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中考物理破题系列篇专项提分练:声现象
一、选择题
1.海上发生风暴时会产生次声波,次声波在空气和海水中传播的速度比风暴移动的速度大。次声波接收处理设备就是利用这一特点提前感知,预报海上风暴,从而为渔业、航海等服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次声波不能传递信息 B. 次声波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C. 次声波在海水中比空气中传播慢 D. 次声波的频率太高,人耳听不见
2.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装置可探究“声音的响度与发声体振动的频率的关系”
B. 乙探究通过头骨、颌骨传声
C. 丙,防噪音耳罩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音
D. 丁,两个声音响度相同,音调和音色不同
3.我们生活在充满声音的世界里,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图甲:在靠近居民区的路段设置隔音墙,目的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B. 图乙:声呐是利用次声波发现障碍物的
C. 图丙:城市中的噪声测试仪,数字后的单位应该是
D. 图丁:通过长管就能听到远处船只航行的声音,说明水能传声
4.唐诗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之一,也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一颗明珠,下列诗句中与声音有关的知识分析正确的是( )
A.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笛声是通过空气传入人耳的
B.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高声”是指声音的音调高
C. “时时闻鸟语,处处是泉声”,我们能分辨“鸟语”和”泉声”,是因为响度不同
D.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诗人”放歌”时声带没有振动
5.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声纹锁是通过音调辨别不同的声音
B. 乙:拍打薄膜发出声音,烛焰晃动,说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
C. 丙;用筷子敲击装有高度不同水的玻璃瓶时,发出的声音主要是由瓶内空气振动产生的
D. 丁:排箫又叫“参差”,由长短不一的竹管组成,竹管长度参差不齐的目的是改变声音的响度
6.古时排箫又叫做“参差”,是由长短不一的竹管组成,所以人们都说“参差不齐”,如图所示。竹管参差不齐,目的是为了改变声音的
A. 响度 B. 音调 C. 音色 D. 传播速度
7.我们生活在有声的世界里,关于声现象,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 甲图:乒乓球被正在发声的音叉弹开,表明音叉正在振动
B. 乙图:吹笛子时,按住不同气孔是为了改变声音的响度
C. 丙图: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鼓面,发出声音的音调不同
D. 丁图:工人戴防噪声耳罩,是通过防止噪声的产生来控制噪声的
8.中华古诗词和俗语中蕴含着丰富的声学知识,下列有关理解正确的是( )
A. “谁家玉笛暗飞声”中的笛声由笛管的振动产生
B. “响鼓还要重锤敲”说明声音的音调与振幅有关
C.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说明声音可传递信息
D.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诗句中的“高”是指声音的音调高
9.古诗词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之一,我们在欣赏的时候,经常发现与物理知识息息相关。诗人胡令能的小儿垂钓全文如下:“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蓬头稚子”是根据响度辨别“路人”是陌生人
B. “遥招手”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C. “怕得鱼惊不应人”说明声音可以在液体中传播
D. “借问”是“路人”的声带振动产生的声音
10.如图是生活中的两个情境,图是居民小区噪声监测器,显示环境噪声为分贝。图是钢琴调音师正在用手机上的一个调音软件播放音叉、、、的标准音来校准琴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人们以分贝为单位来表示声音强弱的等级
B. 分贝是音调的单位
C. 的音属于次声波
D. 的音和的音比较,的声音音调更高
11.在学校、医院和科学研究部门附近,有如图所示禁鸣喇叭的标志。这种控制噪声的措施属于( )
A. 防止噪声产生 B. 阻断噪声传播 C. 防止噪声进入人耳 D. 减小噪声传播速度
12.下面关于声音的产生、传播以及特性的探究实验描述不正确的是( )
A.
如图所示,用同样响度的声音在室内和室外讲课,在室内更响亮是因为回声加强原声
B.
如图所示,拿着筷子用相同力打装有不同高度的水制成的水瓶琴,可听到声音的音调不同
C.
如图所示,实验说明声音具有能量,且能量在传递过程中逐渐衰减
D.
如图所示,用力击打鼓面,可以看到鼓面上的沙粒在跳动,实验中沙粒的目的是放大声音
13.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图甲中的倒车雷达利用超声波传递信息
B. 图乙中航母舰载机引导员戴上耳罩,是为了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C. 图丙中吹笛子时,按住不同气孔是为了改变声音的音调
D. 图丁中从无人机传出的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二、填空题
14.白居易的琵琶行中“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琵琶声是由弦的______产生的。演奏时拨动不同的弦是为了改变声音的______。
15.为了研究声波、电磁波能否在真空中传播,小明将手机的“背景灯光提示”功能手机接收到信号后有灯光显示和“来电铃声”功能打开后悬挂在密闭的真空罩中罩好。连接抽气机抽气一段时间后,用手机呼叫手机,发现手机灯光亮了却几乎听不到铃声。由此,小明得出结论:______能在真空中传播,______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小华却认为小明的证据不足,听不到铃声可能是罩挡住的。为了补足证据,小华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
16.如图所示为倒车雷达,倒车雷达是利用 选填“超声波”或“次声波”来工作的如果倒车雷达发出信号后,接收到回声,已知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则障碍物距汽车为 司机听到急促的报警声,知道距离障碍物太近,说明声音能传递 。
17.“时光飞逝,唯有诗词永驻芳华;初心不改,更有妙笔梦中生花。”中国诗词大会,赏诗词之美,颂江山如画。“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高”是指声音的______大,“绿树荫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句中“倒影”是由______形成的。
18.“许昌越调”是国家级“非遗”项目之一,如图是许昌越调的主要伴奏乐器产生的,短杆坠胡。演奏者在拉坠胡时发出的声音是由琴弦的______产生的,演奏者在演奏前通过调节琴弦的松紧程度来改变发出声音的______特性,观众可以根据发出声音的______分辨出演奏的乐器是坠胡。
19.如图甲所示,医生通过听诊器给病人诊病,是利用了声可以传递 填“信息”或“能量”的性质;在医院里我们还经常看到如图乙所示的“静”字,这是在 控制噪声.
20.如图所示,北京冬奥列车亮相京张高铁,其时速可达公里,列车飞驰在轨道上时,坐在车厢里的运动员相对于车厢是______的;高铁采用了很多降低噪声的技术,其中车内安装中空玻璃是在______减弱噪声。
21.声波支付是利用声波的传输,完成两个设备的近场识别。其具体过程是,在第三方支付产品的手机客户端里,内置有“声波支付”功能,用户打开此功能后,用手机扬声器对准收款方的麦克风,手机会播放一段“咻咻咻”的声音。这种声音是由物体 产生的。将手机扬声器的音量调大是为了改变声音的 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买单完成后,几秒钟内如图所示手机就能收到支付账单信息,这是利用了 传递信息。
三、实验探究题
22.某课外兴趣小组做了几个与声音有关的实验,如图所示:
如图甲,用橡皮锤敲击音叉时,发现小球被弹开,用小球的弹起反映音叉的振动,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称为__________选填“控制变量法”或“转换法”;
如图乙,敲响右边音叉时,与左边的音叉接触的乒乓球会弹起来,这一现象说明声音可以在__________中传播,且声音可以传递__________;
如图丙,用硬纸片在梳子梳齿上划动,划动速度越小,发出声音的音调越__________,说明音调是由声源的__________决定的;
如图丁,保持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不变,用不同大小的力拨动时,听到声音的大小不同,说明响度与发声体的__________有关;若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变长,用等大的力拨动时,听到声音的音调__________选填“升高”或“降低”。
23.微风吹过,金属管风铃发出悦耳的声音。小明想探究金属管发出声音的频率与长度、直径的关系,他选取了材料与管壁厚度都相同,长度和直径都不同的三根直金属管,将它们用细线悬挂,敲击后,测出各自发出声音的频率,数据如表所示。
编号 长度 直径 频率
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金属管,则发出声音的______将不同。
三根金属管中音调最低的是______号。
根据表中数据,能否得出“金属管发出声音的频率随金属管的长度、直径的增大均减小”的结论并说明你的理由。答:______选填“能”或“不能”,理由是______。
如果再增加一根长度和直径分别为、的金属管来探究金属管发出声音的频率与金属管长度的关系,则需将这根金属管发出声音的频率与编号为______的金属管发出声音的频率进行比较。
四、计算题
24.如图所示,一辆汽车以的速度匀速驶向正前方的山崖,鸣笛后听到回声,已知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请问:
鸣笛声从发出到反射传回驾驶员耳中,通过的路程是多少?
汽车从鸣笛到听到回声这段时间内通过的路程是多少?
汽车听到回声时到山崖的距离是多少?
25.我们可用下述方法测定钢里的声速.在钢管的一端敲一下,在管的另一端听到两次响声,第一次是由钢传来的,第二次是由空气传来的.管长,两次响声间隔,如果当时空气中的声速是,求:
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时间?
声音在钢管中传播的时间?
钢里的声速?
第1页,共8页2025年中考物理破题系列篇专项提分练:声现象
一、选择题
1.海上发生风暴时会产生次声波,次声波在空气和海水中传播的速度比风暴移动的速度大。次声波接收处理设备就是利用这一特点提前感知,预报海上风暴,从而为渔业、航海等服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次声波不能传递信息 B. 次声波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C. 次声波在海水中比空气中传播慢 D. 次声波的频率太高,人耳听不见
【答案】B
【解析】A.次声波既能传递能量,也能传递信息,故A错误;
B.次声波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故B正确;
C.次声波在海水中比空气中传播快,故C错误;
D.人耳能听到的声音的频率范围是,低于的叫次声波,由于次声波的频率太低,不在人的听觉频率范围,所以人听不到,故D错误。
故选B。
2.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装置可探究“声音的响度与发声体振动的频率的关系”
B. 乙探究通过头骨、颌骨传声
C. 丙,防噪音耳罩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音
D. 丁,两个声音响度相同,音调和音色不同
【答案】B
【解析】A、正在发声的音叉将乒乓球多次弹开,说明音叉在振动,从而说明声音是由音叉振动而产生的,因此,本实验探究的是声音产生的原因,不能探究“声音的响度与发声体振动的频率的关系”故A错误;
B、固体可以传声,声音通过头骨、颌骨也能传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这种传导方式叫骨传导,故B正确;
C、工厂用的防噪音耳罩是在人耳处减弱噪音,故C错误;
D、响度与发声体的振幅有关,音调与振动频率有关,音色由发声体本身材质决定,观察两图振幅及频率是一样的,即响度和音调一样,但波形不一样,即音色不一样,故D错误。
故选:。
3.我们生活在充满声音的世界里,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图甲:在靠近居民区的路段设置隔音墙,目的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B. 图乙:声呐是利用次声波发现障碍物的
C. 图丙:城市中的噪声测试仪,数字后的单位应该是
D. 图丁:通过长管就能听到远处船只航行的声音,说明水能传声
【答案】D
【解析】 防治噪声的途径: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
利用超声波可以制成声呐,可用来探测鱼群、测量海底深度等
声音的强弱,即人耳感觉到的声音的大小用分贝来表示,声音越小,分贝数越小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传声。
本题考查了声现象,考查的知识点较多,但难度不大。
A、在靠近居民区的路段设置的声音屏障,目的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 A错误
B、声呐是利用超声波工作的,故B错误
C、监测噪声的设备是用来测定噪声的等级的,而声音的强弱用分贝来表示,所以监测噪声设备上数字后的单位应该是分贝,故C错误
D、通过长管听到远处船只航行的声音,说明声音能在水中传播,故 D正确。
故选:。
4.唐诗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之一,也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一颗明珠,下列诗句中与声音有关的知识分析正确的是( )
A.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笛声是通过空气传入人耳的
B.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高声”是指声音的音调高
C. “时时闻鸟语,处处是泉声”,我们能分辨“鸟语”和”泉声”,是因为响度不同
D.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诗人”放歌”时声带没有振动
【答案】A
【解析】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和气体都能够充当声音传播的介质,真空不能传播声音;
响度是指声音的强弱,即我们常说的声音的大小,它与声源振动的振幅有关,以及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声音的特性包括音调、响度和音色,其中音调指声音的高低,响度指声音的大小,音色反映的是声音的品质与特色;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本题借古诗句考查了声音的产生、传播条件以及声音的特性等知识点,属于声学基础题。A、“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人们听到的笛声是通过空气到我们的耳朵,故A正确;
B、“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声”指声音的响度大,故B错误;
C、我们能分辨“鸟语”和”泉声”,是依据声音的音色不同,故C错误;
D、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诗人”放歌”时声带振动,故D错误。
故选:。
5.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声纹锁是通过音调辨别不同的声音
B. 乙:拍打薄膜发出声音,烛焰晃动,说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
C. 丙;用筷子敲击装有高度不同水的玻璃瓶时,发出的声音主要是由瓶内空气振动产生的
D. 丁:排箫又叫“参差”,由长短不一的竹管组成,竹管长度参差不齐的目的是改变声音的响度
【答案】B
【解析】音色反映的是声音的品质与特色,它跟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
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同时具有能量;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敲击瓶子时,是瓶子与水柱振动发声;
音调指声音的高低,由振动频率决定;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与振幅和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一个特性。
本题考查了声音的相关知识,属于基础知识的考查,比较简单。
、不同人声音的音色不同,区别出谁在说话,是因为音色不同的原因,声纹锁主要是依据声音的音色来辨别主人的,故A错误;
B、在纸杯底部开一圆孔,用塑料薄膜蒙住杯口,拍打薄膜发出声音,烛焰晃动,说明声音具有能量,故B正确;
C、敲击瓶子时,声音是由瓶子和水柱的振动产生的,水柱越高,越难振动,故C错误;
D、竹管长度参差不齐,竹管内的空气柱的长度不同,空气柱振动时的频率不同,所以是为了改变声音的音调,故D错误;
故选:。
6.古时排箫又叫做“参差”,是由长短不一的竹管组成,所以人们都说“参差不齐”,如图所示。竹管参差不齐,目的是为了改变声音的
A. 响度 B. 音调 C. 音色 D. 传播速度
【答案】B
【解析】音调跟物体的振动频率有关,振动频率越大,音调越高。解决此类问题要结合音调与振动快慢的关系进行分析解答,属于基础题。不同长度的竹管内空气柱长短不一样,因而空气柱的振动频率也不同,所以发出声音的音调也会不同。
故选:。
7.我们生活在有声的世界里,关于声现象,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 甲图:乒乓球被正在发声的音叉弹开,表明音叉正在振动
B. 乙图:吹笛子时,按住不同气孔是为了改变声音的响度
C. 丙图: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鼓面,发出声音的音调不同
D. 丁图:工人戴防噪声耳罩,是通过防止噪声的产生来控制噪声的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了声音的产生、声音的特性、声音的利用以及噪声的防治等知识,是一道声学综合题。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声音的音调与频率有关;
响度跟振幅和距离声源的远近有关,在距离声源距离相等时,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减弱噪声的途径:在声源处、在传播过程中、在人耳处。
、发声的音叉将乒乓球弹开,该现象说明发声的物体在振动,故A正确;
B、吹奏笛子时,演奏者抬起压在不同出气孔上的手指,是为了改变振动的空气柱的长度,即改变空气柱振动的快慢,故是为了改变音调,故B错误;
C、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鼓面,鼓面的振幅不同,响度不同,故C错误;
D、工人戴防噪声耳罩,属于在人耳处减弱噪声,故D错误。
故选:。
8.中华古诗词和俗语中蕴含着丰富的声学知识,下列有关理解正确的是( )
A. “谁家玉笛暗飞声”中的笛声由笛管的振动产生
B. “响鼓还要重锤敲”说明声音的音调与振幅有关
C.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说明声音可传递信息
D.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诗句中的“高”是指声音的音调高
【答案】C
【解析】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声音的响度与振幅、传播距离、分散程度等有关;声可以传递信息,也可以传递能量。本题考查了声音的产生、响度和传递信息的有关知识,是一道声现象的综合题,涉及的知识点较多,只要平时学习时多归纳,多总结即可,都是一些基础题目,难度不大。
A.“谁家玉笛暗飞声”中的笛声由笛管内空气柱的振动产生,故A错误;
B.“响鼓还需重锤敲”,声音的响度与振幅有关,敲打的力度越大,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故B错误;
C.“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听到狗的叫声,知道有人来,即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故C正确;
D.“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是指响度大,故D错误。
故选:。
9.古诗词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之一,我们在欣赏的时候,经常发现与物理知识息息相关。诗人胡令能的小儿垂钓全文如下:“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蓬头稚子”是根据响度辨别“路人”是陌生人
B. “遥招手”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C. “怕得鱼惊不应人”说明声音可以在液体中传播
D. “借问”是“路人”的声带振动产生的声音
【答案】A
【解析】本题通过对一首古诗的理解,考查了其中蕴含的物理知识,难度不大。
声音的特性包括音调、响度和音色,音调是声音的高低,由发声体振动的频率决定;响度指声音的大小,与发声体的振幅有关;音色指声音的品质与特色;
减弱噪声的途径:在声源处、传播过程中、人耳处减弱;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A、“蓬头稚子”是根据音色辨别“路人”是陌生人的,故A错误,符合题意;
B、“遥招手”是为了不发出声音,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怕得鱼惊不应人”是怕水中的鱼听到声音而受惊,说明声音可以在液体中传播,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借问”是“路人”的声带振动产生的声音,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0.如图是生活中的两个情境,图是居民小区噪声监测器,显示环境噪声为分贝。图是钢琴调音师正在用手机上的一个调音软件播放音叉、、、的标准音来校准琴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人们以分贝为单位来表示声音强弱的等级
B. 分贝是音调的单位
C. 的音属于次声波
D. 的音和的音比较,的声音音调更高
【答案】A
【解析】噪声的等级用分贝来划分,故A正确;
B.分贝是响度的单位,故B错误;
C.次声波的振动频率低于,的音不属于次声波,故C错误;
D.的音和的音比较,的声音频率低,音调更低,故D错误。
故选:。
11.在学校、医院和科学研究部门附近,有如图所示禁鸣喇叭的标志。这种控制噪声的措施属于( )
A. 防止噪声产生 B. 阻断噪声传播 C. 防止噪声进入人耳 D. 减小噪声传播速度
【答案】A
【解析】控制噪声有三种方法:防止噪声的产生即在声源处减弱噪声、阻断噪声的传播即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和防止噪声进入耳朵在人耳处减弱。此题结合实例考查控制噪声的方法,要注意其运用,属声学基础题。
禁止鸣喇叭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防止噪声的产生。故A正确,BCD错误。故选:。
12.下面关于声音的产生、传播以及特性的探究实验描述不正确的是( )
A.
如图所示,用同样响度的声音在室内和室外讲课,在室内更响亮是因为回声加强原声
B.
如图所示,拿着筷子用相同力打装有不同高度的水制成的水瓶琴,可听到声音的音调不同
C.
如图所示,实验说明声音具有能量,且能量在传递过程中逐渐衰减
D.
如图所示,用力击打鼓面,可以看到鼓面上的沙粒在跳动,实验中沙粒的目的是放大声音
【答案】D
【解析】A、教室的墙壁、天花板等都会对声音反射,由于距离较小,形成的回声与原声混到一起,加强了原声,故A正确;
B、用相同的力敲击瓶口时,瓶子和瓶内的水振动发声,从左到右瓶子里的水越来越少,水振动的频率越来越快,发出的音调越来越高,故B正确;
C、如图的实验可以说明声音具有能量,且能量在传递过程中逐渐衰减,故C正确;
D、敲击鼓面,看到鼓面上的沙粒跳动,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沙粒的作用是将鼓面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而不是放大声音,故D错误。
故选:。
13.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图甲中的倒车雷达利用超声波传递信息
B. 图乙中航母舰载机引导员戴上耳罩,是为了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C. 图丙中吹笛子时,按住不同气孔是为了改变声音的音调
D. 图丁中从无人机传出的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答案】B
【解析】、图甲中的倒车雷达利用超声波传递信息,故A正确;
B、图乙中航母舰载机引导员戴上耳罩,是为了在人耳处减弱噪声,故B错误;
C、图丙中吹笛子时,按住不同气孔是为了改变声音的音调,故C正确;
D、图丁中从无人机传出的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D正确。
故选:。
二、填空题
14.白居易的琵琶行中“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琵琶声是由弦的______产生的。演奏时拨动不同的弦是为了改变声音的______。
【答案】振动 音调
【解析】解: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琵琶发出的声音是弦的振动产生的。
演奏者拨动不同的弦,振动频率不同,因此主要是改变声音的音调。
故答案为:振动;音调。
15.为了研究声波、电磁波能否在真空中传播,小明将手机的“背景灯光提示”功能手机接收到信号后有灯光显示和“来电铃声”功能打开后悬挂在密闭的真空罩中罩好。连接抽气机抽气一段时间后,用手机呼叫手机,发现手机灯光亮了却几乎听不到铃声。由此,小明得出结论:______能在真空中传播,______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小华却认为小明的证据不足,听不到铃声可能是罩挡住的。为了补足证据,小华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电磁波 声音 将空气放回罩内再拨电话,能听到声音
【解析】解:将手机放在真空罩内,连接抽气机抽气一段时间后,用手机呼叫手机,发现手机灯光亮了却几乎听不到铃声,说明电磁波的传播不需要介质,而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小华却认为小明的证据不足,听不到铃声可能是罩挡住的。为了补足证据,小华的操作是将空气放回罩内再拨电话,能听到声音。
故答案为:电磁波;声波;空气;放回罩内再拨电话,能听到声音。
16.如图所示为倒车雷达,倒车雷达是利用 选填“超声波”或“次声波”来工作的如果倒车雷达发出信号后,接收到回声,已知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则障碍物距汽车为 司机听到急促的报警声,知道距离障碍物太近,说明声音能传递 。
【答案】超声波;;信息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超声波利用的题目,容易解答。
倒车雷达利用的是超声波,利用公式计算距离,超声波可以传递信息和能量。倒车雷达利用的是超声波;
;
司机听到急促的报警声,知道距离障碍物太近,这是利用超声波获取信息,说明声音能传递信息。
17.“时光飞逝,唯有诗词永驻芳华;初心不改,更有妙笔梦中生花。”中国诗词大会,赏诗词之美,颂江山如画。“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高”是指声音的______大,“绿树荫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句中“倒影”是由______形成的。
【答案】响度 光的反射
【解析】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高”是指声音太大,即声音的响度大。
“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
故答案为:响度;光的反射。
18.“许昌越调”是国家级“非遗”项目之一,如图是许昌越调的主要伴奏乐器产生的,短杆坠胡。演奏者在拉坠胡时发出的声音是由琴弦的______产生的,演奏者在演奏前通过调节琴弦的松紧程度来改变发出声音的______特性,观众可以根据发出声音的______分辨出演奏的乐器是坠胡。
【答案】振动 音调 音色
【解析】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因此演奏者在拉坠胡时发出的声音是由琴弦的振动产生的。
调节琴弦的松紧,振动的频率不同,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改变声音的音调。
不同的乐器发声的音色不同,可以通过音色区分不同的乐器。
故答案为:振动;音调;音色。
19.如图甲所示,医生通过听诊器给病人诊病,是利用了声可以传递 填“信息”或“能量”的性质;在医院里我们还经常看到如图乙所示的“静”字,这是在 控制噪声.
【答案】信息 声源处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声音可以传递能量,声音在传递过程中,可以传递能量也可以传递信息;声音的特征有音调、响度、音色;三个特征是从三个不同角度描述声音的,且影响三个特征的因素各不相同。
控制噪声的途径:在声源处;在传播过程中;在人耳接收处。在医院里医生通过听诊器给病人诊病,是利用了声可以传递信息.医院要求“静”,提醒人们不要大声喧哗,这是控制声音的响度,在声源处控制噪声。
20.如图所示,北京冬奥列车亮相京张高铁,其时速可达公里,列车飞驰在轨道上时,坐在车厢里的运动员相对于车厢是______的;高铁采用了很多降低噪声的技术,其中车内安装中空玻璃是在______减弱噪声。
【答案】静止 传播过程中
【解析】物体运动还是静止与参照物的选择有关;防治噪声的途径有三个:一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二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三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本题考查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噪声的防治的运用,难度不大。
列车飞驰在轨道上时,坐在车厢里的乘客相对于车厢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所以是静止的;
安装中空玻璃,这是在传播途中减弱噪声的;
故答案为:静止;传播过程中。
21.声波支付是利用声波的传输,完成两个设备的近场识别。其具体过程是,在第三方支付产品的手机客户端里,内置有“声波支付”功能,用户打开此功能后,用手机扬声器对准收款方的麦克风,手机会播放一段“咻咻咻”的声音。这种声音是由物体 产生的。将手机扬声器的音量调大是为了改变声音的 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买单完成后,几秒钟内如图所示手机就能收到支付账单信息,这是利用了 传递信息。
【答案】振动 响度 电磁波
【解析】一切声音都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手机扬声器将音量调大是为了增大响度。
手机就能收到支付账单信息,是利用电磁波传递信息。
故答案为:振动;响度;电磁波。
三、实验探究题
22.某课外兴趣小组做了几个与声音有关的实验,如图所示:
如图甲,用橡皮锤敲击音叉时,发现小球被弹开,用小球的弹起反映音叉的振动,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称为__________选填“控制变量法”或“转换法”;
如图乙,敲响右边音叉时,与左边的音叉接触的乒乓球会弹起来,这一现象说明声音可以在__________中传播,且声音可以传递__________;
如图丙,用硬纸片在梳子梳齿上划动,划动速度越小,发出声音的音调越__________,说明音调是由声源的__________决定的;
如图丁,保持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不变,用不同大小的力拨动时,听到声音的大小不同,说明响度与发声体的__________有关;若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变长,用等大的力拨动时,听到声音的音调__________选填“升高”或“降低”。
【答案】转换法;空气;能量;低;频率;振幅;降低
【解析】本题考查声音的产生与声音的三个特征,音调指声音的高低,是由发声体振动的频率决定,频率越高,音调越高;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是由发声体振动的振幅决定,振幅越大,响度越大;音色是由发声体的特性决定的,不同发声体的音色不同。
图甲中,用竖直悬挂的乒乓球接触发声的音叉时,乒乓球被弹起,把音叉微小的振动转换为乒乓球弹起,便于观察,这个现象说明发声的物音叉在振动;用小球的弹起反映音叉的振动,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称为转换法;
图乙中,敲响右边音叉时,右边音叉振动产生声波,通过空气传递给左边音叉,使左边音叉振动发声,与左边音叉接触的小球会弹起来,这一现象既可以说明发声的物体在振动,也能说明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且声音可以传递能量;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用硬卡纸拨动塑料梳的梳齿,划动速度越小,塑料片振动频率越慢,发出声音的音调越低;加快拨动梳齿的速度,硬卡纸振动的频率增大,听到声音的音调升高,说明音调与发声体振动频率决定的;
实验时控制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不变,拨动尺子的力度越大尺子振动幅度越大,发出声音的响度越大;拨动尺子的力度越小尺子振动幅度越小,发出声音的响度越小,由此可知,响度与发声体振动的振幅关;若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变长,拨动时,听到声音的音调降低。
23.微风吹过,金属管风铃发出悦耳的声音。小明想探究金属管发出声音的频率与长度、直径的关系,他选取了材料与管壁厚度都相同,长度和直径都不同的三根直金属管,将它们用细线悬挂,敲击后,测出各自发出声音的频率,数据如表所示。
编号 长度 直径 频率
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金属管,则发出声音的______将不同。
三根金属管中音调最低的是______号。
根据表中数据,能否得出“金属管发出声音的频率随金属管的长度、直径的增大均减小”的结论并说明你的理由。答:______选填“能”或“不能”,理由是______。
如果再增加一根长度和直径分别为、的金属管来探究金属管发出声音的频率与金属管长度的关系,则需将这根金属管发出声音的频率与编号为______的金属管发出声音的频率进行比较。
【答案】响度 不能 长度和直径都不相同,没有控制变量
【解析】响度跟发声体的振幅有关系,用不同大小的力敲击金属管,则金属管发出声音的响度将不同;
由表中实验数据可知,号管子发出声音的频率最小,号管子的音调最低;
探究管子发出的声音的频率与管子长度、直径的关系应采用控制变量法,
由表中实验数据可知,实验中没有控制管子的长度相同而直径不同、管子的长度不同而直径相同,
即没有采用控制变量法,不能根据表中实验数据得出实验结论;
增加一根长度和直径分别为和的金属管,若探究管子发出声音的频率与长度的关系,应控制长度不同,直径相同,故应选择。
故答案为:响度;;不能;长度和直径都不相同,没有控制变量;。
四、计算题
24.如图所示,一辆汽车以的速度匀速驶向正前方的山崖,鸣笛后听到回声,已知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请问:
鸣笛声从发出到反射传回驾驶员耳中,通过的路程是多少?
汽车从鸣笛到听到回声这段时间内通过的路程是多少?
汽车听到回声时到山崖的距离是多少?
解:由可得,鸣笛声从发出到听到回声这段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为:
;
已知汽车速度,由可得,内汽车行驶的路程为:
;
听到回声时车离山崖距离为:
。
答:鸣笛声从发出到反射传回驾驶员耳中,通过的路程为;
汽车从鸣笛到听到回声这段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为;
汽车听到回声时到山崖的距离为。
【解析】本题考查了速度公式及回声测距离的应用,解题的关键是:声音和汽车通过的路程之差等于听到回声时车离山崖距离的倍。
根据可求出内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路程;
根据可求出内汽车行驶的路程;
在时间内,声音和汽车通过的路程之差等于听到回声时车离山崖距离的倍。
25.我们可用下述方法测定钢里的声速.在钢管的一端敲一下,在管的另一端听到两次响声,第一次是由钢传来的,第二次是由空气传来的.管长,两次响声间隔,如果当时空气中的声速是,求:
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时间?
声音在钢管中传播的时间?
钢里的声速?
解:由得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时间:
;
由题意知:,
声音在钢中的传播时间:
,
声音在钢中的传播速度:
.
答: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时间是;
声音在钢管中传播的时间是;
钢里的声速是。
【解析】本题考查了速度公式的应用,常见题目。
由速度公式的变形公式求出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时间;
根据题意求出声音在钢中的传播时间;
再由速度公式求出声音在钢中的传播速度.
第3页,共1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