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7讲 元素和构成物质的微粒
考点分布 考查频率 命题趋势
考点1分子、原子、离子 ☆☆ ①说出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或离子构成,知道有引力和斥力 ②说出原子和原子核的构成 ③知道人类对原子结构的探索过程 ④认识元素的符号所表示的含义,元素周期表等 ⑤知道相对原子质量与相对分子质量的含义,学会查阅相对原子质量,能根据化学式计算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和物质的组成
考点2元素 ☆☆
■考点一 分子、原子、离子
一、 分子之间存在空隙
(一)实验一:水和酒精混合
①实验现象:水和酒精混合后的总体积小于水和酒精的体积之和。
②解释:水分子之间和酒精分子之间存在着空隙,当水和酒精混合时,水分子和酒精分子彼此进人对方分子的空隙中,所以水和酒精混合后的总体积会减小。
(二)实验二:芝麻和黄豆混合
①实验现象:芝麻和黄豆混合后的总体积小于混合前的体积之和。
②解释:黄豆与黄豆之间存在空隙,一部分芝麻钻到了黄豆之间的空隙中。
结论:不论固体、液体还是气体,构成物质的分子(或微粒)之间都有一定的空隙,不同物质分子(或微粒)间的空隙大小不同,固体的最小,液体的次之,气体的最大。
二、分子处于不停的运动之中
(一)扩散现象
(1)现象探究:一瓶是(无色)空气,一瓶是二氧化氨(红棕色),用玻璃板隔开。
抽去玻璃板,使两个瓶口相互贴紧,将会看到没有颜色的那瓶气体变红了,两瓶气体的颜色最后变得均匀。这就是气体的扩散现象。将红墨水注人水中,一段时间后,水会变红,这是液体的扩散现象。扩散现象还能在固体中发生,如把磨得很光滑的铅片和金片紧压在起,5年后,将它们切开,发现它们互相渗入约1毫米深。
(2)概念:不同物质的分子彼此进人对方分子空隙中的现象叫做扩散。
(3)扩散现象表明:
①构成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②构成物质的分子间存在空隙。
(二)扩散快慢与温度的关系
温度越高扩散越快,说明分子的运动越剧烈。因为分子的运动与温度有关,所以分子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也叫做热运动。
三、分子之间的引力和斥力
(一)构成物质的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1)构成物质的分子之间(物体内部)存在引力。
分子间的相互引力像一只只无形的手,将分子与分子聚集在一起,构成各种固体和液体。不但物体内部的分子之间存在着引力,两个物体接触面上的分子之间(不同物体之间)同样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
(2)构成物质的分子之间存在斥力。
构成物质的分子之间存在空隙,很难将其压缩是因为分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斥力。
(二)物质三态的分子结构及宏观特征对比
物质状态 微观特征 宏观特征
分子间距离 分子间作用力 分子运动情况
固态 很小 很大 只能在平衡位置附近做微小振动 有一定体积和形状,没有流动性
液态 比固体稍大 较大 既可以在一个位置振又可以移动到另一位置振动 有一定的体积,没有一定的形状,具有流动性
气态 很大 十分微弱,可以忽略 除碰撞外,均做匀速直线运动,可以充满整个空间 既没有一定的体积,也没有一定的形状,具有流动性
二、构成物质的粒子模型
(1)现在已知的原子有几百种。不同种类和不同数量的原子就能构成不同的 分子 。构成分子的原子可以是 同种 原子,也可以是 不同种 原子
(2)分子在化学变化中是 可分 的,而原子是 不可分 的。在电解水时,水分子变成了氢分子和氧分子,它们不再保持水的 化学性质 。可见,在由分子构成的物质中, 分子 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3)粒子模型可以示意物质变化
①水的汽化是物理变化:水分子之间的距离变大,分子种类不变。
②水的电解是化学变化:分子种类改变,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
(4)物质通常是由 分子 构成的,但也有些物质是直接由 原子 构成的,如:金属铝由铝原子构成,石墨由碳原子构成。
(5)电解水过程的模型相关的信息
水电解过程图 实验结论
①分子由__原子__构成。 ②在化学变化过程中是__原子__最小微粒。 ③化学变化的实质:__原子的重新组合_____。 ④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⑤原子与分子本质区别:____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__。
三、粒子的大小与质量
(1)分子和原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 小 。原子半径一般在 10-10 米数量级,如碳原子的半径为0.6×10-10米。一个碳原子的质量约为1.993×10-26千克。不同种类的分子和原子,质量是 不同 的。
(2)原子不一定比分子小。分子与构成该分子的原子相比,分子比原子大,如:氧分子一定比氧原子大;但不同种类的分子与原子相比,则分子有可能比原子小,如:氧分子就比汞原子小。
(3)分子与原子的比较
分子 原子
不同点 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粒子。 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本质区别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 在化学变化中,原子不可以再分
相同点 ①质量和体积都很小;②都在不断地做无规则运动;③微粒间都有间隔;④同种微粒性质相同,不同种微粒性质不同;⑤都能直接构成物质
联系 分子分裂成原子,原子组成分子(即分子由原子构成); 两者都可以构成物质。
四、原子结构模型的建立
(一)原子结构模型的建立过程
道尔顿 汤姆生; 卢瑟福; 玻尔; 现代
①实心球模型 ②枣糕(西瓜)模型 ③核式结构(行星)模型 ④分层模型 ⑤电子云模型
发现原子 发现电子; 发现原子核的存在 电子在固定的轨道上运动
卢瑟福- α粒子散射实验:
①大多数α粒子不改变运动方向→原子核极其微小,核外空间很大 ②小部分α粒子发生偏转→原子核带正电 ③极少的α粒子发弹回来→原子核质量很大
(二)原子的结构
核外电子(带负电)
原子 质子 (带正电)
(电中性) 原子核
中子(不带电)
(1)原子由 原子核 和 核外电子 构成。原子核带 正电荷 ,居于原子 中心 ;核外电子带 负电荷 ,在核外空间做高速运动。
(2)原子核相对原子来说,体积很 小 ,但质量却很 大 ,它几乎集中了原子的全部质量。由于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所带的电量大小 相等 ,电性 相反 ,所以整个原子呈电中性。
(3)氦原子的原子核带两个单位正电荷,核外有两个带负电的电子围绕原子核做高速运动,如图所示。
五、揭开原子核的秘密
(1)用 高能量 的粒子撞击、打碎核的方法是研究微观粒子结构的一种方法。
(2)原子核是由两种更小的粒子—— 质子 和 中子 构成的。如一种氧原子的原子核就是由8个质子和8个中子紧密相连构成的
(3)一个质子带一个单位的 正电荷 ,中子 不带电 ,一个电子带一个单位的 负电荷 。如氧原子核内有8个质子,则氧原子核带 8 个单位正电荷(即+8)。科学上把原子核所带的电荷数称为 核电荷数 ,氧原子的核电荷数为 8 。
(4)由于原子呈电中性,根据原子中各微粒的电性及电荷量可知: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
(5)质子、中子和电子的质量比较
微粒名称 电性 质量
核外电子 带 负 电荷 9.1176×10-31千克
原子核 质子 带 正 电荷 1.6726×10-27千克
中子 不带 电荷 1.6748×10-27千克
(6)质子和中子都是由更微小的基本粒子—— 夸克 构成的。
六、带电的原子——离子
(一)氯化钠的生成
A、取一瓶氯气,观察它的颜色为黄绿色。
B、用镊子在放有煤油的试剂瓶中夹取一块钠,用刀切割成一小块,观察到钠是一种质软、带银白色光泽的金属固体。
C、点燃钠,将燃烧匙伸入氯气瓶中,反应结束后观察瓶内的物质为白色固体。
D、实验现象:剧烈燃烧,产生光亮的黄色火焰,产生白烟,生成白色固体物质。
金属钠在氯气中燃烧时,钠原子 失去 1个电子后形成带 正 电荷的钠离子(阳离子),氯原子 得到 1个电子后形成带 负 电荷的氯离子(阴离子)。带有相反电荷的钠离子和氯离子之间相互 吸引 ,构成了 电中性 的氯化钠。如下图所示
★微观解释:
(1)钠原子失去一个电子成为一个带正电的微粒叫钠离子Na+。
(2)氯原子得到一个电子成为一个带负电的微粒叫氯离子 Cl—。
(二)离子
离子是带电的 原子 或___原子团___,带正电的叫 阳 离子,带负电的叫 阴 离子。离子也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如硫酸铜就是由铜离子和硫酸根离子构成的。
阳离子:带正电的原子或原子团。例:钠离子Na+、铵根离子NH4+
阴离子:带负电的原子或原子团。例:氯离子Cl- 、硫酸根离子SO42-
(三)原子、分子和离子的区别和联系
分子 原子 离子
区 别 定义 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 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
化学变化中是否可分 可分,化学变化前后种类和数目可能发生变化 不可分,化学变化前后种类和数目不变。 一般不可分,但带电的原子团可分
构成 由原子构成 由质子、中子和核外电子构成 由原子得失电子形成, 原子得到电子带负电变成阴离子,原子失去电子带正电变成阳离子。
带电情况 不显电性; 不显电性,因为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阴离子(负电): 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阳离子(正电): 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联系
(四)注意
阳离子的核内质子数 > 核外电子数;阴离子的核内质子数 < 核外电子数。
七、同位素——原子的“孪生兄弟”
(1)科学上把具有相同 核电荷数 (即 质子数 )的一类原子总称为 元素 。如:氧元素就是所有核电荷数为 8 的原子的总称。
(2)原子核内的 质 子数 相同、 中子数 不相同的同类原子互为 同位素 原子。元素是互为同位素的原子的总称。大多数元素都有同位素,如汞元素有7种稳定的同位素。
(3)同位素原子的两种表示方法
①常用原子符号(X)表示,其中X表示 原子种类 ,Z表示 质子数 ,A表示 质子数与中子数之和 。如氢有氕(H)、氘(H)、氚(H)三种同位素原子。
②也可以用“原子名称(或符号)-质子数与中子数之和”来表示。如氧的三种同位素原子分别为氧-16(O-16)、氧-17(O-17)、氧-18(O-18)。
(4)同位素的应用
1)质谱分析中,用 稳定同位素 原子作为示踪原子;
2)核潜艇利用铀的同位素 裂变 释放的能量作为动力;
3)利用 放射性同位素 对一些脏器进行扫描,诊断肿瘤等疾病;
4)根据放射性同位素的 半衰期 ,进行古董鉴定。
根据元素的定义可知,不同元素之间最本质的区别是核电荷数(即质子数)不同。
八、相对原子质量
(1)原子的质量极小,计算起来极不方便。为此,国际上规定采用 相对原子质量 来表示原子的质量关系。
(2)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把一个碳-12 原子的质量分为 12 等份,则1份质量为1.993×10-26×=1.661×10-27千克。其他原子的质量与1.661×10-27千克质量相比后得出一定的 比值 ,这个比值就是该原子的 相对原子质量 。
(3)相对原子质量的计算式:某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
(4)原子的质量与相对原子质量的区别和联系如下表所示:
原子的质量 相对原子质量
性质 实验测出的一个原子的实际质量 比较得出的相对质量
数值与 单位 数值非常小,单位为“kg” 数值一般取整数,单位为“1”,通常不写
联系 某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九、相对分子质量
(1)一个分子中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总和 就是该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
(2)求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首先要写出正确的 化学式 ,再利用相对原子质量表,查出各元素的 相对原子质量 ,最后根据分子中各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总和 求出相对分子质量。
(3)相对分子质量计算的注意事项
①元素符号与其右下角数字之间在计算相对分子质量时需用“ × ”,元素符号之间在计算相对分子质量时需用“ + ”。如CO2的相对分子质量= 12+16×2 =44。
②原子团括号外右下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团的个数,应先将原子团内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计算出来,再 乘以 其个数。如Al2(SO4)3的相对分子质量= 27×2+(32+16×4)×3 =342。
③结晶水合物中的“·”表示结合的含义,在计算相对分子质量时应将“·”前后两部分的相对分子质量 相加 而不是相乘。如CuSO4·5H2O的相对分子质量= 64+32+16×4+5×(1×2+16) =250。
④相对分子质量与相对原子质量一样,也是一个 比值 ,其单位也是“ 1 ”,通常不写。
(4)相对分子质量是一个 定值 ,只要知道物质的化学式,就可以计算出它的相对分子质量。
十、元素质量分数和质量比的确定
(一)计算组成物质的各元素的质量比
(1)计算依据:化合物中各元素的质量比等于各元素 相对原子质量 乘以其 原子个数 的乘积的比值。
(2)计算注意事项
①元素只讲种类,不讲个数,因此在计算格式的书写上有严格的规定,如计算硝酸铵(NH4NO3)中各元素的质量比,不能写成2N∶4H∶3O,也不能写成N2∶H4∶O3,应该写成m(N)∶m(H)∶m(O)=(14×2)∶(1×4)∶(16×3)= 7∶1∶12 。
②检查各原子的原子总数,如硝酸铵(NH4NO3)中氮元素的原子总数是 2 而不是1,不要遗漏。
③不要把原子个数比当作是元素的质量比。原子个数比是元素符号右下角的 数字 之比,如H2O中,氢元素与氧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 2∶1 ,而氢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16×1)= 1∶8 。
(二)计算物质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或质量
(1)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100%。
(2)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 化合物的质量 ×化合物中该元素的 质量分数 。
(三)不纯物质中,计算某一元素的质量。
元素的质量=不纯物质量x该物质的质量分数x纯物质中该元素的质量分数
例:现有含氧化铁80%的铁矿石500吨,问最多可冶炼出铁多少吨?
解:氧化铁的质量 =500吨×80% =400吨
铁元素的质量 =400吨×70%=280吨
■考点二 元素
一、元素的种类
(1)目前人类已知的元素有 110 多种,其中有些是人造元素。世界上大部分物质只是由几十种常见元素组成的,其中仅 碳 、 氢 、 氧 三种元素就能组成许许多多种物质。
(2)人们通常把元素分为 金属 元素和 非金属 元素(包括 稀有气体元素 ,如氩元素)。在110多种元素中, 金属 元素占大多数
(3)物质的分类
A. 物质的分类:
概念 举例
混合物 多种物质组成 食盐水、泥浆
纯净物 一种物质组成 蒸馏水、食盐
B.纯净物的分类:
单质 化合物
概念 由 同种 元素组成的 纯净物; 由 不同种 元素组成的 纯净物;
宏观组成 一种元素 至少两种元素
微观构成 同种原子或同种原子构成的同种分子 不同种原子构成的同种分子或不同种离子
举例 铁、氧气 二氧化碳、氯化钠
相同点 都是纯净物;
C.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
D.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可能是混合物。例:氧气和臭氧的混合物,都由氧元素构成。
二、元素的分布
(1)地壳主要由 氧 、 硅 、 铝 、 铁 、钙、钠、钾、镁、氢等元素组成,其中含量最高的是 氧 ,其次是 硅 。金属元素中含量最高的是 铝 ,其次是 铁 。
(2)人体中的元素及作用
①人体内大约含有30多种元素,其中 11 种为大量元素,约占99.95%,其余为 微量 元素。它们中有些是必需元素,每一种必需元素在体内都有一个适量范围, 过多 或 过少 都不利于人体健康。另外,人体内也含有一些有害元素,如镉、汞、铅等。
②人体含量最高的元素是 氧 元素,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是 钙 元素。
③ 钙 元素能促进儿童骨骼生长; 铁 元素能预防贫血; 碘 元素能预防甲状腺肿大; 氟 元素能预防龋齿; 锌 元素能增进食欲,促进儿童的生长发育; 硒 元素能预防癌症。
(3)海水中,除了水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以外,含量较高的是 氯 元素、 钠 元素和 镁 元素,还有一些贵重金属,如金等
(4)有机化合物中大都含有 碳 、 氢 、 氧 三种元素。
(5)人造元素是通过核反应制得的,其中有些人造元素和天然元素具有 放射性 。放射性元素对人体有害,但利用放射性可以检查和治疗一些疾病、灭菌和消毒。
(6)元素与原子的区别和联系
元素 原子
定义 具有相同核电荷数(质子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为元素。 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区别 只讲种类,不讲个数。 既讲种类,又讲个数。
联系 用于描述物质的宏观组成。 例如: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但不能说“水是由二个氢元素和一个氧元素组成”。 用于描述物质的微观结构。 例如一个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但不能说“一个水分子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组成的”。
举例:水的结构和组成正确说法
A、水是由大量的水分子构成的。
B、一个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
C、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三、 元素符号
(1)元素符号的写法
A、通常用该元素拉丁文的第一个字母的大写来表示,如H、O、N等。
B、当两种元素的第一个字母相同时,可写上该元素名称的第二个字母(小写)以示区别,如Na、Mg、Cu等。
(2)元素符号的意义
①表示一种 元素 【宏观】。如H可表示 氢元素 ;
②若物质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还表示一种 物质 ,如Cu可表示铜这种物质。
③表示这种元素的1个 原子 【微观】,如H还可表示一个氢原子。
④如果在元素符号前面加上数字,则表示某元素的若干个原子。如3H表示 3个氢原子 。
元素符号本身既有宏观含义——表示某种元素,又有微观含义——表示该元素的1个原子。但当元素符号前面有数字时,则只有微观含义,只能表示几个某原子,不再具有宏观含义。故“2N”只能表示 “两个氮原子”。
(3)元素符号周围数字的意义
数字位置 数字的意义 实际例子
元素符号前面; 表示单独的微粒的个数 2H表示2个氢原子;
元素符号右下角 表示每个分子(原子团)中某原子的个数 H2中2表示一个氢分子由2个氢原子构成;
元素符号右上角 表示离子所带的电荷数; Ca2+中2表示钙离子带两个单位正电荷;
元素符号上方; 表示元素的化合价 Ca (+2)O表示钙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
四、元素周期表
(1)根据元素的 原子结构 和 性质 ,科学家把人们已知的110多种元素按 原子序数 科学有序地排列起来,得到的表叫做 元素周期表 。
(2)元素周期表的每一个横行叫做一个 周期 ,表中共有7个横行,表示有 7 个周期。每个周期由 金属 元素开头(第一周期除外),过渡到非金属元素,最后以 稀有气体 元素结尾。同一周期从左到右,元素原子的 核电荷数 逐渐增加。同一周期电子层数相同。
(3)元素周期表的每一个纵列叫做一个 族 ,元素周期表中共有18个纵列, 16 个族(其中第8、9、10三个纵列共同组成一个族)。同族元素的化学性质相似。同族最外层电子数相同。
(4)在元素周期表中,每一种元素都占有一格位置,每一格包括元素的 原子序数 、 元素符号 、 元素名称 、 相对原子质量 (将在本章第7节学习)等内容(如下图所示)。
注意:在元素周期表中同位素占同一个位置。
(5)元素周期表的应用: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和研究科学的重要工具。我们可以从元素周期表中获得有关元素的许多信息,如元素单质的 物理状态 ;元素是人工合成的还是自然存在的;元素是金属、非金属还是稀有气体等。
■考点一 分子、原子、离子
◇典例1-1:下列事例中,能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是( )
A.春天,柳絮飞扬 B.夏天,荷花飘香
C.秋天,黄沙扑面 D.冬天,雪花飘飘
【答案】B
【知识点】分子的热运动
【解析】【分析】解答本题需知道:机械运动是宏观物体的运动,分子运动是微观分子的运动,肉眼看不见分子的运动。
【解答】柳絮飞扬、黄沙扑面、雪花飘飘,都是描述物体的机械运动;荷花飘香是花香分子不断运动的结果,能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故答案为:B。
◇典例1-2:(2024八下·上城期末)《Nature》重磅:同济大学许维团队首次成功精准合成了两种全新的芳香性环型碳C10、C14环形纯碳分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C10、C14属于同位素
B.C10、C14分子是由碳元素组成的
C.C10、C14属于单质
D.C14分子中有14个碳原子
【答案】C
【知识点】同位素;物质的结构与性质的关系
【解析】【分析】A.根据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元素的原子互称同位素,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进行分析判断。
C.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是单质。
D.根据C14分子的构成,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A.C10、C14是碳元素形成的不同单质,不属于同位素,故A错误。
B.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C10、C14分子是由碳原子构成的,故B错误。
C.C10、C14均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均属于单质,故C正确。
D.通过化学式可知,1个C14分子中有14个碳原子,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变式训练
1.(2024七上·杭州期末)鸭蛋放在常温的盐水中腌了一个星期,蛋里面不咸,而煮茶叶蛋时即使不敲破蛋壳,几个小时后蛋里面就变咸了。蛋变咸快慢的原因与下列现象形成的原因相同的是( )
A.碾碎后的蔗糖放入水中后用放大镜看不见
B.酒精和水混合后总体积变小
C.红墨水在热水中扩散比冷水中快
D.铅柱紧压在一起后能悬挂钩码而不被拉开
【答案】C
【知识点】分子的热运动;分子间的作用力;分子之间存在空隙
【解析】【分析】扩散现象说明了构成物体的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蛋变咸快慢的原因是温度的不同。
【解答】解:鸭蛋放在常温的盐水中腌了一个星期,蛋里面不咸,而煮茶叶蛋时即使不敲破蛋壳,几个小时后蛋里面就变咸了,说明分子热运动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运动的越快。
A、将碾碎后的蔗糖放入水中后,蔗糖分子溶解在水中,用放大镜观察不到分子,故A不符合题意。
B、酒精和水混合后总体积变小,说明分子间存在着空隙,故B不符合题意。
C、红墨水在热水中扩散比冷水中快,说明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快,故C符合题意。
D、铅柱紧压在一起后能悬挂钩码而不被拉开,说明分子间存在着引力,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2024九上·温州月考)下列各图中●和○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其中能表示化合物的是( )
A. B. C. D.
【答案】A
【知识点】构成物质的粒子模型;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
【解析】【分析】化合物是指由两种及两种以上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解答】根据图示,B、D为单质,C为混合物,不符和题意,A为化合物,故选A。
3.(2024八下·义乌期末)据英国《自然》杂志宣布:科学家初次在太空中检测到了氦合氢离子——被猜测为宇宙中构成的第一个分子离子。关于1个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有1个原子核 B.共有2个质子 C.共有4个电子 D.相对质量为5
【答案】D
【知识点】原子的构成
【解析】【分析】根据原子构成的知识,结合离子和原子的关系判断即可。
【解答】 A.1个HeH+中含有氦、氢2个原子核,故A错误;
B.1个HeH+中含有2+1=3个质子,故B错误;
C.1个HeH+中含有2+0=2个电子,故C错误;
D.HeH+的相对质量为4+1=5,故D正确。
故选D。
■考点二 元素
◇典例2-1:(2024八下·义乌期末)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与氧结合生成的物质是( )
A. B.CaO C. D.
【答案】D
【知识点】元素的种类与分布
【解析】【分析】根据地壳的元素构成的知识分析判断。
【解答】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它与氧气结合生成三氧化二铝,化学式为 ,故D正确,而A、B、C错误。
故选D。
◇典例2-2:(2024八下·嵊州期末)在科学王国里,数字被赋予了丰富的内涵,下列科学用语中对数字“2”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2H ②2CO ③CO2 ④Mg2+ ⑤2OH- ⑥H2O ⑦
A.表示离子个数的是⑤⑦ B.表示分子个数的是①②
C.表示分子中原子个数的是③⑥ D.表示离子所带电荷数的是④⑤
【答案】C
【知识点】元素的符号及其意义;离子的书写与意义;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
【解析】【分析】①表示2个氢原子;②表示两个一氧化碳分子;③表示一个二氧化碳分子中有两个氧原子;④表示一个镁离子带两个单位的正电荷;⑤表示2个氢氧根离子;⑥表示一个水分子中有两个氢原子;⑦表示铜离子的化合价为+2价;
【解答】A. 表示离子个数的是⑤,A错误;
B. 表示分子个数的是②,B错误;
C. 表示分子中原子个数的是③⑥,C正确;
D. 表示离子所带电荷数的是④,D错误;
故答案为:C
◇典例2-3:(2024八下·上城期末)浙江科学家潘建伟研究团队成功研制了锶原子光晶格钟,该钟的误差可以数十亿年不超过一秒,关于元素锶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原子的核电荷数为38 B.属于非金属元素
C.相对原子质量为87.62g D.一个Sr2+中含有38个电子
【答案】A
【知识点】元素周期表
【解析】【分析】在元素周期表中,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它就等于质子数,对原子来说,还等于核外电子数;右上角的字母表示元素符号;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
【解答】A.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原子的核电荷数为48,故A正确;
B.通过元素周期表可知,该元素名称为锶,带“钅”,属于金属元素,故B错误;
C.相对原子质量是一个比值,单位是“1”不是“g”,故C错误;
D.一个Sr2+带2个正电荷,则含有38-2=36个电子,故D错误。
故答案为:A。
◇典例2-4:(2024九上·定海开学考)某有机物CaHb的一个分子实际质量是m千克,其中的碳原子均为碳-12原子。已知碳-12原子实际质量是n千克,则该有机物的相对分子质量是 。若H原子全为质量数相同的原子,则一个H原子的实际质量是 千克。
【答案】;
【知识点】相对原子质量
【解析】【分析】(1)相对分子质量是分子的实际质量与碳原子质量的1/12的比值;
(2)有机物分子的实际质量=碳原子的实际质量×个数+氢原子的实际质量×个数,据此列式计算即可。
【解答】(1)该有机物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2)设一个H原子的实际质量为x,那么得到:m=n×a+bx,解得:。
◇典例2-5:(2024八下·越城期末)我国自主研制的天问一号搭载祝融号火星车,已经成功登陆火星。火星拥有丰富的金属矿物和二氧化碳等资源。火星低层大气的主要成分如表一。
表一
气体成分 co, N2 Ar O2 其他
体积分数/% 95.32 2.7 1.6 0.13 0.25
表二
5B 硼 6C 碳 7N 氢
13A1 铝 14Si 硅 15P 磷
(1)为鉴别一瓶模拟“火星低层大气”和一瓶空气,可采用的化学方法是
(2)祝融号火星车的太阳能板主要成分是单晶硅。表二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已知同族元素化学性质相似,则常温下与硅元素化学性质相似的元素是
(3)若为满足人类未来在火星上生活,下列研究设想不合理的是____(选填字母)。
A.将CO2转化为O2,提高O2含量
B.将CO2分解转化为N2,提高N2含量
C.寻找水的存在和开发水循环技术
D.利用火星上的金属矿物资源冶炼金属
【答案】(1)通入澄清石灰水看能够使其变浑浊
(2)碳
(3)B
【知识点】元素周期表;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二氧化碳的检验和验满
【解析】【分析】(1)根据“火星低层大气”中二氧化碳体积分数大,二氧化碳可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分析;
(2)根据元素周期表同一列元素为同一族分析;
(3)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人的生命活动离不开水,金属矿物可冶炼金属分析。
【解答】(1)“火星低层大气”中二氧化碳体积分数大,可用通入澄清石灰水看能够使其变浑浊来鉴别“火星低层大气”和空气。
(2)由表二可知,碳和硅属于同族元素,则化学性质相似。
(3) 二氧化碳中含有氧元素,将CO2转化为O2,提高O2含量,A合理;二氧化碳中不含氮元素,不能分解产生氮气,B不合理;人的生命活动离不开水, 寻找水的存在和开发水循环技术 ,C合理; 利用火星上的金属矿物资源可冶炼金属,D合理。
故答案为:(1) 通入澄清石灰水看能够使其变浑浊 ;(2)碳;(3)B。
◇典例2-6:(2024八下·金东期末)1911年,英国科学家卢瑟福进行了著名的a粒子散射实验,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为原子模型的建立做出了重大贡献。小科同学在项目化学习中,使用若干辐射环磁体(如图乙所示,两个磁极分别位于内外两环)、金属板、橡皮筋等器材制作了一个演示模型,用以模拟α粒子散射的动态过程,演示模型的制作过程如下:
①如图甲所示,将长条金属板弯折成环形(保留 10cm的缺口),并固定在桌面上;
②在环形金属板中央放置一块直径 5cm、重40g的辐射环磁体;
③在环形金属板的缺口处连接一段橡皮筋(图中未画出),用以向环内“发射α粒子”。
根据演示模型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固定在环形金属板中央的磁体,用来模拟的是原子中的哪一结构?
(2)下列四个辐射环磁体中最适合用作模拟被发射的“α粒子”的是____(填字母编号)。
A.直径2cm、重5g、内环N极、外环S极
B.直径5cm、重40g、内环S极、外环N极
C.直径2cm、重5g、内环S极、外环N极
D.直径5cm、重40g、内环N极、外环S极
(3)该实验很好地模拟了卢瑟福α粒子散射实验的现象,即α粒子穿过金属箔后的运动情况为: 。
(4)小科同学通过环形金属板的缺口处向内依次发射12颗“α粒子”,这些“α粒子”最终会吸附在环形金属板上。在模拟实验完成后,将环形金属板展平,下图中最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填字母编号,金属板上的点代表被吸附的“α粒子”)。
【答案】(1)原子核
(2)C
(3)多数仍保持原来的运动方向,只有绝少数发生了较大角度的偏转
(4)D
【知识点】原子的构成
【解析】【分析】果的基础上,卢瑟福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在原子的中心有一个很小的原子核,原子的全部正 电荷和几乎全部的质量都集中在原子核里,带负电 的电子在核外空间绕核运动,就像行星绕太阳运动那样。
【解答】(1) 固定在环形金属板中央的磁体,用来模拟的是原子中的原子核;
(2)原子核和 α粒子 相互排斥,所以内环S极、外环N极,同时α粒子大小以及质量都小于原子核,所以直径2cm、重5g。
故答案为:C。
(3)原子核内部大部分是空的,所以多数仍保持原来的运动方向,只有绝少数发生了较大角度的偏转;
(4)大部分直线穿过,少部分发生小角度偏转,极少数发生大角度偏转,结合环形金属板空间构型可知D符合实际情况。
◇典例2-6:(2024八下·金东期末)布洛芬混悬液,用于儿童普通感冒或流感引起的发热、头痛等。下表是其使用说明书,据此分析回答:
布洛芬混悬液说明书 请仔细阅读说明书并按说明使用或在药师指导下购买或使用 【药品名称】布洛芬混悬液 【成分】本品每毫升含有效成分布洛芬20mg 【适应性】用于缓解普通感冒或流行性感冒引起的发热 【规格】100毫升 【用法用量】口服,用量谨遵医嘱
(1)已知布洛芬化学式C13HyO2,相对分子质量206,则一个布洛芬分子中含有氢原子个数y为 。
(2)计算布洛芬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 (结果精确到0.1%)。
(3)医生叮嘱,12岁以下儿童每次用药量按照每千克体重5mg布洛芬有效成分。请计算,一名体重为20kg的儿童,每次应口服多少毫升该混悬液。
【答案】(1)18
(2)75.7%
(3)5mL
【知识点】相对原子质量;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
【解析】【分析】结合布洛芬化学式C13HyO2,相对分子质量206, 可以求解y值。
【解答】(1)由布洛芬化学式以及相对分子质量206可知 一个布洛芬分子中含有氢原子个数y为18
(2)C%=(12x13)/206x 100%≈75.7%
(3)该儿童每次需用有效成分的质量=5mg/kgx20kg=100mg=0.1g
每次需口服该混悬液质量=0.1g/(0.02g/mL)=5mL
◆变式训练
1.(2024八下·义乌期中)如图是地壳中各元素的含量(质量分数)分布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金属元素
B.地壳中非金属元素的总含量大于金属元素,种类少于金属元素
C.地壳中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也就是金属铝
D.由图可知,各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相差不大
【答案】B
【知识点】元素的概念;元素的种类与分布
【解析】【分析】结合图像地壳中各元素的含量(质量分数)分布图进行分析。
【解答】A、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故选项说法错误;
B、由图示可知,氧元素和硅元素均属于非金属元素,仅仅这两种非金属元素的质量分数之和就为48.60+26.30%=74.90%,地壳中非金属元素的总含量大于金属元素,种类少于金属元素,故选项说法正确;
C、地壳中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是铝元素,但不是金属铝,故选项说法错误;
D、由图可知,各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相差很大,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B。
2.(2024八下·柯桥期末)元素铼广泛应用于航空发动机涡轮叶片,如图所示为铼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铼原子中有75个中子 B.铼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86.2
C.铼原子中有75个电子 D.铼原子中有75个质子
【答案】A
【知识点】元素的符号及其意义;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
【解析】【分析】在原子中,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等于核电荷数等于原子序数;
【解答】A. 铼原子中有111个中子,中子数等于相对原子质量减去质子数,A错误;
B. 铼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86.2 ,B正确;
C. 铼原子中有75个电子 ,C正确;
D. 铼原子中有75个质子 ,D正确;
故答案为:A
3.(2024八下·余杭期末)根据下列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2020年,嫦娥五号首次实现了月球采样返回,成功地从月球风暴洋北部带回了新的月壤样品。2024年,嫦娥六号顺利完成在月球背面南极——艾特肯盆地的采样,近期将返回地球,这将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月背土壤。
(1)我们不仅要仰望星空,也要脚踏实地,保护好地球上的土壤。下列各项农业生产措施中,有利于保护土壤的是( )
A.将废弃农用地膜埋入土中 B.用工业废水直接灌溉农田
C.大量使用化肥 D.实行稻草还田
(2)我国人民非常关心月球上是否能够种菜,央视新闻特别回应了月壤中不含任何有机养分,无法种菜。下图四个实验中,可用于简单判断土壤中是否含有有机物的是( )
A. B. C. D.
(3)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团队在月壤样本中发现了共生的二氧化硅的高压相——赛石英,其主要化学组成为二氧化硅,硅元素的部分信息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硅和硅的质子数相等
B.硅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8.09克
C.硅是一种金属元素
D.硅元素的符号为S
【答案】(1)D
(2)B
(3)A
【知识点】元素的符号及其意义;土壤的组成与形成
【解析】【分析】 土壤是指地球表面的一层疏松的物质,由矿物质、有机质、水分、空气、微生物等组成。土壤矿物质是土壤的主要组成物质,包括原生矿物和次生矿物,占土壤固相重量的95%~98%。土壤有机质分为残落物和腐殖质,占有机物质的70%-90%,是土壤的肥力来源。土壤水分和空气占土壤体积的20%-30%,分别存在于土壤孔隙中,影响土壤的物理性质和生物活动
(1)我们不仅要仰望星空,也要脚踏实地,保护好地球上的土壤。下列各项农业生产措施中,有利于保护土壤的是实行稻草还田,ABC都是会加剧土壤污染的;
故答案为:D
(2)A是判断土壤中是否有无机盐的实验;B是判断土壤中是都有有机物;C是土壤中是否有空气;D是土壤中是否有水;
故答案为:B
(3)A.硅和硅的质子数相等 ,A 正确;
B. 硅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8.09,B错误;
C. 硅是一种非金属元素,C错误;
D. 硅元素的符号为Si,D错误;
故答案为:A
4.(2024八下·临海期末)下列关于数字“2”的化学意义叙述正确的是( )
A.H2O:表示一个水分子中有2个氢元素
B.2OH-:表示2个氢氧根离子
C.Ca2+:表示钙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
D.H2:表示氢气中含有2个氢原子
【答案】B
【知识点】元素的符号及其意义;离子的书写与意义;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
【解析】【分析】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表示1个分子中某原子的数目,元素符号右上角的数字表示离子所带电荷的数目。
【解答】A、化学式中,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表示1个分子中某原子的数目,即H2O中的2表示1个水分子中含有2个氢原子,选项错误;
B、离子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离子的数目,则20H-中的2表示2个氢氧根离子,选项正确;
C、元素符号右上角的数字表示离子所带电荷的数目,选项错误;
D、化学式中,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表示1个分子中某原子的数目,选项错误
故答案为:B。
5.(2024八下·金东期末)为了加深对分子构成的认识,小科同学用各色橡皮泥进行分子模型的制作。观察四种分子结构模型,填写相关内容:
序号 模 型 各种颜色的球及个数 分子名称 化学式
1 1 个灰色球、2个白色球 水分子 H2O
2 1个黑色球、4个白色球 甲烷分子 ①
3 2个灰色球、2个白色球 ② H2O2
4 2个黑色球、1个灰色球、6个白色球 乙醇分子 C2H5OH
(1) 模型2的化学式①是 ; 模型3的分子名称②是 。
(2)由模型3表示的物质可以反应得到模型1表示的物质,请从微观角度解释该变化的实质: 。
【答案】(1)CH4;过氧化氢分子
(2)过氧化氢分子可以分成氢原子和氧原子,再重新组合构成新的水分子
【知识点】构成物质的粒子模型;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
【解析】【分析】由图可得 灰色球 表示氧原子, 白色球 表示氢原子, 黑色球 表示碳原子。
【解答】(1)甲烷化学式为CH4,模型3的分子名称②是过氧化氢分子;
(2)模型3的分子名称②是过氧化氢分子,过氧化氢分子分解产生水和氧气,即过氧化氢分子可以分成氢原子和氧原子,氢原子和氧原子再重新组合构成新的水分子。
6.(2024八下·上城期末)中国科学家发现首例高激发态的漫游反应通道,证明二氧化硫分子在133纳米波段通过漫游反应产生硫原子和氧气分子,为地球早期大气中氧气的来源研究提供新思路。
(1)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该化学反应过程中的最小微粒是 。
(3)二氧化硫中硫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
【答案】(1)
(2)硫原子和氧原子
(3)50%
【知识点】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
【解析】【分析】(1)根据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书写化学方程式;
(2)根据反应中最小的微粒是原子进行分析;
(3)根据二氧化硫中硫元素的质量分数的计算公式进行解答。
【解答】(1)二氧化硫在133纳米波段通过漫游反应产生硫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由上面的化学方程式可知,该化学反应过程中的最小微粒是硫原子和氧原子;
(3)二氧化硫中硫元素的质量分数=。
故答案为:
(1);(2)硫原子和氧原子;(3)50%。
7.(2024八下·上城期末)2024年是门捷列夫诞辰190周年。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如图是元素周期表部分内容,请根据表中信息完成相关问题。
(1)核废水放射性元素氚3H在图中位置 (填序号)。
(2)门捷列夫预测了镓(Ga)元素的存在,并命名为“类铝”(与铝化学性质相似),镓应该在 族。
(3)观察每一周期元素,你有什么发现 。(写出一条)
【答案】(1)①
(2)ⅢA
(3)同一周期的元素,从左到右,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逐渐增加
【知识点】元素周期表
【解析】【分析】根据元素周期表的信息及其应用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1)核废水中的放射性元素氚(3H)是氢元素的一种同位素,其质子数为1,与氢元素的质子数相同,因此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应与氢元素相同。观察元素周期表,我们可以发现氢元素位于第一周期的第IA族,对应图中的①位置。所以,核废水放射性元素氚(3H)在图中的位置是①;
(2)门捷列夫预测了镓(Ga)元素的存在,并命名为“类铝”,说明镓与铝的化学性质相似,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化学性质主要由其最外层电子数决定,观察铝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我们可以发现它位于第三周期的第IIIA族,其最外层电子数为3,因此,与铝化学性质相似的镓元素也应该位于第ⅢA族;
(3)观察元素周期表的每一周期元素,我们可以发现多个规律,其中一条明显的规律是:同一周期的元素,从左到右,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逐渐增加,这是因为元素周期表是按照元素的原子序数进行排序的,而原子序数又等于原子的核电荷数,即等于原子的质子数,也等于原子的核外电子数,在同一周期中,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加,原子核对外层电子的吸引力逐渐增强,使得外层电子更加稳定地排布在更远的轨道上,即最外层电子数逐渐增加。
故答案为:(1)①;(2)ⅢA;(3)同一周期的元素,从左到右,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逐渐增加。
8.(2024八下·金东期末)阅读以下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日本核废水的排放引起了民众囤盐恐慌,被污染的海水中含有的I-131 是碘的一种放射性元素;
【材料二】核废水中含有三种水,分别是水 (H2O)、重水(2H2O)和超重水(3H2O);
【材料三】一个氘 (2H)原子中有1个质子和1个中子;一个氚原子 (3H)中有1个质子和2个中子;
【材料四】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放出射线的过程叫做衰变,超重水((33H2O)中的氚(3H)元素会发生β-衰变,在这个过程中,氚原子核内一个中子会变成一个质子。
(1) 加碘食盐中的碘元素是I-127, 则I-127和I-131互为碘的 。
(2) 水 (H2O) 、重水 (2H2O) 和超重水(3H2O)中共有 种元素。
(3) 超重水 (3H2O) 的相对分子质量是 。
(4)当核废水中的氚(3H)元素发生β-衰变时,会变成 (填元素符号)。
【答案】(1)同位素
(2)2
(3)22
(4)He
【知识点】同位素;元素的概念;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
【解析】【分析】原子中核内的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相同的同类原子统称为同位素原子。
【解答】(1) 加碘食盐中的碘元素是I-127, 则I-127和I-131互为碘的同位素;
(2) 氘 表示原子核中有一个质子和一个中子的氢原子,也属于氢元素, 水 (H2O) 、重水 (2H2O) 和超重水(3H2O) 这三种物质所含元素共有氢、氧2种元素,
(3) 超重水 (3H2O) 的相对分子质量是 3x2+16=22
(4)β-衰变过程中,原子核内一个中子转变成一个质子,质子数增加1个,原子核中的质子数与中子数的和不变,则氚3H发生-衰变后成为He。
1.(2019·台州)下列是关于水蒸发致冷现象的解释,
①水分子运动速度有大有小;
②剩余的水内能减少,温度降低;
③剩余的水分子运动速度相对较小;
④速度大的水分子动能大,更易摆脱周围分子的“束缚”,跑到空气中。
此解释合理的顺序是( )
A.①④③② B.②③①④ C.③①④② D.④③②①
【答案】A
【知识点】分子的热运动;蒸发及其现象;内能
【解析】【分析】解释水蒸发致冷时,先描述水分子的运动速度有差异,再说明哪部分水分子容易跑到空气中,最后说明剩余水分子的速度大小,进而判断剩余水的内能和温度变化。【解答】关于水蒸发致冷的现象,解释如下:
①水分子运动速度有大有小;
②速度大的水分子动能大,更易摆脱周围分子的“束缚”,跑到空气中。
③剩余的水分子运动速度相对较小;
④剩余的水内能减少,温度降低。
那么正确的顺序是:①④③②。
故选A。
2.(2018·绍兴)下列对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 )
选项 宏观事实 微观解释
A 塑料带很难被拉断 分子之间有引力
B 水结冰后不再流动 分子停止了运动
C 切洋葱时眼睛被熏得直流泪 分子在不停运动
D 水很难被压缩 分子之间有斥力
A.A B.B C.C D.D
【答案】B
【知识点】分子的热运动;分子间的作用力;分子之间存在空隙
【解析】【分析】物体都由分子、原子组成,而一切物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运动,且是无规则的运动,这种无规则的运动就是:分子的热运动。分子的热运动跟物体的温度有关[0度的情况下也会做热运动,内能就以热运动为基础],物体的温度越高,其分子的运动越快。
【解答】A、塑料难以拉断,说明构成塑料的分子之间有引力的作用导致;故A正确;
B、 分子在任何温度下都会运动的;故B错误;
C、 切洋葱时眼睛被熏得直流泪,人离洋葱比较远,但依然被刺激到,说明分子在不停运动;故C错误;
D、 被压缩过程中,难以压缩是因为分子间的斥力;故D正确;
故答案为:B
3.(2024·浙江)下列模型(表示氧原子,表示碳原子)能表示一氧化碳分子的是( )
B. C. D.
【答案】C
【知识点】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
【解析】【分析】 根据分子的构成情况来分析。
【解答】根据化学式CO可知, 1个一氧化碳分子是由1个碳原子与1个氧原子构成的,则可以表示一氧化碳分子的是。
故选C。
4.(2023·衢州)氢气是一种清洁能源,下图是氢气燃烧的微观模型,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物是水
B.参加反应的甲和乙分子个数之比为1:8
C.反应前后原子的数目不变
D.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O2+H2=2HO2
【答案】C
【知识点】构成物质的粒子模型;化学方程式的概念、读法和含义
【解析】【分析】根据图示中各物质的分子构成分析,结合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个数不变解答。
【解答】A、反应物是氢气和氧气,生成物为水,不符合题意;
B、 参加反应的甲和乙分子个数之比为2:1 ,不符合题意;
C、 反应前后原子的数目不变 ,符合题意;
D、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O2+2H22H2O ,不符合题意;
故选C。
5.(2023·温州)古人通过往铜中加入锡()熔合制成青铜器。锡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19,质子数为50。则锡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 )
A.169 B.119 C.69 D.50
【答案】D
【知识点】原子的构成
【解析】【分析】根据原子中质子数=电子数分析。
【解答】原子中质子数=电子数,锡的质子数为50,则电子数也为50;
故选D。
6.(2023·杭州)华南理工大学研究团队利用动态“局域柔性”框架材料,实现了在室温下对重水和普通水的有效分离。一个重水分子(2H2O)中含有的质子个数为( )
A.3 B.10 C.12 D.20
【答案】B
【知识点】原子的构成
【解析】【分析】根据分子由原子构成,氢、氧原子质子数分析。
【解答】一个重水分子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氢原子质子数为1,氧原子质子数为8,则重水分子中含有质子个数为10;
故选B。
7.(2016·丽水)2015年浙江籍女科学家屠呦呦获得若贝尔医学或生理学奖,她提取的青蒿素化学式为C15H22O5,下列关于C15H22O5,说法正确的是( )
A.每个分子的质量为282克
B.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C.碳、氢和氧元素属于金属元素
D.碳、氢和氧原子个数比为15:22:5
【答案】D
【知识点】元素的种类与分布;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
【解析】【分析】A、根据分子的质量很小,进行分析判断.B、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进行分析判断.C、金属元素名称一般有“钅”字旁,固态非金属元素名称有“石”字旁,气态非金属元素名称有“气”字头.D、根据1个青蒿素分子的构成,进行分析判断.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含义与有关计算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解答】解:A、分子的质量很小,282是青蒿素的相对分子质量,不是1个青蒿素分子的质量,故选项说法错误.
B、青蒿素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15):(1×22):(16×5)=90:11:40,则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故选项说法错误.
C、碳、氢和氧均属于非金属元素,故选项说法错误.
D、一个青蒿素分子由15个碳原子、22个氢原子和5个氧原子构成,则碳、氢和氧原子个数比为15:22:5,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8.(2010·衢州)如图表示在一定条件下发生的某化学反应,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B.该反应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C.该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发生了改变
D.两种反应物均为化合物
【答案】A
【知识点】单质和化合物的区别;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1)两种或多种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叫化合反应;
(2)分析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个数是否相同即可;
(3)比较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即可;
(4)只有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由两种或多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化合物。
【解答】A.根据图片可知,反应物有两种,而生成物只有一种,所以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故A正确;
B.反应物和生成物中都只有两种原子,即和,所以该反应符合质量守恒定律,故B错误;
C.该反应中,反应前后都只有两种元素,因此元素的种类没有发生改变,故C错误;
D.根据和可知,两种反应物都只由一种元素组成,都为单质,故D错误。
故选A。
9.(2022·浙江)我国“化学”一词最早出于《化学鉴原》(1871年)。该书把一种元素翻译为“矽(xī)”。在地壳里,“矽”的含量在所有元素含量中占第二位,现代把这种“矽”元素命名为 ( )
A.锡 B.硒 C.氧 D.硅
【答案】D
【知识点】元素的概念;元素的符号及其意义
【解析】【分析】根据地壳中元素含量前5位分别为O、Si、Al、Fe、Cu判断。
【解答】地壳中元素含量前5位分别为O、Si、Al、Fe、Cu,而“矽”的含量在所有元素含量中占第二位,所以现代把这种“矽“元素命名为硅;
故答案为:D。
10.(2018·绍兴)国际上有铟等7种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采用了我国科学家张青莲测的数据。由图可知铟元素( )
A.是非金属元素
B.质子数为49
C.相对原子质量是114.8克
D.与其他元素根本区别是中子数不同
【答案】B
【知识点】元素的概念;元素周期表
【解析】【分析】质子数就是质子的数量,质子数的计算转换方法是: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质子数+中子数≈相对原子质量。
【解答】A、铟是金属元素;故A错误;
B、 元素周期表的右上角的数字代表是原子序数,也表示质子数为49;故B正确;
C、 相对原子质量是比值,没有具体的单位;故C错误;
D、 元素之间的根本区别是质子数不同;故D错误;
故答案为:B。
11.(2022·宁波)中国科学院首创室温制氢方案,其反应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O+H2O H2+CO2
B.该反应前后分子数目不变
C.该反应前后氢元素的化合价不变
D.反应物CO和H2O都是氧化物
【答案】C
【知识点】元素化合价的规则与计算;化学方程式的概念、读法和含义;常见物质的分类
【解析】【分析】(1)确定反应物、反应条件和生成物,据此写出反应的方程式;
(2)根据方程式进行分析;
(3)比较反应前后氢元素化合价的大小即可;
(4)只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为氧元素的化合物叫氧化物。
【解答】A.根据图片可知,水和一氧化碳反应,生成氢气和二氧化碳,则反应的方程式为: CO+H2O H2+CO2 ,故A正确不合题意;
B.根据方程式可知,反应前后氧原子有2个,氢原子有2个,碳原子只有1个,故B正确不合题意;
C.反应前,在H2O中,氢元素的化合价为+1;反应后,在H2中,氢元素的化合价为0价,故C错误符合题意;
D.CO和H2O,都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为氧元素,那么它们都是氧化物,故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C。
12.(2024·浙江)关于维生素C(化学式为C6H8O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属于氧化物
B.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C.氢元素质量分数最大
D.分子中碳、氢、氧的原子个数比为1∶2∶1
【答案】B
【知识点】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氧化物
【解析】【分析】A.根据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且一种元素为氧元素进行分析;
B.根据维生素C的化学式进行分析;
C.根据元素质量比进行分析;
D.化学式中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表示该原子的个数。
【解答】 AB.根据化学式 C6H8O6 可知,维生素C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不属于氧化物,故A错误,B正确;
C.维生素C中碳、氢、氧三种元素质量比(12×6):(1×8):(16×6)=72:8:96,故氢元素质量分数最小,故C错误;
D.根据维生素C的化学式可知,1个维生素C分子是由6个碳原子、8个氢原子和6个氧原子构成的,则分子中碳、氢、氧的原子个数比为6:8:6=3:4:3,故D错误;
故选B。
13.(2021·温州)“地漏”(如图甲)是连接排水管道与室内地面的接口。“磁悬浮地漏”相对于传统地漏具有较多优点,如排水速度可随积水深度自动调节、在不排水时能密封管道等。
(1)若地漏不密封,排水管内臭气会扩散到室内。从微观角度解释该现象: 。
(2)磁悬浮地漏的工作原理如图乙。
①当密封盖上方无水时,在磁体B作用下,磁体A将密封盖顶起。若磁体A下端为N极,则磁体B上端为 极。
②当密封盖上方有水时,密封盖下移,开始排水。积水越多,则排水口越大,其原因是 。
【答案】(1)分子做无规则运动
(2)N;深度 越深,液体压强越大
【知识点】分子的热运动;磁极间的相互作用;液体压强计算公式的应用
【解析】【分析】(1)扩散现象说明一切分子都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
(2)①根据磁极之间的相互作用分析;
②根据液体压强随深度的变化规律解答。
【解答】(1)若地漏不密封,排水管内臭气会扩散到室内。从微观角度解释该现象:分子做无规则运动。
(2)①根据描述可知,磁铁A和磁铁B之间为排斥力,根据“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可知,若磁体A下端为N极,则磁体B上端为N极。
②当密封盖上方有水时,密封盖下移,开始排水。积水越多,则排水口越大,其原因是:深度越深,液体压强越大。
14.(2023·丽水)氢元素概念的建立是不断完善和修正的。请结合资料回答:
(1)卡文迪许用锌与足量的酸反应得到可燃空气,该可燃空气其实是 ;
(2)图甲A、B原子和图乙中的 原子的总称为氢元素(填字母)。
【答案】(1)氢气(H2)
(2)C
【知识点】构成物质的粒子模型;原子的构成;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元素的概念,元素是指具有相同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统称。
【解答】(1)锌和稀酸反应可制得氢气,氢气可燃;
(2)元素是指具有相同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统称,故C和AB相同,其质子数都为1个;
故答案为:(1) 氢气(H2) ;(2)C
15.(2023·衢州) 19世纪末,科学界有一个百思不得其解的难题:电流不能通过蒸馏水,也不能通过固体盐块,但把盐块放进蒸馏水中溶解成盐水时,电流却一下子畅通起来。盐水为什么能导电?阿伦尼乌斯认为盐溶于水,就产生了带电的离子,这些离子移动就能导电。但遭到了许多科学家的质疑:氯气是一种有毒气体,如果水中有氯离子,为什么盐水是无毒的?钠遇水就会剧烈反应,如果水中有钠离子,为什么一点反应都没?
(1)随着科学的发展,人们知道离子是原子得失 形成的,盐水能导电是因为盐水中存在钠离子和氯离子。
(2)当时科学家有“划线部分”的想法,是因为他们还不知道“构成物质的微粒发生改变,会导致它的 性质也改变”。
【答案】(1)电子
(2)化学
【知识点】构成物质的粒子模型
【解析】【分析】构成物质的微粒有三种:分子、原子和离子;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其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原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的微粒;
【解答】(1)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原子核带正电,核外电子带负电;离子是原子得失电子形成的;
(2)物质的性质是由其构成的微粒所决定的,“构成物质的微粒发生改变,会导致它的化学性质也改变”。
故答案为:(1)电子(2)化学
16.(2023·台州)“小数据”引发“大发现”。1892年,瑞利经多次实验测得从空气中分离出来的氮气密度为1.2572克/升,与相同条件下纯净氮气的密度比较,发现均偏大0.5%,继续研究发现了氩气。
(1)元素周期表中氩元素的信息如图所示,则氩原子的质子数为 。
(2)瑞利认为偏大0.5%的细微差别不是误差。下列事实能支持瑞利这一观点的是 。
A.所有的科学实验中都是存在误差的
B.当时的实验技术,能使误差小于0.5%
C.当时其他科学家重复该实验,也得到相近的结果
【答案】(1)18
(2)B;C
【知识点】元素的概念;元素的符号及其意义
【解析】【分析】(1)元素是指具有相同质子数的同一类原子的统称;
(2)误差是指人为或实验器材引起的在合理范围内的偏差。
【解答】(1)质子数等于原子序数,故为18;
(2) 瑞利认为偏大0.5%的细微差别不是误差,故A错误,BC正确。
17.(2022·绍兴)下表是教材中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除标出的元素外,表中的数字编号①~③各表示一种元素。请回答问题
(1)①表示的元素是 。
(2)1个铝原子的核外电子有 个。
(3)元素硅比第2周期、第ⅥA族的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 (选填“高”或“低”)。
【答案】(1)H
(2)13
(3)低
【知识点】元素的种类与分布;元素周期表
【解析】【分析】(1)根据元素周期表的知识解答;
(2)根据图片确定氯元素的原子序数,然后根据“质子数=原子序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解答;
(3)在元素周期表中,一行为一个周期,一列为一族,据此结合地壳中的元素分布分析解答。
【解答】(1)根据图片可知,①的原子序数为1,则该元素为氢元素,符号为H。
(2)根据图片可知,Al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3,根据“质子数=原子序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可知,一个铝原子的核外电子有13个。
(3)根据图片可知,第2周期,第VIA族的元素为O,根据地壳中元素分布从大到小的排序:氧、硅、铝、铁、钙可知,元素硅比氧在地壳中的含量低。
18.(2019·台州)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来自原料CO2还是H2O呢 科学家鲁宾和卡门曾对这个问题进行了研究,在实验中他们利用18O作为标记物,制备了三份相同浓度的碳酸氢盐溶液,三份溶液的碳酸氢盐和水都含有不同的18O百分比,将小球藻放入这三种溶液并光照,然后分析产生的氧,得出结论: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来自水。
资料:
Ⅰ.中子数为8的氧原子可用16O来表示,18O是表示中子数为10的氧原子;自然界的氧气在标准状况下的密度为1.43千克/米3,其中16O占99.76%(可视为100%),
Ⅱ.碳酸氢盐给小球藻的光合作用提供全部的CO2,而且不产生水。
Ⅲ.在相同的温度和压强下,相同体积的气体具有相同的分子数。
(1)16O、标记物18O都属于氧元素,其位置大致在元素周期表的 方。
(2)如图是三个实验中,在水、碳酸氢盐、氧气各物质中18O所占氧元素的比例,请根据实验过程和结论,在答题纸的虚线框内完成第三个实验的碳酸氢盐和氧气中18O百分比的条形图。
(3)鲁宾和卡门通过测生成氧气的密度来确定氧气中18O含量。若有一瓶氧气,只含18O和16O,且个数比为1:1。结合资料,计算在标准状况下该瓶氧气的密度为 千克/米3。
【答案】(1)右上
(2)如图[画图要求;第1、2两柱形图不等高,第1、3柱形图等高,第2柱形图与实验1、2中的第2柱形图不等高];
(3)1.52
【知识点】光合作用的原料、条件和产物;密度公式的应用;元素周期表
【解析】【分析】控制变量在进行科学实验的概念,是指那些除了实验因素(自变量)以外的所有影响实验结果的变量,这些变量不是本实验所要研究的变量,所以又称无关变量、无关因子、非实验因素或非实验因子。光合作用,通常是指绿色植物(包括藻类)吸收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富能有机物,同时释放氧气的过程。
【解答】(1)氧原子中含有8个质子,是8号元素,是第二周期,第六主族元素,位于元素周期右上方;
(2)由实验结论可知,产生的氧气均来自水,所以实验三中氧气中含有的 18O 百分比与水中的 18O 百分比相同; 三份溶液的碳酸氢盐和水都含有不同的18O百分比,所以碳酸氢盐的18O与实验1、2都不相同;
(3) 氧气在标准状况下的密度为1.43千克/米3, 所以知含有18O 的氧气密度为:设一瓶氧气的的体积为V,由于这瓶氧气只 含18O和16O,且个数比为1:1,所以其密度为:;
故答案为:(1)右上;(2) 如图[画图要求;第1、2两柱形图不等高,第1、3柱形图等高,第2柱形图与实验1、2中的第2柱形图不等高];;(3)1.52.
19.(2022·湖州)微粒间的相互作用使物质的结构具有一定的层次,例如:
(1)构成水的水分子聚集在一起而不散开是因为 。
(2)水分子中含有氧原子,氧原子中电子绕核运动而不离开原子核是因为 。
(3)氧原子核中含有8个质子,每个质子都带1个单位正电荷,为什么这些质子聚集在一起而不散开,请你提出一个合理的猜测 。
【答案】(1)水分子间存在引力
(2)原子核带正电荷,核外电子带负电荷,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3)存在一种力,克服同种电荷间的排斥力。
【知识点】分子间的作用力
【解析】【分析】(1)根据分子之间作用力的知识解答;
(2)根据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解答;
(3)质子之间存在排斥力而不分开,肯定有一种力能够将排斥力抵消,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1)构成水的水分子聚集在一起而不散开是因为水分子间存在引力;
(2)水分子中含有氧原子,氧原子中电子绕核运动而不离开原子核是因为:原子核带正电荷,核外电子带负电荷,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3)氧原子核中含有8个质子,每个质子都带1个单位正电荷,这些质子聚集在一起而不散开,合理的猜测为:存在一种力,克服同种电荷间的排斥力。
20.(2022·宁波)天宫课堂中,航天员王亚平视频展示了在无容器材料实验柜中进行的“锆金属熔化与凝固”实验。金属锆具有抗腐蚀性强、熔点高、硬度大等特性,广泛用于航空航天、军工、原子能等领域。
(1)金属锆熔化属于 (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2)如图所示是锆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其中“40”是锆元素的原子序数,即它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序号,也是锆原子的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由此可知锆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 。
(3)在850℃条件下,镁(Mg) 与四氯化锆(Z rCl4) 发生置换反应获得金属锆。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答案】(1)物理
(2)40
(3)2Mg+ZrCl4 Zr+2MgCl2
【知识点】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判别;原子的构成;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
【解析】【分析】(1)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有无新物质生成;
(2)在原子中,核外电子数=质子数=原子序数;
(3)确定反应物、反应条件和生成物,据此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解答】(1)金属锆熔化时,只是组成原子之间的距离发生改变,并没有新物质生成,因此属于物理变化。
(2)根据“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可知,锆的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40.
(3)镁(Mg) 与四氯化锆(Z rCl4) 在850℃下反应,生成锆单质和氯化镁,则反应的方程式为: 2Mg+ZrCl4 Zr+2MgCl2 。
21.(2023·舟山)每年10月到次年3月是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高发时期。
(1)做好个人卫生是预防诺如病毒感染的关键,尤其是保持手的卫生。从预防传染病的措施分析,勤洗手属于 。
(2)为补充患者体内糖分和维持水盐平衡,需输人葡精糖氧化钠注射液,葡萄糖(C6H12O6)是人体所需能量的主要来源,葡萄糖分子中C、H、O三种原子个数之比是 。
(3)某患者一次性输人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1袋,标签部分信息如图。通过输液补充的氯化钠质量是多少克? (注射液密度约为1克/厘米3)
【答案】(1)切断传播途径
(2)1:2:1
(3)解:注射液的质量为:m =ρV=1g/cm3×500cm3=500g
氧化钠质量为;500g×0.9%=4.5g
答:通过输液补充的氯化钠质量为4.5g。
【知识点】传染病的预防措施;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为传染病的预防,化学式的相关计算,以及溶质质量分数公式的变换。
(3)溶质质量=溶质质量分数×溶液质量,故应先求出溶液质量,再求出溶质质量。
【解答】(1)预防传染病三途径为: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由题意可知,保持手的卫生属于切断传播途径;
(2) C、H、O三种原子个数之比是 6:12:6=1:2:1;
22.(2022·宁波)某维生素C泡腾片的主要成分如图甲所示。
(1)维生素C由 种元素组成。
(2)按照如图乙的物质分类方法,该泡腾片属于 。
(3)该泡腾片放入水中,会立刻产生大量的气泡,其原因是:柠檬酸是一种酸,它和碳酸氢钠在水中会发生反应,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 气体。
【答案】(1)3
(2)混合物
(3)二氧化碳(CO2)
【知识点】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常见物质的分类
【解析】【分析】(1)在化学式中,一种符号代表一种元素;
(2)一种物质组成纯净物,多种物质组成混合物;
(3)根据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解答。
【解答】(1)根据化学式C6H8O6可知,维生素由C、H、O共3种元素组成;
(2)根据甲图可知,维生素C泡腾片由维生素、碳酸氢钠和柠檬酸等物质组成,应该为混合物。
(3)该泡腾片放入水中,会立刻产生大量的气泡,其原因是:柠檬酸是一种酸,它和碳酸氢钠在水中会发生反应,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二氧化碳(CO2)气体。
1.(2024·平湖模拟) 学习化学要构建基本理念,对以下基本观念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
A.分类观: Fe2O3和 Fe3O4都属于金属氧化物
B.元素观: H2O 和 H2O2组成元素相同, 性质相同
C.变化观:CO2和O2可以相互转化
D.结构观: Mg和Mg2+结构不同, 性质不同
【答案】B
【知识点】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氧化物
【解析】【分析】 A.Fe2O3和Fe3O4都含有铁元素和氧元素,都属于金属氧化物;
B.不同的分子性质不同;
C.碳和氧气点燃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通过光合作用可以转化为氧气;
D.Mg原子最外层有2个电子,Mg原子失去2个电子,变成Mg2+,最外层电子数为8,它们的结构不同,最外层电子数不相同,化学性质不同。
【解答】 A.Fe2O3和Fe3O4都含有铁元素和氧元素,都属于金属氧化物,故A正确不合题意;
B.H2O和H2O2都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二者的组成元素相同,但构成的分子不同,故性质也不同,故B错误符合题意;
C.碳和氧气点燃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通过光合作用可以转化为氧气,所以CO2和O2可以相互转化,故C正确不合题意;
D.Mg原子最外层有2个电子,Mg原子失去2个电子,变成Mg2+,最外层电子数为8,它们的结构不同,最外层电子数不相同,化学性质不同,故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B。
2.(2024·舟山模拟) 甲烷的空间结构是正四面体,可以用伞形式表达其立体结构。用氟、氯、溴原子分别取代甲烷中的氢,可得到四面体分子其中用实线键连的F是在纸面上,用虚楔形键连接的 Cl在纸面内,用实楔形键连接的 Br在纸面外。下列与是不同种分子的是 ( )
A. B. C. D.
【答案】A
【知识点】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
【解析】【分析】分子是否相同主要看原子的连接顺序和空间结构是否相同。对于给定的甲烷的卤代物的空间结构,判断其他选项与给定结构是否为同种分子,需要考虑原子的连接顺序和空间位置。
【解答】A、这里F(实线)在纸面上,但是Br(虚楔形)在纸面内,Cl(实楔形)在纸面外,和的空间位置与给定分子不同,不是同种分子。
B、其中F(实线)在纸面上,Cl((虚楔形)在纸面内,Br(实楔形)在纸面外,与给定分子原子的空间位置完全相同,是同种分子。
C、其中F(实线)在纸面上,Cl(虚楔形)在纸面内,Br(实楔形)在纸面外,与给定分子原子的空间位置完全相同,是同种分子。
D、其中F(实线)在纸面上,Cl(虚楔形)在纸面内,r(实楔形)在纸面外,与给定分子原子的空间位置完全相同,是同种分子。
故答案为: A。
3.(2024·浙江模拟)“见著知微”是科学学科的重要特点。下列对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 ( )
选项 宏观事实 微观解释
A 在阳光下,湿衣服容易晾干 分子的运动速度随温度升高而加快
B 温度计中的水银热胀冷缩 原子的大小发生改变
C 双氧水能杀菌而水不能 分子构成不同,化学性质不同
D 稀盐酸与稀硫酸化学性质相似 溶液中都含有大量氢离子
A.A B.B C.C D.D
【答案】B
【知识点】分子的热运动;分子之间存在空隙;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
【解析】【分析】根据微粒的基本特征:微粒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微粒之间有间隔;微粒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的微粒性质相同,不同种的微粒性质不同,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A.在阳光下,湿衣服容易晾干,是因为阳光下温度高,分子的运动速度随温度升高而加快,故A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B.温度计中的水银热胀冷缩,是因为汞原子间的间隔(而不是大小)随温度的变化而改变,故B错误,但符合题意;
C.双氧水能分解而水不能,是因为它们分子的构成不同,不同种的分子化学性质不同,故C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D.稀盐酸与稀硫酸化学性质相似,是因为溶液中都含有大量氢离子,故D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4.(2024·浙江模拟)2023年7月 12日,由朱雀二号遥二液氧甲烷运载火箭在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火箭助推器内燃烧时发生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从符号表征看:甲的化学式是C2N2H8
B.从量的角度看:反应前后分子数目之比为2:3
C.从微观构成看:丙物质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
D.从宏观物质看:生成物中含有单质与化合物两类物质
【答案】B
【知识点】构成物质的粒子模型;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常见物质的分类
【解析】【分析】A、根据微观粒子的构成分析;
B、根据图示中原子种类和个数不变,确定分子个数比分析;
C、根据二氧化碳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分析;
D、根据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为单质,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为化合物分析。
【解答】A、甲的化学式是C2N2H8 ,不符合题意;
B、该反应方程式为C2N2H8 +N2O42CO2+2N2+4H2O,反应前后分子数目之比为2:8,符合题意;
C、 丙物质为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 ,不符合题意;
D、 生成物中含有单质与化合物两类物质 ,不符合题意;
故选B。
5.(2024·杭州模拟)锂电池广泛应用于新能源汽车行业,锂极易与空气中氮气和氧气反应生成氮化锂(Li3N)和氧化(Li2O),锂元素部分信息如下图所示,下列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A.Li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6.941
B.氮化锂Li3N中N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
C.氧化锂 (Li2O)在分类上属于氧化物
D.Li的原子序数为3
【答案】B
【知识点】原子的构成;元素周期表;氧化物
【解析】【分析】AD.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字母表示该元素的元素符号;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
B.化合器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
C.只有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元素为氧元素的化合物叫氧化物。
【解答】 A.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6.941,故A正确不合题意;
B.氮化锂中锂元素显+1价,设氮元素的化合价是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1)×3+x=0,则x=-3价,故B错误符合题意;
C.氧化锂(Li2O)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且有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故C正确不合题意;
D.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3,故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B。
6.(2024·龙港模拟)金属锆(Zr)被称之为冶金工业的“维生素”,在钢里只要加进千分之一的锆,硬度和强度就会惊人地提高。锆的相对原子质量为91,质子数为40。则锆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
A.91 B.131 C.40 D.51
【答案】C
【知识点】原子的构成;原子结构的探索过程
【解析】【分析】根据原子里质子数等于电子数分析;
【解答】根据原子中质子数等于电子数,则电子数是40,故答案为C。
7.(2024·上虞模拟)在核电池的制造过程中,原子序数为94的 Pu-238 元素(钚元素)的获取难度最大,成本极高,需要把原子序数为93的Np-237(镗元素) 先进行中子辐照变成Np-238,再经一次β衰变转化为Pu-238。对此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Np-237 转变为 Pu-238的过程属于化学变化
B.Np-237和 Np-238 原子的核外电子数相同
C.Pu-238 和 Np-238的相对原子质量相同
D.钚元素和镓元素都属于金属元素
【答案】A
【知识点】原子的构成;元素的种类与分布;相对原子质量
【解析】【分析】A、根据Np-237 转变为 Pu-238的过程为核变分析。B、根据元素的概念分析。C、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D、根据元素名称的偏旁,确定元素的种类。【解答】A. Np-237 转变为 Pu-238的过程属于物理变化,故错误,符合题意;B. Np-237和 Np-238 原子的核外电子数相同,属于同种元素,故正确,不符合题意;C. Pu-238 和 Np-238的相对原子质量相同,故正确,不符合题意;D. 钚元素和镓元素都属于金属元素,故正确,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
8.(2024·余姚模拟)A、B、C、D四种物质的分子模型如图所示,其中●、○、○分别表示碳、氧、氢三种原子,则氧元素化合价为0的物质是 ( )
B. C. D.
【答案】A
【知识点】单质和化合物的区别;元素化合价的规则与计算
【解析】【分析】 单质是由一种元素的原子组成的以游离形式较稳定存在的物质。 化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区别于单质)。
【解答】单质中元素化合价为零,只有A中物质由一种元素组成属于单质,化合价为零,其余都是化合物, 氧元素化合价不为零。
故答案为:A。
9.(2024·嘉兴模拟)用数轴表示某些科学知识直观、简明、易记。下列用数轴排序表示正确的是
B.
D.
【答案】D
【知识点】元素的种类与分布;元素化合价的规则与计算;空气的成分及探究;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A.根据地壳中各元素的含量进行解答;
B.根据金属的活动性进行解答;
C.根据空气中各成分的体积分数进行解答;
D.根据各化合物中氯元素的化合价进行解答。
【解答】A.地壳中含量最多的是O,其次是Si,再次是Al,第四位是Fe,因此从低到高的顺序为:Fe、Al、Si、O,故A错误;
B.常见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K、Ca、Na、Mg,故B错误;
C.空气中体积分数最多的是N2,其次是O2,第三位是水蒸气,再就是氦气,故C错误;
D.HCl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1,Cl2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0,HClO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1,HClO3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5,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10.(2024·富阳模拟)如图摘自元素周期表,部分信息略去,据此判断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Cl表示1个氯元素,该元素的1个原子内质子数是17
B.S的原子质量为32.06,x=16
C.三种都是非金属元素,它们分别形成的单质常温下均是固态
D.三种元素在周期表中属于同一周期
【答案】D
【知识点】元素周期表
【解析】【分析】A.根据元素的规定来分析;
B.根据元素周期表的信息来分析;
C.根据物质的状态来分析;
D.根据元素周期表的规律来分析。
【解答】 A.元素是个宏观概念,只讲种类、不讲个数,Cl可以表示1个氯原子,但不能表示1个氯元素,故A错误;
B.S的相对原子质量为32.06,而不是原子的实际质量,故B错误;
C.氯元素形成的单质是氯气,常温下是气态,故C错误;
D.三种元素位于同一周期,从左往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故D正确。
故选D。
11.(2024·平湖模拟) ABC干粉灭火剂主要组分为磷酸二氢铵,含量为75%。2024年“315”晚会曝光了“灭不了火的灭火器,被公开兜售”的新闻。在学习完《微粒的符号与模型》后,某学习小组选择进行关于磷酸二氢铵微观模型的微项目学习,如图是该小组的项目学习记录单(部分),据此回答下面小题。伪劣灭火器中磷酸二氢铵含量从75%偷偷降低到50%,甚至降到20%。关于磷酸二氢铵(NH4H2PO4) 的说法错误的是( )
驱动性问题: 如何制作磷酸二氢铵结构模型
模型展示: 磷酸二氢铵 化学式: NH4H2PO4 模型说明书: 一个氢原子的质量: 1.674×10-27千克 一个氧原子的质量: 2.657×10-26千克 一个磷原子的质量: 5.189×10-26千克 一个氮原子的质量: 2.324×10-26千克
A.磷酸二氢铵中氮、氢元素质量比为1:6
B.磷酸二氢铵中氧元素质量分数最大
C.磷酸二氢铵中磷元素为+5价,则氮元素为-3价
D.磷酸二氢铵的相对分子质量约为115
【答案】A
【知识点】元素化合价的规则与计算;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相对分子质量
【解析】【分析】A.根据元素质量比进行分析;
B.根据元素质量比进行分析;
C.根据磷酸二氢铵中铵根显+1价,氢元素显+1价进行分析;
D.根据相对分子质量进行分析。
【解答】 A.磷酸二氢铵中氮、氢元素质量比为14×1:1×6=7:3,故A错误符合题意;
B.磷酸二氢铵中氮、氢、磷、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4:6:31:(16×4)=14:6:31:64,氧元素质量分数最大,故B正确不合题意;
C.磷酸二氢铵中铵根显+1价,氢元素显+1价,设氮元素的化合价为y,则y×1+(+1)×4=+1,y=-3,即氮元素为-3价,故C正确不合题意;
D.NH4H2PO4的相对分子质量是:14+1×4+1×2+31+16×4=115,故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A。
12.(2024·杭州模拟) 一定条件下,在一个密闭容器内发生某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X为22g B.W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
C.8gW 中氧元素的质量为4g D.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答案】C
【知识点】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之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物质的质量之和,是因为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总个数不变。
【解答】A、X=1g+8g+20g-10g-8g=11g,该选项不正确。
B、W中碳元素质量=,氢元素质量=,
氧元素质量=8g-3g-1g=4g,该选项不正确。
C、8g W中氧元素的质量为4g,该选项正确。
D、反应后水质量增大是生成物,二氧化碳是生成物,反应后氧气质量减小,是反应物,W反应后质量减小,是反应物,反应物和生成物都是两种,不是化合反应,该选项不正确。
故答案为:C。
13.(2024九下·西湖模拟)芳樟醇(C10H18O)是桂花香味的来源,下列关于芳樟醇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闻到桂花香说明芳樟醇分子在不断运动
B.芳樟醇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
C.1个芳樟醇分子由29个原子构成
D.芳樟醇完全燃烧的产物为CO2和H2O
【答案】B
【知识点】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A、根据分子在不停运动进行分析。
B、根据元素的质量比进行分析。
C、根据芳樟醇是由芳樟醇分子构成的进行分析。
D、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进行分析。
【解答】A、分子在不停运动,花香的分子运动到空气中,进入人们的鼻孔,闻到香味,故A正确;
B、芳樟醇中氢元素、碳元素、氧元素的质量比=(1×18):(12×10):16=9:60:8,则芳樟醇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故B错误。
C、芳樟醇是由芳樟醇分子构成的,1个芳樟醇分子由10个碳原子,18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1个芳樟醇分子由10+18+1=29个原子构成,故C正确;
D、根据芳樟醇化学式可知,芳樟醇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芳樟醇完全燃烧的产物为CO2和H2O,故D正确;
故选:B。
14.(2024·瑞安模拟)科学家用甲烷和二氧化碳在Al2O3的催化下制取合成气,其原理过程如图所示。
(1)合成气是由一种常见的单质和一氧化碳所组成的混合物,这种常见的单质的化学式为 。
(2)反应中甲烷和一氧化碳的分子个数比是 。
【答案】(1)H2
(2)1:1
【知识点】构成物质的粒子模型
【解析】【分析】(1)根据图示中各分子的构成及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分析;
(2)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个数不变分析。
【解答】(1)由图示中各分子构成可知, 甲烷和二氧化碳在Al2O3的催化下制取的合成气中,生成的单质为氢气,化学式为 H2 ;
(2)由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个数不变可知,甲烷中碳原子即为一氧化碳中碳原子,则反应中甲烷和一氧化碳的分子个数比为1:1.
故答案为:(1) H2 ;(2)1:1.
15.(2024·舟山模拟) 我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硅衬底高光效氮化镓(GaN)发光二极管(简称LED)技术,已广泛用于路灯,手电等多个领域。根据下图信息,回答问题:
(1)x的值为 ,镓的核电荷数为 。
(2)请标出氮化镁中镁元素的化合价为 。
(3)磷化镓也是一种制造LED的材料,其化学式为 ,磷和氮的化学性质相似的原因是 。
【答案】(1)5;31
(2)Mg3N2
(3)GaP;氮和磷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相等
【知识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
【解析】【分析】 (1)根据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化合价的数值等于离子所带电荷的数值,且符号一致,化合价的表示方法,在该元素符号的正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进行分析解答。
(3)根据氮化镓的化学式为GaN,可以确定镓元素的化合价,磷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5,决定元素化学性质的是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 (1)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7=2+x,x=5。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31;根据原子中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镓的核电荷数为31。
(2)氮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5,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3个电子而形成3个单位负电荷的阴离子,化合价的数值等于离子所带电荷的数值,且符号一致,则该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镁元素显+2价,氮元素显-3价,组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Mg3N2;氮化镁中镁元素的化合价可表示为。
(3)氮化镓的化学式为GaN,氮元素显-3价,则镓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磷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5,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3个电子而形成3个单位负电荷的阴离子,化合价的数值等于离子所带电荷的数值,且符号一致,则该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磷化镓的化学式为GaP。
决定元素化学性质的是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磷和氮的化学性质相似的原因是氮和磷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相等。
16.(2024·绍兴模拟) 碱式碳酸铝镁 常用作塑料阻燃剂,受热分解的最终产物均为氧化物。
(1)碱式碳酸铝镁具有阻燃作用,除了因产生二氧化碳,还因为 。
(2) 中a、b、c、d 的代数关系式为 。
(3)为确定碱式碳酸铝镁的组成,进行如下实验:
①准确称取339g样品与足量稀盐酸充分反应,生成
②另取678g样品在空气中加热,样品的固体残留质量随温度的变化如图所示(样品在 时已完全失去结晶水,600℃以上残留固体为金属氧化物的混合物)。根据以上实验数据计算碱式碳酸铝镁样品中的c:d= 。
【答案】(1)其受热分解需要吸收大量的热,生成的产物覆盖在可燃物的表面,可隔绝空气
(2)2a+3b=c+2d(电荷守恒)
(3)3:5
【知识点】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
【解析】【分析】 (1)依据灭火原理分析;
(2)依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分析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7讲 元素和构成物质的微粒
考点分布 考查频率 命题趋势
考点1分子、原子、离子 ☆☆ ①说出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或离子构成,知道有引力和斥力 ②说出原子和原子核的构成 ③知道人类对原子结构的探索过程 ④认识元素的符号所表示的含义,元素周期表等 ⑤知道相对原子质量与相对分子质量的含义,学会查阅相对原子质量,能根据化学式计算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和物质的组成
考点2元素 ☆☆
■考点一 分子、原子、离子
一、 分子之间存在空隙
(一)实验一:水和酒精混合
①实验现象:水和酒精混合后的总体积水和酒精的体积之和。
②解释:水分子之间和酒精分子之间存在着空隙,当水和酒精混合时,水分子和酒精分子彼此进人对方分子的空隙中,所以水和酒精混合后的总体积会减小。
(二)实验二:芝麻和黄豆混合
①实验现象:芝麻和黄豆混合后的总体积小于混合前的体积之和。
②解释:黄豆与黄豆之间存在空隙,一部分芝麻钻到了黄豆之间的空隙中。
结论:不论固体、液体还是气体,构成物质的分子(或微粒)之间都有一定的空隙,不同物质分子(或微粒)间的空隙大小不同,固体的最小,液体的次之,气体的最大。
二、分子处于不停的运动之中
(一)扩散现象
(1)现象探究:一瓶是(无色)空气,一瓶是二氧化氨(红棕色),用玻璃板隔开。
抽去玻璃板,使两个瓶口相互贴紧,将会看到没有颜色的那瓶气体变红了,两瓶气体的颜色最后变得均匀。这就是气体的扩散现象。将红墨水注人水中,一段时间后,水会变红,这是液体的扩散现象。扩散现象还能在固体中发生,如把磨得很光滑的铅片和金片紧压在起,5年后,将它们切开,发现它们互相渗入约1毫米深。
(2)概念:不同物质的分子彼此进人对方分子空隙中的现象叫做扩散。
(3)扩散现象表明:
①构成物质的分子都在。
②构成物质的分子间存在。
(二)扩散快慢与温度的关系
温度越高扩散越快,说明分子的运动越剧烈。因为分子的运动与有关,所以分子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也叫做。
三、分子之间的引力和斥力
(一)构成物质的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1)构成物质的分子之间(物体内部)存在。
分子间的相互引力像一只只无形的手,将分子与分子聚集在一起,构成各种固体和液体。不但物体内部的分子之间存在着引力,两个物体接触面上的分子之间(不同物体之间)同样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
(2)构成物质的分子之间存在。
构成物质的分子之间存在空隙,很难将其压缩是因为分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斥力。
(二)物质三态的分子结构及宏观特征对比
物质状态 微观特征 宏观特征
分子间距离 分子间作用力 分子运动情况
固态 很大 只能在平衡位置附近做微小振动 有一定体积和形状,没有流动性
液态 较大 既可以在一个位置振又可以移动到另一位置振动 有一定的体积,没有一定的形状,具有流动性
气态 十分微弱,可以忽略 除碰撞外,均做匀速直线运动,可以充满整个空间 既没有一定的体积,也没有一定的形状,具有流动性
二、构成物质的粒子模型
(1)现在已知的原子有几百种。不同种类和不同数量的原子就能构成不同的 。构成分子的原子可以是 同种 原子,也可以是 原子
(2)分子在化学变化中是 可分 的,而原子是 的。在电解水时,水分子变成了氢分子和氧分子,它们不再保持水的 。可见,在由分子构成的物质中, 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3)粒子模型可以示意物质变化
①水的汽化是物理变化:水分子之间的距离变大,分子种类 。
②水的电解是化学变化:分子种类 ,原子的种类和数目 。
(4)物质通常是由 分子 构成的,但也有些物质是直接由 原子 构成的,如:金属铝由铝原子构成,石墨由碳原子构成。
(5)电解水过程的模型相关的信息
水电解过程图 实验结论
分子由__ __构成。 在化学变化过程中是 。 ③化学变化的实质:__原子的重新组合_____。 ④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⑤原子与分子本质区别:____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__。
三、粒子的大小与质量
(1)分子和原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 小 。原子半径一般在 10-10 米数量级,如碳原子的半径为0.6×10-10米。一个碳原子的质量约为1.993×10-26千克。不同种类的分子和原子,质量是 不同 的。
(2)原子不一定比分子小。分子与构成该分子的原子相比,分子比原子大,如:氧分子一定比氧原子大;但不同种类的分子与原子相比,则分子有可能比原子小,如:氧分子就比汞原子小。
(3)分子与原子的比较
分子 原子
不同点 。 。
本质区别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 在化学变化中,原子不可以再分
相同点 ①质量和体积都很小;②都在不断地做无规则运动;③微粒间都有间隔;④同种微粒性质相同,不同种微粒性质不同;⑤都能直接构成物质
联系 分子分裂成原子,原子组成分子(即分子由原子构成); 两者都可以构成物质。
四、原子结构模型的建立
(一)原子结构模型的建立过程
道尔顿 ; ; 玻尔; 现代
①实心球模型 ②枣糕(西瓜)模型 ③核式结构(行星)模型 ④分层模型 ⑤电子云模型
发现原子 发现 ; 发现 的存在 电子在固定的轨道上运动
卢瑟福- α粒子散射实验:
①大多数α粒子不改变运动方向→原子核极其微小,核外空间很大 ②小部分α粒子发生偏转→原子核带正电 ③极少的α粒子发弹回来→原子核质量很大
(二)原子的结构
核外电子( )
原子 质子 ( )
(电中性) 原子核
中子( )
(1)原子由 和 构成。原子核带 正电荷 ,居于原子 中心 ;核外电子带 负电荷 ,在核外空间做高速运动。
(2)原子核相对原子来说,体积很 小 ,但质量却很 大 ,它几乎集中了原子的全部质量。由于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所带的电量大小 相等 ,电性 ,所以整个原子呈电中性。
(3)氦原子的原子核带两个单位正电荷,核外有两个带负电的电子围绕原子核做高速运动,如图所示。
五、揭开原子核的秘密
(1)用 高能量 的粒子撞击、打碎核的方法是研究微观粒子结构的一种方法。
(2)原子核是由两种更小的粒子—— 和 构成的。如一种氧原子的原子核就是由8个质子和8个中子紧密相连构成的
(3)一个质子带一个单位的 ,中子 ,一个电子带一个单位的 负电荷 。如氧原子核内有8个质子,则氧原子核带 8 个单位正电荷(即+8)。科学上把原子核所带的电荷数称为 核电荷数 ,氧原子的核电荷数为 8 。
(4)由于原子呈电中性,根据原子中各微粒的电性及电荷量可知:原子中, 。
(5)质子、中子和电子的质量比较
微粒名称 电性 质量
核外电子 带 负 电荷 9.1176×10-31千克
原子核 质子 带 正 电荷 1.6726×10-27千克
中子 不带 电荷 1.6748×10-27千克
(6)质子和中子都是由更微小的基本粒子—— 夸克 构成的。
六、带电的原子——离子
(一)氯化钠的生成
A、取一瓶氯气,观察它的颜色为黄绿色。
B、用镊子在放有煤油的试剂瓶中夹取一块钠,用刀切割成一小块,观察到钠是一种质软、带银白色光泽的金属固体。
C、点燃钠,将燃烧匙伸入氯气瓶中,反应结束后观察瓶内的物质为白色固体。
D、实验现象: 。
金属钠在氯气中燃烧时,钠原子 失去 1个电子后形成带 正 电荷的钠离子(阳离子),氯原子 得到 1个电子后形成带 负 电荷的氯离子(阴离子)。带有相反电荷的钠离子和氯离子之间相互 吸引 ,构成了 电中性 的氯化钠。如下图所示
★微观解释:
(1)钠原子 一个电子成为一个带 电的微粒叫钠离子Na+。
(2)氯原子 一个电子成为一个带 电的微粒叫氯离子 Cl—。
(二)离子
离子是带电的 原子 或___原子团___,带正电的叫 阳 离子,带负电的叫 阴 离子。离子也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如硫酸铜就是由铜离子和硫酸根离子构成的。
阳离子:带正电的原子或原子团。例:钠离子Na+、铵根离子NH4+
阴离子:带负电的原子或原子团。例:氯离子Cl- 、硫酸根离子SO42-
(三)原子、分子和离子的区别和联系
分子 原子 离子
区 别 定义 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 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
化学变化中是否可分 可分,化学变化前后种类和数目可能发生变化 不可分,化学变化前后种类和数目不变。 一般不可分,但带电的原子团可分
构成 由 构成 由 构成 由原子得失电子形成, 原子得到电子带负电变成阴离子,原子失去电子带正电变成阳离子。
带电情况 不显电性; 不显电性,因为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阴离子(负电): 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阳离子(正电): 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联系
(四)注意
阳离子的核内质子数 核外电子数;阴离子的核内质子数 核外电子数。
七、同位素——原子的“孪生兄弟”
(1)科学上把具有相同 (即 质子数 )的一类原子总称为 元素 。如:氧元素就是所有核电荷数为 8 的原子的总称。
(2)原子核内的 质 子数 相同、 不相同的同类原子互为 同位素 原子。元素是互为同位素的原子的总称。大多数元素都有同位素,如汞元素有7种稳定的同位素。
(3)同位素原子的两种表示方法
①常用原子符号(X)表示,其中X表示 ,Z表示 ,A表示 。如氢有氕(H)、氘(H)、氚(H)三种同位素原子。
②也可以用“原子名称(或符号)-质子数与中子数之和”来表示。如氧的三种同位素原子分别为氧-16(O-16)、氧-17(O-17)、氧-18(O-18)。
(4)同位素的应用
1)质谱分析中,用 稳定同位素 原子作为示踪原子;
2)核潜艇利用铀的同位素 裂变 释放的能量作为动力;
3)利用 放射性同位素 对一些脏器进行扫描,诊断肿瘤等疾病;
4)根据放射性同位素的 半衰期 ,进行古董鉴定。
根据元素的定义可知,不同元素之间最本质的区别是核电荷数(即质子数)不同。
八、相对原子质量
(1)原子的质量极小,计算起来极不方便。为此,国际上规定采用 来表示原子的质量关系。
(2)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把一个碳-12 原子的质量分为 等份,则1份质量为1.993×10-26×=1.661×10-27千克。其他原子的质量与1.661×10-27千克质量相比后得出一定的 比值 ,这个比值就是该原子的 。
(3)相对原子质量的计算式:某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
(4)原子的质量与相对原子质量的区别和联系如下表所示:
原子的质量 相对原子质量
性质 实验测出的一个原子的实际质量 比较得出的相对质量
数值与 单位 数值非常小,单位为“ ” 数值一般取整数,单位为“ ”,通常不写
联系 某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九、相对分子质量
(1)一个分子中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总和 就是该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
(2)求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首先要写出正确的 化学式 ,再利用相对原子质量表,查出各元素的 相对原子质量 ,最后根据分子中各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总和 求出相对分子质量。
(3)相对分子质量计算的注意事项
①元素符号与其右下角数字之间在计算相对分子质量时需用“ × ”,元素符号之间在计算相对分子质量时需用“ + ”。如CO2的相对分子质量= =44。
原子团括号外右下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团的个数,应先将原子团内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计算出来,再 乘以 其个数。如Al2(SO4)3的相对分子质量= =342。
③结晶水合物中的“·”表示结合的含义,在计算相对分子质量时应将“·”前后两部分的相对分子质量 相加 而不是相乘。如CuSO4·5H2O的相对分子质量= =250。
④相对分子质量与相对原子质量一样,也是一个 比值 ,其单位也是“ 1 ”,通常不写。
(4)相对分子质量是一个 定值 ,只要知道物质的化学式,就可以计算出它的相对分子质量。
十、元素质量分数和质量比的确定
(一)计算组成物质的各元素的质量比
(1)计算依据:化合物中各元素的质量比等于各元素 相对原子质量 乘以其 原子个数 的乘积的比值。
(2)计算注意事项
①元素只讲种类,不讲个数,因此在计算格式的书写上有严格的规定,如计算硝酸铵(NH4NO3)中各元素的质量比,不能写成2N∶4H∶3O,也不能写成N2∶H4∶O3,应该写成m(N)∶m(H)∶m(O)=(14×2)∶(1×4)∶(16×3)= 。
②检查各原子的原子总数,如硝酸铵(NH4NO3)中氮元素的原子总数是 而不是1,不要遗漏。
③不要把原子个数比当作是元素的质量比。原子个数比是元素符号右下角的 之比,如H2O中,氢元素与氧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 2∶1 ,而氢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16×1)= 1∶8 。
(二)计算物质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或质量
(1)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100%。
(2)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 化合物的质量 ×化合物中该元素的 质量分数 。
(三)不纯物质中,计算某一元素的质量。
元素的质量=不纯物质量x该物质的质量分数x纯物质中该元素的质量分数
例:现有含氧化铁80%的铁矿石500吨,问最多可冶炼出铁多少吨?
解:氧化铁的质量 =500吨×80% =400吨
铁元素的质量 =400吨×70%=280吨
■考点二 元素
一、元素的种类
(1)目前人类已知的元素有 110 多种,其中有些是人造元素。世界上大部分物质只是由几十种常见元素组成的,其中仅 、 、 三种元素就能组成许许多多种物质。
(2)人们通常把元素分为 金属 元素和 元素(包括 ,如氩元素)。在110多种元素中, 金属 元素占大多数
(3)物质的分类
A. 物质的分类:
概念 举例
混合物 食盐水、泥浆
纯净物 蒸馏水、食盐
B.纯净物的分类:
单质 化合物
概念
宏观组成 一种元素 至少两种元素
微观构成 同种原子或同种原子构成的同种分子 不同种原子构成的同种分子或不同种离子
举例 铁、氧气 二氧化碳、氯化钠
相同点 都是 ;
C.氧化物:由 元素组成的,其中一种是 的化合物。
D.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可能是混合物。例:氧气和臭氧的混合物,都由氧元素构成。
二、元素的分布
(1)地壳主要由 、 、 铝 、 、钙、钠、钾、镁、氢等元素组成,其中含量最高的是 氧 ,其次是 。金属元素中含量最高的是 ,其次是 。
(2)人体中的元素及作用
①人体内大约含有30多种元素,其中 11 种为大量元素,约占99.95%,其余为 微量 元素。它们中有些是必需元素,每一种必需元素在体内都有一个适量范围, 过多 或 过少 都不利于人体健康。另外,人体内也含有一些有害元素,如镉、汞、铅等。
②人体含量最高的元素是 元素,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是 元素。
③ 元素能促进儿童骨骼生长; 元素能预防贫血; 元素能预防甲状腺肿大; 氟 元素能预防龋齿; 元素能增进食欲,促进儿童的生长发育; 元素能预防癌症。
(3)海水中,除了水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以外,含量较高的是 氯 元素、 钠 元素和 镁 元素,还有一些贵重金属,如金等
(4)有机化合物中大都含有 、 、 三种元素。
(5)人造元素是通过核反应制得的,其中有些人造元素和天然元素具有 。放射性元素对人体有害,但利用放射性可以检查和治疗一些疾病、灭菌和消毒。
(6)元素与原子的区别和联系
元素 原子
定义 具有相同核电荷数(质子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为元素。 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区别 。 既讲种类,又讲个数。
联系 用于描述物质的宏观组成。 例如: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但不能说“水是由二个氢元素和一个氧元素组成”。 用于描述物质的微观结构。 例如一个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但不能说“一个水分子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组成的”。
举例:水的结构和组成正确说法
A、水是由大量的水分子构成的。
B、 是由 和 构成的。
C、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三、 元素符号
(1)元素符号的写法
A、通常用该元素拉丁文的第一个字母的大写来表示,如H、O、N等。
B、当两种元素的第一个字母相同时,可写上该元素名称的第二个字母(小写)以示区别,如Na、Mg、Cu等。
(2)元素符号的意义
①表示一种 元素 【宏观】。如H可表示 氢元素 ;
②若物质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还表示一种 物质 ,如Cu可表示铜这种物质。
③表示这种元素的1个 原子 【微观】,如H还可表示一个氢原子。
④如果在元素符号前面加上数字,则表示某元素的若干个原子。如3H表示 3个氢原子 。
元素符号本身既有宏观含义——表示某种元素,又有微观含义——表示该元素的1个原子。但当元素符号前面有数字时,则只有微观含义,只能表示几个某原子,不再具有宏观含义。故“2N”只能表示 “两个氮原子”。
(3)元素符号周围数字的意义
数字位置 数字的意义 实际例子
元素符号前面; 表示单独的微粒的个数 2H表示 ;
元素符号右下角 表示每个分子(原子团)中某原子的个数 H2中2表示 ;
元素符号右上角 表示离子所带的电荷数; Ca2+中2表示 ;
元素符号上方; 表示元素的化合价 Ca (+2)O表示 ;
四、元素周期表
(1)根据元素的 原子结构 和 性质 ,科学家把人们已知的110多种元素按 原子序数 科学有序地排列起来,得到的表叫做 元素周期表 。
(2)元素周期表的每一个横行叫做一个 ,表中共有7个横行,表示有 7 个周期。每个周期由 金属 元素开头(第一周期除外),过渡到非金属元素,最后以 稀有气体 元素结尾。同一周期从左到右,元素原子的 核电荷数 逐渐增加。同一周期 相同。
(3)元素周期表的每一个纵列叫做一个 ,元素周期表中共有18个纵列, 16 个族(其中第8、9、10三个纵列共同组成一个族)。同族元素的化学性质相似。同族 相同。
(4)在元素周期表中,每一种元素都占有一格位置,每一格包括元素的 、 、 元素名称 、 相对原子质量等内容(如下图所示)。
注意:在元素周期表中同位素占同一个位置。
(5)元素周期表的应用: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和研究科学的重要工具。我们可以从元素周期表中获得有关元素的许多信息,如元素单质的 物理状态 ;元素是人工合成的还是自然存在的;元素是金属、非金属还是稀有气体等。
■考点一 分子、原子、离子
◇典例1-1:下列事例中,能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是( )
A.春天,柳絮飞扬 B.夏天,荷花飘香
C.秋天,黄沙扑面 D.冬天,雪花飘飘
◇典例1-2:(2024八下·上城期末)《Nature》重磅:同济大学许维团队首次成功精准合成了两种全新的芳香性环型碳C10、C14环形纯碳分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C10、C14属于同位素
B.C10、C14分子是由碳元素组成的
C.C10、C14属于单质
D.C14分子中有14个碳原子
◆变式训练
1.(2024七上·杭州期末)鸭蛋放在常温的盐水中腌了一个星期,蛋里面不咸,而煮茶叶蛋时即使不敲破蛋壳,几个小时后蛋里面就变咸了。蛋变咸快慢的原因与下列现象形成的原因相同的是( )
A.碾碎后的蔗糖放入水中后用放大镜看不见
B.酒精和水混合后总体积变小
C.红墨水在热水中扩散比冷水中快
D.铅柱紧压在一起后能悬挂钩码而不被拉开
2.(2024九上·温州月考)下列各图中●和○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其中能表示化合物的是( )
A. B. C. D.
3.(2024八下·义乌期末)据英国《自然》杂志宣布:科学家初次在太空中检测到了氦合氢离子——被猜测为宇宙中构成的第一个分子离子。关于1个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有1个原子核 B.共有2个质子 C.共有4个电子 D.相对质量为5
■考点二 元素
◇典例2-1:(2024八下·义乌期末)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与氧结合生成的物质是( )
A. B.CaO C. D.
◇典例2-2:(2024八下·嵊州期末)在科学王国里,数字被赋予了丰富的内涵,下列科学用语中对数字“2”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2H ②2CO ③CO2 ④Mg2+ ⑤2OH- ⑥H2O ⑦
A.表示离子个数的是⑤⑦ B.表示分子个数的是①②
C.表示分子中原子个数的是③⑥ D.表示离子所带电荷数的是④⑤
◇典例2-3:(2024八下·上城期末)浙江科学家潘建伟研究团队成功研制了锶原子光晶格钟,该钟的误差可以数十亿年不超过一秒,关于元素锶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原子的核电荷数为38 B.属于非金属元素
C.相对原子质量为87.62g D.一个Sr2+中含有38个电子
◇典例2-4:(2024九上·定海开学考)某有机物CaHb的一个分子实际质量是m千克,其中的碳原子均为碳-12原子。已知碳-12原子实际质量是n千克,则该有机物的相对分子质量是 。若H原子全为质量数相同的原子,则一个H原子的实际质量是 千克。
◇典例2-5:(2024八下·越城期末)我国自主研制的天问一号搭载祝融号火星车,已经成功登陆火星。火星拥有丰富的金属矿物和二氧化碳等资源。火星低层大气的主要成分如表一。
表一
气体成分 co, N2 Ar O2 其他
体积分数/% 95.32 2.7 1.6 0.13 0.25
表二
5B 硼 6C 碳 7N 氢
13A1 铝 14Si 硅 15P 磷
(1)为鉴别一瓶模拟“火星低层大气”和一瓶空气,可采用的化学方法是
(2)祝融号火星车的太阳能板主要成分是单晶硅。表二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已知同族元素化学性质相似,则常温下与硅元素化学性质相似的元素是
(3)若为满足人类未来在火星上生活,下列研究设想不合理的是____(选填字母)。
A.将CO2转化为O2,提高O2含量
B.将CO2分解转化为N2,提高N2含量
C.寻找水的存在和开发水循环技术
D.利用火星上的金属矿物资源冶炼金属
◇典例2-6:(2024八下·金东期末)1911年,英国科学家卢瑟福进行了著名的a粒子散射实验,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为原子模型的建立做出了重大贡献。小科同学在项目化学习中,使用若干辐射环磁体(如图乙所示,两个磁极分别位于内外两环)、金属板、橡皮筋等器材制作了一个演示模型,用以模拟α粒子散射的动态过程,演示模型的制作过程如下:
①如图甲所示,将长条金属板弯折成环形(保留 10cm的缺口),并固定在桌面上;
②在环形金属板中央放置一块直径 5cm、重40g的辐射环磁体;
③在环形金属板的缺口处连接一段橡皮筋(图中未画出),用以向环内“发射α粒子”。
根据演示模型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固定在环形金属板中央的磁体,用来模拟的是原子中的哪一结构?
(2)下列四个辐射环磁体中最适合用作模拟被发射的“α粒子”的是____(填字母编号)。
A.直径2cm、重5g、内环N极、外环S极
B.直径5cm、重40g、内环S极、外环N极
C.直径2cm、重5g、内环S极、外环N极
D.直径5cm、重40g、内环N极、外环S极
(3)该实验很好地模拟了卢瑟福α粒子散射实验的现象,即α粒子穿过金属箔后的运动情况为: 。
(4)小科同学通过环形金属板的缺口处向内依次发射12颗“α粒子”,这些“α粒子”最终会吸附在环形金属板上。在模拟实验完成后,将环形金属板展平,下图中最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填字母编号,金属板上的点代表被吸附的“α粒子”)。
◇典例2-6:(2024八下·金东期末)布洛芬混悬液,用于儿童普通感冒或流感引起的发热、头痛等。下表是其使用说明书,据此分析回答:
布洛芬混悬液说明书 请仔细阅读说明书并按说明使用或在药师指导下购买或使用 【药品名称】布洛芬混悬液 【成分】本品每毫升含有效成分布洛芬20mg 【适应性】用于缓解普通感冒或流行性感冒引起的发热 【规格】100毫升 【用法用量】口服,用量谨遵医嘱
(1)已知布洛芬化学式C13HyO2,相对分子质量206,则一个布洛芬分子中含有氢原子个数y为 。
(2)计算布洛芬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 (结果精确到0.1%)。
(3)医生叮嘱,12岁以下儿童每次用药量按照每千克体重5mg布洛芬有效成分。请计算,一名体重为20kg的儿童,每次应口服多少毫升该混悬液。
◆变式训练
1.(2024八下·义乌期中)如图是地壳中各元素的含量(质量分数)分布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金属元素
B.地壳中非金属元素的总含量大于金属元素,种类少于金属元素
C.地壳中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也就是金属铝
D.由图可知,各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相差不大
2.(2024八下·柯桥期末)元素铼广泛应用于航空发动机涡轮叶片,如图所示为铼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铼原子中有75个中子 B.铼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86.2
C.铼原子中有75个电子 D.铼原子中有75个质子
3.(2024八下·余杭期末)根据下列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2020年,嫦娥五号首次实现了月球采样返回,成功地从月球风暴洋北部带回了新的月壤样品。2024年,嫦娥六号顺利完成在月球背面南极——艾特肯盆地的采样,近期将返回地球,这将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月背土壤。
(1)我们不仅要仰望星空,也要脚踏实地,保护好地球上的土壤。下列各项农业生产措施中,有利于保护土壤的是( )
A.将废弃农用地膜埋入土中 B.用工业废水直接灌溉农田
C.大量使用化肥 D.实行稻草还田
(2)我国人民非常关心月球上是否能够种菜,央视新闻特别回应了月壤中不含任何有机养分,无法种菜。下图四个实验中,可用于简单判断土壤中是否含有有机物的是( )
A. B. C. D.
(3)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团队在月壤样本中发现了共生的二氧化硅的高压相——赛石英,其主要化学组成为二氧化硅,硅元素的部分信息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硅和硅的质子数相等
B.硅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8.09克
C.硅是一种金属元素
D.硅元素的符号为S
4.(2024八下·临海期末)下列关于数字“2”的化学意义叙述正确的是( )
A.H2O:表示一个水分子中有2个氢元素
B.2OH-:表示2个氢氧根离子
C.Ca2+:表示钙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
D.H2:表示氢气中含有2个氢原子
5.(2024八下·金东期末)为了加深对分子构成的认识,小科同学用各色橡皮泥进行分子模型的制作。观察四种分子结构模型,填写相关内容:
序号 模 型 各种颜色的球及个数 分子名称 化学式
1 1 个灰色球、2个白色球 水分子 H2O
2 1个黑色球、4个白色球 甲烷分子 ①
3 2个灰色球、2个白色球 ② H2O2
4 2个黑色球、1个灰色球、6个白色球 乙醇分子 C2H5OH
(1) 模型2的化学式①是 ; 模型3的分子名称②是 。
(2)由模型3表示的物质可以反应得到模型1表示的物质,请从微观角度解释该变化的实质: 。
6.(2024八下·上城期末)中国科学家发现首例高激发态的漫游反应通道,证明二氧化硫分子在133纳米波段通过漫游反应产生硫原子和氧气分子,为地球早期大气中氧气的来源研究提供新思路。
(1)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该化学反应过程中的最小微粒是 。
(3)二氧化硫中硫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
7.(2024八下·上城期末)2024年是门捷列夫诞辰190周年。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如图是元素周期表部分内容,请根据表中信息完成相关问题。
(1)核废水放射性元素氚3H在图中位置 (填序号)。
(2)门捷列夫预测了镓(Ga)元素的存在,并命名为“类铝”(与铝化学性质相似),镓应该在 族。
(3)观察每一周期元素,你有什么发现 。(写出一条)
8.(2024八下·金东期末)阅读以下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日本核废水的排放引起了民众囤盐恐慌,被污染的海水中含有的I-131 是碘的一种放射性元素;
【材料二】核废水中含有三种水,分别是水 (H2O)、重水(2H2O)和超重水(3H2O);
【材料三】一个氘 (2H)原子中有1个质子和1个中子;一个氚原子 (3H)中有1个质子和2个中子;
【材料四】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放出射线的过程叫做衰变,超重水((33H2O)中的氚(3H)元素会发生β-衰变,在这个过程中,氚原子核内一个中子会变成一个质子。
(1) 加碘食盐中的碘元素是I-127, 则I-127和I-131互为碘的 。
(2) 水 (H2O) 、重水 (2H2O) 和超重水(3H2O)中共有 种元素。
(3) 超重水 (3H2O) 的相对分子质量是 。
(4)当核废水中的氚(3H)元素发生β-衰变时,会变成 (填元素符号)。
1.(2019·台州)下列是关于水蒸发致冷现象的解释,
①水分子运动速度有大有小;
②剩余的水内能减少,温度降低;
③剩余的水分子运动速度相对较小;
④速度大的水分子动能大,更易摆脱周围分子的“束缚”,跑到空气中。
此解释合理的顺序是( )
A.①④③② B.②③①④ C.③①④② D.④③②①
2.(2018·绍兴)下列对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 )
选项 宏观事实 微观解释
A 塑料带很难被拉断 分子之间有引力
B 水结冰后不再流动 分子停止了运动
C 切洋葱时眼睛被熏得直流泪 分子在不停运动
D 水很难被压缩 分子之间有斥力
A.A B.B C.C D.D
3.(2024·浙江)下列模型(表示氧原子,表示碳原子)能表示一氧化碳分子的是( )
B. C. D.
4.(2023·衢州)氢气是一种清洁能源,下图是氢气燃烧的微观模型,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物是水
B.参加反应的甲和乙分子个数之比为1:8
C.反应前后原子的数目不变
D.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O2+H2=2HO2
5.(2023·温州)古人通过往铜中加入锡()熔合制成青铜器。锡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19,质子数为50。则锡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 )
A.169 B.119 C.69 D.50
6.(2023·杭州)华南理工大学研究团队利用动态“局域柔性”框架材料,实现了在室温下对重水和普通水的有效分离。一个重水分子(2H2O)中含有的质子个数为( )
A.3 B.10 C.12 D.20
7.(2016·丽水)2015年浙江籍女科学家屠呦呦获得若贝尔医学或生理学奖,她提取的青蒿素化学式为C15H22O5,下列关于C15H22O5,说法正确的是( )
A.每个分子的质量为282克
B.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C.碳、氢和氧元素属于金属元素
D.碳、氢和氧原子个数比为15:22:5
8.(2010·衢州)如图表示在一定条件下发生的某化学反应,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B.该反应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C.该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发生了改变
D.两种反应物均为化合物
9.(2022·浙江)我国“化学”一词最早出于《化学鉴原》(1871年)。该书把一种元素翻译为“矽(xī)”。在地壳里,“矽”的含量在所有元素含量中占第二位,现代把这种“矽”元素命名为 ( )
A.锡 B.硒 C.氧 D.硅
10.(2018·绍兴)国际上有铟等7种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采用了我国科学家张青莲测的数据。由图可知铟元素( )
A.是非金属元素
B.质子数为49
C.相对原子质量是114.8克
D.与其他元素根本区别是中子数不同
11.(2022·宁波)中国科学院首创室温制氢方案,其反应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O+H2O H2+CO2
B.该反应前后分子数目不变
C.该反应前后氢元素的化合价不变
D.反应物CO和H2O都是氧化物
12.(2024·浙江)关于维生素C(化学式为C6H8O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属于氧化物
B.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C.氢元素质量分数最大
D.分子中碳、氢、氧的原子个数比为1∶2∶1
13.(2021·温州)“地漏”(如图甲)是连接排水管道与室内地面的接口。“磁悬浮地漏”相对于传统地漏具有较多优点,如排水速度可随积水深度自动调节、在不排水时能密封管道等。
(1)若地漏不密封,排水管内臭气会扩散到室内。从微观角度解释该现象: 。
(2)磁悬浮地漏的工作原理如图乙。
①当密封盖上方无水时,在磁体B作用下,磁体A将密封盖顶起。若磁体A下端为N极,则磁体B上端为 极。
②当密封盖上方有水时,密封盖下移,开始排水。积水越多,则排水口越大,其原因是 。
14.(2023·丽水)氢元素概念的建立是不断完善和修正的。请结合资料回答:
(1)卡文迪许用锌与足量的酸反应得到可燃空气,该可燃空气其实是 ;
(2)图甲A、B原子和图乙中的 原子的总称为氢元素(填字母)。
15.(2023·衢州) 19世纪末,科学界有一个百思不得其解的难题:电流不能通过蒸馏水,也不能通过固体盐块,但把盐块放进蒸馏水中溶解成盐水时,电流却一下子畅通起来。盐水为什么能导电?阿伦尼乌斯认为盐溶于水,就产生了带电的离子,这些离子移动就能导电。但遭到了许多科学家的质疑:氯气是一种有毒气体,如果水中有氯离子,为什么盐水是无毒的?钠遇水就会剧烈反应,如果水中有钠离子,为什么一点反应都没?
(1)随着科学的发展,人们知道离子是原子得失 形成的,盐水能导电是因为盐水中存在钠离子和氯离子。
(2)当时科学家有“划线部分”的想法,是因为他们还不知道“构成物质的微粒发生改变,会导致它的 性质也改变”。
16.(2023·台州)“小数据”引发“大发现”。1892年,瑞利经多次实验测得从空气中分离出来的氮气密度为1.2572克/升,与相同条件下纯净氮气的密度比较,发现均偏大0.5%,继续研究发现了氩气。
(1)元素周期表中氩元素的信息如图所示,则氩原子的质子数为 。
(2)瑞利认为偏大0.5%的细微差别不是误差。下列事实能支持瑞利这一观点的是 。
A.所有的科学实验中都是存在误差的
B.当时的实验技术,能使误差小于0.5%
C.当时其他科学家重复该实验,也得到相近的结果
17.(2022·绍兴)下表是教材中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除标出的元素外,表中的数字编号①~③各表示一种元素。请回答问题
(1)①表示的元素是 。
(2)1个铝原子的核外电子有 个。
(3)元素硅比第2周期、第ⅥA族的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 (选填“高”或“低”)。
18.(2019·台州)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来自原料CO2还是H2O呢 科学家鲁宾和卡门曾对这个问题进行了研究,在实验中他们利用18O作为标记物,制备了三份相同浓度的碳酸氢盐溶液,三份溶液的碳酸氢盐和水都含有不同的18O百分比,将小球藻放入这三种溶液并光照,然后分析产生的氧,得出结论: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来自水。
资料:
Ⅰ.中子数为8的氧原子可用16O来表示,18O是表示中子数为10的氧原子;自然界的氧气在标准状况下的密度为1.43千克/米3,其中16O占99.76%(可视为100%),
Ⅱ.碳酸氢盐给小球藻的光合作用提供全部的CO2,而且不产生水。
Ⅲ.在相同的温度和压强下,相同体积的气体具有相同的分子数。
(1)16O、标记物18O都属于氧元素,其位置大致在元素周期表的 方。
(2)如图是三个实验中,在水、碳酸氢盐、氧气各物质中18O所占氧元素的比例,请根据实验过程和结论,在答题纸的虚线框内完成第三个实验的碳酸氢盐和氧气中18O百分比的条形图。
(3)鲁宾和卡门通过测生成氧气的密度来确定氧气中18O含量。若有一瓶氧气,只含18O和16O,且个数比为1:1。结合资料,计算在标准状况下该瓶氧气的密度为 千克/米3。
19.(2022·湖州)微粒间的相互作用使物质的结构具有一定的层次,例如:
(1)构成水的水分子聚集在一起而不散开是因为 。
(2)水分子中含有氧原子,氧原子中电子绕核运动而不离开原子核是因为 。
(3)氧原子核中含有8个质子,每个质子都带1个单位正电荷,为什么这些质子聚集在一起而不散开,请你提出一个合理的猜测 。
20.(2022·宁波)天宫课堂中,航天员王亚平视频展示了在无容器材料实验柜中进行的“锆金属熔化与凝固”实验。金属锆具有抗腐蚀性强、熔点高、硬度大等特性,广泛用于航空航天、军工、原子能等领域。
(1)金属锆熔化属于 (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2)如图所示是锆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其中“40”是锆元素的原子序数,即它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序号,也是锆原子的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由此可知锆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 。
(3)在850℃条件下,镁(Mg) 与四氯化锆(Z rCl4) 发生置换反应获得金属锆。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1.(2023·舟山)每年10月到次年3月是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高发时期。
(1)做好个人卫生是预防诺如病毒感染的关键,尤其是保持手的卫生。从预防传染病的措施分析,勤洗手属于 。
(2)为补充患者体内糖分和维持水盐平衡,需输人葡精糖氧化钠注射液,葡萄糖(C6H12O6)是人体所需能量的主要来源,葡萄糖分子中C、H、O三种原子个数之比是 。
(3)某患者一次性输人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1袋,标签部分信息如图。通过输液补充的氯化钠质量是多少克? (注射液密度约为1克/厘米3)
22.(2022·宁波)某维生素C泡腾片的主要成分如图甲所示。
(1)维生素C由 种元素组成。
(2)按照如图乙的物质分类方法,该泡腾片属于 。
(3)该泡腾片放入水中,会立刻产生大量的气泡,其原因是:柠檬酸是一种酸,它和碳酸氢钠在水中会发生反应,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 气体。
1.(2024·平湖模拟) 学习化学要构建基本理念,对以下基本观念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
A.分类观: Fe2O3和 Fe3O4都属于金属氧化物
B.元素观: H2O 和 H2O2组成元素相同, 性质相同
C.变化观:CO2和O2可以相互转化
D.结构观: Mg和Mg2+结构不同, 性质不同
2.(2024·舟山模拟) 甲烷的空间结构是正四面体,可以用伞形式表达其立体结构。用氟、氯、溴原子分别取代甲烷中的氢,可得到四面体分子其中用实线键连的F是在纸面上,用虚楔形键连接的 Cl在纸面内,用实楔形键连接的 Br在纸面外。下列与是不同种分子的是 ( )
A. B. C. D.
3.(2024·浙江模拟)“见著知微”是科学学科的重要特点。下列对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 ( )
选项 宏观事实 微观解释
A 在阳光下,湿衣服容易晾干 分子的运动速度随温度升高而加快
B 温度计中的水银热胀冷缩 原子的大小发生改变
C 双氧水能杀菌而水不能 分子构成不同,化学性质不同
D 稀盐酸与稀硫酸化学性质相似 溶液中都含有大量氢离子
A.A B.B C.C D.D
4.(2024·浙江模拟)2023年7月 12日,由朱雀二号遥二液氧甲烷运载火箭在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火箭助推器内燃烧时发生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从符号表征看:甲的化学式是C2N2H8
B.从量的角度看:反应前后分子数目之比为2:3
C.从微观构成看:丙物质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
D.从宏观物质看:生成物中含有单质与化合物两类物质
5.(2024·杭州模拟)锂电池广泛应用于新能源汽车行业,锂极易与空气中氮气和氧气反应生成氮化锂(Li3N)和氧化(Li2O),锂元素部分信息如下图所示,下列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A.Li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6.941
B.氮化锂Li3N中N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
C.氧化锂 (Li2O)在分类上属于氧化物
D.Li的原子序数为3
6.(2024·龙港模拟)金属锆(Zr)被称之为冶金工业的“维生素”,在钢里只要加进千分之一的锆,硬度和强度就会惊人地提高。锆的相对原子质量为91,质子数为40。则锆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
A.91 B.131 C.40 D.51
7.(2024·上虞模拟)在核电池的制造过程中,原子序数为94的 Pu-238 元素(钚元素)的获取难度最大,成本极高,需要把原子序数为93的Np-237(镗元素) 先进行中子辐照变成Np-238,再经一次β衰变转化为Pu-238。对此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Np-237 转变为 Pu-238的过程属于化学变化
B.Np-237和 Np-238 原子的核外电子数相同
C.Pu-238 和 Np-238的相对原子质量相同
D.钚元素和镓元素都属于金属元素
8.(2024·余姚模拟)A、B、C、D四种物质的分子模型如图所示,其中●、○、○分别表示碳、氧、氢三种原子,则氧元素化合价为0的物质是 ( )
B. C. D.
9.(2024·嘉兴模拟)用数轴表示某些科学知识直观、简明、易记。下列用数轴排序表示正确的是
B.
D.
10.(2024·富阳模拟)如图摘自元素周期表,部分信息略去,据此判断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Cl表示1个氯元素,该元素的1个原子内质子数是17
B.S的原子质量为32.06,x=16
C.三种都是非金属元素,它们分别形成的单质常温下均是固态
D.三种元素在周期表中属于同一周期
11.(2024·平湖模拟) ABC干粉灭火剂主要组分为磷酸二氢铵,含量为75%。2024年“315”晚会曝光了“灭不了火的灭火器,被公开兜售”的新闻。在学习完《微粒的符号与模型》后,某学习小组选择进行关于磷酸二氢铵微观模型的微项目学习,如图是该小组的项目学习记录单(部分),据此回答下面小题。伪劣灭火器中磷酸二氢铵含量从75%偷偷降低到50%,甚至降到20%。关于磷酸二氢铵(NH4H2PO4) 的说法错误的是( )
驱动性问题: 如何制作磷酸二氢铵结构模型
模型展示: 磷酸二氢铵 化学式: NH4H2PO4 模型说明书: 一个氢原子的质量: 1.674×10-27千克 一个氧原子的质量: 2.657×10-26千克 一个磷原子的质量: 5.189×10-26千克 一个氮原子的质量: 2.324×10-26千克
A.磷酸二氢铵中氮、氢元素质量比为1:6
B.磷酸二氢铵中氧元素质量分数最大
C.磷酸二氢铵中磷元素为+5价,则氮元素为-3价
D.磷酸二氢铵的相对分子质量约为115
12.(2024·杭州模拟) 一定条件下,在一个密闭容器内发生某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X为22g B.W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
C.8gW 中氧元素的质量为4g D.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13.(2024九下·西湖模拟)芳樟醇(C10H18O)是桂花香味的来源,下列关于芳樟醇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闻到桂花香说明芳樟醇分子在不断运动
B.芳樟醇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
C.1个芳樟醇分子由29个原子构成
D.芳樟醇完全燃烧的产物为CO2和H2O
14.(2024·瑞安模拟)科学家用甲烷和二氧化碳在Al2O3的催化下制取合成气,其原理过程如图所示。
(1)合成气是由一种常见的单质和一氧化碳所组成的混合物,这种常见的单质的化学式为 。
(2)反应中甲烷和一氧化碳的分子个数比是 。
15.(2024·舟山模拟) 我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硅衬底高光效氮化镓(GaN)发光二极管(简称LED)技术,已广泛用于路灯,手电等多个领域。根据下图信息,回答问题:
(1)x的值为 ,镓的核电荷数为 。
(2)请标出氮化镁中镁元素的化合价为 。
(3)磷化镓也是一种制造LED的材料,其化学式为 ,磷和氮的化学性质相似的原因是 。
16.(2024·绍兴模拟) 碱式碳酸铝镁 常用作塑料阻燃剂,受热分解的最终产物均为氧化物。
(1)碱式碳酸铝镁具有阻燃作用,除了因产生二氧化碳,还因为 。
(2) 中a、b、c、d 的代数关系式为 。
(3)为确定碱式碳酸铝镁的组成,进行如下实验:
①准确称取339g样品与足量稀盐酸充分反应,生成
②另取678g样品在空气中加热,样品的固体残留质量随温度的变化如图所示(样品在 时已完全失去结晶水,600℃以上残留固体为金属氧化物的混合物)。根据以上实验数据计算碱式碳酸铝镁样品中的c:d= 。
17.2020年,罕见的新冠病毒疫情暴发,各种消毒剂如酒精、二氧化氯、过氧乙酸等被广泛使用,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使用酒精消毒时,要注意安全,避免失火,酒精(C2H5OH)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
(2)二氧化氯(ClO2)具有强氧化性,可发生反应:6ClO2+16NH3═5R+6NH4Cl+12H2O,则R的化学式为 。
(3)过氧乙酸(CH3COOOH)中碳元素与氢元素的质量比为 。过氧乙酸溶液中通常还含有过氧化氢、醋酸等物质,向过氧乙酸溶液中加入下列物质,不能产生气体的是 。
A.CuSO4B.NaCl C.Na2CO3 D.MnO2
18.(2024·杭州模拟)日前,某知名品牌钙片钙含量不足的新闻引发热议。为研究钙片中碳酸钙的含量,小科进行了如下实验探究。
【实验设计】小科设计了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部分夹持装置未画出)。
【实验步骤】①按图连接好仪器,并检查装置气密性;
②在U形管B中放入若干钙片样品,样品总质量,通过A往装置中通入氮气;
③一段时间后,测得C装置质量为;
④打开分液漏斗活塞,加入稀盐酸,至B装置不再产生气泡;
⑤再次通入氮气,一段时间后,测得C装置质量。
【实验分析】
(1)写出装置B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实验步骤⑤中再次通入氮气的目的是 。
(3)该实验装置的设计存在明显缺陷,请指出问题并完善 。(不考虑稀盐酸的挥发)
(4)若上述数据是在装置完善后称得,则该钙片中碳酸钙含量为 (结果用含、、的式子表示)。
19.(2024·富阳模拟)1910年英国科学家卢瑟福进行了著名的α粒子轰击金箔实验,实验做法如图。
(1)卢瑟福在α粒子散射实验中,断定原子中的绝大部分空间是空的,他的依据是 。
(2)卢瑟福用加速了的高能α粒子(α粒子是带两个单位正电荷的氦原子核)轰击氮原子,结果有种微粒从氮原子中被打出,而α粒子留在了氮原子中,使氮原子变成了氧原子从现代观点看,被打出的微粒一定是 。
20.(2024·东阳模拟)2024年5月3日, “嫦娥六号”探测器在海南文昌发射升空;53天后“嫦娥六号”返回器携带月球样品等着陆地球。
(1)月球车登陆在月球能否使用降落伞辅助降落,请说明理由 。
(2) “嫦娥六号”返回器携带月球土壤样品回到地球,与地球土壤相比,月壤不含____(选填字母)。
A.空气 B.水分 C.矿物颗粒 D.腐殖质
(3)月壤中有丰富的可作核聚变燃料的He-3,如图为 He-3发生的一种核聚变示意图。
①②③④⑤所示的微粒中,共有 种元素的原子。
(4)软着陆月球分为主减速段、接近段、悬停段、避障段、缓速下降段等降落过程,主减速段将使用发动机反推减速,此时嫦娥三号发动机推力 (“>”或“=”或“<”)所受重力。
21.(2024·嘉兴模拟)蛋壳质量的好坏是影响蛋鸡养殖经济效益的一个重要因素。蛋鸡生产中,经常会出现软壳蛋、薄壳蛋的现象,缺少钙质是主要原因。为防止出现软壳蛋、薄壳蛋,蛋鸡养殖户会在鸡饲料中添加贝壳粉、螺蚌、蛋壳、骨头捣碎喂鸡。
(1)鸡饲料中添加贝壳粉等可用于补钙,这里的钙指的是 (选填“原子”、 “单质”或“元素”)。
(2)小嘉同学欲测定某鸡蛋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进行了如下实验:
①配制稀盐酸:配制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7.3%的稀盐酸,需要图1所示盐酸的质量 g;
②将配制好的稀盐酸与10克鸡蛋壳样品进行反应,得到产生气体的质量与加入稀盐酸的质量关系如图2所示(假设鸡蛋壳样品中的其他物质不与稀盐酸反应),请计算该鸡蛋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