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4张PPT)
●●●●●
第一单元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01 · 原始社会:中华文明的曙光
02 · 奴隶社会:夏商西周的更替
目 录
CONTENT
课程标准
1.通过了解石器时代中国境内有代表性的文化遗存,认识它们与中华文明起源以及私有制、阶级和国家产生的关系;
2.通过甲骨文、青铜铭文及其他文献记载,了解私有制、阶级和早期国家的起源特征。
旧石器时代(打制)
元谋人
约170万年前
约70-20万年前
北京人
约1万年前
约7000-5000年前
约5000年前
黄河中游:仰韶文化
黄河下游:大汶口文化
长江下游:河姆渡文化
黄河中下游:龙山文化
辽河上游:红山文化
长江下游:良渚文化
新石器时代(打磨结合)
生产生活:
生产生活:
文化遗存:
人类遗址:
原始人群
母系氏族社会
父系氏族社会
北京人复原像
1
从事渔猎和采集
2
过着群居的生活
3
已经学会使用火
(一)旧石器时代
我国早期人类分布有哪些基本特点?
元谋人门齿化石
◎中国旧石器时代重要人类遗址分布图
一、原始社会:中华文明的曙光
大汶口文化
仰韶文化
河姆渡文化
(二)新石器时代
人头形器口彩陶瓶
一、原始社会:中华文明的曙光
距今约7000-5000年
骨耜
碳化稻
红山文化
龙山文化
良渚文化
(二)新石器时代
玉琮
黑陶︵蛋壳陶︶
良渚古城遗址地图
玉龙
一、原始社会:中华文明的曙光
距今约5000年
(二)新石器时代
一、原始社会:中华文明的曙光
我国新石器时代文化分布特点?
(三)新石器时代
一、原始社会:中华文明的曙光
新石器时代早期 黄河流域 仰韶文化 大汶口文化 彩绘陶器,以粟为主要栽培作物
长江流域 河姆渡文化 种植水稻,养蚕缫丝技术
新石器时代晚期 黄河流域 龙山文化 黑陶——蛋壳陶
长江下游 良渚文化 玉器精美,出现大规模的祭坛和神庙
辽河上游 红山文化 新时代晚期的父系氏族社会,父权取代母权,社会分化与不平等萌芽初现,氏族间联系趋于紧密,形成较大的部落甚至部落联盟。
私有制已经产生,阶级分化日益明显,部落出现权贵阶层——人类即将迈入文明的门槛。
(三)新石器时代
【乡土史话】红山文化牛河梁遗址
苏秉琦
红山文化女神像
白玉猪龙
◎红山文化牛河梁遗址的祭坛、积石冢和女神庙
葬于积石冢上的少数人拥有玉器,表明他们特殊的社会地位,其他大部分成员无权获得玉器等奢侈品。
——索秀芬、李少兵《红山文化研究》
一、原始社会:中华文明的曙光
(三)新石器时代
贫富分化,私有制产生;部落中出现权贵阶层;阶级分化明显;中国即将迈入阶级社会门槛
一、原始社会:中华文明的曙光
【课堂探究】以良渚古城遗址的考古发现为例,父系氏族社会具有哪些特点?
等级 随葬品数量 随葬品质量 墓主身份
1 百件以上,多则数百件 以玉器为主,随葬玉钺、玉琮,无生产工具 神王(最高统治者)
2 几十件至百件 玉器远多于其他器物,随葬玉钺、玉琮 公侯,掌握较多财富
3 几十件左右 玉器多于陶、石器,玉钺、玉琮仅随葬其一 宗教显贵或军事权贵,拥有相当财富
4 十几件至几十件 玉器与陶、石器数量相近,随葬石钺 首领,有一定财富和地位
5 几件至十几件 少或无玉器,多陶、石器,随葬石钺或石镞 上层平民,有一点私产
6 一件或几件 只有陶、石器 普通平民
7 基本为零 社会地位最地下人群
——摘编自许鹏飞《良渚文化墓葬及其反映的社会结构与形态》
填填看
A
B
C
D
E
F
G
A:北京人遗址
B:仰韶文化
C:元谋人遗址
D:龙山文化
E:大汶口文化
F:良渚文化
G:河姆渡文化
一、原始社会:中华文明的曙光
新石器时代晚期
旧石器时代晚期
(四)原始社会的阶段划分
二、从部落到国家
五帝
原始人群
母系氏族社会
父系氏族社会
部落联盟
国家
女娲
部落
启
伏羲
炎帝
禅让制
世袭制
(龙山文化,万邦时代)
二、从部落到国家
1.三皇五帝
三皇:燧人氏、伏羲氏、神农氏
(三皇时代,神话色彩浓重)
五帝:黄帝、颛顼、帝喾、帝尧、帝舜
(黄河流域的部落联盟首领)
关于三皇五帝说法不一,较常见的一种说法是:
LOREM
LOREM
LOREM
LOREM
LOREM
LOREM
三皇
颛顼
帝尧
黄帝
帝喾
帝舜
华夏族的传说
黄帝
炎帝
炎黄部落联盟
华夏始祖
国家的初始形态
舜
尧
推举考查
万邦时代
禅让
龙山文化
都城规模大(宫殿建筑、天文建筑),礼器的使用、阶级分化明显
禅让制:
(1)含义:禅让制即将部落联盟首领之位传给贤德之人的制度。
(2)实质:民主推选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
(3)表现:首领是通过部落联盟会议民主推选出来的;部落联盟首领没有特权;当选的部落联盟首领要具有高尚的品质。
(4)意义:禅让制的特点是推选德才兼备、以身作则的人作为部落联盟的首领,这一制度有利于选拔有才能的人来治理部落联盟。
国家的产生
国家产生的背景及概况
背景:禹治水有功,接受舜的禅让,成为部落联盟首领
概况: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了我国最早的奴隶制国家夏朝。
传说大禹王在会稽山召集各部落首领。防风部落酋长迟到,被大禹处死,这说明大禹已经形成凌驾与其他部落之上的“公共权力”。
二、奴隶社会:夏商西周的更替
1.夏朝
◎夏朝统治范围示意图
(1)建立:
(2)政治:
益让帝禹之子启。 ——《史记·夏本纪》
启与支党攻益,而夺之天下,是禹名传天下于益,其实令启自取之。
——《战国策·燕策一》
关于启的即位,为什么会出现上述不同说法?
①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
②夏王是最高统治者,中央机构基本具备。
③夏部族对除生活以外的地区实行间接统治。
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了我国最早的奴隶制国家。
二、奴隶社会:夏商西周的更替
1.夏朝
(3)文化遗存:二里头遗址很有可能是夏文化遗址。
关于夏朝是否真实存在,学术界仍然存在争论,对此你有什么看法?
——依据学者观点制作
◎二里头早期宫殿复原想象图
二、奴隶社会:夏商西周的更替
2.商朝
(1)建立:
(2)政治:
内 服
外 服
商王直接统治的王畿地区
商王间接控制的方国和部落
①国家机构更加完善,商王是最高统治者,设有尹及各类事务官。
②内外服制
◎商族势力范围示意图
外服之地只是间接地受商统治,隶属关系并不稳固,往往视商之国力盛衰而定。
——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约公元前1600年,商汤灭夏,建立商朝,多次迁都后定于殷。
二、奴隶社会:夏商西周的更替
2.商朝
(3)考古发现:甲骨文、青铜器
龟甲兽骨——甲骨文 “后母戊”青铜方鼎 妇好鸮尊 兽型觥
甲骨文的发现与研究,使《史记·殷本纪》成为信史,而《史记·殷本纪》在帝王、世次、称号上的一些错误,也因此而得到纠正。
——中国国家博物馆编《文物中国史·夏商周时代》
二、奴隶社会:夏商西周的更替
3.西周
(1)建立:公元前1046年,武王伐纣,建立周朝,定都镐京。
利簋 拓片 铭文
武王征商,唯甲子朝,岁鼎,克昏夙有商,辛未,王在阑师,赐有事利金,用作檀公宝尊彝。
时甲子昧爽,王朝至于商郊牧野,乃誓。
——《尚书·牧誓》
◎武王伐纣形势图
二、奴隶社会:夏商西周的更替
3.西周
(2)政治:①分封制
◎西周分封示意图
天子
诸侯
卿大夫
士
平民
奴隶
◎分封等级结构示意图
西周分封制的目的是什么?分封的对象包括哪些?
(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
——《荀子·儒效篇》
二、奴隶社会:夏商西周的更替
3.西周
(2)政治:②宗法制
大宗
嫡长子
余嫡子及庶子
小宗
小宗
小宗
大宗
(宗主)
卿
大夫
大宗
士
大宗
天子
庶
小宗
嫡长子(嫡长孙……)
嫡长子(嫡长孙…… )
嫡长子……
嫡长子(嫡长孙…… )
诸侯
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
——《公羊传》(隐公元年)
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大夫有贰宗,士有隶弟子,庶人工商各有分亲,皆有等衰。
——《左传》(桓公二年)
二、奴隶社会:夏商西周的更替
3.西周
(2)政治:
【拓展探究】西周分封制、宗法制和礼乐制的关系
分封制
礼乐制
宗法制
政治制度方面的表现
血缘纽带(里)
维护的工具
维护的工具
权利的分配
权利的继承
◎礼乐制度示意图(举例)
二、奴隶社会:夏商西周的更替
3.西周
(3)衰亡:
公元前771年
犬戎攻破镐京,杀死周幽王,西周灭亡
公元前841年
国人暴动,共和行政
公元前770年
平王东迁,建立东周
◎周公塑像
二、奴隶社会:夏商西周的更替
4.商周时期的社会经济
私田
私田
私田
私田
私田
私田
私田
私田
(1)农业是主要生产部门,土地是奴隶主土地国有制,井田制是土地经营的基本方式。
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 ——《孟子·滕文公上》
大盂鼎 大克鼎
(2)青铜铸造是手工业生产中的主要部门。
对夏、商、西周时期青铜器进行测试结果表明,当时的工匠已经掌握了决定青铜器功用的铜与锡的配置比例。
——中国国家博物馆编《文物中国史·夏商周时代》
◎井田制示意图
二、奴隶社会:夏商西周的更替
【课堂探究】通过本课的学习,请分析中国早期国家(夏、商、西周时期)具有哪些特征?
夏朝: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国家机器基本具备
商朝:国家机构更加完善,实行内外服制
西周:实行分封制和宗法制,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统治
早期国家的特征
①建立了世袭王朝;
②确立了中央与地方关系的基本架构;
③具备了职官、军队、刑法等国家机器
尚处于国家发展的早期阶段,存在诸多不完善:
①血缘关系没有彻底被地缘关系取代,部族组织残留严重;
②国家采用部族、方国联盟或分封制的管理形式,比较松散,中央集权程度不高;
③官员的任用采用世卿世禄制度,固化等级结构。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旧石器时代:元谋人、北京人
新石器时代
三皇五帝:炎黄部落联盟、禅让、“万邦”时代
夏朝: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
商朝:内外服制、甲骨文、青铜器
西周
商周时期的社会经济
仰韶文化、大汶口文化、河姆渡文化
龙山文化、红山文化、良渚文化
分封制
宗法制
国人暴动与共和行政、西周灭亡
农业是主要生产部门、井田制
青铜铸造是手工业生产中的主要部门
原始社会:中华文明的曙光
奴隶社会:夏商西周的更替
【课堂总结】
原始社会的阶段划分
1.(2024·开封一模)考古发现辽河流域的红山文化在公元前5000年已进入文明社会,出现建筑和玉雕为代表的高级技术,等级化社会确立,礼制形成比较完整的体系,与同时期的中原文化在发展水平上相近。其研究成果能说明( )
A.中国文明曙光在辽河流域
B.中国文明起源的多中心特点
C.中华文明的发展演变历程
D.红山文化传承发展中原文化
B
[解析] 根据材料信息可知,红山文化与同时期的中原文化在发展水平上相近,这说明中国文明起源的多中心特点,B项正确;中国文明的曙光集中在黄河流域、长江流域、辽河流域等,排除A项;材料仅涉及红山文化,没有提及发展过程,排除C项;红山文化与中原文化之间的关系是相对独立的,不具有先后传承关系,排除D项。
2.(2024·银川)商朝前期的许多军事征战,往往要征集本王国内和诸多方国部族的族众参与。自商王康丁以后,常备军的数量大增,临时征集族众以应付战事的记载日趋减少。以上变化反映出当时( )
A.方国离心倾向加强
B.商朝政治势力逐渐扩展
C.国家机器走向完备
D.原始民主传统受到破坏
C
[解析] 据本题材料信息概括得出主要结论:商朝自商王康丁以后国家很少临时征集族众以应付战事,据此可知,国家逐渐建立了常备军,说明国家机器走向完备,C项正确;本题没有涉及方国脱离商王朝中央的信息,排除A项;材料中“王国内和诸多方国部族的族众”也是商朝政治势力的一部分,材料不能说明商朝的政治势力的扩展,且与本题主要结论不一致,排除B项;“原始民主传统受到破坏”与本题结论“国家机器走向完备”不一致,排除D项。
3.(2024·哈尔滨)西周中晚期的五祀卫鼎、散氏盘、师永孟等青铜器,均有土地交换转让的铭文,其中一些还涉及了土地赔偿案件的审理程序。这反映当时( )
A.土地私有制已确立 B.司法判决依据明晰
C.井田制度出现松动 D.宗法分封体系崩溃
C
[解析] 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西周中晚期的青铜器上出现了土地交换转让的铭文,还涉及了土地赔偿案件的审理程序,说明当时存在土地交换和转让的现象,井田制之下土地国有、不准买卖与转让的情况有所松动,C项正确。据材料及所学,此时出现了土地私有现象,但土地私有制的确立是在春秋时期,排除A项。据材料,司法审理存在一定的程序,但不代表依据明晰,排除B项;据所学,宗法分封体系的崩溃应是春秋战国时期,且材料与宗法分封制度无关,排除D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