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期末复习名著及名句默写(含答案)
一、整本书阅读(共30分)
1.(5分)(23-24七年级上·安徽六安·期末)根据要求答题。
他说:“给我读熟。背不出,就不准去看会。”他说完,便站起来,走进房里去了。我似乎从头上浇了一盆冷水。但是,有什么法子呢 自然是读着,读着,强记着,——而且要背出来。
(1)以上文段中的“他”是 (填人物),“就不准去看会”中的“会”是指 (填名称)。
(2)我背完书后,被允许去看会后的心情是怎样的?作者借此事要表现怎样的主题?
2.(5分)(23-24七年级上·江西赣州·期末)在阅读《朝花夕拾》中,你们组运用“读经典作品,可以帮助我们思考许多人生问题”这一方法来消除与经典的隔膜,请你以阅读《五猖会》为例谈谈你是如何运用这一方法的。
3.(5分)(23-24七年级上·四川成都·期末)北大教授王瑶评价《朝花夕拾》时说:“虽为个人回忆,但有丰富深刻的社会内容。”请从以下篇目中,任选一篇对其做简要分析。
A.《二十四孝图》B.《琐记》C.《五猖会》
4.(5分)(23-24七年级上·江西九江·期末)晓琪阅读经典名著后发现,作品中人物态度的前后变化往往会形成对比,有时能够凸显出温情。请从以下两组人物中任选一组,结合具体事例谈谈对比中的“温情”。(不少于100字)
A.鲁迅和阿长 B.孙悟空和唐僧
5.(5分)(23-24七年级上·江西赣州·期末)有人评价《朝花夕拾》中的文章“既有温馨的回忆,又有犀利的批判”,请你就《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或《五猖会》两篇文章(任选其一),举例谈谈你对这句评价的看法。
6.(5分)(23-24七年级上·山东德州·期末)习近平总书记在2024年新年贺词中说:“前行路上,有风有雨是常态……大家不惧风雨、守望相助,直面挑战、攻坚克难,我深受感动。”文学作品中的很多人,面对人生中的风雨,他们也在守望相助。请从下面两组人物中任选一组,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①孙悟空与唐僧(《西游记》) ②鲁迅与藤野先生(《朝花夕拾》)
二、名句默写(共40分)
7.(10分)(23-24七年级上·青海海东·期末)请你把空缺的古诗句书写在横线上。
(1)海日生残夜, 。(王湾《次北固山下》)
(2) ,思君不见下渝州。(李白《峨眉山月歌》)
(3)一首诗,传承千年文化;一篇文,照亮成长之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 ”,足见曹操的广阔心胸;“ ,尚思为国戍轮台”,陆游年老体衰,仍愿为国戍边;“ ,山入潼关不解平”,十多岁的谭嗣同渴望冲决罗网,意气风发;“ , ”,孔子告诉我们要珍惜时间,因为逝去的一切像河水一样流去,日夜不停;“非淡泊无以明志, ”,诸葛亮告诉我们“志当存高远”;刘禹锡告诉我们不要因为秋天而悲伤,要有“自古逢秋悲寂寥, ”的豪迈胸襟。让我们与经典诗文同行,永久传承文化血脉。
8.(10分)(23-24七年级上·广东肇庆·期末)默写古诗文。
(1) ,随君直到夜郎西。(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2)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3)岐王宅里寻常见, 。 ,落花时节又逢君。(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4)自古逢秋悲寂寥, 。 ,便引诗情到碧霄。(刘禹锡《秋词(其一)》)
(5)读书将伴随我们终身,诸葛亮曾说: , (《诫子书》)探讨了学习、立志与成才的关系。
(6)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快乐是探究的动力。当你对语文产生了兴趣之后,自然会学得比别人好。由此可以联想到《《论语》十二章》中的两句话: , 。
9.(10分)(23-24七年级上·广西河池·期末)根据下表信息按要求填写诗词名句。
作者 题目 批注 诗词名句
曹操 《观沧海》 描绘草木丰美茂盛 ,
王湾 《次北固山下》 以景寓理,推陈出新 ,
马致远 《天净沙·秋思》 表达游子悲伤的心情 ,
杜甫 《江南逢李龟年》 以乐景写哀情 ,
李商隐 《夜雨寄北》 虚写来日重逢 谈心之欢乐 ,
10.(10分)(23-24七年级上·山西大同·期末)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孕育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名句,依照你的理解,用所学古诗文原句完成填空。
主题 名 句 积 累
怀 乡 (1)羁旅他乡,李商隐用想象表达对家人的牵挂:“何当共剪西窗烛, ”(《夜雨寄北》);寄宿他乡,王湾的“乡书何处达? ”(《次北固山下》)道出了家的可望而不可即;马致远的“夕阳西下, ”(《天净沙 秋思》),简练生动地传达出游子思乡的凄苦之情。
壮 志 (2)《秋词》(其一)中,刘禹锡以“晴空一鹤排云上, ”引出豪迈诗情;《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中,陆游以“ ,尚思为国戍轮台”燃烧着坚定的信念;《潼关》中,谭嗣同的“河流大野犹嫌束, ”激荡着少年意气。
启 思 (2)《<论语>十二章》中,“ , ”引导我们学习应理解学与思的辨证关系,做到“学中思,思中学”;时光易逝如流水,“ , ”则提醒我们要珍惜光阴。
【参考答案及解析】
1.(5分)
(1) 父亲 五猖会/迎神赛会
(2)我却并没有他们那么高兴;批判封建教育对孩子天性的束缚。(意思对即可)
【解析】(1)考查把握名著人物和内容。
(2)考查理解名著内容和主题。
结合《五猖会》原著内容“大家同时活动起来,脸上都露出笑容,向河埠走去。工人将我高高地抱起,仿佛在祝贺我的成功一般,快步走在最前头。我却并没有他们那么高兴。开船以后,水路中的风景,盒子里的点心,以及到了东关的五猖会的热闹,对于我似乎都没有什么大意思”可知,我背完书后,被允许去看会后,我却并没有他们那么高兴。
父亲要求“我”背书,“我”失望、郁闷之极,最后终于背书成功,虽然得以去看五猖会,但“我”却没有之前的兴致了,作者借此表现了“我”对父亲的不满,含蓄地批判了父亲对儿童心理的无知和隔膜,批判封建教育对孩子天性的束缚。
2.(5分)示例:在阅读《五猖会》中,我发现了其中反映的家庭教育问题,作为儿童的鲁迅有爱玩的天性,而父亲却要孩子背完《鉴略》再去看五猖会,让鲁迅的兴致大减,当中所反映的家庭教育问题,即使在今天我值得我们的家长们反思,希望家长们能尊重孩子们的天性。
【解析】考查名著内容理解和阅读感悟。
《五猖会》是现代文学家鲁迅于1926年创作的一篇回忆性散文,开篇就为参加赛会蓄势,先写童年看赛会,然后写热闹赛会,接着写自己见过的比较隆盛的赛会,这些都在为写五猖会作铺垫,表明“我”对去看五猖会的渴望。然而,接着转写父亲要求“我”背书,“我”失望、郁闷至极,最后终于背书成功,得以去看五猖会,然而,“我却并没有他们那么高兴。开船以后,水路中的风景,盒子里的点心,以及到了东关的五猖会的热闹,对于我似乎都没有什么大意思。”“直到现在,别的完全忘却,不留一点痕迹了,只有背诵《鉴略》这一段,却还分明如昨日事”,父亲突如其来的学习任务剥夺了孩子的童年快乐,表达了作者对封建强权教育对孩子天性的扼杀的强烈谴责,反映了强制的家长教育会束缚和摧残儿童天性这一家庭教育问题。结合实际生活,文中父亲的这种教育方法应坚决摒弃。教育要理解并尊重孩子,注意关心孩子心理发展的特点。七岁的孩子,应让他们在玩中学习,培养他们学习的兴趣。一味的专制教育,反而会适得其反,让孩子对学习产生恐惧心理。
3.示例一:《二十四孝图》回忆“我”儿时就不喜欢“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的故事,此为个人回忆;进而引发了对那种不顾人情甚至灭绝人性的所谓“孝道”的批判,此为深刻的社会问题。
示例二:《琐记》介绍了鲁迅先生冲破封建束缚,为追求新知识,离家求学至出国留学的一段生活经历。文章从作者切身感受出发,写出了进化论及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想对进步青年的影响。
示例三:《五猖会》记述儿时盼望观看迎神赛会的急切、兴奋的心情和被父亲强迫背诵《鉴略》的扫兴而痛苦的感受,指出强制的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压制和摧残。
【解析】考查名著阅读,开放类试题,从三个篇目中任选一个,结合具体内容分析其中丰富深刻的社会内容即可。
4.示例:起初,作者对阿长的粗俗、迷信、守旧感到不耐烦,得知她谋害了自己养的隐鼠后更是没了敬意。后来,当阿长买来自己渴求已久的《山海经》时,便对她生发了新的敬意。前后态度的对比,凸显了阿长的善良朴实,表达了作者对她的怀念和感激。
B示例:孙悟空三次离开唐僧时的态度形成了对比。第一次,孙悟空打死六个毛贼后受不得唐僧的说教,“将身一纵”,愤然离去,态度十分恶劣;第二次,孙悟空因打死白骨精而被唐僧驱逐,他拜别唐僧后才挥泪离开;第三次,孙悟空因打杀草寇而被唐僧赶走,他去而复返求唐僧原谅。三次态度的对比,体现了孙悟空的成长以及对师父的担忧和不舍之情。
【解析】考查名著内容理解。从两组人物中任选其一,结合具体事例阐述对比中的“温情”,合理即可。如选A.鲁迅和阿长,可写鲁迅对阿长从一开始的不耐烦和毫无敬意,到后来得到《山海经》后对她产生新的敬意;如选 B.孙悟空和唐僧,可写孙悟空三次离开唐僧时的态度形成了对比。
5.示例一:《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百草园”是鲁迅童年的乐园,文章记录了作者童年众多生活片段,充满温情和童趣。例如:听油蛉低唱,蟋蟀弹琴;翻开断砖找蜈蚣和斑蝥;在泥墙根拔何首乌;摘覆盆子吃;雪后捕鸟;在三味书屋后面园里上树折腊梅花,捉苍蝇喂蚂蚁等等。但也写了三味书屋中读书内容枯燥乏味脱离儿童生活,老先生对孩子们的好奇心求知欲不予理解和满足。借此对封建教育表示不满。
示例二:《五猖会》中写了儿时在赛会上“吹嘟嘟”,呲呲吹上两三天的快乐;写大清早准备出发看赛会时笑着跳着的兴奋等等都是温馨的回忆。但父亲不懂孩子的心理,不顾及孩子的感受,生硬让孩子背书,孩子看赛会的兴致一扫而光,又属于犀利的批判。(二者选其一,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考查名著理解。“温馨的回忆”是指令人感到愉快和温馨的童年趣事,“理性的批判”是指对封建教育、封建礼教和封建卫道士的不满、批评和讽刺。要求结合《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和《五猖会》进行分析,结合文章内容,要扣住“温馨的回忆”和“理性的批判”。
6.(5分)[示例一]①孙悟空与唐僧。孙悟空原本是只桀骜不驯的石猴,因大闹天宫被压在五行山下。遇到唐僧后,在唐僧的训导之下,他的人生之路重新出发,他懂得了明辨是非善恶,拥有了慈悲为怀的心肠,唐僧也在孙悟空保护下西行,最终都修成正果。
[示例二]②鲁迅与藤野先生。藤野先生严谨治学的态度、对中华文化的尊重,以及对异国学子的关爱,让作为弱国子民的鲁迅感受到了温暖与尊重。藤野先生那无私而又伟大的人性光辉,激励着鲁迅不断用自己的笔杆子唤醒更多麻木的中国民众。
【解析】考查对名著内容的识记与理解。
从出示的两组人物中任选一组,结合作品内容简要分析两者是如何守望相助的即可。
二、名句默写(共40分)
7.(10分)
江春入旧年 夜发清溪向三峡 星汉灿烂 若出其里 僵卧孤村不自哀 河流大野犹嫌束 逝者如斯夫 不舍昼夜 非宁静无以致远 我言秋日胜春朝
8.我寄愁心与明月 古道西风瘦马 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 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 非学无以广才 非志无以成学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解析】考查名句名篇默写。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注意中的易错字:寄、愁、瘦、鹤。
9.(10分)树木丛生 百草丰茂 海日生残夜 江春入旧年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正是江南好风景 落花时节又逢君 何当共剪西窗烛 却话巴山夜雨时
10.(10分)
却话巴山夜雨时 归雁洛阳边 断肠人在天涯 便引诗情到碧霄 僵卧孤村不自哀 山入潼关不解平 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 逝者如斯夫 不舍昼夜
【解析】考查名句名篇默写。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注意中的易错字:夜、雁、断、涯、碧、霄、僵、卧、孤、潼、罔、殆、昼、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