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数学下册课件 小数点搬家(北师大版)

文档属性

名称 四年级数学下册课件 小数点搬家(北师大版)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2.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09-11-13 15:15:00

文档简介


小数点搬家
——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四年级 单 丹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八册第三单元第二课时"小数点搬家——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教学目标:
1、通过创设生动的情境——"小数点搬家"这一童话故事,使学生发现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
2、能运用这一规律计算相关的小数乘除法。
3、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体验学习求知的过程以及数学知识的严谨性。
教学重点:
探索、概括出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教学难点:移动小数点时,位数不够用“0”补位。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的课堂中来了很多的客人,老师非常高兴。你们的心情也和我一样吗?那我们就带着这股高兴劲先来热热身,请看屏幕,听好题。
1、(1)在426的末尾添上一个零,(2)原来的数有什么变化?
(3)把4260末尾的零去掉,(4)原来的数有什么变化?
(5)如果在426的末尾添上两个零呢?再去掉两个零?
(6)谁能来说说在整数的末尾添上零或去掉零原来的数有什么变化?
2、 比较两个小数的大小42.6和4.26
继续观察,这两个小数都有4、2、6三个数字,可他们的大小却不同,你知道为什么吗?
小结:可见小数点位置直接影响到小数的大小,那么,小数点的移动会引起小数的大小怎样的变化呢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小数点搬家.(板书课题)
二、创设情境、探索规律。
1、讲述山羊快餐厅的情境故事。
2、快餐价格是如何变化的?请同学们看屏幕。
4.00元=4元
0.40元=4角
0.04元=4分
仔细观察这些式子,请你选择任意的两个式子,说说小数点怎样移动,价格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把你的发现跟同学交流一下。
①教师重点点拨十分之一是怎样得到的?利用元角分的知识进行讲解4元、4角、4分的关系,4元是4角的10倍,4角是4元的十分之一,(或4角是4分的10倍,4分是4角的十分之一)从而得出十分之一的由来。
②学生交流、汇报,教师随机点拨梳理小数点向左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并板书。
③请同学们猜测一下如果0.04的小数点向右移动,原来的数又有什么变化呢?请同学们将你发现的规律填在40页的书空上,然后和同桌说一说。
④学生交流、汇报,教师随机点拨梳理小数点向右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并板书。
总结规律:刚才大家发现这么多规律,你能用自己的话把它们完整的说一遍
吗?学生总结,完成板书。
小数点搬家
-----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小数点向左(向右)移动 这个数就缩小(扩大)到原来的
一位 (10倍)
二位 (100倍)
三 位 ( 1000倍)
...... ......
三、内化新知、看书质疑。
1、看书质疑、画出认为重要的地方。
2、师生对口令。
师: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生——
小数点向左移动二位;生——
小数点向右移动二位;生——
3、像这样把一个数扩大到原来的100倍,我们也可以用算式的方法表示,以3.14为例,扩大到原来的100倍,怎样列式?得多少?
扩大到原来的1000倍数呢?为什么后面要填上一个“0”呢?
板书:位数不够,用"0"补位。(突破难点)
4、我们知道乘以100表示扩大到原来的100倍,那你知道这个式子表示什么意思吗?(3.14÷10)等于多少?移动小数点时你发现了什么?
小结:位数不够,用"0"补位
小结:同学们真了不起,今天我们不仅发现了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的大小变化的规律,而且还知道在移动小数点时,位数不够用0补位.
现在老师有几道题要考考大家,你们敢接受我的挑战吗
四、实践应用、拓展延伸。
1、基本练习。(41页1题、2题、3题)
2、综合应用。
(1)把小数点移到最高位数的左边,原来的数有什么变化?
(2)判断题
(3)身高问题
(4)关注前苏联的一则新闻,谈体会
五、课堂总结、交流收获: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都有些什么收获?
老师希望大家能熟练掌握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为我们以后学习应用规律来计算做好准备。
《小数点搬家》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八册第三单元第二课时“小数点搬家----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这一内容的学习,是在已经掌握了小数的意义、小数的性质和小数大小比较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学习这一规律既是小数乘除法计算的理论依据,又是复名数与小数相互改写的重要基础。通过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用联系变化的观点来认识事物。下面我就结合执教情况谈一下自已的看法。
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我们今天的教应为了学生明天的学,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我们教学不应为学生一时的发展,更应为了学生一世的发展。”根据这一理念,我根据学生已有的经验,找到本节课知识的生长点,精心设计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充分利用多媒体手段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突破重难点,达成目标,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有效性。具体来说:
(1)、复习铺垫
找准知识生长点,通过扩大到、缩小到原来的多少的练习题为本课做好充分铺垫。
(2)、从学生已有经验元、角、分的知识体会到小数点两次移动,价格发生了变化。同时借助元、角、分的进率感悟本节课的关键点,也是难点,也就是缩小到原来的十分之一。在这里老师在学生观察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多媒体的直观演示再一次验证自已的发现,这一点也充分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建立正确表象。
(3)、在左移的前提下,完全将主动权交给学生自主探索向右移动规律,做到有收有放。
(4)、关注学生经历过程。
引导学生探索规律,经历规律形成过程。另外,在练习题的设计中,也关注学生情感经历,如身高问题、前苏联的一则新闻,让学生在欢笑和探索中获得情感体验。
(5)、紧紧围绕三维目标、本节课的重难点展开教学。
(6)、在学生学习知识的同时,注意教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在数学教学中,数学知识只是一条明线,往往得数学教师的重视,数学思想、方法是一条暗线,往往容易被老师所忽视,但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往往比交待知识更重要,因为这是数学的精髓和灵魂,教给观察、比较、思考的方法在本节课都有渗透。
(7)、由于教学经验的有限,本节课还有很多的不足,如教材的把握及编者的意图,教师上课的机智等等,有待于在以后的教学中不断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