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一个粗瓷大碗》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27.《一个粗瓷大碗》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2.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12-31 17:04:3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三上27一个粗瓷大碗 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一个粗瓷大碗》选自统编教材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本单元的人文主题是“美好品质”,语文要素是“学习带着问题默读,理解课文的意思”。本文围绕一个普通的粗瓷大碗,讲述了抗日民族英雄赵一曼的感人故事。赵一曼把自己吃饭的搪瓷缸子送给新战士后,通讯员特地找了一个粗瓷大碗。开饭时,通讯员用这个碗给赵一曼盛了高粱米饭,她却偷偷将碗中的高粱米饭换成了半碗野菜粥。第二天,赵一曼又把“碗”丢了,原来这个碗成了七班的菜盆。课文托物喻人,赞美了赵一曼关爱战士,与战士们能同甘共苦的革命高尚品质。
设计思路
《一个粗瓷大碗》作为一篇革命文化题材的课文,如何在新课标精神的引领下,激发学生阅读红色经典课文的兴趣,习得语文要素,掌握学习方法呢?
本课的教学,通过创设“走进红色阅读之旅”的学习情境,安排了四站学习任务,分别是“初读故事”“读懂故事”“体会感动”“致敬英雄”。引导学生带着问题默读课文,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从而感受到“粗瓷大碗”这个特殊的红色文物的意义和价值,深化对人物品质的认识。
教学目标
1.会认“陈、曼”等8个生字,读准多音字“还”。
2.学会带着问题默读课文,说说这个“粗瓷大碗”有什么感人的故事。
3.查阅资料,了解有关赵一曼的事迹。
教学重难点
能带着问题默读课文,借助相关资料,理解“粗瓷大碗”背后的感人故事,感受人物的高尚品质。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引出课题
1.观看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阅兵式中的一个片段,了解“东北抗日联军”。自由读资料袋,初步了解赵一曼,强调她是那时东北抗日联军的团政治委员。(板书:赵一曼)
2.走进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老师简单介绍这里并出示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里陈列的物品,引出“一个粗瓷大碗”(板书课题)。
3.引发质疑:一个看上去普普通通的粗瓷大碗为什么会陈列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里?它身后又有怎样令人感动的故事呢?
4.开启红色阅读之旅,齐读课题。
【设计思路】结合视频和图片等补充资料,初步了解东北抗日联军和赵一曼,引出粗瓷大碗。通过设置悬念,创设“开启红色阅读之旅”的情境,把学生带入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这样既能自然导入新课,又能让学生形成阅读期待,从而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红色阅读之旅第一站:初读故事
1.出示学习任务: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借助学习单,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2.检查学习情况。
(1)出示词语:
第一组:陈列 侦察 东北抗日联军。
第二组:政治委员、通讯员、炊事员。
第三组:搪瓷缸子 高粱米饭 橡子面 野菜粥。
(2)提供补充资料帮助学生理解一些难懂的词语。
(3)补充语音、图片资料帮助学生感受当时抗战环境的艰苦。
【设计思路】本篇课文的内容距离孩子的生活比较遥远,我通过补充资料的方式帮助学生拉近与课文的距离。在读准字音的基础上,通过补充文字资料帮助学生理解难懂的词语,再通过图片、音频资料,了解当时的战斗环境,体会抗联部队生活的艰苦。
三、红色阅读之旅第二站:读懂故事
1.出示“鱼骨图”,老师简单介绍鱼骨图,并要求同桌之间借助鱼骨图讲一讲这个故事。
2.指生借助鱼骨图讲述故事主要内容,请生评价。
3.小结:以后我们在讲故事的时候,也可以像这样借助时间词,梳理出故事的重要情节,把这个故事讲得更有条理更完整。
【设计思路】这是一篇略读课文,结合语文要素,鼓励学生自主阅读。本环节为了让学生整体地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让学生语言简洁,条理清楚地讲述故事内容对于三年级的孩子有一定的难度,所以老师提供了“鱼骨图”这个好帮手,为学生搭建学习支架。借助鱼骨图能够帮助学生按照时间顺序,抓住主要人物做了什么事情来梳理故事,这样就能讲得更清楚,更完整了
四、红色阅读之旅第三站:体会感动
1.出示学习任务:默读课文2—11自然段,用“——”画出一两处让你感动的语句,读一读,并尝试着说一说自己感动的原因。
2.学生带着要求默读课文,并在小组内交流感动的原因。
3.学生汇报:分享令自己感动的地方。
(1)预设:赵一曼端着碗轻轻走进炊事棚,趁人不注意的时候,把碗里的饭倒进锅里,又从另一口锅里盛了半碗野菜粥。
①出示句子,学生谈感受。抓住“赵一曼倒掉的是什么?盛起的是什么?”,抓住关键词“半碗”,体会赵一曼宁可自己吃不饱,也要把好的留给别人的品质。
②赵一曼为什么要这么做?她当时想到了什么?引读第六自然段。
③这一句话里你还找到了哪些让你感动的词语吗?抓住关键词“轻轻”“趁人不注意”来理解。
④感受赵一曼与战士们同甘共苦,关心战士的品质,并板书。
⑤指导朗读:在朝夕相处、并肩战斗的艰苦岁月里,政委赵一曼和战士们同甘共苦,患难与共,结下了深厚的感情。让我们用朗读来表达这份情谊。
⑥小结:同学们,刚刚我们抓住关键的一句话,通过你们的自主品读,再现感人的场景,让我们认识到了一个与战士同甘共苦、关心战士的赵一曼。接下来我们继续像这样去交流,你还在课文中找到了哪些令你感动的语句。
(2)预设:赵一曼吃饭用的搪瓷缸子早就送给一个新战士了,通讯员一直想给她另找一个碗,好不容易在这次战斗中找到了,就连忙给她送来。(抓住 “早就”感受到了赵一曼对战士们的关心。从 “好不容易”和“连忙”中感受小通讯员对赵一曼的关心。)
(3)预设:赵一曼看着这个碗,对通讯员说:“哪里拿来的,请你还到哪里去!”(从赵一曼的语言中感受她以身作则的品质。)
(4)预设:他想:“这回我们政委该吃顿饱饭了。”(从小通讯员的心理活动中感受他对赵一曼的关心)
(5)预设:炊事员老李在旁边看得清楚,他没吭声,眼里却含着泪花。
①为什么老李眼里含着泪花?(感受老李对赵一曼的心疼)
②指导朗读。
(6)预设:第二天开饭的时候,赵一曼又没有碗了。小通讯员急得直叫:“我说政委同志啊,给你一百个碗也架不住你这么‘丢’啊!”
赵一曼笑着说:“是啊,什么时候才能不‘丢’碗呢?”
①关注特殊标点,引发思考:为什么丢字打引号?
②从赵一曼丢碗中进一步感受她关心战士胜过关心自己。
4.小结:同学们,你们真了不起,通过自主的学习交流,赵一曼关心战士,和战士们同甘共苦的高大形象在我们心中扎下了根。
【设计思路】品读课文时,让学生带着问题默读课文,交流时先以第七自然段为例,教学生抓住关键的一句话,通过自主品读,再现感人的场景,从而感受人物的品质。渗透学法之后再让学生按照这样的方法交流感受,进一步体会赵一曼关心战士,和战士们同甘共苦的品质。
五、红色阅读之旅第四站:致敬英雄
1.师讲述:在1935年的冬天,赵一曼同志不幸中弹被俘。在狱中她坚贞不屈,为革命事业献出了她宝贵的生命。牺牲前她给自己那年仅七岁的儿子留下了一封信。
2.谈谈读完这封信的感受。
3.小结:赵一曼把自己短暂的一生都奉献给了革命事业,用牺牲留给孩子作为最后一次身教,用行动表明了她对祖国的热爱、对人民的关怀、对敌人的仇恨,以及对儿子的眷恋。
4.理解这个粗瓷大碗能够陈列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里的原因,体会文物的价值。
5.结束语:革命烈士身上美好的品质,犹如温暖的阳光,带给我们希望和力量。
【设计思路】继续补充资料帮助学生打开视域、引发情感共鸣,体会赵一曼坚贞不屈,为国捐躯,舍小家为大家的精神品质。进一步感受这个粗瓷大碗能够陈列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里的原因。
六、拓展阅读,布置作业
1.课后通过查阅资料进一步了解更多烈士的感人故事。
2.作业超市,三选一:
①热爱阅读的孩子可以读一读《刘胡兰的故事》《烈火中永生》。
②爱看电影的同学可以看看电影《赵一曼》《董存瑞》。
③爱做手工的孩子可以摘抄课文中印象深刻或让你感动的句子,制作成书签。
【设计思路】引导学生通过课后查资料进一步了解更多烈士的感人故事。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作业,让学生在充分的实践中,引领学生浸染在浓烈的红色精神中,受到革命传统教育,在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中铭记历史,赓续红色精神。
板书设计
27一个粗瓷大碗
关心战士
赵一曼
同甘共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