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期末考前突破数学卷(原卷版 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期末考前突破数学卷(原卷版 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5-01-01 09:49:04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期末考前突破卷
数 学
(考试时间:120分钟 考试满分:12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下列图形是轴对称图形的为(  )
A. B.
C. D.
2.若分式的的值同时扩大到原来的10倍,则此分式的值(  )
A.是原来的20倍 B.是原来的10倍
C.是原来的倍 D.不变
3.如图,中,,,要求用圆规和直尺作图,把它分成两个三角形,其中一个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其作法正确的是(  )
A. B.
C. D.
4.如图,点N在等边△ABC的边BC上,CN=6,射线BD⊥BC,垂足为点B,点P是射线BD上一动点,点M是线段AC上一动点,当MP+NP的值最小时,CM=7,则AC的长为(  )
A.8 B.9 C.10 D.12
5.某校计划在寒假中整修操场,已知甲队单独完成这项工程,刚好如期完工;乙队单独完成这项工程要比规定日期多用6天;学校决定甲、乙两队合作5天,余下的工程由乙队单独做,正好如期完成.设规定的工期为x天,根据题意列方程为(  )
A. B. C. D.
6.如图,在△ABC和△DEF中,∠B=∠DEF,AB=DE,添加下列一个条件后,仍然不能证明△ABC≌△DEF,这个条件是(  )
A.∠A=∠D B.BC=EF C.∠ACB=∠F D.AC=DF
7.用三角尺可按下面方法画角平分线: 在已知的的两边上,分别截取,再分别过点、作、的垂线,交点为,画射线,则平分.这样画图的主要依据是(  )
A. B. C. D.
8.将下列多项式因式分解,结果中不含有因式(x﹣2)的是(  )
A.x2﹣4 B.x3﹣4x2﹣12x
C.x2﹣2x D.(x﹣3)2+2(x﹣3)+1
9.如图, 的外角 的平分线 相交于点P, 于E, 于F,下列结论:(1) ;(2)点P在 的平分线上;(3) ,其中正确的有 (  )
A.0个 B.1个 C.2个 D.3个
10.程老师制作了如图1所示的学具,用来探究“边边角条件是否可确定三角形的形状”问题,操作学具时,点Q在轨道槽AM上运动,点P既能在以A为圆心、以8为半径的半圆轨道槽上运动,也能在轨道槽QN上运动,图2是操作学具时,所对应某个位置的图形的示意图.
有以下结论:
①当∠PAQ=30°,PQ=6时,可得到形状唯一确定的△PAQ
②当∠PAQ=30°,PQ=9时,可得到形状唯一确定的△PAQ
③当∠PAQ=90°,PQ=10时,可得到形状唯一确定的△PAQ
④当∠PAQ=150°,PQ=12时,可得到形状唯一确定的△PAQ
其中所有正确结论的序号是(  )
A.②③ B.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
11.如图,在的纸片中,,沿剪开得四边形,则的度数为   °.
12.若点关于y轴的对称点是点,则a=   .
13.因式分解:   .
14.如图,直角坐标系中,已知A(-2,-1),B(3,-1),C(1,2),请你在y轴上找一点P.使 ABP和 ABC全等,则点P的坐标是   .(写出一个即可)
15.如图,在等边 中, ,点O在线段 上,且 ,点 是线段 上一点,连接 ,以 为圆心, 长为半径画弧交线段 于一个点 ,连接 ,如果 ,那么 的长是   .
16.如图,有5个形状大小完全相同的小长方形构造成一个大长方形(各小长方形之间不重叠且不留空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为32,则每个小长方形的对角线为   .
三、综合题(本大题共8小题,共72分)
17.(9分)已知 在如图所示的平面直角坐标系中.
(1)直接写出三个顶点的坐标:A(   ),B(   ),C(   )
(2)将A、B、C三点的纵坐标保持不变,横坐标分别乘 ,得到点 、 、 ,在图中描出点 、 、 ,并画出 ;
(3) 边上的高为   .
18.(9分)已知关于x的方程
(1)当时,求方程的解;
(2)当m取何值时,此方程无解;
(3)当此方程的解是正数时,求m的取值范围.
19.(9分)在等边中,D是的中点,,的两边分别交直线、于E、F.
(1)问题:如图1,当E、F分别在边、上,,时,直接写出线段与的数量关系;
(2)探究:如图2,当E落在边上,F落在射线上时,(1)中的结论是否仍然成立?写出理由;
(3)应用:如图3,当E落在射线上, F落在射线上时,,,则   .
20.(9分)问题背景
如图,图1,图2分别是边长为,a的正方形,由图1易得.
   
类比探究
类比由图1易得公式的方法,依据图2中的已知条件推导出完全平方的另一个公式.
解决问题
(1)计算:   ;
(2)运用完全平方公式计算:;
(3)已知,,求的值.
21.(9分)学方差、完全平方公式后,小聪同学对学习和运用数学公式非常感兴趣,他通过上网查阅,发现还有很多数学公式,如立方和公式:(a+b)(a2-ab+b2)=a3+b3,他发现,运用立方和公式可以解决很多数学问题,请你也来试试利用立方和公式解决以下问题:
(1)【公式理解】公式中的字母可以代表任何数、字母或式子
①化简:(a-b)(a2+ab+b2)=   ;
②计算:(993+1)÷(992-99+1)=   ;
(2)【公式运用】已知:+x=5,求的值:
(3)【公式应用】如图,将两块棱长分别为a、b的实心正方体橡皮泥揉合在一起,重新捏成一个高为的实心长方体,问这个长方体有无可能是正方体,若可能,a与b应满足什么关系?若不可能,说明理由.
22.(9分)如图,∠ADE+∠BCF=180°,BE平分∠ABC,∠ABC=2∠E.
(1)AD与BC平行吗?请说明理由;
(2)AB与EF的位置关系如何?为什么?
(3)若AF平分∠BAD,试说明:∠E+∠F=90°
23.(9分)在中,,,为边延长线上一点,连接.
(1)如图1,当时,求证:;
(2)如图2,当时,求证:;、
(3)如图3,当时,求证:.
24.(9分)
(1)如图1,∠ADC=120°,∠BCD=140°,∠DAB和∠CBE的平分线交于点F,则∠AFB的度数是   ;
(2)如图2,若∠ADC=,∠BCD=,且,∠DAB和∠CBE的平分线交于点F,则∠AFB=   (用含,的代数式表示);
(3)如图3,∠ADC=,∠BCD=,当∠DAB和∠CBE的平分线AG,BH平行时,,应该满足怎样的数量关系?请说明理由;
(4)如果将(2)中的条件改为,再分别作∠DAB和∠CBE的平分线,∠AFB与,满足怎样的数量关系?请画出图形并直接写出结论.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期末考前突破卷
数 学
(考试时间:120分钟 考试满分:12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下列图形是轴对称图形的为(  )
A. B.
C. D.
【答案】D
【解析】【解答】解:A、不是轴对称图形,故不符合题意;
B、不是轴对称图形,故不符合题意;
C、不是轴对称图形,故不符合题意;
D、是轴对称图形,故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轴对称图形的定义“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折叠,两边的部分能够重合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逐一判断即可.
2.若分式的的值同时扩大到原来的10倍,则此分式的值(  )
A.是原来的20倍 B.是原来的10倍
C.是原来的倍 D.不变
【答案】D
【解析】【解答】解:根据题意可得:,
∴分式的的值同时扩大到原来的10倍,分式的值不变,
故答案为:D.
【分析】利用分式的性质(分式的分子和分母同乘或除不等于0的整式,分式的值不变)分析求解即可.
3.如图,中,,,要求用圆规和直尺作图,把它分成两个三角形,其中一个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其作法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A
【解析】【解答】A:,由题意得AC=AD, , 故△ADC是等边三角形;
B:,不满足等边三角形的判定,不符合题意;
C:,不满足等边三角形的判定,不符合题意;
D:,不满足等边三角形的判定,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作图利用等边三角形的判定定理进行逐一判断即可求解.
4.如图,点N在等边△ABC的边BC上,CN=6,射线BD⊥BC,垂足为点B,点P是射线BD上一动点,点M是线段AC上一动点,当MP+NP的值最小时,CM=7,则AC的长为(  )
A.8 B.9 C.10 D.12
【答案】C
【解析】【解答】作点N关于直线BD的对称点G,过点G作GM⊥AC于点M,交BD于点P,则此时MP+PN的值最小,如图所示:
∵△ABC是等边三角形,
∴AB=BC,∠C=60°,
∵∠C=60°,∠CNG=90°,
∴∠G=30°,
∵CM=7,
∴CG=2CM=14,
∴NG=8,
∴BN=GB=4,
∴AC=BC=10,
故答案为:C.
【分析】作点N关于直线BD的对称点G,过点G作GM⊥AC于点M,交BD于点P,则此时MP+PN的值最小,再利用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求出CG=2CM=14,最后利用线段的和差求出BC的长即可.
5.某校计划在寒假中整修操场,已知甲队单独完成这项工程,刚好如期完工;乙队单独完成这项工程要比规定日期多用6天;学校决定甲、乙两队合作5天,余下的工程由乙队单独做,正好如期完成.设规定的工期为x天,根据题意列方程为(  )
A. B. C. D.
【答案】A
【解析】【解答】设规定的工期为x天,
根据题意可得:,
故答案为:A.
【分析】设规定的工期为x天,根据“学校决定甲、乙两队合作5天,余下的工程由乙队单独做,正好如期完成”列出方程即可.
6.如图,在△ABC和△DEF中,∠B=∠DEF,AB=DE,添加下列一个条件后,仍然不能证明△ABC≌△DEF,这个条件是(  )
A.∠A=∠D B.BC=EF C.∠ACB=∠F D.AC=DF
【答案】D
【解析】【解答】解:∵∠B=∠DEF,AB=DE,
∴添加∠A=∠D,利用ASA可得△ABC≌△DEF;
∴添加BC=EF,利用SAS可得△ABC≌△DEF;
∴添加∠ACB=∠F,利用AAS可得△ABC≌△DEF;
故选D.
【分析】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利用ASA、SAS、AAS即可得答案.
7.用三角尺可按下面方法画角平分线: 在已知的的两边上,分别截取,再分别过点、作、的垂线,交点为,画射线,则平分.这样画图的主要依据是(  )
A. B. C. D.
【答案】D
【解析】【解答】解:∵OM=ON,OP=OP
∴( )
∴∠AOP=∠BOP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和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判断
8.将下列多项式因式分解,结果中不含有因式(x﹣2)的是(  )
A.x2﹣4 B.x3﹣4x2﹣12x
C.x2﹣2x D.(x﹣3)2+2(x﹣3)+1
【答案】B
【解析】【解答】解:A、 x2﹣4 =(x+2)(x-2)含有因式(x﹣2),故A错误;
B、x3﹣4x2﹣12x =x(x2-4x-12)=x(x+2)(x-6) 不含有因式(x﹣2) ,故B正确;
C、x2﹣2x =x(x-2)故C错误;
D、(x﹣3)2+2(x﹣3)+1 =(x-3+1)2=(x-2)2故D错误;
故答案为:B.
【分析】用提公因式,公式法,十字相乘法进行因式分解,注意分解彻底.
9.如图, 的外角 的平分线 相交于点P, 于E, 于F,下列结论:(1) ;(2)点P在 的平分线上;(3) ,其中正确的有 (  )
A.0个 B.1个 C.2个 D.3个
【答案】C
【解析】【解答】解:过点P作PG⊥AB,如图:
∵AP平分∠CAB,BP平分∠DBA, , ,PG⊥AB,
∴ ;故(1)正确;
∴点P在 的平分线上;故(2)正确;
∵ ,
又 ,
∴ ;故(3)错误;
∴正确的选项有2个;
故答案为:C.
【分析】过点P作PG⊥AB,由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得到 ,可判断(1)(2)正确;由 , ,得到 ,可判断(3)错误;即可得到答案.
10.程老师制作了如图1所示的学具,用来探究“边边角条件是否可确定三角形的形状”问题,操作学具时,点Q在轨道槽AM上运动,点P既能在以A为圆心、以8为半径的半圆轨道槽上运动,也能在轨道槽QN上运动,图2是操作学具时,所对应某个位置的图形的示意图.
有以下结论:
①当∠PAQ=30°,PQ=6时,可得到形状唯一确定的△PAQ
②当∠PAQ=30°,PQ=9时,可得到形状唯一确定的△PAQ
③当∠PAQ=90°,PQ=10时,可得到形状唯一确定的△PAQ
④当∠PAQ=150°,PQ=12时,可得到形状唯一确定的△PAQ
其中所有正确结论的序号是(  )
A.②③ B.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答案】C
【解析】【解答】解:如下图,当∠PAQ=30°,PQ=6时,以P为圆心,PQ的长度为半径画弧,弧与直线AM有两个交点,作出 ,发现两个位置的Q都符合题意,所以 不唯一,所以①不符合题意.
如下图,当∠PAQ=30°,PQ=9时,以P为圆心,PQ的长度为半径画弧,弧与直线AM有两个交点,作出 ,发现左边位置的Q不符合题意,所以 唯一,所以②符合题意.
如下图,当∠PAQ=90°,PQ=10时,以P为圆心,PQ的长度为半径画弧,弧与直线AM有两个交点,作出 ,发现两个位置的Q都符合题意,但是此时两个三角形全等,所以形状相同,所以 唯一,所以③符合题意.
如下图,当∠PAQ=150°,PQ=12时,以P为圆心,PQ的长度为半径画弧,弧与直线AM有两个交点,作出 ,发现左边位置的Q不符合题意,所以 唯一,所以④符合题意.
综上:②③④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以点P为圆心,PQ长为半径画弧,与射线AM由1个交点,则可得到形状唯一确定的,否则不能得到形状唯一确定的,根据此观点进行解答即可。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
11.如图,在的纸片中,,沿剪开得四边形,则的度数为   °.
【答案】270
【解析】【解答】解:∵∠C=90°,∴∠A+∠B=90°。四边形ADEB的内角和为(4-2)×180°=360°,即∠A+∠B+∠1+∠2=360°,因此∠1+∠2=360°-90°=270°。
故答案为:270.
【分析】在直角三角形中,除直角之外的两个内角之和为90°;而任意四边形的内角和为360°,当然任意n边形的内角和计算公式为(n-2)×180°。利用这两个条件,就可以计算出∠1+∠2的度数。
12.若点关于y轴的对称点是点,则a=   .
【答案】-2
【解析】【解答】解: ∵点关于y轴的对称点是点,
∴a=-2.
故答案为:-2.
【分析】根据关于y轴对称的两个点横坐标互为相反数,纵坐标相等即可得到答案.
13.因式分解:   .
【答案】
【解析】【解答】解:,
故答案为:.
【分析】先提取公因式(x-y),再利用平方差公式因式分解即可。
14.如图,直角坐标系中,已知A(-2,-1),B(3,-1),C(1,2),请你在y轴上找一点P.使 ABP和 ABC全等,则点P的坐标是   .(写出一个即可)
【答案】(0,2)或(0,-4)
【解析】【解答】解:设点P的坐标为(0,m),
在y轴上找一点P.使 ABP和 ABC全等,
点P在y轴正半轴上, ABP≌ BAC,
∴AP=BC,即m+1=2+1,
∴m=2,
点P(0,2),
点P在y轴负半轴时,P与点(0,2)关于y=-1对称,
∴2+1=-1-m
∴m=-4
P(0,-4).
点P的坐标为(0,2)或(0,-4).
故答案为(0,2)或(0,-4).
【分析】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确定点P的坐标即可。
15.如图,在等边 中, ,点O在线段 上,且 ,点 是线段 上一点,连接 ,以 为圆心, 长为半径画弧交线段 于一个点 ,连接 ,如果 ,那么 的长是   .
【答案】
【解析】【解答】解:连接OD,
∵ ,
∴△ADP是等边三角形,
∵△ABC是等边三角形,
∴∠OPD=∠B=∠A=60°,AB=AC=10,
∵∠APD=∠APO+∠OPD=∠BDP+∠B,
∴∠APO=∠BDP,
∴△APO≌△BDP,
∴BP=AO=3,
∴AP=AB BP=10 =7;
故答案为:7.
【分析】连接OD,则由 得到△ADP是等边三角形,则∠OPD=∠B=∠A=60°,由三角形外角性质,得到∠APD=∠BDP,则△APO≌△BDP,即可得到BP=AO=3,然后求出AP的长度.
16.如图,有5个形状大小完全相同的小长方形构造成一个大长方形(各小长方形之间不重叠且不留空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为32,则每个小长方形的对角线为   .
【答案】4
【解析】【解答】解:设小长方形的宽为a,长为b,
则大长方形的宽为(2a+b),长为(2b+a),
根据题意可得:(2a+b)(2b+a)-5ab=32,
整理得:2a2+2b2=32,即a2+b2=16,
∴每个小长方形的对角线为,
故答案为:4.
【分析】设小长方形的宽为a,长为b,则大长方形的宽为(2a+b),长为(2b+a),根据题意列出式子求解即可。
三、综合题(本大题共8小题,共72分)
17.(9分)已知 在如图所示的平面直角坐标系中.
(1)直接写出三个顶点的坐标:A(   ),B(   ),C(   )
(2)将A、B、C三点的纵坐标保持不变,横坐标分别乘 ,得到点 、 、 ,在图中描出点 、 、 ,并画出 ;
(3) 边上的高为   .
【答案】(1)(3,4);(4,2);(1,1)
(2)解:如图,△ 即为所求;
(3)
【解析】【解答】解:(1)由图可知, 、 , .
故答案为: 、 , ;
(3) ,

设 边上的高为h,
∵ ,
∴ .
【分析】(1)根据平面直角坐标系求点的坐标即可;
(2)根据题意作三角形即可;
(3)利用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和勾股定理计算求解即可。
18.(9分)已知关于x的方程
(1)当时,求方程的解;
(2)当m取何值时,此方程无解;
(3)当此方程的解是正数时,求m的取值范围.
【答案】(1)解:分式方程去分母得:,
整理得:,
当时,,
解得:,
经检验:是原方程的解;
(2)解:分式方程去分母得:,
整理得:,
∵分式方程无解,
∴,
∴,
当时,,
∴时该分式方程无解;
(3)解:解关于x的分式方程得:,
∵方程有解,且解为正数,
∴ ,
解得:且.
【解析】【分析】(1)将代入,再求出分式方程的解即可;
(2)先将分式方程化为整式方程,再根据方程无解可得,求出x的值,最后将x的值代入方程求出m的值即可;
(3)先求出方程的解,再根据题意列出不等式组,最后求出m的取值范围即可。
19.(9分)在等边中,D是的中点,,的两边分别交直线、于E、F.
(1)问题:如图1,当E、F分别在边、上,,时,直接写出线段与的数量关系;
(2)探究:如图2,当E落在边上,F落在射线上时,(1)中的结论是否仍然成立?写出理由;
(3)应用:如图3,当E落在射线上, F落在射线上时,,,则   .
【答案】(1)解:,理由如下:
是等边三角形,

是的中点,

,,


(2)解:结论成立..
理由:如图1,过点D分别作于G点,于H点,
由(1)可得:,





在和中,



(3)6
【解析】【解答】解:(3)如图2中,过D作交于M点,

同理可证,
,.






,,


故答案为:6
【分析】(1)先利用“AAS”证明,再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可得;
(2)过点D分别作于G点,于H点,先利用“ASA”证明,再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可得;
(3)过D作交于M点,先利用“SAS”证明,可得,再求出,最后求出即可。
20.(9分)问题背景
如图,图1,图2分别是边长为,a的正方形,由图1易得.
   
类比探究
类比由图1易得公式的方法,依据图2中的已知条件推导出完全平方的另一个公式.
解决问题
(1)计算:   ;
(2)运用完全平方公式计算:;
(3)已知,,求的值.
【答案】(1)
(2)解:
(3)解:∵,,
∴,
∵,,


【解析】【解答】解:(1).
【分析】(1)利用完全平方公式可得答案;
(2)将代数式变形为,再利用完全平方公式计算即可;
(3)将代数式变形为,再将,xy=2代入计算即可。
21.(9分)学方差、完全平方公式后,小聪同学对学习和运用数学公式非常感兴趣,他通过上网查阅,发现还有很多数学公式,如立方和公式:(a+b)(a2-ab+b2)=a3+b3,他发现,运用立方和公式可以解决很多数学问题,请你也来试试利用立方和公式解决以下问题:
(1)【公式理解】公式中的字母可以代表任何数、字母或式子
①化简:(a-b)(a2+ab+b2)=   ;
②计算:(993+1)÷(992-99+1)=   ;
(2)【公式运用】已知:+x=5,求的值:
(3)【公式应用】如图,将两块棱长分别为a、b的实心正方体橡皮泥揉合在一起,重新捏成一个高为的实心长方体,问这个长方体有无可能是正方体,若可能,a与b应满足什么关系?若不可能,说明理由.
【答案】(1)a3-b3;100
(2)解:∵,
∴原式
=5-1
=4.
(3)解:假设长方体可能为正方体,由题意:,
∴,
∴,
∴,
∴,
∵,
∴,
∴7a2-10ab+7b2=0不成立,
∴该长方体不可能是边长为的正方体.
【解析】【解答】解:(1)①原式=a3+(-b)3=a3-b3.
②原式=(99+1)(992-99×1+12)÷(992-99+1)=100.
故答案为:a3-b3,100.
【分析】(1)①将a-b看着a+(-b),利用立方和公式可求出(a-b)(a2+ab+b2)的结果;②利用立方和公式将993+1转化为(99+1)(992-99×1+12),然后进行计算可求出结果.
(2)先将括号里的运算通分计算,再将分式除法转化为乘法运算,将其转化为,然后代入求值.
(3)假设长方体可能为正方体,利用立方体和长方体的体积公式可得到 ,再利用立方和公式将等式转化为 ,去分母可得到7a2-10ab+7b2=0,利用配方法可得到 >0,可推出7a2-10ab+7b2=0不成立,由此可做出判断.
22.(9分)如图,∠ADE+∠BCF=180°,BE平分∠ABC,∠ABC=2∠E.
(1)AD与BC平行吗?请说明理由;
(2)AB与EF的位置关系如何?为什么?
(3)若AF平分∠BAD,试说明:∠E+∠F=90°
【答案】(1)解:结论:AD∥BC.
理由如下:
∵∠ADE+∠ADF=180°,
∠ADE+∠BCF=180°,
∴∠ADF=∠BCF,
∴AD∥BC
(2)解:结论:AB与EF的位置关系是:AB∥EF.
理由:
∵BE平分∠ABC,
∴∠ABE= ∠ABC.
又∵∠ABC=2∠E,
即∠E= ∠ABC,
∴∠E=∠ABE.
∴AB∥EF
(3)解:∵AD∥BC,
∴∠DAB+∠CBA=180°,
∵∠OAB= DAB,∠OBA= ∠CBA,
∴∠OAB+∠OBA=90°,
∴∠EOF=∠AOB=90°,
∴∠E+∠F=90°
【解析】【分析】(1)先求出 ∠ADF=∠BCF, 再根据平行线的判定方法进行求解即可;
(2)根据角平分线先求出 ∠ABE= ∠ABC,再求出∠E=∠ABE ,即可作答;
(3)先求出 ∠DAB+∠CBA=180°, 再求出 ∠EOF=∠AOB=90°, 即可证明。
23.(9分)在中,,,为边延长线上一点,连接.
(1)如图1,当时,求证:;
(2)如图2,当时,求证:;、
(3)如图3,当时,求证:.
【答案】(1)证明:∵,
∴,
∵,
∴,
∴,
∴,
∴;
(2)证明:如图所示,在上截取一点E使得,连接,
∵,
∴,
∵,
∴,
∵,
∴,
又∵,
∴,
∴,
∵,
∴,
∴,
∴,

∴;
(3)证明:如图所示,在射线上取一点H,使得,连接,

由(1)同理可证明,
又∵,
∴,
∴点H和点D重合,
∴.
【解析】【分析】(1)利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得到三条边相等,进而证明结论;
(2)从结论出发看出需要通过截长补短来进行证明,添加辅助线之后,利用全等和等腰三角形,证明结论;
(3)借助第一轮的结论,利用同一法来证明D,H重合.
24.(9分)
(1)如图1,∠ADC=120°,∠BCD=140°,∠DAB和∠CBE的平分线交于点F,则∠AFB的度数是   ;
(2)如图2,若∠ADC=,∠BCD=,且,∠DAB和∠CBE的平分线交于点F,则∠AFB=   (用含,的代数式表示);
(3)如图3,∠ADC=,∠BCD=,当∠DAB和∠CBE的平分线AG,BH平行时,,应该满足怎样的数量关系?请说明理由;
(4)如果将(2)中的条件改为,再分别作∠DAB和∠CBE的平分线,∠AFB与,满足怎样的数量关系?请画出图形并直接写出结论.
【答案】(1)40°
(2)
(3)解:若AG∥BH,则α+β=180°.理由如下:
若AG∥BH,则∠GAB=∠HBE.
∵AG平分∠DAB,BH平分∠CBE,
∴∠DAB=2∠GAB,∠CBE=2∠HBE,
∴∠DAB=∠CBE,
∴AD∥BC,
∴∠DAB+∠DCB=α+β=180°;
(4)解:
【解析】【解答】解:(1)∵BF平分∠CBE,AF平分∠DAB,
∴∠FBE=∠CBE,∠FAB=∠DAB.
∵∠D+∠DCB+∠DAB+∠ABC=360°,
∴∠DAB+∠ABC=360°-∠D-∠DCB
=360°-120°-140°=100°.
又∵∠F+∠FAB=∠FBE,
∴∠F=∠FBE-∠FAB=∠CBE ∠DAB
= (∠CBE ∠DAB)
= (180° ∠ABC ∠DAB)
=×(180° 100°)
=40°.
故答案为:40°;
(2)由(1)得:∠AFB= (180° ∠ABC ∠DAB),
∠DAB+∠ABC=360°-∠D-∠DCB.
∴∠AFB= (180° 360°+∠D+∠DCB)
=∠D+∠DCB 90°
=α+β 90°.
故答案为:;
(4)如图:
∵AM平分∠DAB,BN平分∠CBE,
∴∠BAM=∠DAB,∠NBE=∠CBE,
∵∠D+∠DAB+∠ABC+∠BCD=360°,
∴∠DAB+∠ABC=360°-∠D-BCD=360°-α-β,
∴∠DAB+180°-∠CBE=360°-α-β,
∴∠DAB-∠CBE=180°-α-β,
∵∠ABF与∠NBE是对顶角,
∴∠ABF=∠NBE,
又∵∠F+∠ABF=∠MAB,
∴∠F=∠MAB-∠ABF,
∴∠F=∠DAB ∠NBE
=∠DAB ∠CBE
= (∠DAB ∠CBE)
= (180° α β)
=90°-α β.
【分析】(1)由角平分线的定义可得∠FBE=∠CBE,∠FAB=∠DAB,由四边形的内角和可得
∠DAB+∠ABC=100°,根据三角形的外角和定理可得∠F=∠FBE-∠FAB=∠CBE ∠DAB= (∠CBE ∠DAB)= (180° ∠ABC ∠DAB)即可求解;
(2)同(1)方法即可求解;
(3)若AG∥BH,则α+β=180°,理由:由平行线的性质可得∠GAB=∠HBE, 由角平分线的定义可得 ∠DAB=2∠GAB,∠CBE=2∠HBE, 即得∠DAB=∠CBE, 可得AD∥BC, 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即得结论;
(4)如图,由(1)可求∠BAM=∠DAB,∠NBE=∠CBE,∠DAB-∠CBE=180°-α-β,利用三角形外角的性质可得∠F=∠MAB-∠ABF=∠F=∠DAB ∠NBE=∠DAB ∠CBE= (∠DAB ∠CBE)
= (180° α β).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