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课 欧洲的思想解放运动 教学课件(共34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8课 欧洲的思想解放运动 教学课件(共34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71.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1-01 11:51:0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4张PPT)
第22课时
欧洲思想解放运动
《椅上的圣母》 意大利 拉斐尔
考纲要求:
1.识记文艺复兴、宗教改革、近代自然科学、启蒙运动的成就。
2.理解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的实质。
3.认识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时期的人文主义。
近三年的全国和地方高考题:
命题趋势:
1、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
2、多以情境材料为载体,特别是通过人物语言、论著或反映社会表象的材料考查思想文化的发展对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影响。
【知识回顾】中世纪时期的西欧:黑暗中孕育着光明
领域 黑暗 光明
政治
经济
文化
①封君封臣制度,封建国家长期处在割据状态;
②王权与教权结合又有矛盾。
①西欧各国王权有不同程度的加强;
②早期议会出现;
③市民阶层壮大
庄园与农奴制度,相对封闭独立
城市工商业经济繁荣,
城市赢得一定自治权
基督教神权至上,束缚人性
大学兴起,教育与文化出现,解放思想
新航路开辟
(孤立---联系)
人文精神:即尊重人,重视人的价值,以人为本。它是世界思想文化的瑰宝,是衡量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指标。
资产阶级队伍壮大
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发展
封建+教会
阻 碍
束缚思想
解放思想
发展经济
14世纪
17世纪
文艺复兴
16世纪
宗教改革
18世纪
19世纪
科学革命
启蒙运动
提倡人性
反对神性
信仰自由
反对神权
解放思想
突破束缚
理性主义
反对封建
思想武器
资产阶级革命
资本主义制度
提供蓝图
思想解放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整体把握
一、文艺复兴
1、概念:
14世纪到17世纪初发生在欧洲的宣扬新思想的新文化运动。
2、背景:
①根本原因:
③中坚力量:
②文化基础:
西欧文化自身的传承与发展;
意大利古希腊罗马文化积淀丰厚;
从东方汲取了大量文化养料。
阅读教材P47内容,概括文艺复兴背景。
聚集了一批具有新思想的学者文人。
西欧中世纪晚期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
黑死病的爆发,人们对宗教信仰和旧有的生活方式产生怀疑与反思(14-17世纪,黑死病流行,打击神学,促进人文主义复苏【选必2】)
④社会因素:
一、文艺复兴
1、概念:
14世纪到17世纪初发生在欧洲的宣扬新思想的新文化运动。
2、背景:
①根本原因:
③中坚力量:
②文化基础:
3、实质:
创立符合新兴资产阶级需要的新文化。
3、精神内核:
人文主义
① 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提升人的地位,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
② 反对禁欲主义,抨击教会腐败和守旧思想,崇尚理性;
③ 重视发挥人的才智和创造力,追求现世社会的幸福生活;
④ 提倡探索人与自然的奥秘。
人文主义与宗教神学的观点对比
宗教神学 以神 为中心 禁欲 和来世 等级 观念 蒙昧
主义
人文主义
以人
为中心
现世
和享受
自由平等
科学理性
④社会因素:
一、文艺复兴
时间 国别 领域 代表人物
14世纪 意大利 文学 “文学三杰”
15世纪 意大利 美术 “美术三杰”
15世纪后期 英国 文学
4、代表人物:
但丁、
被特拉克、
薄伽丘、
达·芬奇、
米开朗琪罗、
拉斐尔,
莎士比亚
阅读教材P48内容,概括文艺复兴代表人物。
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
《神曲》中的地狱指的是现实世界,天堂则是人类的理想和希望,炼狱是人类从现实到理想中须经过的苦难历程。《神曲》表达了但丁对人类智慧和理想的追求。
我自己是凡人,
我只要求凡人的幸福!
意大利诗人,十四行诗首创者。出生于佛罗伦萨。他最重要的作品抒情诗集《歌集》主要歌颂他对女友劳拉的爱情。诗人把劳拉写成美的化身,显示了爱情的崇高和圣洁,反映了新兴资产阶级要求摆脱禁欲主义和神秘主义的束缚,追求现世个人幸福的强烈愿望。最早提出以“人的学问”代替“神的学问”,被称为“人文主义之父”。
薄伽丘的《十日谈》与《神曲》比肩,被誉为“人曲”。
《十日谈》节选:一个从小跟虔诚信仰天主教的父亲在深山过与世隔绝生活的青年,成年后下山进城,路遇一群年轻漂亮的姑娘,青年问父亲这些是什么东西,父亲答道:“她们全是祸水,叫绿鹅。”他嘱咐儿子低下头去,眼睛盯着地面,别去看她们。谁知儿子却说:“爸爸,让我带一只绿鹅回去吧!”
《蒙娜丽莎》 《最后的晚餐》
《大卫》大理石雕塑,现收藏于意大利佛罗伦萨美术学院。
该雕像展现了一个年轻有力的裸体男子形象,体态健美、神情坚定、肌肉饱满、有生命力,似乎能够感觉到人物身体血管的跳动,更突出了大卫作为一名英雄的高大形象。 体现了人体的神圣美与大卫即将迸发出的巨大热情,从而成为西方美术史上值得夸耀的男性裸体雕像之一。
《西斯廷圣母》该画为拉斐尔“圣母像”中的代表作,画中人物和真人大小相仿,它以甜美、悠然的抒情风格而闻名遐迩。最初它被放在教堂的神龛上,至1574年,一直保存在西斯廷教堂里,故得此名。
这幅作品塑造了一位人类的救世主形象。圣母决心牺牲自己的孩子,来拯救苦难深重的世界。该画画出了女性的温柔与秀美,歌颂了圣母把爱子献给拯救人类的伟大事业的崇高行动。
特点:运用高超的艺术表现手法,突破了中世纪呆板僵硬的风格,描绘现
世生活,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
戏剧之王
《哈姆雷特(Hamlet)》是由英国剧作家威廉·莎士比亚创作的一部悲剧作品。戏剧讲述了叔叔克劳狄斯谋害了哈姆雷特的父亲,篡取了王位,并娶了国王的遗孀乔特鲁德;哈姆雷特王子因此为父王向叔叔复仇。
人生如痴人说梦,充满着喧哗与躁动,却没有任何意义。
——莎士比亚
青春时代是一个短暂的美梦,当你醒来时,这早已消失得无影无踪了。
——莎士比亚
一、文艺复兴
1、概念:
14世纪到17世纪初发生在欧洲的宣扬新思想的新文化运动。
2、背景:
①根本原因:
③中坚力量:
②文化基础:
3、实质:
创立符合新兴资产阶级需要的新文化。
3、精神内核:
人文主义
4、代表人物:
5、影响:
①“文学三杰”②“美术三杰”③ 莎士比亚
(1)积极:
①政治: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封建秩序,解放了长期被宗教戒律压抑和禁锢的人性
②思想:使人们开始更多地关注人本身与现实世界,推动近代科学兴起,肯定了人的价值和尊严,解放了人的思想
③经济: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推动新航路的开辟
(2)消极:
①对人文主义的过分推崇,造成运动后期个人私欲的膨胀和社会的混乱
②仅局限于上流社会和知识阶层
【经典练习】(2023·湖南高考·13)16 世纪,一位意大利诗人在自传前言中写道:“命运残酷,无奈我自安然如故;生命,荣誉,财富,还有无价的才华;身的美丽,心的优雅;有此相伴,超越永无极限。”这反映了诗人( )
A.强调人的个性 B.屈从命运安排
C.反对宗教教义 D.相信社会进步
【解析】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16世纪的这位意大利诗人积极这求“生命、荣誉、财富、才华”等,得出这位诗人生活于文艺复兴时期,人们长期被宗教戒律压抑和禁锢的人性得到解放,故选A项;“屈从命运安排”与材料“命运残酷,无奈我自安然如故”相矛盾,排除B项;文艺复兴反对教会欲主义,未对教义提出反对,排除C项;“相信社会送步”与材料侧重诗人对自我的這求相悖,排除D项。
A
【经典练习】(2023.1·浙江高考·13)1403 年至 1404 年,有学者撰文写道:“在佛罗伦萨有那么多的建筑,那么卓越的建筑!这些建筑实实在在地反映出它们的建造者是伟大的天才,居住在其中的人们该有多么幸福啊。”“在佛罗伦萨的建筑城墙之内,有着和外部同样辉煌的装饰。”对作者的意图,最具时代特征的解读是( )
A.称颂佛罗伦萨城市的壮观和美丽
B.赞美居民住宅装饰的完美和辉煌
C.讴歌人的才智和对幸福生活的追求
D.宣扬佛罗伦萨招引学者条件的优厚
【解析】据材料“建造者是伟大的天才,居住在其中的人们该有多么幸福啊”可知,15世纪处于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重视发挥人的才智和创造力,追求现世社会的幸福生活,故选C项;A项是表象,不能反映时代特征,排除A项;B项只是材科的一部分,且也是表象,排除B项;D项只涉及佛罗伦萨对人才的重视,且与材料信息无关,单凭材料信息,不能判断居住其中人们的身份,排除D项。
C
【经典练习】(2024·江西高考·13)15 世纪,虽然威尼斯禁止喜剧的上演,但公众的需求导致宗教性剧本变为各种肤浅、杂乱无章的喜剧。1506年,修道士阿莫尼奥在爱利米塔尼的修道院上演第一出喜剧《千金》。此后威尼斯喜剧开始蓬勃发展。这种变化( )
A,体现了理性主义流行 B.顺应了宗教改革潮流
C,加速了市民阶层壮大 D.反映了世俗文化兴盛
【解析】据材料信息,威尼斯在 15世纪禁止喜剧上演,但公众对喜剧的强烈需求导致宗教性剧本被改编为肤浅、杂乱无章的喜剧,这表明当时社会对娱乐和消遣的需求在增长,即世俗文化在兴盛。随后,威尼斯喜剧的落勃发展更是这一趋势的明显体现,故选D项;理性主义流行主要是在 17、18 世纪的启蒙运动中,与 15 世纪的威尼斯喜剧发展无直接关联,排除A项;宗教改革主要发生在16世纪,且其核心是反对天主教会的精种独裁和腐败,与威尼斯喜剧的落勃发展没有直接的因果关系,排除B项;市民阶层的壮大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与威尼斯喜剧的兴起虽然有一定的联系,但并非其主要原因,且喜剧的兴起并不直接加速市民阶层的壮大,排除C项:
D
二、宗教改革
1、背景:
天主教会的腐败和专横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根本)
文艺复兴使天主教会的权威受到质疑,
罗马教廷长期盘剥引发民怨。
2、序幕:
1517年 马丁·路德《九十五条论纲》
教皇兜售赎罪券——导火线
信徒得救一不靠教皇,二不靠圣礼,只有靠终生‘悔改’基督教的正道”。
每一个基督教徒,只要感觉到自己真诚悔罪,就是不买赎罪券,也同样可得以赎罪或全部免罪”。
无论是传教士、神父,或是教皇,和其他基督教徒并无不同之处,并非自成团体,或是高于其他教徒之上的。
罗马教廷只管信仰上的事,至于财产、金钱、生命等事务应由政府处理,皇权应该名副其实。
——马丁·路德 
因行称义
因信称义
3、主张:
①灵魂获救靠自己的信仰,不靠烦琐的宗教仪式;--因信称义
②上帝面前人人平等;
③主张建立独立的民族教会和廉俭教会,力主用民族语言进行宗教活动。
二、宗教改革
1、背景:
文艺复兴使天主教会的权威受到质疑,
罗马教廷长期盘剥引发民怨。
2、序幕:
1517年 马丁·路德《九十五条论纲》
3、主张:
①②③
4、扩展:
加尔文派、
英国国教
5、影响:
①思想: 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传播和发展了人文主义。
②经济: 有利于欧洲资本主义的成长。
③政教: 推动了欧洲民族国家的形成和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
宗教改革较之文艺复兴有哪些继承与发展?
文艺复兴 宗教改革
时间 14—17世纪 1517年马丁·路德揭开序幕
(16世纪开始)
地理范围 意大利开始,扩展到欧洲各地 德意志开始,扩展到西欧一些国家
主要思想 人为中心,提升人的地位,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反对禁欲主义,抨击教会腐败和守旧思想,崇尚理性;重视发挥人的才智和创造力,追求现世社会的幸福生活…… 人的灵魂获救靠自己的信仰,不靠繁琐的宗教仪式;上帝面前人人平等;主张建立独立的民族教会和廉俭教会,力主用民族语言进行宗教活动。
形式 复兴古典文化,创作文学作品 (出现一大批优秀的文学艺术作品) 建立独立的民族教会
(如路德派、瑞士加尔文派和英国国教)
涉及人群 知识分子 各阶层
偏重于宣传思想
矛头直指教会,有实际行动
涉及人群更广泛
时间上有相继的关系
都肯定人的地位和自主性
【经典练习】(2024·全国高考甲卷·32)14世纪,意大利的一位贵妇人在给儿子的信中写道:“现在有时间的人却把希望寄托在未来,他就失去了时间。”15 世纪初,佛罗伦萨的一位银行家说:“谁更善于使用时间,谁就能战胜别人。”这反映出当时( )
A.教皇权威遭到彻底否定 B.“因信称义”受到普遍尊崇
C.世俗追求冲击宗教观念 D.“天赋人权”思想广泛流传
【解析】从材科中可以看出,无论是贵妇人还是银行家,他们的言论都体现了对现实生活和时间价值的重视,这种对世俗生活的关注和对时间的珍惜,反映了当时社会风气的变化,即世俗追求开始冲击传统的宗教观念,故选C项;材料主要讨论的是时间的重要性,并未提及教皇权威的问题,且“彻底否定”表述过于绝对,排除A项;“因信称义”是宗教改革时期的重要思想,但材料讨论的是时间观念,与宗教改革思想无直接联系,排除B项;“天赋人权”是启蒙运动时期的重要思想,而材料的时间背景是 14 世纪和 15 世纪初,远早于启蒙运动时期,排除D项。
C
【经典练习】 (2024·重庆·高考真题)从15世纪末16世纪初开始,南德意志的帝国城市与皇室逐渐建立起较为强大的同盟,然而,随着这些帝国城市大部分转信新教,其与帝国皇帝的天主教信仰产生尖锐冲突,市民与王权的结盟遭遇重挫,帝国城市被迫寻求新教诸侯建立同盟。材料有助于说明,宗教改革促成( )
A.德意志人宗教信仰自由 B.德意志政治势力重组
C.帝国城市获得主权地位 D.德意志分裂局面形成
【详解】根据材料“市民与王权的结盟遭遇重挫,帝国城市被迫寻求新教诸侯建立同盟”可以看出,宗教改革使得城市与皇室信仰不一致,产生冲突,从而造成城市抛弃与王权的结盟,重新寻找与新教诸侯结盟,而这种变化会促进德意志国内的皇室势力和地方诸侯势力重组,B项正确;
B
【经典练习】 (2022·重庆高考·12)在16世纪的新教地区,每个面包匠和烛台制造师都能拥有一本《圣经》。他们可以在工棚里独自研究它,得出自己的结论,而不必担心在火刑柱上被烧死。这现象揭示出当时(  )
A.贵族失去宗教特权 B.传统的惩戒方式已被废除
C.平民引领宗教改革 D.天主教会思想专制遭削弱
【解析】本题考查16世纪欧洲的宗教改革。宗教改革后,新教地区信仰的唯一依据是圣经,人人在《圣经》面前都是平等的,天主教会思想专制遭削弱,故选D项。材料中未提及贵族,A项排除。B项材料中无法得出且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宗教改革是自上而下进行的,C项排除。
D
三、近代科学的兴起
1、兴起:
随着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深入发展,人们对自然界的认识也产生了革命性变化。16—17世纪,欧洲的自然科学研究取得重大突破,近代科学兴起,被称为“科学革命”。
2、成就:
人物 成果 备注
哥白尼(波兰) 成就:
牛顿(英国) 成就:
法拉第(法国) 电磁感应定律 成就:是“电学之父和“交流电之父”
达尔文(英国) 提出了”生物进化论“ 摧毁了各种唯心的神造论以及物种不变论
提出“日心说”否定天主教会宣扬的“地心说”
建立起一种新的宇宙观
万有引力定律
确立较为完整的力学体系,为近代物理学的发展奠定基础。
3、影响:
① 科学革命形成了重视经验和事实的理性化思维方式,
确立了发现自然规律的科学方法。
② 科学革命促进了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
【知识拓展】中国传统科技与西方近代科学的比较
中国古代传统科技的特点:
中国古代科技具有很强的实用性,服务于农业生产并为统治阶级所用;
缺乏理论探索,大多是对生产经验的直接记载或对自然现象的直接描述;
理论技术化倾向严重,而这些技术不具有开放性,没有转化为普遍的社会生产力。
西方近代科学的特点:
西方近代科学注重实验,把系统观察和实验与严密的逻辑体系相结合,形成系统的科学理论,服务于工业生产;
数学表达方式,用代数式来表达成果内容。
科学理论有效的转化为社会生产力。
【经典练习】.(2024·北京高考·13)透视法是 15 世纪欧洲艺术家在实践中探索出的一种理论,又称“数学透视法",在绘画和浮雕创作上掀起划时代的技法革命。哥白尼曾说“日心说”是按透视法合理构建的宇宙空间结构,伽利略也说他发明天文望远镜受到透视法的启示。由此可见( )
①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创作引入了科学方法
②透视法理论的出现标志欧洲近代科学兴起
③艺术理论和实践促进了近代科学研究发展
④透视法成为了近代天文学革命的核心理论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C
【解析】据材科“透视法是 15 世纪欧洲艺术家……探索出的……理论”等可知,15 世纪欧洲处于文艺复兴时期,透视法是艺术家在实践中探索出的理论,这说明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创作引入了科学方法,故①正确;哥白尼的日心说标志着欧洲近代科学的兴起,故②错误;据材料““日心说”是按透视法合理构建的字宙空间结构”“发明天文望远镜受到透视法的启示”等可知,艺术理论(透视法)和实践促进了近代科学研究发展,故③正确;近代天文学革命的核心理论是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不是透视法,故④错误;选择C项符合题意。
【经典练习】 (2023·山东高考·13)19世纪后期,用变异和自然选择揭示生物界演化规律的《物种起源》与用经济力量和经济学原理揭露资本主义制度秘密的《资本论》,在哲学、神学和社会政治学说中引起巨大震荡。这是因为二者都
A.总结了工业社会的发展规律 B.推动了科学革命的深入发展
C.冲破了神学对人们思想的束缚 D.发现了斗争是人类进步的原因
【解析】据所学可知,《物种起源》主要论述了“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生物进化规律,《资本论》以剩余价值为中心,对资本主义进行了彻底的批判,二者都在一定程度上承认竞争和斗争的重要性,故选D项
D
1、含义:
四、启蒙运动
17、18世纪欧洲资产阶级在思想领域里展开的反对封建专制统治和教会思想束缚的思想解放运动被称为启蒙运动。
2、背景:
经济(根本):专制王权和教会的思想束缚阻碍资本主义发展;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近代科学的发展,人们思想进一步解放;
新兴资产阶级要求摆脱专制王权和教会的思想束缚。
核心:理性
强调独立思考与自主精神。认为判断是非的标准是人的理性。
对未来社会提出了一些基本的政治思想,
如天赋人权、平等、自由、法治和权力制衡等。
3、进程:
17世纪,英国出现早期启蒙思想。
18世纪,法国成为启蒙运动的中心。
18世纪后期,扩展到欧洲其他国家及北美地区。
4、内容:
P48 理性——强调独立思考与自主精神
理性
独立思考
自主精神
思考什么
人的权利
如何维护人的权利
天赋人权
法治学说
国家学说
国家来源
主权归属
政体形式
政权组织
社会契约
主权在民
君主立宪
民主共和
三权分立
法律是理性的体现;法律至上;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夺取
政权
建立
政权
巩固
政权
精神内核:
“理性”是启蒙运动的精神内核,强调独立思考与自主精神。启蒙思想家认为判断是非的标准是人的理性。
1、含义:
四、启蒙运动
2、背景:
3、进程:
4、内容:
5、主张:
国别 人物 主张
法国 孟德斯鸠
法国 伏尔泰
法国 卢梭
英国 亚当·斯密
德国 康德
立法、司法、行政三权分立,相互监督、制衡
君主立宪制
主权在民和直接民主制
劳动是财富的源泉和衡量价值的尺度,主张自由竞争
人应该独立思考,理性判断,主张民主、自由、平等
他们的主张有什么共同点?
反对君主专制、天赋人权、自由、平等
1、含义:
四、启蒙运动
2、背景:
3、进程:
4、内容:
5、主张:
6、影响:
①解放了思想,为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作了理论准备和舆论宣传;
②直接推动了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有助于资产阶级统治。
③成为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精神武器。
思想解放
社会转型
精神财富
启蒙运动对中国的影响 时间 表现
戊戌变法 康有为把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学说同中国儒家思想结合,鼓吹变法图强
辛亥革命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采用了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思想。
新文化运动 高举民主、科学的旗帜,对封建专制制度进行猛烈
比较项 文艺复兴 宗教改革 启蒙运动


点 时间 14-17世纪初 16-17世纪 17-18世纪
核心
矛头
内容
影响
相同 人文主义
“因信称义”
理性主义
基督教神权
教会特权
专制王权
反对专制、天赋人权
追求自由平等法治
肯定人的价值,
反对禁欲,解放人性
① 都是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思想解放运动;
② 都促进了人文精神的发展;
③ 都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
学会对比
宣扬“信仰得救”、
简化宗教仪式,
建立资产阶级化的新教
冲击封建神学,
解放了思想
打击了天主教会,
促进西欧各国民族国家
和文教事业的发展
进一步解放了思想,
为欧洲资产阶级革命
和资本主义制度
的构建奠定基础
【经典练习】(2024·安徽高考·12)意大利政治哲学家马基雅维利(1469-1527)曾撰写《君主论》献给佛罗伦萨的统治者,认为荣誉是看主建功立业的目的:后来又著有《论李维》,主张通过共和制恢复和维护人的自由。由此可见,马基雅维利( )
A.试图构建未来理性王国蓝图 B.注重比较君主制与共和制异同
C.表达了基于人性的思想主张 D.描绘了欧洲地区二元政治格局
【解析】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可知,马基雅维利的主张主要是基于当时社会发展形势的变化而改变,最初其认为“荣学是君主您功立业的目的”,是为了加强王权削弱宗教神权对人的束学,后期“主张通过共和制恢复和维护人的自由”,是为了维护人的自由二者都是人文主义内涵的表现,故选C项:据材料“意大利政治暂学家马基雅维利(1469-1527)”结合所学可知,此时尚处于文艺复兴时期,勾勒未来社会理想蓝图是在启蒙运动中,排除A项:材料内容重点强调人文主义,而非对比政治体制的差别,排除B项:欧洲地区二元政治格局是王权与教权的并立,排除D项。
C
【经典练习】 (2024·湖南高考·13)18世纪,一些欧洲学者试图探讨人类生而具备的共同特征、社会的起源、宗教的起源,以及人种差异的性质和原因等问题,从而促进了西方人类学的形成。这体现了(  )
A.这些学者对人类起源学说的颠覆 B.这些学者对人类知识系统的重构
C.启蒙运动与文艺复兴的内在联系 D.人文主义与民族主义的相互影响
【解析】18世纪是启蒙运动的高潮时期。这一时期的欧洲学者探讨人类的的差异性问题本质上是探讨人类问题本质是人文主义精神的进一步发展,是对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发展
C
【经典练习】 (2024·吉林高考·14)普鲁士国王弗里德里希二世(1740—1786年在位)自称“国家的第一公仆”,提倡理性主义的统治,在立法、司法、教育、经济等方面推行改革。同时,他又对官员说:“你们绝没有任何主动权,一切事必须直接通报我”。这种统治风格体现了(  )
A.平民主义与贵族传统的结合 B.科学精神与神权主义的融合
C.启蒙思想与专制主义的杂糅 D.激进思想与保守主义的妥协
【解析】可知18世纪中后期,普鲁士国王在社会各方面的改革中体现了启蒙时代的精神和理念,具有开明专制的特点,与此同时,相应地限制贵族官员的特权,是一种在集权制基础上引入启蒙运动的理念的治理模式
C
【经典练习】 (2024·广东高考·13)1794年《人权宣言》在哥伦比亚首次被翻译和秘密印刷。在拉丁美洲的一些大城市,土生白人贵族和知识青年组织了各种秘密结社。“我不是西班牙人,我是美洲人”成为惯常口头语,一种“美洲人”的新观念开始形成。这反映了在拉丁美洲(  )
A.国家认同引发社会变革 B.思想启蒙激发民族意识
C.独立运动摧毁殖民体系 D.革命理念得到广泛传播
【解析】据材料可知启蒙思想在拉美的传播使大量土生白人和知识青年形成了强烈的民族认同意识,有利于拉美民族独立运动的发展
B
14世纪
16世纪
17世纪
18世纪
19世纪
文艺复兴(14-17世纪初)
宗教改革
科学革命
启蒙运动(17-18世纪后半期)
几百年思想解放运动表达了新兴资产阶级的诉求,
并为资产阶级建立保障其诉求实现的资本主义社会勾画蓝图,
作好了理论准备和舆论宣传。
唤醒人性
信仰自由
发挥智慧
本课小结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