的。 知识网络人口的数量变化人口增长的地区差异人口金字塔图的判读中国人口变化模式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