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课标版高中历史选修1教案:4.3《王安石变法的历史作用》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课标版高中历史选修1教案:4.3《王安石变法的历史作用》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04-13 07:47:3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3课 王安石变法的历史作用
A课程标准
通过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评价其历史作用
B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积贫现象改变的表现及原因;积弱局面改善的表现及原因;探究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和教训;探究王安石变法的历史地位
二、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阅读有关资料,帮助学生逐步掌握阅读历史资料的方法
2、利用图表分析教材重点
3、通过问题探究细化难点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改革是社会进步的动力;
2、改革充满了阻力,过程是艰难的,要有坚定的信念和态度,改革才能成功
C重点与难点
重点:王安石变法的历史作用。
难点:对王安石变法的命运和历史地位的全面认识。
D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复习提问,导入新课
王安石变法的历史背景
(1)北宋中期土地兼并严重,赋税繁重,阶级矛盾激化,农民起义不断,社会动荡不安
(2)民族矛盾激化,辽、西夏威胁
(3)宋初空前强化君主专制集权,出现冗官、冗兵、冗费,形成积贫积弱局面
(4)庆历新政失败,社会矛盾更加尖锐,改革呼声强烈,宋神宗任用富有改革精神的王安石变法
【讲授新课】
一.变法的命运——曲折→废止
1、保守派反对变法,对变法百般阻挠和破坏。
2、王安石提出“三不足”的思想,坚持变法。
3、宋神宗对变法的态度的变化
【合作探究】1:阅读P55【学思之窗】,从上述意见,你能看出他们对变法的 不同态度吗?为什么又不同的看法?宋神宗的态度怎样?
(1)文彦博反对变法;王安石主张变法;
(2)变法会涉及到许多人的利益,会对他们 ( http: / / www.21cnjy.com )产生不同的影响。阶级不同(或集团利益不同),对变法就会有不同看法和态度。文彦博代表了守旧保守势力,变法必然会危机其自身利益;王安石代表了锐意改革的革新派,主张变法,富国强兵;宋神宗作为最高统治者,希望克服封建统治危机、巩固统治。
(3)宋神宗支持变法。
4、司马光做了宰相,废除新法,变法最后失败。
【合作探究】2:变法失败的原因
①改革的实质是对封建国家与大地主、大官僚利益再分配的调节,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
②改革自身缺陷:变法的理念和措施脱离实际(理念违背经济规律,措施实施时过于激进)
③触犯大地主、大官僚利益,遭激烈反对
④执行过程中用人不当引起民间不满
⑤宋神宗变法态度的动摇
【合作探究】3:从王安石身上,你觉得哪些精神值得你学习?
(1)不拘泥于传统,勇于改革,大胆创新的精神
(2)敢于和旧势力斗争的精神
(3)关心国计民生,以天下安危为己任的精神
二、积贫局面的改善
富国之法的措施 作用 成效 局限
农田水利法 水利工程广为修建,保证了灌溉;耕地面积增加,农业生产发展,政府税收增加。 (1)限制了大地主大商人大官僚的剥削,有助于缓和阶级矛盾。(2)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农民得到一定的实惠。(3)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积贫”的现象有所改善。 (1)强制农民借贷;利息偏高,农民负担依然沉重(青苗法)(2)对贫苦人是沉重的负担,许多人为支付免役钱家破人亡(免役法)
方田均税法 清丈出大量隐瞒土地,增加了政府收入;部分农民免除赋税,得到实惠。
青苗法 大大增加了政府收入;限制了高利贷对农民的剥削,一定程度上缓和了阶级矛盾。
免役法 农民从劳役中解脱出来,保证了劳动时间,促进生产发展;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
市易法均输法 打破了大商人对市场的垄断;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
三、积弱局面的改善
强兵之法的措施 作用和成效
保甲法 加强了农村封建统治秩序,维护了农村社会治安;建立了全国性的军事储备;节省了大量的训练费用
设置军器监 武器质量和产量都提高
保马法 马匹的质量和数量提高;政府节省了大量养马费用
将兵法 加强了军队战斗力
精简军队 加强军队战斗力,节省了不少军费
四、变法的评价
1、性质:在不触动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前提下,对生产关系进行局部调整,是社会改良性质的改革
2、进步性:
(1)变法措施的推行,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加强了国家的军事力量,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
(2)王安石变法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客观上有利于社会的进步。
(3)王安石能够对北宋的积弊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这种勇于改革和敢于斗争的精神,值得肯定。
3、局限性(1)王安石变法是封建地主阶级针对北宋统治危机进行的改革运动,它不可能从根本上摆脱封建统治危机。
(2)变法以维护地主阶级的统治为出发点,农民的处境没有根本的改变,负担依然沉重。
【合作探究】4:改革的启示
①改革是历史发展的要求和产物。
②改革是革除社会弊政,促进社会发展和国家强盛的重要手段。
③改革必然涉及到某些人的特权和私利,因而会有阻力,甚至充满了尖锐的斗争。因此,改革者要有远见卓识,行动要坚决彻底,要注意用人。
专题:关于中国古代的改革
一、我国古代的改革
奴隶社会瓦解时期----春秋时期:
齐国管仲改革、鲁国“初税亩”改革
封建社会:
战国时期的李悝变法、吴起变法、商鞅变法
北魏孝文帝改革、
北宋的“庆历新政”与王安石变法、
二、我国古代改革的类型
按性质划分主要有:
①富国强兵的改革:
管仲改革、王安石变法
②社会制度的根本改革:
李悝变法、吴起变法、商鞅变法
③封建王朝内部调整统治政策的改革:
“庆历新政”、王安石变法
④少数民族易“旧俗”兴“汉法”的改革:
北魏孝文帝改革
三、改革启示类题目思路
(1)从改革的原因来看: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所以……。
(2)从改革的目的和结果来看:改革是促进国家强盛的手段,但不是所有的改革都能取得成功。
(3)从改革的过程来谈:改革会有阻力、充满艰险,应此……(要充分考虑到改革的复杂性和艰巨性)
【本课小结】
王安石的变法措施,前后实行十几年,这是统治者为摆脱社会危机而实行的自上而下的改革运动,目的是实现富国强兵。
(1)在经济方面,使农业生产有了较大的发展,同时,抑制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兼并,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
(2)在军队方面,节省了军费开支,同时也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有效的解决了冗兵的问题。
(3)在文化方面,改革科举考试的内容,有利于思想解放,造就学以致用的人才。
(4)王安石变法使得宋朝的国力由弱转强,一度扭转了统治危机,积贫积弱局面有所改变,短期内取得了富国强兵的效果。
E布置作业:《导与练》演练广场
F板书设计:略
G教学反思:
选修1第四单元讲的是《王安石变法》,本课教 ( http: / / www.21cnjy.com )材共分三课,大致从背景、内容和评价这三个方面进行讲述,第一次授课时我是按着教材和教参的思路,但是,学习完这一单元后我发现课本的编写顺序并不是最好的。所以,我认为该换思路。
第1课《社会危机四伏和庆历新政》可以不变, ( http: / / www.21cnjy.com )第2、3课《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王安石变法的历史作用》应大致划分为《富国之法及其评价》和《强兵之法及其评价》,这样,学生就对王安石变法的内容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能够深入分析每一具体措施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