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教学目标
1、阅读浅易文言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2、了解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学习古人的智慧、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导入新课
中国古代少年有很多聪明的典范,如:“司马光砸缸,又如四岁作画的王冕,七岁做诗的曹植,十二岁的宰相甘罗等,今天我们要来认识一下这样一位古代少年,他就是《期行》中的元方。
活动2【讲授】文学常识
刘义庆(公元403年——公元444年),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宋武帝刘裕的侄子,袭爵临川王,南朝宋文学家。组织人编写了《世说新语》。
《世说新语》是古代笔记小说集,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等三十六类。主要记述了东汉末年到晋代间士大夫清高放诞的言谈逸事,也记载有一些古人的正道直言,善行美德的故事。《世说新语》的语言简练含蓄而又隽永传神,对后世小品文的发展有很大影响。被鲁迅评为“一部名士的教科书”。
活动3【讲授】解题
《陈太丘与友期》被编入书中“方正”一门,“方正”就是刚正不阿,为人正派的意思。
为什么没有列入“夙惠”一门?
“夙惠”是专门记录聪明儿童的故事。这一则故事虽然也表现了他的聪明,但主要是写他懂得为人的道理,“无信”、“无礼”两个词的是全文核心,可见作者的意图是责备客人,从反面来说“信”、“礼”的重要性。
活动4【讲授】范读课文
尊君在不( fǒu )
活动5【讲授】翻译课文
1、课文字词
期:约定。
舍:放弃。
去:离开。
乃:才。
尊君:古代尊称对方的父亲。委:丢下,抛弃。
君:古代尊称对方,可以为“您”。
家君:古代对人称自己的父亲。
顾:回头看 。
2、重点句子
尊君在不?你的父亲在不在?
活动6【讲授】分析课文
1、 从文中的描述中可以看出陈太丘的朋友是个什么样的人?
不守信用,缺乏修养,没有礼貌、知错能改。
2、元方义正辞严地指出了父亲的朋友的哪两点错误?
无信、无礼。
3、 结尾处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说说你的看法。
不过分。因为元方认为这种无信无礼之人,不值得与他交谈。表现了陈元方的明白事理和落落大方;
太过分。既然友人已经感到惭愧了,对父亲的朋友应当以礼相待。
4、这篇短文告诉我们一个怎样的道理?
告诉人们诚信是立世之本,要人们做一个守信之人。
活动7【讲授】总结
?
“信”是立世之本,陈太丘的友人不守信,连七岁的小孩子亦知其不可,对他很不以为然,“信”之重要性于此可见一斑,因此,我们从小要做一个重礼守信的人。常言到:守信走遍天下,寡信寸步难行。我希望同学们“以诚待人, 以信做人。”
活动8【作业】作业
1、抄写重点字词
2、翻译课文
3、预习《乘船》
课件18张PPT。《世说新语》二则——— 刘义庆期 行目标导航 1、了解《世说新语》有关常识。 2、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期行》文意,积累文言词
汇。(重点) 3、分析文中人物的言行, 感受人物的思想品格,体会故事主旨;学习古人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难点) ①《世说新语》:古代( ) 集,主要记述了( )末年到( )代之间士大夫清高放诞的言谈逸事,也记载有一些古人正道直言,善行美德的故事,篇幅短小,人物描写生动。全书原8卷,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等36个门类。《期行》选自 “方正” 一门。
预习检查 :完成资料备案,了解作品作者。笔记小说东汉晋 ②作者:刘义庆 (403--444年),( )宋著名文学家,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宋宗室,武帝时袭封临川王。南朝读一、初读、听读、再读 2、听读,感受节奏。
3、根据节奏再读。 陈太丘 与友期行, 期 日中。过中 不 至,太 丘 舍去,去后 乃至。 元方 时年七岁,门外戏。客 问 元 方:“尊君 在不?”答曰:“待君 久 不至,已去。”友人 便怒曰:“非人哉!与人 期行,相委 而去。”元方 曰:“君 与家君 期日中。日中 不至,则是 无信;对子 骂父,则是 无礼。”友人 惭,下车 引之,元方 入门 不顾。 / ////////////////////// 《世说新语》二则期 行1、初读课文。(请结合讲过的朗读技巧把握好停顿。)——刘义 庆 读
二、读言察行、感受情境② “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①“尊君在不?”
①“待君久不至,已去。”② “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男生:女生: 分角色按顺序读文,感受言行情境,注意语气语调。 女生:读红字。 男生:读黑字。(一一对应)人物语言3、元方入门不顾。3、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人物行动 理解字句,疏通文意 预习时,已经让大家将课文下边重要注释,旁批入课文中。现在,请结合刚才图片情境及上下文语境猜读词义,翻译课文,疏通文意。 遇到解决不了的,做好标记,以备提问。
(可以 三人或六人小组合作)译译情检查:1、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2、“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您)正午不到,就是不守信用;对着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不讲礼貌。” 友人便大怒说:“不是人啊!和别人约定同行,(却)
丢下别人先离开了。” 陈太丘和朋友约定出行,约定时间在正午。过了中午朋友还没有到达,陈太丘不再等候他就走了,陈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元方当时年龄七岁,在门外玩耍。陈太丘的朋友问元方:“ 你的父亲在吗 ?” 元方回答说 :“(我父亲)等了您很久您都没到,已经离开了,” 友人便大怒说:“不是人啊 !和别人约定同行,却丢下别人先离开了。”元方说:“ 您与我父亲约定正午,正午您没到,就是不守信用;对着孩子骂他的父亲就是没有礼貌。” 友人惭愧,下车拉元方(以表示歉意),元方走进大门不回头看。译文朗读:悟 可根据人物的言行谈对人物的看法;可以谈读本文后明白的道理(主旨);也可以谈本文的写法特色;…… 意见一:不算失礼。因客人失礼在先 ,对无信无礼之人,元方不屑与之交往,“入门不顾,”应该不算失礼。即使有失礼之处,元方当时才七岁,这样做也可以理解,我们不能对一个孩子求全责备。况且,小小年纪以自己的聪明才智从容反驳一个成年人,使对方明理并叹服,维护了父亲的尊誉,这已属不易。
有人认为客人已经认错,元方就应该原谅他,而他居然“入门不顾 ”,弄得客人尴尬之极,无地自容,这是否有些失礼?链接生活: 第二种意见:算失礼。从原文可以看出,元方虽然年幼,却已很懂礼,对别人说得头头是道,自己更应该做到。父亲的友人是长辈,且已经下车拉元方表示歉意,这值得肯定,应该给人改正过错的机会。人没有一生都不犯错误的,只要知错能改,就是好的,不能总是抓住“小辫子”不放。 课堂检测:
1、翻译:“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2、从故事主人公的言谈可知,做一个受人欢迎的人首先要做到一个 字,其次要做到一个 字。
3、看谁背得快。看我的“信”“礼” 友人感到惭愧,下车拉元方(以表示歉意),元方转身
进入家门,连头都不回。自我小结总结升华:
本文叙事简练,三言两语勾勒出人物形象,而且含义丰富。它告诉我们:“(诚)信”是立世之本。陈太丘的友人不守信,陈太丘七岁的儿子亦知其不可, “信”之重要可见一斑。
因此,我们在生活中要成为一个受欢迎的人,就应该做到 :
诚实守信,尊重他人
再见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