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论语》六则 教学设计 (4)

文档属性

名称 21.《论语》六则 教学设计 (4)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语文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4-12 16:36:5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1教学目标
1.诵读时读准字音,正确停顿;背诵课文,培养阅读文言文的语感。2.了解孔子及《论语》;阅读注释,正确理解词语的意义3.理解语录中包含的道理,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
2学情分析
学生刚接触文言文,对于文言文的理解有难度
3重点难点
重点:读准字音,正确停顿,背诵课文;正确理解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难点:理解六则语录中包含的道理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论语六则
导入新课:在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中,有不少光耀千古的文化巨人,为我们留下了极其宝贵的文化遗产,这些遗产需要我们去学习、继承。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是古人留下的文字,节选自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著作21教育网
活动2【讲授】论语六则
一、作者简介:作者简介:孔子(公元前551——前479)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的创始者。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先世为商后宋国贵族。少“贫且贱”,及长在鲁曾任相礼(司仪)、委吏(管理粮仓)、乘田(管理畜养)一类的小官。鲁定公时(孔子约年五十)任中都宰、司寇,因不满意鲁国执政季桓子所为,离鲁而周游卫、宋、陈、蔡、楚列国,都不为时君所用,归死于鲁。曾长期聚徒讲学,开私人讲学的风气,传说有弟子三千人,身通六艺者72人。古文学家说他曾删《诗》、《书》,定《礼》、《乐》,赞《周易》,修《春秋》,称“六经”。虽未必完全可靠,但孔子熟悉古代经典,可能曾作过某种整理工作。由于他弟子的活动,在他死后就形成儒家学派,对后世有重大影响。他的学说以“仁”为核心,以“礼”为手段,“祖述尧舜,宪章文武”,在政治态度上是保守的,有利于有权势者维持旧秩序的要求。通过自汉代董仲舒以来儒家的补充修正改造,他的思想经过系统化,成为我国长期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孔子本人也被历代统治者奉为至圣先师
二、检查预习
(一)下面加点字的读音正确的一项是:()
A.为(wèi)不亦说乎(shuō)B.罔(wǎng)默而识之(shì)
C.愠(yùn)敏而好学(hào)D.殆(dài)不亦乐乎(yuè)
2.朗读下列各句,指出停顿错误的一句。()
A.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B.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C.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D.是以/谓之“文”也。
(二)填空:《论语》是记录的一部书。是 家经典著作之一。孔子, 时期鲁国人,我国古代伟大的     、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三、通读课文,整体感知
I、学生齐读课文;2学生朗读课文。(1)齐读,散读;个人读。(2)点拨朗读文言文的技巧。
(3)结合语言环境读准字音;(4)注意朗读节奏,语速语调。
3 讨论、质疑、析疑。根据课文注释,理解课文,互相提问,互相解答。把讨论后仍不能解答的疑难问题,提交全班同学讨论。21cnjy.com
(1)指出下列句中加点字的含义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说: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愠: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罔:殆: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敏:好:耻:
下:厌:诲:倦:
择其善者而从之。善:从:
(2)分别说说下列句子的意思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翻译: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翻译: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翻译: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翻译: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翻译: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翻译:
(3)下面短语或句了,翻译时要调整词序,试着把它们译成现代汉语。
1.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
2.不耻下问3.何有于我哉!
4 反复朗读直至背诵。5 检查学生背诵情况。
活动3【活动】论语六则
翻译:一人读原文一人翻译,其他同学认真听并找茬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