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课标版高中历史选修1教案:4.2《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课标版高中历史选修1教案:4.2《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9.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04-13 07:46:4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2课 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
A教学目标:
目标内容 知识与能力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识记 理解 运用
起用王安石 王安石变法的设想与决心;起用王安石开始变法的时间 王安石提出变法的社会背景和宋神宗能起用他的原因 探究王安石的个人经历对他变法的影响 资料回放图片展示问题探究情景再现理解概念 王安石博学多才,关心社会,洞察民情,富有革新精神
富国之法 为了改变积贫的局面,王安石等人制定和推行的一系列政策、措施 各项措施的具体内容和作用。尤其是如何增加政府财政收入,实现变法目的 通过《清明上河图》进一步理解王安石变法的作用 这些措施调整封建国家、地主和农民关系,有利于减轻农民负担,发展生产
强兵之法 为了改变积弱的局面,王安石等人制定和推行的一系列措施 各项措施的具体内容和作用。尤其是如何增强军队战斗力,实现变法目的 探究变法时期的武将、神弓、花枪等图片、资料,说明变法措施的成效 这些措施巩固封建统治秩序,整顿、加强军队建设,改变积弱现象
取士之法 变法在人才方面的管理措施 科举制度的建立、发展、改革及积极作用 对隋唐科举制与北宋改革科举制的内容进行比较,看发生的变化 王安石十分重视对中下级官员的提拔和任用,给他们发挥才干的机会
B重点与难点
重点:王安石变法的主要措施及目的
难点:王安石变法的侧重点
C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阅读导言
河北民,生近二边长辛苦。家家养子学耕织, ( http: / / www.21cnjy.com )输与官家事夷狄。今年大旱千里赤,州县仍催给河役。老小相携来就南。悲愁白日天地昏,路旁过者无颜色。…… ----王安石
该诗反映了什么社会现状 结合第一课内容,还有哪些社会问题
1、赋税徭役繁重,自然灾害严重,农民生活困苦, 社会矛盾日益激化
2、辽、西夏威胁,民族矛盾激化,
3、宋初空前强化君主专制集权,出现冗官、冗兵、冗费,形成积贫积弱局面
4、庆历新政失败,社会矛盾更加尖锐
王安石面对这种社会现状怎么办
【讲授新课】
一、起用王安石
提问:宋神宗起用王安石的原因?学生阅读教材思考回答后,教师改过概括总结:
1.原因:
(1)庆历新政失败后,社会矛盾更加尖锐,改革呼声又起;
庆历新政失败后,宋朝严重的阶级矛盾和民族矛 ( http: / / www.21cnjy.com )盾并未缓和,积贫积弱的局面仍在向前发展,统治集团感到危机四伏,因而要求改革的呼声在一度沉寂之后,很快又高涨起来。
(2)王安石提出变法主张和设想;
富有革新精神的王安石给宋仁宗呈送了长达万言的《言事书》,提出了变法主张,但没被采纳。
(3)宋神宗赞赏他的设想,又有变法愿望,希望改变积贫积弱的局面。
1068年,宋神宗即位。宋神宗希望改变积贫 ( http: / / www.21cnjy.com )积弱的局面,消除弊病,克服统治危机,决定起用王安石。王安石向他谈了变法的设想。宋神宗很赞赏他的主张,坚定了变法的决心。
2.标志:1069年,宋神宗任用王安石为参知政事,主持变法。
“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 ——王安石
二、变法的主要措施
(一)富国之法——通过理财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
提问:富国之法的主要目的、具体措施和历史作用分别是什么?让学生阅读教材进行归纳思考概括,然后教师做一小结:
1、目的:改变积贫的局面、调整封建国家,地主和农民的关系,发展生产。
2、措施:
(1)青苗法:
青苗法。每年夏秋两收前,按 ( http: / / www.21cnjy.com )自愿原则,由农民向政府借贷钱物,收成后加息归还钱粮。实行青苗法的目的,在于使农民在青黄不接时免受兼并势力的高利贷盘剥,并使政府的收入增加。
(2)农田水利法:鼓励垦荒和兴修水利
(3)募役法:
募役法又称免役法。由州县官府出钱雇人应 ( http: / / www.21cnjy.com )役,各州县预计每年雇役所需经费,按民户的富裕程度摊派“免役钱”,使原来享有免役特权的人户不得不交纳役钱。
【合作探究】1:
材料一:王安石对宋神宗说:“今所以 ( http: / / www.21cnjy.com )未举事者,凡以财不足故。故臣以理财为方今先急。未暇理财而先举事,则事难济。臣固尝论天下事如弃棋,以下子先后当否为胜。又论理对以农事为急,农以去其疾苦,抑兼并,便趣农为急。此臣所以汲汲于差投之法也。”
──《续资治通鉴长编》卷220
材料二:(宋神宗)与王安石论助投事 ( http: / / www.21cnjy.com ),安石辩数甚力。上曰:“无轻民事,惟艰。”安石曰:“陛下固知有是说,然又须审民事不可缓。”上曰:“修水土诚不可缓。”安石曰:“去徭役害农,亦民事也。岂特修水土乃民事?……”
──《续资治通鉴长编》卷224
阅读以上材料,结合你所知道的历史知识,请回答:王安石认为,在有关理财的各项措施中,哪一项重要,为什么?
王安石认为免役法最重要。他认为,北宋国家贫困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症结,在于生产过少,也由于政府把繁重的徭役加在农民身上,徭役害农。而实行免役法,官府的各种差役,民户不再自己服役,改为由官府雇人服役。交纳免役钱,原来不服役的官僚、地主也要交钱。这样既增加了官府收入,也减轻了农民的劳役负担,利于发展生产。
(4)市易法:设市易务,收滞销货,短缺时卖出,以稳定市场
(5)方田均税法:核实土地,按多少、好坏收税
(6)均输法:政府采购物资,实行就近采购等原则
3、历史作用:
为了改变积贫的局面,王安石 ( http: / / www.21cnjy.com )推行的一系列调整封建国家、地主和农民关系,发展生产的政策、措施对北宋社会产生了一定的积极影响。农田水利法取得一定成效,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对后世影响深远;青苗法和市易法都以政府借贷的方式收取一定的利息,免役法使农户以钱代役,保障了农业生产,增加了政府的收入。市易法,限制了大商人对市场的控制,有利于稳定物价和商品交流,也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均输法减轻了纳税户的额外负担,限制了富商大贾对市场的操纵和对民众的盘剥。
【合作探究】2:“民不加赋而国用足”是王安石的理财思想,试结合变法的内容分析这一思想
1.哪些措施有利于增加政府的收入?
青苗法、募役法、市易法、方田均税法——开源
2.哪些措施有利于节约政府的开支?
均输法节省了货款和转运费用——节流
3.哪些措施有利于改善农业生产的基础设施,发展生产?
农田水利法——发展生产
小结:王安石的富国之法主要调整了封建国家、地主和农民的关系。
(二)强兵之法
【合作探究】3:阅读P53【学思之窗】,上述情况说明了什么问题?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1)士兵素质低下,战斗力不强,形成积弱局面。
(2)北宋政府奉行养兵政 ( http: / / www.21cnjy.com )策,士兵多但良莠不齐;集中军权、更戍法直接削弱了军队战斗力。将不识兵、将无常兵、将帅指挥受制太多,其积极性得不到充分发挥。士兵经常换防,缺乏训练,素质低下。
为了提高战斗力,精简军队、缩减编制,推行强兵改革措施。
提问:强兵之法的主要目的、具体措施和历史作用分别是什么?让学生阅读教材进行归纳思考概括,然后教师做一小结:
1、目的:为了改变积弱的局面,巩固封建统治秩序。
2、措施:保甲法、保马法、将兵法、设置军器监等;
(1)保甲法:政府把农民编为保甲。农户十家一保闲时练兵战时入军
(2)保马法:官马由农户保养
(3)将兵法:设“将”为军队编制的基本单位,由固定将官带军队
(4)设军器监:设置军器监,监督制造兵器
3、作用:其改革节省了军费,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军队战斗力,加强了对农民的反抗防范和镇压。
(三)取士之法---为变法服务
提问:取士之法的主要目的、具体措施和历史作用分别是什么?让学生阅读教材进行归纳思考概括,然后教师做一小结:
1、目的:关注人才的选拔、培养和使用,为变法造舆论
2、措施:改革科举制度、整顿太学、选官贯彻择优录取的原则(唯才有人)
3、作用:
(1)培养和选拔了大量能够从事实际事务的有用人才
(2)为变法制造舆论
(3)使许多低级官吏和下层士大夫得到发挥才干的机会
【合作探究】4:王安石变法针对士、农、兵、商的改革措施各有哪些?
①士:改革科举制度
②农:青苗法、募役法、农田水利法、方田均税法
③兵:将兵法、保甲法、保马法
④商:市易法、均输法
【合作探究】5:比较庆历新政和王安石变法的异同
(1)相同点
①背景目的:都是为解决北宋中期严重社会危机,巩固统治而实行的
②性质:地主阶级封建改革
③结果:遭到大地主、大官僚反对而失败
(2)不同点
①中心内容:庆—整顿吏治 王—理财
②改革程度:庆-局部改革 王-全面改革
【合作探究】6:从背景(具体的社会政治 ( http: / / www.21cnjy.com )经济形势)、目的(根本、直接目的)、性质(实质)、动力(支持者)、对象(针对哪部分人的利益)及结局等方面比较商鞅变法和王安石变法的异同点,并谈谈你对改革的认识。
(1)相同点是
①直接目的都是为了富国强兵;
②变法都得到了当时最高统治者的支持;
③变法内容触动了旧势力的利益,遭到他们的激烈反对;
④变法者个人的改革的意志坚定,失败后两人的命运基本相同;
⑤变法都对生产关系作出了调整。
(2)不同点有
①背景不同:商鞅变法发生在新旧交替的社会大变革时期;王安石变法则发生在北宋中期统治危机四伏时。
②根本目的不同,商鞅变法要从根本上废除旧制度,建立新制度;王安石变法则是为了挽救北宋统治危机,部分调整生产关系。
③性质不同:商鞅变法是一场封建化的运动;王安石变法则是对封建社会内部矛盾进行局部调整的改革。
④结局不同:商鞅变法是一场成功的改革;王安石变法则失败了。
(3)认识:
①改革必然会遭到旧势力的阻挠,不可能一帆风顺,要充分考虑到改革的复杂性和艰巨性。
②改革的成败关键要看其积极成果能否得以保留和维持,不以改革者个人命运为转移。
③改革措施要针对实际情况,行之有效,推行改革过程中要用人得当。
④改革家要有远见卓识和坚定的政治魄力。
【本课小结】
针对北宋中期的社会积弊,庆历新政首开改 ( http: / / www.21cnjy.com )革先例,王安石变法则在理财、军事、教育三方面进一步实行了较全面的改革。改革虽然暂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北宋中期出现的封建统治危机是封建制度本身内在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且积重难返。王安石变法虽然为了维护封建统治,但由于改革阻力的强大而最终失败。
D布置作业:
E板书设计:略
F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