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中考总复习训练题
(满分:120分 时间:150分钟)
基础与运用(16分)
1.阅读下面语境,回答相应问题。(10分)
江南的古镇,就像一幅淡淡的水墨画,透着质朴与宁静。踏上那古老的青石板路,脚步声仿佛在诉说着岁月的故事。街边的店铺错落有致,木质的招牌在微风中轻轻晃动,有的字迹已略显斑驳,却更增添了几分ɡǔ yùn。沿着河道前行,便能看到一座座形态各异的石桥横跨在水面上。桥下流水潺潺,偶尔有几叶扁舟悠悠划过,船头的船夫戴着dǒu lì,不紧不慢地摇着橹,水面便泛起层层涟漪。此时,若你闭上眼睛,静心聆听,便能听到那橹声,与远处传来的悠扬的江南丝竹声交织在一起,仿佛是一场穿越时空的音乐会,让人心旷神怡。河边的垂柳依依, 。柳丝拂过水面,轻柔地fǔ mō着那些嫩绿的水草。河水清澈见底,能看到小鱼小虾在其间嬉戏玩耍,它们时而穿梭于水草之间,时而跃出水面,溅起一串串晶莹的水花,给这宁静的画面增添了一抹灵动的色彩。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3分)
质朴( ) 斑驳( ) 潺潺( )
(2)根据拼音写汉字。(3分)
ɡǔ yùn( ) dǒu lì( ) fǔ mō( )
(3)找出一个与 “心旷神怡” 结构相同的四字词语: (2分)
(4)在文中的横线处补充一个句子,使整个句子完整,最少运用一种修辞方法。(2分)
2.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 随着科技的发展,智能眼镜已经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它不仅能让使用者仿佛置身于真实的环境中,还能提供导航、信息提醒等功能。
B. 在阅读文学名著的过程中,使我明白了许多做人的道理,感悟了人生的真谛。
C. 为了避免校园安全事故的发生,学校加强了安全管理,包括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增加安保人员巡逻等措施。
D. 中国高铁的飞速发展,是中国经济腾飞的一个重要标志,也为人们的出行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3.将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①但是,为了这样一个短暂和细小的生命,为了这样一个脆弱和卑微的生命,上苍给它制作出来的居所却有多精致、多仔细、多么地一丝不苟啊!
②它们虽然是一个小小的生命,却也有自己的生存权利和生命的尊严。
③比一比,想一想,谁的生命更脆弱,谁的生命更顽强?
④在它们的一生中,几乎不被人们注意到,甚至没有一个人会为它们的存在与否而操心。
⑤我不由得对这些小小的生命产生了一种由衷的敬意。
⑥记得小时候,在田野上玩耍的时候,经常会看到一种小小的昆虫 —— 七星瓢虫。
⑥④②①⑤③ B. ⑥②④①③⑤ C. ⑥①④②③⑤ D. ⑥③④②①⑤
4.下列关于语法知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高尚”“慈爱”“纯真”“参观”“见义勇为” 这几个词的词性都是形容词。
B. “美丽的大自然,万物鼎盛。” 这句话中的 “美丽” 是定语,“鼎盛” 是谓语。
C. “通过这次活动,使我明白了团结的重要性。” 这个句子是一个完整的主谓句。
D. “我在北京。” 和 “我在读书。” 这两个句子中的 “在” 都是动词。
二、古诗阅读。(14分)
5.阅读下面语境,把古诗词填写完整。(10分)
在国家动荡、局势危急的时刻,无数仁人志士心怀壮志,渴望报效祖国。有的想象着 “ , ”(《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的激烈战斗场面,渴望在沙场上建立功勋;有的发出 “ , ”(谭嗣同《潼关》)追求自由与奔放;有的即便身处病榻,依然 “ ,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梦绕魂牵都是为国征战;还有的面对壮丽山河,高声吟唱着 “ , ,”(毛泽东《沁园春 雪》),尽显豪迈气概与壮志豪情;更有那塞外戍边之人,在秋风中感慨 “ , ,”(范仲淹《渔家傲 秋思》),思念家乡却又坚守着保家卫国的责任。他们用不同的方式,表达着共同的爱国情怀与壮志雄心。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相应题目。(4分)
月夜忆舍弟
杜甫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月是故乡明” 这句诗历来被人称道,请简要分析其独特之处。(2分)
本诗表达了诗人怎样复杂的情感?请结合诗句说一说。(2分)
三、阅读名著《儒林外史》片段,回答相应问题。(5分)
知县喝过一边,带那另一个上来问道:“你叫做甚么名字?”那人是个五六十岁老者,禀道:“小人叫做黄梦统,在乡下住。因去年九月上县来交钱粮,一时短少,央中人向严乡绅借二十两银子,每月三分钱,写借约,送在严府。小的却不曾拿他的银子。走上街来,遇着个乡里的亲眷,他说有几两银子借与小的交个几分数,再下乡去设法,劝小的不要借严家的银子。小的交完钱粮,就同亲戚回家去了。至今已是大半年,想起这事来,问严府取回借约,严乡绅向小的要这几个月的利息钱。小的说:并不曾借本,何得有利?严乡绅说,小的若当时拿回借约,他可把银子借与别人生利;因不曾取约,他将二十两银子也不能动,误了大半年的利钱,该是小的出。小的自知不是,向中人说,情愿买个蹄酒上门去取约;严乡绅执意不肯,把小的驴儿和米同梢袋,都叫人拿了回家,还不发出借据来。这样含冤负屈的事,求大老爷做主!” 知县听了,说道:“一个读书人人,忝列衣冠;不在乡里间做些好事,只管如此骗人,实在可恶!” 便将两张状子都批准。原告在外伺候。早有人把这话报知 A,慌了,自心里想:“这两件事都是实的,倘若审断起来,体面上不好看。三十六计走为上策。” 卷卷行李,一溜烟急走到省城去了。
7.结合整本书,选段中 A 的无耻行为具体体现在哪些事情上?(2分)
8.结合整本书的阅读,A 是一个怎样的人?作者塑造这一人物有怎样的社会意义?(3分)
文言文对比阅读。(13分)
【甲】《邹忌讽齐王纳谏》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 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乙】《召公谏厉王弭谤》
厉王虐,国人谤王。召公告曰:“民不堪命矣!” 王怒,得卫巫,使监谤者。以告,则杀之。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王喜,告召公曰:“吾能弭谤矣,乃不敢言。”
召公曰:“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壅而溃,伤人必多,民亦如之。民之有口也,犹土之有山川也,夫民虑之于心,而宣之于口,成而行之,胡可壅也?若壅其口,其与能几何?”
王弗听,于是国人莫敢出言。三年,乃流王于彘。
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1)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 (2)王之蔽甚矣( )
(3)厉王虐( ) (4)国人谤王( )
10.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2)防民之口,甚于防川。
11.齐王和厉王对于劝谏的态度有何不同?这分别导致了怎样的结果?(2分)
12.这两篇文章给统治者在治国理政方面有什么共同的启示?(3分)
现代文阅读。(22分)
(一)阅读《目送》回答问题。(12分)
华安上小学第一天,我和他手牵着手,穿过好几条街,到维多利亚小学。九月初,家家户户院子里的苹果和梨树都缀满了拳头大小的果子,枝丫因为负重而沉沉下垂,越出了树篱,勾到过路行人的头发。
很多很多的孩子,在操场上等候上课的第一声铃响。小小的手,圈在爸爸的、妈妈的手心里,怯怯的眼神,打量着周遭。他们是幼稚园的毕业生,但是他们还不知道一个定律:一件事情的毕业,永远是另一件事情的开启。
铃声一响,顿时人影错杂,奔往不同方向,但是在那么多穿梭纷乱的人群里,我无比清楚地看着自己孩子的背影 —— 就好像在一百个婴儿同时哭声大作时,你仍旧能够准确听出自己那一个的位置。华安背着一个五颜六色的书包往前走,但是他不断地回头;好像穿越一条无边无际的时空长河,他的视线和我凝望的眼光隔空交会。
我看着他瘦小的背影消失在门里。
十六岁,他到美国做交换生一年。我送他到机场。告别时,照例拥抱,我的头只能贴到他的胸口,好像抱住了长颈鹿的脚。他很明显地在勉强忍受母亲的深情。
他在长长的行列里,等候护照检验;我就站在外面,用眼睛跟着他的背影一寸一寸往前挪。终于轮到他,在海关窗口停留片刻,然后拿回护照,闪入一扇门,倏忽不见。
我一直在等候,等候他消失前的回头一瞥。但是他没有,一次都没有。
现在他二十一岁,上的大学,正好是我教课的大学。但即使是同路,他也不愿搭我的车。即使同车,他戴上耳机 —— 只有一个人能听的音乐,是一扇紧闭的门。有时他在对街等候公交车,我从高楼的窗口往下看:一个高高瘦瘦的青年,眼睛望向灰色的海;我只能想象,他的内在世界和我的一样波涛深邃,但是,我进不去。一会儿公交车来了,挡住了他的身影。车子开走,一条空荡荡的街,只立着一只邮筒。
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中描述的三次目送的场景。(3分)
文中两次提到 “他没有回头”,请分别分析这两处 “没有回头” 所反映出的华安不同的心理状态。(4分)
赏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小小的手,圈在爸爸的、妈妈的手心里,怯怯的眼神,打量着周遭”。(3分)
16.如何理解文中 “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这句话的含义?(2分)
阅读说明文《剪纸:传承千年的艺术瑰宝》,回答问题。(10分)
中国剪纸是一种用剪刀或刻刀在纸上剪刻花纹,用于装点生活或配合其他民俗活动的民间艺术。其历史悠久,风格独特,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剪纸的起源可以追溯到纸的发明时期。早在纸发明之前,人们就已经运用薄片材料通过镂空雕刻的技法制成工艺品,这可以看作是剪纸艺术的前身。当纸被发明后,剪纸艺术便逐渐发展起来。从出土的文物来看,北朝时期的剪纸实物已被发现,其技艺已相当成熟,这表明剪纸在当时已具有一定的普及程度和艺术水准。
剪纸的题材广泛多样,涵盖了人物、动物、花卉、吉祥符号等众多元素,这些题材大多取材于民间传说、神话故事、戏曲人物以及日常生活场景等,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民俗风情。例如,“连年有余” 这一传统剪纸题材,常以莲花和鱼为主要元素,利用谐音表达了人们对富足生活的向往;“龙凤呈祥” 则将龙与凤这两种象征吉祥的神兽组合在一起,寓意着吉祥如意、幸福美满,这些题材反映了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和祝福,是民俗文化的生动体现。
在技法上,剪纸主要分为阳刻和阴刻两种。阳刻是保留图案的轮廓线,将轮廓线以外的部分剪去或刻去,使图案呈现出线条流畅、明快简洁的特点,线条粗壮有力,给人以明朗清晰之感;阴刻则相反,是将图案的轮廓线剪去或刻去,保留轮廓线以内的部分,其线条细腻柔和,图案具有一种厚重、古朴的韵味。剪纸艺人常常根据不同的题材和创作意图,灵活运用阳刻、阴刻或二者相结合的技法,创作出精美绝伦的作品。
剪纸的地域风格也各具特色。北方剪纸粗犷豪放、质朴夸张,线条简洁有力,造型往往较大胆,注重整体的神韵和气势,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如陕西剪纸,常以大块面和粗线条来塑造形象,表现出浓郁的黄土高原风情;南方剪纸则细腻婉约、精巧秀丽,线条流畅婉转,构图较为精致,注重细节的刻画和表现,如扬州剪纸,以其线条清秀流畅、构图精巧雅致而闻名,展现出江南水乡的温婉气质。
然而,在现代社会,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剪纸艺术面临着一定的挑战。一方面,传统的剪纸艺人逐渐减少,传承出现断层;另一方面,现代文化的冲击使得人们对剪纸艺术的关注度有所下降。但是,近年来,随着国家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和保护,剪纸艺术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许多学校开设了剪纸课程,培养学生对剪纸艺术的兴趣和爱好;各类文化机构也积极举办剪纸展览、比赛等活动,促进剪纸艺术的交流与传播;同时,剪纸艺人也在不断创新,将现代元素融入传统剪纸中,使其更符合当代人的审美需求,如一些剪纸作品结合动漫形象、时尚图案等,让古老的剪纸艺术焕发出新的活力。
总之,中国剪纸作为一种独特的民间艺术形式,承载着中华民族千年的文化底蕴和民俗风情,它不仅是艺术瑰宝,更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象征。在新时代,我们应当重视剪纸艺术的传承与发展,让这一古老的艺术在现代社会中继续绽放光彩。
17.剪纸艺术的起源与什么有关?( )(2分)
A. 纸的发明 B. 民间传说 C. 神话故事 D. 戏曲人物
18.下列对剪纸题材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剪纸题材广泛,包括人物、动物、花卉等多种元素。
B. 题材大多源于民间传说、神话故事等,具有民俗风情。
C. “连年有余” 剪纸利用谐音表达对富足生活的向往。
D. 剪纸题材只反映了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期盼。
19.关于剪纸的技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2分)
A. 阳刻是将图案的轮廓线剪去或刻去,保留轮廓线以内的部分。
B. 阴刻是保留图案的轮廓线,将轮廓线以外的部分剪去或刻去。
C. 剪纸艺人只能单独使用阳刻或阴刻技法进行创作。
D. 阳刻线条明快简洁,阴刻线条细腻柔和,艺人常灵活运用。
北方剪纸和南方剪纸风格有何不同?(2分)
现代社会剪纸艺术面临哪些挑战?又有哪些新的发展机遇?(2分)
写作。(50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一位年轻人在海边徘徊,闷闷不乐。“什么事想不开?” 一位老者问。年轻人说,他做人做事尽心尽力,但得不到承认与尊重。
“看好了,” 老者拈起一粒沙子,随手一丢,“能找到它吗?” 年轻人苦笑,摇摇头。
“我有颗珠子,” 老者掏出一颗珍珠,掂量一下,轻掷在沙滩上,“不难找到吧?变成了珍珠,就没人忽视你了。” 有道理啊!年轻人点头深思。
“不过,沙子一定得变成珍珠,才能被人承认与尊重吗?”年轻人还是有点疑问。
请根据阅读后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 600 字。
参考答案
基础与运用
1.阅读下面语境,回答相应问题。
(1)pǔ bó chán
(2)古韵 斗笠 抚摸
(3)不紧不慢
(4)例:细长的柳枝如同少女柔顺亮泽的发丝,在微风的轻抚下,悠悠然地飘舞着,轻盈而又曼妙。
2.B 选项中 “在…… 过程中,使……” 的句式,造成句子缺少主语。可以删去 “在…… 过程中” 或者 “使”。
3.A ⑥引出 “七星瓢虫” 这一叙述对象,应为首句;④接着写七星瓢虫不被人注意,②承接④,强调它们虽不被注意却有生存权利和尊严;①进一步说明它们生命虽小却居所精致,体现其生命的顽强;⑤表达对这些小生命的敬意;③以反问句总结,引发思考,且与⑤中 “敬意” 相呼应,所以句子顺序应为⑥④②①⑤③,答案选 A。
4.B A 选项:“参观” 是动词,不是形容词,所以 A 项错误。B 选项:“美丽的大自然,万物鼎盛。”“美丽” 修饰 “大自然”,是定语;“鼎盛” 用来陈述 “万物” 的状态,是谓语,B 项正确。C 选项:“通过这次活动,使我明白了团结的重要性。” 这个句子中 “通过…… 使……” 同时使用,导致句子缺少主语,不是完整的主谓句,C 项错误。D 选项:“我在北京。” 中的 “在” 是动词,表示存在;“我在读书。” 中的 “在” 是副词,修饰动词 “读”,表示动作正在进行,D 项错误。
二、古诗文阅读
5.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河流大野犹嫌束,山入潼关不解平;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6.(1)这句诗运用了移情于景(或对比)的手法。明明是普天之下共一轮明月,本无差别,但诗人偏说故乡的月亮最明,将自己对故乡的思念之情转移到月亮上,通过这种看似不合理的对比,突出了诗人对故乡的眷恋和对亲人的深切思念,使情感表达更加真挚深沉,引起读者强烈的共鸣,成为千古传颂的名句。(2)颈联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写出兄弟分散、生死未卜的现状,直接表达了诗人对亲人的无限牵挂与深深担忧。尾联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说明由于战争未停,书信无法送达,进一步强调了亲人间音信阻隔的无奈与悲哀,同时也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战争的强烈控诉和不满。
三、名著阅读
7.例:(1)他明明是扣住了人家的猪,非但不还,当人家来讨猪时,还 “拿拴门的闩,赶面的杖”,打折了人家的腿。(2)他不想给人家船钱,故意用几片云片糕设下圈套,装模作样地说船艄公吃的是他的名贵的药物,价值 “几百两银子”,并发怒要把船家送到汤老爷衙里问罪,赖了船钱才扬长而去。(3)他明明要侵吞同胞兄弟的家产,却硬不承认赵氏已经扶正的事实,把赵氏赶到厢房去住,仍以妾相待,并说什么 “我们乡绅人家,这些大礼,都是差错不得的”。
8.《儒林外史》通过严贡生这个人物,进一步揭露了当时封建科举制度下的一些文人在政治、文化各个领域中丑恶和可笑的形象,表达了作者强烈的讽刺意图,揭露了罪恶的社会根源。
四、文言文对比阅读
9.(1)确实(2)受蒙蔽(3)暴虐(4)公开指责别人的过错
10.(1)所有的大臣、官吏、百姓能够当面指责我的过错的,可得上等奖赏。(2)阻止人民进行批评的危害,比堵塞河川引起的水患还要严重。
11.齐王能够虚心接受邹忌的劝谏,他认识到自己受蒙蔽的情况后,下令鼓励群臣吏民进谏,并且积极采纳合理的建议。结果是齐国朝政清明,燕、赵、韩、魏都来朝见,齐国国力强盛。厉王却对召公的劝谏听不进去,还采取压制言论的手段,让卫巫监视并杀害指责他的人。结果是国人不敢说话,最终导致百姓起义,厉王被流放。
12.两篇文章都启示统治者要广开言路,不能堵塞言路。统治者要善于听取不同的意见,正视自己的问题,这样才能使国家政治清明、长治久安。同时,对待百姓的意见要以开明的态度去对待,不能采取高压政策。
五、现代文阅读
13.第一次:华安上小学第一天,“我” 牵着他的手送他到学校。第二次:华安十六岁去美国做交换生,“我” 送他到机场。第三次:华安二十一岁上大学,“我” 从高楼窗口目送他在对街等公交车。
14.第一次:华安十六岁去美国,正处于青春期,渴望独立和自由,表现出一种想要挣脱母亲束缚、走向独立的心理状态。第二次:华安二十一岁,已经成年,有了自己独立的精神世界,没有回头反映出他对母亲的关注已经不如小时候,同时也表明他在坚定地朝着自己的人生方向前行,无暇顾及身后母亲的目光,体现出他对自我独立空间的强烈追求。
15.运用外貌描写、动作描写,“小小的手”“怯怯的眼神” 细腻地描绘出孩子们初入小学时的稚嫩、胆小与对新环境的陌生感,“圈在爸爸的、妈妈的手心里” 则体现出孩子们对父母的依赖,生动形象地刻画了孩子们在成长初期与父母紧密相连的状态,为下文写孩子的成长与独立做铺垫,也引发读者对亲子关系变化的思考。
16.这句话揭示了生命中亲子关系的本质和发展规律。它表达了一种对生命成长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分离的无奈与感慨,同时也提醒父母要尊重孩子的成长与独立,学会放手,珍惜与孩子相处的每一个阶段,因为这种缘分在不断的目送中渐行渐远,无法逆转。
17.A(文中明确提到 “剪纸的起源可以追溯到纸的发明时期”,纸发明前的薄片材料镂空雕刻技法是前身,而起源与纸发明直接相关,其他选项是剪纸题材的来源,并非起源因素。)
18.D(剪纸题材不仅反映了对美好生活的期盼,还取材于众多方面,如日常生活场景等,“只” 字过于绝对,表述错误。A、B、C 选项文中均有提及且表述正确。)
19.D(阳刻保留轮廓线,剪去轮廓线以外部分,线条明快简洁;阴刻剪去轮廓线,保留轮廓线以内部分,线条细腻柔和,艺人常根据情况灵活运用两种技法,A、B 选项描述错误,C 选项 “只能单独使用” 错误。)
20.北方剪纸粗犷豪放、质朴夸张,线条简洁有力,造型大胆,注重整体神韵和气势,有强烈视觉冲击力,如陕西剪纸体现黄土高原风情;南方剪纸细腻婉约、精巧秀丽,线条流畅婉转,构图精致,注重细节刻画,如扬州剪纸展现江南水乡温婉气质。
21.挑战:传统剪纸艺人减少,传承出现断层;现代文化冲击使人们对剪纸关注度下降。机遇:国家重视传统文化,学校开设剪纸课程培养学生兴趣;文化机构举办剪纸展览、比赛促进交流传播;剪纸艺人创新,融入现代元素,符合当代审美需求。
六、写作
略九年级语文中考总复习训练题
答 题 卡
贴条形码区
姓 名:
准考证号
注意事项
答题前,考生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 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用0.5mm黑色签字笔答题,不得用铅笔或圆珠笔答题:字体工整,笔迹清晰。 请按考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纸上、试卷上答题无效。 保持卡面整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
考生禁填: 缺考标记 违纪标志 以上标志由监考人员2铅笔填涂
选择题填涂样例: 正确填涂: 错误填涂:[×] [√] [/]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基础与运用。(16分) 1.阅读下面语境,回答相应问题。(10分)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3分)
质朴( ) 斑驳( ) 潺潺( ) (2)根据拼音写汉字。(3分)
ɡǔ yùn( ) dǒu lì( ) fǔ mō( ) (3) (2分) (4) (2分) 2.【A】【B】【C】【D】(2分) 3.【A】【B】【C】【D】(2分) 4.【A】【B】【C】【D】(2分) 二、古诗阅读。(14分) 5.阅读下面语境,把古诗词填写完整。(10分) , 。《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 。《潼关》 ,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 。《沁园春 雪》 , 。《渔家傲 秋思》 6.阅读下面古诗,完成相应题目。(4分) (1)“月是故乡明” 这句诗历来被人称道,请简要分析其独特之处。(2分) 本诗表达了诗人怎样复杂的情感?请结合诗句说一说。(2分)
三、阅读名著《儒林外史》片段,回答相应问题。(5分) 7.结合整本书,选段中 A 的无耻行为具体体现在哪些事情上?(2分) 结合整本书的阅读,A 是一个怎样的人?作者塑造这一人物有怎样的社会意义?(3分) 四、文言文对比阅读。(13分) 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1)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 (2)王之蔽甚矣( ) (3)厉王虐( ) (4)国人谤王( ) 10.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2)防民之口,甚于防川。 11.齐王和厉王对于劝谏的态度有何不同?这分别导致了怎样的结果?(2分) 这两篇文章给统治者在治国理政方面有什么共同的启示?(3分) 现代文阅读。(22分) 13.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中描述的三次目送的场景。(3分) 14.文中两次提到 “他没有回头”,请分别分析这两处 “没有回头” 所反映出的华安不同的心理状态。(4分) 15.赏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小小的手,圈在爸爸的、妈妈的手心里,怯怯的眼神,打量着周遭”。(3分) 如何理解文中 “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这句话的含义?(2分) 【A】【B】【C】【D】(2分) 【A】【B】【C】【D】(2分) 【A】【B】【C】【D】(2分) 20.北方剪纸和南方剪纸风格有何不同?(2分) 21.现代社会剪纸艺术面临哪些挑战?又有哪些新的发展机遇?(2分) 写作 请根据阅读后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 600 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