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教学目标
知识:理解课文内容
能力:深入理解“熟能生巧”的道理
态度:培养思维的发散性、深刻性、灵活性
2重点难点
重点:深入理解“熟能生巧”的道理
难点:培养思维的发散性、深刻性、灵活性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过关导入
1、导语:同学们今天,我们就学习一篇又短小又熟悉又浅显的古文《卖油翁》(板书课题)
2、我们先做个词语小练习,测试一下同学们的思维能力(投影下边词语)
①谦以养德②全神贯注③勤学苦练④勤能补拙
⑤坚持不懈⑥锲而不舍⑦虚怀若谷⑧心不旁鹜
(1)师:能按词语的意思归为四类吗 并且要说出理由(生思考片刻)
明确:①与⑦都讲谦虚,②和⑧都是专心的意思,③与④都有刻苦的意思吧,⑤和⑥是讲坚持
师:不错,第一关通过了。
(2)第二关,请从八个词语中找出内部结构相同的一对词语吗?
明确:①谦以养德和④勤能补拙
(3)师:好,对语言的形式很敏感那么,第三关,能不能在自己的词语仓库里再找一个与①④二个词结构相同的成语啊
提示:那应该很多啊,但一下子又想不出
活动2【讲授】整体概括
1、师:那么,大家先齐声读一遍《卖油翁》,读好了以后,请你们齐声说出那个词(学生读)好,大家想到哪一个成语啦?
明确:熟能生巧
2、师:刚才三关就是要检测一下你们对语言的敏感度,看来同学们的思维能力不错,这节课我们就来多角度地比较深入地研究一下“熟能生巧”的道理(重读《卖油翁》)
3、师:虽然是古文重读,但有几个字的读音还是要复习一下的(出示词语,学生朗读,教师在学生的指点下,完成注音)
咨(zī)矜(jīn)睨(nì)圃(pǔ)颔(hàn)
忿(fèn)酌(zhuó)勺(sháo)尧(yáo)
4、师:请注意刚才这几个字的读音,现在请同学们齐声朗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哪两件相关的小事 (学生再次齐声朗读)
明确:陈康肃公在靶场射箭,箭法很好,射了十箭中了八九箭
卖油翁把油倒进葫芦
5、师:两们同学差不多都把课文给翻译出来了,了不起啊,看来我要提高一点要求了,要不然你们还觉得老师的问题太简单了。看同学们能不能以对偶的形式把两个人的事概括出来?下面请单排同学回过头去,和你们附近的同学一起讨论一下。(讨论1分钟)
提示:陈康肃射箭,卖油翁卖油
师:还有更工整的对偶吗?
提示:康肃公射箭,卖油翁卖油
师:工整多了,还有更准确的吗?
明确:康肃公发矢,卖油翁沥油
(教师板书:康肃公发矢,卖油翁沥油)
6、师:确实古雅,可以在后面加几个字,让它更具体吗?(讨论)
明确:康肃公发矢,十中八九;卖油翁沥油,钱眼不湿(板书:十中八九,钱眼不湿)
7、师:虽然不是很工整,但也很不容易啊如果再加上两个人当时的心理呢?(讨论)
明确:康肃公发矢,十中八九,以此自矜;卖油翁沥油,钱眼不湿,惟手熟尔(板书:以此自矜,惟手熟尔)
8、师:很好,这一副对联,差不多就把人物、事件、结果,甚至心理都点到了大家再想一想,对自己的技巧,这两人的自我感觉如何 主要体现在这一副对联的哪个句子上
明确:以此自矜,惟手熟尔
9、师:请翻译一下这两个短句(学生翻译,教师点拨“以此自矜”的准确译法)
活动3【讲授】揣摩理解
1、师:刚才我们主要看了这两位对自己手艺的感觉现在我们换一个角度,看看这两人对对方的态度如何
提示:都有一点瞧不起对方的意思你看,陈康肃公说:“尔亦知射乎?”,卖油翁说:“惟手熟尔”
提示:“惟手熟尔”事卖油翁说自己的,不是说陈康肃公对陈康肃公的态度主要表现在“但微颔之”上
提示:卖油翁说自己“惟手熟尔”,其实也是说给陈康肃公听的你也不过是手法熟练一些罢了
2、师:有道理不过我把范围缩小一点:两人对对方的态度主要体现在哪四个词语上 大家能不能找出来?(学生找了“立”、“睨之”、“不去”、“颔之”、“问”、“忿然”、“笑”、“遣之”等,教师一一板书)
3、师:这些词语固然都可以看出两人对对方的态度,但是要找最集中的四个字,你会选哪四个呢
提示:睨颔忿笑(教师擦去黑板上其它几个词语)
4、师:那么,我们就抓住这四个关键词,看看同学们的发散性思维质量如何我们先来看“睨之”这一细节可见卖油翁当时的心理活动怎么样 只要言之成理,尽量想出不同的答案,可以卖油翁的口吻表达来说
提示:看那小子脸有自得之色,手艺究竟怎么样啊?
提示:看他那副不可一世的样子,本领不会好到哪里去
提示:射箭的技巧和我倒油的技巧也一样的,我倒要看看他的本领有多高
师:同学们都变成卖油翁了都能够透过“睨”这一眼神,看到卖油翁的内心了如果说“睨之”表示一种观望心理,那么“颔之”这一动作又表示怎样的心理活动呢 也尽量想出不同的答案,也可以模仿卖油翁的口吻讲
5、提示:“颔之”是点头赞许的意思吧,也许卖油翁想:呵!箭术真的不错啊!
提示:要注意,是“微颔”,不是使劲点头,是微微点了几下头应该这样想:嗯,马马虎虎,还行
提示:这个点头说不定是悟出了某种道理,譬如,练多了,手法就熟了,这就是熟能生巧啊,老头我卖油也是这个理啊
6、师:很有道理可见卖油翁对陈尧咨的态度是从观望到有限的肯定那么,陈尧咨对卖油翁的态度前后有了怎样的变化呢?
提示:从态度恶劣到态度友好
师:此话怎讲?
提示:“忿然”就是愤愤不平啊“笑而遣之”就是笑着送走了他所以说从态度恶劣到态度友好
7、师:嗯,如果夸张一点说,恶劣也未尝不可,如果客观一点说,就是不高兴或者说很不高兴吧。这种不高兴的情绪从哪几个句子表现出来 其潜台词可能是什么 (提示学生潜台词即心理想但没说出来,也叫弦外之音)
老师举个例:汝亦知射乎?你也懂射箭吗?潜台词就是你根本不懂!
提示:吾射不亦精乎?翻译起来就是我的箭术不是很精湛吗?潜台词就是,我箭术那可是相当的精湛!
提示:尔安敢轻吾射?你怎么敢轻视我的箭术呢?你真是有眼不识泰山啊!
8、师:同学们演绎起自高自大的人,真是栩栩如生!只见卖油翁不慌不忙,徐以勺酌油沥之在事实面前,康肃公态度有了变化,“笑而遣之”,这种“笑”意味着什么 是什么样的笑呢
提示:歉疚的笑对不起,错怪你老了
提示:真是熟能生巧啊,我不够谦虚真是惭愧的笑
提示:这可能是自嘲之笑吧嘿,和这个糟老头较什么劲啊
提示:不以为然的笑,譬如,好了好了,你以为沥油可以跟我射箭比啊
提示:不要把陈尧咨想象得这么差吧,他可能是心悦诚服的笑呢否则也不会送走他了
活动4【活动】拓展延伸
1、师:只要言之成理,一切皆有可能,文学作品的魅力也就在这里现在让我们用一个成语概括两人的手艺(生齐声回答“熟能生巧”)如果沿用这个成语的话,我以为康肃公是“熟”,卖油翁是“巧”“熟”和“巧”属于两个不同的层次,要使“熟”生成“巧”,其间尚有距离请说说康肃公怎样才能从“十中八九”的“熟”,达到“百发百中’’的“巧”呢?
提示:要有兴趣,还要虚心
提示:还要专心致志(教师分别板书:兴趣、虚心、专心)
2、师:康肃公不虚心吗?
提示:当然骄傲自满、沾沾自喜、妄自尊大这些词用在他身上都是合适的俗话说“骄傲使人落后,虚心使人进步”
师:为什么“骄傲使人落后,虚心使人进步”呢?
提示:骄傲就自以为是了,虚心就能够看到人家的长处学习
3、师:讲得很好我们发下的课外阅读材料中,就有一则是关于谦虚的故事大家一齐来读一遍(学生指认《薛谭学讴》,然后齐读)
薛谭向秦青学习唱歌,还没有学完秦青的技艺,就以为学尽了,于是就告辞回家。秦青没有劝阻他,在城外大道旁给他饯行,秦青打着拍节,高唱悲歌。歌声振动了林木,那音响止住了行云。薛谭于是向秦青道歉,要求回来继续学习。从此以后,他一辈子也不敢再说要回家。
师:普天之下,舍我其谁的感觉,意味着技术的停滞不前而山外有山,天外有天,谦虚不但是进步的开始,而且是一种承认别人的美德,是一种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这就是开头说的“虚怀若谷”、“谦以养德”的意思
4、师:刚才有同学说“要专心致志”,请阐发一下其中的道理
提示:如果康肃公练箭时,一心想着博取功名,三心二意,能达到“百发百中”的“巧”境吗 我听说心思集中的人,特别聪明练气功的人讲究静能生慧……
5、师:哦,你说的是全神贯注,才能臻于巧境这样的例子能你从课外阅读材料中找到吗 (学生指认《学弈》,教师疏通文意,学生齐读)
弈秋是全国的下棋高手,有人让他教两个人下棋,其中一个人专心致志,只听弈秋的话;另一个人虽然也在听弈秋的教导,但是心里却想着天上有天鹅飞过,想要拉弓搭箭把它射下来。虽然他俩在一起学习,但后一个人不如前一个人学得好。启示:通过弈秋教两个人学下围棋的事,说明了做事必须专心致志,决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
师:世界上做同样的事,但结果不可同日而语的例子太多了,同拜弈秋九段高手学围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是“其智与若与 非然也”,那么是什么原因呢 道理很简单,要熟能生巧,必须做到心不旁鹜,专心致志,因为全神贯注,能使人的智力、潜力发挥到最大程度
6、师:熟能生巧是否做到虚心和专心就够了呢?如果康肃公两天打鱼,三天晒网,能达巧境吗 如果这个卖油老专业户不是长期从事这一行业,而是一曝十寒,半途而废,能臻于巧境吗 我们来看一看《劝学》中的话
提示:就是荀况说的话:锲而不舍,金石可镂,锲而舍之,朽木不折
师:如果说上面关于虚心和专心的道理,荀况的话就是强调作事要有恒心(板书:恒心)也就是课前的那组词语“锲而不舍,坚持不懈”因为只有如此,才能洞悉事物的规律,量变达到质变
7、师:如果在拓展开去想,从生到熟,从熟到巧,这绝对是艰苦的磨砺过程卖油翁如果认为走街穿巷,太苦了,不卖了,油怎会自钱孔入而钱不湿 康肃公如果说,老是开弓瞄准,太单调乏味了,不练了,那么就连十中八九也做不到可见要做到熟能生巧,还必须做到什么
提示:要达到超常之巧,必吃超常之苦
师:悬梁刺股正因为他们能吃常人所不能吃的苦,才学有所成(板书:苦心)悬梁的故事发生在汉朝一位名叫孙敬的贤士身上,他到洛阳求学,为了勤于学习,怕受睡眠困扰,因而把头发绑住悬于梁上,如果读书疲累,眼睛一合上,头低下来,那悬在梁上的头发一拉,必定痛得醒过来,最后他苦读有成。刺股的故事发生在战国苏秦身上。他在鬼谷子那儿学合纵连横之术,学成后到秦国游说,但不被采用。旅费用完只好回家,父母大骂了他一顿,妻子也不理他,他很羞愧难过,于是发愤苦读。读累了想打瞌睡,就拿一把锥子在腿上戳,把睡意赶跑,继续苦读。悬梁刺股意思是只要付出时间和精力,就会有收获。也说的是只要下工夫,就会有收获,用以激励人发愤读书学习。
活动5【讲授】课堂小结
同学们,今天重读了《卖油翁》,我们对“熟能生巧”这耳熟能详的道理,可能有一种新的认识:任何人从事任何行业,要想从生疏到熟练,从熟练达到大巧之境,必须具备恒心(坚持不懈、锲而不舍)、专心(心不旁骛、专心致志)、虚心(谦以养德、虚怀若谷)、苦心(勤能补拙、勤学苦练),这些成语是不是很熟悉啊,在哪里见过?陈尧咨射箭如此,卖油翁沥油如此,学棋如此,薛谭学歌如此,我们的学习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让我们齐读课文,再次体会一下熟能生巧的妙处。
活动6【作业】课后作业
课后思考题二,读了课文,你认为一个人应该如何看待自己的长处?又如何看待他人的长处?
结合今天课堂的内容,在家写一篇日记,记录自己的心声。
活动7【活动】回顾与反思
今天重新审视这堂课,颇感弱智化
所谓“重读”者,一定是在常见中阐发异见,是旧说中翻出新意,在平常处见到奇崛但我对“熟能生巧”的理解,并没有脱离窠臼——老实说,自己自鸣得意的设计和“圈套”学生早就知道了,自以为层层深入的哲理分析学生早已耳熟能详了自己只不过学生毕竟是学生,他没有选择的自由,他必须听从老师的教导和指令,把熟悉当作陌生,把浅显当高深,努力配合,直至下课铃响起
但是,多年以前,我曾对自己做的这一切深信不疑,现在就按着过去的思路,作一番敝帚自珍式的检视
在词语测验、导入课文时,要求学生按词语的意思分为四类,从八个词语中找出内部结构相同的二个词,答案分歧学生对八个词语的意思差别缺乏敏感,对内部结构的对应关系难以把握,课堂导入进程不够流畅,颇费周折说明设计的意图和学生的实际知识水准距离太大,本人对学生的起始水平估计不足,只照顾到设计的理想化和精致化为了降低难度,宜先提示词语之间意思和结构的细微差别,然后抛出2、3两个问题,这样,学生的思维有了桥梁,教学导入就可能更加顺利应该说,教学流程虽不够流畅,但学生思维的严密性训练并没有受到影响
立足课内、训练思维的发散的时,课堂气氛活跃,学生思维积极,主要体现在准确性和多样性这两点上如学生回答提问“课文写了哪两件相关的小事 ”能较快概括出“康肃公射箭,卖油翁沥油”这样的句子“对自己的技巧,这两人的自我感觉如何 主要体现在哪些句子上 ”“这两人对对方的态度如何 主要体现在哪四个词语上 ”学生基本上能找出“以此自矜”、“惟手熟尔”“睨”、“颔”、“忿”、“笑”等词语要求想见这四个词代表的心理话动时,学生的答案丰富多彩,但基本上扣住了人物的身份和当时的情景如“睨”的心理“射箭的道理和我沥油不是一样吗 我倒要看看那小子是否比我高明”“看那副不可一世、当世无双的样子,手艺不会好到那里去”“颔”的心理“箭术真的不错!(点头赞许)”“马马虎虎,还行!(有限的肯定)”“只有勤学苦练,才能技艺娴熟,射箭如此,我沥油亦然!(明的事理)”但在回答提问(这种“笑”意味着什么 是什么样的笑 )时,学生确有不同答案,但不太规定表达的句式这说明这批高一学生的词语积累不很理想,概括水平还不是很高
第三个教学环节是联系课外,重在训练思维的深刻性一开始进行得较难,学生习惯于现成的答案,而对事物内部的逻辑缺乏思考,尤其是已成为熟语的道理,只关注“是什么”,不思考“为什么”,如只会说“水滴石穿”,但没有去思考在怎样的条件下,“水”才能“穿”石,只会说“开卷有益”,但不习惯于反思“开”什么样的“卷”才“有益”,怎样“开卷”才“有益”同样,“熟能生巧”就是“熟能生巧”,这中间还有什么道理可讲吗?经过启发,学生能提到要虚心、要专心,但很少说到“要有恒心”“要有苦心”的所以,这一环节的点拨本人先得有些吃力由于课前预习不够充分,对课外的阅读材料熟悉程度不高,对课内外的勾连,有些学生有手忙脚乱之感
从课后的教师评议来看,本次教学的目标是达到了,通过浅显的文段,也能锻炼学生的思维;教学设计是科学的,因为每一个环节都各有目标,思维的准确性、严密性、发散性、深刻性、流畅性都得到了训练;教学内容的重组是合理的,课内截取了两件事、四个词、五个句子,落实思维的准确性、严密性、发散性目标,不蔓不枝,课外精选了三个语段,从不同角度来解读,借以训练思维的深刻性、流畅性但本人对这次公开教学并不满意,自觉学生参与的面并不广,参与的积极性并不高其中的原因可能有四个,一是初进高一,同学之间还不相熟,加上有很多教师听课,其中有大学老师,学生有点心理压力;二是教师本身可能也有心理压力,引导和点拨缺乏行云流水之态;三是教学目标定位可能在学生的“兴趣盲点”上,对于《卖油翁》这类“小儿科”的文章,以为太容易,学生兴趣不大,但对教师预设的教学目标缺乏了解,要讲出“熟能生巧”里这么多的道理,心理和认知的准备不足,所以又显得太难;四是教师的教案编制太重预设,目标、环节、问题,丝丝入扣,环环紧逼,缺乏张弛四个原因中,可能后两个是主要的而且后两个给我们的启示更大,达成教学目标和保护学生思想自由空间之间的矛盾如何解决?教学定位如何选准兴趣点,避开盲点?值得好好探索
一直以来,我都不能对自己这堂课说好说歹去年,我突发奇想,用原先高一施教的教案,放到宁波中学的兴宁初中的初一学生身上取“实验”,感觉比高一要顺畅多了是现今的初一孩子超过了十年前的高一学生,还是更加印证了我当初设计的弱智化(它只适合于初一学生)?是常态的课堂更容易逼近教学的真实,还是那次上课的感觉好于从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