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英语 Unit 9 Can you come to my party Period 1 Section A (1a - 1c) 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1. 教材地位和作用 本单元的话题是“邀请与回复”,围绕能否参加聚会展开,重点学习运用情态动词“can”来询问和表达邀请以及相应的回答方式,培养学生的社交语言运用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Section A (1a - 1c) 作为本单元的开篇部分,通过呈现各种社交活动的情境以及简单的对话练习,让学生初步接触和感知这一语言功能,为后续深入学习邀请的表达、拒绝与接受的理由阐述以及相关的语法知识奠定基础,在整个单元中起到引入话题、激发兴趣的关键作用,同时也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实际,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交际性。 2. 教学目标 - 知识目标 - 学生能够掌握本节课的重点词汇和短语,如:prepare, exam, flu, available 等,并能正确认读、拼写及运用。 - 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以下句型: - Can you come to my party - Sure, I'd love to. - Sorry, I can't. I have to... - 能力目标 - 通过听力和口语练习,培养学生听懂关于邀请的对话并获取关键信息的能力,以及运用所学句型进行邀请、接受和拒绝的口语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和实际运用能力。 - 引导学生学会在真实情境中运用所学语言知识进行交流,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意识和灵活应变能力,使学生能够根据不同的情境和交流对象,准确、得体地表达自己的意思,提高学生的语言综合素养。 -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 激发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让学生感受到英语在日常生活中的实用性,增强学生学习英语的自信心和动力。 - 培养学生的社交礼仪意识,让学生明白在接受或拒绝邀请时应注意礼貌和表达方式,学会尊重他人,促进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和发展,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3. 教学重难点 - 教学重点 - 掌握本节课的重点词汇和短语,听懂 1b 的听力内容并完成相关练习,理解 1c 对话的含义并能熟练运用“Can you... ”句型进行邀请以及用“Sure, I'd love to.”“Sorry, I can't. I have to...”等句型进行回答,掌握邀请与回复的基本表达方式和常用语。 - 引导学生正确使用“have to”来表达必须做的事情,理解其在不同语境中的含义和用法,并能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灵活运用,使表达更加准确、自然。 - 教学难点 - 在口语表达中,如何引导学生根据具体情境,用恰当的理由来解释拒绝邀请的原因,使表达更加合理、得体,避免简单生硬地拒绝,这对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思维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 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Can you... ”句型在不同语境中的语气变化和运用技巧,以及如何通过语音、语调、表情等非语言因素来增强语言表达的效果,使邀请更加真诚、自然,让学生在实际交流中能够准确把握语言的交际功能和情感色彩,这是教学中的一个难点。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经过之前的英语学习,已经积累了一定的词汇量和基础语法知识,具备了初步的听说读写能力,对英语学习有着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并且在日常生活中也经常会遇到各种社交活动和邀请情境,有一定的生活经验作为学习本节课的支撑。然而,学生在运用英语进行准确、流利、得体的邀请和回复时,可能会受到词汇量不足、语法运用不熟练、表达不够灵活以及文化背景知识欠缺等因素的影响,导致在实际交流中出现一些错误或不恰当的表达。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创设真实、生动的情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练习方式,帮助学生克服困难,提高语言运用能力和社交能力。 三、教学方法 1. 情境教学法 创设丰富多彩的社交情境,如生日聚会、考试复习、生病卧床等,通过展示相关的图片、视频或实物道具,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各种邀请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使学生在情境中自然地运用英语进行交流和表达,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邀请与回复的语言知识和交际技巧,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和实际交际能力。 2. 任务驱动法 设计一系列具有明确目标和层次的任务,如词汇学习任务、听力任务、口语交流任务、小组讨论任务等,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主动探索、积极思考,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每个任务都围绕邀请与回复这一主题展开,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不断巩固和运用所学的词汇、句型和语法知识,逐步提高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同时也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增强学习的自信心。 3. 小组合作法 将学生分成小组,共同完成各项学习任务,如小组讨论邀请的理由和回复的方式、合作完成听力练习后的核对与交流、进行对话练习和角色扮演等。通过小组合作,学生可以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相互启发,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合作学习能力,同时也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口语练习机会,提高口语表达的流利度和准确性,此外,小组合作还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思维碰撞,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4. 直观演示法 运用图片、实物、多媒体课件等直观教具,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和记忆新词汇和新句型,降低学习难度,提高学习效果。例如,在讲解重点词汇“prepare”时,可以展示一张学生准备考试的图片,让学生对其含义有更直观的认识;在介绍“exam”时,可以拿出一张试卷或考试时间表,让学生更加清晰地理解其含义和用法;在教授邀请与回复的句型时,可以通过播放对话视频或动画,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其语音、语调、表情等非语言因素的运用,从而更好地掌握其交际功能和运用技巧。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5 分钟) - 利用多媒体播放一段关于生日聚会的视频,视频中展示了主人公邀请朋友参加聚会的场景,包括打电话邀请、朋友的接受和拒绝以及聚会中的欢乐氛围等,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对本节课话题的兴趣。 - 视频播放结束后,提问学生:“What did you see in the video Have you ever been invited to a party How did you answer the invitation ”引导学生用英语回答问题,分享自己的经历,从而自然地导入本节课的话题——邀请与回复,引出本节课要学习的新内容,即如何用英语询问和回答能否参加聚会的邀请,同时复习之前学过的相关词汇和句型,如“invite”“go to the party”等,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词汇教学(8 分钟) - 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本节课的重点词汇和短语,如:prepare, exam, flu, available 等,并结合图片和简单的例句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词汇的含义和用法。例如,展示一张学生在书桌前复习功课的图片,引出“exam”这个单词,并举例:“We have an important exam next week. We need to study hard.”;展示一个人躺在床上生病的图片,引出“flu”,并说:“He can't go to school today because he has the flu.” - 带领学生朗读词汇和短语,注意纠正学生的发音,尤其是一些容易读错的单词,如“available”等。然后让学生进行个人朗读、小组朗读和全班朗读练习,加强学生对词汇的记忆。 - 开展词汇游戏活动,如“词汇接龙”游戏。教师说出一个单词,学生迅速说出以该单词最后一个字母开头的另一个单词,并且要用这个单词造一个与邀请或社交活动相关的句子,看谁反应快、说得准、造得好。通过游戏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巩固所学词汇,同时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语言运用能力。 3. 听力训练(10 分钟) - 听力前(Pre-listening) - 引导学生观察 1b 的听力任务,让学生明确听力目标,即听出对话中人物是否能够接受邀请以及原因,并将人物与相应的回答连线。 - 教授学生一些听力技巧,如快速浏览题目和选项、圈出关键词、预测听力内容等,帮助学生更好地应对听力任务。同时,简单复习一些之前学过的与邀请和回复相关的词汇和句型,如“Can you... ”“Sure”“Sorry”等,为听力练习做好准备。 - 听力中(While-listening) - 播放 1b 的听力录音,第一遍让学生整体感知听力内容,了解大致话题和情境,不要求学生做具体题目;第二遍让学生边听边完成 1b 的练习,将听到的人物的回答与相应的理由进行连线;第三遍让学生再次听录音,核对答案,检查自己的听力理解情况。 - 听力后(Post-listening) - 与学生一起核对 1b 的答案,针对学生在听力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详细讲解和分析,如部分学生对某些词汇的发音不熟悉导致听错,或者对句子的理解不够准确等。对于听力材料中出现的重点句型和短语,如“Can you come to my party ”“I have to prepare for an exam.”等,进行重点讲解和操练,让学生进一步熟悉邀请与回复的英语表达,并学会在实际语境中运用这些句型进行交流。 - 让学生根据 1b 的听力内容,两人一组进行口语复述练习,一人描述人物的邀请和回答,另一人认真倾听后进行补充和纠正,然后交换角色。通过口语复述练习,加深学生对听力内容的理解和记忆,同时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 4. 口语练习(15 分钟) - 让学生观察 1c 的对话示例,引导学生分析对话的结构和常用句型,如“Can you... ”“Sure, I'd love to.”“Sorry, I can't. I have to...”等,并让学生找出其中的重点词汇和短语,加深对邀请与回复表达方式的理解。 - 布置口语任务:让学生两人一组,根据 1c 的对话模式,选择一个社交活动情境(如看电影、打篮球、去图书馆等),运用所学的词汇和句型,编写并练习对话,一人邀请,另一人回答,然后交换角色。教师巡视各小组,及时给予学生指导和帮助,纠正学生在对话编写和口语表达中出现的语法错误和词汇运用不当的问题,鼓励学生大胆发挥想象力,创造出独特的对话内容,使对话更加生动、自然、流畅,同时注意提醒学生在回答邀请时要给出合理的理由。 - 邀请几组学生到讲台前进行对话展示,其他学生认真倾听,并对展示小组的表现进行评价,教师从语音、语调、词汇运用、句型结构、对话内容的逻辑性和丰富性以及表达的流利度和准确性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给予学生肯定和鼓励,同时提出改进的建议和意见,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自信心。 5. 课堂总结(3 分钟) - 与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所学的重点词汇、短语和句型,如“prepare, exam, flu, available”以及“Can you come to my party ”“Sure, I'd love to.”“Sorry, I can't. I have to...”等,强调其在实际交流中的重要性和正确用法,帮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 -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让学生明白本节课通过听力和口语练习,学习了如何用英语进行邀请以及接受和拒绝邀请的表达方式,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练习,尝试在不同的情境中运用所学知识进行邀请和回复,将英语学习融入到日常生活中,提高英语综合运用能力,同时也提醒学生在社交活动中要注意礼貌和表达的得体性。 6. 作业布置(4 分钟) - 让学生用所学的词汇和句型,编写五个关于邀请的对话,每个对话不少于四句,包括邀请、接受和拒绝的不同情况,并注明对话发生的情境,如聚会、运动、学习等,通过写作练习,巩固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知识的掌握,提高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 - 要求学生回家后,邀请一位家人或朋友参加一个虚拟的活动(如周末野餐、家庭游戏之夜等),并用英语进行邀请和交流,记录下对方的回答和自己的感受,下节课在班级内与同学们分享自己的经历,这样的作业设计既可以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所学知识,又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同时也为下节课的口语交流活动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学习,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和社交能力。 五、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完成了各项学习任务,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情境教学法和多媒体辅助教学法的运用,为学生营造了一个生动、真实的学习情境,使抽象的知识变得更加直观形象,有助于学生的理解和记忆;任务驱动法和小组合作法的实施,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培养了自主学习能力、合作学习能力和语言综合运用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然而,在教学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在小组活动中,个别小组的讨论效率不高,部分学生参与度不够,可能是由于任务分配不够合理或者小组内部分工不够明确;在口语表达环节,部分学生还存在一些语法错误和表达不流畅的问题,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口语训练的针对性和系统性,提供更多的口语练习机会和范例,让学生有更多的模仿和实践空间。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和个体差异,不断优化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果,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在英语学习中取得更大的进步。 以上就是我的说课内容,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