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课标版高中历史选修1教案:1.3《雅典民主政治的奠基石》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课标版高中历史选修1教案:1.3《雅典民主政治的奠基石》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04-13 07:35:2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雅典民主政治的奠基石》教案
(一)课标及其解读
课标:分析梭伦改革对雅典民主政治建设的影响。
解读:梭伦经济改革稳定了雅典公民团体,促 ( http: / / www.21cnjy.com )进了工商奴隶主阶层的崛起,使雅典阶级结构发展为贵族奴隶主、工商奴隶主、平民三足鼎立的多元社会格局,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社会基础;政治措施使下层平民得以参与国家政治,为雅典民主政治提供了制度保证,同时也开启了西方权力划分的先河;渗透在改革中的“中庸”精神与东方“你死我活”的政治斗争形成了鲜明的对照,为雅典民主政治和西方民主政治提供了价值基础。通过这种分析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认识经济对政治发展的深层影响和决定性作用,培养学生从更为宏观、更为广阔的层面上认识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能力,增进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
重点:梭伦改革在雅典民主政治进程中的作用。
难点:梭伦改革成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基石的原因。
(二)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梭伦改革的主要内容及主要特征?
A 颁布“解负令”;
B 确立财产等级制度;
C 国家机构的改革(公民大会、四百人会议、公民陪审法庭);
D 鼓励农工商业的发展。
特征:“折中”(“我拿着一只大盾,保护两方,不让任何一方不公正的占据优势。……我制定法律,无贵无贱,一视同仁。”)
【讲授新课】
一、梭伦出走
【探究学习】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所提问题:
材料一: 你们这些财物山积、丰衣足食而且有余的人,应当抑制你们贪婪的心情,压制它,使它平静。
材料二: 我所给予人民的适可而止,他们的荣 ( http: / / www.21cnjy.com )誉不减损,也不加多;即使是那些有势有财之人,也一样,我不使他们遭受不当的损失;我拿着一只大盾,保护两方,不让任何一方不公正地占居优势。
材料三: 我制定法律,无分贵贱,一视同仁。(均摘自新课标教材岳麓版必修1)
材料四:“用僭主力量希冀成功,我所不乐”;僭主政治将使人民“沦为卑贱的奴役地位”;
——梭伦诗句
思考:
(1)上述材料主要反映了梭伦的哪些政治主张?
反映梭伦对贵族的限制,平衡贵族和平民的利益,提高平民的地位;要求缩小贫富差距,节制财富集中;制定法律管理国家,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2)以上材料体现梭伦改革的具有什么色彩?
具有明显的“折中”色彩。
(3)梭伦为何要“保护两方”“一视同仁”呢?
调和矛盾,减轻改革阻力。
(4)据上述四则材料归纳出梭伦出走的原因。
根本原因:梭伦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贵族和平民之间的矛盾;
主观原因:梭伦坚持民主信念,不愿建立个人独裁的僭主统治。
公元前572年,梭伦年届66岁,他已任执政 ( http: / / www.21cnjy.com )官22年。他退休了。经由雅典官员的宣誓,保证十年内遵守他的法律而不变更,于是他开始出发旅行了,以观察埃及和东方的文明。 大概在此时,他说出了名言“活到老,学到老。”
二、僭主政治的建立
1、原因
【探究学习】出示下列表格,思考:改革是如何对平民和贵族既有保护又不让它们不公正的占据优势?
改革措施 山地派 平原派 海岸派
经济 颁布“解负令”
规定土地占有的最高限额
“遗嘱法”
对贵族的让步
鼓励农工商业的发展(改革币制和度量衡,确立私有制)
政治 确定“财产等级制度”
恢复公民大会作为国家最高权力机关
建立“四百人会议”
设立公民陪审法庭作为最高司法机关
社会 禁奢倡俭、惩罚游手好闲之徒
总结:梭伦出走后,雅典社会牟矛盾进一步激化。
平原派:企图恢复旧秩序;
山地派:要求进一步改革;
海岸派:拥护梭伦政策,但要求强有力的政府,稳定秩序。
2、建立:公元前560年,庇西特拉图凭借武力建立僭主政治。
【探究学习】僭主政治是一种个人独裁统治,这是否意味着贵族政治的复辟呢?
以独裁形式保护了梭伦改革的成果,为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扫除了一些障碍。
【探究学习】贵族政治、僭主政治、民主政治的比较。
贵族政治:是奴隶制国家和封建国家由世袭的贵族的代表人物掌握政权的政治制度。
民主政治:统治阶级中大多数人享有管理国家权力的政治制度。
僭主政治:指用武力夺取政权 ( http: / / www.21cnjy.com )而建立的个人独裁统治。夺取政权后,大都装扮成平民群众的保护人,领导他们对付贵族的任何不公道的损害,实行一些有利于平民的政策,然而政权则不向平民开放。僭主政治是从贵族政治到民主政治的过渡形式。
三、评价
1、进步性
A、经济上:改革大大促进了农业和工商业的发展,为雅典城邦的振兴与富强开辟了道路。
B、政治上:改革动摇了贵族专制统治,奠定了城邦民主政治的基础。
奠基性:公民群体形成;公民权利有一定程度的确保。
民主性:形式上承认公民的平等权利;公民大会作为国家最高权力机关,享有广泛职权;国家公职人员由选举产生。
2、局限性(在当时历史条件允许的条件下,没有做到或者做好,才能称之为局限或者不足)
A、下层公民没有享有充分的参政议政的权利。
B、贵族的势力仍然比平民享有更多的政治权利,氏族制度残余仍得以存续。
C、贵族和平民的矛盾没有根本解决。
D、实质是奴隶主内部的民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