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期行 课件+教案 (2)

文档属性

名称 22.期行 课件+教案 (2)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语文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4-12 20:55:35

文档简介

1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积累文言词语;
2、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二)能力目标 学习通过人物个性化语言来表现人物性格,通过典型事例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三)情感目标: 引导学生认识到“诚信”是立世之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2学情分析
古为今用是文言文教学的根本目的。七年级学生经过半年的学习,有点简单的文言知识,能借助一定的文言知识初步读懂课文。理性分析能力弱,感性认识及模仿能力强。因此教学中注意因材施教,由浅入深,以各种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注意培养学生的能力,用多媒体手段突破重难点,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
3重点难点
1、掌握重点文言词语和句子。辨析积累文言字词,理解背诵。
2、通过故事内容,推究文章内涵,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独特体验。
4教具准备
幻灯片课件
5教学方法
1、整体——部分——整体阅读法。 2、自主、合作、探究法。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导入新课
1、讲故事:《狼来了》、《曾子杀猪》。
2、讨论:这两个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
3、引入:我们探讨一篇关于“诚信”话题的文章——期行。
活动2【讲授】整体感知
(一)疏通课文
1、板书课题《期行》 2、释题:期:约定。期行:约定一同出行。 3、了解作品
①体裁:文言小说。
②出处:选自《世说新语?方正》。
③关于《世说新语》和作者:
《陈太丘与友期行》选自《世说新语?方正》。《世说新语》是古代笔记小说集,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等三十六类,主要记述了东汉末年到晋代之间士大夫清高放诞的言谈逸事。“方正”即正直不阿,为人正派,是一种好的品格。《世说新语》由刘义庆组织一批文人编著的。刘义庆,是南朝宋彭城人,曾任荆州刺史,爱好文学。 4、自读课文,借助字典,初步疏通课文,并圈画出不能解决的文言字词。
5、学生提出不懂的字词,并通过交流解决问题。 明确:学生先自主阅读课文,发言提出一些不能独立解决的问题,老师引导学生讨论解决,并总结一些解决字词的方法和途径等,如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组词法等。 6、多媒体显示一些需要重点掌握的字词。 ①太丘舍去:舍,舍弃;去,离开。 ②尊君在不:通“否”,读“fǒu” ③相委而去:委,丢弃;去,离开。 ④下车引之:拉。 ⑤入门不顾:回头看。 ⑥去后乃至:才。 ⑦之:下车引之(代词,代指元方。) 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7、找几名同学朗读课文,其他同学思考如何用现代语言复述。 8、学生复述课文;对比复述,补出课文省略的部分。 明确:多媒体显示老师补充省略部分的意见,作强调。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友)不至,太丘舍(友)去,去后(友)乃至。元方时年七岁,(于)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元方)答曰:“(家君)待君久(君)不至,(家君)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人)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君)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君)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一学生复述课文,其他的学生听,提出不同的意见,老师指导点拨,明确统一意见,再请一同学复述,加强理解。 9、集体朗读课文 (二)1、完成课后相关练习。 2、结合本课的学习,写一篇读后感。 分析课文 1、思考问题: ①友人为什么“怒”?元方怎样反驳“友人”的? 明确: A、友人认为陈太丘不等就走,是失约的表现。 B、元方反驳抓住两点:一为“无信”,二为“无礼”。 引导学生联系学过的古文说说对“信”“礼”的认识,可联系“与朋友交而不信乎”等。这样将文章中的“礼”、“信”和《论语》联系起来,让学生理解这里所说的“礼”“信”,是儒家思想的体现。) ②从元方的回答看,元方是个什么样的小孩? 明确: 懂礼识义,聪明机灵的小孩。 2、在理解的基础上,集体朗读课文,培养文言语感。 明确:多媒体出示无标点的本文: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3、指导背诵课文。 明确:在学生再三朗读课文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背诵课文。指导学生掌握背诵古文的技巧。
活动3【活动】质疑探究
1、学生讨论,提出可探讨性的问题。 明确:老师适当参与小组讨论,引导学生质疑。如: ①陈太丘未能坚持等朋友是否也不够守信? ②友人知错而“惭”说明友人是什么样的人? ③元方最后“入门不顾”是否失礼? 这篇文章为什么归入《世说新语?方正》?文章如何体现“方正”这个主题的? 2、就学生提出的问题,学生讨论,老师点拨。 明确:学生可以自由提出问题,可能会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这就要求:一老师参与学生的讨论,以便掌握情况;二老师要能引导学生对提出的问题归类。 学生对问题会有不同的理解,老师应引导他们积极的争辩,尤其是“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属于无礼,不一定要求统一对问题的认识。
学生对问题争辩到一定程度,达到了预想的目的后,老师引导过渡到下一步:大家对人物有不同的认识是很正常的,但《论语》中云:见贤思齐焉,见不贤内自省也。关键是我们从中学到了什么?
活动4【练习】拓展延伸
1、你在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不讲诚信的人?你是怎样对待他们的? 2、你在生活中有没有做过不讲诚信的事?学习了本文,你有什么感悟?
活动5【活动】课堂小结
同学们,诚信是一条流了五千年的河,涓涓不绝,流出了黄面孔,流出了黄土地,流出了华夏大地的芸芸众生;诚信是一支神奇的笔,龟背上长出了汉字,汉字上长出了华夏,一代代,一脉脉,吸天地之灵气,吮日月之精华。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人生旅途中,牢固树立讲诚信的观念,努力践行:我诚信,我美丽;我诚信,我自豪!
活动6【作业】布置作业
1、完成课后相关练习。 2、结合本课的学习,写一篇读后感。
课件26张PPT。期行《世说新语》之 《世说新语》:刘宋宗室临川王刘义庆(403—444)撰,全书原8卷,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 正、雅量等36门,《期行》选自“方正”门。刘义庆与《世说新语》你读我念: 自由大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得流畅。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读一读注意字音fǒushě自听自查: 听老师读,注意停顿和把握人物对话的语气。你背我诵:3 分钟背诵比赛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
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
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
曰:“待君久不至,已去。”约定中午时分不再等候就走了才年龄尊称,您的父亲通“否”等待离开嬉戏当时尊称,“您”疏通文意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
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
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
门不顾。 语气词,“啊”丢下,舍弃离开谦词,对人称自己的父亲信用拉回头看你争我抢:抢答下列红体字的意思: 1.陈太丘与友期行 2.期日中3.太丘舍去4.去后乃至5.元方时年七岁6.尊君在不?”约定中午时分不再等候就走了才当时年龄通“否”抢答下列红体字的意思: 8.相委而去 9.则是无信10.下车引之11.元方入门不顾7.待君久不至等待信用丢下,舍弃离开拉回头看你翻我译: 对照注释,结合已讲解的重点字词,适当地参考工具书翻译课文。全文翻译对照《陈太丘与友期》
  陈太丘和朋友约定正中午时见面,一同外出。过了约定的时间,朋友仍然不来,陈太丘便径自走了。他走后朋友才来。他的儿子陈元方当时才七岁,正在大门外玩耍,朋友便问元方:“你父亲在家吗?”元方回答说:“等您很长时间不见您来,已经走了。”这位朋友便发火骂道:“真不是人!和朋友约好一同外出,却扔下朋友自己走了。”元方便说道:“您和家父约定正中午见面,到了时间您却不来,这是不守信用;对着孩子骂他的父亲,这是没有礼貌。”朋友听后感到惭愧,便从车上下来向陈元方引咎道歉,元方进入大门不再理他。文言文知识积累通假字:尊君在不 “不”通”否”古今异义:1.陈太丘与友期 古:
今:
2.太丘舍去 古:
今:
3.下车引之 古:
今:
4.元方入门不顾 古:
今:约定去,离开日期前去,前往拉引用回头看照顾或顾客文言文知识积累词类活用:陈太丘与友期

约定(动词)日期(名词)名词活用作动词课文中“君” “尊君”“家君”的称谓有什么不同?尊君在不君与家君您的父亲
(对别人父亲的
一种尊称)您
(有礼貌地
称呼对方) 我的父亲
( 谦词,对别人称
自己的父亲)你思我想:1.把文中缺少人称的句子补充完整。
2.你怎样评价元方和友人这两个人?
3.结尾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

期行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  )去后( )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  )答曰:“(  )待君久( )不至,(  )已去。”友人便怒:“(  )非人哉!(  )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 )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把文中缺少人称的句子补充完整友太丘元方友君家君家君尊君尊君君君君诚信礼貌 聪颖机智
有正义感 无信无礼
勇于自责友人:元方:诚信礼貌“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
参考:B:失礼(因为“友”毕竟是与父亲平辈,不应不尊重长辈。应该始终有礼貌,不能对客人置之不理,要给人以改错的机会,允许人家道歉。不要管大人之间的事)
A:不失礼(客人得知太丘已离去,不反省自己的过失,反而怒责太丘,语言粗野,不堪入耳;陈纪则针锋相对,指出对方“无信”、“无礼”,义正而辞严,逼得对方无言可答。所以,这一则的核心是“无信”、“无礼”,宣扬的是正直不阿,为人正派的品格。
不失礼,因为是“友”失礼在前,先不尊重元方之父
你收我获:读了这则文章,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在人际交往中,它给我们一个什么启示? 我的收获是……诚信待人, 以礼对人 —我们在人际交往中要诚实守信、尊重他人
你寻我找:
1.辨别下列词语哪些属于敬词,哪些属于谦词。
①敝人  ②卑职  ③老朽 
④寡人  ⑤令尊  ⑥足下 
⑦令郎  ⑧陛下  ⑨麾下
2.下列句中加下划线词与“尊君在不”中的“不”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A、 诲女知之乎
B、 学而不思则罔
C、 路转溪头忽见
D、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小结:学习了本文我们要注意一下几点:
一:重点字词的学习:
1:明白并记住重点字词的意思。
2:通假字,古今意异及词类的活用。
3:君,家君,尊君的区别。
二:文章的主旨及给我们的启示。1、背诵并默写课文.
2 、完成课后练习题
3、搜集有关诚信的故事和名言,交流并积累起来.作业诚信与你相伴,
你将一生无憾!教师寄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