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八年级语文(上)寒假作业(4)
一、积累与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北京天安门广场,“祝福祖国”巨型花篮前,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拍照留念,感受喜庆气氛。一场文物主题展带人们回到峥嵘岁月,感悟今与昔、体味苦难和辉煌。美国旧金山唐人街,龙狮队、军鼓队热闹喧天,华侨华人汇聚一起,表达对祖国的无限眷恋。
家国共此时。对壮美河山的由zhōng( )赞叹,对灿烂文明的无比自豪,对美好生活的深情期许,对现代化强国的【甲】____ ……神州大地的每个地方,古老民族的每个儿女,都在用心倾诉、真情告白。有网友说:“祖国有我,我有祖国。”75年【乙】____,亿万人民共同见证、亲历、奋斗,标注共和国的年轮,镌刻民族的记忆。春华秋实、岁物丰成,我们( )创造了光辉的历史,( )将书写光明的未来。
1.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汉字注音。
由zhōng
镌 刻
2.文中【甲】【乙】两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孜孜以求 波涛汹涌 B.持之以恒 波澜壮阔
C.孜孜以求 波澜壮阔 D.持之以恒 波涛汹涌
3.为文中括号选择恰当的关联词( )
A.虽然……但是…… B.不仅……还……
C.只有……才…… D.如果……那么……
4.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叙事散文《背影》《白杨礼赞》运用象征手法,歌颂坚强、团结向上的精神和意志。
B.他酒没沾唇,心早就热了。(这个句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
C.消息正文的结构通常是按照重要性递减的原则安排的,即所谓“倒金字塔结构”。
D.传记作品在记述事件时,不一定像散文、小说那样对人物做细致入微的描摹。
二、单选题
5.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国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人民解放军好似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长江风平浪静,我军万船齐放,直取对岸,不到二十四小时,三十万人民解放军即已突破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地区。
(1)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三十万人民解放军即已突破敌阵”的宾语是“敌阵”。
B.“溃退”是动词,“敌阵”是名词。
C.“三”是数词,“纷纷”是形容词。
D.“万船齐放”是主谓短语,“直取对岸”是动宾短语。
6.下面各项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任何艺术作品都是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统一。作为书法,其内容就是书法文本。书法文本是书家精神品格和情感表达最直接的载体,受到历代书家的高度重视。那些历代沉淀下来的书法经典,经过历史的冲刷洗礼,更加璀璨耀眼,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书法文本堪称绝伦。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的《兰亭集序》,笔画纤细轻盈,潇洒流利,直观呈现了行书独特的字体风貌,展示出王羲之出神入化的书法技艺,其文本内容融汇儒、道两家思想,描绘了兰亭的景致和聚会的乐趣,抒发了作者对盛事不常、“修短随化,终期于尽”的感叹。字体、技法和文本内容完美结合,深刻体现出书者对所处时代文化精神的精准把握。
A.“高度”是名词,“洗礼”是形容词,“那些”是代词。
B.“潇洒流利”是并列短语,“更加璀璨耀眼”是偏正短语。
C.“最直接的载体”是偏正短语,“完美统一”是补充短语。
D.“技法和文本”是并列短语,“对”是动词,“的”是助词。
7.下列关于语法知识及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
A.“品质优良”“勤劳睿智”“全面小康”分别是偏正短语、并列短语、主谓短语。
B.“诸如此类浩如烟海诗文,为茶叶增添别样的魅力。”主干是“诗文增添魅力”。
C.新闻是新近发生或变动的事实信息,其基本特征是“用事实说话”,要素包括:何时、何地、何事、何人、何故、如何。
D.中秋节又称团圆节,主要习俗有赏月、观潮、吃月饼等。“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是诗人中秋之夜抒发思亲之情的名句。
8.下列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一触到水,我们刚到的客人就会叫起来,似乎他们溅起的水花能抖掉那脆弱的香蒲身上的冬天。(句中加点词语都是动词)
B.挑拨离间、 目眩神迷、有益无损、人情世故。(四个短语的结构类型一样)
C.“四书 ”之一的《大学》里这样说:一个人教育的出发点是“格物致知”。 (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
D.一些薄云掠过月亮时,就像丽江古城中, 一个银匠,正在擦拭一只硕大的银盘。(句中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9.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长途跋涉”“顶天立地”“器宇轩昂”“旁逸斜出”这几个短语的类型全都不一样。
B.“母亲那种勤劳俭朴的习惯,母亲那种宽厚仁慈的态度,至今还在我心中留有深刻的印象。”这个句子的主干是“母亲留有印象”。
C.“在春天,我们以同样感动的眼光看着山坡上那些小牛犊。”这个句子的成分划分是:[在春天],我们[以同样感动的眼光]看着(山坡上)(那些)小牛犊。
D.“我们要热爱学习。”“我们不能荒废青春。”“难道就能让游戏把我们的青春耽误?”这三个句子的语气是由弱到强。
三、填空题
选词填空。
10.假使它估量到外面有雨或风暴—— (懦弱 纤弱)的幼虫蜕皮的时候,这是一件顶重要的事情。
11.然而它仍然 (毫无顾忌 无动于衷),让自己牺牲。
四、名著导读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宴桃园豪杰三结义
榜文行到涿县,引出涿县中一个英雄。那人不甚好读书;性宽和,寡言语,喜怒不形于色;素有大志,专好结交天下豪杰;生得身长七尺五寸,两耳垂肩,双手过膝,目能自顾其耳,面如冠玉,唇若涂脂;中山靖王刘胜之后,汉景帝阁下玄孙,姓刘名备,字玄德。玄德父刘弘。弘曾举孝廉,亦尝作吏,早丧。玄德幼孤,事母至孝;家贫,贩屦织席为业。家住本县楼桑村。其家之东南,有一大桑树,高五丈余,遥望之,童童如车盖。相者云:“此家必出贵人。”玄德幼时,与乡中小儿戏于树下,曰:“我为天子,当乘此车盖。”叔父刘元起奇其言,曰:“此儿非常人也!”因见玄德家贫,常资给之。年十五岁,母使游学,尝师事郑玄、卢植,与公孙瓒等为友。
及刘焉发榜招军时,玄德年已二十八岁矣。当日见了榜文,慨然长叹。随后一人厉声言曰:“大丈夫不与国家出力,何故长叹?”玄德回视其人,身长八尺,豹头环眼,燕颔虎须,声若巨雷,势如奔马。玄德见他形貌异常,问其姓名。其人曰:“某姓张名飞,字翼德。世居涿郡,颇有庄田,卖酒屠猪,专好结交天下豪杰。恰才见公看榜而叹,故此相问。”玄德曰:“我本汉室宗亲,姓刘,名备。今闻黄巾倡乱,有志欲破贼安民,恨力不能,故长叹耳。”飞曰:“吾颇有资财,当招募乡勇,与公同举大事,如何?”玄德甚喜,遂与同入村店中饮酒。
正饮间,见一大汉,推着一辆车子,到店门首歇了,入店坐下,便唤酒保:“快斟酒来吃,我待赶入城去投军。”玄德看其人:身长九尺,髯长二尺;面如重枣,唇若涂脂;丹凤眼,卧蚕眉,相貌堂堂,威风凛凛。玄德就邀他同坐,叩其姓名。其人曰:“吾姓关名羽,字长生,后改云长,河东解良人也。因本处势豪倚势凌人,被吾杀了,逃难江湖,五六年矣。今闻此处招军破贼,特来应幕。”玄德遂以己志告之,云长大喜。同到张飞庄上,共议大事。飞曰:“吾庄后有一桃园,花开正盛;明日当于园中祭告天地,我三人结为兄弟,协力同心,然后可图大事。”玄德、云长齐声应曰:“如此甚好。”
次日,于桃园中,备下乌牛白马祭礼等项,三人焚香再拜而说誓曰:“念刘备、关羽、张飞,虽然异姓,既结为兄弟,则同心协力,救困扶危;上报国家,下安黎庶。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愿同年同月同日死。皇天后土,实鉴此心,背义忘恩,天人共戮!”誓毕,拜玄德为兄,关羽次之,张飞为弟。
12.下面词语中字形及加点字的字音有误的一项是()
A.慨然(kǎi)
倚势凌人(yǐ)
B.应幕(yīng)
燕颔虎须(hé)
C.长髯(rán)
面如冠玉(guān)
D.斟酒(zhēn)
天人共戮(lù)
1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面对突如其来的噩耗,他两眼无光,神情呆滞,喜怒不形于色,一动不动地僵在那里。
B.随着世界各地新冠疫情的持续加重,中国第一时间伸出援助之手,“山川异域,风月同天”,人类只有协力同心,世界才能和平美好。
C.“桃李天下,传承一家”,鲐背之年的叶嘉莹先生依然孜孜不倦,坚守初心,鞠躬尽瘁,无怨无悔地耕耘在中国古典诗词的园地上。
D.三军仪仗队的阵容威风凛凛:列队时个个昂首挺胸,行进时人人步伐坚定,不愧是国威、军威的代表。
14.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西游记》中,蟠桃盛会,桃子被赋予了“延年益寿”的寓意;《桃花源记》中,“世外桃源”成为人们心目中的“理想地”;《桃夭》中,桃花象征着美好的爱情。
B.古代常在家屋旁栽种桑树和梓树,后“桑梓”也就成了故乡的代名词。《儒林外史》中“世先生同在桑梓”中的“桑梓”意为家乡。
C.古代统治者对普通民众的称呼有很多,如“布衣”“白丁”“大丈夫”“黎庶”“苍生”“氓”等。
D.古代祭祀,祭品中牛、羊、猪三牲俱全,叫太牢;只用羊、猪,叫少牢。祭祀中用的牛、羊、猪之类的祭品叫“牺牲”。《曹刿论战》中“牺牲玉帛”,“牺牲”一词就是这层含义。
15.下列对选文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从《三国演义》全书的艺术构思来说,写桃园三结义,既引出全书的三位主要英雄,又揭示全书将要从多方面加以表现的“忠义”主题。
B.选文对刘关张三人的肖像描写,均运用了夸张、比喻、借代的修辞手法,并采用语言、心理等描写方法,表现了鲜明的人物个性。
C.选文写刘备时,运用了侧面描写,写出了刘备的幼有大志,异于常人;写张飞,用了语言描写,表现了他性格直率,慷慨豪爽,重义轻利。
D.刘备“有志破贼安民”,张飞愿“与公同举大事”,关羽听到玄德的志向“大喜”等描述说明三人志同道合,也说明当时人们都厌倦战乱,渴望天下太平。
五、综合性学习
学校将举办“人无信不立”的综合性学习主题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以下任务。
16.请问在这几个典故中,与“诚信”有关的三个是 ____
① 商鞅立木 ② 伯牙绝琴 ③ 曾子烹彘
④ 割席断交 ⑤ 一诺千金
A.②③⑤ B.①③⑤ C.①④⑤ D.②④⑤
17.请你给下面的消息拟一个恰当的标题。
本报讯 为了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体现公平公正的考试原则,9月6日上午10点,实验中学八年级召集各班学生代表于广勤楼前坪举行诚信考试宣誓活动。出席此次活动的主要嘉宾有:八年级年级组长曾丽南老师,副组长谭伟老师以及各班班主任。曾老师热情洋溢的讲话拉开了宣誓活动序幕,她希望同学们能够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诚实守信的传统美德,为自己的人生道路勾画最美的线条;随后,由年级学生会主席带领全体同学庄严宣誓,现场气氛庄重严肃,充分体现了同学们践行诚信考试的决心;最后,各嘉宾、同学在横幅上签名并留影纪念。
(通讯员:张真卓 袁云涛)
六、现代文阅读
18.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各题。
材料一:表达赞美总是“yyds"(永远的神),万物皆可“绝绝子”,(①)的竞争都称之为“神仙打架”….…当我们打开社交网站,放眼望去都是类似的流行语表达。有人担心,各种“梗”(②)着网络空间,会让一些人离开“梗”就不会说话。“文字失语”现象真的愈发严重了吗?
一摘自2021年11月《青年文摘》
材料二:什么是“文字失语”?概而言之,就是难以准确表达自身感受。创建于2021年1月的豆瓣小组"文字失语者互助联盟”,如今拥有近27万名成员,他们这样介绍自己:“长期以来,作为倾听者和旁观者的我们,逐渐忘记怎么清楚地运用文字表达自己的情绪和观点,如何组织文字的逻辑。”
在万物皆可“绝绝子”的网络语境中,表达似乎变得(③)。从热梗到表情包,从影视作品截图到网络段子,所有可见的表达都有现成的素材可供随时取用。就比如,经历了一件惊心动魄的事情,讲一大通却说不到自己真正想要表达的点上,一个“你懂我意思吧”的表情包就能(④)尴尬并将对话继续下去。
一摘自“人民日报评论”微信公众号文章《“文字失语者”的窘境》
材料三:
社会学家伯格曼有一个著名的理论,叫“装置范式理论”。在电子媒介时代,我们的表达和交流越来越依赖电子媒介装置,这些装置已经深深嵌入人们的日常表达,甚至成为身体的一部分,让人觉察不到它们的存在。
短视频、表情包、流行语、梗、段子,很多人看上去所谓的“能说”,不过是依赖这些“装置”而已,离开电子媒介装置语言,便严重失语了:那什么、是吧、你懂的。必须有意识地跳出对流行语的依赖,我们才能恢复文字自我生成的能力。
其一,多读纸质书,少看视频。再精彩、再有知识含量的短视频,都是代替不了纸质经典阅读的。绝大多数短视频不是用来学习和思考的,而是娱乐和消遣的。那种诉诸直观、快感、趣味的画面,只会带来感官刺激、激发消费欲望。而读书不一样,阅读与思考密不可分,能促进我们思考并输出文字。
其二,多创造机会自己去“秀”,少看脱口秀。____,____。____,____。脱口秀语言也是别人的语言,跟着重复那些所谓的爆梗、包袱,免除自己去说去写的劳苦,自己的表达能力得不到锻炼。实在觉得语言干瘪贫乏的话,多看看经典文学作品中对美好事物是如何表达的。语言干瘪,张口就是“牛啊”“yyds" 那么几个词,说明缺少丰富的阅读。
其三,戒除对网络用语、省略语、表情包的依赖。不要把碎片化的朋友圈、微博当成表达的唯一渠道,养成把想法写成长文字的习惯。不要让网络社交替代现实社交。
——摘自《新华每日电讯》《如何应对"文字失语症”》
(1)下列词语注音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翘首(qiáo) 镌刻(juàn) 锤炼 诚慌诚恐
B.诘责(jié) 尴尬(gān gà) 萎缩 惊心动魄
C.炽热(zhì) 踌躇(chóu chú) 躁热 惟妙惟肖
D.倔强(juè) 要挟(yāoxié ) 喧泄 沧海桑田
(2)将下列词语依次填入材料中( )里,最恰当的一项是( )。
A.①棋逢对手 ②充斥 ③轻而易举 ④缓解
B.①针锋相对 ②充满 ③轻而易举 ④缓和
C.①棋逢对手 ②充满 ③轻车熟路 ④缓和
D.①针锋相对 ②充斥 ③轻车熟路 ④缓解
(3)材料二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正确的一项是( )。
A.长期以来,我们作为倾听者和旁观者,逐渐忘记了如何组织文字的逻辑、怎么清楚地运用文字表白自己的情绪和观点。
B.长期以来,作为倾听者和旁观者的我们,逐渐忘记了如何组织文字的逻辑、怎么清楚地运用文字表达自己的情绪和观点。
C.长期以来,作为倾听者和旁观者的我们,尽管逐渐忘记了如何组织文字的逻辑、还忘记了怎么清楚地运用文字表达自己的情绪和观点。
D.长期以来,我们作为倾听者和旁观者,逐渐忘记了怎么清楚地运用文字表达自己的情绪和观点,忘记了如何组织文字的逻辑。
(4)将下列句子依次填入材料三的横线处,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相反,哄堂大笑中甚至会压抑你的表达,让人更不敢开口说话
②脱口秀很少是临场脱口而出、语言天赋的体现
③看脱口秀只是娱乐,并不能提高你的文字表达能力和交流欲望
④大多是提前写好的文案然后照着提词器念
A.②③①④ B.②①③④ C.②④①③ D.②④③①
(5)要克服“文字失语症”,需注重平时的语言表达训练。而训练可以先从模仿开始。请仿照例文,把仿写的空缺部分补充完整。
例文:
如果想看见彩虹 就别抱怨下雨
如果想见到繁星 就别害怕天黑
每朵乌云背后都有阳光 乌云散去光更强
每片星辰都伴随黑暗 夜色越暗星越亮
前路漫漫亦灿灿
愿你在踌躇不前时 多一些勇气
往事堪堪亦澜澜
愿你在逆流而上时 多一份激情
——新东方董宇辉
仿写:
如果想看见山顶 就别抱怨曲折
如果想到达远方 ① 。
每个荆棘背后都有曲径通幽 荆棘拨开道路更坦
每次激浪过后都有浪静风恬 激浪过后方向更明
路途险险亦绮绮
愿你在失意落魄时 ② 。
人生遥遥亦冀冀
愿你在求而不得时 ③ 。
答案解析
【答案】1.衷;juān
2.C
3.B
4.A
【解析】(1)第一空:根据拼音“zhōng”,结合语境“对壮美河山的由衷赞叹”,可以推断出这个字应该是“衷”,表示内心的真实情感。
第二空:“镌刻”的“镌”字,根据汉字规范,其读音为“juān”,是一个形声字,从金,从隽( juàn),隽亦声。“金”指金属刻刀,“隽”意为“鸟形尖锐”,引申为“小而尖”。“金”与“隽”联合起来表示“用金属小刻刀刻写”。
故答案为:衷;juān
(2)甲处:根据语境“对现代化强国的【甲】……”,结合选项,“孜孜以求”指孜孜不倦地追求,表示对目标的执着追求;“持之以恒”指长久地坚持下去,强调坚持的时间长。此处更侧重于对现代化强国的追求,故“孜孜以求”更合适。
乙处:根据语境“75年【乙】……,亿万人民共同见证、亲历、奋斗”,结合选项,“波澜壮阔”形容水面辽阔,现比喻声势雄壮或规模宏大;“波涛汹涌”形容波浪又大又急。此处形容75年的发展历程,更侧重于其规模宏大、声势雄壮,故“波澜壮阔”更合适。
故答案为:C
(3)根据语境“我们( )创造了光辉的历史,( )将书写光明的未来”,可以看出前后两个分句之间是递进关系,即先肯定过去的成就,再展望未来。结合选项,“不仅……还……”表示递进关系,符合语境;“虽然……但是……”表示转折关系,不符合语境;“只有……才……”表示条件关系,不符合语境;“如果……那么……”表示假设关系,不符合语境。
故答案为:B
(4)A项:《背影》是朱自清的一篇叙事散文,主要讲述了作者与父亲在车站分别的情景,并没有运用象征手法;《白杨礼赞》则是一篇托物言志的散文,运用了象征手法,以白杨树象征北方的农民和中华民族的坚强不屈、团结向上的精神。因此,A项表述不正确。
B项:“他酒没沾唇,心早就热了”这句话通过夸张的手法,表现了人物内心的激动和热情,符合夸张修辞手法的特点。
C项:消息正文的结构通常是按照重要性递减的原则安排的,即先报道最重要的内容,再逐渐报道次要的内容,这种结构被称为“倒金字塔结构”,符合消息写作的特点。
D项:传记作品在记述事件时,更注重对事件的客观描述和人物的整体形象塑造,不一定像散文、小说那样对人物进行细致入微的描摹,符合传记作品的特点。
故答案为:A
(1)本题考查汉字的正确书写和读音。对于拼音写汉字,要准确记忆汉字的拼写,并结合语境进行推断;对于汉字注音,要熟悉汉字的常见读音和读音规则,注意多音字和易错字的读音。
(2)本题考查词语的辨析与运用。要准确理解词语的含义,并结合语境进行辨析,注意词语的侧重点、适用范围和感彩等。
(3)本题考查关联词的辨析与运用。要准确理解关联词的含义和用法,并结合语境进行辨析,注意前后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
(4)本题考查文学常识和修辞手法的辨析。要准确记忆和理解相关文学作品的内容和特点,以及修辞手法的定义和用法,并结合选项进行辨析。对于易混淆的知识点,要加强理解和记忆。
1.第一空:根据拼音“zhōng”,结合语境“对壮美河山的由衷赞叹”,可以推断出这个字应该是“衷”,表示内心的真实情感。
第二空:“镌刻”的“镌”字,根据汉字规范,其读音为“juān”,是一个形声字,从金,从隽( juàn),隽亦声。“金”指金属刻刀,“隽”意为“鸟形尖锐”,引申为“小而尖”。“金”与“隽”联合起来表示“用金属小刻刀刻写”。
故答案为:衷;juān
2.甲处:根据语境“对现代化强国的【甲】……”,结合选项,“孜孜以求”指孜孜不倦地追求,表示对目标的执着追求;“持之以恒”指长久地坚持下去,强调坚持的时间长。此处更侧重于对现代化强国的追求,故“孜孜以求”更合适。
乙处:根据语境“75年【乙】……,亿万人民共同见证、亲历、奋斗”,结合选项,“波澜壮阔”形容水面辽阔,现比喻声势雄壮或规模宏大;“波涛汹涌”形容波浪又大又急。此处形容75年的发展历程,更侧重于其规模宏大、声势雄壮,故“波澜壮阔”更合适。
故答案为:C
3.根据语境“我们( )创造了光辉的历史,( )将书写光明的未来”,可以看出前后两个分句之间是递进关系,即先肯定过去的成就,再展望未来。结合选项,“不仅……还……”表示递进关系,符合语境;“虽然……但是……”表示转折关系,不符合语境;“只有……才……”表示条件关系,不符合语境;“如果……那么……”表示假设关系,不符合语境。
故答案为:B
4.A项:《背影》是朱自清的一篇叙事散文,主要讲述了作者与父亲在车站分别的情景,并没有运用象征手法;《白杨礼赞》则是一篇托物言志的散文,运用了象征手法,以白杨树象征北方的农民和中华民族的坚强不屈、团结向上的精神。因此,A项表述不正确。
B项:“他酒没沾唇,心早就热了”这句话通过夸张的手法,表现了人物内心的激动和热情,符合夸张修辞手法的特点。
C项:消息正文的结构通常是按照重要性递减的原则安排的,即先报道最重要的内容,再逐渐报道次要的内容,这种结构被称为“倒金字塔结构”,符合消息写作的特点。
D项:传记作品在记述事件时,更注重对事件的客观描述和人物的整体形象塑造,不一定像散文、小说那样对人物进行细致入微的描摹,符合传记作品的特点。
故答案为:A
5.【答案】(1)C
【解析】本题考查语法知识的掌握和辨析。
C:“纷纷”是副词,充当状语。
故答案为:C。
本题考查学生对语法知识的掌握和辨析,考生应注意平时的识记和理解,对选项进行逐项的审读,正确辨析。
6.【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语法。
A.“高度”是名词,“洗礼”是名词,“那些”是代词。
B.“潇洒流利”是并列短语,“更加璀璨耀眼”是偏正短语。
C.“最直接的载体”是偏正短语,“完美统一”是并列短语。
D.“技法和文本”是并列短语,“对”是介词,“的”是助词。
故答案为:B。
本题考查语法。 短语类型有偏正短语、主谓短语、并列短语、同位短语、介词短语、动宾短语、中补短语(后补短语)、联合短语。
7.【答案】A
【解析】 A .“品质优良”是主谓短语,“勤劳睿智”是并列短语,“全面小康”是偏正短语。
故答案为: A
本题考查语法知识。从结构关系看,短语可以分为:主谓短语、偏正短语、动宾短语、动补短语、并列短语、介宾短语。根据不同短语进行分类
8.【答案】C
【解析】A.选项中的“一触到水”、“会叫起来”、“似乎”、“抖掉”均为动词,分析正确;
B.“挑拨离间”、“目眩神迷”、“有益无损”“人情世故”均为并列结构的短语,分析正确;
C.引号内的内容作为直接引语,句号应放在引号内即“格物致知。”,分析有误;
D.句子中将“薄云掠过月亮”比作“银匠擦拭银盘”,使用了比喻修辞手法,分析正确。
故答案为:C
本题考查汉语语法中词性、短语、标点符号、修辞手法。做好此题目需要认真审题,按照题干要求做好每一个选项,最后做出正确选择。语法知识比较复杂,需要同学们系统学习,详细掌握,长期积累。这样才能做好这类题目。
9.【答案】C
【解析】A.“长途跋涉”和“顶天立地”都是并列短语,由两个意义相近或相对的词组成;“器宇轩昂”是主谓短语,由主语“器宇”和谓语“轩昂”组成;“旁逸斜出”是偏正短语,但这里的“旁”和“斜”更偏向于描述“逸”和“出”的方式或方向,不过从广义上看,它仍可以视为一种偏正结构。但关键在于,“长途跋涉”和“顶天立地”的短语类型是相同的;
B.句子的主干是去掉所有修饰成分后的核心意思。这个句子的主干应该是“习惯、态度留有印象”,或者更简洁地表述为“(那些)留有印象”,但考虑到句子的完整性和准确性,“习惯、态度留有印象”更为合适。然而,B项只提到了“母亲留有印象”,忽略了“习惯”和“态度”这两个关键信息;
C.这个句子的成分划分是正确的。其中,“在春天”是时间状语,描述了动作发生的时间;“我们”是主语,是动作的执行者;“以同样感动的眼光”是方式状语,描述了动作的方式;“看着”是谓语,表示动作;“山坡上那些”是定语,修饰宾语“小牛犊”;
D.这三个句子的语气并不是由弱到强。“我们要热爱学习。”是一个陈述句,语气相对平和;“我们不能荒废青春。”也是一个陈述句,但带有更强的否定和劝诫意味,语气略强于前一句;但“难道就能让游戏把我们的青春耽误?”是一个反问句,虽然表达的是否定的意思,但反问句通常带有更强的语气和反问的意味,用于强调某种观点或态度。然而,从语气的直接性和强烈程度来看,它并不一定比第二个陈述句更强。更重要的是,这三个句子的语气并不是简单的由弱到强排列。
故答案为:C
本题考查提取句子的主干。按照“主语+谓语+宾语”的格式提取即可。
【答案】10.纤弱
11.无动于衷
【解析】(1)本题考查词语运用能力。选词填空,先要分析词本身的意思,根据语境判断选用,要分析句子之间的关系、句子中成分搭配的关系、修饰语与中心语的关系。
(2)本题考查成语运用,做好此题的关键要熟知成语的意义,平时要多积累一些常用成语。3、本题考查关联词语的使用。解答此题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进行判断:1、理解句子内容,明辨分句间的关系。2、充分利用已知推断未知。3、从宏观入手,逐层推断。
10.“懦弱” 通常用来形容性格上软弱、胆小,而 “纤弱” 侧重于形容身体纤细、柔弱。这里形容幼虫的身体状态,用 “纤弱” 更合适,表示幼虫身体柔弱,蜕皮对它来说是顶重要的事情。故答案为:纤弱
11.“毫无顾忌” 表示没有什么顾虑、畏惧;“无动于衷” 表示对事物不关心、不被打动。根据语境,这里是说它不考虑自身而做出牺牲,用 “毫无顾忌” 更能体现出它的这种奉献精神。故答案为:无动于衷
【答案】12.B
13.A
14.C
15.B
【解析】⑴本题考查字音的辨析。考题中所涉及到的词语大都来自教材中的课文。这就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对字音的识记和积累,尤其是教材中的“读读写写”与“课下注释”,特别是多音字、同音字和形近字,拼读时应结合其在不同语境中的词性或意义加以区分和掌握。
⑵本题考查成语的正确使用能力。成语的理解与运用,首先要把握成语的准确含义,再结合具体的语境做出分析与判断。成语的误用一般容易出现几种情况:色彩不当、轻重不分、词义不明、谦敬误用、语境不和等等。
⑶本题考查文学常识。解答此类题目,需要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对于重点作家、重要文体必须熟记。对作品中的重要内容应熟练掌握,针对作品中的人物、情节做出正确的评价。
⑷考查对名著的理解。阅读名著要注意积累的广泛性,既要注意名著表面的知识,如作者、人物及故事,还要知道一些细节,并且及时做好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常读常新,逐步深化印象。做题时才能得心应手。
12.本题考查生字的读音。ACD.正确。B.有误,“应幕”中的“幕”写作“募”,“燕颔虎须”中的“颔”读作“hàn”。
故答案为: B
13.本题考查词句的理解和运用。A.有误,“喜怒不形于色”指高兴和愤怒不表现在脸上。指人沉着有涵养,感情不外露。用在此处不对。BCD.正确。
故答案为: A
14.本题考查文化常识。ABD.正确。C.有误,“大丈夫”不是对普通民众的称呼,指的是有志气、有节操、有作为的男子。
故答案为: C
15.本题考查对名著的理解。ACD.正确。B.有误,对三人的肖像描写,运用夸张和比喻的修辞,并未用到借代。主要运用语言描写刻画人物形象,并未用到心理描写。
故答案为: B
【答案】16.B
17.实验中学八年级举行诚信考试宣誓活动
【解析】(1)本题考查成语的积累。解答本题要靠平时的成语积累,在平时的学习中要熟记成语的字形,重点词及成语的意思。
(2)本题考查新闻标题的拟写。新闻标题拟写的要求:1、标题所提示的事实,要与新闻内容一致。2、标题中的论断在新闻中要有充分依据。
16.商鞅立木:商鞅通过悬赏搬木柱立信,让百姓相信官府法令的严肃性,体现了诚信在政令推行中的重要性,与诚信密切相关。伯牙绝琴:主要讲述的是伯牙与子期之间的知音情谊,当子期去世后伯牙摔琴,重点在于知音难觅的情感表达,而非诚信主题。曾子烹彘:曾子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教育孩子要诚实守信,哪怕是对孩子的一个小小承诺也不能违背,是诚信教育的典范事例。割席断交:侧重于体现朋友之间志趣不同而绝交,与诚信的关联不大。一诺千金:强调承诺的价值如同千金般珍贵,突出了诚信守诺的重要性。所以与 “诚信” 有关的是①③⑤,
故答案为:B
17.消息的主要内容是实验中学八年级举行诚信考试宣誓活动,包括活动的时间(9 月 6 日上午 10 点)、地点(广勤楼前坪)、参与人员(八年级各班学生代表、年级组长、副组长及班主任等)以及活动的流程(曾老师讲话、宣誓、签名留影等)。标题需要准确概括消息的核心事件,“实验中学八年级举行诚信考试宣誓活动” 能够简洁明了地涵盖这些关键信息,让读者快速了解消息的大致内容。故答案为:实验中学八年级举行诚信考试宣誓活动
18.【答案】(1)B
(2)A
(3)B
(4)C
(5)就别畏惧路长;多一份坚韧;添一份坚持
【解析】(1)A .“镌刻(juàn)” 错误,应读作 “juān”;“诚慌诚恐” 错误,应为 “诚惶诚恐”。
B.正确。
C.“炽热(zhì)” 错误,应读作 “chì”;“躁热” 错误,应为 “燥热”。
D.“倔强(juè)” 错误,应读作 “jué”;“要挟(yāoxié)” 错误,应读作 “yāo xié”;“喧泄” 错误,应为 “宣泄”。
(2) ①“棋逢对手”比喻双方本领不相上下,在此语境中形容竞争双方实力相当,符合语境, “针锋相对”比喻双方策略、论点等尖锐地对立,原文强调的是双方实力相当,而非对立;“充斥”指充满、塞满,多含贬义, “充满”为中性词,故“充斥”更合适 ;“轻而易举”形容事情容易做,不费力气,用于表达在网络语境中表达变得容易,符合语境, “轻车熟路”指赶着装载很轻的车子走熟悉的路,比喻事情又熟悉又容易办,但原文强调的是表达变得容易,而非事情容易办;“缓解”指使紧张情绪或严峻形势等缓和下来,用于形容表情包能缓解尴尬, “缓和”多指气氛、关系等,与“尴尬”搭配不如“缓解”恰当。
(3) 这句话的主要问题在于语序不当,即“怎么清楚地运用文字表达自己的情绪和观点”与“如何组织文字的逻辑”之间的顺序需要调整。
(4)首先,应该是介绍脱口秀的特点,即②句,它提出了一个观点,即脱口秀的内容往往不是即兴的。然后,用④句来解释这个观点,说明脱口秀的内容大多是提前准备好的。接着,用①句来转折,指出尽管脱口秀可能带来欢乐,但也可能压抑人的表达欲望。最后,用③句来总结,强调看脱口秀并不能提高文字表达能力和交流欲望。
(5)原文采用了“如果...就...”的假设句式,以及“每...都...”的并列句式,营造出一种对比和转折的效果。仿写时也应遵循这种结构,保持句子的平衡和韵律。每一段都以自然景观或自然现象作为比喻,引出人生的哲理或态度。仿写时同样需要选取恰当的意象,以生动形象地表达主题。
故答案为:(1)B;(2)A;(3)B;(4)C;(5)就别畏惧路长;多一份坚韧 ;添一份坚持
(1)本题考查学生对字音的识记能力。需要学生在平时读课文时,养成仔细观察的习惯,注意读音、字形,并注意在具体语境中体会读音及书写。
(2)本题考查词语运用能力。选词填空,先要分析词本身的意思,根据语境判断选用,要分析句子之间的关系、句子中成分搭配的关系、修饰语与中心语的关系。
(3)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与修改。辨析并修改病句,一般来说,一看语法通不通,二看意思对不对,三看修辞妥不妥。要想快速而准确地辨析病句,除了平时多阅读,增强语感外,还应该掌握一定的方法,如语感审读法、枝干梳理法、逻辑分析法。
(4)本题考查学生的句子排序能力。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平时加强阅读领悟能力的培养,具备较强的逻辑分析能力,通过抓关键词,抓中心句,句与句之间的连接词去逐句推敲。
(5)本题考查学生的仿写能力,解答好此题,首先要审视好被仿写句的特点,如句式,修辞等方面,再就是注意语意通顺连贯。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