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八年级语文(上)寒假作业(6)
一、单选题
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B.律诗要求第二、四、六、八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
C.“他酒没沾唇,心早就热了"“征蓬出汉塞,归雁人胡天”都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
D.新闻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新闻包括消息、特写、通讯、新闻评论等,狭义的新闻指的是消息。
2.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是一篇通讯,表达了中国人民铭记历史,捍卫和平的强烈愿望。
B.《三峡》选自《水经注》,作者郦道元。文章按照春夏秋冬的顺序描写三峡四季山水,表现了三峡的壮丽风光。描写动静结合,有张有弛;语言简练、生动。
C.《藤野先生》选自小说集《朝花夕拾》,作者鲁迅,原名周树人,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
D.“托尔斯泰这对眼睛里有一百只眼珠。”运用了夸张的手法。
3.下面句子运用修辞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白云似在她的头顶飘浮,飞鸟掠过她的身旁。(比喻)
B.轻舒双臂,向上举起,只见吕伟轻轻一蹬,就向空中飞去。(比拟)
C.她那修长美妙的身体犹如被空气托住了,衬着蓝天白云,酷似敦煌壁画中凌空翔舞的“飞天”。(比喻)
D.几串白色的气泡拥抱了这位自天而降的仙女。(拟人)
4.下列语文知识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A.“大数据改变了贵州,其实, 贵州不是也改变着大数据吗?”这句话运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
B.“拒绝毒品”“品行端正”“交通安全意识”依次是动宾短语、 主谓短语、偏正短语。
C.“在贵州,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已深入人心。 ”句中“在贵州”是定语。
D.“苗绣;蜡染;银饰等民族艺术品展现了多彩的贵州文化。 ”句中的分号应该改为顿号。
5.下列句子中没有运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仰着头,才望见峰顶,中间是一线蔚蓝的天空。
B.隔壁教室里好像是李老师在上课 。
C.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D.拥有这么好的资源却不利用,这不是一种资源浪费吗?
二、积累与运用
6.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各题
①阅读精典,就是和文学作品心灵对话: 《藤野先生》中鲁迅笔下的“清国留学生”的速成班,“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除下帽来,“油光可鉴”。他对此深恶痛绝,便来到仙台学医,但(nì)____名信事件和看时事片时的喝彩声打碎了鲁迅的学医救国梦 □ 他毅然拿起笔同反动势力进行着毫不妥协的斗争 □ 不辍劳作、宽厚仁慈的朱德母亲让人感动, 目光犀利的托尔斯泰“这对眼睛里有一百只眼珠”,
②为镭殚精竭虑的居里夫妇给我们极大的振撼。
(1)给文中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不辍劳作
nì 名
(2)选文中画直线句子所运用的修辞方法,正确的一项是( )
A.比喻 拟人 B.夸张 比喻
C.夸张 夸张 D.拟人 拟人
(3)选文画曲线句子的词语中有错别字,请找出来并改正。
① 改正 ② 改正 ;
(4)选文两“□”处应填写标点符号,正确的一项是( )。
A.逗号 分号 B.顿号 句号 C.逗号 逗号 D.逗号 句号
三、填空题
在括号内写出下列句子的说明方法。
7.苏州园林与北京的园林不同,极少使用彩绘。
8.阶砌旁边栽几丛书带草。墙上蔓延着爬山虎或者蔷薇木香。
9.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
10.四扇,八扇,十二扇,综合起来看,谁都要赞叹这是高度的图案美。 。
四、名著导读
11.名著阅读。
七月时节,当我们这里的昆虫,为口渴所苦,失望地在已经枯萎的花上,跑来跑去寻找饮料时,蝉则依然很舒服,不觉得痛苦,用它突出的嘴——一个精巧的吸管,尖利如锥子,收藏在胸部——刺穿饫之不竭的圆桶。它坐在树的枝头,不停地唱歌,只要钻通柔滑的树皮,里面有的是汁液,吸管插进桶孔,它就可饮个饱了。
(1)上面文段选自被誉为“ ”的《昆虫记》,作者是法国作家 。
(2)这段文字运用 的修辞手法,生动有趣地描绘了蝉在炎夏的 吸食树中汁液的情态。
五、综合性学习
12.班级组织开展以“诚信”为主题的语文系列活动。
①诚信是一颗星,一颗天幕中最小的星,但它却努力放出最闪亮的光;诚信是一杯浓浓的热茶,它让疲惫的人们感到心灵的慰藉,以至沁人心脾;诚信是我手中的一颗种子,不论走到哪里,我都要让它在那里生根发芽。
②生命就是一片汪洋大海,海上有狂风,充满了危险,每个人都是海中的孤叶小舟。就让诚信来做你
的舵手,只有这样,船才不会倾覆,资本才不会湮没。
③等到成功之日,细嗅其香时,你也许会忘记你的诚信。因为,它就是这样朴实,这样无私。
(1)朗诵组同学朗读了《人生从诚信起航》。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①段运用排比、比喻的修辞手法,增添了文章的表达力。
B.文中加点的词“慰藉”的读音是[wèijiè]。
C.文中画横线的两个短语结构不同。
D.第②段朗读时要声音低沉,语气舒缓,语调平静。
(2)故事:有一次,毛泽东曾经花了整整一个夏天走遍他的家乡湖南全省。他靠挨家挨户替农家做工换饭吃,有时候甚至靠行乞。有一次他几天不吃饭,只吃些硬豆和水——这又是一种“锻炼”肠胃的方法。他早年在这次农村漫游中所结交的友谊,日后对他是有很大价值的,因为十年以后,他开始把湖南的成千上万的农民组成了有名的农民协会,这到一九二七年国共分裂后,成了苏维埃最初的基础。
心得:该故事选自纪实作品《 》,客观地记叙了毛泽东早年漫游湖南全省而与乡亲们结下了深厚友谊的故事。让我们明白:只有走进人民,得到人民的 ,才能真正地将他们团结起来反抗敌人,争取到幸福生活。
分享组的同学分享了名著中的故事和他们的阅读心得。请你将“心得”中的空缺处补充完整。
(3)演讲组开展以“《以诚信考试为荣,以违纪作弊为耻》为题的演讲,请你结合阅读积累和生活体验,写一篇不少于100字的即兴演讲稿。
六、现代文阅读
文学作品阅读
我的母亲
丰子恺
①母亲生前没有摄影取坐像的照片,但这姿态清楚地摄入在我脑海中的底片上,不过没有晒出。现在就用笔墨代替显影液和定影液,把我的母亲的坐像晒出来吧。
②我的母亲坐在我家老屋的西北角里的八仙椅子上,眼睛里发出严肃的光辉,口角上表出慈爱的笑容。
③老屋的西北角里的八仙椅子,是母亲的老位子。从我小时候直到她逝世前数月,母亲空下来总是坐在这把椅子上,这是很不舒服的一个座位:我家的老屋是一所三开间的楼厅,右边是我的堂兄家,左边一间是我的堂叔家,中央一间是我家。但是没有板壁隔开,只拿在左右的两排八仙椅子当作三份人家的界限。所以母亲坐的椅子,背后凌空。若是沙发椅子,三面有柔软的厚壁,凌空无妨碍。 但我家的八仙椅子是木造的,坐板和靠背成九十度角,靠背只是疏疏的几根木条,其高只及人的肩膀。母亲坐着没处搁头,很不安稳。母亲又防椅子的脚摆在泥土上要霉烂,用二三寸高的木座子衬在椅子脚下,因此这只八仙椅子特别高,母亲 坐上去两脚须得挂空,很不便利。所谓西北角,就是左边最里面的一只椅子,这椅子的里面就是通过退堂的门。退堂里就是灶间。母亲坐在椅子上向里面顾,可 以看见灶头。风从里面吹出的时候,烟灰和油气都吹在母亲身上,很不卫生。堂前隔着三四尺阔的一条天井便是墙门。墙外面便是我们的染坊店。母亲坐在椅子里向外面望,可以看见杂沓往来的顾客,听到沸反盈天的市井声,很不清静。但我的母亲一生坐在我家老屋西北角里的这样不安稳,不便利,不卫生,不清静的一只八仙椅子上,眼睛发出严肃的光辉,口角上表出慈爱的笑容。母亲为什么老是坐在这样不舒服的椅子里呢 因为这位子在我家中最为重要。母亲坐在这位子里可以顾到灶上,又可以顾到店里。母亲为要兼顾内外,便顾不到其他了。
④我四岁时,父亲中了举人,同年祖母逝世,父亲丁艰在家,郁郁不乐,以诗酒自娱,不管家事,丁艰终而科举废,父亲就从此隐遁。这期间家事店事,内外都归母亲一个兼理。我从书堂出来,照例走向坐在西北角里的椅子上的母亲的身边,向她讨点东西吃。母亲口角上表出亲爱的笑容,伸手除下挂在椅子头顶的“饿杀猫篮”,拿起饼饵给我吃;同时眼睛里发出严肃的光辉,给我几句勉励。
⑤我九岁的时候,父亲遗下了母亲和我们姐弟六人,薄田数亩和染坊店一间而逝世。我家内外一切责任全部归母亲负担。此后她坐在那椅子上的时间愈加多了。工人们常来坐在里面的凳子上,同母亲谈家事:店伙们常来坐在外面的椅子上,同母亲谈店事:父亲的朋友和亲戚邻人常来坐在对面的椅子上,同母亲交涉或应酬。我从学堂里放假回家,又照例走向西北角椅子边,同母亲讨个钢板。有时这四班人同时来到,使得母亲招架不住,于是她用眼睛的严肃的光辉来命令,警戒,或交涉;同时又用了口角上的慈爱的笑容来劝勉,抚爱,或应酬。当时的我看惯了这种光景,以为母亲是天生成坐在这只椅子上的,而且天生成有四班人 向她缠绕不清的。
⑥我十七岁离开母亲,到远方求学。临行的时候,母亲眼睛里发出严肃的光辉,诚我待人接物求学立身的大道;口角上表出慈爱的笑容,关照我起居饮食一切的细事。她给我准备学费,她给我置备行李,她给我制一罐猪油炒米粉,放在我的网篮里;她给我做一个小线板,上面插两只引线放在我的箱子里,然后送我出门。放假归来的时候,我一进店门,就望见母亲坐在西北角里的八仙椅子上。她欢迎我归家,口角上表了慈爱的笑容,她探问我的学业,眼睛里发出严肃的光辉。晚上她亲自上灶,烧些我所爱吃的菜蔬给我吃,灯下她详询我的学校生活, 加以勉励,教训,或责备。
⑦我廿二岁毕业后,赴远方服务,不克依居母亲膝下,唯假期归省。每次归家,依然看见母亲坐在西北角里的椅子上,眼睛里发出严肃的光辉,口角上表现 出慈爱的笑容。她像贤主一般招待我,又像良师一般教训我。
⑧我三十岁时,弃职归家,读书著述奉母,母亲还是每天坐在西北角里的八仙椅子上,眼睛里发出严肃的光辉,口角上来出慈爱的笑容。只是她的头发已由灰白渐渐转成银白了。
⑨我三十三岁时,母亲逝世。我家老屋西角里的八仙椅子上,从此不再有我母亲坐着了。然而每逢看见这只椅子的时候,脑际一定浮出母亲的坐像——眼睛里发了严肃的光辉,口角上表出慈爱的笑容。她是我的母亲,同时又是我的父亲。她以一身任严父兼慈母之职而训诲我抚养我,我从呱呱坠地的时候直到三十三岁,不,直到现在。陶渊明诗云:“昔闻长者言,掩耳每不喜。”我也犯这个毛病;我曾经全部接受了母亲的慈爱,但不会全部接受她的训诲。所以现在我每次想象中瞻望母亲的坐像,对于她口角上的慈爱的笑容觉得十分感激,对于她眼睛里的严肃的光辉,觉得十分震动。这光辉每次给我以深刻的警惕和有力的勉励。
(选自《缘缘堂随笔》,有删改)
13.请你根据下表梳理探究母亲的形象。
八仙椅与母亲
八仙椅特点: 不安稳:不便利: 不卫生:不清静。 母亲内外兼顾: 同工人谈家事: 同店伙谈店事; 。
文章题目为“我的母亲”,作者为什么要花费这么多笔墨去描写八仙椅
14.请你帮助小宁探究文章的写法。
反复之处 文中反复出现“眼睛里发出严肃的光辉”和“口角上表出慈爱的笑 容”,请从内容、结构两方面简析其作用。
15.小宁对几篇回忆性散文进行了梳理,请你一起探究。
篇目 叙述对象 “我”的经历
《藤野先生》(鲁迅) 廉野先生 “我”弃医从文的经历
《回忆我的母亲》(朱德) “我”的母亲 “我”参加革命的经历
《我的母亲》丰子恺 “我”的母亲
探究:小宁发现这类文章存在叙述对象的经历和“我”的经历两条线索。请结合本文及回忆性散文文体的特点思考其作用。
答案解析
1.【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文学常识、诗歌修辞手法以及新闻体裁的理解。
首先,我们逐一分析每个选项:
A选项提到苏轼的字、号、朝代以及他在文学史上的地位,这些都是文学常识中的基础知识点,通过记忆可以判断A选项正确。
B选项关于律诗的押韵规则,这是诗歌格律的基本知识。律诗确实要求第二、四、六、八句押韵,且首句押韵与否是可选的,因此B选项正确。
C选项涉及对诗句修辞手法的判断。“他酒没沾唇,心早就热了”这句话通过夸张的手法表达了人物内心的激动,但“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这句诗实际上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诗人比作飘飞的蓬草和归雁,表达了诗人被排挤出朝廷的孤寂飘零之感,并未使用夸张手法。因此,C选项错误。
D选项关于新闻的定义和分类,这是新闻学的基础知识。新闻确实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新闻包括多种新闻体裁,而狭义的新闻特指消息,所以D选项正确。
综上所述,通过逐一分析每个选项,我们可以确定C选项为错误选项。
故答案为:C
本题考查了文学常识、诗歌修辞手法以及新闻体裁等多个知识点,要求考生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和综合运用能力。
在解题方法上,考生需要逐一分析每个选项,结合文学常识、诗歌格律和新闻学的相关知识进行判断。同时,考生还需要注意诗歌修辞手法的辨析,避免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与夸张混淆。
此外,本题也提醒考生在平时的学习中要注重基础知识的积累和运用能力的提升,以便在考试中能够准确、快速地解答类似题目。在拓展迁移方面,考生可以进一步了解其他文学体裁的修辞手法和新闻体裁的特点,以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
2.【答案】D
【解析】A.错误,《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是一篇新闻评论;
B.错误,《三峡》是按照夏春冬秋的顺序描写三峡四季山水;
C.错误,《朝花夕拾》是散文集;
D.正确。
故答案为:D
本题考查运用修辞手法的能力。判断句子所采用的修辞手法,首先要明白各种修辞手法的定义,根据这些定义进行判断。
3.【答案】A
【解析】A:没有使用修辞,故不正确;
B:说人的动作“飞”,而“飞”是动物的动作,故是比拟修辞,正确;
C:将她的身体比作敦煌壁画中凌空翔舞的“飞天”,是比喻的修辞,正确;
D:把气泡这个无生命的物当成人来写,是拟人修辞,正确。
故答案为:A
本题考查对常见修辞手法的辨析。常见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排比、拟人、比拟、反复、设问、反问、引用、对偶、对比、反语等,要对每一种修辞都能辨析,并恰当运用。
4.【答案】C
【解析】A项正确,该句使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通过反问强调了贵州对大数据的影响。
B项正确,“拒绝毒品”是动宾短语,“品行端正”是主谓短语,“交通安全意识”是偏正短语,短语结构判断无误。
C项有误,句中的“在贵州”是状语,用来说明动作发生的地点,而不是定语。
D项正确,句中的分号用于并列的名词短语之间,改为顿号也是可以的,因为顿号也可以用于并列词语之间的分隔。
故答案为:C
本题考查词性的判断和短语类型的把握,以及句子成分和复句关系的辨析。掌握名词、动词、形容词、数量词、代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等词性;并列短语、动宾短语、主谓短语、偏正短语四种短语类型:掌握常见的句号、问号、顿号等标点符号。此类题型比较考验学生语法知识,注意把握修辞、短语类型、句子成分等知识。
5.【答案】B
【解析】A.采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
B.没使用修辞手法;
C.采用了排比和拟人的修辞手法;
D.采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
故答案为:B
本题考查学生对修辞手法运用的判断能能力。答题时要读懂各个选项的句子,判断有没有运用修辞手法,作出正确的选择。常用的修辞手法包括:比喻、拟人、夸张、双关、用典,此外还有设问、反问、借代、对偶等。
6.【答案】(1)chuò;匿
(2)C
(3)精;经(或: 精典 改正 经典);②振;震 (或: 振撼 改正 震撼)
(4)D
【解析】⑴本题考查汉字的字音字形。“不辍劳作”的“辍”应读作“chuò”,“nì 名”应写作“匿名”。
⑵本题考查修辞手法的判断。第一句使用了比喻、夸张的修辞手法,把清朝留学生顶着的大辫子的制帽比喻成富士山,说成是富士山是夸张的修辞手法。第二句“有一百只眼珠”是使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
⑶本题考查错别字的修改。“精典”应写作“经典”;“振撼”应写作“震撼”。
⑷本题考查标点符号的使用。“看时事片时的喝彩声打碎了鲁迅的学医救国梦”后面还是写鲁迅先生的事,第一方框处应该使用逗号。“他毅然拿起笔同反动势力进行着毫不妥协的斗争”后,句意表达完整,第二方框处应该使用句号。
故答案为:⑴ chuò ; 匿
⑵ C
⑶ 精 , 经(或: 精典 改正 经典) ; ②振 , 震 (或: 振撼 改正 震撼)
⑷ D
⑴本题考查重要词语字音、字形的识记能力。要求学生在平时对教材中所涉及的重要的字、词准确的识记,加强积累。 本题考查重要词语字音、字形的识记能力。要求学生在平时对教材中所涉及的重要的字、词准确的识记,加强积累。
⑵本题考查运用修辞手法的能力。判断句子所采用的修辞手法,首先要明白各种修辞手法的定义,根据这些定义进行判断。
⑶ 本题考查基础字词的字形。解答此类题型时,一方面要注意在平时打好字词基础,另一方面在答题时要认真审题,仔细辨析。
⑷本题考查标点符号使用正误的辨析。平时学习中,我们要用心体会标点符号的用法,书写过程中也要做到尽可能正确使用标点符号。另外对于一些标点符号的特殊用法要加以积累。
【答案】7.作比较
8.举例子
9.引用
10.列数字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说明方法的判断,对于说明文的说明方法,首先要知道有哪些,即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分类别、下定义。其次要知道其特征及作用。
7.把苏州园林和北京的园林进行对比,突出苏州园林极少使用彩绘的特点。
故答案为:作比较
8.通过列举阶砌旁边的书带草、墙上的爬山虎或者蔷薇木香,具体说明苏州园林在某些地方的布置情况。
故答案为:举例子
9.引用 “鱼戏莲叶间” 这句诗,增添了文章的文学性和画面感,同时也说明游览者看到的景色如同画一般美丽。
故答案为:引用
10.列举 “四扇,八扇,十二扇” 这些具体数字,准确地说明了不同数量的事物所展现出的图案美,使读者对其有更直观的感受。
故答案为:列数字
11.【答案】(1)昆虫的史诗;法布尔
(2)拟人;悠闲、自在(从容、闲适)
【解析】(1)《昆虫记》是法国昆虫学家、文学家法布尔创作的长篇生物学著作,被誉为“昆虫的史诗”。
(2)“它坐在树的枝头,不停地唱歌,只要钻通柔滑的树皮,里面有的是汁液,吸管插进桶孔,它就可饮个饱了”运用拟人的修辞,生动有趣地描绘了蝉在炎夏的悠闲、从容吸食树中汁液的情态。
故答案为:(1)1、昆虫的史诗
2、法布尔
(2)1、拟人
2、悠闲、自在(从容、闲适)
(1)本道题考查对文学名著的积累。解答这类题目,要求学生对教材中及课后推荐的名著要点加以了解和识记,尤其是教材中文学文体及作家作品主要的知识点要记牢。
(2)本题考查从修辞角度赏析语言的能力。从修辞手法角度赏析句子,具体解答时可表述为:运用了XX修辞手法,(生动传神、具体准确、形象生动等)表现了(写出了)人或事物……的情感、心理、性格等(特点、特征)。
12.【答案】(1)D
(2)《 红星照耀中国》;信任(信赖)
(3)示例:大家好!我演讲的题目是《以诚信考试为荣,以违纪作弊为耻》。古人云:“人无信不立。”曾子烹彘,是以诚信教子;商鞅立木,是以诚信治国。 考试诚信,是衡量考生做人、为学的一把标尺;分数如果被“注水”,为学、做人其实都输了。让舞弊远离校园,让诚信永驻心间,严格遵守考试纪律,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诚信考试,从你我做起。
【解析】
(1)本题考查词语、短语、句子的朗读、修辞等知识。
A.正确;
B.正确;
C.正确;
D.不正确,第②段内容主要讲诚信是搏击生命之海的舵手,强调“诚信”的重要性,朗读时要声音高昂,语气激昂,语调升高;故此项说法有误;
故答案为:D。
(2)本题考查名著理解与分析。
通读文段,此段记叙了毛泽东少年时湖南全省乡村漫游,可知此段节选自斯诺的《红星照耀中国》一书。
据文段“有一次,毛泽东曾经花了整整一个夏天走遍他的家乡湖南全省和他早年在这次农村漫游中所结交的友谊,日后对他是有很大价值的……成了苏维埃最初的基础”等描述可知,选段客观地记叙了毛泽东早年漫游湖南全省而与乡亲们结下了深厚友谊的故事。这为他日后的工作提供了极大的帮助,积累的民众基础成了日后苏维埃最初的基础。这让我们明白:只有走进人民,得到人民的认同和信赖,才能真正地将他们团结起来反抗敌人,争取到幸福生活。
故答案为:《红星照耀中国》;信任(信赖)。
(3)本题考查即席讲话。
本题要求结合阅读积累和生活体验,以《以诚信考试为荣,以违纪作弊为耻》为题写一篇不少于100字的即兴演讲稿。完成此题,要注意演讲稿的行文格式,开头要有自我介绍或问候语,并点明演讲主题。中间需结合阅读积累和生活体验简单论述,最后发出呼吁,点明主题。
故答案为:示例:大家好!我演讲的题目是《以诚信考试为荣,以违纪作弊为耻》。古人云:“人无信不立。”曾子烹彘,是以诚信教子;商鞅立木,是以诚信治国。考试诚信,是衡量考生做人、为学的一把标尺;分数如果被“注水”,为学、做人其实都输了。让舞弊远离校园,让诚信永驻心间,严格遵守考试纪律,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诚信考试,从你我做起。
(1)本题考查词语、短语、句子的朗读、修辞等知识。注意在平时学习中理解相关概念,并加强训练,牢固掌握相关知识。
(2)本题考查名著理解与分析。结合题目中各评论的关键词句进行分析,匹配原著相关内容。日常学习名著时,我们要积累作品有关文学常识、了解作品的基本内容、把握人物形象、读懂作品的主题思想等,并学会对书中的经典情节、精彩细节等进行鉴赏,并作出自己的评价。
(3)本题考查即席讲话。即席讲话,要根据特定的背景、场合决定说什么和怎么说,以取得较佳的讲话效果;内容上,讲话不宜长篇大论,要观点明确,针对性强;语言上应有着鲜明特色,或机智敏捷,或幽默诙谐,或精练隽永,或简洁明快,或优美动人,或情真意切。
【答案】13.同亲戚朋友交涉或应酬;作者回忆的是坐着的母亲,八仙椅起到串联关于母亲的往事的作用;通过写八仙椅是一个“很不舒服的”座位,以及母亲坐在八仙椅上既观察灶头,又观察染坊店,突出母亲面对艰难生活时坚强、能干、内外兼顾的形象特点;母亲去世,椅子还在,这把八仙椅也寄托着作者对母亲深切的怀念之情。
14.内容上,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突出母亲坚强、慈爱的性格特点,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突出。结构上,文章一开头写母亲的坐像写到了“眼睛里发出严肃的光辉,口角上表出慈爱的笑容”,与结尾提到的“对于她口角上的慈爱的笑容觉得十分感激,对于她眼睛里的严肃的光辉觉得十分震动”形成了首尾呼应同时,该句反复出现在选文多数段落中,是全文的线索。
15.“我”的成长经历;文章的明线是“我的母亲”暗线是“我”,两者共同贯穿全文,使文章浑然一体,作者借多件平凡的小事,由“我”的视角将诸多事件进行叙述,表达了对母亲的感激与怀念之情
【解析】(1)本题考查的是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概括能力。解题方法主要依赖于对文章内容的仔细阅读和理解,以及对文章主旨的准确把握。在解题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准确理解文章内容,特别是母亲的角色和行为。
抓住文章中的关键信息,如八仙椅的特点和母亲的形象特点。
注意文章中的细节描写,如母亲与工人、店伙以及亲戚朋友的交涉或应酬等。
理解作者通过描写八仙椅所表达的情感和思想。
(2)本题考查的是对文章写法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方法主要依赖于对文章内容的仔细阅读和理解,以及对文章写法的准确把握。在解题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理解反复出现的句子在内容和结构上的作用。
注意文章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如反复、对比、比喻等。
分析文章的结构和层次,理解各段落之间的关系和联系。
准确概括和表达自己对文章写法的理解和分析。
(3)本题考查的是对回忆性散文文体特点和叙述方式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方法主要依赖于对文章内容的仔细阅读和理解,以及对回忆性散文文体特点的准确把握。在解题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理解回忆性散文的文体特点和叙述方式。
准确概括和表达文章的内容和主旨。
分析文章中的两条线索(叙述对象的经历和“我”的经历)的作用和意义。
理解这两条线索如何共同贯穿全文、表达作者的情感和思想。
13.对于第一空,需要理解文章的内容,特别是母亲在日常生活中的角色和行为。文章提到,母亲不仅要处理家务,还要管理染坊店的事务,与工人、店伙以及亲戚朋友进行交涉或应酬。因此,在填写表格时,需要根据文章的内容,将母亲与亲戚朋友交涉或应酬的行为填入相应的空格中。
对于第二空,需要理解作者为什么要花费这么多笔墨去描写八仙椅。这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考虑:一是八仙椅在文章中的作用,二是通过描写八仙椅所体现的母亲的形象特点。从文章来看,八仙椅是母亲经常坐的椅子,也是作者回忆母亲时的重要场景。通过描写八仙椅的特点,如不安稳、不便利、不卫生、不清静,可以突出母亲在面对艰难生活时的坚强、能干和内外兼顾的形象特点。同时,母亲去世后,椅子还在,这也寄托了作者对母亲的深切怀念之情。因此,作者花费这么多笔墨去描写八仙椅,是为了更好地塑造母亲的形象,表达自己对母亲的怀念之情。
故答案为:同亲戚朋友交涉或应酬;作者回忆的是坐着的母亲,八仙椅起到串联关于母亲的往事的作用;通过写八仙椅是一个“很不舒服的”座位,以及母亲坐在八仙椅上既观察灶头,又观察染坊店,突出母亲面对艰难生活时坚强、能干、内外兼顾的形象特点;母亲去世,椅子还在,这把八仙椅也寄托着作者对母亲深切的怀念之情。
14.对于这道题目,需要理解文中反复出现的“眼睛里发出严肃的光辉”和“口角上表出慈爱的笑容”在内容和结构上的作用。从内容上来看,这两句话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突出了母亲坚强、慈爱的性格特点,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突出。从结构上来看,这两句话在文章的开头和结尾都有出现,形成了首尾呼应,增强了文章的连贯性和整体性。同时,这两句话也反复出现在文章的多数段落中,起到了线索的作用,串联起了全文的内容。
故答案为:内容上,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突出母亲坚强、慈爱的性格特点,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突出。结构上,文章一开头写母亲的坐像写到了“眼睛里发出严肃的光辉,口角上表出慈爱的笑容”,与结尾提到的“对于她口角上的慈爱的笑容觉得十分感激,对于她眼睛里的严肃的光辉觉得十分震动”形成了首尾呼应同时,该句反复出现在选文多数段落中,是全文的线索。
15.对于第一空,需要理解文章的内容和主旨,特别是“我”的经历和成长过程。文章主要讲述了作者与母亲之间的故事,通过回忆母亲的言行和事迹,表达了对母亲的感激和怀念之情。同时,文章也记录了作者从童年到成年的成长过程,包括求学、工作等经历。因此,在填写表格时,需要将“我”的成长经历填入相应的空格中。
对于第二空,需要理解回忆性散文的文体特点和叙述方式。回忆性散文通常以第一人称的视角来叙述往事,通过回忆和叙述来表达作者的情感和思想。在这类文章中,往往存在两条线索:一是叙述对象的经历,二是“我”的经历。这两条线索相互交织、相互映衬,共同构成了文章的主体。因此,在解答这道题目时,需要理解这两条线索的作用和意义,以及它们如何共同贯穿全文、表达作者的情感和思想。
故答案为:“我”的成长经历;文章的明线是“我的母亲”暗线是“我”,两者共同贯穿全文,使文章浑然一体,作者借多件平凡的小事,由“我”的视角将诸多事件进行叙述,表达了对母亲的感激与怀念之情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