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福建高中春季高考学业水平考试历史检测试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5福建高中春季高考学业水平考试历史检测试卷(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9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1-02 16:34:18

文档简介

2025福建高中春季高考学业水平考试历史检测试卷
考试时间:7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题,每小题2分,共计6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图为良渚古城遗址平面示意图。考古工作者发现良渚古城有宫殿区、内城和外城,内城中有仓储区和作坊区,贵族墓地出土了透雕冠状器、龙首镯等高等级玉器。上述考古发现可以证明良渚文化( )
A.具备了国家的初始形态 B.出现了高度成熟的文字
C.青铜铸造技术最为发达 D.中央集权国家已经建立
2.“尊王攘夷”是春秋时期齐、晋等国为争当霸主而采取的策略。“尊王”即尊崇周王的权威,“攘夷”即抵御夷狄袭人。这一策略( )
A.反映了地主阶级富国强兵的要求 B.强化了周天子对全国的统治
C.可为倡导者捞取争霸的政治资本 D.促成了战国七雄并立的局面
3.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为某一新兴的阶级力量登上历史舞台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这一阶级是( )
A.奴隶主阶级 B.地主阶级 C.资产阶级 D.农民阶级
4.如图是西汉某一时期的一幅政治形势图。图示事件发生在( )
A.汉高祖时 B.汉文帝时 C.汉景帝时 D.汉武帝时
5.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在长期战乱中,原有的民族布局被打乱,各民族之间接触频繁,下列两幅图能够佐证该时期( )
A.双向性的民族交融 B.士阶层的兴起 C.经济重心南移 D.社会成员地位趋于平等
6.某中学一历史小组对历史上的盛世很感兴趣,他们搜集了以下历史信息。据下表可知,该历史小组研究的盛世是( )
君主:李世民 贤臣:房玄龄、杜如晦、魏征 农业:劝课农桑政策 民族关系:君主被尊奉为“天可汗”
A.文景之治 B.贞观之治 C.开元盛世 D.大定之治
7.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是( )
A.《神农本草经》 B.《千金方》 C.《齐民要术》 D.《唐本草》
8.有史籍在介绍中国古代某机构的前身时说,“领以国师,秩正二品”“掌浮图氏之教,兼治吐蕃之事”。题中的“某机构”指的是( )
A.西域都护府 B.宣政院 C.安西都护府 D.理藩院
9.明人陈邦瞻有言:“宇宙风气,其变之大者有三。鸿荒一变而为唐、虞以至于周,七国为极;再变而为汉,以至于唐,五代为极;宋其三变,而吾未其极也。”下列描述符合“宋其三变”的是( )
①惟以资产为宗,不以丁身为本 ②取士不问家世,婚姻不问阀阅
③机户出资,织工出力 ④贫富无定势,田宅无定主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0.明清时期,无论是沿海还是内陆,我国的边疆地区曾一度出现了危机。下列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① 日本 骚扰我国东部沿海,烧杀抢掠,造成巨大破坏
② 葡萄牙 以晒凉货物为由,获得在濠镜澳的居住权
③ 荷兰 稍晚东来后,马上占据了整个台湾岛
④ 俄国 侵入黑龙江流域,占领了中国的雅克萨
A.① B.② C.③ D.④
11.乾隆皇帝通知江浙海关把关税税率提高一倍,企图通过关税手段让洋商无利可图,使他们不再来宁波贸易。但英国东印度公司仍不断派商船前往宁波贸易,于是清廷在1757年关闭了其他港口,只开放广州一处作为对外通商口岸。这反映了清朝( )
A.完全禁止对外贸易 B.社会危机严重 C.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D.海外贸易繁荣
12.历史兴趣小组设计中国近代史年代尺,该设计表达的主题是( )
A.近代化道路的探索历程 B.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
C.半殖民化程度逐渐加深 D.从专制独裁到民主共和
13.1922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举行。大会分析了中国的政治经济状况,阐明了中国的社会性质、革命性质和革命动力。在此基础上,中共二大( )
A.明确了推翻资产阶级的奋斗目标 B.制定了党在民主革命阶段的纲领
C.通过了关于国共合作问题的决议 D.开辟了工农武装割据的革命道路
14.1942年1月,以美、英、苏、中为首的26个国家签署《联合国家宣言》。这一行动( )
A.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转折点 B.刺激了日本偷袭美国珍珠港的野心
C.表明太平洋战争正式爆发 D.反映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形成
15.土地改革后部分地区出现了贫农因农业经营失败等问题而卖地给地主和富农的情况。为了从根本上解决地主窃取土地改革果实,中共中央在农村地区进行了( )
A.厉行节约运动 B.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人民公社运动 D.“银元之战”“米棉之战”
16.从“铁人”王进喜、党的好干部焦裕禄、解放军好战士雷锋这些模范英雄人物身上,我们可以看出的时代精神是( )
A.艰苦奋斗精神 B.谦虚谨慎精神 C.不畏强暴精神 D.开拓创新精神
17.1992年,邓小平在视察南方时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被称作南方谈话。其重要意义是( )
A.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B.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
C.为中共十四大召开做了理论准备 D.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指明了方向
18.2020年11月,习近平在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十二次会晤上发表题为《守望相助共克疫情,携手同心推进合作》的讲话中指出:要加强国际联防联控,分享疫情信息,交流抗疫经验,遏制病毒传播。该讲话的主旨是( )
A.构建均衡发展的大国关系 B.发展全球战略伙伴关系
C.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D.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19.抓关键词、制作学科知识结构是学习历史的有效方法之一。下图的①处应填写的学习主题是( )
A.古代文明的产生 B.人类进入农耕时代
C.古代文明的交流 D.人类进入奴隶社会
20.属于地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帝国是( )
①亚历山大帝国 ②波斯帝国 ③罗马帝国 ④奥斯曼帝国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21.独立培育出了马铃薯、玉米、番茄等重要农作物的美洲居民是( )
A.班图人 B.阿拉伯人 C.印第安人 D.日耳曼人
22.如图所示的内容是截自于课本的一段话,其中方框内的文字应是( )
□□□□作为一场社会改革运动,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和民族国家的形成。
A.文艺复兴 B.宗教改革 C.启蒙运动 D.工业革命
23.伊比利亚半岛的西班牙很早就走上殖民扩张之路,关于西班牙在拉丁美洲的殖民统治,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在巴西设置总督,由国王任命,治理巴西
B.1496年在海地建立第一个永久性殖民地圣多明各
C.总督代表国王行使军事、行政和司法的最高权力
D.西班牙在殖民地设置几个总督辖区进行管理
24.有学者认为:宪法是在冷漠中通过的,议员们既无热情,又无掌声。在温和的君主派眼里,这是他们无可奈何地接受的共和国;而在温和的共和派眼里,这是一个与其设想的宪政计划相去甚远的“妥协的共和国”。这部宪法是( )
A.英国《权利法案》 B.美国1787年宪法
C.《德意志帝国宪法》 D.《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25.斯塔夫里阿诺斯说:“他们虽然有过变革社会的方案,但并不期望和打算通过无产者的起义来实现社会变革。实际上,他们几乎没有考虑过自己精心制作的蓝图如何才能够付诸实践。”下列人物中,属于“他们”中一员的是( )
A.圣西门 B.瓦特 C.马克思 D.列宁
26.15世纪以后,欧洲市场出现烟草、可可等新商品,原来少见的食糖和大米逐渐成为大宗输入商品,香料等传统商品的交易量更是成倍上升。这些经济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庄园经济发展 B.光荣革命的发生 C.新航路的开辟 D.封建城市的兴起
27.19世纪末20世纪初,推动亚洲觉醒的根本原因是( )
A.民族压迫的加重 B.启蒙思想的传播
C.封建制度的衰落 D.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28.20世纪初,为了重新瓜分殖民地,争夺世界霸权,欧洲列强形成两大敌对的军事集团是( )
A.联合国和协约国 B.同盟国和协约国
C.反法西斯同盟国和轴心国 D.北约和华约
29.第二次世界大战发展到全球阶段的标志是( )
A.1931年日本制造九一八事变 B.日本挑起太平洋战争
C.德国以“闪电战”突袭波兰 D.1941年德国入侵苏联
30.如图是四个国际经济组织的徽标。其可用于研究的共同主题是( )
A.经济全球化 B.区域集团化 C.政治多极化 D.文化多元化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10分,共计40分)
31.古今中外政治文明发展历程中,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地区,不同民族选择了不同的政治体制,体现出复杂多样的特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
材料二 美国创建之初,华盛顿们并没有照抄当时英国的民主模式,而是通过费城制宪奠定了美国的新体制,其权力架构如下图所示。
材料三 辛亥革命终结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但是,其试图模仿西方民主制度模式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尝试,很快就归于失败。新中国的建立,使中国实现了向新型人民民主政治的伟大跨越。
——摘编自《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白皮书
(1)根据材料一,概括秦朝的主要政治制度。(3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美国政治制度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美国1787年宪法的局限性。(5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建立初期在政治建设方面取得的主要成就。(2分)
3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 一般认为,中世纪西欧城市的兴起开始于10世纪后期。其实9世纪时,意大利的一些和东方贸易有关的城市已然兴起。11世纪后,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商品经济日益发展,西欧各地不断有新的城市出现。许多城市是在生产发展的基础上,手工业者脱离农村与商人集居而成的。还有一些城市是由封建主、教会、国王主导建立的,他们希望得到货币,而获得货币的手段之一是向城市索取。
——摘编自马克垚《西欧封建经济形态研究》
材料二 长安是隋唐两代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唐代后期,随着南方经济的发展,长江流域的扬州、益州,沿海地区的广州、明州、泉州迅速崛起,成为繁荣的商业城市。尤其是扬州和益州,富甲天下,时称“扬一益二”,其经济地位实际上已经超过长安和洛阳。宋代城市经济空前繁荣,市民的地位得到前所未有的提高,他们要求用文艺来表现自己的生活和思想感情,话本和戏曲就成了反映市民生活的新样式。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隋唐辽宋金卷》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世纪西欧城市兴起的原因。(4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唐宋时期城市职能,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唐宋时期城市发展的影响。(6分)
33.汉字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和相对的稳定性,在民族凝聚和文化传承方面意义重大。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
材料一 汉字演变历史
材料二 公元8世纪到16世纪,尽管中国经历了唐宋元明几个王朝的更迭,但在辽阔的中国区域内、汉字像一根看不见的魔线把语言不同、风俗习惯不同,甚至血统不同的人民心灵缝合在一起、成为自觉的中国人。
——摘编自《汉字五千年》
材料三 1793年,英国马嘎尔尼率领785人使团来华,这一干人等只有一人略通中文,当时整个西方世界能使用汉字的不超过一百人。进入21世纪的门口,学习汉语的外国人已超过4000万,国家超过一百多个。
——摘编自冯天瑜《中国文化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字发展的特点。(4分)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归纳汉字的作用。(4分)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造成材料三中所述变化的主要原因。(2分)
3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
材料一:电影《我们热爱的家园》是美国在1950年拍摄的一部宣传马歇尔计划的名作。影片描述了一个法国小镇的战后生活。最初,在二战中被摧毁的小镇难以摆脱战争的痛苦。直到获得美国的财政援助,儿童才回到了学校,工厂才恢复了生产,小镇居民才可以正常地购买食物。
材料二:漫画“美国最新式战车”
(该画1947年发表于苏联某杂志,图中俄文“3AEM”意为“财政贷款”)
一位同学在学习“马歇尔计划”后,认为上述电影和漫画的创作者都没有全面、客观地反映“马歇尔计划”。请你结合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帮助其说明理由。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题,每小题2分,共计6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A C B C A B C B C C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C C B D B A C C C D
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C B A D A C D B B A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10分,共计40分)
31.(10分)【答案】(1)政治制度: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郡县制。(3分)
(2)特点:权力制衡。局限性:允许奴隶制存在;黑人和印第安人不能拥有同白人相等的权利,具有种族歧视色彩。(5分)
(3)主要成就:确立人民代表大制度;形成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2分)
32.(10分)【答案】(1)原因:商品经济的发展、货币需求量增加;交通便利、社会生产力的提高;手工业发展、人口聚集、不断出现新的城市。(4分)
(2)城市职能:唐朝都城长安的职能更为偏向政治职能,而北宋都城汴京更偏向于经济职能。(2分)
影响:促进了城市数量的增多和规模的扩大;推动了城市经济的发展(尤其是南方城市);推动了城市经济功能的增强;促进了市民阶级人口的增加和市民地位的提升;有利于话本和戏曲的发展。(4分)
33.(10分)【答案】(1)由繁到简,趋向统一。(4分)
(2)起到了增进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凝聚中华民族的重大作用;有利于中华文明的记载、传承传播。(4分)
(3)中国综合国力提高,国际影响力增强。(2分)
34.(10分)【答案】电影《我们热爱的家园》认为马歇尔计划帮助西欧经济迅速恢复,肯定了马歇尔计划;(2分)漫画则认为马歇尔计划是美国控制西欧的工具,否定了马歇尔计划。(2分)两个作品分别出自美苏两国,在美苏冷战的背景下,作品的立场和思想倾向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对于马歇尔计划的认识不够全面、客观。(2分)马歇尔计划是美国冷战政策的具体表现,其实质是美国利用经济手段控制西欧的工具,把西欧变成反苏反共的桥头堡;但马歇尔计划客观上帮助了西欧经济的恢复与发展,促进了西欧的联合。(4分)2025福建高中春季高考学业水平考试历史检测试卷
(
贴条形码区
考生禁填

缺考标记
违纪标记
以上标志由监考人员用
2B
铅笔
填涂
选择题填涂样例

正确填涂
错误填

[
×
] [

] [

]
1
.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并认真核准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在规定位置贴好条形码。
2
.选择题必须用
2B
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用
0.5
mm

色签字笔答题,

得用铅笔或圆珠笔答题;字体工整、笔迹清晰。
3
.请按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
.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
注意事项
) (

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准考证号:
)答题卡
第I卷(请用2B铅笔填涂)
(
1
[A] [B] [C] [D]
2
[A] [B] [C] [D]
3
[A] [B] [C] [D]
4
[A] [B] [C] [D]
5
[A] [B] [C] [D]
6
[A] [B] [C] [D]
7
[A] [B] [C] [D]
8
[A] [B] [C] [D]
9
[A] [B] [C] [D]
10
[A] [B] [C] [D]
1
1
[A] [B] [C] [D]
12
[A] [B] [C] [D]
13
[A] [B] [C] [D]
14
[A] [B] [C] [D]
15
[A] [B] [C] [D]
1
6
[A] [B] [C] [D]
17
[A] [B] [C] [D]
18
[A] [B] [C] [D]
19
[A] [B] [C] [D]
20
[A] [B] [C] [D]
21
[A] [B] [C] [D]
22
[A] [B] [C] [D]
23
[A] [B] [C] [D]
24
[A] [B] [C] [D]
25
[A] [B] [C] [D]
2
6
[A] [B] [C] [D]
2
7
[A] [B] [C] [D]
2
8
[A] [B] [C] [D]
2
9
[A] [B] [C] [D]
30
[A] [B] [C] [D]
)
第II卷(请在各试题的答题区内作答)
(
31
.(
1
0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
(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
32.(10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3.(10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4.(10分)
(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