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18张PPT。 《世说新语》二则,第一则《期行》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好,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与守信的文章——《乘船》。
乘船 刘义庆刘义庆(公元403年——公元444年),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宋武帝刘裕的侄子,袭爵临川王,南朝宋文学家。《世说新语》是一部主要记载汉末三国至两晋时期士族阶层的言行风貌和轶事琐语的笔记小说,也是六朝志人小说的杰出代表。具有“语言简练、辞意隽永”的特点,因此著称于世。该书在魏、晋是当时盛行的小说集大成之作,对后世的小说和笔记小说发展影响很大。 一、作者简介及相关知识
一、给下列字词注音华歆( ) 避难( )
辄 ( ) 难之( )
携 ( ) 宁 ( )
邪 ( ) 遂 ( )
拯 ( )一、给下列字词注音华歆(huà xīn) 避难(nàn)
辄(zhé) 难之(nán)
携(xié) 宁(nìng)
邪 (yé ) 遂( suì )
拯 ( zhěng )二、解释下列字词俱:
欲:
依附:
辄:
难之:
本:
疑:
正为此耳:
耳:
既已纳其自托:
相:
弃:
遂:
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一起想要
本文指乘船
当即对此事感到为难原来,先前
犹豫不决
代词,这种情况
罢了
代词,他。代词,他。抛弃于是,就
代词,这件事。三、古今异义1、宁可以急相弃邪?2、宁可以急相弃邪?3、后贼追至古义:古义:古义:今义:今义:今义:难道可以用来指作乱的人宁可表示许可,只做能愿动词指偷窃行为的人四、翻译句子1、幸尚宽,何为不可?(船里)恰好还很宽松,为什么不同意?2、后贼追至,王欲舍所携人后来作乱的人追上来了,王朗想要抛弃所携带的那个人。 3、 本所以疑,正为此耳.既已纳其自托,宁可以
急相弃邪? 先前之所以犹豫不决,正因为考虑到这种情况了。既然已经接纳他的请求,难道能因为情况紧急就抛弃他吗?译文: 华歆、王朗一起乘船逃难。(途中)有一个人想要搭船。华歆对这件事感到很为难。王朗说:“(船里)恰好还很宽松,为什么不同意?”后来作乱的人追上来了,王朗想要抛弃所携带的那个人。华歆说:“先前之所以犹豫不决,正因为考虑到这种情况了。既然已经接纳他的请求,难道能因为情况紧急就抛弃他吗?”于是还像当初一样携带救助这个人。世人通过这件事来评定华歆、王朗的优劣。 1、这则短文主要写了几个人物?运用什么描写方法?五、思考下列问题主要人物:两个,华歆 王朗。描写方法:语言、心理、动作描写。
2、作者采用什么手法突出这两个人不同的语言和行为?
对比3、作者采用几次对比?怎样采用对比手法刻画人物?两次王朗与华歆的对比,王朗前后行为的对比。
第一次?: 歆难之? 朗幸尚宽
第二次?: 朗欲舍所携人? 歆携拯如初4、从两个人这两次行为的对比中,你从中看出了两个人
怎样的性情品质呢?王朗:轻诺寡信?,不负责任。
华歆:重诺重信,负责任,考虑周全,救人救到底5、《乘船》结尾说:“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你
是如何评价二人的优劣?
华歆的品行优于王朗。 尽管开始华歆对别人的要求感到为难而犹豫不决,但这是他处事谨慎的表现。而一旦答应了别人,他就一诺千言,不因情势危急而弃人不顾,他是一个重诺重信之人。而王朗尽管开始有救人帮人之心,但一旦自身难保的时候,便只顾自己,不顾别人,他是一个对自己说的话不负责任、轻诺寡信的人。 6、从这个故事中你得到什么感悟?(道理) 一个人要对自己说过的话负责任,不能轻诺寡信。六、拓展延伸 1、在现实生活中,如
果遇到需要你帮助
而又损害到你自身
利益的事,你会怎
么做? 如大公无私,舍弃自身利益,帮助他人。
或动脑筋想妥善的办法,既帮助了别人又不损害自己的利益。2、用自己的话讲讲
这则故事的大概
意思。七、课文小结 越是在危难的时候,越是能检验出一个人品质的高低。身处困境仍然救助别人的人才是真君子,就像文中的华歆一样。格言警句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遵守诺言就像保卫你的荣誉一样。 诚实是我永久的伴侣。 言而无信,不知其可。——孔子 言不信者,行不果。——墨子 八、诚信是水,能给思想浑浊者带来心灵洗礼。
诚信是船,能把濒临绝境者送到成功彼岸。
诚信是灯,能给漫无目的者指明正确方向 。九、寄语十、布置作业
1、写一篇小作文:
读《乘船》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