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课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课件(共2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6课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课件(共27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5.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12-31 19:46:5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7张PPT)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材料 苏联共产党就是我们最好的先生,我们必须向他们学习。 ——毛泽东(1950年出访苏联回国后)
质疑: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发生了什么变化
材料 1956年4月初,毛泽东在中共中央书记处会议上提出:从苏共二十大我们得到的教益,“最重要的是要独立思考,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现在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我们要进行第二次结合,找出在中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吴冷西《忆毛主席》
◎苏共二十大全盘否定斯大林模式
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导入新课
第26课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1956-1976)
1.了解20世纪50-70年代中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曲折发展和伟大成就,认识“文化大革命”的错误及教训;
2.理解政治、经济、外交、国防等领域所取得的成就在新中国历史上所具有的开创性、奠基性意义;
3.了解和感悟这一时期中国人民艰苦奋斗、奋发图强的精神风貌;
4.了解毛泽东对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贡献,认识毛泽东思想对近现代中国的深远影响。
课标要求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

“文化大革命”

伟大的建设成就



(一)成功探索
1.中共八大:1956
这一年新中国完成了什么工作?
(1)背景:1956年,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基本建立起来;“一五”计划建设即将完成。
①主要矛盾: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分析国情
(3)意义:中共八大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一次成功探索
②主要任务:把我国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实质
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与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 ——周恩来在八大的报告
(2)内容:
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
在我们的面前有两类社会矛盾,这就是敌我之间的矛盾和人民内部的矛盾。这是性质完全不同的两类矛盾。
——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1957年)
(一)成功探索
2.双百方针:1956年
3.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思想:1957年
1957年整风运动
这些人(“右派”)中确有极少数是反党反社会主义的,但许多人只是对党的工作和党的干部提出批评意见,或者是正确的,或者有片面性,并不是敌视党和社会主义。
——当代中国研究所《新中国70年》
反右派斗争被严重扩大化
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
(二)探索失误
1.1958年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
(1)内容:
“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2)实施:
掀起“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3)评价:
反映了迫切要求改变落后状况的普遍愿望,但片面追求经济建设高速度,忽视了客观经济规律。
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
大办工业/大炼钢铁
大办农业
全国几千万人上阵大炼钢铁
1958年,全国共生产钢1108万吨,合格的只有800万吨。
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
“大跃进”时壁画:“一个萝卜千斤重,两头毛驴拉不动”
高速度、高指标
瞎指挥、浮夸风
特点:
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破坏生态环境,是造成三年经济困难的主要原因。
危害:
(二)探索失误
2.大跃进
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违背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
错误:
(二)探索失误
3.人民公社化运动
材料1:到1958年底,全国74万个农业合作社合并为2万6千个人民公社,99%的农户都参加了人民公社。
材料2:不但土地等生产资料公有,而且经济活动的若干环节也公有;一切财产统一核算,统一分配;大办公共食堂。
特点:一大(规模大)二公(公有化程度高)
一遍哨子不买账,
二遍哨子伸头望,
三遍哨子慢慢晃。
生产关系超越了生产力发展阶段
错误:
挫伤了农民生产积极性,造成三年经济困难。
危害:
严重困难的1959——1961
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
(三)政策调整
1.1960年,“八字方针”:调整、巩固、充实、提高
2.1962年七千人大会
3.1964年,提出建设“四个现代化”
1962年下半年到1965年,国民经济稳步增长,接近并超过新中国成立以来最高水平。
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
中共八大
1956
1966
双百方针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1957
整风运动和反右派斗争
1958
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三年经济困难
1959
1960
1961
“八字方针”
七千人大会
1962
1964
“四个现代化”
反右派斗争扩大化
成功探索
失误与调整
1.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从国情出发,正确分析国内主要矛盾
2.社会主义建设必须实事求是,尊重客观规律
3.生产关系的变革必须与生产力水平相适应
教训
思考:阅读教材内容,归纳“文化大革命” 的过程。
1966年春夏
1969.4
1971.9
1972和1975年
1976年9月
1967年初
1976年10月
文革发动
打倒一切
“一月风暴”
“二月逆流”
中共九大
粉碎林彪反革命集团
周恩来主持工作、
邓小平全面整顿
毛泽东逝世
江青反革命集团夺权
结束文革
二、“文化大革命”
材料 “文化大革命”期间,我国的国民收入损失了约6200亿元,相当于我国人民1949-1979年整整三十年的创造。“文革”中,我国少培养100多万大学生和200多万中专生。我国出现了长达十年以上的“文化断层”
“科技断层”“人才断层”,文盲和半文盲达2.3亿人。
性质:“文化大革命”不是任何意义上的革命或社会进步,而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
思考:依据材料,总结文化大革命的性质?
①基本人权遭到践踏
②民主与法制遭到肆意践踏
③国民经济遭受了巨大损失
④社会秩序陷于混乱
⑤科教文艺事业遭到摧残
自主阅读:梳理教材,完成表格。
基础工业
科技国防
农业与教育医疗
劳模与时代精神
外交事业
三、伟大的建设成就
(一)基础工业建设
从“一五”时期起到“四五”时期,我国逐步建成了一批门类比较齐全的基础工业项目,涉及冶金、汽车、机械、煤炭、石油、电力、通信、化工、国防等诸多领域,为国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大规模的三线建设不仅增强了国防力量,而且改善了工业布局。
三、伟大的建设成就
(二)国防科技
我国成功地爆炸了原子弹、氢弹,试制并成功发射了中远程弹道导弹和人造卫星。
三、伟大的建设成就
(三)农业、教育医疗卫生
通过兴修水利、开展农田基本建设、培育推广良种、提倡科学种田,我国较大幅度地提高了粮食生产水平和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人民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水平得到逐步提高。
教育事业取得长足进步,医疗卫生事业也得到蓬勃发展。
三、伟大的建设成就
(四)时代精神
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广大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涌现出无数先进典型和英雄模范人物,形成了具有特定内涵的时代精神。这一时期形成的崇尚劳动、敬业守信、精益求精、敢于创新的劳模精神不断激励着人们。
“铁人”王进喜
三、伟大的建设成就
①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人民当家做了主人,改变国家落后状况的愿望强烈;
②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激发了人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热情;
③中国共产党提倡公而忘私、艰苦奋斗的建设精神,形成了时代风气。
(四)时代精神
三、伟大的建设成就
(五)外交新局面
1、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打开新局面,迎来了新中国成立以来与世界各国建交的又一次高潮。
2、197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
3、1972年,中美两国结束了长期敌对状态,开始走向关系正常化;中日正式建交。
三、伟大的建设成就
1956—1976年二十年间的社会主义建设曲折探索
思考:20世纪50—70年代我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中有哪些成功与失误?经验教训?
经验教训:(1)依据国情,实事求是;
(2)必须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
(3)遵循客观经济规律,不能急于求成;
(4)生产关系的调整必须适应生产力的实际水平;
(5)国民经济必须按比例协调发展,搞好综合平衡。
三、伟大的建设成就
人世间没有一帆风顺的事业。综观世界历史,任何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发展,都会跌宕起伏甚至充满曲折。“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多难兴邦,殷忧启圣。”
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应该放在其所处时代和社会的历史条件下去分析,不能离开对历史条件、历史过程的全面认识和对历史规律的科学把握,不能忽略历史必然性和历史偶然性的关系。不能把历史顺境中的成功简单归功于个人,也不能把历史逆境中的挫折简单归咎于个人。不能用今天的时代条件、发展水平、认识水平去衡量和要求前人,不能苛求前人干出只有后人才能干出的业绩来。
——习近平《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2013年12月26日)
三、伟大的建设成就
必备术语
①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中国人民走自己的路,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并取得了伟大成就
②“文化大革命”不是任何意义上的革命或社会进步
③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取得的伟大成就,在新中国历史上具有开创性、奠基性的意义,为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提供了物质基础、宝贵经验和理论准备
评价
不是任何意义上的革命或社会进步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
中共八大关于社会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的分析
全党整风运动和全国反右派斗争
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八字方针”、七千人大会、四个现代化
1965年国民经济接近并超过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最高水平
“文化大革命”
过程
1966年全面发动 1967年全面夺权 1971年林彪反革命集团覆灭 1972年和1975年进行整顿 1976年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
伟大的建设成就
总体认识
虽然经历了严重曲折,但从总体上看,取得了重要成果
主要成就
工业、农业、科技、国防、外交、文化教育等方面
本课小结
1、作家冯骥才采访了上千名“文化大革命”经历者写下了《一百个人的十年》一文。最后,他说道:“一代人经受的惨痛教训,是下一代人的精神财富。”这里所说的“教训”主要是指( )
A、要注重传承传统文化 B、要注重民主与法制建设
C、要及时调整生产关系 D、要遵循客观经济规律
典题试练·课堂评价
2、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凝聚成了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大庆精神等各具特色的时代精神。其中,大庆精神产生于20世纪( )
A、一二十年代 B、三四十年代 C、五六十年代 D、七八十年代
典题试练·课堂评价
3、962年下半年起,我国国民经济开始稳步增长。1963年,国家在财力尚有困难的情况下,积极改善职工待遇;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全员劳动生产率连续三年分别提高26.7%、20.1%和22.5%。这反映了我国( )
A、落后面貌的彻底改变 B、调整发展的重要成果
C、经济体制的全面改革 D、市场经济的显著作用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