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江县斗里中学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12月质量监测
八年级语文试卷
(满分:150分 时间:150分钟)
一、书写水平(5分)
1.请使用楷体字答题,书写规范、端正、整洁。此题根据作文的书写水平计分。
(5分)
二、基础积累(共4道小题,20分)
朋友,当你被困难打败、筋疲力尽之时,当你感到力不从心、迷茫无助时,当你觉得自己的生活一片lánɡ jí① 时,不要悲伤,不要心急。请你铭记:没有哪一个人会永远停留在高峰,也没有哪一个人会永远跌入低谷。高峰与低谷总是交替出现,起起落落就是人生的常态。
其实,人生就是一场长途跋涉的旅行,在这漫长的旅途中,每个人都会遇到挫折和失败。我们不要因为挫折而xiè② 气,也不要因为失败而退缩,只有经历了苦难,战胜了困难,才能得以成长。人世如此喧嚣,只有不急不zào③ ,宁静专一,才能让内心坦荡如砥;道路如此波折,只有勇敢无畏,奋勇向前,才能做生活中的强者。
2.请根据上面文段的语境和拼音,用楷体字写出横线处的汉字。(4分)
3.上面文段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 )
A.筋疲力尽 B.铭记 C.坦荡如砥 D.波折
4.根据所给信息默写相应内容。(10分)
①无可奈何花落去, 。(晏殊《浣溪沙》)
②晓雾将歇,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③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 。(朱敦儒《相见欢》)
④兴尽晚回舟, 。(李清照《如梦令》)
⑤ ,倚清秋。(朱敦儒《相见欢》)
⑥但是它伟岸,正直,朴质,严肃,也不缺乏温和,更不用提它的 ,它是树中的伟丈夫!(茅盾《白杨礼赞》)
⑦当网络流行语遇上古诗文,虽然可以遥相呼应,但相互间的差距还是明显的。春水碧绿,荡舟西湖时,你不是只会说:“这西湖真叫人陶醉啊”,也可以说:“ , 。”(欧阳修《采桑子》)
⑧《如梦令》中写景色迷人,乐不思“归”的句子是: , 。
5.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3分) ( )
A.朱自清,字佩弦,散文家、诗人、学者。著有诗文集《野草》,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你我》等。
B.“赋闲”一词在《背影》中指失业在家。晋代潘岳辞官家居,作《闲居赋》,后因称罢官闲居、失业无事为赋闲。
C.《白杨礼赞》是作家茅盾所写的一篇散文,茅盾(1896—1981),原名沈德鸿,字雁冰,浙江桐乡人,作家、社会活动家。
D.《我为什么而活着》的作者是英国哲学家罗素,他曾获诺贝尔文学奖。
三、阅读能力(共15道小题,50分)
(一)整本书阅读
6.《昆虫记》为我们展示了丰富多彩的昆虫世界。下面片段中的“△”是指(3分) ( )
△是天才的乐师。它的腹部有发声器,能发出声音。每年夏天,大概有两个月的时间,△的乐声总在我耳边,我常常看见一些△停歇在树枝上,一动不动地狂饮树皮里的水分。夕阳西下时,它们才沿着树枝慢慢地走动。
A.蝈蝈 B.蝉 C.蟋蟀 D.螳螂
7.《昆虫记》被誉为“昆虫的史诗”。书中除了写到△,还介绍了很多其他的昆虫,你最喜欢哪一种 请结合具体的情节来说说喜欢的理由。(2分)
(二)现代文阅读
倾听草木的呼吸
曹洁
①烟花三月,没有下扬州,只一路北上,抵达在北京的鲁院,与草木在一起。一个人,走遍院子的每一个角落,安静极了,听得见阳光落地的声音。浴在蓝色的光里,某些不可名状的情绪被洗净,身体与灵魂如水一样清透。
②这个院子,就是一个世界,这么小,也这么大。
③轻轻踏在大地上,一步一步,踏稳了走,放慢了走。每一棵草木都在春阳中舒缓呼吸。
④小院花欲燃,“燃”不单是梅的艳红,更是一种奔放热烈的开放姿态。白玉兰也在燃,花瓣舒展,花香浓烈,开得奔放,落得决绝。梅种很多,丰厚梅花、淡丰厚梅花、杏燕梅花、白蝴蝶梅花、垂枝梅、复瓣梅花等等,以前从未见过。梅是贴近女子的花,以梅为名,是梅的幸,也是人的幸。花人两相映。自然才美,生物才活,人类才安生。
⑤悄悄靠近一棵玉兰树,看看她,也让她看看我。玉兰花大雅大俗的美,惊艳满树。这是一种古老的花,也是贴近生命气息的花。屈子“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将玉兰推向春秋。“已向丹霞生浅晕,故将清露作芳尘”,这是玉兰花的幸。玉兰的香是清香,无药味;玉兰的花是柔软的,即使落地,踩上去也不是脆的。捡拾几片落花,摊在手心,默然对视,想听懂她干干净净的语言。她开时极盛,谢时决绝,有一种清绝的孤勇与优雅。唐人言“晨夕目赏白玉兰,暮年老区乃春时”。若女性晨夕赏阅玉兰,嗅其芳香,可人老心童,留驻岁月。其实,这不是歌者妄言,若以本真之心感受,诗吟出来了,春也留驻了。
⑥花树之外,是荷塘水畔的两株垂柳。嫩黄的颜色,已泛出春暖的绿,像正在成长的青少年,每一日都在变化,柳烟、柳色、嫩黄、嫩绿、黄绿,而今,已是蓬蓬勃勃的绿了。它们在水边相依。在水里拥抱,穿树而过的风,是它们亲和的呢喃吗 一边花谢,一处柳绿,一水相依,两样风物。花儿的殷红与嫩柳的青色,水汽一般氤氲,坐在花红柳绿的云气上,仿佛连自己也花红柳绿了。
⑦不伤花谢,不羡柳青,花柳为木,树生盎然,这是朴素真纯的生命风度。小时候盼望长成一棵树,长大才明白。人不能成为树不是因为不能像树一样高大,而是缺失树干净、坚守、温暖的灵魂。所以,先得学着好好做人,而后,学着做一棵向着阳光的树。
⑧我不是树,但行走草木间,总能看见自己的灵魂,干干净净。我在这世界里渐渐欢喜,散着长发,往深处而去,风不冷,只是远,远得吹不来暖,也带不走寒。这是自然常态,也是人间常态。
⑨还有荷塘和竹林。等着再暖一些,等着夏天来了,荷花会开,竹子也会青。鸟儿也不甘寂寞。它们在你看得见、看不见的地方鸣叫,叫出三月的小欢喜。我懊恼楼太高,树太低,站在窗前,伸长了耳朵,用眼睛聆听。每每被鸟鸣诱惑,离开书桌,雀跃下楼,小院生长在土地上的欢腾立刻包裹了我。夕阳从城市的高楼缝儿洒进来,院子沐浴在柔和宁静的光里,这光紧紧地包裹着院子的安宁与吉祥,外物难侵。
⑩这是一个相生共荣的院子,花树、鸟鸣、沉默的大师们。这是小院的福气,更是我可以安居在小院的福气。我愿自己也是这里的草木,生长在三月的土地上,每天发出一节一节上拔的声音。哪怕一点点,一点点。
三月,是春天最后的笙歌。玉兰轻轻地为三月画了一个花朵的句号,又轻轻地带了一下,带出一抹一抹的绿,绿起人间四月天。三月如桃花一样,红灼灼的,缤纷惹人;四月则似青柳,绿葱葱的,教人如何不喜欢 仓促的红尘之外,我与草木在一起,一起呼吸,滋养性灵。时间如舞台,一直在,在或不在的,是我们。当生命属于我们时,万不可贪求所欲,肆意挥霍;也无需过分矜持,错失美意。当遵从一心,踏浪而往,纵千山万水,也要抵达。
这是三月草木告诉我的语言。(有删改)
8.下面哪一项不属于是对玉兰花“贴近生命气息的花”的理解(3分) ( )
A.开得奔放,大俗大雅,洋溢着生命的活力。
B.落得决绝,体现着生命的孤勇与优雅。
C.嗅其芳香,可以使生命得以青春永驻,人老心童。
D.悟其高洁,以本真之心感受,能让人勇敢面对挫折困难,敢于挑战,不向命运低头。
9.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分析错误的一项是(3分) ( )
A.标题“倾听草木的呼吸”,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强调了作者对草木的关注、欣赏,以及作者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并蕴含象征义,象征着“倾听人生的呼吸”的意义。
B.文中“这个院子,就是一个世界,这么小,也这么大”这句话的含意是:小小的草木院子包含了丰富的精神世界,给人以丰富的人生启迪。
C.文章以梅、兰、柳等小院景物为载体,描写了小院各美其美、相生共荣的生存状态,紧扣文题,层层深入。
D.文章最后,以与草木共呼吸来升华文章主旨,与开头形成首尾呼应。
10.请分析画线句“白玉兰也在燃,花瓣舒展,花香浓烈,开得奔放,落得决绝”中“燃”字的表达效果。(4分)
11.结尾“这是三月草木告诉我的语言”,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草木告诉了我们什么 (4分)
闪烁的星光(遇见)
朱宜尧
①车辆段没搬时,还在车站的后面。出了站,沿着旋转楼梯上去,顺着桥走,下了桥往左手边一拐就到了。
②车辆段空间不大,有点憋闷。我每次去办完事,就一刻不停地往回赶。我去车辆段里的任务就是写写新闻稿。我笔下的职工不都是劳模,更多的是平凡而普通的人。写新闻我不在行,毕竟本来是学铁道车辆的。但当我在身前挂个大相机,穿一身藏蓝色工服,戴上安全帽,走进车辆段检修大库时,似乎也能找到些感觉。
③我从气割岗位路过,看见火花四溅,想着拍出来的效果肯定不错。于是我就站在那个岗位边上,挺远,是安全地带,靠着长焦镜头能拍到师傅。可当时的光线条件,要么照片太黑,人看不清;要么照片太亮,飞溅的火花不突出。没办法,只能等了。
④夏天实在太闷热,我蹲在不通风的角落里出了一身的汗。而气割师傅更是辛苦。除了要面对枪焰的高温热源,他还得穿着厚厚的工作服,袖口、领口都扎得牢牢的,不透气。胸前的纽扣,也都要扣好。再闷热的天,气割岗位的师傅们穿戴都是规规矩矩的。他们还要戴上安全帽和又长又厚的过肘皮手套,特别笨重,且热。热是最大的问题。
⑤我用镜头盯着师傅的一举一动,直到他停下来,走到逆光处的水池边。他解开了衣襟,我忽然看见有闪闪发光的东西在衣襟上动。衣服上有什么吗 我快步走到水池边,装作洗手的样子。可是,我什么都没看见,那些星星点点的光亮消失了。我又回到刚才的位置,镜头再次拉近,那些光亮再次出现。真奇怪,这些小光点好像在和我捉迷藏。
⑥我站在那里,对师傅说:“别动,你工作服上有光点,怎么靠近就没了 ”那位师傅看我这身行头,定在那里一动不动。我看了看,没发现什么,他却好像明白了,敞开衣襟让我看个清楚。我再次回到刚才的位置,顺着小小的光亮一点一点靠近,发现他衣襟上竟然有许多小小的孔洞。原来那些亮光是太阳的光芒,因为逆光,那个深蓝近乎黑黢黢的衣襟,透出的点点光亮竟然格外显眼。
⑦我感觉灵感来了,那天整整一个下午,我就看他切割。
⑧大热天难熬。眼见师傅的工作服后背开出一朵朵盐碱花,盛开又消失,消失又盛开,湿了又干,干了又湿,反反复复。持火枪的师傅被工友们称作“火枪手”。我很怕那个火枪,“呼呼呼”的声音像凛冽的风、咆哮的风,要撕开阻挡它的一切,飞溅出的火花更是让我心生畏惧。这之前我只接触过电焊,那时我还在学校实习,电焊产生的火花把我的袜子烫出了窟窿眼儿,尽管捂得很严实,又在脚面上挡了一个帆布垫,也无济于事,以至于我现在都惧怕。
【批注1:画线的句子写“我”实习电焊的经历有什么作用 】
⑨此刻,我眼前的气割师傅全神贯注地盯着切割的部件,但面对火花又十分气定神闲,没有一丝一毫要躲避的意思。其实,真的被烫到了,他也不会改变切割的姿势。后来我知道了,所有的“气定神闲”都是在无数次烫伤中练就的。因为他知道火枪的厉害程度,也知道车辆的零部件很多、很复杂,人一躲,火枪一歪,就可能会对零件造成损害。即便要调整切割角度,也要先调节火焰或者关火,然后才收回专注力,再找一个合适的角度进行切割。这一串稳定连贯的手法,没有几年时间是练不出来的。
【批注2:画线句子中的“全神贯注”“气定神闲”有什么表达效果 】
⑩这位气割师傅姓陈。跟他一起洗澡的时候,我才见识到了那些貌似绚烂璀璨的火花,会给身体造成怎样的伤害。老陈的胳膊上、肩膀上、肚皮上,都留下了许多深色的细小瘢痕。我又仔细看了他的工作服,两只袖子,两片衣襟,到处都是细细密密的孔洞,让人心疼。
后来老陈退休了,偶尔在微信朋友圈看到他,他爱上了甩铁鞭运动,我会给他甩铁鞭的视频点个赞。我发表文章,写了工友之间的事儿,他看到后也点个赞。直到我从同事那里惊闻:老陈“走”了。我一时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此后,老陈就经常在我的脑海里浮现,尤其是和同事聊到气割或者电焊岗位时,老陈总是最先冲进我的脑海。老陈很平凡,但大多数人度过的都是平凡的一生。平凡可以,但不能平庸。就说老陈,能在一个岗位坚持近二十年。坚持,让一个人有了操守,有了信念。而日复一日的坚持,日复一日的精进,日复一日的热爱,能做到的人并不多。
我想起老陈,就会想起老陈身上星星点点的瘢痕,就会想起老陈闪烁着星光般的衣服。那些“星星”都是老陈用时间、用汗水、用心血,一颗一颗种上去的,每一颗都有他的火焰,都有他的温度,都有他的故事。它们像一枚枚闪耀的勋章,布满他的衣襟、他的胸口、他的心上。
【批注3:画线句子中,作者为什么认为那些“星星”是陈师傅的勋章 】
(节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12.下列对文章内容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师傅为了配合“我”拍出点点亮亮的照片,特意走到逆光处的水池边,让“我”拍出满意的照片。
B.为了能拍出效果更好的照片,“我”只能站在距离师傅比较远的安全地带,用心等待。
C.“我”去车辆段里的工作只是写写新闻稿,“我”笔下的职工更多的是平凡而普通的人。
D.老陈和大多数人一样度过的都是平凡的一生,但是并不平庸,他经常浮现在“我”脑海里。
1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3分) ( )
A.题目“闪烁的星光”采用“一语双关”的手法,一指陈师傅有孔的衣服,二指他的精神品质。
B.第⑧段火枪的声音“像凛冽的风、咆哮的风”,运用比喻修辞手法,突出“我”对气割工作非常害怕。
C.第⑩段采用神态描写,写出气割工作对陈师傅的身体造成的伤害,突出陈师傅的敬业精神。
D.本文以小见大,以陈师傅为例记录平凡人的工作,赞扬了像陈师傅一样的默默奉献的工作者。
14.小甜读了这篇文章后,作了批注,提出了三处疑问,请你选择一处帮助她解答。(4分)
15.文学社准备将本文选入校刊,小峰想为其配一幅插图,下面是他设计的两种方案,请你从中选择你认为合适的一个,并说明理由。(4分)
方案A:老陈低头专注地工作,手中的火枪和零件交汇处火花四溅……
方案B:老陈手持火枪走进车辆段的大门,破旧的工作服上透出点点光亮……
(三)古代诗文阅读
西南山水,惟川蜀最奇。然去中州万里,陆有剑阁栈道之险,水有瞿塘滟滪之虞①。跨马行,则篁竹间,山高者,累旬日不见其巅际。临上而俯视,绝壑万仞,杳莫测其所穷,肝胆为之掉栗②。水行则江石悍利,波恶涡诡③,舟一失势尺寸,辄糜碎④土沉,下饱鱼鳖。其难至如此。
(节选自宋滚《送天台陈庭学序》,有删改)
【注释】①虞:忧虑。②栗:战栗,发抖。③涡诡:指怪异的滋流。④糜碎:粉碎。
16.下列不是文中所表现的川蜀山水的奇险的一项是(3分) ( )
A.山谷极高,有几万尺,茫茫渺渺看不到谷底。B.山中常有雾气笼罩,让人看不清道路。
C.江水波涛汹涌,漩涡诡异。D.礁石尖利,船只一旦偏离航道,很容易被撞得粉碎。
17.文章用多种手法写山,“绝壑万仞,杳莫测其所穷,肝胆为之掉栗”一句使用了 的修辞手法;“跨马行,则篁竹间,山高者,累旬日不见其巅际”一句则从 面写出川蜀山岭的高峻连绵。(4分)
18.下列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一致的一项是(3分) ( )
A.累旬日不见其巅际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孙权劝学》)
B.临上而俯视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周敦颐《爱莲说》)
C.绝壑万仞 绝多生怪柏(郦道元《三峡》)
D.肝胆为之掉栗 实是欲界之仙都(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甲】
张岱
闲步十锦塘,道上蹴残雪。
疑是高柳阴,疏疏漏明月。
【乙】
张岱
秋空见皓月,冷气入林皋。
静听孤飞雁,声轻天正高。
19.请根据所写内容推断两首诗歌的标题,下面选项中最贴切的一项是(3分) ( )
A.断桥残雪 南屏晚钟 B.柳浪闻莺 平湖秋月
C.断桥残雪 平湖秋月 D.柳浪闻莺 南屏晚钟
20.这两首诗同样写月,但诗人的情感不同。请结合诗歌内容加以分析。(4分)
四、综合运用(共3道小题,15分)
学校组织同学们开展“我们的互联网时代”的主题活动,请你积极参与,完成下面的问题。
21.小文写了一段参加活动的感受,不小心打乱了部分句子的顺序,请帮他找出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
网络影响着我们的生活。①但是,网络毕竟是虚拟的,它不能代替现实生活。②网络也为我们的学习提供了便利的条件,同学们可以在网上查阅资料,交流心得。③而把虚拟和现实混为一谈的人,往往会对现实无动于衷。④正确对待网络的人,能让自己的人生更丰盈。⑤可见,互联网是一把双刃剑,我们应该正确选择和使用互联网。⑥购物、打车、看病、无人驾驶技术等都可以通过网络实现。
A.⑥②①④③⑤ B.④②①⑤⑥③ C.④①③②⑤⑥ D.⑥③②④⑤①
22.学校打算建设“智慧校园”,下面是关于5G网络建设的消息,其中有两处不符合消息撰写的要求,请找出来并修改。(6分)
智慧校园,实现数据采集
黔林中学5月26日报道 在5G网络下实现对学生上课情况的实时数据采集和传输,通过人工智能分析每个学生上课的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学生辅导,作业布置,学习分组等,从而实现素质教育。5月25日,黔林中学正式开展了智慧校园建设。
23.班级准备进行“中学生如何对待网络与学习的关系”的调查,请你拟一个采访提纲,明确采访目的,设计两个采访问题。(6分)
时间、地点 周五下午课余时间,校园内
采访目的 ①____________________
采访对象 七到九年级学生
采访问题 ②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写作能力(60分)
24.成长的道路上,有时会风雨同行,有时会彩霞满天。给自己一个空间,你会发现独立也很美好;给自己一个微笑,你会发现困难也很可爱;给自己一个目标,前方的路就不再那么迷茫……
请以“给自己一个 ”为题,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作文。
写作提示与要求:
(1)请将题目补充完整并写在答题卡上;
(2)内容具体,写出真情实感,表达自己的感悟或悟出的哲理;
(3)符合生活常理,内容健康,文体明确;
(4)勿抄袭、套作,勿泄露考生真实姓名、校名等信息。答案:
1.略
2① 狼藉 ② 泄 ③ 躁
3. ( D )
4.①无可奈何花落去, 似曾相识燕归来 。(晏殊《浣溪沙》)
②晓雾将歇, 猿鸟乱鸣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③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 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 。(朱敦儒《相见欢》)
④兴尽晚回舟, 误入藕花深处 。(李清照《如梦令》)
⑤ 金陵城上西楼 ,倚清秋。(朱敦儒《相见欢》)
⑥但是它伟岸,正直,朴质,严肃,也不缺乏温和,更不用提它的 坚强不屈与挺拔 ,它是树中的伟丈夫!(茅盾《白杨礼赞》)
⑦当网络流行语遇上古诗文,虽然可以遥相呼应,但相互间的差距还是明显的。春水碧绿,荡舟西湖时,你不是只会说:“这西湖真叫人陶醉啊”,也可以说:“ 轻舟短棹西湖好 , 绿水逶迤 。”(欧阳修《采桑子》)
⑧《如梦令》中写景色迷人,乐不思“归”的句子是: 常记溪亭日暮 , 沉醉不知归路 。
5. ( A )
6. ( B )
7.
答: (示例):蟋蟀。因为它是著名的歌唱家。春季阳光灿烂时,田间地头的蟋蟀便唱起了交响乐,歌声悦耳动听。
8.( D )
9.( A )
10.答: “燃”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白玉兰花瓣舒展,花香浓烈;“燃”以动写静,突出白玉兰花开得奔放,落得决绝。表达了作者对白玉兰花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11.答: 生命应该是顺应自然的过程。在宏观世界里,任何事物都没有可逆性,当生命属于我们时,不贪求,不矜持,遵从一心,尽情绽放;当生命消逝时,也能坦然面对;生命应该是自主选择的过程。人类唯一可以选择的能力,就是让自己成为一个道德主体,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任,以各美其美的姿态,来展现朴素真纯的风度;生命应该是相生共荣的状态。彼此滋生、促进、助长,一起呼吸,滋养性灵,沉下心来护好自己和他人的心,经营好自己的空间,让生命安立,让世界安生。
12.( A )
13. ( C )
14.①批注1(从记叙顺序角度): 画线句运用插叙,描写了“我”实习时接触过电焊,被电焊的火花烫到过,对电焊十分恐惧,与“火枪手”的气割师傅形成对比,突出表现了气割师傅的“气定神闲”,与下文师傅面对滚烫的火花也不闪躲的敬业精神形成照应。
②批注2(从描写角度): “全神贯注”“气定神闲”二词运用神态描写,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气割师傅面对滚烫的火花毫不闪躲的情形,另一方面与下文写陈师傅身上到处都是被火花烫的深色的细小瘢痕相呼应,体现了气割师傅的敬业,有利于塑造人物形象。
③批注3(从修辞角度): 运用比喻的手法,将陈师傅身上星星点点的瘢痕比作一枚枚闪耀的勋章,写出气割工作对陈师傅的身体造成的伤害,这些“勋章”是陈师傅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辛勤工作练就的,突出陈师傅的敬业精神,赞扬了像陈师傅一样的默默奉献的工作者。
15.答: 示例一:我选择方案A。该方案展示的是老陈工作时的场景,老陈低头工作能体现出他工作时的全神贯注,四溅的火花则体现出他工作时的艰辛,同时也能契合文章标题“闪烁的星光”。示例二:我选择方案B。“老陈手持火枪走进车辆段的大门”体现出他的工作性质,破旧的工作服和上面的光亮则暗示其工作条件的艰苦和其坚持不懈的精神,也契合文章标题“闪烁的星光”。
16.( B )
17. 夸张 ; 侧
18.( C )
19. ( C )
20.答: 示例:【甲】诗中,诗人悠闲地漫步于十锦塘,踩着残雪,月光透过高柳稀稀疏疏地漏下,营造出一种朦胧清幽的氛围,表现了诗人内心的恬淡与闲适。【乙】诗中,诗人借秋夜的冷气袭入山林,传递了一种清冷之感;而皓月当空,孤雁飞过,营造了一种高远静谧的意境,体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冷寂。
21.( A )
22.答: 修改一:将标题改为“智慧校园,实现素质教育”。修改二:将最后一句调整到开头。
23答: 示例:第①空,采访目的:了解学生是否能正确运用网络促进学习。第②、③空,采访问题:②你通常在什么情况下运用网络学习 ③遇到难题你会第一时间上网搜索答案吗
24.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