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搭船的鸟》 教案(共两课时)

文档属性

名称 15.《搭船的鸟》 教案(共两课时)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8.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1-01 17:41:4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三上15搭船的鸟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父、鹦”等4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啦”,会写“搭、亲”等12个字,会写“母亲、外祖父”等11个词语。
2.整体把握文章的意思,理解题意。
3.通过描写翠鸟的语句,了解“我”对翠鸟的外貌、动作所作的观察,感受作者观察的细致,初步体会留心观察的好处。
4.通过观察实践,继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为单元习作积累素材。
教学重点
1.整体把握文章的意思,理解题意。
2.感受作者观察的细致,初步体会留心观察的好处。
教学难点
通过观察实践,继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为单元习作积累素材。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板块一:看导读 引新课
1.教师引入:同学们,今天我们开始学习第五单元,请先看单元导读 “请你翻到63页”,谁来读一下上面这句话。生读
“谁来说一下,你对这句话的理解。”生答
“怎样发现生活中的美呢? ” ---- 留心观察。
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搭船的鸟》这篇课文,看一看作者发现了怎样的美。
2.教师板书课题,(板书:搭船的鸟)学生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留心观察生活,然后直接切入主题,启发学生关注“留心观察”这个词,开启本节课的学习。)
板块二:初读课文 学习生字词
1.按要求自读课文。
要求:自由读课文,读准生字新词,读通句子。
2.学习生字词。
(1)检查词语“祖父、沙啦沙啦、鹦鹉、静悄悄”的认读。
(2)引导学生自主采用多种方式识记生字。
教师相机指导:“鹦”“鹉”“悄”可利用形声字的特点识记,分别借助声旁“婴”“武”“肖”读正确,借助形旁“鸟字边”“竖心旁”理解字义。“啦”是多音字,在拟声词“沙啦”中读第一声,用作句末语气词时读轻声。
大家都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那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去寻找作者眼里的美吧!
板块三:再读课文 聚焦“观察” 了解观察结果
1.引导学生先读一读课后第一题,再读课文,思考:作者对哪些事物作了细致观察?说说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句式:作者对___进行了细致的观察,我是从第___自然段看出来的。
2.组织交流,根据学生的回答梳理归纳。
预设1:雨,作者坐在船舱里的时候,观察到了雨。这是第1自然段里写到的内容。
预设2:翠鸟的外貌,作者在第2自然段中写到了翠鸟的外貌。
预设3:翠鸟捕鱼时的样子,这是文章第4自然段写到的。
教师小结:同学们说得都很好,作者在去外祖父家的途中,坐在船舱里,对“雨天船上的场景”“翠鸟的外貌”“翠鸟捕鱼的样子”作了细致观察,并且把观察所得写了下来,就成为了我们所学的这篇课文。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也可以像作者这样,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然后把观察所得记录下来,就会成为一篇美文哦。
(设计意图:借助课后题,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对文章有一个整体的了解。)
3.学习第一段,了解“我”对雨天船上场景的观察
(1)请女生读课文第1自然段,想想你看到了或听到了什么,把相关词句画出来。
预设1:看到了船舱、船篷、橹等描写船的内容。
预设2:听到了沙啦沙啦的雨声。
预设3:看到了披着蓑衣、用力地摇着橹的船夫。
板书: 雨天 听 看
(2)教师小结:从第1自然段,我们可以看出这是一次平常的旅行,但是却因为作者细致地观察,周围的一切都变得有趣起来。
短短的两句话,却将一幅有声有色的雨景图展示在我们面前。作者虽坐在舱内,但是他用眼睛仔细地观察渔夫,用耳朵细致地倾听大雨。我们不得不佩服他仔细观察的能力。
4.学习第二小节,了解“我”对翠鸟外貌的观察
(1)请男生读课文第2自然段,说说你看到了一只怎样的翠鸟,把相关的词句画出来。
预设1:从描写颜色的词语中看到了一只外貌美丽的小鸟。
(2)引导学生关注描写颜色的词“彩色”“翠绿”“蓝色”“红色”,感受色彩的艳丽。
(3)出示课文插图,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了解作者观察了翠鸟羽毛、翅膀和长嘴的颜色,感受小鸟美丽的外貌。
预设2:从“比鹦鹉还漂亮”这句中感受翠鸟的美丽。和鹦鹉作对比,突出了翠鸟的美
预设3:整体 局部。
(板书:外貌 颜色 对比 整体与局部)
(4)请学生边读第2自然段边想象画面,感受翠鸟外貌的美丽,体会“我”观察的细致。
(5)教师小结,留心观察的好处:在这次平常的探亲之旅中,因为留心观察,“我”认识了一位可爱的新朋友,给“我”的旅途增添了快乐。
5.小练笔。
引导学生仿照对翠鸟外貌的描写,描述小白狗。
预设:小狗洗过澡后的毛很白,比林子里的霜还要白一些。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了解作者对翠鸟外貌进行的观察,并借助课文插图进一步感受翠鸟的美丽,从而直观感受留心观察的好处。)
板块四:巩固生字 指导书写
指导书写本课生字。
1.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字的结构和需要注意的笔画。
2.重点指导“羽、翠”,教师范写。(提示:“翠”第一笔和第四笔是横折,无钩,要注意和“羽”字区分开。
3.学生书写,展示评价
书写时,注意正确姿势。(三个一:眼离书本一尺,胸离桌边一拳,手离笔尖一寸) 巡视相机指导,写得漂亮的展示表扬。
第二课时
板块一:回顾课文内容 导入新课
教师导入: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到作者对“雨天船上的场景”“翠鸟的外貌”“翠鸟捕鱼的样子”作了细致观察。这节课我们将聚焦“翠鸟捕鱼的样子”,进一步感受作者对翠鸟细致的观察。
(设计意图: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导入新课,使学生建立学习的链接。)
板块二:了解“我”对翠鸟动作的观察
1.聚焦翠鸟捕鱼时的“动作”。
(1)请学生默读第4自然段,说说这只翠鸟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圈一圈给你带来这样的印象的词。
(2)引导全班交流,感受翠鸟的动作敏捷,把文段中的动词(冲、飞、衔、站、吞)圈出来。
2.引导体会作者观察的细致。
(1)换词比较:作者生动地向我们展现了翠鸟捕鱼的过程,如果老师把这些动词换一换,你觉得好不好?
出示:我正想着,它一下子冲(跳)进水里,不见了。可是,没一会儿,它飞起来了,红色的长嘴衔(叼)着一条小鱼。它站在船头,一口把小鱼吞(吃)了下去。
(2)组织交流。
引导学生感受翠鸟“冲”的迅猛、“衔”的悠闲、“吞”的速度快,体会作者观察的细致,初步感受作者动词运用的准确。
3.引导想象画面,感悟“动作”观察的细致。
(1)引导学生边读第4目然段边想象翠鸟捕鱼的情景,再和同桌交流:你好像看到了怎样的情景?
(2)全班交流。
(3)验证想象。
①播放翠鸟捕鱼的短视频。
②引导交流:你观察到了什么?哪些动作和你想象的是一样的?哪些情景是出乎你意料的?
4.结合图片,体会作者动词运用的准确。
(1)明确动作描写主要是刻画人物或者动物的动作。
(2)展示翠鸟捕鱼的图片以及对应的动作描写,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观察的细致。
(板书:动作 冲进水里 飞起来 衔着小鱼 吞下去)
(设计意图:先引导学生聚焦动词并换词比较,初步体会作者对翠鸟的动作所做的细致观察;再引导学生想象翠鸟捕鱼的情景,进一步感受作者观察的细致;最后用图片验证自己的想象,帮助学生感受细致观察可以带来的乐趣。)
板块三:学习第五自然段 进一步理解课题
1.启发思考:这只鸟为什么要搭“我们”的船?
引导学生自由读第5自然段,体会文末点题的写法,明白“搭”字使鸟儿具有了灵性,体现了鸟和人在自然中的和谐。
(板书:人鸟和谐共相处 亲近美好大自然)
(设计意图:体会文末点题的写法,明白“搭”字使鸟儿具有了灵性,感受鸟和人在自然中的和谐美好。)
2.拓展阅读。
学生自主阅读菁莽的《翠鸟》一文关于翠鸟捕鱼的段落,比较与课文第4自然段的异同。明白两位作者都经过了细致的观察,所以能把翠鸟写得如此生动,所以我们也要学会留心观察。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细致观察的好处;帮助学生感受细致观察可以带来的乐趣,并通过对比,学习细致观察周围事物。)
五、布置作业
选择自己喜欢的小动物,观察一段时间,丰富自己的观察记录单,用一系列动词将它的活动写清楚。
(设计意图:通过作业,让学生进一步掌握,学生搭建语言支架,将观察所得写下来。)
课堂总结
一次平常的探亲之旅中,“我”认识了一位可爱的新朋友,满怀好奇的“我”便细致地观察起来,看到了这只小鸟外形的美丽,也看到了它捉鱼的敏捷,还知道了它的名字叫翠鸟,这给“我”的旅途增添了快乐。只要和作者一样留心周围事物,细致观察,我们也会有很多新的发现。正如法国雕塑家罗丹所说的——生活中不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板书设计
15搭船的鸟
羽毛
外形 翅膀
长嘴
动作 捕鱼 冲 飞 衔 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