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单元复习课件(22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单元复习课件(22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38.5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12-31 19:58:1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2张PPT)
时代特征
史前时期:
夏商周时期:
秦汉时期:
原始社会与中华文明的起源
奴隶制王朝的更替和向封建社会的过渡
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三大战役:
孕育统一
官渡之战、赤壁之战、淝水之战
四个阶段:
三国、西晋、东晋十六国、南北朝
一次重大改革:
民族交融
北魏孝文帝改革
两个方向的人口迁徙:
中原人口南迁、北方各族内迁
1.官渡之战:时间 ,交战双方 ,特点 ,结果 胜利,影响 [曹操是 (时期)的人物。]
2.赤壁之战:时间 ,交战双方 ,
战术 ,特点 ,结果 ,影响
第16课 三国鼎立
200年
曹操和袁绍
以少胜多
曹操
为曹操日后统一北方打下基础
东汉末年
208年
曹操和孙刘联军
诈降、火攻
以少胜多
孙刘联军胜利
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基础
(赤壁位于 流域。)
长江
第16课 三国鼎立
政权 时间 建立者 都城 经济发展



220年
221年
229年
曹丕
刘备
孙权
洛阳
成都
建业
江苏南京
重视 ,兴修
农业
水利
灌溉工具:
翻车
在 的治理下发展 改善 ,加速 地区开发
诸葛亮
经济
民族关系
西南
开发 , 发达,发展了 ,将军 到
江东
造船业
海外贸易
卫温
夷洲
(今台湾),加强联系
1.西晋起止时间 ,建立者 ,他就是 ,都城
2.西晋统一全国的标志是 (时间+事件),三国按照灭亡时间排序
3.西晋由盛而衰的标志是 (皇帝)时的 (事件)。
4.西晋末年出现我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 ,包括
第17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
266-316
司马炎
晋武帝
洛阳
280年,西晋灭吴
蜀—魏—吴
晋惠帝
八王之乱
人口迁徙
北人南迁
和 两部分,前者促进了
五胡内迁
江南地区开发
,后者促进

北方民族交融。
5.东汉魏晋时期,北方各族不断内迁,主要有五支
匈奴、鲜卑、羯、氐、羌
1.东晋起止时间 ,建立者 ,都城 ,政治特点
2.南朝起止时间 ,朝代更替 ,都城都在
(今 )
3.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
4.影响:南方经济迅速发展,南北差距缩小(北方仍是经济重心)
5.江南地区的开发对当今经济发展的启示:
第18课 东晋南朝政治和江南地区开发
317-420
司马睿
建康
王与马,共天下;门阀政治
420-589
宋—齐—梁—陈
建康
江苏南京
南北民众的共同努力;江南自然条件优越,社会安定,统治者重视经济。
北人南迁,带去了劳动力、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
发展经济应引进人才和技术,团结协作,维护社会安定,保护环境,制定合理的政策等。
1.从4世纪初到5世纪前期,北方各族统治者先后建立了许多政权,历史上把北方主要的15个政权连同西南地区的成汉,总称为“ ”,其中
2.383年, (政权)与 (政权)之间爆发 之战,特点
。战后,前秦很快瓦解灭亡,北方再度陷入
第19课 北朝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十六国
(民族)人 氏建立的 逐渐强盛,一度统一了北方。


前秦
( 重用汉人 改革,国富兵强)
苻坚
王猛
前秦
东晋
淝水
以少胜多
,结果 胜利,相关成语
东晋
风声鹤唳、东山再起
投鞭断流、草木皆兵
分裂和混战
局面。(东晋抵御了来自北方的军事威胁,统治局面相对
稳定,社会经济有所发展)
3.按顺序列举本册书所学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
4.4世纪后期, 族 部建立北魏,439年,统一北方,结束了 以来分裂割据的局面。
(皇帝)改革的措施:(1)迁都: ;(目的:学习先进汉文化,加强对黄河流域的控制)
(2)汉化措施:说汉语,穿汉服,改汉姓(拓跋→元),通汉婚。
6.改革影响改善和巩固了鲜卑拓跋部与汉人的关系,促进了民族交融。
7.按顺序列举本册书所学的定都洛阳的政权(5个):
东周、东汉、曹魏、西晋、北魏
第19课 北朝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巨鹿之战、官渡之战、赤壁之战、淝水之战
鲜卑
拓跋
十六国
孝文帝
洛阳
8.在 的打击下,北魏分裂为 和 两部分,前者被 取代,后者被 取代。
9.按顺序列举本册书所学的东汉以后统一北方的政权(5个)
其中哪些是由少数民族建立的?(写出政权名称和建立民族)
前秦(氐族)、北魏(鲜卑族)、北周(鲜卑族)
10. (时期),我国北方出现了各族的大交融,表现在生产生活、政治制度、文化交流、民族心理等方面。北方地区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为中华民族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丰富了中华民族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为隋唐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第19课 北朝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六镇兵变
东魏
西魏
北齐
北周
曹魏、西晋、前秦、北魏、北周
北朝后期
领域 代表人物 朝代 主要成就 地位或作用
农学
数学 历法 机械
书法
绘画
石窟
文学
贾思勰
《齐民要术》
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
北朝
南朝
圆周率精确到
小数点后第7位
领先世界近千年
祖冲之
《大明历》
王羲之
东晋
《兰亭集序》
南北朝
顾恺之
《洛神赋图》、《女史箴图》;
东晋
云冈石窟
龙门石窟
堪称宏伟精巧的雕刻艺术品
“天下第一行书”
当时最先进的历法
山水画兴起
曹操父子建安文学;陶渊明的田园诗;南北朝民歌
第20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科技与文化
例1 如图示意图反映出 ( )
A.东汉末年军阀割据
B.三国鼎立局面形成
C.统一趋势不断加强
D.魏晋时期政权并立
C
第一幅图。
第二幅图。
从左至右,割据势力由多变少,说明统一趋势不断加强,并最终实现统一。
例2 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都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战役,两次战役的共同点有 ( )
①都发生在三国时期  ②都是为了争夺统治权 
③都是以少胜多的战役 ④都形成了南北对峙局面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C
两次战役都发生在东汉末年。
官渡之战发生在北方,赤壁之战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例3 如表呈现了东晋南朝时期修建的两大水利灌溉工程的概况。该表体现了江南地区 ( )
数据体现江南地区逐渐得到开发,南方经济得到发展。
时期 地区 工程 灌溉田亩数
东晋 江苏丹阳 新丰堰 八百余顷
南朝(宋) 浙江湖州 吴兴塘 二千余顷
A.水陆交通发达 B.自然条件优越
C.普遍使用筒车 D.逐渐得到开发
D
例4 改革创新是社会前进的不竭动力。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取得成功的根本原因是 ( )
A.顺应了历史发展趋势
B.得到最高统治者的支持
C.代表广大人民的利益
D.符合封建统治者的利益
改革成功的原因。
不是改革取得成功的根本原因。
A
两次改革代表的都是统治阶级的利益。
例6 文字是文化的载体,是民族联系的纽带。下列是汉字“国”不同时期的写法。 对“国”字解读正确的是 ( )
A.最早起源夏朝       
B.在中国对外文明交往中产生
C.体现儒家思想       
D.是中华文明发展创新的见证
D
越来越便于人们书写辨认,体现了文字随着中华文明的发展不断创新。
例7 如图所示,该地图反映的历史事件的影响是( )
A.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基础
B.为三国鼎立形成奠定基础
C.三国鼎立的局面正式形成
D.最终结束三国鼎立的局面
B
这幅图中的关键信息是“曹操军”“孙权、刘备军”“赤壁”,据此判断这次战役是赤壁之战。
这是官渡之战的影响。
这是赤壁之战的影响。
标志是229年孙权称帝。
此时三国鼎立局面还未形成。
例8 仔细观察《三国鼎立形势图》,其中代表“曹魏”政权区域的是 (   )
A.A
B.B
C.C
D.D
D
例9 从《史记》记载的“楚越之地,地广人希(稀)”到《宋书》记载的“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江南地区经济发展的因素中,与北方有关的是( )
A.安定的社会环境
B.优越的气候条件
C.有效的经济措施
D.大量南迁的劳动力
D
北方人口的南迁促进了江南地区的发展。
例10 317—589 年,在这二百多年间,江南农业生产从火耕水耨发展到施用粪肥。这主要体现了江南地区 (  )
A.生产技术的进步
B.环保意识的增强
C.水利工程的兴修
D.自然条件的优越
A
例11 如图是北魏时期的陶笼冠俑,该陶俑头戴纱织笼冠,身穿大袖上衣,下穿长裙,腰间系带,是当时着汉装的侍女形象。 这种“胡人汉服”现象的出现主要是因为 (  )
A.商鞅变法
B.秦灭六国
C.前秦的统一
D.孝文帝改革
D
例12 如图是张华同学做的历史笔记,与该笔记内容相符的著作是( )
A.《水经注》
B.《兰亭集序》
C.《齐民要术》
D.《黄帝内经》
郦道元的著作。
王羲之的作品。
战国问世的医学著作。
C
例13下面为某位同学所作专题梳理的部分内容,其中①处应该填写的是 (  )
A.司马迁
B.张仲景
C.王羲之
D.贾思勰
锺繇:创楷书,刚柔兼备
魏碑:苍劲厚重、粗犷雄浑
①_________:书圣风骨,入木三分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