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期末综合练习题(含答案、答题卡)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期末综合练习题(含答案、答题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3.7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12-31 23:26:01

文档简介

六年级上册语文期末综合训练(含答案、答题卡)
一、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30 分)
1.看拼音,写词语(8 分)
lǐ mào yī jīn xuán yá dàn shēng
( ) ( ) ( ) ( )
páo xiào kāng kǎi chú fáng jīng yíng
( ) ( ) ( ) ( )
给下列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 “√”(4 分)
蒙古包(měng méng) 迂回(yū yú)
擎着(qíng jìng) 妩媚(wǔ fǔ)
3.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并选择合适的词语填空(8 分)
( )然一体 ( )然大悟 ( )然不同 ( )然起敬
( )然一新 ( )然有序 ( )然屹立 ( )然无恙
(1)经过重新装修,教室( ),同学们都非常喜欢。
(2)站在长城上,遥想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怎能不令人( )?
4.按要求写句子(6 分)
(1)桑娜对丈夫说:“咱们的邻居西蒙死了,我也不知道是什么时候死的。”(改为转述句)
(2)走之前,我总得把他们的母亲送进疯人院啊!(改为双重否定句)
(3)用 “独具匠心” 写一个反映传统文化传承的句子。
5.诗词名句填空(4 分)
(1)“ , ” 描绘了西湖夏日暴雨骤来骤去的奇妙景色。
(2)“ , ” 借用神话传说,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二、阅读理解(30 分)
(一)阅读文言文《伯牙鼓琴》,回答问题
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1.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4 分)
(1)志在太山( )
(2)巍巍乎若太山( )
(3)少选之间( )
(4)终身不复鼓琴( )
2.翻译下列句子(4 分)
(1)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
(2)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
3.“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 的原因是什么?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4 分)
阅读现代文《传承的力量》,回答问题
在古老的华夏大地上,传统文化如同一颗璀璨的明珠,历经岁月的洗礼,依然散发着迷人的光彩。从诗词歌赋到琴棋书画,从传统节日到民间工艺,每一项都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智慧和情感,成为我们心灵成长的滋养。
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让我们领略到塞外风光的雄浑壮阔;“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寄托着古人对宇宙人生的深刻思考。孩子们在诵读经典诗词的过程中,不仅能欣赏到汉语的优美韵律,更能从中汲取古人的精神力量,懂得家国情怀、人生哲理。学校里的诗词朗诵比赛,舞台上的孩子们身着古装,声情并茂地朗诵着一首首经典之作,那一刻,传统文化在他们身上焕发出新的生机。
传统节日也是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春节时,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包饺子、贴春联,红红的灯笼挂起来,喜庆的氛围弥漫在空气中,这是团圆与希望的象征;中秋之夜,明月高悬,人们吃着月饼,赏月聊天,传承着对美好生活的祈愿。这些节日习俗,像一根无形的线,将中华民族紧紧地联系在一起,让我们在忙碌的现代生活中,依然能找到心灵的寄托和归属感。
民间工艺更是凝聚着民间艺人的心血与智慧。剪纸艺术,一把剪刀,一张红纸,在艺人的手中就能变幻出各种精美的图案,花鸟鱼虫、人物故事栩栩如生。那细腻的线条、独特的造型,无不体现着传统文化的审美情趣。孩子们走进民间工艺坊,跟老艺人学习剪纸,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在动手实践中培养耐心与专注力,让传统文化在指尖传承。
然而,在时代的浪潮中,传统文化也面临着诸多挑战。一些古老的技艺后继无人,许多传统习俗在现代生活方式的冲击下逐渐被淡化。但值得庆幸的是,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意识到传统文化的重要性,积极投身到传承与保护的行动中。
学校开展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邀请民间艺人授课,举办文化展览;社会各界也通过各种媒体平台宣传传统文化,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传统文化。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传统文化这棵大树必将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绚丽的光彩,为我们的心灵成长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1.文中提到了哪些传统文化形式?请简要概括。(6 分)
2.为什么说传统文化是我们心灵成长的滋养?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回答。(6 分)
3.面对传统文化在时代浪潮中面临的挑战,人们采取了哪些措施?(6 分)
三、口语交际(5 分)
在学校组织的 “传统文化传承我有责” 主题活动中,你打算向同学们介绍一项你感兴趣的传统文化(如京剧、书法、武术等),请简要写一写你会如何介绍,重点突出其独特魅力和传承意义。
四、习作(35 分)
题目:《我与传统文化的故事》
要求:选择你在学习、生活中与传统文化接触的一次经历,详细叙述这个故事,写出自己的真实感受和收获。内容具体,语句通顺,条理清晰,字数不少于 450 字。
参考答案
一、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1.看拼音,写词语
礼貌 衣襟 悬崖 诞生 咆哮 慷慨 厨房 晶莹
2.给下列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蒙古包(měng√ méng) 迂回(yū√ yú)
擎着(qíng√ jìng) 妩媚(wǔ√ fǔ)
3.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并选择合适的词语填空
(浑)然一体 (恍)然大悟 (截)然不同 (肃)然起敬
(焕)然一新 (井)然有序 (巍)然屹立 (安)然无恙
(1)经过重新装修,教室(焕然一新),同学们都非常喜欢。
(2)站在长城上,遥想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怎能不令人(肃然起敬)?
4.按要求写句子
(1)桑娜对丈夫说,他们的邻居西蒙死了,她也不知道是什么时候死的。
(2)走之前,我不得不把他们的母亲送进疯人院啊!
(3)在这次传统手工艺品展览中,老艺人王师傅的剪纸作品独具匠心,每一幅都展现了古老剪纸艺术的精髓,让人们看到了传统文化在现代的传承与创新。
5.诗词名句填空
(1)“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描绘了西湖夏日暴雨骤来骤去的奇妙景色。
(2)“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借用神话传说,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二、阅读理解
(一)《伯牙鼓琴》
1.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1)心志,情志
(2)像
(3)一会儿,不久
(4)再
2.翻译下列句子
(1)伯牙弹琴,锺子期听他弹琴。
(2)弹得真好啊!像流水一样浩荡。
3.原因及体会:原因是锺子期死了,伯牙认为世上再没有值得他为之弹琴的人了。从中体会到伯牙与锺子期之间深厚的知音情谊,知音难觅,失去知音的悲痛使得伯牙做出了这样极端的举动,也让我们感受到古人对真挚友情的珍视。
(二)《传承的力量》
1.文中提到的传统文化形式:文中提到的传统文化形式有:诗词歌赋、传统节日、民间工艺(如剪纸)。诗词能让孩子汲取精神力量,欣赏汉语韵律;传统节日是团圆和祈愿的象征,联系着中华民族;民间工艺凝聚着艺人智慧,体现审美情趣,还能让孩子动手实践传承文化。
2.传统文化是心灵成长滋养的原因:传统文化中的诗词让我们领略美景、思考人生,汲取精神力量,懂得家国情怀等;传统节日营造团圆、喜庆氛围,传递对美好生活的祈愿,给予心灵寄托和归属感;民间工艺培养耐心与专注力,其独特的审美情趣丰富心灵。这些都从不同方面滋养着我们的心灵,促进我们的成长。
3.面对挑战采取的措施:学校开展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邀请民间艺人授课,举办文化展览;社会各界利用媒体平台宣传传统文化。这些措施有助于让更多人了解和喜爱传统文化,从而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保护。
三、口语交际
示例:同学们,今天我要给大家介绍京剧。京剧是我国的国粹,它有着独特的唱腔,那婉转悠扬、高低起伏的曲调,仿佛能将人带入一个个精彩的故事中。精美的脸谱更是一绝,不同颜色代表着不同的人物性格,红色忠勇,黑色正直。京剧的表演融合了唱、念、做、打,一招一式都极具观赏性。传承京剧意义重大,它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承载着历史和民族精神。通过欣赏和学习京剧,我们可以了解古人的智慧和审美,让这门古老的艺术在我们手中继续发扬光大,让世界都领略到京剧的独特魅力。
四、习作
例文:《我与传统文化的故事》
在我的记忆深处,有一段与传统文化 —— 书法紧密相连的难忘经历。
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周末,我路过一家书法工作室,里面传出的阵阵墨香吸引了我。透过窗户,我看到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正专注地握着毛笔,在宣纸上挥洒自如,那行云流水般的字迹让我惊叹不已。怀着好奇与敬仰,我决定报名参加书法班,开启我与书法的奇妙之旅。
刚开始学习书法时,我才发现看似简单的一笔一划,写起来却困难重重。握笔的姿势、力度,笔画的长短、粗细,每一个细节都需要反复练习。我的手常常因为长时间保持一个姿势而酸痛,写出的字也歪歪扭扭,毫无美感可言,我渐渐有些灰心丧气。
然而,老师似乎看出了我的心思,他给我讲了古代书法家王羲之的故事。王羲之小时候练字非常刻苦,为了把字练好,他常常在池塘边练字,用池塘里的水涮笔,久而久之,池塘的水都被染成了黑色。听了这个故事,我深受触动,心想:古人练字如此勤奋,我又有什么理由放弃呢?
从那以后,我更加勤奋地练习书法。每天放学后,我都会坐在书桌前,一笔一划地认真书写。渐渐地,我的字有了一些进步,笔画变得更加流畅,结构也更加稳定。每当我完成一幅作品,看着那一个个充满韵味的汉字,心中都充满了成就感。
在学习书法的过程中,我不仅学会了如何写好字,更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书法不仅仅是一种书写艺术,它还蕴含着中华民族的哲学思想、审美观念和人文精神。每一个汉字都像是一个小小的世界,承载着历史的记忆和文化的传承。
通过这次与书法的邂逅,我明白了传统文化的传承需要我们每一个人的努力。我会继续在书法的道路上前行,让这古老的艺术在我的手中绽放出新的光彩,也希望更多的人能够了解和喜爱传统文化,共同守护我们民族的精神家园。六 年 级 上 册 语 文 期 末 综 合 训 练
答 题 卡
贴条形码区
姓 名:
准考证号
注意事项
答题前,考生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 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用0.5mm黑色签字笔答题,不得用铅笔或圆珠笔答题:字体工整,笔迹清晰。 请按考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纸上、试卷上答题无效。 保持卡面整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
考生禁填: 缺考标记 违纪标志 以上标志由监考人员2铅笔填涂
选择题填涂样例: 正确填涂: 错误填涂:[×] [√] [/]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30分) 看拼音,写词语。(8分) lǐ mào( ) yī jīn( ) xuán yá( ) dàn shēng( ) 给下列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 “√”(4 分) 蒙古包(měng méng) 迂回(yū yú) 擎着(qíng jìng) 妩媚(wǔ fǔ) 3.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并选择合适的词语填空(8 分)
( )然一体 ( )然大悟 ( )然不同 ( )然起敬
( )然一新 ( )然有序 ( )然屹立 ( )然无恙
(1)经过重新装修,教室( ),同学们都非常喜欢。
(2)站在长城上,遥想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怎能不令人( )? 4.按要求写句子(6 分)
(1)桑娜对丈夫说:“咱们的邻居西蒙死了,我也不知道是什么时候死的。”(改为转述句)
(2)走之前,我总得把他们的母亲送进疯人院啊!(改为双重否定句)
(3)用 “独具匠心” 写一个反映传统文化传承的句子。
诗词名句填空(4 分)
(1)“ , ” 描绘了西湖夏日暴雨骤来骤去的奇妙景色。
(2)“ , ” 借用神话传说,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二、阅读理解(30 分) (一)阅读文言文《伯牙鼓琴》,回答问题。
1.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4 分)
(1)志在太山( )
(2)巍巍乎若太山( )
(3)少选之间( )
(4)终身不复鼓琴( ) 2.翻译下列句子(4 分)
(1)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
(2)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 3.“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 的原因是什么?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4 分)
(二)阅读现代文《传承的力量》,回答问题。
1.文中提到了哪些传统文化形式?请简要概括。(6 分)
2.为什么说传统文化是我们心灵成长的滋养?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回答。(6 分)
3.面对传统文化在时代浪潮中面临的挑战,人们采取了哪些措施?(6 分)
三、口语交际(5 分) 在学校组织的 “传统文化传承我有责” 主题活动中,你打算向同学们介绍一项你感兴趣的传统文化(如京剧、书法、武术等),请简要写一写你会如何介绍,重点突出其独特魅力和传承意义。
四、习作(35 分) 题目:《我与传统文化的故事》
要求:选择你在学习、生活中与传统文化接触的一次经历,详细叙述这个故事,写出自己的真实感受和收获。内容具体,语句通顺,条理清晰,字数不少于 450 字。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