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夜雨寄北 课件 (1)

文档属性

名称 25.夜雨寄北 课件 (1)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57.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语文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4-12 21:59:1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0张PPT。夜雨寄北李商隐写作背景: 唐宣宗大中五年至大中九年,即公元851年--855年,李商隐在东川(今四川三台)节度使柳仲郢的幕府中担任书记(相当于现在的秘书)之职。秋雨绵绵中的一天,他收到远在长安的友人(妻子)的来信,问他何时能回长安。友人(妻子)情意殷殷的千里来信,激起了诗人无限的感慨,诗人依窗观雨景,吟成了此诗。 夜雨寄北诗人在巴蜀,亲友在长安,因此诗题为“寄北”。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怀州河内(今河南省沁阳市)人。在晚唐诗人中,他的诗歌艺术成就最高,和另一位著名诗人杜牧合称为“小李杜”,也是唐代诗人中的“三李”之一(李白、李贺)。他擅长律诗,绝句。所作诗歌典雅华丽,形象鲜明,工于比兴,深于寄托,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他对后代诗人及词人的影响很大。主要名篇有:《登乐游原》、《无题》、《夜雨寄北》等。
1李商隐(813~858),
字 ,号玉溪生、
樊南生,怀州河内(现河南省沁阳县)人,唐代诗人。与 合称为 “小李杜”。有《李义山诗集》传世。
2 和 合称为 “大李杜”。
知识准备:
作者简介 义山杜牧 李白 杜甫 自学目标: 学习想高效、目标不可少?
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2、整体感知作品的思想感情。? 3、细心品味脍炙人口的千古名句。?
李商隐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七言绝句) 自主学习:
1、读 准 字 音李商隐夜雨寄北君问 归期 未有期,巴山 夜雨 涨秋池。何当 共剪 西窗烛,却话 巴山 夜雨时。2、读 准 节 奏////////3、齐读本诗并背诵本诗。4、翻译本诗 君问归期未有期,
你问我回家的日期,我却还没有回家的日期。 巴山夜雨涨秋池。在这秋夜的巴山,大雨骤至,池中涨满了水。何当共剪西窗烛,什么时候我们一起在西窗下剪烛夜谈,却话巴山夜雨时。再来叙说今天巴山夜雨的情景呢?1、《夜雨寄北》一诗中,哪是现实,哪是企盼、希望?
2、“未有期”反应了诗人怎样的情绪 ?
对不得归的无奈和愁苦。前两句是现实,后两句是企盼、希望。合作探究 3、“巴山夜雨涨秋池”既写回归的(艰难)又渲染了(愁绪之多)
此句中的“涨”改为“满”好不好?为什么? 不好。“涨”字富有动态,既写出了巴山山水注入秋池的夜雨景象,又表现了诗人的愁思之绵绵。  这首诗通过归期的问询与回答,抒发了诗人在他乡对友人的思念之情,表达了诗人在巴山的孤寂之感和盼望重逢的强烈愿望。 4、这首诗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教师点拨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创设了一个怎样的情境?从中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创设了一个与友人团聚的欢乐情境,表达了诗人思念朋友,渴望团聚的思想感情。小结:诗文
欣赏  这首诗通过归期的问询和回答,抒发诗人羁旅他乡对友人思念的深情。诗中“期”字和“巴山夜雨”重复出现,造成了回环往复、缠绵曲折的意思。 1.采用白描手法,以简洁朴素的语言,表达深切的感情.全诗平易自然,不作雕饰,然而,从通俗易懂的字里行间,透露出一股深沉感人的力量. 2.运用重复句式表达出一种缠绵的情致. 3.寄托深微,意境高妙.全诗表达了对亲友的深切思念,寄托了久客思归的衷情 这是一首极富艺术魅力的诗作.1、背诵这首诗
2、这首诗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四、当堂检测(重点突出) (真金不怕火炼,是金子总会发光的) 本诗通过归期的问询与回答,抒发了诗人在他乡对友人的思念之情,表达了诗人在巴山的孤寂之感和盼望重逢的强烈愿望。
3、对《夜雨寄北》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君问归期未有期”所含情感是无法尽快与好友相见的无奈。?
B.“巴山夜雨涨秋池”是说自己处境的孤寂凄冷。?
C.“何当共剪西窗烛”是指对与好友促膝深谈的深切期盼。?
D.诗中最后两句是实写自己的经历。?D4、《夜雨寄北》诗中写思归而不得的愁苦之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出了对未来欢聚的向往之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君问归期未有期,
巴山夜雨涨秋池。何 当 共 剪 西 窗 烛,却 话 巴 山 夜 雨 时。 自主反思 (有反省才能有发展,有思考才会有提高) 本节课我学会了
本节课我的疑惑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