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教学目标:
1、了解诗歌的一些常识。??2、了解诗歌的一些技巧,反复诵读,体会诗歌的韵律美。??3、通过品味诗歌的语言,体味诗歌的情味,领悟诗歌的意境。??4、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及珍视朋友间的友谊的思想感情,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 ? ? ?1、通过反复吟咏,当堂能够顺利背诵诗歌。?? ? ? ?2、培养学生一定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
教学难点:
? ? ? ?通过诗歌意境的再加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加强修养,陶冶情操。
教学过程
3.1第一学时
1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导入新课
1、欣赏歌曲《送别》。
2、引出古代的送别诗。
???(为送别朋友而赋诗,是中国古典诗词的一个母题。送别诗,是唐诗宋词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李白《送友人》中的“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王维《送元二使安西》中的:“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中的:“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都是送别诗中千古流传的名句。3、引出课题《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活动2【活动】初读课文
1、听课文朗读。
2、指名学生朗读课文,划分节奏。
3、学生讨论后老师总结并展示课文的朗读节奏。?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 ?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
活动3【讲授】了解作品、背景、作者
1、课题分析:
??????课题《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少府,官名,即县尉。????????????????????????????????????????????????????之任,去上任。????????????????????????????????????????????????????之,动词,去。????????????????????????????????????????????????????蜀州,现四川省崇州市。
2、背景简介:? ? ? ?这首诗是王勃在京城长安时,送一位姓杜的朋友前往蜀地任县尉时写的一首五言律诗,诗中充满一种健康乐观的情调,洋溢着作者对友人的深厚感情,是王勃最负盛名的诗篇。
3、作者简介:? ? ? ?王勃(约650年—约676年),字子安,汉族,唐代著名诗人。古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出身儒学世家,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为“初唐四杰”,王勃为四杰之首。代表作品有《滕王阁序》等。著有《王子安集》。4、复习有关律诗的知识:? ? ? ?律诗是近体诗的一种,通常规定每首八句,每两句为一联,第一联为首联;第二联为颔联;第三联为颈联;第四联为尾联。每首诗的中间两联一般要求分别对仗,第二、四、六、八句要求押韵。????? 主要有五言律诗和七言律诗两种,简称“五律”或“七律”。
活动4【讲授】理解诗歌
一、理解诗歌:
首联: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1、城阙:指唐代都城长安。??2、辅:护卫。??3、三秦:现在陕西省一带;辅三秦即以三秦为辅。??4、五津:四川境内长江的五个渡口。译:(即将告别)由三秦保卫的长安城,(透过迷漫的)风烟(似乎)能望见(巴蜀的)五大渡口。
颔联: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宦游人:远离家乡,外出作官的人。译:(我)同您(此时)都怀有惜别的心情,(因为我们)都是离乡在外做官的人。
颈联: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海内:四海之内,即全国各地。????天涯:天边,这里比喻极远的地方。????比邻:并邻,近邻。?译:?(只要)四海之内有着知心朋友,(即使)远隔万里(也)如近在咫尺。
尾联: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无为:无须、不必。????歧(qí)路:岔路。古人送行常在大路分岔处告别。????沾巾:泪水沾湿衣服和腰带。意思是挥泪告别。?译:(我们)不要在分手的路口上,像青年男女那样悲伤泪湿佩巾?。
二、用框架形式梳理本诗内容。
活动5【活动】思考:
一、学生思考问题:
⒈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⒉这首诗哪几联用了对仗的修辞手法?
⒊怎样理解“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这句千古佳句??二、学生讨论后老师归纳:
? ? (1、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友人依依惜别的思想感情。
? ? ? ?2、首联和颈联用了对仗的修辞手法。
? ? ? ?3、这两句的意思是:(只要)四海之内有着知心的朋友,(即使)远隔千万里,也如近在咫尺。
? ? ? ? ? ? 这句诗是全篇的中心所在。作者将对朋友的真挚感情升华为哲理。说明知心朋友,声息相通。进
? ? ? ? ? ?一步劝慰友人不要为离别而悲伤,而要心胸豁达,坦然对待。两句诗说出古今几千年来人们的共同
? ? ? ? ? 心声,成为了千古佳句。 )
活动6【活动】主题探究
1、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话概括本诗的主题。2、学生讨论后老师归纳:
? ? (这一首是送别的名作。第三联“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表达了诗人旷达的胸怀,高度地概括了"
? ? ? ?友情深厚,江山难阻"的情景,这两句诗说出古今几千年来人们的共同心声,成为了千古佳句。 )
活动7【练习】积累与运用
你还知道哪些送别诗,请认真回忆,试着将它背诵出来。(学生发言后,老师出示几首送别诗。)
活动8【活动】比较阅读
1、请同学们欣赏下面两首诗,体会作者在诗中表达的不同的思想感情。? ? ? ? ? ? ? ? ? ? ? ? ? ? ? ? ? ? 《送元二使安西》 ? 王维??? ? ?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 ? ? ? ? ? ? ? ? ? ? ? ? ? ? ? ? ?《芙蓉楼送辛渐》 ? 王昌龄? ?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2、学生讨论后老师分析概括这两首诗的意境。
3、老师小结:
? ? ??从以上两首诗所表达的感情可以看出,古代的送别诗大多是抒发一种朋友离别时的依依不舍的惆怅之情,或表达了作者在朋友离别后的孤独寂寞的感情。而王勃在《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一诗中,没有这种忧伤的感情,而是劝慰友人不要为离别而悲伤,而要心胸豁达,坦然对待,充分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重和豁达的性格。这一点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活动9【练习】课堂练习
一、出示课堂练习:1.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这是一首五言律诗,作者是被称为“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B.第一句点出了送别的地点,第二句则把读者的视线引向了杜少府即将赴任之地。C.颔联是说,诗人要跟朋友分手,去外地做官。D.尾联紧承颈联而来,诗人劝慰杜少府,不要在临别之时像儿女一般哭鼻子、抹眼泪。2.这首涛中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是千古传诵的句子,请说说它好在哪里。二、学生讨论后老师小结:
? ? (1、C ? ?2、自古以来,写离别的诗大多情感悲伤、基调低沉,而王勃的这两句写得昂扬乐观,能给朋友以安慰和鼓励,对待离别态度很积极。)
活动10【作业】课后作业
1、反复诵读至背诵《送杜少府之任蜀州》。2、将送别诗积累到你的积累本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