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六三制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期末复习试题汇总--实验探究题(含答案 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青岛版·六三制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期末复习试题汇总--实验探究题(含答案 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0.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青岛版(六三制2017秋)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4-12-31 16:07:0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青岛版·六三制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
期末复习试题汇总--实验探究题(含答案+解析)
一、实验探究题
1.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小浩的母亲有耳垂、大拇指向背侧弯曲、体型肥胖;父亲有耳垂、大拇指不能向背侧弯曲、体型较瘦;小浩无耳垂、大拇指向背侧弯曲、体型正常。请你从“有无耳垂”“大拇指能不能向背侧弯曲”“体型胖瘦”这三个方面的特征进行分析。
(1)父母有耳垂,小浩无耳垂,说明了生物的(  )现象。
A.遗传 B.变异 C.遗传和变异
(2)母亲的大拇指向背侧弯曲,小浩的大拇指也向背侧弯曲,说明了生物的(  )现象。
A.遗传 B.变异 C.遗传和变异
(3)能遗传的变异特征是   ,不能遗传的变异特征是   (填序号)。
①有无耳垂 ②大拇指能不能向背侧弯曲 ③体型胖瘦
2.微生物是包括细菌、病毒、真菌以及一些小型的原生生物、显微藻类等在内的一大类生物群体,微生物个体微小,与人类关系密切。
(1)自然界中,有些微生物是肉眼可见的,如   等。
(2)病毒   (填“是”或“不是”)一种微生物,其个体极其微小。
(3)新型冠状病毒是以前从未在人体中发现的冠状病毒新毒株,个体很小,需要在(  )下才能观察到。
A.放大镜 B.光学显微镜 C.电子显微镜
(4)人类利用病原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制成各种(  ),预防、控制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
A.细菌 B.病毒 C.疫苗
(5)下列标志中,提醒我们要当心感染的是(  )。
A. B. C.
(6)除了以上例子,你还知道微生物与人类有哪些密切关系吗 请写出两条。
①   。
②   。
3. 在一定范围内,纸币的使用频率越高,纸币上的细菌数量越多。某科技活动小组从银行、商店、农贸市场及医院收费处随机采集6种面值的纸币样品各30张,分别用无菌生理盐水漂洗各种纸币,对洗出液进行细菌培养,测得如下表的数据。
纸币面值 5 角 1元 5元 10元 50元 100元
细菌数量/个 147400 363150 98800 145500 25700 12250
平均每张纸币的细菌数量/个 4913 12105 3293 4850 857 408
平均每平方厘米的细菌数量/个 68 148 39 49 8 3
(1) 由表中数据可以推测,   元面值纸币的使用频率最高。
(2)在使用表中数据推出上述结论的过程中,为使结论更为可靠,应比较各面值纸币的   (填“细菌数量”“平均每张纸币的细菌数量”或“平均每平方厘米的细菌数量”)。
(3)探究结束之后,他们继续利用显微镜观察了许多细胞,如下图所示,请把细胞图像与其对应的名称用线连起来。
4. 微小世界。2022年初,一位老师花费3个月给一滴水拍了部纪录片《一滴水里的动物园》,带我们走进了水的微观世界。
(1)要去水滴微观世界,得借助显微镜,你能在方框里写出它的各部分名称吗
(2)在观察时,我们应选择15 倍的   和40倍的   进行观察(填“目镜”或“物镜”)。
(3)下列图片都是通过显微镜看到的图像;
①图片A是硅藻,大部分水中都能看到它。别看它小,地球上20%以上的氧气都是它制造的,这因为硅藻细胞中有   ,能进行   。
②图片B中有两只   ,图片C中有一只   。
③三者之间的共同点是:   。
5. 微小生物
小科对微生物非常感兴趣,于是决定自己培养微生物,然后用显微镜观察,他设计了以下几种培养方法:
①号烧杯中,加入 30 毫升纯净水,用黑盒盖住放在室内;
②号烧杯中,加入 30 毫升田野里的水,用黑盒盖住放在室内;
③号烧杯中,加入 30 毫升田野里的水,并放入一些干稻草,用黑盒盖住放在室内;
④号烧杯中,加入 30 毫升田野里的水,并放入一些干稻草,用黑盒盖住放在冰箱冷藏室。
(1) 一星期后小科用滴管,从4 个烧杯中各取一滴水,分别用显微镜观察,最有可能观察到较多微生物的是   号烧杯里的水。
(2) 在显微镜下,小科观察到了如右图的一种微生物,这是 (  )
A.草履虫 B.变形虫 C.喇叭虫
(3) 小科“研究哪种方法能够培养出微生物”的实验属于 (  )
A.模拟实验 B.对比实验 C.测量实验
(4) 比较③④,可以研究微生物生长是否需要   ,比较②③可以研究微生物生长是否需要   。
(5)下图是小科使用显微镜的几个操作步骤,正确的顺序是 (  )
A.①②③④ B.③①②④ C.③①④②
(6) ①调整好后,小科看到图像如图①所示,如果要观察到图②这样的图像,应该将玻片标本往 (  ) 方向调整。
A.右下 B.左上 C.左下
(7)要使图像从图③变成图④的状态,应该慢慢调整 (  )
A.反光镜 B.玻片标本 C.调节旋钮
6.李刚在实验室用显微镜进行观察活动,请你帮他完成以下问题:
镜头类型 放大倍数
目镜 1号 4×
2号 10×
物镜 3号 10×
4号 40×
(1)大多数生物体均由    构成,具有    能力。如表列出了某显微镜目镜与物镜的放大倍数,共四个镜头。使用过程中,若安装好目镜2号后,一般先选用物镜    号来观察,此时该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    倍。
(2)如若使得观察视野范围细胞数量最多,则选用目镜    号和物镜    号。
(3)用显微镜观察细胞时,把载玻片放在载物台上,使被观察物正对    ,并用压片夹固定位置。慢慢转动粗准焦螺旋,从    (目镜/旁边)观看,使物镜降至贴近载玻片的位置。从目镜观察,并保持双眼    (张开/闭合),慢慢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    (上升/下降),直至有物像出现。需要时,可以转动    ,使物象更为清晰。
(4)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的临时装片时,如果视野中的观察目标位于右方(如图1所示),则临时装片应向    (右方/左方)移动。
(5)如图2所示,B细胞是    (动物/植物)细胞结构图。说出你判断的理由:   。
7.近期,多地中小学学生出现集中发热情况,龙湾区也有多所学校出现班级停课,罪魁祸手就是甲流。它是流感的一种,由甲型流感病毒引起,一般通过空气飞沫和接触传播,具有传播性强,传播速度快的特点。
(1)甲流病毒属于我们科学学习的微生物领域,为了能够在显微镜下清楚的观察它的形态结构,下列最适合用于显微镜的镜片是(  )。
A. B. C.
(2)为了能清楚地看到甲流病毒的结构特征,他们应选用观察的工具(  )。
A.电子显微镜 B.光学显微镜 C.放大镜
(3)通过调节显微镜,他们观察到病毒在视野的左上方,为了使观察的病毒在视野中间,需要将装片向(  )方向移动。
A.左上方 B.右上方 C.右下方
(4)下列微生物和甲流病毒一样,不具有细胞结构的是(  )。
A. B. C.
(5)在使用显微镜进行对光时,下述实验步骤能使视野变明亮的是(  )。
A.转动遮光器,使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
B.左眼注视目镜,右眼睁开
C.不使用反光镜
8.微小世界
奶奶经常把苹果腐烂部分切掉后食用,为了奶奶身体健康,小科想通过做实验,探究烂苹果中没有烂的部分是否也存在着微生物
(1)观察微生物要用显微镜,请帮小科写出对应结构的名称。
A:   B:   
(2)显微镜的目镜有“10×”和“20×”两种镜片,物镜有“15×”和“25×”两种镜片,小科要想使视野范围最大,应该选择目镜   和物镜   镜片。
(3)小科在苹果新鲜处和腐烂处各取一点果肉,做成苹果果肉玻片标本。请按玻片标本制作过程排序:   、   、   、   。
A.盖盖玻片 B.染色 C.展平 D.滴清水
(4)装好苹果果肉玻片后,要先将镜筒下降,此时小科的眼睛应该注视(  )。
A. B. C.
(5)小科通过显微镜发现了苹果上的微生物在视野的左上角,他应该把载玻片往(  )移动,使目标移到视野中央。
A.左上角 B.右下角 C.左下角
(6)小科的观察记录如下表所示,对比结果后,奶奶能吃切除腐烂部分后的苹果吗 说说你的理由。   。
腐烂处观察到的现象 新鲜处观察到的现象
显微镜下的苹果果肉 发黑,有许多蠕动的微生物,有大量菌丝 有少量菌丝发灰,有2个蠕动的微生物
(7)小科观察了附赠的玻片,以下是几种不同细胞图片,请你连一连。
植物根尖细胞 人体口腔上皮细胞 叶肉细胞 人体神经细胞
(8)观察这些玻片之后,小科发现自然界的大多数生物都是由   组成,且不同生物的细胞形态   。
9.使用光学显微镜观察植物标本装片。
(1)光学显微镜有   和   (填图上的编号)多组镜片,每组镜片相当于一个   透镜。
(2)和单个放大镜相比,光学显微镜可以把物体图像放得更大是因为:   。
(3)如果实验环境光线较弱,在对光环节看到的视野较暗,可行的解决方法是____(多选题)
A.转换速光器上的较大光圈对准通光孔
B.使用凹面反光镜进行反光
C.用亮度合适的手电筒作为补充光源
(4)某个植物标本装片的名称标签缺失,结合显微镜下所看到的此标本图像(图2)和表1提供的参考资料,你判断此标本为   
10.在摊位的 VR 阅读区,小明正在阅读“超级显微镜”相关的科普知识
超 级 显 微 镜
如何观察微观世界,人类经历了肉眼观察——光学显微镜——电子显微镜等阶段,随着技术手段的提高,一种以中子为探针,能够看清楚物质内部结构和运动规律的“超级显微镜”——散裂中子源诞生了。
散裂中子源利用发射出去的中子“遇见”原子核时发生散射或反射,通过分析中子的飞行轨迹,反推出原子核的内部结构,从而进行各领域的科学研究。在医药方面,它可以获得DNA的形状和结构,帮助研发治疗重症疾病的药物;在工程方面,它可以帮助预防机翼断裂、管道严重腐蚀等; 在能源方面,它可以研究甲烷水合物的形成机制和稳定条件,为安全、高效开采可燃冰提供科学依据。
(1)通过 VR 阅读,小明知道了人们观察微观世界工具的发展历程(  )
A.①②③ B.①③② C.③②①
(2)“超级显微镜”以中子为探针,可以看清楚物质   和   。
(3)散裂中子源为我国哪些领域做了巨大的贡献 (至少写出一点)
11.毛毛想在课外继续对草履虫进行研究,请你帮助他完成下列问题。
(1)毛毛最好取用____培养草履虫。
A.矿泉水 B.池塘水 C.纯净水
(2)你建议毛毛用   放入水中制成培养液。
(3)为了让草履虫繁殖得更快,培养液应放在____。
A.黑暗的角落 B.冰箱的冷藏柜中 C.阳台上
(4)下列是制作微生物的玻片标本,制作顺序是   。
(5)在观察水中微生物时,常在载玻片上放一些脱脂棉纤维,目的是____。
A.固定微生物 B.控制微生物的运动 C.增加水的营养
(6)草履虫的身体是由   个细胞构成的,因此被称为   生物,但是它却能完成所有生命活动。
12.下表是小红同学对人们双眼皮和单眼皮的遗传情况进行的抽样调查。得到了以下数据:
推测:
(1)某单眼皮的女性与单眼皮的男性结婚,生下的孩子为   眼皮,
(2)如果该单眼皮的女性做了双眼皮手术后再与单眼皮的男性结婚,那么生下的孩子为   眼皮
13.科学探究
(1)浩博想找出自己与其他家庭成员相似和差异的特征,他可以采用的方法有(  )。(多选)
A.照镜子 B.看照片 C.相互看
(2)浩博将各个家庭成员的特征记录如下。
特征 家庭 成员 眼皮 酒窝 舌
双眼皮 单眼皮 有酒窝 无酒窝 卷舌 不卷舌
爷爷   √   √   √
奶奶 √     √ √  
爸爸 √     √   √
妈妈   √ √   √  
浩博   √   √ √  
奶奶的特征是   眼皮,   酒窝,   舌。
浩博一家人中,卷舌的有   人,无酒窝的有   人。
妈妈是单眼皮,浩博也是单眼皮.这属于妈妈和浩博之间的   特征;爸爸不卷舌,浩博卷舌,这属于爸爸和浩博之间的   特征。
(3)通过比较浩博家庭成员的特征,你发现了什么
14.下表是小南和他的家庭成员特征调查表,根据表格完成相关题目。
特征 耳垂 舌头 额头 手指 酒窝
父亲 有耳垂 不卷舌 发际有尖 食指比无名指长 有酒窝
母亲 有耳垂 卷舌 发际有尖 食指比无名指短 有酒窝
小南 有耳垂 卷舌 发际有尖 食指比无名指长 无酒窝
(1)调查表中,小南与父母的   、   这些特征能说明亲代与后代之间存在相似现象。
(2)调查表中,小南与父母的   、   、   这些特征能说明亲代与后代之间存在差异现象。
(3)通过以上调查可知   。
15.探究二:根据材料分析遗传和变异。
材料:小名的爸爸有双眼皮,有卷发,体型肥胖。小名的妈妈有双眼皮,有卷发,体型较瘦。小名无双眼皮,有卷发,体型正常。请你从①有无双眼皮;②有无卷发;③体型胖瘦三个方面的特征进行分析。
(1)父母有双眼皮,小明没有双眼皮,说明了生物的   现象。
(2)父母有卷发,小明也有卷发,说明了生物的   现象。
(3)可遗传的变异特征是   ,不可遗传的变异特征是   (填序号)
16.【探究题·分析】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
警察在办理刑事案件时,经常会寻找目击者来描述犯罪嫌疑人的体貌特征,尤其是相貌特征,这时就会用“刑事模拟画像软件”在计算机上画出犯罪嫌疑人的相貌。一般情况下,这种软件会将人的面部特征分为发型、眉毛、眼睛、鼻子、嘴巴、下巴、眼镜、胡须、脸型等几个部分。
假设发生了一起刑事案件,警方一共找到两名目击者。第一名目击者对犯罪嫌疑人相貌的描述是黑色头发、鼻子有点小、嘴唇厚厚的;第二名目击者的描述是双眼皮、浓眉毛、前额有“V”发尖、直发略短,下颌中央有个明显的沟,而且还有耳垂。
(1)下列选项中,(  )不属于我们天生的相貌 特征。
A.眼睛 B.眼镜 C.胡须
(2)下列选项中,(  )不是犯罪嫌疑人的相貌特征。
A.有耳垂 B.说话的口音 C.双眼皮
(3)如果你是这个软件的工程师,你还会在这个软件 中加入哪些相貌特征,来增加这个软件的功能?
17.阅读下面这则新闻,回答相关问题。
虽然双胞胎长得很像,可仔细观察,还是会有细微的差异。正所谓“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叶子。”但是外国有一对双胞胎姐妹就偏偏不满足这99%的相似度,她们的目标是“百分之百的一样”。于是她们开始做各种整形手术。姐妹俩越来越像,到后来,她们要把自己的名字写在肚子上,才不会让医生弄混。
(1)这对姐妹在做了整形手术之后,(  )。
A.会变得一模一样 B.不会变得一模一样 C.可能变得一模一样
(2)双胞胎长得非常像是受(  )的影响。
A.环境因素 B.遗传因素 C.饮食习惯
(3)整形手术和环境因素对我们相貌的影响一样吗?为什么?
18.六年(4)班的科学角有一只金鱼缸,同学们饲养了美丽的热带鱼,周一早晨,同学们来到科学角,惊讶地发现鱼缸水竟微微发绿了!“向日葵”小队决定利用所学知识一探究竟。
(1)“向日葵”小队向科学老师要来了显微镜,可没想到,显微镜竟然有部分缺失(如下图),请你帮“向日葵”小队的同学补齐缺失的结构(填序号)。
(2)队员们用滴管取一滴鱼缸水,滴在载玻片上,盖上盖玻片进行观察,队员们发现图像不在视野中央(如图①),为了将目标移动到视野中央(如图②),他们应该向   方向移动玻片标本。
(3)经过一番操作,“向日葵”小队成功地进行了观察,他们最有可能看到的是(  )。
A. B. C.
(4)通过查阅资料,对比观察结果,“向日葵”小队找到了鱼缸水发绿的原因,队员们纷纷发表感想,下列想法最合理的是(  )。
A.亮亮:学会正确使用显微镜,使我们的科学观察更方便了
B.小科:显微镜使我们看得更清晰,倍数越大的显微镜视野越大
C.奇奇:显微镜观察效果好,我的近视眼镜也有放大效果
(5)观察时,奇奇还看到视野中有未知微生物在快速移动,很难观察,请你帮忙想个办法减慢它的运动速度:   。
(6)微生物种类繁多,有些可以用肉眼直接看到,例如   ;有些则不能,例如流感病毒需要使用   (填工具名称)才能观察到。
(7)“向日葵”小队还观察到了草履虫,他们看到的是(  )。
A. B. C.
(8)草履虫的身体是由(  )细胞构成的。
A.1个 B.多个 C.数百个
19. 自2019年新冠病毒爆发至今已过去5年。该病毒的变异株如阿尔法(Alpha)、 贝塔(Beta) 、 伽玛(Gamma) 、 德尔塔(Delta) 和奥密克戎(Omicron) 等, 具有较强的传染性并迅速在全球传播。
(1)医学工作人员一般选择(  )来观察新型冠状病毒。
A. B.
C. D.
(2)继阿尔法、德尔塔毒株后,新晋焦点毒株奥密克戎来势汹汹。虽然奥密克戎正在全球范围内快速传播,但它还是新冠病毒,原有应对措施还是有用 的。下列应对措施正确的是(  )。
①做好行程报备,提高隔离意识 ②严格进行边境管理③奥密克戎既扩散全球,就无需带口罩 ④接种加强疫苗针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3)假如你是一名公交车司机。根据下表的信息,疫情期间你会选择(  ) 来抵御病菌侵袭。
普通保暖口罩 脱脂纱布口罩 医用外科口罩 医用防护口罩
防寒保暖,但对可吸入颗粒物和病菌几乎没有防护作用。
防寒保暖,对颗粒物有阻挡作用,但效果较差。
能过滤气溶胶,对细菌过滤效果好,适用于一般防护。 对微小带病毒气溶胶或有害微尘的过滤效果显著,价格较贵,适用于一线医务人员.
A.普通保暖口罩 B.脱脂纱布口罩
C.医用外科口罩 D.医用防护口罩
20. 准备干酵母粒,两个分别装有糖水和清水的瓶子(瓶子除装的液体不同外,其他完全相同),两个完全相同的气球。用勺子取干酵母粒,分别向两个瓶子中各加入一勺(加入的量相同),摇晃瓶子,使酵母和液体混合均匀,并迅速将气球套在瓶口上。过一段时间后,右侧瓶子上的气球越来越大,而左侧瓶子上的气球始终处于未充气的状态。
(1)在“酵母吹气球”的实验中,两组之间唯一的不同条件是(  )。
A.温度 B.瓶中的液体 C.加入酵母的多少
(2)右侧气球之所以能越来越大,是因为酵母将糖水中的糖分不断地分解,产生了气体。这个实验说明(  )。
A.酵母中有有生命的生物
B.酵母中没有有生命的生物
C.无法判断酵母中是否有有生命的生物
21. 草履虫是一种身体很小,圆筒形的原生动物,它只由一个细胞构成,雌雄同体。生活在有机质较丰富的池塘、缓流的小沟中的水面上,以细菌和单细胞藻类为食,对水质有一定的净化作用。因为它的身体形状从平面角度看上去像一只倒放的草鞋底而被叫作草履虫,观察它需要用显微镜。
(1) 草履虫全身只有一个细胞,所以草履虫又被称为   。
(2)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草履虫,我们需要在载玻片上放少量   ,主要是为了   。
(3)当我们用盐水刺激草履虫的时候发现草履虫会逃跑,说明草履虫   (填“喜欢”或“不喜欢”)盐水,从而说明草履虫和其他生物一样具有   。
(4)草履虫生活在有机质较丰富的池塘、缓流的小沟中的水面上,所以推断草履虫的生长需要   。
22.综合应用题。
蒸馒头时,为了使馒头松软,通常会在和面时往里面加入一种微生物,这种微生物可以分解面粉里的糖类,并排出二氧化碳,使馒头内部疏松多孔。
(1)这种微生物是:   。
(2)人们通过对微生物的研究,知道了可以利用有益微生物改善我们的生活,在我们吃的食品中,有许多与微生物的作用密不可分,如:   、   、    等。
23.使用电子显微镜观察细菌。
(1)用电子显微镜观察到“肺炎双球菌”如图所示,模仿上题中表1的描述方式,用文字简单描述此细菌的形态结构特点   。
(2)肺炎双球菌是一种微生物,写出你还知道的微生物名称   。(至少2种)
24.龙龙在图书馆翻阅关于有光学显微镜之父的称号的列文虎克的科学故事。
1668年,36岁的列文虎克在工作途中造访伦敦。看到了一本风靡一时的奇书——罗伯特·胡克(RobertHooke)所写的《微物图志》。罗伯特·胡克是第一位职业科学家,他首次利用显微镜观察软木塞,看到了一个个的小房间,创造了“细胞”这个术语。列文虎克被书中所描绘的微观世界吸引了,各种跳蚤、虱子、蜜蜂、种子、苍蝇和蚊子等图片极大地激发了他的兴趣。他向胡克详细请教了显微镜制作方法,回到家后,自己制作显微镜。
(1)右图是列文虎克当年使用的简单式显微镜,仅用了一片凸透镜。将精心打磨的镜片镶嵌在金属版的小孔中,待观测的样品需要提前插在镜片前面的针尖上。最高放大倍数竟然可以达到惊人的300倍。下列(  )镜片的放大倍数最大.
A. B. C.
(2)龙龙使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他看到的是(  )。
A. B. C.
(3)龙龙用显微镜观察鱼缸的水,发现了的一种微生物(如右图),这是(  )。
A.草履虫 B.线形虫 C.喇叭虫
(4)请根据观察范围的拓展填写观察工具的发展。
(5)微生物与我们的生活甚至健康息息相关,你知道微生物在我们生活中的应用吗
示例——人们会利用一些微生物来处理有机垃圾和污水。
①   
②   
25.馒头为汉族传统面食,据传馒头为诸葛亮发明。《三国演义》中记载诸葛亮七擒孟获,平定南蛮之后,过江受战死冤魂之阻。诸葛亮面对此景心急如焚,想来想去只好祭奠河神,求神降福惩魔,保佑生灵,诸葛亮不忍用人头祭祀,而发明馒头为替代品。后来,民间习此风俗。其“馒”通“蛮”,“馒头”即意为“蛮头”。中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口味不同,作法各异,由此发展出了各式各样的馒头,叫法也不尽相同。奇、妙、探、究科学兴趣小组为了提高自己的生活实践能力,他们利用课后服务时间在实验室进行了发面的秘密实验探究。他们进行了对比实验。
组别 面粉 酵母粉 水 现象
A 100克 5克 28℃-30℃温水 面团发“胖”了
B 100克 不加 28℃-30℃温水 没发“胖”
C 100克 5克 15℃冷水 “胖”了一点
星期五做完实验后由于着急回家,有些面团没有收拾干净,等到周一来时,他们发现没有收拾干净的面团发霉了,于是他们又对发霉的面团产生了兴趣,他们想了解“食物在什么条件下容易发霉”,于是他们根据所学设计实验进行了如下操作。
组别 方法与步骤 实验结果
1 将潮湿的馒头片置于保鲜袋中,扎紧袋口,放在冰箱里 馒头片小面积发霉
2 将烤干的馒头片置于保鲜袋中,扎紧袋口,放在温暖环境里 馒头片小面积发霉
3 将烤干的馒头片置于保鲜袋中,扎紧袋口,放在冰箱里 馒头片不发霉
4 将潮湿的馒头片置于保鲜袋中,扎紧袋口,放在温暖环境 馒头片全部发霉
根据奇妙探究小组的实验完成以下题目
(1)A、B两组的变量是    ,对比A、B两组实验,发现,面团发“胖”是因为酵母粉中的酵母菌利用面粉中的葡萄糖代谢生成了   和    。
(2)周末妈妈在家蒸馒头时发面最好用下列哪种水发面效果最好(  )
A.28℃-30℃温水 B.15℃冷水
(3)酵母菌在古代除了用来发面以外,还用来    。
(4)使馒头片发霉的真菌是霉菌,其中我们能看到的霉斑是霉菌中的   ,我们看不见的,深入馒头片内部吸收养料的是   。
(5)比较第1、3组的实验结果,研究的是(   )对食物发霉的影响;比较第2、3组的实验结果,研究的是(   )对食物发霉的影响。
A.二氧化碳含量 B.温度 C.水分
(6)由此现象我们得出实验结论:馒头在    、    的条件下容易发霉。
(7)写出两种保存食品的方法。
    、   
26.如何找到北极星
27.北京和乌鲁木齐,在哪座城市先看到太阳呢 我们做模拟实验。
(1) 不同的材料或动作代表什么 用线连起来。
围成一圈的同学 太阳
贴有地名标志的同学 地球
红色的纸片 迎来黎明
按某种方向转动 地球上不同地区的人们
先看到红色纸片 地球的自转
(2)大家按照由“西”向“东”的方向转动,发现   先见到“太阳”。大家按照由“东”向“西”的方向转动,发现   先见到“太阳”。
(3) 实际上,   先迎来黎明,所以地球自转的方向是   。
(4) 根据下面地图中的信息,下列城市中最迟迎来黎明的是   。
28.昼夜交替的模拟实验。
实验材料:地球仪、手电筒。
实验过程:用手电筒的光模拟太阳光,自西向东转动地球仪。
实验现象:
(1) 地球仪是个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向着“太阳”的那面是   ,背着“太阳”的那面是   。
(2) 以“北京”为例,将地球仪自西向东转动,当“北京”转到正对“太阳”的位置时,“北京”是   ;转到光照不到的位置时,“北京”是   。
(3)实验结论: 地球不停地   ,就会出现   现象。
(4) 地球自转一周是   小时。一天中一个地方只能迎来   次黎明。
29.右图是地球自转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请在地轴上端标注地球的自转方向。
(2)在a、b两个半球中,   代表昼半球。
(3)ABCD四处中,即将迎来白天的是   ,人们还在熟睡中的是   。
(4)此时,太阳的直射点在   (填“南半球”或“北半球”),我国浙江省处于   季。
(5)这个时间适合去   极考察。(填“南”或“北”)
30.总结我们认识的地球运动知识。
31.请同学们仿照下图做实验,并按要求写出实验报告。
(1) 在暗室里将白炽灯的光照射到地球仪上,观察地球仪上被照亮的部分和没有被照亮的部分各约占地球仪表面积的   。
(2)用手自西向东拨动地球仪,从北极、南极上方观察地球仪转动的方向分别是   和   。同时会观察到,原来的夜半球会进入   ,而昼半球会进入   。由此可知,地球自转产生了   现象。
32. 为了解释“谁先迎来黎明”,老师带着同学们来到操场,进行了如下图所示的模拟实验,请分析回答:
(1) 同学们手拉手围成圆圈代表   ,老师手举一个红色的气球代表   。
(2)在地球上,我们是怎么确定地球自转方向的
   。
(3)为了模拟地球自转的方向,实验中应该采用的运动方式是(  )。
A.所有同学绕圆圈中心按“方向 A”转动
B.所有同学绕圆圈中心按“方向 B”转动
C.松开手后每名同学原地顺时针转动
(4)在按正确方向运动的过程中,   (填“小玲”或“小明”)会先看到老师手上的气球。
33. 用手电筒代表太阳,在黑暗的屋子里,用手电筒照射转动的地球仪,观察现象,示意图如图所示。
(1) 在图中用阴影标出地球上处于黑夜的部分。
(2) 请结合实验解释昼夜交替现象产生的原因。
34. 小明研究“昼夜交替现象”时,让乒乓球静止不动,而让手电筒绕着乒乓球转动,并让手电筒的光始终照着乒乓球。
(1) 小明用乒乓球代表地球,手电筒代表太阳,这是一个   实验。
(2) 这个实验所利用的假设是(  )。
A.太阳不动,地球公转
B.太阳不动,地球自转
C.地球不动,太阳绕地球转动
(3) 实验中所利用的假设和(  )的观点一致。
A.托勒密 B.哥白尼 C.傅科
(4)上述实验   (填“能”或“不能”,下同)解释昼夜交替现象。当手电筒不动,让乒乓球原地逆时针转动时,   出现昼夜交替现象。
(5)在乒乓球上标上乌鲁木齐和北京,重复(4)中的实验,发现   先迎来黎明,这个结果与实际生活相符,所以小明猜测地球的自转方向是   。
(6)为了确认地球的自转方向,小明坐在旋转椅上,另一名同学手举着红色圆卡纸代表   ,然后分别让旋转椅逆时针、顺时针旋转,同时观察“太阳”的相对运动方向,根据平时我们看到的太阳每天都是   ,可以确认地球是按   的方向自转的。
35.回顾《地球的运动》单元的知识,并回答下列问题。
(1) 根据所学知识,完成下图内容:
(2)请在图中用箭头画出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
(3) 我们在研究地球运动时,通常利用模拟实验进行研究,图中的蜡烛模拟的是____。
A.地球 B.太阳 C.月球 D.金星
(4) 当地球运动到①号位置时,a点的人们正处在一天之中的____。
A.凌晨 B.上午 C.中午 D.下午
(5) 请你分析期末考试的今天(1月 25 日) ,地球所处的位置是____。
A.①——②之间 B.②—③之间
C.③—④之间 D.④—①之间
(6) 从今天开始到夏至日,影长的变化规律是
A.逐渐变长 B.逐渐变短
C.先变长后变短 D.先变短后变长
(7)如右图,如果想在小区楼下租一个车位,根据所学知识,为了避免汽车被阳光长时间暴晒, 最好租在车位   。 (选填“甲、乙、丙、丁”) 。
36.如图所示,是地球公转和自转示意图。
(1)请用箭头在图中标出地球公转方向。
(2)小科家在北半球,如果小科在家楼下固定一个木棍,他每天同一时间去观察木棍的影子长度,地球从①位置移动到③位置过程中,他每天观察到的影子长度会   (选填“逐渐变长”、“逐渐变短”或“先变长再变短”)。
(3)小科通过实验发现地球公转会产生   ,他发现这种变化对生物有很大影响,请举例说明这种变化对生物的影响   。
(4)地球转到位置②时,太阳直射在   ,我国处于   (节气),这一天全国   。
(5)地球转到   位置(填写图中编号),北极会出现极夜现象。假如地轴的倾斜角度变大,那么极夜的范围会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7.小科为了研究地球的运动规律,制作了圭表(如下图)。
(1)圭表由“圭”和“表”两部分组成,请帮小科在下图两个方框内填写名称。
(2)人们可以用圭表来确定季节,一年中正午时分影子最长的是(  )。
A.春季 B.秋季 C.夏季 D.冬季
(3)一天中,圭表上日影长度变化的原因是(  )。
A.地球公转 B.地球自转 C.太阳公转 D.太阳自转
(4)如下侧模型图所示,O点即将进入(  )。
A.上午 B.中午 C.下午 D.夜晚
38.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完成下列题目。
(1)当地球公转到   位置时,正是我国春光明媚的季节。
(2)当地球公转到   位置时,我国各地白昼时间比黑夜时间长。
(3)位于荆州地区的小可在操场立一根竹竿,每天正午12时测量其影子的长度,当地球公转到   位置时,竹竿的影子最长。
(4)当地球公转到D位置,此时最有可能是我国二十四节气中的(  )。
A.冬至 B.夏至 C.春分
39.回顾《地球的运动》单元的知识,并回答下列问题。
(1) 根据所学知识,完成下图内容:
(2)请在图中用箭头画出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
(3) 我们在研究地球运动时,通常利用模拟实验进行研究,图中的蜡烛模拟的是(  )。
A.地球 B.太阳 C.月球 D.金星
(4) 当地球运动到①号位置时,a点的人们正处在一天之中的____。
A.凌晨 B.上午 C.中午 D.下午
(5) 请你分析期末考试的今天(1月 25 日) ,地球所处的位置是____。
A.①——②之间 B.②—③之间
C.③—④之间 D.④—①之间
(6) 从今天开始到夏至日,影长的变化规律是
A.逐渐变长 B.逐渐变短
C.先变长后变短 D.先变短后变长
(7)如右图,如果想在小区楼下租一个车位,根据所学知识,为了避免汽车被阳光长时间暴晒, 最好租在车位   。 (选填“甲、乙、丙、丁”) 。
40.下图所示,是地球公转和自转示意图。
(1) 请用箭头在图中标出地球公转方向。
(2) 晓明家在北半球,如果晓明在家楼下固定一个木棍,他每天同一时间去观察木棍的影子长度,地球从①位置移动到③位置的过程中,他每天观察到的影子长度会   (选填“逐渐变长”、 “逐渐变短”或“保持不变”)。
(3)晓明通过实验发现地球公转会产生   (选填“昼夜变化”、“四季变化”),他也发现这种变化对生物会有很大影响。请举例说明这种变化对生物的影响。   
(4) 地球转到位置   (填写图中编号) ,北极会出现极夜现象。假如地轴的倾斜角度变大(如下图),那么极夜的范围会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41.地球的运动。人类对地球运动的探索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构建了许多模型。请你结合模型及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①号模型对应托勒密的(  ),该模型能解释的现象有:(请在括号内打“ ”)(  )昼夜交替 (  )四季变化 (  )日月星辰东升西落
(2)②号模型对应哥白尼的(  ),该模型能解释的现象有:(请在括号内打“ ”)(  )昼夜交替 (  )四季变化 (  )日月星辰东升西落
(3)③号模型是现代科学家的解释,该模型能解释的现象有:(请在括号内打“ ”)
(  )昼夜交替 (  )四季变化 (  )日月星辰东升西落
(4)根据③号模型,1月25日地球应该运行到了   点和   点之间。
(5)根据③号模型,我们在北半球,若地上竖一根竹竿,正午影子长度在   点最长。
42.下表记录的是一年四季中,正午竿影(同一根竿)长度的变化,请你回答相关问题。(8分 )
季节 时间 竿影长度
春季 3 月 5 日 0.3米
夏季 6 月 5 日 0.1米
秋季 9 月7日 0.3米
冬季 12 月 6日 0.5米
(1)分析表格中的数据,我们知道的信息是一年四季中,正午时分物体影子的长度是不一样的,夏季最    ,冬季最    ,春季和秋季适中。
(2)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由于地球围绕    公转 ,而且地轴是倾斜的,使得一年四季正午时分,太阳在天空中的    不同,也就使得影子长短发生变化。
43.元代杰出天文学家郭守敬在河南登封的告成镇设计并建造了一座测景台,即河南登封观星台,它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古代天文台。整个观星台相当于一个测量日影的圭表。高耸的城楼式建筑相当于一根竖在地面的杆子,称为“表”,台下有一个类似长堤的构造,相当于测量长度的尺子,称为“圭”,也叫做量天尺。到了汉时期,学者还采用圭表日影长度确定“二十四节气”,采用圭表测影法定出冬至日,以冬至日为“二十四节气”的起点,将冬至到下一个冬至之间的时间段分割为24段(每段15日),每两个节气之间的天数平均。如图为河南登封观景台实景图。
(1)一天中日影的长短有规律的变化,这与太阳的东升西落有很大的关系,造成太阳东升西落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月球的公转 B.地球的自转 C.太阳的自转
(2)龙龙自制了一个圭表模型模拟影长的四季变化(如右图),其中夏至时手电筒应该在(  )位置。
A.① B.②或④ C.③
(3)以冬至作为“二十四节气”划分起点,这是因为冬至正午影子(  )。
A.最长 B.最短 C.适中
(4)一年四季正午影长规律变化,主要是因为地球   (自东向西/自西向东)围绕太阳   (自转/公转)。
44.我们在晴天的日子里经常会看到:同一地点,太阳的位置不同,影子也不一样。林巧和同学一起做模拟实验,观察影子的变化。
(1)林巧用手电筒分别在不同位置照射“小房子”,来模拟日影的四季变化(如图1)。她们观察比较后发现:不同季节的日影长短情况是怎样的 (  )
A.夏至影子最长
B.冬至影子最短
C.春分、秋分影长居中
(2)为了观测一年中不同季节影子的长短变化,我国古人还发明了一种观测工具,它是(  )
A.日晷 B.圭表 C.地动仪
(3)林巧查阅地球公转的资料(如图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地球公转一周的时间是24小时
B.地球公转的轨道是圆形
C.地球公转的时候地轴是倾斜的
(4)林巧模拟北京在不同季节日影的长短,发现地球公转到B位置时日影最短。这时模拟的是什么季节的影长 (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5)方智发现有些动物的身体特征和习性会随着季节的变化而改变,下面哪种现象不属于这种情况 (  )
A.刺猬在冬季需要冬眠
B.北极狐的毛在冬天会变成白色
C.公鸡在天亮的时候会打鸣
45.在模型操作区,他想利用以下模拟装置,对地球运动有进一步认识。
图1 图2 图3
(1)2023 年9 月 23日,第19 届亚运会在杭州顺利开幕,此时地球运动到图1 的 (填A、B、C或D) , 我们所处季节是   。
(2)小明按图1模型进行操作,其产生的自然现象对生物产生以下(  )影响。
A.昙花夜晚开放 B.大雁南飞 C.蝙蝠昼伏夜出
(3)请你在图3中用阴影画出地球不被照亮的部分。
(4)通过图3模拟操作,小明发现(  )先迎来黎明。
A.A 点 B.B 点 C.A、 B点同时
(5)地球处于图1A位置时,太阳高度为图2中的 位置,此时正午物体影长   (填最短或最长) 。
46.建构模型、进行模拟实验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学习地球运动知识。在《地球的运动》单元中,“向日葵”中队进行了不少模拟实验, 以下是他们的一些学习片段。
(1)“向日葵”中队对昼夜交替成因提出了以下几种不同方案,这说明(  )。
A. 昼夜交替现象的成因猜测可以有多种方案
B.昼夜交替是地球上特有的现象
C.地球昼夜交替现象的真实成因并不唯一
(2)“向日葵”中队对方案三进行了模拟实验,他们在地球仪上贴上小圆点,一手将手电筒的光照射在地球模型上,一手转动模型。
①请在右图中用阴影画出被照亮的半球   ,并作出判断:当地球模型依照图上所示方向自转时,小圆点所在的城市即将进入   (填“白昼”或“黑夜”)
②队员们可以根据   来判断模型上出现昼夜交替现象
(3)黄山松生长缓慢,一年仅能长高1-2厘米,作为一名盆景植物爱好者,李叔叔坚持每天观察记录并乐在其中。每天记录正午时刻植物的影长,李叔叔窗台上的这盆黄山松,已经可以看作是一个比较简陋的(  )
A.日晷 B.圭表 C.太阳钟
(4)右图①、②位置填写(  )比较合适。
A.夏至、冬至 B.夏季、冬季
C.冬至、夏至 D.冬季、 夏季
(5)远在澳大利亚(南半球)的凯文看了李叔叔的记录十分佩服,于是他购入标准仪器开始观察、记录正午时刻物体影长,使用时,他应该将这个工具放在朝    (填“南”或“北”)的窗台上。
(6)冬至(地球公转至A位置)这天,李叔叔给凯文打去电话,提醒他注意保暖,凯文哈哈大笑,可能的原因是   。
47.螺丝刀是生活中常用的机械工具,用此工具解决很多实际问题。(7分)
(1) 用螺丝刀拧螺丝时,主要运用 (  )的简单机械原理。
A.轮轴 B.杠杆 C.斜面 D.滑轮
(2) 螺丝上有一圈圈的螺纹,其运用的原理与(  )相同。
A.车轮 B.跷跷板 C.盘山公路 D.辘轳
(3)螺丝刀也可以用来打开铁罐的盖子,此时它运用了杠杆的原理,请在图中画出用力点、支点和阻力点。
48.如图所示,连筒引水是古人利用自然材料的输水技术,它可以把泉水从高山洞口引到需要灌溉或饮水的地方,甚至直接引到家里的水缸内。
(1)连筒引水利用的是   原理。
(2)为了验证连筒引水的原理,宁宁做了一个模拟测试。她搭建了一块倾斜的小木板,利用小木板将一个重物从下往上拉。在完成模拟测试的过程中,下列做法中错误的是____(填字母)。
A.反复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B.拉到最高处后停下来再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C.确保每次小木板的倾斜角度都相同
(3)为了检验“不同坡度的竹筒省力情况是否一样”,宁宁设计了如图所示的两个实验装置。
图中的斜面高度一样,直接提升木块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4牛,宁宁将木块沿斜面乙往上拉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2.5牛,那么将木块沿斜面甲往上拉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将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2.5牛。
(4)周末,宁宁随爸爸去农家乐玩,在去看连筒引水的源头时,发现山上有不少盘山公路,修建盘山公路的原因是   。
49.小光根据下面的文字信息制作了一个独轮车模型,请回答下面的问题。
独轮车由一个轮子(直径100厘米)、两根横梁(长200厘米)、一个货箱(底长100厘米,宽40厘米,高60厘米)和两根撑杆(长50厘米)组成。轮子通过轮轴安装在两根横梁的前端。两根撑杆安装在横梁后端40厘米处,方向朝下。货箱安装在横梁中部的上方。
(1)文字信息和图片信息相比,读起来更直观的是(  )。
A.文字信息 B.图片信息 C.都直观
(2)文字信息没有提供的信息是(  )。
A.车的结构 B.车的大小 C.制作步骤
(3)独轮车模型中,车轮是(  )的应用。
A.斜面 B.杠杆 C.轮轴
(4)独轮车模型中,绕轴转动的车架是(  )的应用。
A.斜面 B.杠杆 C.轮轴
(5)小光制作独轮车模型时,获取信息的方法是哪种 这种方法有哪些优点和缺点
50.某同学在路边看到师傅在利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搬运货物,觉得非常神奇。难道斜面可以省力吗 斜面的省力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呢
他提出了下列猜想:
A. 斜面的省力可能与物体自身的质量大小有关。
B. 斜面的省力可能与斜面的倾斜程度有关。
他进行了下列实验(如图乙):
(1)这名同学设计的实验方法是通过移动木板下方支撑的木块来改变斜面的倾斜程度,并记录在不同倾斜程度斜面上拉动物体时弹簧测力计所测出的拉力值。
在实验操作中,他要注意:
①应沿斜面向上   (填“快速”“匀速”或“慢速”)拉动物体。
②要在物体   (填“运动”或“静止”)时读出弹簧测力计所测出的拉力值。
③若要使斜面的倾斜程度变小,则应把木板下方支撑的木块往   (填“左”或“右”)移动。
(2) 通过对比在倾斜程度不同的斜面上拉动物体时弹簧测力计所测出的拉力值,这名同学可以验证猜想   (填字母)。
51.请将下列实验补充完整。
1.实验名称:认识小刀和锯子的用途。
实验材料:小刀、木块、菜叶、锯子。
实验步骤:
尝试用小刀把木块切开,然后用锯子把木块锯开。
尝试用锯子把菜叶切成规则的小块,然后用小刀把菜叶切开。
(1) 实验现象:用小刀很   (填“难”或“容易”,下同)把木块切开,而用锯子很   把木块锯开;用锯子切菜叶,很   切得整齐,而用小刀则很   完成。
(2) 实验结论:   。
52.不同的工具可以为我们更好的完成不同的任务。
任务一:家里的桔子成熟了,科科要帮爸爸剪桔子并完成“叶画”创作的实践作业。
(1) 完成剪桔子和“叶画”创作都需要用到剪刀,它是____的组合。
A.斜面和轮轴 B.轮轴和杆杠
C.斜面和杠杆 D.斜面、杠杆和轮轴
(2) 科科家里有右图两种不同的剪刀,为了轻松把桔子剪下来,应该使用剪刀    ;为了剪出更细小图案的桔子叶,应该使用剪刀    。(填“A”或“B”)
任务二:桔子摘下来后要经过一段陡坡才能运到家里。如何让爸爸搬运桔子更省力呢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科科进行了如下实验:
斜面状况 直接提起 甲斜面 乙斜面
所用拉力 (N) 5.0 3.6 2.2
4.8 3.5 2.3
4.6 2.2
(3) 表格中少了一个数据,请分析上图并思考,这个数据应该填   N。
(4) 通过实验数据,可以得出结论:   ;
(5)根据上述结论,请画出爸爸用手推车推桔子上坡更省力的路线。
(6)科科回家的路上捡到一颗带刺壳的板栗,他用石头将其砸开。从工具和技术角度来说,在这个过程中“石头”就是科科的    ,用石头“砸”是一种    。
(7) 关于工具与技术,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
A.所有的工具使用起来都省力方便
B.工具和技术都是可以不断改变、不断进步的
C.信息的交流和传播推动工具和技术的共同发展
D.工具和技术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53.不同的工具可以为我们更好的完成不同的任务。
(1)任务一:家里的桔子成熟了,科科要帮爸爸剪桔子并完成“叶画”创作的实践作业。
完成剪桔子和“叶画”创作都需要用到剪刀,它是____的组合。
A.斜面和轮轴 B.轮轴和杆杠
C.斜面和杠杆 D.斜面、杠杆和轮轴
(2) 科科家里有右图两种不同的剪刀,为了轻松把桔子剪下来,应该使用剪刀    ;为了剪出更细小图案的桔子叶,应该使用剪刀    。(填“A”或“B”)
(3)
任务二:桔子摘下来后要经过一段陡坡才能运到家里。如何让爸爸搬运桔子更省力呢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科科进行了如下实验:
斜面状况 直接提起 甲斜面 乙斜面
所用拉力 (N) 5.0 3.6 2.2
4.8 3.5 2.3
4.6 2.2
表格中少了一个数据,请分析上图并思考,这个数据应该填   N。
(4) 通过实验数据,可以得出结论:   ;
(5)根据上述结论,请画出爸爸用手推车推桔子上坡更省力的路线。
(6)科科回家的路上捡到一颗带刺壳的板栗,他用石头将其砸开。从工具和技术角度来说,在这个过程中“石头”就是科科的    ,用石头“砸”是一种    。
(7) 关于工具与技术,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
A.所有的工具使用起来都省力方便
B.工具和技术都是可以不断改变、不断进步的
C.信息的交流和传播推动工具和技术的共同发展
D.工具和技术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54.工具与技术。 工具和技术的不断发展对人类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使人们的生活方式不断发生变化。例如农村吃水变化三部曲:从“挑水”到“有水”再到“放心水”。村民每天早上从家里出发,通过崎岖的山路,艰难地从山上把水挑到家里。如图是一位村民批水的场景。
(1)图中村民挑水用的扁担,可以看作是    这种简单机械。
(2)图中村民走路的石阶,可以看作是   这种简单机械。
(3)为了更加省力地运水上坡,村民准备使用独轮车搬运。
① 独轮车上有A、B两个放水点,村民在搬运水时,为了更加省力,会尽量把水放在   点,他们这样放的原因是   。
②如图,村民要用独轮车搬运重物上坡,以下两种方式,他会选择方式   ,请写出你的理由   。
55.一名工人利用木板和独轮车往楼上搬运建筑材料,做法如图。
(1)在右图中,用带箭头的直线表示建筑材料受到重力的方向。
(2)搬运建筑材料的过程中,独轮车的车轮运用到的机械原理是(  )。
A.杠杆 B.轮轴 C.滑轮 D.斜面
(3)搬运建筑材料的过程中,铺设的木板运用到的机械原理是(  )。
A.杠杆 B.轮轴 C.滑轮 D.斜面
(4)如图,工人提起独轮车时,手扶车柄位置(  )可以更加省力些。
A.甲 B.乙 C.丙 D.丁
(5)有同学认为,工人把建筑材料装在独轮车筐靠后的位置比装在靠前的位置(如图)更加省力。你觉得可行吗 请判断并写出理由。
   
56. 工具与技术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经常要用到各种各样的工具,如图1所示是一种六角扳手和六角螺丝,甲、乙是两种不同的使用方法; 图2 是经常使用的指甲剪。
(1) 六角扳手固定螺丝,主要利用了   简单机械。
(2) 甲、乙两种方法使用六角扳手固定同一个螺丝,省力情况(  )
A.甲省力 B.乙省力 C.用的力一样
(3) 指甲剪的设计运用了杠杆和   的组合,杠杆有   个。
(4) 在压杆 ABC 中,    是用力点,    是阻力点,    是支点。这个压杆属于   (填“省力”“费力”或“不省力不费力”) 杠杆。
57.学习《工具与技术》单元后,小科发现工具与技术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完成某项任务。他发现自己书桌上的手摇削笔机(如图)是一项非常实用的发明,它能帮助他轻松完成削铅笔的工作。
(1)小科在使用削笔机时,先要收拢耳夹使夹笔孔变大,再将铅笔插入固定。此时,耳夹运用了   (填“杠杆”“斜面”)原理。
(2)小科夹紧铅笔后,转动摇柄,就能把铅笔刨尖。摇柄运用轮轴的原理。请在下图中标出摇柄中的“轮”和“轴”。
(3)科学课上,小科和他的同学们对两种款式不同的削笔工具进行了研究,以下是两款削笔工具的评价记录表。
两款加笔工具使用评价记录表 日期:12.3
任务 目标 工具 评价指标
是否完成任务 成本 耗时 用力情况 便携程度 削笔效果
削尖10支相同的铅笔 1号削笔机
2号削笔机
思考一:从“成本”指标评价看,   (填“1号削笔机”或“2号削笔机”)的使用效果更好。
(4)思考二:综合上述评价指标,小科和小乐发表了各自的想法。
依据小科的评价记录表和以上两位同学的想法,你是如何评价这两款削笔机的呢 请写下你的想法。   。
(5)思考三:在对两款削笔工具的测试评价中,你认为小科还可以增加哪些评价指标 (写1-2个评价指标即可)   。
58.工具与技术
某校因没有食堂,需要将装满午餐的箱子从一楼搬运到各个楼层的教室。考虑到箱子的重量和数量,以及楼层的高度,需要寻找一种安全且省力的方法来完成这项任务。
(1)学校发起该挑战的设计比赛,从成本、效率等考虑,最合适的方法是(  )。
A.让每个班主任开会通知
B.到每个班级发传单
C.通过钉钉或微信发送通知
(2)开始时,工作人员选择用扁担挑着两个箱子(如右图),此时,扁担相当于   的原理。假如前筐装着30份餐盒,后筐装着25份餐盒,工人的肩膀要更靠近扁担的   。
(3)为了解决平地上搬运问题,小科从网上购买了搬运神器(一个撬棍和四个万向轮)来协助。请在图上标出使用撬棍时的用力点、阻力点和支点。
(4)小科发现撬棍的螺丝钉有些松动,最适合的工具是(  )。
A. B. C.
(5)小科提出搬运神器每次要将箱子翘起并装入万向轮,他建议在每个箱子上安装四个轮子,他的理由可能是   。
(6)学校本着人人参与的原则,请你设计一种能够安全、省力地将午餐箱子从一楼搬运到各个楼层的方案。画出你的设计图,并简要说明你的设计思路和所使用的工具或技术。
(7)随着科技的发展,未来可能会有怎样的工具和技术来帮助我们更高效地搬运重物
   。
59.杠杆的探究。
(1)在下图方框中写出支点、用力点和阻力点。
(2)右图中,在A、B、C三个不同位置用力撬动大石头,最省力的位置是(  )。
A.A B.B C.C
(3)下图中,大石头被撬得最远的是(  )。
A. B. C.
(4)下面物品中,运用杠杆原理的是(  )。
A.钓鱼竿 B.水龙头 C.滑轮
60.杠杆的研究
(1)用同样的剪刀剪同样的塑料棒,更容易剪断的方法是(  )。
A. B.
(2)下面的杠杆在使用过程中,费力的情况是(  )。
A.面包夹 B.跷跷板 C.起子
(3)右图是一种垃圾桶构造示意图,在F点用脚往下踩,盖子就会打开。ABC和DEF各是一个杠杆。
①在右图中画出并标注杠杆 DEF的支点、阻力点和支点。   
②从用力情况判断,杠杆ABC和杠杆DEF分别是   杠杆。
A.省力、省力 B.费力、省力 C.省力、费力
61.周末奇奇看到工人利用一块木板吃力地往车上搬运重物(图1),他想知道怎样做能够省力,于是实验小组进行了研究:
(1)从简单机械的角度分析,木板是利用了   原理。
(2)小组找来材料进行对比实验,(竖直提升斜面上小木块需要10N的力)从图2看出甲、乙、丙实验选择斜面的坡度   (填“相同”或“不相同”)。
(3)实验中他们分别沿三个斜面向上拉小木块,获得拉力大小的实验数据如下表:
斜面 甲 乙 丙
拉力(N) 8 6 4
根据实验数据,可以得出结论:沿斜面拉重物所需要的力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竖直提升重物所需要的力。再比较甲、乙、丙这三个斜面,可以进一步得出结论:斜面坡度越小,提拉重物越   (填“省力”或“费力”)。
(4)根据实验结论判断,如果要使搬运重物更省力,下列做法可行的是____。
A.减少木板长度
B.增加木板长度
C.不用木板,直接提升
(5)如图3,如果直接提起这个重物所用的力大约是1N,那么使用此装置提起这个重物所用的力大约是____。
A.3N B.2N C.1N
62.小智同学用某种简单机械提升物体来研究简单机械的作用。实验记录如下:(↓表示向下运动,↑表示向上运动)。
直接提升物体 用某种简单机械提升物体
用力大小(N) 用力大小(N) 用力方向 重物运动方向
1 0.5 ↓ ↑
2 1 ↓ ↑
3 135 ↓ ↑
根据以上实验数据,请对以下说法作出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与直接提升相比较,使用这种简单机械提升物体更省力。(  )
(2)用这种简单机械提升物体时,往下用力,重物往上的方向移动。(  )
(3)这种简单机械不能改变用力的方向。(  )
(4)这种简单机械是定滑轮。(  )
(5)使用这种简单机械提升10N的重物,需要的拉力大小是10N。(  )
63.小明分别通过直接提升物体和用下图的简单机械提升物体来研究简单机械的作用,.实验记录如下(↓表示向下运动,↑表示向上运动)。
直接提升物体 用下图中的简单机械提升物体
用力大小 用力大小 用力方向 重物运动方向
1N 0.5N ↓ ↑
2N 1N ↓ ↑
3N 1.5N ↓ ↑
(1)图中是哪种简单机械?   (选填“动滑轮”、“定滑轮”或“滑轮组”)。
(2)实验过程中,用来测量力的工具是   (选填“滑轮或“测力计”)。
(3)从实验数据可知,用这种简单机械提升物体时,往下用力,重物往    (选填“上”或“下”)的方向移动。这说明这种简单机械   (选填“能”或“不能”)改变用力的方向。
(4)从实验数据可以看出,与直接提升物体用力大小比较,使用这种简单机械提升物体的
作用是   (选填“省力”或“费力”)。
(5)使用上图的简单机械来提升5N的重物,需要用的拉力   (选填“大于”或“小于”)5N。
64.(定滑轮作用实验记录表)
左边钩码数 右边钩码数 定滑轮状态 我们的发现
               
           
           
65.小林用右图所示实验装置来研究轮轴的秘密。他把一定数量的钩码挂在轴上,当作阻力;在轮上挂钩码,当作用力大小。他改变轮上的钩码的数量,观察在轴上需要挂几个钩码才能使轮轴保持平衡。小林先用了图1的小轮做实验,然后换成图2的大轮进行实验(轴不变),将实验结果记录在下表中:
小轮上的钩码数 1 2 3 4 大轮上的钩码数 1 2 3 4
轴上的钩码数 2 4 6 8 轴上的钩码数 3 6 9 12
(1)这个实验要研究的最主要问题是(  )。
A.轴的直径大小对轮轴的作用有什么影响
B.轮的直径大小对轮轴的作用有什么影响
C.钩码个数对轮轴作用的影响
(2)这个实验中,小林主要改变的实验条件是(  )。
A.轮的大小 B.轴的大小 C.轮和轴的大小
(3)图1中的轮轴保持平衡,如果同时在轮和轴上各加挂1个钩码,轮轴会(  )。
A.保持平衡 B.逆时针旋转 C.顺时针旋转
(4)从小林的实验数据中,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66.小明组装不同的机械装置来提升某重物。
(1)如果图甲中的测力计读数为1N,那么用装置乙提升该重物时,测力计读数(  )。(不计摩擦力和滑轮自重)
A.大于1N B.等于1N C.小于1N
(2)装置丙属于(  )。
A.轮轴 B.定滑轮 C.动滑轮
(3)图中,能改变用力方向的是(  )。
A.装置甲 B.装置乙 C.装置丙
(4)要组装一个能省力又能改变用力方向的滑轮组,下图的绳子该怎样缠绕?
67.如图是优优所在小组做手推车和平板搬运物体的模拟实验。
(1)优优所在小组采用设立实验组、对照组的实验方法,这属于   实验。
(2)优优所在小组通过实验,测出如上图所示实验数据,请帮他们完成记录表。
运输物体的方式 弹簧测力计读数
手推车搬运物体 (  )牛
平板搬运物体 (  )牛
(3)根据实验结果我们可以得出结论:手推车搬运物体比平板搬运物体   得多。
(4)如果我们组的实验结果和其他小组的实验结果不一致,那么我们通常应该(  )。
A.修改我们组的实验结果
B.把实验重做一遍
C.和其他小组争论
(5)古代人搬运重物时,常常在重物下面放滚木是为了   摩擦力。
68.实验:用平板和手推车搬运物体。
(1)为了了解车轮的作用,实验采用   方法,让平板车无轮,手推车有轮。
(2)本次实验不适合模拟测试,而应采用   测试。
(3)在所选的搬运物品中,应选(  )。
A.轻的 B.重的 C.轻重适宜的
(4)试着写一写用车轮运送物体的好处。
69.轮子的研究
做手推车(有轮子)和平板(无轮子)搬运物体的对比模拟实验(如下图所示)。
(1)请你仔细观察测力计的示数完成记录表。
(2)根据上面实验结果我们可以发现:手推车搬运物体比平板搬运(  )。
A.省力 B.费力 C.不省力也不费力
(3)如果我们组的实验结果和其他小组不一样,我们最好应该(  )。
A.修改我们组的结果
B.把实验重做一遍
C.和其他小组争吵后,再修改
(4)生活中常见的水龙头、扳手和滑轮都可以看做轮轴的变形,请你分别在图上括号里标出它们的轮和轴。
70.学校准备举办美食节,同学们准备了各种各样的美食。有一箱箱瓶装果汁、各式各样的小蛋糕、美味的薯片和炸物、香喷喷的烤鸡、罐装的坚果。
(1)炸锅启动后指示灯会亮起,锅内的热空气呼呼作响,空气炸锅运作涉及到怎样的能量转化 (至少写出两种)
①   
②   
(2)为了布置教室迎接美食节,华华一大早就到学校用钥匙打开了教室的门,观察下图钥匙的形态和工作方式,属于简单机械中的(  )。
A.杠杆 B.轮轴 C.滑轮
(3)龙龙和同学们用小推车推着美食进入校园,到电梯口那边有几层台阶。龙龙想到了在台阶上放置木板搭个斜面。现在有三块长度不同的木板,在同样高度的台阶上选择(  )木板是最省力的。
A.
B.
C.
(4)美食节同学们享用各种美食,食用这些食物是为了吸收食物中储存的(  )。
A.动能 B.热能 C.化学能
(5)美食节开始了,龙龙拿出了一把神奇的剪刀,为大家打开汽水瓶盖,原来剪刀的刀背设置了一个反扣式的凹槽,可以把它当开瓶器使用,这是利用了(  )原理。
A.斜面 B.轮轴 C.杠杆
(6)这把剪刀还可以当核桃夹来开核桃,如图所示,使用它来开核桃可以(  )。
A.省力 B.费力 C.不省力也不费力
71.阅读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新型冠状病毒主要通过近距离飞沫、接触污染的物品传播。病毒的个头非常小,需借助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病毒的结构比细菌简单得多,没有细胞结构,只能在其他生物的细胞中繁殖。这使得它成为一类特殊的生命体。
(1)下列关于病毒的描述,正确的是____。
A.病毒可通过光学显微镜观察 B.病毒能在空气中繁殖
C.病毒不具有细胞结构 D.病毒是没有生命的
(2)由新型冠状病毒引发的肺炎属于____
A.呼吸道传染病 B.消化道传染病
C.血液传染病 D.神经系统传染病
(3)预防新冠肺炎,下列做法错误的是____。
A.外出时,佩戴口罩 B.打喷嚏时捂住口鼻
C.关紧门窗,与外界隔离 D.勤洗手.少出人人多的地方
72.拓展课上,同学们组装了一辆太阳能玩具车(如图),请回答以下问题。
(1)太阳能是新兴的   能源,有清洁、存储量大的特点,是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有效途径。(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
(2)在组装小车过程中,不需要的部件是(  )。
A.导线 B.电动机 C.齿轮 D.干电池
(3)在组装的过程中,同学们发现一些铁质小螺丝会被电动机吸引,这是因为(  )。
A.电动机里面有电磁铁 B.电动机里面有磁铁
C.电动机是铁做的 D.电动机的转子有铁芯
(4)写出太阳能玩具车行驶过程中发生能量转换的主要过程。
   →   → 磁能 →   
(5)同学们对电动机里的电磁铁很感兴趣,于是用线圈和铁芯制作了电磁铁并进行了实验。请根据现象,在括号中填写电磁铁的磁极。
73.六年4班的同学们在科学角养了一缸美丽的热带鱼,周一到班级,同学们惊讶地发现鱼缸水竟微微发绿了! “向日葵”小队决定利用所学一探究竟。
(1)显微镜是必要的观察工具,请你为右边显微镜补齐缺失的结构(填序号)。
(2)队员们用滴管取一滴鱼缸水,放在载玻片上,盖上盖玻片进行观察,队员们发现图像不在视野中央(如图①),为了将目标移动到视野中央(如图②)他们应该向    移动玻片标本。
(3)经过一番操作, “向日葵”小队成功进行了观察,他们最有可能看到的是(  )。
(4)通过查阅资料,对比观察结果, “向日葵”小队找到了鱼缸水发绿的原因,队员们纷纷发表感想,下列想法最合理的是(  )。
A.亮亮:学会正确使用显微镜,我们的科学观察更方便了
B.小科:显微镜使我们看得更清晰,倍数越大的显微镜视野越大
C.小雨:显微镜观察效果好,我的近视眼镜也有放大效果
(5)观察时,小雨还看到视野中有未知微生物快速移动,很难观察,请想办法减慢它的运动速度:   。
(6)微生物种类繁多,有些可以用肉眼直接看到,例如   ; 有些则不能,例如肆虐全球的新型冠状病毒需要使用   (填工具名称)才能观察到。
74.妈妈买了一台显微镜给小柯作为生日礼物,小柯迫不及待地找来各种材料进行观察。
小柯先从厨房找来了洋葱,并按照课上学习的操作流程进行观察洋葱表皮细胞的实验。
(1)在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时,应____。
A.选用洋葱的内表皮 B.选用洋葱的外表皮 C.选用洋葱任意部分
(2)请你用自己的话简单说说使用显微镜的顺序及方法。
(3)显微镜下观察到洋葱表皮细胞的现象应该是____。
A.
B.
C.
75.随着观察工具的发展,人类的视野不断拓宽,人们逐渐认识了丰富多彩、生机勃勃的微小世界,发现生命世界的诸多奥秘。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桌上摆放的这些实验器材你认识吗?其中A是   ,B是   ,C是   。(填写相应实验器材的名称)
(2) 下列图像中,能用上图A器材观察到的是   。
(3)上图中 B 器材的发明和使用,带领我们进入了一个奇妙的微观世界。B 器材中的①是   ,③是   。(写名称)
(4)下图是小科制作洋葱表皮临时装片的6个基本步骤。在做第 1 步时,需要用到第(1)小题图中的   (填器材名称);在完成第 5~6 步时,可以在盖玻片一侧用第(1)小题图中的   (填器材名称)加1~2滴红墨水后,在另一侧用   吸水。
(5)下面两幅图是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其中图1是   ,图2是   。(写名称)
(6)在观察第图2中的生物时,发现以下信息。不能证明它是一个生命体的是____。
A.它会游来游去
B.其中一只生物的身体从中间分裂成两部分
C.它的形状像一只倒转的草鞋
D.沿着盖玻片边缘滴入一滴浓盐水,它会逃离
(7)图3中观察到的洋葱表皮细胞图像移到视野中间,应该向   移动标本。
(8)有人认为微生物对人类都是有害的,所以要消灭所有微生物。你可以用下列哪个证据说服他 ____。
A.微生物的繁殖能力非常强
B.微生物可以帮助我们处理垃圾和生活污水
C.食物发霉是因为霉菌的繁殖
D.大多数疾病都是由微生物引起的
76.观察细胞。
(1)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胡克是第一个发现细胞的人,他用显微镜观察一块软木片,发现木片上看上去像有一间间长方形的小房间,就把它们命名为细胞。后来随着观察技术的进步,我们可以在显微镜下观察到清晰的细胞了,请试着画出光学显微镜下的洋葱表皮细胞。
(2)叶绿体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基本场所,下列生物细胞中含有叶绿体的是(  )。
A. B. C.
(3)几位同学在进行了观察水中微小的生物实验后进行了讨论,认为他们观察到的物体有的是生物,有的不是,并对生物具有的特征提出了以下观点,其中错误的是(  )。
A.对生活环境有一定要求
B.需要呼吸以及吃食物
C.单细胞生物不需要排泄
77.(一)微小世界
随着工具的发展,人类的视野不断拓展,生命世界的诸多奥秘得以发现,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1)小科在显微镜下看到洋葱表皮细胞中有小黑点,这是(  )。
A.细胞核 B.液泡 C.细胞壁 D.叶绿体
(2)使用显微镜观察时,小科先用低倍物镜观察,又换高倍物镜。与低倍物镜相比,用高倍物镜后,视野里看到的细胞会(  )。
A.更多、更大 、更亮 B.更少、更小、更暗
C.更少、更大、更暗 D.更多、更小、更亮
(3)将玻片标本放在载物台上,转动调节旋钮,镜筒下降的过程中,眼睛应该从侧面注视显微镜的(  )。
A.目镜 B.物镜 C.反光镜 D.载玻台
(4)小科发现标本的图像出现在右上方,要把它移到视野的中央,应该向   移动载玻片,移动载玻片的过程中,小科发现视野内画面忽然变暗了,此时他可能碰到了   ,要想重新获得明亮的像,需要重新   (填操作名称)。
78.显微镜的发明和使用,带领我们进入了一个奇妙丰富的微小世界,发现了更多生命的奥秘。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请从右边方框内选填显微镜各部分结构的名称(填字母)。
(2)科学小组用的显微镜的目镜上标有“10×”,物镜上标有“20×”,这台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  )。
A.10倍 B.20倍 C.30 D.200
(3)下列有关显微镜的使用方法,正确的是(  )。
A.观察洋葱表皮细胞时,把洋葱直接放在显微镜下观察
B.观察前调节准焦螺旋降低镜筒,使物镜恰好在载玻片的上面,这时眼睛应该注视物镜
C.玻片移动方向和从目镜中看到的方向是一致的
D.发现目镜比较脏时,用白纸擦拭
(4)下列细胞中能观察到叶绿体的是(  )。
A.叶肉细胞 B.洋葱表皮细胞
C.血液细胞 D.蛙卵
(5)下列不属于微生物的是(  )。
A.霉菌 B.放线菌 C.蚊子 D.新冠病毒
(6)下列关于草履虫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应该用矿泉水培养草履虫
B.草履虫的形状像只鞋子,由多个细胞组成
C.为了便于观察,应在载玻片上放少量脱脂棉
D.喝了含有草履虫的水,对人体没有伤害
(7)下列仪器中,最适合科学家观察新型冠状病毒的是(  )。
A.放大镜 B.天文望远镜 C.电子显微镜 D.光学显微镜
79.珠游溪是三门县第一大溪流,也是三门的“母亲河”。小科采集了珠游溪水样,准备用显微镜观察水中微生物,首先决定自己培养微生物,他设计了以下几种培养方法:
①号烧杯中加入30毫升纯净水;②号烧杯中加入30毫升珠游溪的水;③号烧杯中加入30毫升纯净水但放入一些野草。三个烧杯同时放在同一个窗台上。
(1)两个星期后,用滴管分别从3个烧杯中取出一滴水,用显微镜观察,你认为可能观察不到微生物的是   号烧杯里的水。
(2)小科在使用显微镜观察时,观察到水中的微生物后,兴奋地将显微镜推移到另一位同学面前,结果没看到物像。小科采取以下补救方法,你认为最有效的一项是(  )
A.移动装片 B.转动调节旋钮 C.重新对光
(3)小科将水样经过两周的培养,把培养液分成了等量的甲、乙两杯,每间隔10分钟取等量的培养液观察一次,观察记录如下表:
微生物数量/只
10min 20min 30min 40min 50min 60min
甲(25℃) 27 33 39 45 52 56
乙(10℃) 25 22 20 16 11 6
这一次,小科想要研究的是微生物的生长与(  )的关系。
A.空气 B.温度 C.阳光
(4)根据对甲、乙两杯培养液的观察比较,小科得出结论:“温度越高,微生物一定繁殖得越快。”这个结论是否合理 并说明理由。
(5)小科取来显微镜,观察时应用   (填“左”或“右”)眼注视目镜。观察字母“p”的装片,视野中看到的是   。
(6)小科在水样中观察到了草履虫,下列图片中属于草履虫的是(  )
A. B. C.
80.学习了《微小世界》单元后,晨晨做了一个简易的显微镜(右图),并继续进行探究实践。
(1)组装简易显微镜的步骤:①找到最大、最清晰的图像;②固定镜片;③上下调整镜片距离。正确的顺序是____。
A.①③② B.②③① C.③①②
(2)晨晨找来了不同放大倍数的凸透镜镜片,其中放大倍数最高的镜片是____
A.面积最大的 B.凸度最大的 C.凸度最小的
(3)晨晨做了下列几种放大倍数的简易显微镜,用来观察同一物体时,视野最大的是____。
A.15倍 B.30倍 C.50倍
(4)使用简易显微镜时,上下调整镜片到物体的距离相当于光学显微镜使用步骤中的____。
A.调焦 B.对光 C.上片
(5)晨晨捕捉到一只蝴蝶,在简易显微镜下看到的蝴蝶触角可能是____.
A. B. C.
(6)晨晨想要培养微生物继续观察,最好选择____。
A.鱼缸里的水 B.矿泉水 C.自来水
81.小柯在给鱼缸换水时,取了少量鱼缸里的水准备观察水中的微生物。
(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
A.可以用干草培养水中的微生物
B.微生物在水中会游动,我们可以用脱脂纤维控制它们的运动速度以便观察
C.衣藻和洋葱一样,都是由多个细胞组成的植物
(2)下列观察鱼缸中的水时,可能出现在显微镜下的微生物是   。
①蚂蚁②草履虫③酵母菌④变形虫⑤蚜虫
82.微生物的培养与观察
科学家通过观察发现自然界中生活着许许多多的微生物,而对微生物研究发现,它们与我们人类的生产.生活,以及疾病防治都有着密切的联系。
张强同学在研究“微生物的培养与观察”实验时做了多组对比实验,通过一个月培养,记录一滴水中看到的微生物个体的估计数量,你能通过这些数据得出一些有关微生物特点的结论吗?
研究一:用不同自然水域中的水进行培养的研究
培养条件 雨水 河水 池水 沟渠水 菜畦水 藕塘水
①培养前的原液 无 无 无 无 无 无
②不加任何培养基,有阳光 无 无 无 1 无 无
③以稻草为培养基,有阳光 200 200 70 80 500 50
④以稻草为培养基,在暗室 60 300 60 200 200 200
(1)从上表“一滴水”中就能看到上百个微生物可知,微生物的个体是   的;“一个月”的条件中可以看出,微生物的繁殖速度是极快的,它们是采用   方式繁殖的。
(2)从上表条件②与条件③产生的培养结果来看,微生物的生存是需要   的。
(3)从上表条件③与条件④产生的培养结果来看,微生物的生存对光线是   的。
(4)在培养前,原液的“一滴水”中却找不到一个微生物,但并不能说明在自然水域中是没有微生物的存在,为什么?   。
(5)张强还借用了老师的数码显微镜进行仔细观察,并拍下了不少精美照片,下图是一滴水中见到的面貌。他还根据这些微生物各自的形态特征给它们取了有趣的名字呢。由此可以看出,微生物的种类是   的。
(6)张强又突发奇想,如果用不是自然水域的水呢,是否也能培养出微生物?他马上采取行动,留下这些令他兴奋不已的记录。(注:煮烂液就是将稻草放入水中一起煮烂,冷却后再培养。)
研究二:用不同非自然水域中的水进行培养的研究
培养条件 自来水 凉开水 矿泉水 蒸馏水 煮烂液
以稻草为培养基,有阳光 40 30 40 100 无
由此可见,微生物的生命力是多么顽强。而平常我们所说的细菌.病毒也是微生物。这时他才明白医生对我们“别喝生水!”的告诫是很有道理的。他是根据   杯培养液结果下的结论。
(7)张强同学为了让自己的实验成果分享给同班同学,他在瓶子里放入了半杯培养液,里面有大量的活体微生物。为了避免瓶内液体因汽车震荡而漏出来弄脏爸爸的车子,他用盖子将瓶子盖严实了才送过去。但他的同学过了两天后才打开来检看,这时,只闻到一股刺鼻的臭气,用显微镜观察,发现里面竟没有一只在活动的微生物了,一片死寂沉沉。
出现了这个可悲的结果,又说明了微生物的生存还需要   。
83.妈妈告诉琪琪,使用公筷可以减少交叉感染。琪琪对此进行了如下实验。分析实验,
回答下列问题。
菜品 结果(cfu / g)
餐前 餐后
公筷 非公筷
凉拌黄瓜 14000 16000 45000
盐水虾 160 150 220
干锅茶树菇 1100 4600 79000
炒芦笋 30 30 530
(注:cfu/g表示每克食物中细菌等微生物的群落总数,数字越大群落总数越多。)
(1)琪琪同学要制作四道菜而不是一道菜的原因是(  )。
A.减少实验误差 B.人们喜欢吃 C.琪琪同学喜欢吃
(2)琪琪同学采用的实验方法是(  )
A.模拟实验 B.对比实验 C.随机实验
(3)通过上述数据说明,使用公筷能否减少细菌数量?(  )
A.能 B.不能 C.不一定
(4)用句话说说你的想法:   
84.实验探究
小明觉得湿度和温度是影响馒头发霉的两个主要因素。他根据这两个因素的不同状况,发现可以设置4个条件组合来研究。请根据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1)请你将条件组合和对应的操作方法连线。
(2)小明将两块馒头依据条件组合①和②做对比实验,这个对比实验的相同条件是   ,实验持续一周后,通过这组实验可发现条件组合   中的馒头先发霉,说明在   的环境下馒头更容易发霉。
(3)小明选择条件组台①和③进行实验,通过这组对比实验可发现条件组合   中的馒头先发霉,说明在   的环境下馒头更容易发霉。
85.图1 为地球公转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请在图1 中用箭头画出地球公转的方向。
(2)当地球从 A位置运行到D位置时,所需的时间约为   个月。当地球处于D位置时,太阳直射在   (填“赤道”“南半球”或“北半球”)。
(3)当地球处于 D位置时,南半球的节气为(  )。
A.春分 B.秋分 C.夏至 D.冬至
(4)当地球处于D位置时,观察到杭州市某小区正午时太阳位置如图2,请在图2中画出地球运行到A位置时,该小区正午时太阳所在位置。
(5)如果需要在该楼南面建造一幢相同的楼房,为了保证两幢楼房四季都有充足的光照,能否以地球在A 位置时楼房影长为楼间距的参考 请做出判断并写出理由。
   。
86. 地球的运动
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绕着太阳公转,由于地轴是倾斜的,在地球上就产生了四季交替,下面是地球公转示意图。
(1) 当地球运动到 A 时,阳光直射到了   附近,当地球运动到   时(选上图中的ABCD),北半球白天最短,夜晚最长。
(2)当地球运动到 C 位置时,玉环最有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
A.柳树冒新芽 B.荷花盛放 C.稻田金黄 D.腊梅盛开
(3) 春分 15 天之后就是清明,此时地球运行到图1 中箭头所指的位置,根据分析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  )
A.从春分到清明,正午的影子变得越来越长
B.从春分到清明,白天的时间一天比一天长
C.从春分到清明,太阳的仰角不断变小
D.从春分到清明,日落的时间越来越早
(4) 图2 是小科不同季节拍摄的上午 11时走廊的照片,照片①拍摄于春季,照片②最有可能拍摄于   季,要了解一年中影子长短变化的规律,我们可以使用   。
87.2021年10月16日中国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小王同学激动之余也对宇宙知识产生了浓厚兴趣。
(1)在一个晴朗的夜晚,小王在北部夜空的小熊星座中找到了那颗著名的北极星,他的方法是借助右图所示的   星座就可以比较容易地找到它,这个星座的明显标志是由七颗亮星组成的   ,沿着勺口两颗星向勺子口前端直线延长   倍的距离处就是北极星。
(2)小王期待将来能够实现自己登月的愿望,可是登月的宇航员需要做哪些必要的准备?请你帮助小王写出至少3条。
88.某科学小组为了探究地球、太阳怎样运动才会导致地球上昼夜交替现象的发生,他们提出了以下几种假说并用模拟实验检验假说是否成立。
(1)模拟实验中的手电筒代表   ,乒乓球代表   ,被手电筒照亮的部分表示   。
(2)把下面的选项填在合适的括号中。
甲图:乒乓球转动,手电筒绕着乒乓球转动,模拟的是   。
乙图:乒乓球转动,手电筒静止,模拟的是   。
丙图:乒乓球不动,手电筒绕着乒乓球转动,模拟的是   。
A.地球不动,太阳围着地球转 B.地球自转,太阳绕着地球转 C.太阳不动,地球自转
(3)经过模拟实验操作,上述3种假说中有   种可以模拟出“昼夜交替现象”。
89.课堂上,我们已经知道了四季交替与地球公转有关。关于四季的成因,人们常常认为,地球距离太阳近时是夏季,地球距离太阳远时是冬季。这个观点正确吗
地球与太阳的距离 地球公转时间的时间点
平均距离 1.49亿千米  
地球与太阳的近距点 1.47 亿千米 每年一月初
地球与太阳的远距点 1.52亿千米 每年七月初
(1)地球与太阳的平均距离是   亿千米。而地球与太阳的近距点是   亿千米,是我们北半球的   月初。地球与太阳的远距点是   亿千米,是我们北半球的   月初。
(2)从上表中的数据中,我们可知(  )。
A.每年一月初,地球距离太阳近时,地球温度低
B.每年七月初,地球距离太阳远时,地球温度低
C.每年一月初,地球距离太阳近时,地球温度高
D.每年一月初,地球距离太阳远时,地球温度低
(3)从图中我们可以发现,同一时间内,当北半球是夏季时,南半球是   季;当北半球是冬季时,南半球是   季。南北半球的季节刚好   。
(4)通过以上资料,我们知道了地球距离太阳近时,   半球是夏季;地球距离太阳远时,   半球是夏季。
90.某科学探究小组为了探究影长的四季变化规律,特意制作了仪器并和组内同学一起进行了模拟实验。
(1)图甲是我们用来测量日影长度的仪器——简易   。
(2)为了更好地进行模拟实验,同学们查阅了当地一年四季中的   时分的太阳高度(如图乙所示)。其中A代表的是   日的太阳高度;C代表的是   日的太阳高度;B代表的是   日的太阳高度。
(3)图丙中同学手里的手电筒代表的是   ,此时他模拟的是观察   日的日影长度。
(4)如果要观察冬至日正午时分的圭表影子长度,应该将手电筒的高度放   (填“高”或“低”)。
91.实验名称:月球、地球和太阳的相对运动(每空1分,共计10分)
(1)图甲,模拟月球、地球和太阳的相对运动,①代表的天体是   , ②代表的天体是
   ①围绕②   (填方向)公转形成了   现象。月球由A处出发,经B、C、D回到A处需要的时间为月相变化的一个周期,大约为   
天,月球处在A位置时可能出现   (填“日食”或“月食”),月球处在C位置时可能出现   (填“日食”或“月食”)。
(2) 图乙,地球自转的方向是   , 地球自转形成了地球上的   的现象。A、B、C三地中,昼长夜短的地方是   
92.查找总结有关太阳的资料。
93.下表是乐乐实验小组在做斜面实验时,在不同坡度的斜面上提升同一个重物所得出的数据,请根据数据回答问题:
斜面的状况 直接提起 A斜面 B斜面 C斜面 D斜面
所需拉力(牛) 3.0 1.0 1.3 1.6 1.9
(1)该实验是一个   实验(填实验类型),不变的条件是   ,改变的条件是    。
(2)从表中数据分析,乐乐最适合选用最大测量值为   牛(填“2”或“3”)的弹簧测力计。
(3)分析数据可以得出的结论:   。
(4)生活中利用斜面的例子有   、   、   等。
94.小科学习了杠杆的知识后,想进一步了解杠杆的使用规律,于是进行了如下探究:找一根轻杆、一个三角垫、一块重铁砣以及三个不同质量的石块,如图所示,组装好杠杆,用轻杆绕三角垫转动,撬动A 处的重铁砣。实验发现:在B 处放最大的石块可以把铁砣撬动;在C 处放较大的石块可以把铁砣撬动;在D 处放最小的石块可以把铁砣撬动。
(1)在这个杠杆中,支点是   。(填字母)
(2)A处重铁砣施加给轻杆的力可认为是阻力,A点可以认为是   点。B、C、D三处施加给杠杆动力的点可认为是   点。实验现象证明,用力点距离支点越远,杠杆越   力。
(3)结合上述实验可知,当建筑工人用棍撬石头时,在①②③处用相同大小的力撬动大石头(如图所示),大石头滚动距离最远的用力位置是   。(填序号)
(4)生活中的火钳也是杠杆(如下图所示),使用火钳这类杠杆的目的是   。
95.一名工人利用木板和独轮车往楼上搬运建筑材料,做法如图。
(1)在图中,用带箭头的直线表示建筑材料受到重力的方向。
(2)搬运建筑材料的过程中,独轮车的车轮运用到的机械原理是(  ).
A.杠杆 B.轮轴 C.滑轮 D.斜面
(3)搬运建筑材料的过程中,铺设的木板运用到的机械原理是(  ).
A.杠杆 B.轮轴 C.滑轮 D.斜面
(4)如右图,工人提起独轮车时,手扶车柄位置(  )可以更加省力些。
A.甲 B.乙 C.丙 D.丁
(5)有同学认为,工人把建筑材料装在独轮车筐靠后位置比起装在靠前的位置(如右图),可以更加省力些。你觉得可行吗 请判断并写出理由。   
96.实验名称:滑轮的作用
为了探究滑轮的作用,小明同学使用弹餐测力计、轻质滑轮和光滑的绳子做了多组实验,并将实验信息整理成表格。(滑轮质量及绳子的摩擦力均忽略不计)
实验序号 1 2 3 4
操作示意图
提起重物所用力的大小 2N 2N 1N 1N
提起重物所用力的方向 向上 向下 向上 向下
(1)比较实验1和2,我们可以发现:     ;
(2)比较实验1和3,我们可以发现:   ;
(3)比较实验1和4,我们可以发现: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