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七律·长征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5七律·长征 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6.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1-01 16:10:0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六上5七律·长征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会写“律”等4个生字。理解“逶迤”、“磅礴”等词语的意思。
2.能结合图片、影视资料等理解诗句意思;朗读课文,读出磅礴的气势并背诵。
3.联系重点词语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情感,感受红军战士不畏艰难险阻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教学重难点】
从字里行间读懂长征之难,领悟到红军藐视困难、克服困难的革命英雄主义和乐观主义精神。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了解背景,走进长征
1.观看视频。
2.了解诗歌写作背景。
3.书写生字“律”,齐读课题。
4.了解“七律”是一种文体,“长征”是这首诗的题目。
【设计意图:这首诗重要的是了解当时的历史背景,这对领悟诗意、体会情感非常重要,而课前通过观看影视视频、了解长征路线和当时境况,能使得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了一定的知识储备,为后面学生参与课堂、成为课堂主人奠定基础。】
二、初读诗歌,学习字词
1. 生读字词。老师把这首诗中的生词请了出来,你会读吗?
2师范读,生练读,多种方式读出节奏。
【设计意图:读好诗歌是领悟作者表达情感的基础。通过朗读,让学生在读准字音的基础上感受诗歌的节奏美和韵律美,为下一步品悟诗情作铺垫。】
三、细读鉴赏,深入长征
找出总领句: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一)长征难不难?
1.这首诗重点写的是长征,诗中有一个字概括了长征的特点,哪个字?
预设:难
2.长征难在哪儿?
预设:万水千山
3.生默读本诗,圈画具体描写长征艰难的词语,并汇报。
预设:
(1)“逶迤”、“磅礴”
生练读
师总结:也就是说,挡在红军面前的山很多。然而挡在红军的面前的山不仅多,还很险峻,它们一座座高耸入云,要翻越着一座座高山真是难于上青天。
预设:
(2)“金沙江”、“大渡桥”、“岷山”
面对逶迤的五岭,磅礴的乌蒙山,湍急的金沙江,险象迭生的大渡桥 ,白雪皑皑的岷山,还有更多的艰难险阻,诗人只用了一个词,那就是----万水千山.
师小结,点明方法:诗人先以“万水千山”一词概括了长征之难, 接着具体列举了具体的山山水水,这样的写作手法就叫做点面结合。
【设计意图:让学生找到全诗的总领句“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这句诗从总体上高度概括了红军战士在整个长征过程中所表现出的英雄气概。下面的教学紧扣“难不难”层层深入,引导学生交流。另外,本单元语文要素之一是“了解文章是怎样点面结合写场面的”,本诗的首联从“面”上总写红军长征的远征之难和所遇万水千山的艰难险阻,接着选取长征途中的山山水水作为“点”来具体描述,作为本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教师要在阅读中渗透写作方法的指导。】
(二)红军眼里的长征难不难?
1.诗人巧用点面结合的写作手法, 让我们看到长征之难,但在红军眼里长征难不难?找出概括词。
预设:不难,只等闲 。
2.在红军眼里长征不难的具体描写是什么
预设:
(1)“细浪”、“泥丸”
作者为什么要将如此巨大的艰难险阻写的这么微不足道
预设:
(2)“暖 ”、“寒”
生阅读文字资料并观看影视视频,并谈感受,了解著名战役:“巧渡金沙江”和”飞夺泸定桥”,体会诗句的情感。
预设:
(3)“尽开颜”
红军翻过积雪千里的岷山后,个个喜笑颜开,非常有成就感,尽显革命乐观主义革命精神。
小结:我们从诗句中读出了红军战士的豪迈气概,读出了战士们大无畏和乐观精神。
【设计意图:借助图片、文字资料、影视视频和联系重点词语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情感,感受红军战士不畏艰难险阻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四、感悟精神,升华长征
1.长征真的不难吗?那为什么在红军看来“只等闲”?
师引导感悟红军精神。
2.生结合板书、配乐背诵全诗。
3.生听习主席教诲(录音),并在书签上写下自己的誓言。
【设计意图:这首诗独特的时代背景与时代意义决定了在学习上落脚点应与思政教育相结合,以诵读品味诗情、倾听当代习主席的教诲、写下誓言作为书签等等为依托,让长征精神育人铸魂、代代相传。】
五、板书设计
七律·长征
难:万水千山 只等闲
岷山 尽开颜
革命乐观主义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