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6张PPT)
第三课时
解决问题
第四单元 100以内的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
西师版(新教材)数学一年级下册
教
学
目
标
1.学习目标描述: 能运用两位数加减整十数、一位数口算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2.学习分析内容:经历从实际情境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问题解决能力。
3.学科核心素养分析: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学会运用两位数加减整十数、一位数口算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准确分析问题中的数量关系,确定解题方法。
情境导入
从图中你知道哪些数学信息?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铅笔每盒 3 元。
钢笔每支 25 元
笔记本每本 10 元
小明带了 50 元。
探究新知
小明买 1 支钢笔和 1 本笔记本后,还剩多少钱?
铅笔每盒 3 元。
钢笔每支 25 元
笔记本每本 10 元
小明带了 50 元。
探究新知
要求还剩多少钱,需要知道哪些信息?怎样列式?
小明买 1 支钢笔和 1 本笔记本后,还剩多少钱?
列出算式:50-25-10=
探究新知
50 - 25-10= 的算法
方法一:
先算:50-25=25
再算:25-10=15
总钱数-减去钢笔的价格-笔记本的价格
答:还剩15元。
探究新知
50 - 25-10= 的算法
方法二:
先算:25+10=35
再算:50-35=15
总钱数-(减去钢笔的价格+笔记本的价格)
答:还剩15元。
探究新知
50 - 25-10= 的算法
方法三:
先算:50-10=40
再算:40-25=15
总钱数-笔记本的价格-减去钢笔的价格
答:还剩15元。
探究新知
思考:如何检验答案是否正确?
用剩下的钱加上花掉的钱看是否等于总钱数,
验算列式:15 + 25 + 10 = 50(元)
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探究新知
一共有多少个乒乓球?
30 + 40 = 70(个)
答:一共有70个乒乓球。
3个10+4个10=7个10
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探究新知
4个10-3个10=1个10
黄乒乓球比白乒乓球多多少个?
40 -30 = 10(个)
答:黄乒乓球比白乒乓球多10个。
探究新知
试一试
酸奶每箱 30 盒
30-20=10(盒)
每箱酸奶比纯牛奶多多少盒? 每箱纯牛奶比酸奶 少多少盒?
纯牛奶每箱 20 盒
答:每箱酸奶比纯牛奶多10盒;每箱纯牛奶比酸奶少10盒。
总结算法
1.两位数减整十数,先把十位上的数相减,再加上个位上的数。
2.两位数减一位数,先把个位上的数相减,再加上十位上的数。
课堂活动
填一填,说一说。
(1)
(2)
红色小棒比绿色 小棒 … …
绿色小棒比红色 小棒 … …
60
40
20
60
20
40
课堂练习
1. 一共有多少个标间?
格桑花酒店有
40个标间。
假日酒店有
50个标间。
( 个 )
40
50
90
答:一共有90个标间。
课堂练习
2. 参 加 学 校课 后 服 务 舞 蹈 社 团 的 有 60 人 ,竖 笛 社 团 的 有40 人,沙画社团的有 30 人。
(1)舞蹈社团比沙画社团多多少人?
30
60
30
(人)
答: 舞蹈社团比沙画社团多30人.
课堂练习
2. 参 加 学 校课 后 服 务 舞 蹈 社 团 的 有 60 人 ,竖 笛 社 团 的 有40 人,沙画社团的有 30 人。
30
40
70
(人)
答: 竖笛社团和沙画社团一共有70人
(2)竖笛社团和沙画社团一共有多少人?
课堂练习
3. 小丽 3 月、4 月作业评比得★的颗数如下:
3月 4月
20颗 30颗
我 4月比 3月多得了 多少颗 ★
(颗)
30
20
10
答:我 4月比 3月多得了 10颗 ★.
课堂练习
4. 看图写算式。
苹果树40棵
(棵)
40
20
20
答:梨树比苹果树少20棵 .
梨树20棵
(1)梨树比苹果树少多少棵?
课堂练习
4. 看图写算式。
苹果树40棵
(棵)
40
20
60
答:两种树一共有60棵 .
梨树20棵
(2)两种树一共有多少棵?
课堂练习
5.根据图中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并解决。
(元)
50
20
30
1.红楼梦比水浒传贵多少元?
三国演义
红楼梦
西游记
水浒传
40
50
30
20
课堂练习
5.根据图中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并解决。
(元)
50
30
20
2.四大名著一共多少元?
三国演义
红楼梦
西游记
水浒传
40
50
30
20
40
140
1. 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解决问题的过程,总结解题方法和注意事项。
2. 强调数学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发现和解决数学问题。
课堂小结
课后作业
1. 书面作业:练习册上相关解决问题的题目,进一步巩固解题方法。
2. 实践作业:和家长去一次超市,记录购物清单,计算花费和剩余钱数。/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 数学学科
西师数学一年级年级下册第四单元
3《两位数加减整十数 、一位数的口算-- 解决问题》
教学设计
课题名 解决问题
教材分析 (一)内容分析 本节课是西师大版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两位数加减整十数、一位数口算基础上进行的。教材通过贴近生活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口算知识解决问题,将数学知识与生活紧密联系。内容注重培养学生从实际情境中提取数学信息、分析数量关系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后续学习更复杂的解决问题奠定基础。 (二)核心素养分析 1. 数学抽象:学生从具体生活情境中抽象出数学问题,用数学语言和符号表达,提升抽象思维能力。 2. 逻辑推理:分析问题中的数量关系,通过推理确定解题思路,培养逻辑思维。 3. 数学运算:运用两位数加减整十数、一位数口算知识准确计算,提高运算能力。 4. 数学建模: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并求解,增强建模意识。
教学目标 学习目标描述: 能运用两位数加减整十数、一位数口算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2.学习分析内容:经历从实际情境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问题解决能力。 3.学科核心素养分析: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学会运用两位数加减整十数、一位数口算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准确分析问题中的数量关系,确定解题方法。
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问题引导法、小组合作法相结合。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笔记本、铅笔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3 分钟) 1. 课件展示文具店促销场景:钢笔每支 25 元,笔记本每本 10 元,铅笔每盒 3 元,小明带了 50 元。 2. 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能从图中得到哪些数学信息?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设计意图】:创设熟悉的生活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观察和提取信息能力,自然引出新课。 (二)探究新知(20 分钟) 1. 从学生提出的问题中选取:小明买 1 支钢笔和 1 本笔记本后,还剩多少钱? 2. 分析问题 引导学生思考:要求还剩多少钱,需要知道哪些信息?怎样列式?学生讨论后得出:用总钱数依次减去钢笔和笔记本的价格,列式为 50 - 25 - 10。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找出解决问题所需条件。 3. 解决问题 学生尝试独立计算,教师巡视指导。 请学生汇报计算方法,可能有:先算 50 - 25 = 25(元),再算 25 - 10 = 15(元);也可能先算 25 + 10 = 35(元),再算 50 - 35 = 15(元)。教师肯定不同算法并引导学生理解每种算法的思路。 【设计意图】:鼓励算法多样化,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同时让学生明白不同解题思路。 4. 检验答案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检验答案是否正确。学生讨论得出:可以用剩下的钱加上花掉的钱看是否等于总钱数,即 15 + 25 + 10 = 50(元),说明答案正确。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检验的习惯,提高解题准确性。 (三)巩固练习(15 分钟) 1. 课件出示教材类似的生活问题,如超市购物场景:苹果每斤 8 元,香蕉每斤 5 元,妈妈带了 30 元,买 2 斤苹果和 1 斤香蕉后还剩多少钱?学生独立完成后同桌交流。 2. 小组合作完成拓展练习:给出一些商品价格和不同的购物需求,让小组内提出问题并解答。 【设计意图】:通过不同形式练习,巩固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小组合作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能力。 (四)课堂小结(5 分钟) 1. 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解决问题的过程,总结解题方法和注意事项。 2. 强调数学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发现和解决数学问题。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总结归纳能力,增强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板书设计 主板书 解决问题问题: 小明买 1 支钢笔和 1 本笔记本后,还剩多少钱?信息:钢笔 25 元,笔记本 10 元,小明带 50 元 解法 1:50 - 25 - 10 = 15(元) 解法 2:50 -(25 + 10)= 15(元)检验:15 + 25 + 10 = 50(元) 副板书 分析问题思路区域
课后作业 1. 书面作业:练习册上相关解决问题的题目,进一步巩固解题方法。 【设计意图】 :通过书面练习,加深学生对运用两位数加减整十数、一位数解决问题的理解和掌握,提高解题能力。 2. 实践作业:和家长去一次超市,记录购物清单,计算花费和剩余钱数。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数学知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数学应用意识。
教学反思 亮点: 1. 情境创设紧密联系生活,学生兴趣浓厚,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问题解决,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2. 注重解题思路引导和算法多样化,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学生能从不同角度思考和解决问题。 (二)不足 1. 部分学生在分析较复杂数量关系时存在困难,不能准确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导致解题错误。 2. 小组合作练习时,部分小组讨论效率不高,存在偏离主题的情况。 (三)建议 1. 针对分析数量关系困难的学生,加强专项练习,通过画图、列表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逐步提高分析能力。 2. 在小组合作前,明确要求和任务,加强巡视指导,及时纠正小组讨论中的偏差,提高小组合作效率。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