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三峡 课件+教案 (4)

文档属性

名称 27.三峡 课件+教案 (4)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语文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4-12 22:35:00

文档简介

1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理解文章内容,把握三峡的景物特征;背诵课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汇。
(2)过程与方法:学习本文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理解作者安排本文顺序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2学情分析
本班学生的基础较好,能按照老师要求做到预习,理解能力较强,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有了一定的基础,学生课堂表现活跃,能与教师密切配合,学生之间能相互合作。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朗读并背诵课文; 积累文言词汇; 学习抓住景物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
教学难点:
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的爱国激情。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三峡》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激情导入:著名学者余秋雨说过这么一件事,一个外国朋友曾经问他:“中国有意思的地方很多,你能告诉我最值得去的一个地方吗?请只说一个。”同学们猜一下是哪一个地方?(三峡)那么,三峡何以有那么大的魅力呢?请看:
[屏幕:播放三峡风光片]
看来,三峡的确魅力无穷,这节课就让我们追随郦道元一起走进一千五百多年前的三峡,去领略三峡的无限风光吧!
二、介绍题目,作者及其他。
1、题解:峡,两山夹水的地方,三峡指三峡:指瞿塘峡、巫峡、西陵峡。在长江上游,西起四川奉节白帝城,东至湖北宣昌南津关,长193公里。[屏幕:播放三峡示意图]
2、作者,作品简介。
郦道元,北魏著名地理学家,散文家,字善长,范阳(今河北涿县)人。作品有<<水经注>>,<<本志>>,<<七聘>>(后两部已失传)。
他以地理学家的目光探寻自然的同时,又以文学家的心灵感受自然,因此,他的<<水经注>>不仅是一部地理学巨著,更是一部有文学价值的散文集。
<<水经注疏>>就是清代国学大师杨守敬对郦道元<<水经注>>所作的<<疏>>.因此可以说<<水经注疏>>是很有特色的研究<<水经注>>的古典巨著。
三、朗读—读准字音,朗读指导。
(1)范读课文。(学生注意字音和节奏)
(2)学生小声读。(要求:画出书中难读的字词,同桌间交流探讨)朗读是语文的一个重要环节,要想读的好,首先要读准文中的每一个字。下面,我们一起识记字词。[屏幕:展示生字读音]
(3)学生放声朗读.体会感受赞美之情,并且注意停顿,下面老师展示本文节奏,仅供参考:[屏幕:展示朗读节奏.]
四、解读—准确翻译,理解内容.
(1)解释下列加红色的词[屏幕:展示]
自三峡七百里 从,由
略无阙处 毫(无),一点儿
略无阙处 同“缺”
重岩叠嶂 像屏障一样的山
自非 如果
亭午夜分 正午
不见曦月 阳光
夏水襄陵 漫上 山陵
沿溯阻绝 顺流而下,逆流而
或王命急宣 有时
虽乘奔御风  即使
虽乘奔御风奔马  驾(车)
不以疾也 认为,觉得
素湍绿潭 白色的 急流
绝巘 极(高的) 山峰
飞漱其间 冲刷
良多趣味 真,实在
林寒涧肃 寂静 
属引凄异 连续 延长
(2)释四字语[屏幕:展示]
略无阙处 没有一点中断的地方
重岩叠嶂 重重的悬崖,层层的峭壁
夏水襄陵 夏天江水漫上山陵
沿溯阻绝 上行下行的航路都被阻断
乘奔御风 骑上快马,驾着疾风
素湍绿潭 雪白的急流,碧绿的潭水
回清倒影 回旋着清波,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
清荣峻茂 水清,树荣(茂),山高,草茂
晴初霜旦 初晴的日子或结霜的早晨
林寒涧肃 树林和山涧一片清凉肃静
属引凄异 声音持续不断,异常凄凉
哀转久绝 悲哀婉转,很久才消失
(3)师生互动,共译课文。
学生先译,老师逐段显示译文.[屏幕:展示]
(4)初步感知课文:通过同学们的翻译,我们依稀可见三峡的美丽风光,同学们,你们能说出郦道元笔下的三峡风光是从几个方面来描写的吗?
[明确:山,水] (教师板书)
其中水的描写又是怎样安排顺序的呢?
[明确:按季节,夏.春冬.秋] (教师板书)
(5)请同学们安此思路背诵课文吧.
五、结并布置作业.
本文为我们描写了三峡的美丽风光,流露出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我们伟大的祖国,山河壮美,无数名山大川像熠熠生辉的瑰宝,妆扮着中华大地.我们身边也有道道风景,美就在我们身边,大家双休日或假期可以出去游一下,“读万卷书”,也要“行万里路”.
作业:完成练习册1—3题.
六、板书设计:
三 峡
山水:夏、春冬、秋
4.2 第二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三峡》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检查背诵。
(1)作者从几个方面描写三峡风光?三峡的水又是按什么顺序安排的?
(2)提学生背诵课文。
二、研读——质疑探究,提炼主题。
1、三峡的自然风光很多,作者重点写了三峡的山水。三峡的山有哪些特点?(提一女生读第一段)
(1)“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七百里”表现三峡什么特点? [表现峡之长]
(2)“两岸连山,略无阙处”表现什么特点?
[表现山之连绵]
(3)第一段中表现山之高、峡之窄的句子是: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
[屏幕:展示问题]
[小结:写山,突出山势连绵,山高狭窄,为下文写长江水作铺垫]
2、文章第2-4自然段都是在写水。夏季江水最盛,故将“夏水”置于首位,文章是如何描写夏季江水的?(提一男生读第二段) 【屏幕:展示】
(1)“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朝发白帝,暮到江陵”这几句表现三峡水什么特点?
【“夏水襄陵” 一句说明水位高、水势大;其余几句说明水情险、水流急。】
(2)采用衬托手法表现水流急速的一句是: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3)提问:文中曾写道:“至于夏季襄陵,沿溯阻绝”,但接下来却说:“朝发白帝,暮到江陵”,这是否矛盾?
[明确: “至于夏季襄陵,沿溯阻绝”,概述夏季江水的凶险,在通常情况下,船只因江水流速过急,不会冒险出发.但在“王命急宣”的情况下,船一旦起航,便可“朝发白帝,暮到江陵”。作者正是通过一般和特殊这两种情况的对比,表现夏季江水大,流速快的特点。
(4)提问:“朝发白帝,暮到江陵”,作者写此为了表现什么?你能想到与此内容相似的一首诗吗?
【明确:两者相距“千二百里”,路途遥远,却能一日之间到达,可见船行之迅速,夏季的湍急。作者用“乘奔御风”来与船速对比,夸张手法写出三峡水流的迅速凶猛。】
【小结:夏水】
3、师生学习第三段。(女生齐读第三段)
春冬之景是怎样的呢?
[明确:文中描写二季景色,重在“色”,“形”, “素”,“绿”是颜色;“怪”,“悬”是形状。然后得出结论:清荣峻茂。
(2)提问:如此摇曳生辉的美景,作者的情感也蕴含其中,有一个字准确的表达了此时的愉快心情?
[明确:趣。]
(3)提问:“清荣峻茂,良多趣味”一句中
“清”的是——
“荣”的是——
“峻”的是——
“茂”的是——
(4)提问:“素湍绿潭”和“悬泉瀑布”写景角度有何不同?
[明确:“素湍绿潭”----俯瞰江水所见;写水.“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仰望山峦所见,写山。]
[板书:春冬:水清,水静]
4、学习第四段.(男生齐读第四段)
(1)三峡秋之美体现在什么地方?[林寒涧肃]
(2)作者又是如何体现的?采用什么方法?
[明确:①作者并不明确点出“秋”字,而是以一个“霜”字加以暗示,以概括之笔写深秋霜晨,又以“寒”“肃”二字渲染,三峡秋景遂变成清寒之景,给人带来的心情自然也是凄凉之情。②作者不再写山、写水、写树,而是写猿鸣,以此来烘托萧瑟的秋景,写出人们身处此时此地的伤感。]
5、小结。
(1)作者为什么不按春夏秋冬四季的顺序依次描写江水,而是首先写夏季,并将春冬二季合为一体?
[本文重在写水,而水以夏季为盛,长江在三峡段的迅疾凶险之特征亦体现得尤为突出,故作者将“夏水”置于首位。相较而言,春冬二季的长江皆有“清荣峻茂“的盎然情趣。故而合为一体描绘。]
(2)概括:《三峡》怎样抓住特点描绘三峡的自然景观?
写山,突出山势连绵、山高峡窄。
写水,分别写不同季节的不同景象.
[夏天:水大、水急。 春冬:水清、水静。 秋天:林寒、涧肃]
(3)学了这篇优美的文章,你能用唐代大诗人李白的一首诗来概括本文的意境吗?
(4)讨论:李白的<<早发白帝城>>:“早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中一二句和原文那些句子相照应?三,四句和那些句子相照应?
[答案:一二句照应“早发……一千二百里”;三四句照应“高猿……哀转久绝。”
三、品读—品味语言,赏析亮点。
四、巩固复习 课外扩展
(1)解释下列一词多义现象
自三峡七百里中 从,由
自非亭午夜分 如果
绝献多生怪柏 极
哀转久绝 消失
(2) 理解性背诵默写
1表现山高峡窄的句子:
2表现山之连绵的句子:
3表现水位高、水势大的句子:说明水情险、水流急的句子
4采用衬托手法表现水流急速的句子:
5概括春冬之时峡水特点的句子:
(3)下面一段文字也是《水经注》中的,请给它加上标点,并翻译成现代汉语。
江水又东径黄牛山下有滩名曰黄牛滩南岸重岭叠起最外高崖间有石如人负刀牵牛人黑牛黄……此岩既高加以江湍纡回虽途径信宿犹望见此物故行者谣曰朝发黄牛暮宿黄牛三朝三暮黄牛如故
五、作业:
①背诵课文,摘抄精彩词句。
②水是三峡的灵魂,请仿照文章写景方法描写你见到过的最美丽的水。
课件22张PPT。三 峡郦道元学习目标: (1)欣赏三峡的雄奇险拔,清幽秀 丽的景色,把握三峡的景物特征.
(3)体会作者思想感情.
(2)品味本文语言“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七百里”表现三峡什么特点?表现峡之长。
“两岸连山,略无阙处”表现什么特点?
表现山之连绵。第一段中表现山之高、峡之窄的句子是: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朝发白帝,暮到江陵”这几句表现三峡水什么特点?“夏水襄陵” 一句说明水位高、水势大;
其余几句说明水情险、水流急。采用衬托手法 表现水流急速的一句是: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文中曾写道:“至于夏季襄陵,沿溯阻绝”,但接下来却说:“朝发白帝,暮到江陵”,这是否矛盾? “至于夏季襄陵,沿溯阻绝”,概述夏季江水的凶险,在通常情况下,船只因江水流速过急,不会冒险出发.但在“王命急宣”的情况下,船一旦起航,便可“朝发白帝,暮到江陵”.作者正是通过一般和特殊这两种情况的对比,表现夏季江水大,流速快的特点.] 前后呼应概括春冬之时峡水特点的句子是: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清荣峻茂,良多趣味”一句中“清”的是——
“荣”的是——
“峻”的是——
“茂”的是—— 概括:《三峡》怎样抓住特点描绘三峡的自然景观?写山,突出山势连绵、山高峡窄。
写水,分别写不同季节的不同景象:夏天:水大、水急。
春冬:水清、水静。
秋天:林寒、涧肃。巩固复习 课外扩展指出本文中的一个通假字阙——缺解释下列一词多义现象 自三峡七百里中
自非亭午夜分
绝献多生怪柏
哀转久绝从,由
如果

消失理解性背诵默写
表现山高峡窄的句子:
表现山之连绵的句子:
表现水位高、水势大的句子:理解性背诵默写2说明水情险、水流急的句子
采用衬托手法表现水流急速的句子:
概括春冬之时峡水特点的句子:沿溯阻绝……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下面一段文字也是《水经注》中的,请给它加上标点,并翻译成现代汉语。  江水又东径黄牛山下有滩名曰黄牛滩南岸重岭叠起最外高崖间有石如人负刀牵牛人黑牛黄……此岩既高加以江湍纡回虽途径信宿犹望见此物故行者谣曰朝发黄牛暮宿黄牛三朝三暮黄牛如故断句和标点:  江水又东 径黄牛山下 有滩名曰 黄牛滩 南岸重岭叠起 最外高崖间有石如人 负刀牵牛 人黑牛黄   此岩既高 加以江湍纡回 虽途径信宿 犹望见此物 故行者谣曰 朝发黄牛 暮宿黄牛 三朝三暮 黄牛如故 有疑问吗?,,“”。,,,……,,。:,,,。”,译文:
江水又向东流,经黄牛山下,有滩名叫“黄牛滩”。南岸重岭叠起,最外面的高崖间,有一山石很像人的样子,背着刀牵着牛,人是黑色的,牛是黄色的……这块岩石已经很高了,又加上江流湍急,迂回曲折,即使沿途经过,住上两夜,还是能望见此物。所以在这里行走的人有歌谣唱道:“朝发黄牛,暮宿黄牛,三朝三暮,黄牛如故。”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这么好的文章,怎能不背过?看谁背得快背得准作业:①背诵课文,摘抄精彩词句。②水是三峡的灵魂,请仿照文章写景方法描写你见到过的最美丽的水。谢谢指导,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