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 题 4.1 温度及其测量 日期
章 节 第4章第1节 课型 新授课 课时安排 1
核心素养目标 物理观念(1)了解物质三种状态的不同特征(2)了解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会使用温度计测量温度。(3)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自学能力。
科学思维(1)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提出问题的能力。(2)初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造能力。
科学探究通过使用实验室温度计,会用温度计测量温度。
科学态度与责任(1)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相互协作、友好相处的健康心理。(2)培养学生爱护环境的意识。
教材分析 重点 1.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会使用温度计测量温度。2.医用体温计的特点,会使用体温计。
难点 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会使用温度计测量温度。
教法学法 实验探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展示物质在不同状态下的存在形式及其相互转化。讨论引导:提问学生对视频中物质状态变化的感受,引出温度概念。实验:让学生将手指分别伸入冷水和热水中,再同时伸入温水中,感受冷热差异,说明人的感觉并不可靠。2.温度的定义与测量实践活动:学生自制温度计,解释温度计原理(液体热胀冷缩)。问题解决:讨论自制温度计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案。原理解释:通过自制温度计展示,引入实验室常用温度计。师:日常生活中,你是怎样知道物体的温度的呢?由此,你知道温度所表示的物理含义是什么吗?师:(出示温度计)对于温度计,你们想了解哪些问题?能否提出来大家一起探究?(1)温度计的原理及构造师:出示自制温度计,问:当把这个装置放进盛有热水的烧杯里,猜想一下,可能会发生什么现象?师:把装置放到盛有热水的烧杯里。师:现在把此装置从热水中取出,放进盛有冷水的烧杯中,又会发生什么现象?师:取出装置放入冷水中验证并提问:为什么会发生上述两种现象?师: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原理,能否制作一个测量装置?师:现在谁能说出液体温度计的测量原理?(手举自制温度计)师:能否用此装置测量液体的温度?你认为它有哪些缺点?应如何改进?师:把改进后的温度计和已有的温度计比较,看看谁能描述一下这支温度计的构造?(2)温度计刻度的划分师:刚才,有的同学提出,要用此装置测量液体的温度必须有刻度,现在来研究一下温度计上面的刻度是如何划分的。摄氏温度的规定:请同学们阅读课本P30“信息快递”并讨论0摄氏度,100摄氏度,1摄氏度是如何规定的。练一练:列举摄氏温度的错误读法,通过具体的例子让学生练习摄氏温度的读写。(3)温度计的使用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测量烧杯里水的温度,结合课本“议一议”回答教师提问。师:使用温度计常出现哪些错误?如何正确使用温度计?教师简单小结如何正确使用温度计使用前观察:量程;分度值 使用时:会放;会读;会记师:请同学们根据已有的知识完成P30“做一做”并注意测温度前应先估计被测物体的温度。3.实践与练习测量活动:学生测量热水冷却过程中温度,每隔30秒记录一次数据。绘图练习:学生在坐标纸上绘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数据采集与分析现代技术应用:使用温度传感器和计算机软件采集数据,绘制温度时间图像。对比分析:将学生手工绘制的图像与传感器采集的图像进行对比,讨论数据采集的准确性。小结:师:本节课我们探讨了哪些知识?用了什么样的研究方法? 个性设计
板书设计 4.1 温度的测量(1)温度计的使用方法:1.观察温度计的是量程(即测量范围)和分度值(一个小格代表的温度值);2.将温度计的玻璃泡与被测量物体充分接触;3.当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温度计仍需和被测物体接触;4.读数时,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作业布置 书面 A类学生:小卷基础题+迁移拓展B类学生:小卷基础题
拓展 了解温室效应和热岛效应对气候的影响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学习温度计的使用,学生不仅能够理解温度的概念和测量方法,还能通过实践活动真正去测量温度理解生活常见的物体的温度值加深对温度计原理的理解培养科学探究的能力,应该多列举一些生活中的温度值。在自制温度计的实践活动中,学生们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和创造力,但也遇到了一些预料之外的挑战,如染色液体的选择和细管的固定问题。这表明我在准备这节课时需要更细致地考虑可能的问题,并提前准备解决方案。通过让学生自制温度计并解释其工作原理,他们对温度计的工作原理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但是,我发现在理论讲解和实践操作之间需要更多的过渡和联系,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使用现代技术进行数据采集和分析是本次课程的一个亮点,学生们对此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然而,我也注意到一些学生在使用软件时遇到了困难,这提示我在未来的教学中需要提供更多的技术指导和支持。整体而言,学生的参与度较高,但在某些环节,如讨论和绘图练习时,部分学生显得不够积极。我需要思考如何设计更具吸引力的活动,以激发所有学生的积极性,思考如何改进教学方法,打造积极的“生动课堂” 教案检查记录
签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