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上册期末复习练习题(含答案)
选择题
1.下图为某同学课堂学习笔记。依据笔记内容,可以判断学习的内容是( )
城邦公职人员在全体公民中抽签产生;主席团轮流主持城邦日常事务;主席团由各地抽签产生并抽签产生主席;公民大会是最高权力机构;津贴制度保证贫穷公民参政议政。
A.古代雅典的民主政治 B.古代希腊的建筑和文学
C.马其顿亚历山大远征 D.古代罗马的哲学与宗教
2.公元646年(大化二年)政府颁发“改新诏”:建立中央集权体制;实行班田收授法;实行租庸调制。这次仿唐制进行改革的国家是( )
A.拜占庭帝国 B.阿拉伯帝国 C.古代日本 D.法兰克王国
3.学者研究表明,到16世纪中期时,英国99%的庄园已被出租出去;1568年佩姆布鲁克伯爵的32个庄园中有29个庄园的自营地已被出租。材料反映的历史现象是( )
A.庄园经济得到确立 B.国际贸易得到发展
C.租地农场普遍建立 D.手工工场发展迅速
4.下图是一位同学拓展阅读欧洲近代历史著作后写的读书札记。从中可知这位同学阅读的内容是( )
这是一种积极向上的思潮,以索古、复古为主要表现形式,敏破除基督教神学的迷信,促进了欧洲文学、艺术的发展,改变中古时期人们的思想观念。
A.古代希腊文化 B.欧洲文艺复兴
C.英国殖民扩张 D.美国独立战争
5.王斯德在《世界通史》中指出:15世纪末期的欧洲,社会分工不断扩大,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商品经济日益发展,货币的需要量大大增加…西欧的国王、贵族和商人到处追求黄金白银,形成一股贵金属热。这段叙述可以用来说明( )
A.西欧大学出现的条件 B.新航路开辟的背景
C.光荣革命的影响 D.启蒙运动的影响
6.8世纪前期,法兰克王国实行改革后,出现了下图所示的情况。其中维系各阶层之间关系的纽带是( )
A.权力
B.忠诚
C.土地的封赐
D.军队
7.从10世纪起,西欧旧的城市开始复苏,新的城市不断产生。意大利、法兰西、英格兰、德意志等,都出现了许多著名的城市。西欧城市重新兴起最伟大的意义是( )
A.彻底瓦解了西欧的封建制度
B.城市自治得以普遍实现
C.基督教会和等级制度日趋完善
D.为西欧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8.特许状(下图)一般是国王或者城市原本所辖的封建领主颁发,主要内容是承认城市的自治权和工商特权,明确市民的权利和义务。中世纪城市获得“特许状”,意味着( )
A.获得经济独立
B.完全摆脱国王和领主的控制
C.获得政治独立
D.取得一定程度的自由和特权
9.九年级(1)班开展关于“大化改新”的主题班会,以下对大化改新说法错误的是( )
A.建立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
B.国家定期把土地分给农民耕种,并收取赋税
C.是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
D.仿效我国宋朝的典章制度
10.历史告诉我们,新真理通常是以“异端”开始的,罗马教皇和天主教教会是中世纪西欧社会的主宰力量,他们把一切新思想斥之为“异端邪说”。14-16世纪具有代表意义的“异端邪说”是( )
A.人文主义思想
B.人人生而平等思想
C.“民主”“共和” 思想
11.“如今有个趋势,人们怀念她的民主制度,并将其视为所有现代民主制度的源头。”(英国历史学家约翰·索利语)这里的“她”是指( )
A.斯巴达 B.雅典 C.罗马帝国 D.西罗马帝国
12.自人类伊始,军事领袖们就在历史上起着重要的作用。曾有外媒评选出史上十大军事领袖。其中,排在第一位的这位军事领袖,在公元前4世纪后期开始东征,建立起地跨三大洲的帝国,这个人是( )
A.伯里克利 B.凯撒 C.屋大维 D.亚历山大
13.下列关于日本大化改新的表述,正确的是( )
A.是一次封建性质的改革 B.仿效英国建立君主立宪制度
C.使日本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的危机 D.倡导文明开化,大力发展教育
14.“以零号填补个位、十位、百位……的空白,进位法简明准确”,评述的对象是( )
A.阿拉伯数字 B.万有引力定律 C.生物进化论 D.相对论
15.在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中,诞生了三大宗教。下列主张符合伊斯兰教的是( )
A.信仰“救世主” B.众生平等,忍耐服从
C.信仰真主“安拉” D.世间万物的发展都有因果缘由
16.富兰克林·罗斯福总统在对美国对日宣战演说中说:“我要求国会宣布:自1941年12月7日——星期日日本进行无缘无故和卑鄙怯懦的进攻时起,合众国和日本帝国之间已处于战争状态。”美日“处于战争状态”的影响是( )
A.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B.使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规模进一步扩大
C.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转折点 D.宣告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战事结束
17.1942年,26国签署的《联合国家宣言》规定:“每一(签字国)政府各自保证对与各该政府作战的三国同盟成员国及其附从者使用其全部资源,不论军事的或经济的。”其根本目的是( )
A.加强各国经济、军事的交流 B.孤立苏联社会主义国家
C.团结一切力量战胜法西斯国家 D.以牺牲弱小国家利益取得胜利
18. 《走向全球主义》一书作者安布鲁斯指出,“尽管国家在全世界保持着优势地位,但美国领导人在1945 年夏对未来有三怕。一是政治上的,怕斯大林,也就是怕社会主义……”为此,美国在政治方面提出( )
A.杜鲁门主义 B.马歇尔计划 C.建立北约 D.成立联合国
19. 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经济大国。“战后,教育经费在政府的财政预算中所占比重超过20%,名列资本主义世界各国之首。90年代有三分之一以上的成年人受过大学教育。工程师在人口中的比例居世界之首。”该材料反映日本经济高速增长的原因是( )
A.重视科学技术的引进和创新
B.推行严格的科学管理制度
C.重视教育,注重人才培养
D.政府投资主要放在发展经济上
20.右图为二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示意图,对此图解读正确的是( )
A.战后美国经济发展持续增长
B.五六十年代罗斯福实行新政推动经济发展
C.70年代中期增长率最低
新经济的出现促进了90年代的经济增长
21.小明同学在阅读《世界文明史》时,看到这样的话:“它被誉为‘被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在人类历史上首次创造了烟囱多于教堂尖顶的图景”。它在不过三代人的时间里,改变了整个英格兰的面貌。它指的是( )
A. 新航路开辟 B. 工业革命 C. 光荣革命 D. 宗教改革
22.恩格斯说:“未来的战争是世界战争,规模空前、破坏巨大,将长达3-4年,将有800-1000万士兵互相残杀,把整个欧洲吃个干净,导致欧洲贫困普遍化。”最先验证了恩格斯说法的战争是 ( )
A.第一次世界大战 B.第二次世界大战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23.“当英国人从陶醉中惊醒,猛然看见帝国上空的夕阳时,新的太阳已经在大西洋另一端的美洲大陆上升起。”与文中“新的太阳”相关的历史事件是发生在19世纪70年代的( )
A. 美国独立战争 B. 工业革命 C. 第二次工业革命 D. 美国内战
24.俄国1861年改革时,有些地主主张农奴与土地一起解放,不过要一笔高额的赎款。沙皇亚历山大二世采纳了这一主张。下列说法是对以上表达的理解,其正确的是①改革是对农奴的一场掠夺②农奴制改革有大量封建残余③改革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④沙皇赞同废除农奴制。( )
A.①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25.2017年5月,在乌镇举行的“人机围棋”旷世决战中,柯洁以0:3落败,AIPHAGO(阿法狗)取得了对人类的完全胜利。AIPHAGO(阿法狗)是基于第三次科技革命中的
原子能技术 B.航天技术
C.生物技术 D.计算机技术
二、非选择题
26、填空题
(1).________被认为是“尼罗河的赠礼”的古代文明,古巴比伦王国位于________流域。
(2).西方文明的发祥地是_______,古希腊城邦的突出特点________。
(3).中世纪城市居民争取城市的自由和自治,常用手段有___________,最典型的取得自治权居民是________。
(4).文艺复兴萌芽时间_____________,最先出现于________________。
(5).19世纪中期,日本处于__________统治之下。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导火线_______。
2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人人生而平等,他们都从“造物主”那边被赋予了某些不可转让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为了保障这些权利,所以才在人们中间成立政府。……如果遇有任何一种形式的政府变成是损害这些目的的,那么,人民就有权利来改变它或废除它,以建立新的政府。
材料二 “立法权是制定、修正或废止法律的权力,代表国家的一般意志,应由人民集体享有,人民通过自己的立法机关来行使立法权。立法机关定期开会,除此之外还有权监督法律的执行。”“行政权是决定媾和或宣战,派遣或接受使节,维护公共安全,防御侵略的权力,它执行国家的意志,应该由国王掌握。”“司法权是惩罚犯罪或裁决私人讼争的权力,具有独立性,应由法院和陪审官会使。”
——孟德斯鸠
材料三 一个民族要崛起,要有三个方面的改变:第一是人心的改变;第二是政治制度的改变;第三是器物和经济的改变。
——《大国崛起的文化准备》
概括材料一和材料二体现的欧洲思想家的思想。
(2)根据上述三则材料,列举近代欧洲影响“人心改变”的两个重要历史事件。概括这两次“人心改变”产生的共同影响。
(3)综合以上材料及问题,概括思想解放与社会进步之间的关系。
28.人口的迁移和结构的变化有其内在的历史和现实原因,对社会经济发展产生重要影响。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列两幅图表,图表一为美洲15—19世纪居民结构变化(估值),图表二为16—19世纪人口迁移示意图(局部)
白人 黑人 混血人种 原住民
1490年 0.00% 0.00% 0.00% 100.00%
1570年 1.37% 2.42% 0.25% 96.06%
1650年 6.42% 8.95% 5.70% 80.65%
1852年 7.77% 14.47% 36.84% 48.39%
图表一
图表二
(1)导致以上图表中居民结构和人口迁移的变化的原因有哪些?有何共同影响?
材料二 下列两幅图表,分别反映19世纪英国城镇人口比重变化和1978年—2006年中国城市人口增长。
19世纪英国城镇人口比重变化表 1978年—2006年我国城市人口增长率变化图
(2)以上图表中英国和中国城市人口迅速增长的主要原因分别是什么?有何共同作用?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推进城市化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29.2017年5月14—15日,“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与世界历史上前几次全球化相比,中国“一带一路”引领的全球化是实现人类和平与发展的新型全球化。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近500年来,近现代世界历史发生过三次结构性的权力转变……第一次转变始于15世纪西方世界(欧洲)的崛起;第二次转变发生在l9世纪中后期美国的崛起……目前我们正在经历的则是现代史上的第三次权力转变,或可称为“群雄竞起”的时代。
——[美]法里德·扎卡里亚《后美国世界》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5世纪推动“欧洲崛起”的两个历史事件。
材料二 随着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和世贸组织的建立,由美国主导的第二次全球化开始了。这一次全球化并没有建立帝国,而是通过创办视世界为其市场的多国公司和全球公司。在技术缩短了时间和距离的情况下,可口可乐、麦当劳和索尼等产品成为世界名牌。在将近50年的时间里,国际贸易的升幅超过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率,成为推动全球增长的主要动力。
——[美]克莱德·帕雷斯托维姿的署名文章(2005年)
(2)根据材料二,归纳“美国主导的第二次全球化”的推动力有哪些?
材料三 如下图,不论你愿意与否,全球化进程都会不断深入地发展……
(3)从材料三“全球化进程”的漫画中,你获得了什么信息?当今中国引领全球化转型的推进倡议是什么?
30、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从史前史到21世纪(下)》(北京大学出版社)目录节选:
第七编 西方据优势地位时的世界,1763—1914年
第26章 欧洲的科学革命和工业革命 一、科学革命的根源 二、科学革命的进程 三、科学革命的意义 四、工业革命的根源 五、工业革命的进程 六、工业革命对欧洲的影响 七、工业革命对非欧洲世界的影响 第27章 政治革命 一、政治革命的格局 二、英国革命 三、启蒙运动 四、美国革命 五、法国革命
请回答:
(1)以上目录材料中,作者认为西方占据优势地位的三大要素是什么?
(2)说到西方近代科学革命,作者不得不提及两位伟大的科学家,根据提示写出他们的名字:
①“发现支配宇宙中的物体的定律”的近代物理学奠基人:
②“发现支配人类本身进化的规律”的进化论者:
(3)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说说工业革命对欧洲经济的影响。
(4)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美、法三国革命对西方占据优势地位所起的共同作用。
答案
1-5ACCBB 6-10CDDDA 11-15BDAAC 116-20BCACD 21-25BACBD
(1)古埃及文明 两河流域(幼发拉底河、底格里斯河)
古希腊“小国寡民”
金钱赎买和武力斗争琅城居民
(4)14世纪中叶意大利
德川幕府 萨拉热窝事件
27、(1)资产阶级自由、民主、平等、三权分立(分权制衡)思想。
(2)文艺复兴运动、启蒙运动。推动了近代欧美思想文化的繁荣,促进了欧美资本主义的发展。
(3)思想解放对社会进步、人类发展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意思相近即可)
28. (1):答:新航路开辟;贩卖黑人奴隶(三角贸易)。加强了世界各地的联系;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发展。
(2):答:英国工业革命;中国改革开放。共同作用是促进城市化进程,加快经济发展。
(3) 答:合理规划布局;合理控制城市人口;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注重科技创新和环境保护,实现可持续发展等。(言之有理即可)
29.(1)事件:文艺复兴运动;新航路的开辟。
(2)推动力: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兴起和创新;国际经济组织的建立;跨国公司的发展;国际贸易的增长。
(3)信息:发达国家(或西方强国)是经济全球化的领跑者,获利更大;发展中国家处于不利境地;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间贫富差距加大。(答出其中两条即可)倡议:“一带一路”建设。
30、(1)科学革命、工业革命、政治革命
(2)①牛顿 ②达尔文
(3)珍妮纺纱机的发明 推动了欧洲资本主义生产力的巨大发展,促进了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市场的形成。
(4)推翻了落后的封建专制制度,确立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制度,为资本主义迅速发展开辟了广阔的道路。(答案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即可酌情给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