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市第三十中学校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期末试卷
语文试题共8页,包括三道大题,共24道小题。全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为120
分钟。
一、
积累与运用(15分)
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按要求完成1-4题。(8分)
我们头顶的里空既美丽叉神秘。人类从诞生起,就对它充满好奇,产生种种á想,
并用有限的想象力编织出许多神话故事,如“夸父追日”“
等等。如果说这些古代神话满足了人类精神上的需求,那么古代天文学的萌生,则是人
类有意识地观察自然、观测宇宙,以满足生产生活之需的结果。为了耕种,【甲】:
为了出行【乙】:为了起居和休息,【丙】。这些都与日月星辰的天象变化有关。
早在两千三百多年前,诗人屈原就皮出了“逆古之初,谁传道之?上下未形,何由考之?”
的兵问
1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字注音(2分)
(1)xiá
想
(2)萌
生
2.为横线处补写两个符合语境的神话故事名称,写在下面。(2分)
3.填入【甲】【乙】【丙】三处的语句排序拾当的一项是(
(2分)
①人们需要辨别方向
②人们需要了解季节和气候
③人们需要掌握时间
A.⑤②①
B.②③①
c.③①②
D.②①③
4,请提取语段中画横线句子的主干(2分)
5.根据语境,补写出诗文名句。(7分)
古诗文是跨越千年直通心灵的文化遗产。当春舟泛湖,欧阳修“①
惊起沙禽掠岸飞。”(《采桑子》)以动静之景抒惬意情怀;当登临古地,杜牧
“②
”(《赤壁》)以假设历史现抑郁不平之气:
当远离世俗,陶渊明“③
”(《饮酒·其五》)以采
菊所见表自由低意:当感念赏识,李贺“④
”(《雅
门太守行》)以提剑战死明报国决心。这些大写的灵魂,这些绚烂的诗文,把并不鲜亮
的生活经营得如火如茶。无论顺境逆境,无论花谢花开,跌倒了成为长河,站起来就足
高山。这些典籍里的文化情怀,融铸成我们的精神血脉,一直流淌。
二、阅读(5分)
(一)文言文阅读(15分)
【甲】异发于吠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南举于鱼盐之中,管类吾举于士,孙
叔救希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
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
无法家棉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比患而死于安乐也。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乙】景公登射①,晏子修②礼而侍。公曰:“选射之礼,弃人厌之矣。吾欲得天
下勇士,与之图国”
晏子对曰:“君子无礼,是庶人也:庶人无礼,是禽普也。勇多则戮其君力多则杀
其长,然而不敢者,维礼之谓也。礼者,所以御民也:辔者,所以御马也。无礼而能治
国家者,吾未之闻也。”
景公曰:“善。”乃饬射③,更席,以为上客,终日问礼。
(选自《晏子春秋》,有删改)
【注释】①盛射:指走上射济的位置。古代有通过射济选拔人才的制度,射箭时有
套礼仪,所以下文说“选射之礼”。②修:依照。③饬射:整治射礼。
6.甲文作者是
时期的孟子。(1分)
7.解释(1)(2)(3)处加点字词的意思,选择(4)处正确的义项。(4分)
文言字词
释义方法
例句/选项
释义
曾益其所不能
语境推断法
(1)
而后喻
成语印证法
家喻户晓
(2):
寡人厌之矣
单音节变双音节法
(3)
更席
查阅字典法
①更改,改变,更换;②经历,经
(4)
过:③交替,交互:④另,另外。
(填序号)
8.用“/”给下面的文字断句。(只断一处)(1分)
勇多则弑其君力多则杀其长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以为上客,终日问礼。
10.孟子、晏子以雄辩著称。阅读甲、乙两文,分析其雄辩艺术。(2分)
孟子首先通过(1)
论证,列举六位历史上的著名人物事例:再由个人
推论到治理国家:最后得出中心观点“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晏子首先提出“君子要有礼仪”的观点,然后通过比喻论证,阐述了礼在御民方面
的重要作用,最后得出结论:(2)
。(用自己的话来概括)
11.孟子、景公分别认为要依靠什么来治理国家?请根据选文内容概括。(2分)
12.学校正在开展“承哲人思想,修自身德行”主题活动,请你结合甲文或乙文观点,联
系日常生活,谈一谈你的收获与启示。(3分)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