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49张PPT。导入新课他是一位史学巨子,又是一位文学奇才。只因仗义直言,却身受酷刑。他曾想过死,但想到“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他犹豫了,因为他把事业、理想看得比一切都宝贵,在肉体与精神的双重巨创之下,他发愤著书,写出了千古不朽的史家绝唱——他就是我国西汉时期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和思想家司马迁。他呕心沥血的创作结晶《史记》是我国第一部记传体通史,被鲁迅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这一节课我们共同来学习能充分体现他史家风范的传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廉颇蔺相如列传司马迁学习目标?1.积累文言常用词。?
2.体会课文善于剪裁和组织材料的方法以及用语言行动揭示人物性格的表现手法。?
3.认识廉颇、蔺相如思想品质的可贵之处,培养以大局为重的爱国主义精神。重点:
学习文言常用词语,继续培养文言文语感。
难点:
在学习传记技巧(人物刻画、艺术特色及写作手法)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其特征、借鉴写法。一、司马迁和《史记》简介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有很高的史学价值 。 《史记》又有很高的文学价值。书中对部分历史人物的叙述,语言生动,形象鲜明。
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鲁迅) 司马迁(约前145~约前90),西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和思想家。《史记》入选中学课本的作品《陈涉世家》
《鸿门宴》
《廉颇蔺相如列传》
《屈原列传》合纵 战国时弱国联合进攻强国 连横 随从强国去进攻其他弱国 合纵 齐楚燕韩赵魏等国联合抗秦连横 某些国家跟着秦国进攻其他国家战国形势 历史条件合纵连横战国的士
战国时的士,包括各种人才: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外交,他们活动于各诸侯国,以游说、荐举的方式,得到各诸侯国的任用,发挥着重要作用。廉颇、蔺相如,都是当时的士。
纵横家——士合纵连横以公孙衍、张仪、苏秦、庞煖等纵横家始谋,成为两种敌对战略。
六国以合纵对付西方的秦国,当时,“合纵”之策已破,秦方得势于“连衡”.时代背景: 课文所写事件发生在战国后期,七国纷争,以秦力量最为强大,它要统一中国,采取了远交近攻、各个击破的策略,积极对外扩张。为了对付南面强大的楚国,虽然对相邻的赵国虎视眈眈,不时蚕食欺压,却还抽不出主要力量来大举进攻。文章所讲的秦赵两国之间、赵国内部将相之间的矛盾冲突,就是在这种历史条件下发生的。 秦要统一中国,采取远交近攻、各个击破的战略,积极对外扩张,它南边的楚国和东北的赵国,实力比秦稍弱。在蔺相如完璧归赵和渑池会时,秦的主要力量是对付楚国,所以它对赵国虽也虎视耽耽,但还抽不出主要力量来进攻,这就是蔺相如进行外交斗争取得胜利的客观有利条件.
当然,蔺相如的主观努力 —利用有利形势,机智勇敢地进行斗争,也是非常重要的.思考问题 1、全文由哪几个故事组成? 2、故事的主人公分别是谁?3、他们有怎样的思想性格?第一部分(1—2):廉、蔺简介
第二部分(3-21)写三个故事。 1、(3—13) 完璧归赵 2、(14—16) 渑池之会 3、(17—20)负荆请罪廉蔺交欢
注 音1、缪贤( ) 2、遗赵王书( )
3、蔺相如( ) 4、燕王( )
5、夫赵强而燕弱( )6、可予不( )
7、曲在赵( ) 8、奉璧往使( )
9、大王( ) 10、舍人( )miàowèiyānlìnfúfǒupěngqūdàishè臣语曰yù 召见zhào 睨柱nì
奉盆缶fèngfǒu 渑池miǎn 佯为yáng
相如虽驽nú 璧有瑕xiá 礼节甚倨jù
衣褐yìhè 肉袒负荆tǎnjīng 奏瑟sè 间至赵jiàn 就汤镬huò 欲毋行wú
与王诀jué 度道里duó 列观guàn
广成传舍zhuàn shè 刎颈之交wěnjǐng
出自本文的成语
1、完璧归赵:本指蔺相如将和氏璧完好地自秦送回赵国。后比喻将物品完好地归还原主。
2、怒发冲冠:气得头发直竖,顶起帽子。形容愤怒之极。
3、布衣之交:布衣:平民。旧指贫寒老友。本文指百姓之间的交往。
4、负荆请罪:负:背着;荆:荆条。背着荆条向对方请罪。表示诚恳认错,请求责罚。
5、刎颈之交:刎颈:割头。交:交情,友谊。指同生死共患难的朋友。
阅读1-2节,思考问题
尽量用课文直译回答
1.廉颇蔺相如各是什么身份?
2.把这部分内容放在开头对全文有什么作用?第一部分(1-2)简介身份
既是对人物出身情况作必要交待。这是史传文章的一般特点,同时又对后文作了铺垫。
1、介绍廉颇,突出他的武功, “以勇气闻于诸侯”。秦求赵璧,秦赵渑池会,秦国虽无礼,终不敢对赵用强,其原因之一就有忌惮廉颇之勇。同时又为廉颇居功自傲作了铺垫。
2、介绍蔺相如,则显出他出身低贱,为他的大智大勇的精神,他的扶危爱国的品质作了反衬:出身低贱,但品格崇高,才能出众。
阅读3-5节,思考问题
尽量用课文直译回答 1. 秦王用什么代价换取赵国的和氏璧?而赵国为什么却犹豫不决?
3. 缪贤讲述了蔺相如怎样的一个故事?这个故事说明蔺相如怎样的性格?
3. 蔺相如是如何回答赵王的询问的?第3节秦以城易璧,矛盾突起;赵王君臣谋议,予,不予,两难,就显出两国的实力悬殊,秦的贪暴的面目立见.解决这样的困难并非易事,欲扬先抑.为蔺相如的出现蓄势,情节陡然紧张起来.
第4节宦者令缪贤说的一件往事,借人物的话,体现了蔺相如的性格,见识卓越,胆量超人,插叙从一个侧面表现人物的性格,起烘托、铺垫作用. 第5节蔺相如出使前初显胆识 “宁许以负秦曲”
赵王召见蔺相如,表明蔺相如对秦赵形势早就成竹在胸,对秦国的阴谋也看得明白,并指出予璧、弗予的利害.当赵王问“谁可使者”时,相如表示愿往使秦,因为他有非凡的见识,所以也有大勇.并对此表示决心完璧归赵,从他的坚定的口气和条理的分析不仅可以看出相如具有忠于赵国的思想,还具有大智大勇,于是博得了赵王的倚重. 小结第3-5节
虽然有了这些先决条件,但捧一璧西入虎狼之秦,乃是一场九死一生的搏斗,相如只能凭着自身的才智勇气和赵秦国力的对比,抓住有利形势。叙事至此,情节为之又一紧,造成悬念,吉凶未卜。
蔺相如从哪些地方看出秦王“无意偿城”?
第6节,秦国不合礼数有三:
1.章台不是接见外臣的场所;2.美人不是礼待外臣的人员;3.左右侍从狂喜不尊重外臣。6节相如发现秦 “无意偿城”后怎么办
1.设计智取:璧有瑕,请指示王。
2.说理斗争:布衣之交尚不相欺。
3.誓死捍卫:持其璧睨柱,欲以击柱7-9节秦王佯予赵城,相如有何对策
1.使缓兵之计,要秦王斋戒,设九宾礼
2.私下派人把和氏璧送回赵国。 第10节归璧于赵,相如如何对秦王交代?
①义责秦王朝历来言而无信,“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干脆说明璧已经归赵:“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
②以“秦强而赵弱”的事实,说明只要“坚明约束”,“赵立奉璧来”。
③表示自己知道有罪:“臣知欺大王之罪当诛,臣请就汤镬。”
④提出希望:“唯大王与群臣熟计议之”,暗示秦王杀使者不是好办法。 第11-13节出使结果如何?
“秦亦不以城予赵,赵亦终不予秦璧。”两国僵持,进入对立状态。
概括(3-13)“完璧归赵” 表现相如大智大勇
表现方法:
①直接描写(语言、动作、神态等);
②间接描写(以秦王的声威、秦廷环境气氛来反衬蔺相如的镇定自如,智勇双全及非凡的外交斗争艺术。渑池之会(14-16)
1.会前计议
相如主行并从,廉送至境与诀
2.会上斗争
迫使秦王击缶,反请咸阳为寿
3.斗争结果
会上终不胜赵,会后秦不敢动辨别文言句式1、以勇气闻于诸侯
2、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3、求人可使报秦者
4、何以知之
5、臣尝从大王与燕王会境上
6、而君幸于赵王(状语后置)(判断句)(定语后置)(宾语前置)(省略句)(被动句)一词多义: 幸 ① 而君幸于赵王
② 则幸得脱矣
③ 大王亦幸赦臣
④ 始皇帝幸梁山宫(宠 幸)(幸亏、幸好)(侥 幸)(皇帝到某处去)一词多义徒
徒见欺
徒以吾两人在也
其带剑者,聚徒属
班白者多徒行
仲尼之徒
(白白地)(只、仅仅)(徒党、同一类的人)(步行)(门徒)一词多义: 亡 ① 窃计欲亡走燕
② 此亡秦之续耳
③ 亡羊补牢
④ 河曲智叟亡以应(逃跑)(丢失)(灭亡)(通“无”)一词多义: 以 ① 以勇气闻于诸侯
② 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③ 臣窃以为其人勇土
④ 宁许以负秦曲
⑤ 具告以事
⑥ 料大王土卒足以当项王乎
⑦ 徒以两人在也
⑧ 固以怪之矣(凭借)(认为)(用)(而)(把)(用来)(因为)(通“已”)一词多义: 为 ① 为赵宦者令缪贤舍人
② 拜为上卿
③ 臣窃以为其人勇士
④ 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⑤ 为之奈何
⑥ 何辞为
⑦ 吾属今为之虏
(是)(认为)(做)(替,制定)(对待)(句末语气词)(被)一词多义: 于 ① 以勇气闻于诸侯
② 而君幸于赵王
③ 故燕王欲结于君
④ 长于臣 (在)(与)(被)(比)字词活用1、宁许以负秦曲
2、臣请完璧归赵
3、遂遣相如奉璧西入秦(使……承担)(使动)(使……完整)(使动)(向西)(名词作状语)渑池之会:?? 赵王赴会
??
渑池斗争
斗争结果
秦王怎样侮辱赵王的?从哪些字可以看出来??? ?? 明确:从“秦王饮酒酣”“令赵王鼓瑟”中的“酣”和“令”两个字可看出来。“酣”字写出了秦王的趾高气扬、盛气凌人的神态;“令”字表示秦王自命高赵王一等(注意:秦与赵同为诸侯,地位应该是平等的),且要写进秦的史册,这是明目张胆对赵王的侮辱。?? ??
廉颇扬言见到相如“必辱之”。相如是如何对待的?明确:相如有意退让,“不肯与会”,“常称病”,“不欲与廉颇争列”。即使见到廉颇,相如也“引车避匿”。(“引”,退、牵拉。)从这里可以看到相如的大度与气量。?? ??
一词多义: 幸 ①而君幸于赵王
②则幸得脱矣
③ 而君幸赦臣(宠 幸)(幸而,幸好,侥幸)(侥 幸)二、一词多义
负
①秦贪,负其强
②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③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
④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⑤谦颇闻之,肉袒负荆使
①秦昭王闻之,使人遗赵王书
②其人勇士,有智谋,宜可使
③乃使其从者衣褐
④大王乃遣一介之使引
①引赵使者蔺相如
②左右欲引相如去
③相如引车避匿徒
①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②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以
①以勇气闻于诸侯
②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③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④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
⑤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词类活用
1、舍相如广成传舍 2、左右欲刃相如
3、乃使从者衣褐 4、而相如庭斥之
5、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
6、完璧归赵 7、秦王恐其破璧
8、宁许以负秦曲 9、毕礼而归之
10、且庸人尚羞之
11、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1.判断句 :
①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②我为赵将。 文言句式2.被动句:
①而君幸于赵王.
②臣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③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3.倒装句:
①宾语前置:
a何以知之?(大王来何操?)
b莫我肯顾(古之人不余欺也。)
c无乃尔是过欤?(宋何罪之有?)
②定语后置:
求人可使报秦者
③状语后置:
以勇气闻于诸侯六、文言句式
1、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2、而君幸于赵王
3、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4、和氏璧,天下共传宝也.
5、我为赵将
6、何以知之.
7、求人可使报秦者
8、拜送书于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