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通过朗读体会语感,初步了解文言文2、学习和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3、能正确的背诵默写。4、领悟孔子言论的深刻含义,端正自己的学习态度,改进自己的学习方法。
2学情分析
3重点难点
1、整体感知,通过朗读体会语感,初步了解文言文2、学习和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3、能正确的背诵默写。4、领悟孔子言论的深刻含义,端正自己的学习态度,改进自己的学习方法。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论语
一、介绍孔子,导入新课:孔子:春秋末期人,是我国最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创始者,世称“圣人”。故乡山东曲阜。简介《论语》:是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是一部语录体的书。“半部《论语》治天下”(宋丞相赵普)。可见地位之高,内容之博大精深
活动2【活动】论语
二、讲解方法,翻译要领:1、“信”:忠实于原文,字字落实,句句落实,不随意增减。2、“达”:表意明确,语言通畅,语气准确。3、“雅”:用简明、准确的现代汉语把原文的内容、形式和风格表达出来。4、留:指凡朝代、年号、人名、地名、官职等专有名词都保留不动。5、换:将单音词换成现代汉语双音词,将词类活用词换成活用后的词,将通假字换成本字……凡该换的一律换掉。6、补:补出所省略或隐含的内容。7、删:指删去那些无意义或没有必要译出的虚词。8、调:指把文言句中特殊句式按现代汉语要求调整过来。9、贯:根据上下文灵活、贯通地译出。活动3【活动】论语
三、通过读整体感知:1、学生齐读课文,点拨朗读文言文的技巧。注意朗读节奏,语速,语调,停顿。2、小组合作:根据课文注释,理解字词,翻译句子。(1)指出下列句中加点字的含义:a.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同悦,愉快)b.人不知而不愠(恼恨)c.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罔,迷惑不解;殆,这里是学业陷入困境的意思)d.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认为可耻)e.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厌,满足;诲,教导)f.择其善者而从之(好的)
活动4【活动】论语
2;16;16;2;29;
四、师生合作,翻译探究:1、第一则:讲了学习的方法,启发人们热爱学习、加强自律。译句:孔子说:“学习并且按时温习所学的知识,不是很愉快的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是很快乐的吗?(即使)人家不了解我也不恼恨,不就是品德高尚的人吗?”2、第二则:讲知识的继承与创新。译句:孔子说:“温习旧的知识能获得新知识新发现,(这样的人)就可以把他当做老师了。”3、第三则:强调学习和思考相结合的必要性,阐明了“学”与“思”的辩证关系。译句:孔子说:“只是机械地学习而不加以思索,那就会迷惑不解;思索了却不进一步学习,那就会精神疲惫。”4、第四则:通过对话论述了聪明好学、虚心求教的学习态度的可贵。译句:子贡问孔子说:“孔文子凭什么谥号叫做‘文’呢?”孔子回答说:“(孔文子)思考问题敏捷,学习努力,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羞耻,因此称他‘文’。”5、第五则:孔子严于律己,谈为人师的条件。孔子说:“默默地把学过的东西记下来,努力学习而不感到满足,教导别人不感到疲倦,对我来说做到了哪些呢!”6、第六则:孔子虚心的学习态度。孔子说:“几个人一起行走,其中必定有可以做我老师的人;选择他们的优点加以学习,看出那些不良方面加以改正。”
f.择其善者而从之(好的)
活动5【活动】论语
2;16;16;2;29;
学生合作,认识提高:1、从文中找出关于学习方法和态度的句子。2、文中有些话己凝固为成语,试着把它找出来。
p>
2、第二则:讲知识的继承与创新。译句:孔子说:“温习旧的知识能获得新知识新发现,(这样的人)就可以把他当做老师了。”3、第三则:强调学习和思考相结合的必要性,阐明了“学”与“思”的辩证关系。译句:孔子说:“只是机械地学习而不加以思索,那就会迷惑不解;思索了却不进一步学习,那就会精神疲惫。”4、第四则:通过对话论述了聪明好学、虚心求教的学习态度的可贵。译句:子贡问孔子说:“孔文子凭什么谥号叫做‘文’呢?”孔子回答说:“(孔文子)思考问题敏捷,学习努力,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羞耻,因此称他‘文’。”5、第五则:孔子严于律己,谈为人师的条件。孔子说:“默默地把学过的东西记下来,努力学习而不感到满足,教导别人不感到疲倦,对我来说做到了哪些呢!”6、第六则:孔子虚心的学习态度。孔子说:“几个人一起行走,其中必定有可以做我老师的人;选择他们的优点加以学习,看出那些不良方面加以改正。”
f.择其善者而从之(好的)
活动6【活动】论语
六、默读理解1.给学生十分钟时间,结合书下注释默读课文。要求学生绝对安静。2.提醒学生在笔记本上抄录最感兴趣的一则,记下阅读过程中产生的疑问
活动7【活动】论语
七、回顾全文,总结思考:当我们回顾这节课学的知识时,我们不难发现,孔子的每一句话,对我们的学习都有很大的启示啊!希望同学们认真体会每一句话的深刻含义,对你以后的学习和人生将有很大的帮助影响。活动8【作业】论语
对《论语六则》其中一则联系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实际说出体会和感受。
课件45张PPT。人们说山东有“一山、一水、一圣人”
山是泰山,水是黄河,那么你认为
圣人应该指的是谁呢?山东曲阜尼山——相传孔子出生地
孔府
孔子嫡系子孙居住地孔庙
祭祀孔子的地方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市东南)人.他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相传有弟子三千,贤弟子七十二人,孔子曾带领弟子周游列国14年。孔子还是一位古文献整理家,曾修《诗》、《书》,定《礼》、《乐》,序《周易》,作《春秋》。他正直、乐观向上、积极进取,一生都在追求真、善、美,一生都在追求理想的社会。 孔子一生周游列国,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他主张仁义,主张以德服人,反对残暴统治,反对武力征伐,同情人民疾苦,具有一定的开明态度。孔子学说成为封建文化的正统,影响极大,被尊为圣人。并在晚年整理《诗》《书》等古代文献,把鲁国史官所记《春秋》加以删修,成为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历史著作。 在中国历史上,孔子是致力于教育事业的第一人,首创私人讲学之风,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注重“学以致用”、“学”“思”结合。相传有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自汉以后,孔子学说成为两千余年封建文化的正统,影响极大。
孔子对鬼神宗教迷信活动采取存疑态度,首创私人讲学之风,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注重“学”“思”结合,其理论从修身齐家,到治国平天下,政治、经济、军事、伦理、教育,几乎无所不包。关于孔子的思想 《论语》属语录体散文,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共20篇 。内容有孔子谈话,答弟子问及弟子间的相互讨论。它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依据。南宋时,朱熹把它和《大学》《中庸》《孟子》列为“四书” ,成为儒家的重要经典。宋朝宰相赵普曾赞颂说“半部《论语》治天下”。 《论语》学习目标:
1、诵读时读准字音,正确停顿;
2、背诵课文,培养阅读文言文的语感;
3、阅读注释,正确理解词语的意义;
预习作业:
1、注音
论 曰 说
愠 罔 殆
识 诲 哉
焉lúnyùnzhìyān
zāi
dài
同“悦” yuèyuē wǎnghuì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 不 愠, 不亦君子乎?”固定句式:
“不亦……乎?”译作“不也是……吗?”时常、常常通“悦”,愉快志同道合的人了解但怨恨,恼恨有道德修养的人朗读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译文: 孔子说:学习知识后,时常地复习它,不也愉快吗?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译文:
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处来,不也快乐吗?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
以 为师矣。”做旧的(知识)理解、领会可以凭了,表示完成朗读(之)此(这一点)新的理解和体会 孔子说:“在温习旧知识后,能有新体会、新发现,就可以当老师了。” 理解: 一定要将知识融会贯通,能在温习旧知识中有所发现,才“可以为师”。 讨论正确的学习方法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危险迷惑不解朗读 孔子说:“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得;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有(陷入邪说)的危险。” 理解:讨论正确的学习方法学习与思考相结合,方能有所得。4、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
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4、子贡(向先生)问道:”孔文子凭什么谥他‘文’呢?”孔子回答说:”(他)聪明而且又喜欢学习,不把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作为耻辱,因此,称他的谥号为‘文’。”凭聪敏而爱好学习不把向地位比自己低、学识比自己差的人请教看作耻辱的事。因此谥号:古代是指有权势、有地位的人死后,人们根据他生前的德行给予他一个带有褒贬色彩的称号。
这一则主要涉及学习态度问题。“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即要谦虚好学。5、子曰:“默而 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何有于我哉?”5、孔子说:“把学过的东西默默地记在心里,努力学习,从不感到满足,教导别人也不感到疲倦,对于我来说,(这三方面)我具备了哪一样呢?”默默地记住满足教导哪对于这一则主要涉及学习态度问题。提出“学而不厌”,即学习要不知满足,不断进取。 子曰:“三人 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虚数,几个人走于此,在其中优点,好的方面顺从,学习改正,指自身同样的毛病。他们的朗读 孔子说:“几个人一同走路,其中必定有值得我学习的,我要选择他们的长处来学习,(看到自己也有)他们那些短处就要改正。” 理解:讨论正确的学习态度虚心求教,取长补短,改正不足。看谁背得快。
自由朗读,
自由朗读并思考:
各语句中主要阐述了什么内容?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自求长进,不怨他人,提高修养。
——学友互相激励,探讨、切磋促进(人生之乐)
——时常学习,享受学习(学习之乐)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聪敏好学,虚心求教的学习态度
——从学习方法、学习态度和教育的态度
谈为人师的条件。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无论何时何地都要虚心向别人学习。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知识的继承与创新。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学习与思考结合的必要性。练习
一、文学常识:
1.孔子名_____,字_____,______末期鲁国人。
我国古代伟大的_____ 家、____家、 家
_____家学派的创始人。
2. 《论语》属_______散文,____家经典之一。
3.四书是《 》《 》 《 》《 》
丘仲尼春秋
思想教育儒语录体儒
论语
孟子大学中庸政治21、《论语》六则(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1、理解六则语录中包含的道理,
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
法;
2、理解语录的含义,受到启发,
联系自身实际,学以致用。
快速回答:《论语》六则中,是从
哪些方面来谈论学习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 阅读课文,找出文中哪些是阐述学习方法,
哪些是阐述学习态度的?学而时习之学习方法:三人行,必有我师
温故而知新
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默而知之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学而不厌
择其善者而从之,
不善者而改之。学习态度:人不知而不愠诲人不倦哪些句子是与人交往的态度?哪些句子是教导人的态度?
敏而好学
学而不厌
诲人不倦三人行,必有我师
温故知新不耻下问
择善而从
讨论交流:本文中有很多语句现在已凝固
为成语流传下来了,你能说说有哪些成语吗?学而时习之
温故而知新
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
学习方法:人不知而不愠
诲人不倦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学而不厌学习态度:思想修养
三人行,必有我师择其善者而从之,
不善者而改之。小结:在我们平时的学习中,你认为是学习方法重要还是学习态度重要?为什么?
你是在学习方法上做得不够,还是学习态度上做得不够呢?
学习了本文之后,你在今后的学习上有什么打算呢? 延伸:练习:
一、注音:
说 愠 罔 殆
识 诲 哉 焉yuèyùnwǎngdài
zhìhuì
zāi
yān
1、学而时习之,不亦 说乎?
2、不知而不愠, 不亦君子乎?
3、温故而 知新, 可 以 为师矣。
4、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时常、经常
也同“悦”,愉快。
怨恨指道德上有修养的人
这里指学过的知识理解、领会可以凭、凭借做迷惑不解
学业上陷入困境
练习: 二、解释画线的字5.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
6.不耻下问, 是以谓之‘文’也。”
7.默而 识之,学而不厌, 诲人不 倦
8.择其善者而从之凭什么认为可耻因此
暗暗,私下
记住满足
教导厌倦采纳,听从1.画线词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默而识之(记住) 学而不厌(厌倦)
B.不耻下问(耻辱) 可以为师矣(凭)
C.择善而从(采纳) 诲人不倦(教导)
D.学而不思则罔(迷惑不解)
思而不学则殆 (懒惰)C四、选择题2 .下列句子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孔子是战国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的创始人。《论语》是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
B.成语温故知新、不耻下问、诲人不倦、择善而从、都出自于《论语》。
C.“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告诉我们要学思结合,辨证对待学思之间的关系。
D.“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讲的是知识的继承与创新。A
3.画线词语活用的一项是( )
A.温故而知新 B.不耻下问
C.敏而好学 D.必有我师焉 4.画线词语是通假字的一项是( )
A.不亦说乎 B.诲人不倦
C.不亦乐乎 D.择其善者而从之 AB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1、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复习了学过的知识,获得了新的理解和体会,
就可以做老师了。几个人一同走路,这里面一定有可以当我老师的人。练习: 五、翻译:3、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选取他们好的东西加以学习、采纳,他们
(身上)不好的东西(自己身上如果有,就)
加以改正。作业:
1、摘抄
有关于
学习的
中外格
言警句,
在班上
交流。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孔子 读一切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笛卡尔? ? 我的成就,当归功于精力的思索——牛顿? ?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长歌行》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满江红》
有教养的头脑的第一个标志就是善于提问——普列汉诺夫 读书要眼到、口到、心到、手到、脑到——鲁迅不满足是向上的车轮 —— 鲁迅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韩愈聪明的人有长的耳朵和短的舌头——弗莱格 学习?永远不晚——?高尔基? 成功=艰苦劳动+正确方法+少说空话。
——爱因斯坦天才就是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百分之一的灵感。
——爱迪生聪明在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华罗庚知识就是力量——培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