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名校教育联盟2025届高三上学期12月大联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湖南省名校教育联盟2025届高三上学期12月大联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60.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1-02 15:19:0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湖南省名校教育联盟2025届高三上学期12月大联考
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人类之所以能爬到地球生物链的顶端,创造了巨大的成就,除了善于制造利用工具外,更多靠的是大规模灵活的合作网络。而其他物种的合作要么是笨拙大规模,要么是灵活小规模,人类是唯一一个做到了既大规模又灵活的物种,促进这一合作网络建立的动力是“共同的虚构想象体”,它往往有如下几个特征:
①不存在于实体世界,只存于人们脑海中。
②只有单一个体认同它没价值,一旦所有个体都认同它了,价值巨大。
③它促成的合作网络具有自我循环、持续彼此增强的特征,每一次互相确认,都会让这张网络收得更紧。
④当网络收紧到一定程度时,即达到了一定强度的网络效应,那么谁也无法脱网。
⑤能给大部分的个体带来好处。
在这个星球上的所有动物中,我们的想象力让我们能以这种方式合作。我们之所以可以和无数陌生人一起合作,因为在这星球上的所有动物中,只有我们能创造并相信虚构的故事。只要大家有共同的想象虚构体,都相信同样的虚构故事,每个人便会遵守同样的准则,拥有同样的价值观,并实现陌生人之间的合作。
金钱就是一个典型的“共同虚构想象体”,本来就是一堆纸,一张纸的本来价值远远比不上一只鸡的,一只鸡可以填饱我们的肚子,而一张纸是做不到的,但是当我们大家都认同这张纸是有价值的,我们脑海里就可以把这张纸等同于一只鸡,即把鸡虚拟化缩小成一张纸,这极其便于携带和交易,大大促进了交易的发展。无论你去哪家店、认不认识对方、要买什么东西,都可以凭着手上小小的金钱得到你想要的东西。这让人类挣脱了自然界的规律,对人类社会的发展繁荣起了极大作用。
以往的金钱还是纸币,现在的金钱电子化趋势越来越明显,例如微信支付的崛起就是典型的例子,微信支付的冷启动靠的是微信红包,微信红包本质是一个金融社交游戏,非金融工具。微信红包在15年春节,变成了一个全民狂欢的游戏,大家都跨进了这张共同的网络,大家在快乐玩游戏的过程中,都无形中认同了“对方发出来的电子红包就是真实的金钱”这一想象虚构体,当春节过后,用户彼此发红包的频率下降下来了,微信通过补贴滴滴的方式让用户形成持续使用微信支付,直至形成习惯,在使用的过程中,用户得到了便利和省钱,甚至一些只坐公交上班的用户也改为坐滴滴上班,大大增加了客户群体,这样一来司机不仅得到了便利还得到了比以往多得多的利润,双方每一次的使用都让这张网络收得更紧密,彼此都离不开微信支付,乘客一旦中途改为纸币支付,会觉得非常不便利不舒服,可能还面临司机无零钱找的局面,司机一旦不用微信支付,乘客会因为身上不带钱而选择不坐他的车,那么司机的利润就会大大缩水,所以他们谁都离不开微信支付这张网络了。
现在或许你可以理解,人类通过共同的想象虚构体相信相同的虚构故事来合作。数百万人聚集在一起共同建造大教堂,又或者在圣战中浴血奋战,因为他们都相信相同的关于上帝的故事。不仅仅是在宗教领域,正是这相同的机制,支持着人类所有其他形式的大规模合作。
(选自《未来简史》,有删改)
材料二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讲故事,是增强合作、推动国际传播的最佳方式。讲故事就是讲事实、讲形象、讲情感、讲道理,讲事实才能说服人,讲形象才能打动人,讲情感才能感染人,讲道理才能影响人。作为中国故事的“第一主讲人”,习近平总书记常在出访的演讲里、在国外媒体发表的署名文章中,用讲真实故事的方式让更多国家的人民听见中国声音。在中法建交五十周年纪念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引用拿破仑的话提出中国是“和平的、可亲的、文明的狮子”,巧妙驳斥了“中国威胁论”,一个可亲、可爱的中国形象呼之欲出。在智利媒体发表署名文章时,习近平总书记以智利金和中国玉制作的“金镶玉”北京奥运会金牌为例,将中智两国人民情同手足的缘分比喻成“金玉良缘”,隐喻着对中智两国坚持优势互补、互利共赢,长期稳定发展的深刻判断。一个个鲜活真实的故事、生动形象的比喻,增进了彼此间的信任理解,拉近了相互间的心灵距离。
实践充分证明,真实的好故事能够跨越语言障碍、超越文化纷争、穿越心灵隔阂,谁的故事真实反映民族心理,能打动人引发共鸣,谁就能拥有更多受众、实现更好的合作与传播。近年来,我们在讲好中国故事方面取得较大进展,《流浪地球》《山海情》等一批影视作品全球播映,科幻小说《三体》、网络小说《斗罗大陆》等一批文学作品扬帆出海,这些中国故事之所以赢得海外受众青睐,正因为寓理于情、情理交融,把“我们的真实故事”变成“世界的故事”,生动展现全人类共同情感和价值。近期国产游戏《黑神话:悟空》全球爆火,除了制作技术、传播渠道等因素,更为吸引人的是故事内核,该游戏以《西游记》为故事背景,突出不畏强权、勇于挑战的个人主义、英雄主义情怀,展现着中国人最真实的精神追求,赢得众多海外玩家青睐。
(选自人民网《讲好中国故事,激发不同文化的民族情感共鸣》,有删改)
1. 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人类实现大规模灵活合作的原因在于人类拥有想象的能力,我们借以编织出种种共同相信的虚构故事。
B. 金钱是一个典型的“共同虚构想象体”,可以是纸币并进行交易,因此我们可以通过毫无意义的纸在陌生人之间进行交易。
C. 在个体层面上,人类和其他动物并没有差异;在群体层面上,能够进行大规模合作,是区分人类与其他动物的根本特质。
D. 我们每一次使用微信支付都会让这张合作网络收得更紧密,让我们自己离不开这张网络,所以这样的合作是把双刃剑。
2.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作为现代文明国家建立的基石,自由、民主、平等等契约精神是一种虚构故事。
B. 云门石窟、龙门石窟和莫高窟是由地方官吏、戍边将士、寺院僧侣、庶民百姓等众多供养人自发出资、接续修建,他们有着对相同的虚构故事的信仰。
C. 实践证明,只要讲真实的故事,就能跨越语言的障碍,实现全球更多的合作与传播。
D. 通过想象虚构并且获得中国人共同相信的神话故事,是中国古代各民族基于民族真实心理创造得以将不同的群体联结到一起的重要纽带。
3. 下列选项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人类的兴起靠的是大规模灵活的合作网络”的一项是( )
A. 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天安门广场举行了盛大的阅兵仪式,由1.2万中国人民解放军编成的50个方队有序接受了检阅。
B. 成功后的马云于2019年卸任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一职,投入蚂蚁集团的上市工作,但他的“高谈阔论”使得这项计划流产。
C. 2024年奥运会共有206个国家和地区参加,约有10500名运动员,破了32项次世界纪录,125项次奥运会纪录,弘扬了奥林匹克精神。
D. 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返回后,带回了空间科学实验样品,这些样品将用于各个团队科学研究,有助于推动全球空间科学和技术进步。
4. 历史学家尤瓦尔·赫拉利认为,“钱是人类迄今为止创造并讲述的最成功的故事”,请结合材料一的内容说说你对这个观点的理解。
5. 对于故事,两则材料在观点上有何异同,请结合文本分析。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怀揣羊羔的老人
李娟
太阳完全沉下群山,天色却仍然明亮、清晰。我们出去散步,沿着河岸走了两公里后,四周景物才渐渐暗了下来。我们便开始往回走。
河谷对岸森林密布。河水清澈、宽阔,冰凉刺骨的水汽一阵阵扑面而来。在天边悬了整整一天的白色月亮,已转为金黄色,向群山深处沉去。
这时,有小羊羔撕心裂肺的咩叫声远远传了过来,凄惨又似乎极不情愿。我们循声音爬上河岸边高高的岩石,走进一片深深的草甸。这里有一片沼泽,我们小心地绕着走。
前面远远走来一个老人,近了,这才弄清声音的出处原来在她怀里。怪不得小羊的叫声这么别扭,原来它被抱得极其难受。那个老太太像抱小孩子一样抱人家,把它竖起来,一手搂着它的小肚皮,另一只手托着它的小屁股。小羊惨叫连连,不舒服极了,一个劲儿地挣扎。于是这个老太太就换了姿势,把羊扛到背后,像背包袱一样反背着人家,一只手绕在肩头攥着两只小前蹄,一只手反到背后攥着另外一对后蹄。这下她自己倒轻松了好多,可怜那羊羔更痛苦了,于是叫得也越发不满。
我们都笑了,这个又高又壮的老太太我们都认识,她常去我们家小店买东西。是这附近唯一的维族。“怎么了?这是——”她乐呵呵地:“这个嘛,它的妈妈嘛,找不到了嘛,看——它哭呢!”我们心想:明明是你把人家弄哭的。
一到冬天,我们店里卖得最快的东西居然是奶瓶上的橡胶奶嘴。冬羔不像春羔那么易成活。冬天很冷,不能跟着牧羊在室外活动,非常弱,因此很大程度上得靠人工喂养。已到了冬天,家家户户都得预备一些纸箱子给将要出生的羊羔垫窝。常有人打发孩子到我家商店要纸箱子。谁家冬羔产得多,推开他家的门,一眼就看到炕边墙根一排纸箱,每只箱子各探出一颗小脑袋。
小羊羔真是可爱的小东西。它有人一样美丽的眼睛,长长的睫毛。若是小山羊的话,额头上还会有一抹刘海儿。它的嘴巴粉红而柔软,身子软软的、暖暖的,谁都愿意搂它在怀里,好好地亲一亲。我们这里有的年轻姑娘在冬天里串门子,就会搂上自家的一只小羊羔,就像城里的女孩上街搂宠物狗一样,一身温柔干净的气息,用孩子一样喜悦新奇的小嗓门轻轻交谈。①小羊羔们就软软地、乖巧地各自趴在主人香喷喷的臂弯里,互相张望。看了那情景,记忆里的整个冬天都只剩下了微笑。
有的夜里,正围着桌子吃饭呢,这时门口厚厚的棉布门帘一拱一拱的,像是有人要进来。问:“是谁?”却又不回答。走过去掀开门帘一看,没人,脚下却有动静——②一只银灰色小羊羔从我妈脚边顺着墙根快快地一扭一扭跑了进来,一路跑到火炉边,晃晃身子,抖落身上的雪屑,再熟门熟路地进了我家厨房,把案板架下的白菜扒拉出来,细嚼慢咽。你无法恨它,尽管白菜只剩最后一棵了。于是只好帮它撕几片叶子由着它吃,一直等到主人找上门来为止。
有时候出门,在雪窝里捡到一只,颤颤巍巍地蜷着。于是把羊带回家,到时候自有人找上门来要回去。
我们家也养过一只羊。只可惜当时我不在家,等回来时,它已经长得老大了,也就不那么好玩了。但我想它小时候一定特别可爱,否则我妈也不会把它惯成这样——它居然不吃草!只吃麦粒和玉米。③你听说过有不吃草的羊吗?
我妈说:“幸好不是个人,否则更难对付。”那羊被圈在我家小店后面的窗台下。平时静悄悄的,一听到店里有动静了,就撕心裂肺地惨叫,还把两条前腿搭在窗台上,嘴巴贴在玻璃上做出哀怨的神情。弄得来我家买东西的顾客都以为我们怎么虐待它了呢,纷纷指责:“你们就给它一点吃的嘛!”顾客一走,它又立刻安静了,从窗台上跳下去。乖乖地卧在自己的小棚里。我妈打开窗户,指着它的鼻子说:“你!你!”然后在其无辜的注视下,无奈地往它堆满了青草的小食盆儿里再添两把苞谷豆儿。
在夏牧场,我们漫山遍野地走,经常与转场的驼队共行一程。这些浩浩荡荡的队伍,载着大大小小的家当,前前后后跟随着羊群,一路上尘土荡天。那些人,他们这样流动的生活似乎比居于百年老宅更为安定。他们平静坦然地行进在路途中,怀揣初生的羊羔。④母羊便紧随鞍前马后,冲着自己的孩子着急地咩叫不停。它是整支队伍里最不安、最生气的成员。尽管如此,这样的场景仍是一幅完整的家的画面。
初生的小羊羔和初生的婴儿常常被一同放进彩漆摇篮里,挂在骆驼一侧。当骆驼走过身边,随手掀起摇篮上搭着的小毛毯,就有两颗小脑袋一起探出来。
还有一个怀抱羊羔的老人,她看起来快要死了,但怀中的羊羔却又小又弱,犹是初生。她衣衫破损,神情安静。脚下一摊血淋淋的痕迹。她站在河边。河水轰鸣,冰雪初融。春天就要到了。
我一直在想,游牧地区的一只小羊羔一定会比其他地方的羊羔更幸运吧?会有着更为丰富、喜悦的生命内容。至少我所知道的羊,于牧人而言,不仅作为食物而存在,更是为了“不孤独”而存在似的。还有那些善良的,那些有希望的,那些温和的,那些正忍耐着的……我所能感觉到这一切与羊羔有关的美德,以我无法说出的方式汇聚成海,浸渍山野,无处不在。我不相信这样的生活也能被改变,我不敢想象这样的生活方式有一天会消失。
(选自李娟散文集《阿勒泰的角落》,有删改)
6. 下列对本文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开头写“冰凉刺骨的水汽扑面而来”,营造了一种凄清的氛围,为后文听到小羊羔撕心裂肺的咩叫声做铺垫。
B. 文中写了两位怀揣羊羔的老人,二人的形象不尽相同,但她们对羊羔的感情是相同的。
C. 文章虽然以“怀揣羊羔的老人”为题,但中间用了大量的笔墨写年轻的姑娘以及我们家与羊羔的故事,看似离题,实则丰富、深化了文题的意蕴。
D. 文章描写生动细腻有趣,人物语言富有生活气息,为读者呈现了牧民们日常生活状态。
7. 下列对文中画横线句子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第①句“软软地、乖巧地”之间使用顿号,使得行文舒缓,与羊羔的温顺乖巧形象和谐一致。
B. 第②句用了一连串的动词来描写小羊羔来到我家的动作,表现出它对我家很熟悉,不惧怕主人。
C. 第③句运用反问,表达了“我”对小羊羔不吃草只吃麦粒和玉米的不解和不认同,认为妈妈对它太过宠溺。
D. 第④句中运用拟人手法,形象地写出了母羊的护犊情深,画面感强,如在眼前。
8.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所描绘的画面内涵丰富,极具表现力,请简要分析。
9. 文章最后说道:“我不相信这样的生活也能被改变,我不敢想象这样的生活方式有一天会消失。”请结合文章谈谈你对“这样的生活”的理解。
二、古代诗文阅读(37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田常欲作乱于齐,惮高、国、鲍、晏,故移其兵欲以伐鲁。孔子闻之,谓门弟子曰:“夫鲁,坟墓所处、父母之国,国危如此,二三子何为莫出?”子路请出,孔子止之。子张、子石请行,孔子弗许。子贡请行,孔子许之。
至齐,说田常曰:“君之伐鲁过矣。君不如伐吴。忧在内者攻强,忧在外者攻弱。今君忧在内。吾闻君三封而三不成者,大臣有不听者也。今君破鲁以广齐战胜以骄主破国以尊臣而君之功不与焉,则交日疏於主。是君上骄主心,下恣群臣,求以成大事,难矣。故曰不如伐吴。”
田常曰:“善。虽然,吾兵业已加鲁矣,去而之吴,大臣疑我,奈何?”
子贡曰:“君按兵无伐,臣请往使吴王,令之救鲁而伐齐,君因以兵迎之。”田常许之,使子贡南见吴王。
说曰:“今以万乘之齐而私千乘之鲁,与吴争强,窃为王危之。且夫救鲁,显名也;伐齐,大利也。诛暴齐以服强晋,利莫大焉。”
吴王曰:“善。子待我伐越而听子。”子贡曰:“今存越示诸侯以仁,救鲁伐齐,威加晋国,诸侯必相率而朝吴,霸业成矣。且王必恶越,臣请东见越王,令出兵以从,此实空越,名从诸侯以伐也。”吴王大说,乃使子贡之越。
子贡曰:“今者吾说吴王以救鲁伐齐,曰‘待我伐越乃可’。如此,破越必矣。”
勾践顿首再拜曰:“孤尝不料力,乃与吴战,困於会稽,痛入於骨髓,徒欲与吴王接踵而死,孤之愿也。”遂问子贡。子贡曰:“吴王为人猛暴,群臣不堪。今王诚发士卒佐之徼其志,重宝以说其心,卑辞以尊其礼,其伐齐必也。彼战不胜,王之福矣。战胜,必以兵临晋,臣请北见晋君,令共攻之,弱吴必矣。其锐兵尽于齐,重甲困于晋,而王制其敝,此灭吴必矣。”越王大说,许诺。
吴王果与齐人战於艾陵,大破齐师,果以兵临晋,与晋人相遇黄池之上。吴晋争强。晋人击之,大败吴师。越王闻之,涉江袭吴,去城七里而军。吴王闻之,去晋而归,与越战於五湖。三战不胜,城门不守,越遂围王宫,杀夫差而戮其相。破吴三年,东向而霸。
故子贡一出,存鲁,乱齐,破吴,强晋而霸越。
(节选自司马迁《史记·仲尼弟子列传》)
材料二:
《史记》曰:齐伐鲁,孔子闻之,曰:“鲁,坟墓之国,国危如此,二三子何为莫出?”子贡因行,说齐伐吴,说吴以救鲁,复说越,复说晋,五国由是交兵,或强,或破,或乱,或霸,卒以存鲁。观其言,迹其事,乃与夫仪、秦、轸、代①无以异也。嗟乎,孔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以坟墓之国而欲全之,则齐、吴之人岂无是心哉,奈何使之乱欤?吾所以知传者之妄,一也。于史考之,当是时,孔子、子贡穷为匹夫,非有卿相之位、万钟之禄也,何以忧患为哉?然则异于颜回之道矣。吾所以知其传者之妄,二也。坟墓之国,虽君子之所重,然岂有忧患而为谋之不义哉?借使有忧患而为谋之义,则可以变诈之说亡人之国而求自存哉?吾所以知其传者之妄,三也。贡之行虽不能尽当于义,然孔子之贤弟子也。孔子之贤弟子之所为固不宜至于此,矧②曰孔子使之也。
(节选自王安石《子贡论》)
【注】①仪、秦、轸、代:分别指战国时张仪、苏秦、陈轸、苏代。②矧:况且。
10. 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今君破鲁A以广B齐C战胜D以骄E主F破国G以尊H臣I而君之功J不与焉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加,施加,与《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加之以师旅”的“加”意思相同。
B. 因,趁机,与《鸿门宴》中“因击沛公于坐”的“因”意思相同。
C. 霸,称霸,与《齐桓晋文之事》中“保民而王”中“王”的用法不同。
D. 为,句末语气词,表反问语气,与《苏武传》中“何以汝为见”的“为”的用法相同。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田常想要篡权夺位,但忌惮高、国、鲍、晏的势力,转而调遣军队去攻打鲁国。孔子希望众弟子能为国家挺身而出,引发了弟子们的积极响应。
B. 子贡出使越国,劝说越王多方讨好吴王,以坚定吴王讨伐齐国的决心,认为齐晋同时出兵一定会击败吴军,越国就可以借机灭掉吴国。
C. 吴王大举攻打齐国,大败齐军,后又继续与晋国军队作战,结果为晋军所败。越王乘机兴兵渡江攻打吴国,成就了灭吴称霸的功业。
D. 王安石认为子贡的行为和战国时的纵横家们没有什么不同,其行为不完全符合道义,作为孔子的贤弟子本不应该这么做。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以万乘之齐而私千乘之鲁,与吴争强,窃为王危之。
(2)借使有忧患而为谋之义,则可以变诈之说亡人之国而求自存哉?
14. 王安石曾在其诗《读史》中说“糟粕所传非粹美,丹青难写是精神”,强调读书时必须保持批判精神。《子贡论》质疑了“子贡出使”一事的真实性,请概括其质疑的理由。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别吴仲俊
吴锡畴
背人春事①水趋东,浅紫深红次第空。
宿霭未干桑叶雨,薄罗初试楝花风。
诗联锻炼微吟里,豪气施行半醉中。
此去相逢堪几度,别怀作恶②老来同。
【注】①春事:春意,春天的景象。②作恶:指忧郁不快。
15. 下列对诗歌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联以景入诗,通过描绘离别的景象,引出离别的主题,营造出感伤的氛围。
B. 颔联中“未干”一语双关,描绘了春天的细节,以“未干”暗指离别时不停落下的泪水。
C. 颈联从前两联对景物的描写中转为写人,通过吟诗饮酒等活动,用细节描写展现出诗人的豪气和离别的愁绪。
D. 尾联揣想别后情景,渲染离别时的难舍难分,暗示对未来的忧虑。
16. 古诗词讲究通过炼字来将客观事物与主观情感相融合。请分析该诗首联中的“空”字与高适的《燕歌行》“征人蓟北空回首”的“空”字在表情达意上的不同。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项脊轩志》中的文字,平淡中可见隽永,归有光把对亡妻的思念寄寓于一棵枇杷树:______,______。睹物怀人,读来只觉余味无穷。
(2)音乐作为文人群体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可避免的渗透了文人群体的审美趣味,《琵琶行》中白居易认为乡间音乐______,琵琶女的演奏给他的感受则是______。
(3)借代的手法能使诗歌语言凝练形象,比如: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5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手机的普及和网络带宽的提高,②让短视频行业迅速崛起,③短视频通过其简洁、有趣、易于传播的特点吸引了大量用户,④已成为当下人们交流沟通、商业经营的重要平台。⑤短短几十秒的一则视频,⑥就可以让人打开心扉、了解知识,⑦也可以传递正能量。⑧但一些负能量的短视频,对社会的危害不浅,⑨短视频发展的短板正日益凸显,令人担忧。
低快乐高伤害,短视频已成“杀时间”利器。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短视频人均单日使用时间长达151分钟。短视频猛烈吞噬我们的时间,让人忽视自己的责任和义务,导致现实生活中的失控;也容易让人陷入“信息茧房”,过度依赖虚拟世界,只看“偏好”内容,逐渐失去对丰富世界的感知。一些短视频看似引人入胜,实则毫无“营养”,无需费脑的快乐要靠不断加强刺激或延长时间来维持,不知不觉消磨人的专注力、创造力,使人的思维变得浅薄和僵化。
(甲),沉迷短视频损害心理健康。与其他瘾者类似,短视频成瘾者也出现了与家人朋友疏离、人际关系冲突等种种病态现象。沉迷于短视频中的喜怒哀乐,如同追逐梦幻泡影,我们指尖余温尚存,幸福感却一触即散。短视频富含的幸福情绪价值好比糖,让受众甜在一时,成瘾后却可能更孤独。何况良莠不齐的内容、泛娱乐化的倾向,都联手冲击着人们对主流文化和价值观的认同。
热现象冷思考,短视频不能只“叫座”不“叫好”。从记录生活、才艺展示,到经验分享、情绪表达,再到搞笑段子、花式科普,可以说,短视频(乙),也折射出社会发展和时代变迁。但细看不难发现,各家平台上的爆火视频都 A ,并无太多创新。只要能获取流量,价值观、道德感往往被忽视。
短视频行业蓬勃发展,各类平台如 B ,但不容野蛮生长。面对短视频领域丛生的乱象,国家有关管理部门应“该出手时就出手”,打造和谐健康的网络环境。而青少年在选择短视频时,应坚决摒弃“无营养”的消极内容。
18. 请在文中画横线处填上恰当的成语。
19. 文中第一段标序号的部分有两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
20. 请在文中括号内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21. 一般我们会把“killtime”翻译为“消磨时间”,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中却直译为“杀时间”,你认为哪种翻译在文中更恰当,并分析原因。
22. 最后一段画横线的句子中的引号能否去掉?请分析。
四、写作(60分)
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近视让我们看不清远方,远视却让我们看不清近处,这是我们青年要科学用眼来防止出现的症状,但是在学习、生活和人生中,我们很多时候也需要“远视”和“近视”。
这段话给了你怎样的启示?请结合以上内容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和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湖南省名校教育联盟2025届高三上学期12月大联考
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人类之所以能爬到地球生物链的顶端,创造了巨大的成就,除了善于制造利用工具外,更多靠的是大规模灵活的合作网络。而其他物种的合作要么是笨拙大规模,要么是灵活小规模,人类是唯一一个做到了既大规模又灵活的物种,促进这一合作网络建立的动力是“共同的虚构想象体”,它往往有如下几个特征:
①不存在于实体世界,只存于人们脑海中。
②只有单一个体认同它没价值,一旦所有个体都认同它了,价值巨大。
③它促成的合作网络具有自我循环、持续彼此增强的特征,每一次互相确认,都会让这张网络收得更紧。
④当网络收紧到一定程度时,即达到了一定强度的网络效应,那么谁也无法脱网。
⑤能给大部分的个体带来好处。
在这个星球上的所有动物中,我们的想象力让我们能以这种方式合作。我们之所以可以和无数陌生人一起合作,因为在这星球上的所有动物中,只有我们能创造并相信虚构的故事。只要大家有共同的想象虚构体,都相信同样的虚构故事,每个人便会遵守同样的准则,拥有同样的价值观,并实现陌生人之间的合作。
金钱就是一个典型的“共同虚构想象体”,本来就是一堆纸,一张纸的本来价值远远比不上一只鸡的,一只鸡可以填饱我们的肚子,而一张纸是做不到的,但是当我们大家都认同这张纸是有价值的,我们脑海里就可以把这张纸等同于一只鸡,即把鸡虚拟化缩小成一张纸,这极其便于携带和交易,大大促进了交易的发展。无论你去哪家店、认不认识对方、要买什么东西,都可以凭着手上小小的金钱得到你想要的东西。这让人类挣脱了自然界的规律,对人类社会的发展繁荣起了极大作用。
以往的金钱还是纸币,现在的金钱电子化趋势越来越明显,例如微信支付的崛起就是典型的例子,微信支付的冷启动靠的是微信红包,微信红包本质是一个金融社交游戏,非金融工具。微信红包在15年春节,变成了一个全民狂欢的游戏,大家都跨进了这张共同的网络,大家在快乐玩游戏的过程中,都无形中认同了“对方发出来的电子红包就是真实的金钱”这一想象虚构体,当春节过后,用户彼此发红包的频率下降下来了,微信通过补贴滴滴的方式让用户形成持续使用微信支付,直至形成习惯,在使用的过程中,用户得到了便利和省钱,甚至一些只坐公交上班的用户也改为坐滴滴上班,大大增加了客户群体,这样一来司机不仅得到了便利还得到了比以往多得多的利润,双方每一次的使用都让这张网络收得更紧密,彼此都离不开微信支付,乘客一旦中途改为纸币支付,会觉得非常不便利不舒服,可能还面临司机无零钱找的局面,司机一旦不用微信支付,乘客会因为身上不带钱而选择不坐他的车,那么司机的利润就会大大缩水,所以他们谁都离不开微信支付这张网络了。
现在或许你可以理解,人类通过共同的想象虚构体相信相同的虚构故事来合作。数百万人聚集在一起共同建造大教堂,又或者在圣战中浴血奋战,因为他们都相信相同的关于上帝的故事。不仅仅是在宗教领域,正是这相同的机制,支持着人类所有其他形式的大规模合作。
(选自《未来简史》,有删改)
材料二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讲故事,是增强合作、推动国际传播的最佳方式。讲故事就是讲事实、讲形象、讲情感、讲道理,讲事实才能说服人,讲形象才能打动人,讲情感才能感染人,讲道理才能影响人。作为中国故事的“第一主讲人”,习近平总书记常在出访的演讲里、在国外媒体发表的署名文章中,用讲真实故事的方式让更多国家的人民听见中国声音。在中法建交五十周年纪念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引用拿破仑的话提出中国是“和平的、可亲的、文明的狮子”,巧妙驳斥了“中国威胁论”,一个可亲、可爱的中国形象呼之欲出。在智利媒体发表署名文章时,习近平总书记以智利金和中国玉制作的“金镶玉”北京奥运会金牌为例,将中智两国人民情同手足的缘分比喻成“金玉良缘”,隐喻着对中智两国坚持优势互补、互利共赢,长期稳定发展的深刻判断。一个个鲜活真实的故事、生动形象的比喻,增进了彼此间的信任理解,拉近了相互间的心灵距离。
实践充分证明,真实的好故事能够跨越语言障碍、超越文化纷争、穿越心灵隔阂,谁的故事真实反映民族心理,能打动人引发共鸣,谁就能拥有更多受众、实现更好的合作与传播。近年来,我们在讲好中国故事方面取得较大进展,《流浪地球》《山海情》等一批影视作品全球播映,科幻小说《三体》、网络小说《斗罗大陆》等一批文学作品扬帆出海,这些中国故事之所以赢得海外受众青睐,正因为寓理于情、情理交融,把“我们的真实故事”变成“世界的故事”,生动展现全人类共同情感和价值。近期国产游戏《黑神话:悟空》全球爆火,除了制作技术、传播渠道等因素,更为吸引人的是故事内核,该游戏以《西游记》为故事背景,突出不畏强权、勇于挑战的个人主义、英雄主义情怀,展现着中国人最真实的精神追求,赢得众多海外玩家青睐。
(选自人民网《讲好中国故事,激发不同文化的民族情感共鸣》,有删改)
1. 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人类实现大规模灵活合作的原因在于人类拥有想象的能力,我们借以编织出种种共同相信的虚构故事。
B. 金钱是一个典型的“共同虚构想象体”,可以是纸币并进行交易,因此我们可以通过毫无意义的纸在陌生人之间进行交易。
C. 在个体层面上,人类和其他动物并没有差异;在群体层面上,能够进行大规模合作,是区分人类与其他动物的根本特质。
D. 我们每一次使用微信支付都会让这张合作网络收得更紧密,让我们自己离不开这张网络,所以这样的合作是把双刃剑。
2.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作为现代文明国家建立的基石,自由、民主、平等等契约精神是一种虚构故事。
B. 云门石窟、龙门石窟和莫高窟是由地方官吏、戍边将士、寺院僧侣、庶民百姓等众多供养人自发出资、接续修建,他们有着对相同的虚构故事的信仰。
C. 实践证明,只要讲真实的故事,就能跨越语言的障碍,实现全球更多的合作与传播。
D. 通过想象虚构并且获得中国人共同相信的神话故事,是中国古代各民族基于民族真实心理创造得以将不同的群体联结到一起的重要纽带。
3. 下列选项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人类的兴起靠的是大规模灵活的合作网络”的一项是( )
A. 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天安门广场举行了盛大的阅兵仪式,由1.2万中国人民解放军编成的50个方队有序接受了检阅。
B. 成功后的马云于2019年卸任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一职,投入蚂蚁集团的上市工作,但他的“高谈阔论”使得这项计划流产。
C. 2024年奥运会共有206个国家和地区参加,约有10500名运动员,破了32项次世界纪录,125项次奥运会纪录,弘扬了奥林匹克精神。
D. 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返回后,带回了空间科学实验样品,这些样品将用于各个团队科学研究,有助于推动全球空间科学和技术进步。
4. 历史学家尤瓦尔·赫拉利认为,“钱是人类迄今为止创造并讲述的最成功的故事”,请结合材料一的内容说说你对这个观点的理解。
5. 对于故事,两则材料在观点上有何异同,请结合文本分析。
【答案】1. A 2. C
3. B 4. ①材料一认为人类创造巨大成就更多靠的是大规模灵活的合作网络,而人类通过相信相同的虚构故事来合作,因此最好的故事是可以让人类实现最大规模的灵活合作。
②钱是一个人类迄今为止创造的让每个人都相信的故事,它使人类实现了超越民族、超越地域、跨越时间的全球性的超大规模的灵活合作。
5. 同:两篇文章都认为故事在实现合作与取得成就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异:①材料一主要强调虚构故事的重要性,认为相信同样的虚构故事能让人们遵守同样的准则,拥有相同的价值观,从而实现合作。
②材料二主要强调讲述真实的中国故事,通过真情实感来打动人和感染人,让世界了解真实的中国,从而更好地实现国际传播与合作。
【解析】
【分析】
【导语】材料一重在阐述人类通过“共同虚构想象体”实现大规模灵活合作的机制及其作用,例如金钱和现代交易网络的构建,揭示人类社会发展的逻辑基础。材料二则从国家层面强调真实故事的感染力和传播力,通过讲述“真实的中国故事”增进国际合作与理解,传递共同情感与价值观。两者都强调了“虚构”或“真实”故事在凝聚共识、促进合作方面的重要作用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B.“因此我们可以通过毫无意义的纸在陌生人之间进行交易”错误,原文的表述为“但是当我们大家都认同这张纸是有价值的,我们脑海里就可以把这张纸等同于一只鸡,即把鸡虚拟化缩小成一张纸,这极其便于携带和交易,大大促进了交易的发展”,可以借助“毫无意义的纸”进行交易的前提是大家都认同这张纸是有价值的,也就是说纸币价值基于共同认同。
C.“是区分人类与其他动物的根本特质”错误,文中的表述为“人类之所以能爬到地球生物链的顶端,创造了巨大的成就,除了善于制造利用工具外,更多靠的是大规模灵活的合作网络”,并没有提到人与动物区分的根本特质。
D.“所以这样的合作是把双刃剑”错误,推断过度,“双刃剑”在材料中没有明确提及。
故选A。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辨析信息的能力。
C.“只要讲真实的故事,就能跨越语言的障碍”错误,根据材料二第二段“真实的好故事能够跨越语言障碍”可知,“真实的好故事”能够跨越语言障碍,而非所有“真实故事”都能做到这一点。
故选C。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B.表述的是马云的个人行为及其后果,与大规模合作网络无关,不能作为论据。
故选B。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的能力。
①根据材料一中”人类是唯一一个做到了既大规模又灵活的物种,促进这一合作网络建立的动力是‘共同的虚构想象体’”“金钱就是一个典型的‘共同虚构想象体’”可知,人类的巨大成就依靠合作网络,而人类通过“共同的虚构想象体”进行合作。钱之所以被称为人类讲述的最成功的故事,是因为它是典型的“共同虚构想象体”,人类通过金钱这一“共同的虚构想象体”实现最大规模的合作。
②根据材料一“极其便于携带和交易,大大促进了交易的发展。无论你去哪家店、认不认识对方、要买什么东西,都可以凭着手上小小的金钱得到你想要的东西。这让人类挣脱了自然界的规律,对人类社会的发展繁荣起了极大作用。”由此可知,金钱具有强大的网络效应并能持续增强,同时为个体和社会提供便利与好处。它的大规模应用帮助人类克服民族、地域、时间等合作的困难,对社会繁荣有极大推动作用。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多个信息进行比较、辨析的能力。
同:两则材料均认识到了虚构或真实故事在人类合作中的重要作用,强调了故事对连结人与人、促进合作的关键意义。
异:①材料一“人类通过共同的想象虚构体相信相同的虚构故事来合作”侧重于阐释“共同虚构故事”推动人类大规模合作的重要性,分析了虚构故事如金钱、宗教等的作用,认为拥有相同价值观的虚构的故事能帮助人类实现合作。
②材料二“真实的好故事能够跨越语言障碍、超越文化纷争、穿越心灵隔阂”强调讲真实故事在增强国际合作、跨文化传播中的重要性,让世界了解真实的中国,更多从情感传递和认同上的意义来分析故事作用。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怀揣羊羔的老人
李娟
太阳完全沉下群山,天色却仍然明亮、清晰。我们出去散步,沿着河岸走了两公里后,四周景物才渐渐暗了下来。我们便开始往回走。
河谷对岸森林密布。河水清澈、宽阔,冰凉刺骨的水汽一阵阵扑面而来。在天边悬了整整一天的白色月亮,已转为金黄色,向群山深处沉去。
这时,有小羊羔撕心裂肺的咩叫声远远传了过来,凄惨又似乎极不情愿。我们循声音爬上河岸边高高的岩石,走进一片深深的草甸。这里有一片沼泽,我们小心地绕着走。
前面远远走来一个老人,近了,这才弄清声音的出处原来在她怀里。怪不得小羊的叫声这么别扭,原来它被抱得极其难受。那个老太太像抱小孩子一样抱人家,把它竖起来,一手搂着它的小肚皮,另一只手托着它的小屁股。小羊惨叫连连,不舒服极了,一个劲儿地挣扎。于是这个老太太就换了姿势,把羊扛到背后,像背包袱一样反背着人家,一只手绕在肩头攥着两只小前蹄,一只手反到背后攥着另外一对后蹄。这下她自己倒轻松了好多,可怜那羊羔更痛苦了,于是叫得也越发不满。
我们都笑了,这个又高又壮的老太太我们都认识,她常去我们家小店买东西。是这附近唯一的维族。“怎么了?这是——”她乐呵呵地:“这个嘛,它的妈妈嘛,找不到了嘛,看——它哭呢!”我们心想:明明是你把人家弄哭的。
一到冬天,我们店里卖得最快的东西居然是奶瓶上的橡胶奶嘴。冬羔不像春羔那么易成活。冬天很冷,不能跟着牧羊在室外活动,非常弱,因此很大程度上得靠人工喂养。已到了冬天,家家户户都得预备一些纸箱子给将要出生的羊羔垫窝。常有人打发孩子到我家商店要纸箱子。谁家冬羔产得多,推开他家的门,一眼就看到炕边墙根一排纸箱,每只箱子各探出一颗小脑袋。
小羊羔真是可爱的小东西。它有人一样美丽的眼睛,长长的睫毛。若是小山羊的话,额头上还会有一抹刘海儿。它的嘴巴粉红而柔软,身子软软的、暖暖的,谁都愿意搂它在怀里,好好地亲一亲。我们这里有的年轻姑娘在冬天里串门子,就会搂上自家的一只小羊羔,就像城里的女孩上街搂宠物狗一样,一身温柔干净的气息,用孩子一样喜悦新奇的小嗓门轻轻交谈。①小羊羔们就软软地、乖巧地各自趴在主人香喷喷的臂弯里,互相张望。看了那情景,记忆里的整个冬天都只剩下了微笑。
有的夜里,正围着桌子吃饭呢,这时门口厚厚的棉布门帘一拱一拱的,像是有人要进来。问:“是谁?”却又不回答。走过去掀开门帘一看,没人,脚下却有动静——②一只银灰色小羊羔从我妈脚边顺着墙根快快地一扭一扭跑了进来,一路跑到火炉边,晃晃身子,抖落身上的雪屑,再熟门熟路地进了我家厨房,把案板架下的白菜扒拉出来,细嚼慢咽。你无法恨它,尽管白菜只剩最后一棵了。于是只好帮它撕几片叶子由着它吃,一直等到主人找上门来为止。
有时候出门,在雪窝里捡到一只,颤颤巍巍地蜷着。于是把羊带回家,到时候自有人找上门来要回去。
我们家也养过一只羊。只可惜当时我不在家,等回来时,它已经长得老大了,也就不那么好玩了。但我想它小时候一定特别可爱,否则我妈也不会把它惯成这样——它居然不吃草!只吃麦粒和玉米。③你听说过有不吃草的羊吗?
我妈说:“幸好不是个人,否则更难对付。”那羊被圈在我家小店后面的窗台下。平时静悄悄的,一听到店里有动静了,就撕心裂肺地惨叫,还把两条前腿搭在窗台上,嘴巴贴在玻璃上做出哀怨的神情。弄得来我家买东西的顾客都以为我们怎么虐待它了呢,纷纷指责:“你们就给它一点吃的嘛!”顾客一走,它又立刻安静了,从窗台上跳下去。乖乖地卧在自己的小棚里。我妈打开窗户,指着它的鼻子说:“你!你!”然后在其无辜的注视下,无奈地往它堆满了青草的小食盆儿里再添两把苞谷豆儿。
在夏牧场,我们漫山遍野地走,经常与转场的驼队共行一程。这些浩浩荡荡的队伍,载着大大小小的家当,前前后后跟随着羊群,一路上尘土荡天。那些人,他们这样流动的生活似乎比居于百年老宅更为安定。他们平静坦然地行进在路途中,怀揣初生的羊羔。④母羊便紧随鞍前马后,冲着自己的孩子着急地咩叫不停。它是整支队伍里最不安、最生气的成员。尽管如此,这样的场景仍是一幅完整的家的画面。
初生的小羊羔和初生的婴儿常常被一同放进彩漆摇篮里,挂在骆驼一侧。当骆驼走过身边,随手掀起摇篮上搭着的小毛毯,就有两颗小脑袋一起探出来。
还有一个怀抱羊羔的老人,她看起来快要死了,但怀中的羊羔却又小又弱,犹是初生。她衣衫破损,神情安静。脚下一摊血淋淋的痕迹。她站在河边。河水轰鸣,冰雪初融。春天就要到了。
我一直在想,游牧地区的一只小羊羔一定会比其他地方的羊羔更幸运吧?会有着更为丰富、喜悦的生命内容。至少我所知道的羊,于牧人而言,不仅作为食物而存在,更是为了“不孤独”而存在似的。还有那些善良的,那些有希望的,那些温和的,那些正忍耐着的……我所能感觉到这一切与羊羔有关的美德,以我无法说出的方式汇聚成海,浸渍山野,无处不在。我不相信这样的生活也能被改变,我不敢想象这样的生活方式有一天会消失。
(选自李娟散文集《阿勒泰的角落》,有删改)
6. 下列对本文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开头写“冰凉刺骨的水汽扑面而来”,营造了一种凄清的氛围,为后文听到小羊羔撕心裂肺的咩叫声做铺垫。
B. 文中写了两位怀揣羊羔的老人,二人的形象不尽相同,但她们对羊羔的感情是相同的。
C. 文章虽然以“怀揣羊羔的老人”为题,但中间用了大量的笔墨写年轻的姑娘以及我们家与羊羔的故事,看似离题,实则丰富、深化了文题的意蕴。
D. 文章描写生动细腻有趣,人物语言富有生活气息,为读者呈现了牧民们日常生活状态。
7. 下列对文中画横线句子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第①句“软软地、乖巧地”之间使用顿号,使得行文舒缓,与羊羔的温顺乖巧形象和谐一致。
B. 第②句用了一连串的动词来描写小羊羔来到我家的动作,表现出它对我家很熟悉,不惧怕主人。
C. 第③句运用反问,表达了“我”对小羊羔不吃草只吃麦粒和玉米的不解和不认同,认为妈妈对它太过宠溺。
D. 第④句中运用拟人手法,形象地写出了母羊的护犊情深,画面感强,如在眼前。
8.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所描绘的画面内涵丰富,极具表现力,请简要分析。
9. 文章最后说道:“我不相信这样的生活也能被改变,我不敢想象这样的生活方式有一天会消失。”请结合文章谈谈你对“这样的生活”的理解。
【答案】6. A 7. C
8. ①“看起来快要死了”的老人和“初生”的羊羔,一边是生命将尽,一边是生命的开始,二者同框,产生极大的艺术张力,展现出自然生命的延续。
②老人衣衫破烂,脚底因为长途迁徙已经血淋淋,而她的神情安静,对老人的描写极具艺术张力,展现出老人的坚韧与静对死亡的从容达观。
③老人生命之火将息与冰雪初融、即将到来的春天也形成强烈的对比,产生艺术张力,体现了游牧民族将自己的生命融入自然,生生不息。
9. ①尊重生命,平等对待一切生灵。牧民们把羊羔当作自己家庭的一部分,平等对待,宠爱有加。
②顺应自然,与自然和谐共生。牧区人民逐水草而居,体现出牧区人民与大自然和谐共生的勇敢和智慧。
③淳朴和美,人与人真诚以待。
④坚韧达观,笑看艰辛,静对死亡。
【解析】
【导语】这篇文章通过描绘牧区生活中的人与羊羔的互动,展现了游牧生活的温情与独特魅力。作者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老人、年轻姑娘与羊羔之间的温馨场景,传达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文章不仅展现了羊羔的可爱与牧民的善良,还反映了游牧生活的丰富内涵和文化价值。结尾表达了对这种生活方式可能消失的担忧,唤起读者对传统生活方式的珍视与思考。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本文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的能力。
A.“营造了一种凄清的氛围,为后文听到小羊羔撕心裂肺的咩叫声做铺垫”错误。文章开头的环境整体意境是静谧温馨的,冰凉刺骨的水汽这是当地黄昏时典型的环境特点,并不是为后文做铺垫。
故选A。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画横线句子的分析与鉴赏的能力。
C.“不解和不认同”错误,是表现了母亲善良和对小羊羔的宠溺,加强了语气和情感,“我”并没有不认同。
故选C。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赏析句子表达效果的能力。
①“她看起来快要死了”“羊羔却又小又弱,犹是初生”,“看起来快要死了”的老人和“初生”的羊羔,将尽的生命与初生的生命同框,形成鲜明对比,产生极大的艺术张力,羊羔和婴儿同在摇篮中,象征着生命的延续和希望,展现出自然生命的延续。
②“衣衫破损,神情安静。脚下一摊血淋淋的痕迹”,老人“衣衫破损”,脚底因为长途迁徙已经血淋淋,而她的“神情安静”,前后的对照使老人的形象意蕴丰富。虽然历经艰难,即将走向死亡,但安静从容,坦然相对,对老人的描写极具艺术张力,展现出老人生命的坚韧以及安静地面对死亡的从容。
③“她站在河边。河水轰鸣,冰雪初融。春天就要到了”,老人生命之火将息,而此刻河水轰鸣,冰雪初融,在四季轮回中,春天即将到来,新的希望也将到来,在强烈的对比中产生艺术张力,体现了游牧生活的独特魅力和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游牧民族将自己的生命融入自然,将死方生,生生不息,以至无穷。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多角度探究作品意蕴的能力。
“这样的生活”指的是游牧地区牧民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活方式。
①姑娘们喜爱羊羔,“搂它在怀里,好好地亲一亲”;人们善待羊羔,羊羔随意串门,吃人家的白菜,主人却乐于提供一切。牧民们把羊羔当作自己家庭的一部分,平等对待,宠爱有加。“这样的生活”里,人们尊重生命,平等对待一切生灵。
②“我们”沿着河岸散步,“河谷对岸森林密布。河水清澈、宽阔”;“在夏牧场,我们漫山遍野地走,经常与转场的驼队共行一程”。牧区人民逐水草而居,体现出牧区人民与大自然和谐共生的勇敢和智慧。他们对自然有依赖,又顺应自然,与自然和谐共生,生活得简单而纯粹。
③对于“乱串门”小羊羔,则“帮它撕几片叶子由着它吃,一直等到主人找上门来为止”,“在雪窝里捡到一只,颤颤巍巍地蜷着。于是把羊带回家,到时候自有人找上门来要回去”,人们互相帮助,人际关系淳朴和美,人与人真诚以待。
④牧民与羊羔之间和谐互动,牧民对生命珍视,极力适应艰辛多变的自然环境,这种生活方式充满了温情和希望,给予牧民无穷的力量,他们坚韧达观,笑看艰辛,静对死亡。
二、古代诗文阅读(37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田常欲作乱于齐,惮高、国、鲍、晏,故移其兵欲以伐鲁。孔子闻之,谓门弟子曰:“夫鲁,坟墓所处、父母之国,国危如此,二三子何为莫出?”子路请出,孔子止之。子张、子石请行,孔子弗许。子贡请行,孔子许之。
至齐,说田常曰:“君之伐鲁过矣。君不如伐吴。忧在内者攻强,忧在外者攻弱。今君忧在内。吾闻君三封而三不成者,大臣有不听者也。今君破鲁以广齐战胜以骄主破国以尊臣而君之功不与焉,则交日疏於主。是君上骄主心,下恣群臣,求以成大事,难矣。故曰不如伐吴。”
田常曰:“善。虽然,吾兵业已加鲁矣,去而之吴,大臣疑我,奈何?”
子贡曰:“君按兵无伐,臣请往使吴王,令之救鲁而伐齐,君因以兵迎之。”田常许之,使子贡南见吴王。
说曰:“今以万乘之齐而私千乘之鲁,与吴争强,窃为王危之。且夫救鲁,显名也;伐齐,大利也。诛暴齐以服强晋,利莫大焉。”
吴王曰:“善。子待我伐越而听子。”子贡曰:“今存越示诸侯以仁,救鲁伐齐,威加晋国,诸侯必相率而朝吴,霸业成矣。且王必恶越,臣请东见越王,令出兵以从,此实空越,名从诸侯以伐也。”吴王大说,乃使子贡之越。
子贡曰:“今者吾说吴王以救鲁伐齐,曰‘待我伐越乃可’。如此,破越必矣。”
勾践顿首再拜曰:“孤尝不料力,乃与吴战,困於会稽,痛入於骨髓,徒欲与吴王接踵而死,孤之愿也。”遂问子贡。子贡曰:“吴王为人猛暴,群臣不堪。今王诚发士卒佐之徼其志,重宝以说其心,卑辞以尊其礼,其伐齐必也。彼战不胜,王之福矣。战胜,必以兵临晋,臣请北见晋君,令共攻之,弱吴必矣。其锐兵尽于齐,重甲困于晋,而王制其敝,此灭吴必矣。”越王大说,许诺。
吴王果与齐人战於艾陵,大破齐师,果以兵临晋,与晋人相遇黄池之上。吴晋争强。晋人击之,大败吴师。越王闻之,涉江袭吴,去城七里而军。吴王闻之,去晋而归,与越战於五湖。三战不胜,城门不守,越遂围王宫,杀夫差而戮其相。破吴三年,东向而霸。
故子贡一出,存鲁,乱齐,破吴,强晋而霸越。
(节选自司马迁《史记·仲尼弟子列传》)
材料二:
《史记》曰:齐伐鲁,孔子闻之,曰:“鲁,坟墓之国,国危如此,二三子何为莫出?”子贡因行,说齐伐吴,说吴以救鲁,复说越,复说晋,五国由是交兵,或强,或破,或乱,或霸,卒以存鲁。观其言,迹其事,乃与夫仪、秦、轸、代①无以异也。嗟乎,孔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以坟墓之国而欲全之,则齐、吴之人岂无是心哉,奈何使之乱欤?吾所以知传者之妄,一也。于史考之,当是时,孔子、子贡穷为匹夫,非有卿相之位、万钟之禄也,何以忧患为哉?然则异于颜回之道矣。吾所以知其传者之妄,二也。坟墓之国,虽君子之所重,然岂有忧患而为谋之不义哉?借使有忧患而为谋之义,则可以变诈之说亡人之国而求自存哉?吾所以知其传者之妄,三也。贡之行虽不能尽当于义,然孔子之贤弟子也。孔子之贤弟子之所为固不宜至于此,矧②曰孔子使之也。
(节选自王安石《子贡论》)
【注】①仪、秦、轸、代:分别指战国时张仪、苏秦、陈轸、苏代。②矧:况且。
10. 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今君破鲁A以广B齐C战胜D以骄E主F破国G以尊H臣I而君之功J不与焉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加,施加,与《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加之以师旅”的“加”意思相同。
B. 因,趁机,与《鸿门宴》中“因击沛公于坐”的“因”意思相同。
C. 霸,称霸,与《齐桓晋文之事》中“保民而王”中“王”的用法不同。
D. 为,句末语气词,表反问语气,与《苏武传》中“何以汝为见”的“为”的用法相同。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田常想要篡权夺位,但忌惮高、国、鲍、晏的势力,转而调遣军队去攻打鲁国。孔子希望众弟子能为国家挺身而出,引发了弟子们的积极响应。
B. 子贡出使越国,劝说越王多方讨好吴王,以坚定吴王讨伐齐国的决心,认为齐晋同时出兵一定会击败吴军,越国就可以借机灭掉吴国。
C. 吴王大举攻打齐国,大败齐军,后又继续与晋国军队作战,结果为晋军所败。越王乘机兴兵渡江攻打吴国,成就了灭吴称霸的功业。
D. 王安石认为子贡的行为和战国时的纵横家们没有什么不同,其行为不完全符合道义,作为孔子的贤弟子本不应该这么做。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以万乘之齐而私千乘之鲁,与吴争强,窃为王危之。
(2)借使有忧患而为谋之义,则可以变诈之说亡人之国而求自存哉?
14. 王安石曾在其诗《读史》中说“糟粕所传非粹美,丹青难写是精神”,强调读书时必须保持批判精神。《子贡论》质疑了“子贡出使”一事的真实性,请概括其质疑的理由。
【答案】10. CFI
11. C 12. B
13. (1)如今拥有万辆战车的齐国再独自占有千辆战车的鲁国,和吴国来争高低,我私下替大王感到危险。
(2)如果有了忧患也要做符合道义的事,那么怎么可以用机变巧诈的说辞使人的国家灭亡来保全自己呢?
14. ①孔子认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所以他不会为了保全自己的国家,而去使其他国家混乱。
②根据史实,孔子、子贡当时是平民,依颜回的立身处世之道,他们不会如此忧患。
③儒家强调做事符合道义,不会用机变巧诈的说辞来灭掉他国以保全自己。
【解析】
【导语】两则材料分别来自《史记》和王安石的《子贡论》。前者肯定子贡以外交手段化解鲁国危难、推动五国局势变化的智慧,展现其在孔子弟子中的出众才能;后者则对这一记载提出质疑,从史实可靠性、道义原则及子贡身份等多方面批判,主张历史叙述需合乎伦理与真实。两者体现了不同历史观与价值评判的取向。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现在,您要攻占鲁国来扩充齐国的疆域,若是打胜了,您的国君就更骄纵,占领了鲁国土地,您国的大臣就会更尊贵,而您的攻劳都不在其中。
“破鲁以广齐”“战胜以骄主”“破国以尊臣”,句子结构一致,都以“君”为主语,最后一句的主语是“君之功”,故在C、F、I后断开。
故选CFI。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一词多义现象的理解能力。
A.正确。句意:我的军队已经开赴鲁国了。/把侵略的军队施加在这国家上。
B.正确。句意:您就趁机出兵迎击它。/趁机把沛公(杀死)在座位上。
C.“用法不同”错误。用法相同,均为“名词作动词”。
霸:名词作动词,称霸。句意:越国称霸东方。
王:名词作动词,称王。句意:使人民安定才能称王。
D.正确。句意:他们为什么要忧患呢?/要见你干什么?
故选C。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B.“齐晋同时出兵”错误。“彼战不胜,王之福矣。战胜,必以兵临晋,臣请北见晋君,令共攻之,弱吴必矣。其锐兵尽于齐,重甲困于晋,而王制其敝,此灭吴必矣”,意思是子贡的计划是让吴王的精锐部队在齐国消耗,然后又被晋国围困,越王再乘吴国疲惫之机去消灭它,而不是齐晋同时出兵击败吴军。
故选B。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私”,独自占有;“为”,替;“窃”,私下;“危”,感到危险。
(2)“借使”,如果;“可以”,可以用;“亡”,使……灭亡;“存”,保全。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信息、归纳要点的能力。
①根据材料二“嗟乎,孔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以坟墓之国而欲全之,则齐、吴之人岂无是心哉,奈何使之乱欤”可概括出,孔子认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所以他不会为了保全自己的国家,而去使其他国家混乱。
②根据材料二“于史考之,当是时,孔子、子贡穷为匹夫,非有卿相之位、万钟之禄也,何以忧患为哉?然则异于颜回之道矣”可概括出,根据史实,孔子、子贡当时是平民,依颜回的立身处世之道,他们不会如此忧患。
③根据材料二“坟墓之国,虽君子之所重,然岂有忧患而为谋之不义哉?借使有忧患而为谋之义,则可以变诈之说亡人之国而求自存哉”可概括出,儒家强调做事符合道义,不会用机变巧诈的说辞来灭掉他国以保全自己。
参考译文:
材料一:
田常想要在齐国叛乱,却害怕高昭子、国惠子、鲍牧、晏圉的势力,所以想转移他们的军队去攻打鲁国。孔子听说这件事,对门下弟子们说:“鲁国,是祖宗坟墓所在的地方,是我们出生的国家,国家危急到这种地步,诸位为什么不挺身而出呢?”子路请求前去,孔子制止了他。子张、子石请求前去救鲁,孔子也不答应。子贡请求前去救鲁,孔子答应他。
(子贡)来到齐国,游说田常说:“您攻打鲁国是错误的。您不如去攻打吴国。忧患在国内的,要去攻打强大的国家;忧患在国外的,要去攻打弱小的国家。如今,您的忧患在国内。我听说您多次被授予封号而多次未能封成,是因为朝中大臣的有反对您的呀。现在,您要攻占鲁国来扩充齐国的疆域,若是打胜了,您的国君就更骄纵,占领了鲁国土地,您国的大臣就会更尊贵,而您的攻劳都不在其中,这样,您和国君的关系会一天天地疏远。这是您对上使国君产生骄纵的心理,对下使大臣们放纵无羁,想要因此成就大业,太困难啦。所以说不如攻打吴国。”
田常说:“好。虽然如此,可是我的军队已经开赴鲁国了,现在从鲁国撤军转而进兵吴国。大臣们怀疑我,怎么办?”
子贡说:“您按兵不动,不要进攻,请让我为您出使去见吴王,让他出兵援助鲁国而攻打齐国,您就趁机出兵迎击它。”田常采纳了子贡的意见,就派他南下去见吴王。
(子贡)游说吴王说:“如今,拥有万辆战车的齐国再独自占有千辆战车的鲁国,和吴国来争高低,我私下替大王感到危险。况且去援救鲁国,是显扬名声的事情;攻打齐国,是能获大利的事情。讨伐残暴的齐国以使强大的晋国屈服,没有比这更大的利益了。”
吴王说:“好。你等我攻打越国后再按你的话做罢。”子贡说:“现在,保存越国向各国诸侯显示您的仁德,援助鲁国攻打齐国,施加晋国以威力,各国诸侯一定会竞相来吴国朝见,称霸天下的大业就成功了。大王果真畏忌越国,我请求东去会见越王,让他派出军队追随您,这实际上使越国空虚,名义上追随诸侯讨伐齐国。”吴王特别高兴,于是派子贡到越国去。
子贡回答说:“现在我已劝说吴王援救鲁国攻打齐国,(吴王)说:‘等我攻下越国才可以’。像这样,攻破越国是必然的了。”
勾践听罢叩头到地再拜说:“我曾不自量力,才和吴国交战,被围困在会稽,恨入骨髓,(日夜唇焦舌燥,)只打算和吴王一块儿拼死,这就是我的愿望。”于是问子贡怎么办。子贡说:“吴王为人凶猛残暴,大臣们难以忍受。现在大王果真能出兵辅佐吴王,以投合他的心志,用重金宝物来获取他的欢心,用谦卑的言辞尊他,以表示对他的礼敬,他一定会攻打齐国。如果那场战争不能取胜,就是大王您的福气了。如果打胜了,他一定会带兵逼近晋国,请让我北上会见晋国国君,让他共同攻打它,一定会削弱吴国的势力。等他们的精锐部队全部消耗在齐国,重兵又被晋国牵制住,而大王趁它疲惫不堪的时候攻打它,这样一定能灭掉吴国。”越王非常高兴,答应照计行动。
吴王果然和齐国人在艾陵打了一仗,把齐军打得大败,果然带兵逼近晋国,和晋国人在黄池相遇。吴晋两国争雄,晋国人攻击吴国,大败吴军。越王听到吴军惨败的消息,就渡过江去袭击吴国,直打到离吴国都城七里的路程才安营扎寨。吴王听到这个消息,离开晋国返回吴国,和越国军队在五湖一带作战。多次战斗都失败了,连城门都守不住了,于是越军包围了王宫,杀死了吴王夫差和他的国相。灭掉吴国三年后,越国称霸东方。
所以,子贡这一出行,保全了鲁国,扰乱了齐国,灭掉了吴国,使晋国强大而使越国称霸。
材料二:
《史记》中记载说:齐国攻打鲁国,孔子听说了,说:“鲁国,是祖宗坟墓所在的地方。国家危急到这种地步,诸位为什么不挺身而出呢?”子贡于是出发,游说齐国攻打吴国,又游说吴国救援鲁国,又游说越国,游说晋国,五国因此刀兵相见。有的强大了,有的亡国了,有的混乱了,有的称霸了,终于保全了鲁国。看他说的话,考察他做的事,和张仪、苏秦、陈轸、苏代没什么两样。唉,孔子说:“自己不喜欢的事,不要强加给别人。”自己因为鲁国是祖宗坟墓所在的地方而想去保全它,那么齐国、吴国的人,难道就不想有保全自己的国家的想法吗?为什么使他们的国家混乱呢?这就是我认为古书所载不真实的第一个原因。根据史实来推究,在这个时候,孔子、子贡是平民,没有卿相的地位,没有很高的俸禄,他们为什么要忧患呢?这与颜回的立身处世之道不一致了。这是我认为古书所载不真实的第二个原因。自己祖宗坟墓所在的国家,虽然是君子所看重的,但是怎么可以有了忧患就做不义的事呢?如果有了忧患也要做符合道义的事,那么怎么可以用机变巧诈的说辞使别人的国家灭亡来保全自己的呢?这是我认为古书所载不真实的第三个原因。子贡的行为虽然不能完全符合道义,但他毕竟是孔子的贤能弟子。孔子的贤能弟子所做的事情本来不应该到这个地步,何况说是孔子让他去的呢。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别吴仲俊
吴锡畴
背人春事①水趋东,浅紫深红次第空。
宿霭未干桑叶雨,薄罗初试楝花风。
诗联锻炼微吟里,豪气施行半醉中。
此去相逢堪几度,别怀作恶②老来同。
【注】①春事:春意,春天的景象。②作恶:指忧郁不快。
15. 下列对诗歌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联以景入诗,通过描绘离别的景象,引出离别的主题,营造出感伤的氛围。
B. 颔联中“未干”一语双关,描绘了春天的细节,以“未干”暗指离别时不停落下的泪水。
C. 颈联从前两联对景物的描写中转为写人,通过吟诗饮酒等活动,用细节描写展现出诗人的豪气和离别的愁绪。
D. 尾联揣想别后情景,渲染离别时的难舍难分,暗示对未来的忧虑。
16. 古诗词讲究通过炼字来将客观事物与主观情感相融合。请分析该诗首联中的“空”字与高适的《燕歌行》“征人蓟北空回首”的“空”字在表情达意上的不同。
【答案】
15. B
16. ①吴锡畴诗中“空”是空荡,描绘了暮春枝头的花一朵朵凋谢的情景,既写出了花朵凋谢后枝头空荡荡的样子,又借景抒情,流露出面对春天逝去和朋友别离时落寞空寂的心情。
②高适诗中的“空”是白白的、徒劳的意思。征人在蓟北徒劳回首,与思妇相见无望。表现了征人相思之苦、处境之悲,表达了作者深深的同情。
【解析】
【导语】本诗描写了离别时的景物以及难舍的别情。诗意由写景起兴,引出离别意绪;再由离别中朋友的吟诗和豪饮写其情怀转接;最后发问离别后的日子,抒发自己的忧愁。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古诗内容的能力。
B.“指离别时不停落下的泪水”错误。“宿霭未干桑叶雨”意思是雨后桑叶还未干,空气中弥漫着清新的雨意。其中的“未干”描绘了雨未干的情景,并非暗指离别时不停落下的泪水。诗句通过写景反映季节变换,渲染背景气氛,与离别情感相呼应。
故选B。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炼字以及评价作者的情感态度的能力。
①在吴锡畴的诗中,“浅紫深红次第空”意思是紫色的花与红色的花依次凋零,逐渐化为空无。“空”是“空无”的意思,文中指代“物是人非”的感叹。春天的景物仍然存在,然而随着时间流逝,这些美好的春色渐次空虚,因为朋友即将离去,留下的只有徒然的景象和空虚的情感。此处的“空”表现了留不住美好时光和朋友远行的怅惘心情。
②在高适的《燕歌行》中,“征人蓟北空回首”意思是征人身在边塞蓟北,徒然回头遥望故乡,充满无奈与惆怅。“空”是“白白的、徒劳的”意思,体现的是徒然和无望。“征人蓟北空回首”中的“空回首”意味着尽管征人回头眺望故乡,但诸如亲人团聚、回乡的希望却成了空想。这个“空”字传达了征人在思乡而无法归返的无奈与失落的心情,表现了征人相思之苦、处境之悲,表达了作者深深的同情。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项脊轩志》中的文字,平淡中可见隽永,归有光把对亡妻的思念寄寓于一棵枇杷树:______,______。睹物怀人,读来只觉余味无穷。
(2)音乐作为文人群体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可避免的渗透了文人群体的审美趣味,《琵琶行》中白居易认为乡间音乐______,琵琶女的演奏给他的感受则是______。
(3)借代的手法能使诗歌语言凝练形象,比如:______,______。
【答案】 ①. 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 ②. 今已亭亭如盖矣 ③. 呕哑嘲哳难为听 ④. 如听仙乐耳暂明 ⑤. 雕栏玉砌应犹在 ⑥. 只是朱颜改(钟鼓馔玉不足贵 但愿长醉不复醒/铁衣远戍辛勤久 玉箸应啼别离后)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篇名句的能力。
易错字词:呕哑、嘲哳、暂、砌、馔、戍、箸。
三、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5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手机的普及和网络带宽的提高,②让短视频行业迅速崛起,③短视频通过其简洁、有趣、易于传播的特点吸引了大量用户,④已成为当下人们交流沟通、商业经营的重要平台。⑤短短几十秒的一则视频,⑥就可以让人打开心扉、了解知识,⑦也可以传递正能量。⑧但一些负能量的短视频,对社会的危害不浅,⑨短视频发展的短板正日益凸显,令人担忧。
低快乐高伤害,短视频已成“杀时间”利器。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短视频人均单日使用时间长达151分钟。短视频猛烈吞噬我们的时间,让人忽视自己的责任和义务,导致现实生活中的失控;也容易让人陷入“信息茧房”,过度依赖虚拟世界,只看“偏好”内容,逐渐失去对丰富世界的感知。一些短视频看似引人入胜,实则毫无“营养”,无需费脑的快乐要靠不断加强刺激或延长时间来维持,不知不觉消磨人的专注力、创造力,使人的思维变得浅薄和僵化。
(甲),沉迷短视频损害心理健康。与其他瘾者类似,短视频成瘾者也出现了与家人朋友疏离、人际关系冲突等种种病态现象。沉迷于短视频中的喜怒哀乐,如同追逐梦幻泡影,我们指尖余温尚存,幸福感却一触即散。短视频富含的幸福情绪价值好比糖,让受众甜在一时,成瘾后却可能更孤独。何况良莠不齐的内容、泛娱乐化的倾向,都联手冲击着人们对主流文化和价值观的认同。
热现象冷思考,短视频不能只“叫座”不“叫好”。从记录生活、才艺展示,到经验分享、情绪表达,再到搞笑段子、花式科普,可以说,短视频(乙),也折射出社会发展和时代变迁。但细看不难发现,各家平台上的爆火视频都 A ,并无太多创新。只要能获取流量,价值观、道德感往往被忽视。
短视频行业蓬勃发展,各类平台如 B ,但不容野蛮生长。面对短视频领域丛生的乱象,国家有关管理部门应“该出手时就出手”,打造和谐健康的网络环境。而青少年在选择短视频时,应坚决摒弃“无营养”的消极内容。
18. 请在文中画横线处填上恰当的成语。
19. 文中第一段标序号的部分有两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
20. 请在文中括号内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21. 一般我们会把“killtime”翻译为“消磨时间”,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中却直译为“杀时间”,你认为哪种翻译在文中更恰当,并分析原因。
22. 最后一段画横线的句子中的引号能否去掉?请分析。
【答案】18. A.如出一辙(大同小异) B.雨后春笋
19. ③将“通过”改为“以”或“凭借”。
⑤将“一则”与“短短几十秒”调换位置。
20. 甲:假幸福真孤独
乙:生动呈现着世界的千姿百态
21. “杀时间”更好。
①原句中直言“杀时间”比“消磨时间”更直接也更犀利,说明沉迷于短视频对时间的消耗与浪费。
②“杀时间”与“利器”搭配更合适也更巧妙,表达出对沉迷短视频的强烈谴责与批判。
③“杀时间”比“消磨时间”用词更新奇有趣,能引发读者兴趣和思考。
22. 不能去掉。
①引号在该句中表特殊含义。无营养特指某些短视频内容空洞、重复、甚至传播负能量,不能让观众获得有价值的信息和启示。
②表强调。借此强调青少年面对短视频要有判断和选择,注意短视频的深度和思考。
【解析】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A.结合下句中的“无太多创新”可知此处表示事物之间没有多大差异,可填“如出一辙”或“大同小异”。如出一辙:比喻两件事情非常相似。大同小异:指大体相同,略有差异。
B.根据前一句中的“蓬勃发展”和后一句的“野蛮生长”可知,这里填表示事物蓬勃发展的词语,可填“雨后春笋”。雨后春笋:指春天下大雨后生长出来的竹笋,而且一下子就长出来很多。比喻新生事物迅速大量地涌现出来。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第标序号部分共有两处表述不当:
第一处,③“通过”与“特点”搭配不当,将“通过”改为“以”或“凭借”。
第二处,⑤多项定语排列顺序不当,将“一则”与“短短几十秒”调换位置。
2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
甲.第二段重点阐述短视频是“低快乐高伤害”,甲处位于句首,应与“低快乐高伤害”保持格式一致。第三段“短视频富含的幸福情绪价值好比糖,让受众甜在一时,成瘾后却可能更孤独”等内容具体指出沉迷短视频带来的“真孤独”的不良后果,故此处可填“假幸福真孤独”。
乙.后面提到“也折射出社会发展和时代变迁”,说明短视频具有反映社会生活多方面的功能,结合前文列举的短视频从记录生活到才艺展示等诸多方面的用途,填写“生动呈现着世界的千姿百态”。
【2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词语表达效果的能力。
首先明确“杀时间”更恰当。
①“杀时间”相较于“消磨时间”表意更加直接有力。“消磨时间”往往给人一种相对温和、缓慢消耗的感觉,而“杀时间”则凸显出短视频对人们时间的一种近乎“掠夺”式的消耗,更能突出短视频猛烈吞噬人们时间这一特点,直白地展现出其对时间的浪费程度。
②文中用“杀时间”与“利器”相搭配,形成一种独特且巧妙的表达效果。“利器”通常意味着具有强大杀伤力、破坏力的工具,“杀时间”的“杀”字与之呼应,形象地体现出短视频如同一件极具杀伤力的武器,强化了对短视频这种不良影响的批判意味。
③“杀时间”的表述确实用词更新奇独特,打破了使用“消磨时间”的习惯用法。这种新颖的表达更容易引起读者的关注,激发他们进一步思考短视频在生活中所产生的各种影响。
【2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
首先明确不能去掉。
①引号在这里表特殊含义,句中“无营养”并非指真正没有营养物质,而是特指某些短视频存在内容空洞、重复,甚至传播负能量等情况,无法让观众从中获取有价值的信息和启示,去掉引号则无法体现这一特殊指代含义。
②引号还起到强调的作用,通过使用引号强调了青少年在面对短视频时,需要具备判断和选择的能力,要格外留意短视频是否有深度、能否引人思考,去掉引号后强调的意味就减弱了。
四、写作(60分)
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近视让我们看不清远方,远视却让我们看不清近处,这是我们青年要科学用眼来防止出现的症状,但是在学习、生活和人生中,我们很多时候也需要“远视”和“近视”。
这段话给了你怎样的启示?请结合以上内容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和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略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
审题:
这一道引语类材料作文题。
材料通过“近视”和“远视”这两种眼部症状的比喻,启示我们在生活中需要具备不同的视角和思维方式。
近视让我们看不清远方,象征着在生活中如果只关注眼前利益,可能会忽视长远的发展和目标。这提醒我们在做决策时不能只看重短期的收益,而要有长远的眼光。
远视让我们看不清近处,意味着如果只关注长远目标,可能会忽略当前的实际问题和细节。这提醒我们在追求长远目标的同时,也要关注当前。
材料提出了一组相对的概念“远视”与“近视”,引发人生很多时候需要“远视”与“近视”结合的思考。“很多时候我们需要”表明了材料的态度倾向,学生要思考的应该是“我们为什么需要”以及“何时该远视,何时该近视”。在学习、生活和人生中,我们需要在“远视”和“近视”之间找到平衡,既要有长远的规划和目标,也要关注当下的实际情况和细节。
写作时,开篇引入话题,解释“远视”和“近视”在生活中的隐喻意义,提出中心论点:在生活中,我们需要同时具备“远视”和“近视”的能力,以便在不同情境下做出最佳决策。接着指出“近视”的象征意义:近视让我们看不清远方,但在某些情况下,专注于眼前的事物是必要的。在学习中,专注于当前的任务和细节有助于提高效率和质量。过于关注未来可能导致忽视当前的机会和挑战。再探讨“远视”的象征意义:远视让我们看不清近处,但有助于我们看到更广阔的前景。在职业规划中,拥有长远的视野可以帮助我们设定目标并制定战略。过于关注眼前的琐事可能导致错失长远的发展机会。由此指出在生活中,如何在“远视”和“近视”之间找到平衡,重申在生活中同时具备“远视”和“近视”能力的重要性。鼓励读者在日常生活中“练习”这两种视角的转换,以便更好地应对未来的挑战。
立意:
1.远望目标,近视不足。
2.远视未来,近视当下。
3.远视时代发展,近视现实挑战。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