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密★启用前
期末测评试卷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总分
得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评卷人得分
一、选择题
1.借助学生尺量一量,线段①和线段②相比( )。
A.线段①长 B.线段②长 C.一样长
2.下面用三角尺拼成的三个角中,最大的角是( )。
A. B. C.
3.小军有24本书,小明有18本书,小军给小明( )本书,他们两人的书就一样多了。
A.6 B.3 C.2
4.下面哪个问题不能用4×3解决是( )。
A.明明在纸上画了3个独立的正方形,那么这些正方形一共有多少个直角?
B.“木”字的笔画是4画,“森”字的笔画是多少画?
C.第一组有4个人,第二组有3个人,一共有多少人?
5.第一节课在8时40分上课,9时20分下课,这节课上了( )。
A.半小时 B.40分 C.35分
评卷人得分
二、填空题
6.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单位名称。
一支铅笔长约20( ) 数学书长约20( ) 课桌高约80( )
学校教学楼高约12( ) 一棵大树高约4( )
7.用竖式计算17+39时,步骤如下:
(1)先算个位上:7+9= ( ),个位上写( ),向十位进( )。
(2)再算十位上:1+3=( ),再加上进位( ),十位上写( )。
8.如下图有:( )个锐角;( )直角;( )个钝角。
9.分针走3走到8是( )分,时针从2走到11是( )时。
10.小蚂蚱一次跳4格,2次跳8格,3次跳( )格,乘法算式是( ),5次跳( )格,乘法算式和口诀分别是( )。
11.东东看到的是哪张图片?在括号里画“√”。
12.丁丁有31张动物卡片和22张风景卡片,送给妹妹16张后,丁丁还剩( )张卡片。
13.有一堆橘子,个数在60与70之间,已知分的份数和每份个数相同,这堆橘子有( )个。
14.用2,6,8三个数,这三个数中任意选取两个数求和,得数有( )种可能。
15.在括号里填上“>”“<”或“=”。
100分( )1时 3×9+9( )4×9-9
4米( )400厘米 44-15( )49-12
评卷人得分
三、判断题
16.小红和2名同学握手,每2个人握一次,一共要握6次。( )
17.这个钟面上的时刻是11时20分。( )
18.8与9相加,列式为8×9=72( )
19.用纸折角,折出的角的大小与这张纸的大小有关。( )
20.二(1)班有26名女同学,男同学比女同学多5人,二(1)班一共有31名同学。( )
评卷人得分
四、计算题
21.口算。
4×7= 9×5= 9×7= 7×5-20=
8×3= 8×4= 8×8= 6×9-28=
4×9= 5×6= 7×3= 5×4+39=
22.竖式计算。
45+19+18= 61-21-6= 37+50-47= 43-(8+30)=
评卷人得分
五、作图题
23.画一条比13厘米短9厘米的线段。
24.在下面的方格纸上画一个直角。(以给出的点为直角的顶点)
25.先写出前三个钟面上的时刻,再根据规律写出第4个钟面上的时刻,并画出时针和分针。
评卷人得分
六、解答题
26.张红再长多少厘米就有1米高了?
27.二(3)班男生有31人,女生比男生少14人。二(3)班女生有多少人?一共有多少人?
28.《咏鹅》是初唐诗人骆宾王7岁时写的一首古诗。这四句古诗一共有多少个汉字?
29.7个小朋友分苹果,每人分4个后还剩7个,一共有多少个苹果?
30.星期一王明是几点起的床,吃饭用了30分钟,王明又读了1个小时的书,那么王明是什么时候去的学校呢?
(
…………○…………内…………○…………装…………○…………订…………○…………线…………○……………………○…………内…………○…………装…………○…………订…………○…………线…………○…………
) (
※※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
) (
…………○…………外…………○…………装…………○…………订…………○…………线…………○…………
)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 (
…………○…………外…………○…………装…………○…………订…………○…………线…………○…………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参考答案:
1.C
【分析】直尺的“0”刻度线和所量图形的一个端点重合,另一个端点在直尺上的刻度,就是该线段的长度。用尺子量出两条线段的长度都是1厘米,所以两条线段一样长。
【解答】由分析可知,线段①和线段②相比一样长。
故答案为:C
2.A
【分析】角由一个顶点和两条边组成,和书本、黑板的角相同大小的是直角,比直角大的是钝角,比直角小的是锐角。三角尺上最大的角是直角,可由此解答。
【解答】A.是由一个直角和一个锐角拼成的钝角;
B.是由两个锐角拼成的直角;
C.是由两个锐角拼成的钝角。
钝角>直角。
A和C中都有一个相同的锐角,比较另一个角即可。A中另一个角是直角,C中另一个角是锐角,直角>锐角。
所以组成的角中最大的角是。
故答案为:A
3.B
【分析】根据题意,先用减法计算出小军比小明多几本书,将多的数量分成同样多的两份,其中一份的数量给小明,他们的书就一样多。
【解答】24-18=6(本);
6=3+3;
即24-3=21(本);18+3=21(本)
小军给小明3本书,他们两人的书就一样多了。
故答案为:B
4.C
【分析】算式4×3表示4个3相加或者3个4相加。由题意得,可以逐个分析选项找出解决问题的算式是什么,然后找出哪个问题不能用算式4×3解决。
【解答】A.每个正方形有4个直角,明明在纸上画了3个独立的正方形,求这些正方形一共有多少个直角,就是求3个4的和是多少,列式为:4×3。
B.“木”字的笔画是4画,“森”字里面有3个“木”。求“森”字的笔画是多少画,就是求3个4的和是多少,列式为:4×3。
C.第一组有4个人,第二组有3个人,求一共有多少人,用加法计算,列式为:4+3。
故答案为:C
5.B
【分析】根据题意可知:求这节课上了多久,也就是求经过时间,则经过时间=开始时间-结束时间。
【解答】9时20分-8时40分=40(分钟)
则这节课上了40分。
故答案为:B
6. 厘米/cm 厘米/cm 厘米/cm 米/m 米/m
【分析】根据生活经验对长度单位和数据的认知:食指的宽大约是1厘米,订书钉的宽大约是1厘米,张开双臂大约有1米,1米高度大约到二年级小学生胸口的位置。量比较长的物体的长度,通常用米作单位;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通常用厘米作单位,1米=100厘米。
【解答】(1)1厘米大约是1个食指的宽度,计量铅笔的长度用“厘米”做单位比较适合,所以一支铅笔长约20厘米。
(2)订书钉的宽大约是1厘米,计量数学书的宽度用“厘米”做单位比较适合,所以数学书长约20厘米。
(3)1米高度大约到二年级小学生胸口的位置,计量课桌的高度用“厘米”做单位比较适合,所以课桌高约80厘米。
(4)1米高度大约到二年级小学生胸口的位置,计量教学楼的高度用“米”做单位比较适合,所以学校教学楼高约12米。
(5)1米高度大约到二年级小学生胸口的位置,计量大树的高度用“米”做单位比较适合,所以一棵大树高约4米。
7.(1) 16 6 1
(2) 4 1 5
【分析】加法竖式计算时,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算起,哪一位相加满十,向前一位进1。计算17+39时,个位7和9相加的结果是16,向十位进1,6写在和的个位上;十位为1个十加3个十再加上进位得到的1个十,是5个十,5写在和的十位上,由此解答。
【解答】(1)先算个位上:7+9=16,个位上写6,向十位进1。
(2)再算十位上:1+3=4,再加上进位1,十位上写5。
8. 0 1 0
【分析】当一条直线和另一条横的直线交成的邻角彼此相等时,这些角的每一个被叫做直角,大于直角的是钝角,小于直角的是锐角。用三角板的直角进行比划测量,比直角小的就是锐角,比直角大的就是钝角。
【解答】图中有0个锐角,1个直角,0个钝角。
【重难点】熟练掌握对直角、钝角、锐角的认识是解题关键。
9. 25 9
【分析】钟面上较短的针是时针,较长的针是分针。时针走一大格是1时;分针走1小格是1分、走1大格是5分;秒针走1小格是1秒、走1大格是5秒。用分针走的大格数乘5即可求出走了多少分。时针走了多少大格就是多少时。
【解答】8-3=5(大格)
5×5=25(分)
11-2=9(大格)
分针走3走到8是25分,时针从2走到11是9时。
10. 12 3×4=12/4×3=12 20 5×4=20/5×4=12、四五二十
【分析】根据题意,小蚂蚱一次跳4格,2次跳了2个4格即8格,3次跳了3个4格,即12格,算式为3×4=12或4×3=12,5次跳的就是5个4格,列式为5×4=20或5×4=12,两次用的乘法口诀为四五二十,由此解答。
【解答】由分析可知:小蚂蚱一次跳4格,2次跳8格,3次跳12格,乘法算式是3×4=12或4×3=12,5次跳20格,乘法算式和口诀分别是5×4=20或5×4=12、四五二十。
11.见解答
【分析】东东在熊猫的侧面,东东看到的是熊猫的侧面,并且熊猫的前面在东东的右边,据此得出结论即可。
【解答】根据分析知:
12.37
【分析】先根据加法的意义,用丁丁有的动物卡片的数量加上风景卡片的数量求出丁丁有的卡片的总数量,再根据减法的意义,用丁丁有的卡片的总数量减去送给妹妹的16张即可求出丁丁还剩的卡片的数量,据此解答即可。
【解答】31+22-16
=53-16
=37(张)
所以丁丁有31张动物卡片和22张风景卡片,送给妹妹16张后,丁丁还剩37张卡片。
13.64
【分析】根据乘法口诀“八八六十四”可知8×8=64,乘积64在60与70之间,且8和8相同,故,这堆橘子有64个,分的份数是8份,每份个数是8个,份数和每份个数相同;据此解决。
【解答】8×8=64(个)
即,有一堆橘子,个数在60与70之间,已知分的份数和每份个数相同,这堆橘子有64个。
14.3
【分析】从三个数中任意取出两个数求和出现的可能性有:如果选出的数字是2和6,那么这两个数字的和是2+6=8;如果选出的两个数字是2和8,这两个数字的和是2+8=10;选出的数字是6和8,那么这两个数字的和是6+8=14。所以得数一共有3种可能。
【解答】由题意分析得:
2+6=8,2+8=10,6+8=14;
即,用2,6,8三个数,这三个数中任意选取两个数求和,得数有3种可能。
15. > > = <
【分析】有单位的先换算成相同的单位再比较大小,有算式的先计算出算式的得数再比较大小。如:1时=60分,故100分>1时;3×9+9=27+9=36,4×9-9=36-9=27,故3×9+9>4×9-9。
【解答】1时=60分,
故100分>1时;
3×9+9
=27+9
=36,
4×9-9
=36-9
=27,36>27,
故3×9+9>4×9-9;
4米=400厘米;
44-15=29,49-12=37,29<37,
故44-15<49-12。
16.×
【分析】一共3名同学,分别是小红和甲同学握手、小红和乙同学握手、甲同学和乙同学握手,共3次。
【解答】小红和2名同学握手,每2个人握一次,一共要握3次。原题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17.×
【分析】时针指向几或超过几,就是几时;钟面上每个大格是5分钟,分针指向11,是55分。
【解答】这个钟面上的时刻是3时55分。
所以题干说法是错误的。
故答案为:×
【重难点】根据钟面的知识,解答此题即可。
18.×
【解答】略
19.×
【分析】角的大小与两条边的长短无关,与两条边叉开的大小有关,叉开的越大,角就越大;叉开的越小,角就越小。
【解答】用纸折角,折出的角的大小与这张纸的大小无关,角的大小与角两条边的长短无关,原题干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重难点】本题考查了角的大小影响的因素。
20.×
【解析】略
21.28;45;63;15;
24;32;64;26;
36;30;21;59
【解答】略
22.82;34
40;5
【分析】整数的加减混合运算,有小括号的先算括号里的再算括号外的,没有小括号的,从左向右依次计算。竖式计算,相同数位对齐,加法满十向前一位进1,减法不够减时,从前一位退一当十,据此计算。
【解答】45+19+18=82 61-21-6=34
37+50-47=40 43-(8+30)=5
23.
【解答】13-9=4(厘米)
24.
【解析】略
25.2:05;2:25;2:45;3:05;
画图见解答
【分析】时针短且粗,分针长且细;时针走过数字几就是几时,分针走了多少小格就是多少分;将前三个钟表时刻写出来,按照规律,计算出第四个钟表的时刻,再画出时针和分针即可。
【解答】第一个钟表是:2时05分;
第二个钟表是:2时25分;
第三个钟表是:2时45分;
2时05分到2时25分经过了20分钟;
2时25分到2时45分也经过了20分钟;
所以2时45分到第四个钟表应也经过20分钟,即3时05分;
画图如下:
26.10厘米
【解析】略
27.17人;48人
【分析】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是多少,用这个数-少的数计算,即男生的人数-女生比男生少的人数=女生的人数;
求一共有多少人,用加法计算,即男生的人数+女生的人数=一共的人数。
【解答】31-14=17(人)
31+17=48(人)
答:二(3)班女生有17人,一共有48人。
28.18个
【分析】由图可知,这首诗第一句有3个汉字,后三句每句都有5个汉字,求这四句古诗一共有多少个汉字,先根据乘法的意义,用5×3求出后三句汉字的数量,再加上第一句的3个汉字即可。
【解答】5×3+3
=15+3
=18(个)
答:这四句古诗一共有18个汉字。
29.35个
【分析】先用乘法求出7个4的和是多少,再加上7,求出和,即可解决。
【解答】4×7+7
=28+7
=35(个)
答:一共有35个苹果。
30.5时40分起床;7时10分去学校
【解答】本题考查时间的应用题,通过观察钟表可以看出,王明5时40分起床,吃饭用了30分钟,读书用了1个小时,求5时40分与30分、1小时的和。
5:40+0:30+1:00=7:10
答:王明是7时10分去的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