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教学目标
1、培养正确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2、了解《论语》及孔子。3、掌握本课的生字,多音字,通假字。4、熟悉课文,疏通文章,理解前三则内容。
2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在小学时学过简单的古诗文,但通过了解情况,学生学习文言文基础薄弱,所以在教学中应设置相对简单的问题。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课文并掌握常用的文言字词,能用现代汉语翻译课文。
[教学难点]:理解文意,学习古人端正学习态度、把学习与思考结合起来的学习态度与学习方法,并借以指导自己的学习实践。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论语>六则
从前有位很有名的老师,他总觉得自己学识不够渊博,30岁的时候,他离开自己的家乡曲阜,去洛阳拜大思想家老子为师。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他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在洛阳城外,他看见一驾马车,车旁站着一位70多岁的老人,穿着长袍,头发胡子全白了,看上去很有学问。他想:这位老人大概就是我要拜访的老师吧?于是上前行礼,问道:“老人家,您就是老聃先生吧?”老人见这位风尘仆仆的年轻人一眼就认出了自己,有些纳闷。他连忙自我介绍,并说明来意。老人家听后说:“原来是你啊,听说你要来,我就在这迎候,研究学问你不并比我差,为何要拜我为师呢?”他听后,再次行礼说:“多谢老师等候,学习是没有止境的,您的学问渊博,跟您学习一定会大有长进的。”
同学们,你们能猜出故事中的老师是谁吗?
活动2【讲授】文学常识
1、走近孔子
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陬邑人。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思想核心是“仁”,即仁爱、爱人。在政治上主张施行“仁政”,提倡德治和教化。教育方面,他首创私人讲学之风,主张“有教无类”(一视同仁),“因材施教”。
2、关于《论语》
《论语》属语录体散文,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纂而成,共20篇 。内容有孔子谈话,答弟子问及弟子间的相互讨论。它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依据。南宋时,朱熹把它列为“四书”之一,成为儒家的重要经典。宋朝宰相赵普曾赞颂说“半部《论语》治天下”。
3、通假字
通假字,就是用读音相同或相近的字代替本字,由于种种原因,书写者没有使用本字,而临时借用了这样音同或音近的字代替。
活动3【活动】小组学习
整体感知
(一)请同学们来听听配乐范读,在听的过程中请认真的参照范读,感受其诵读的节奏、语速、停顿,并注意生字生词的读音。
(二)字词检测
指名同学读一读下列词语
1、论( lún )语 2、不亦说( yuè )乎3、人不知而不愠(yùn)
4、学而不思则罔(w?ng)5、思而不学则殆(dài)
请同学们根据文中注释,找出本文的通假字,看谁先找到
说,通“悦”(愉快,高兴)
罔,通“惘”(迷惑不解)
有,通“又”(用在整数与零数之间)
(三)试读课文,明确节奏
学生四人小组为单位诵读课文,划分节奏,并根据提示和课下注释及工具书翻译课文。
疏通文意,指导翻译
1.教学第一则。
(1)指定学生一人朗读这一则。
(2)边提问,边讲解,引导学生解释词义,口译这一则。
时,按时,时时;习,温习、实习;说:通“悦”,愉快;朋,这里指志同道合的朋友知,了解;而,转折连词;愠,恼恨、怨恨;君子,这里指有道德、有修养的人。
句子翻译:孔子说:“学了并经常温习它,不也很高兴吗?有同门师兄弟从远方来(与我探讨学问),不也很快乐吗?别人不了解自己而自己又没什么不满,不也算得上是君子吗?”
2.教学第二则。
(1)指定学生一人朗读这一则。
(2)边提问,边讲解,引导学生解释词义,口译这一则。
故,旧的(知识);知,领悟;可,可以;以,凭;为,作为、当作;矣,了。
句子翻译:复习旧知识,能够领悟新知识,(这样的人)可以做老师了。
3.教学第三则。
(1)指定学生一人朗读这一则。
(2)边提问,边讲解,引导学生解释词义,口译这一则。
而,顺接连词;则,就;罔,迷惑而无所得;殆,精神疲倦而无所得。
句子翻译:只是读书而不动脑筋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得;只是苦思苦想而不读书,就会精神疲倦而无所得。
熟读成诵
以四人小组为单位,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背诵,时间5分钟.
活动4【练习】找出成语
《论语》中很多话后来成为成语,下面句中各含一个请找出来。
(1)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不亦乐乎)
(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温故知新)
(3)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三人行必有我师)
(4)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择善而从)
活动5【测试】抢答测试题
学生可以以小组为单位抢答,看谁掌握较好。(测试题见课件)
活动6【作业】课后作业
题目见幻灯片
课件15张PPT。论语六则 学习目标1、培养正确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2、了解《论语》及孔子。
3、掌握本课的生字,多音字,通假字。
4、熟悉课文,疏通文章,理解前三则内容。学习重点
正确朗读课文并掌握常用的文言字词,能用现代汉语翻译课文。学习难点
理解文意,学习古人端正学习态度、把学习与思考结合起来的学习态度与学习方法,并借以指导自己的学习实践。缘缘堂内景 孔子(前551-前479), 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誉为“万世师表”、“千古圣人”,世界十大思想家之首。 《论语》属语录体散文,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共20篇 。内容有孔子谈话,答弟子问及弟子间的相互讨论。它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依据。南宋时,朱熹把它列为“四书”之一,成为儒家的重要经典。宋朝宰相赵普曾赞颂说“半部《论语》治天下”。《论语》和《大学》、《中庸》、《孟子》合为《四书》。 了解《论语》读准字音亦(yì) 说(yuè ) 乐(lè) 愠(yùn)
罔(wǎng) 殆(dài)
择(zé)焉(yān)
通假字说,通“悦”(愉快,高兴)
罔,通“惘”(迷惑不解)
有,通“又”(用在整数与零数之间)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按时通“悦”,愉快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志同道合的人了解而 不 愠,不亦君子乎?”但怨恨,恼恨有道德修养的人固定句式:“不亦……乎?”
译作“不也是……吗?”理解返回翻译:孔子说:“学了并时常温习它,不也很高兴吗?有同门师兄弟从远方来(与我探讨学问),不也很快乐吗?别人不了解自己而自己又没什么不满,不也算得上君子吗?”
理解:第一句启发人们爱好学习,从学习中得到乐趣。只有按时温习所学知识,才能掌握所学知识。第二句倡导学友之间相互学习、探讨、激励,以便增长知识,这是学习的扩展。第三句讲学习是为了提高自己的才能,不是为了夸耀,做人要心胸开阔,要有修养,自己的才德不被人了解,不因此懊恼沮丧,这才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应有的态度。2、子曰:“温 故 而 知 新,可
以 (之) 为 师矣。”旧的(知识)领悟可以凭(这一点)做了翻译: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获得新的理解和体会,就可以做教师了.”
理解:强调“温故”不仅要巩固旧知识,还要“知新”,能有新的理解或发现。“可以为师矣”,是孔子对能做到这一点的人的肯定和高度评价,表现了孔子对学习中的“温故”的一种极为深刻的见解。3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迷惑疑惑不解翻译:孔子说:”只学习而不思考就会迷惑不解,只思考而不学习就会在学业上陷入困境.”
理解:孔子否定了这两种学习求知的方法,前一种会食而不化,不辩正误,更不能融会贯通、灵活运用;后一种则流行于空想浅见寡识,不学无术,使我们领悟“学”是“思”的基础,“思”在“学”中进行,二者不可偏废。课堂练习《论语》中很多话后来成为成语,下面句中各含一个请找出来。
(1)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3)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4)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测试孔子,春秋末期( )、( )、( ),( )家创始人。
《论语》属( )体散文,主要记载( )及其弟子的言行,由( )编纂而成
翻译句子。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作业整理翻译
记住重点字词的音、形、义,和重点句的意思,背诵课文
收集三句指导我们如何学习的名言——摘抄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