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5张PPT)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 12 古诗三首 示儿
陆游是南宋爱国诗人,毕生从事抗金和收复失地的正义事业。虽然屡遭投降派排挤,但爱国热情始终没有消减。
陆游擅长诗、词、散文,亦长于史学。其诗多沉郁顿挫,感激豪宕之作。
主张恢复中原,诋斥和议,为一代人民心声之反映。
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了解作者
我会认
乃兄
今乃得之
nǎi
乃
乃父
我会写
祭
jì
结构:上下
音序:j 部首:示
组词:祭奠
造句:清明节,祭奠先烈。
但悲不见九州同
了解诗意
悲:悲伤。
九州:这里代指宋代的中国。古代中国分为九州,所以常用九州指代中国。
同:统一。
注释
但唯一使我痛心的,就是我没能亲眼看到祖国的统一。
译文
我会写
乃
nǎi
结构:独体
音序:n 部首:乃
组词:乃至
造句:好的书对青少年的成长乃至他们的一生,都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他又为何而悲?
为南宋朝廷未收复失地而悲;
为老百姓处于水深火热中而悲;
为金人对国人的蹂躏而悲;
为朝廷当权者贪生怕死而悲……
理解诗意
词语理解
【元】
【但】
【九州同】
【王师】
【中原】
【家祭】
【乃翁】
指淮河以北沦陷在金人手里的地区。
同“原”本来。
只。
“九州”古代中国曾分为九个州,这里指全国。“九州同”指全国统一。
指南宋朝廷的军队。
你们的父亲。
对祖先的祭祀。
王师北定中原日,
“王师”指南宋朝廷的军队。“定”平定,这里是收复失地的意思。“中原” 泛指被金兵占领的淮河以北的广大地区。
(朝廷的军队向北进军收复失地的时候,)
1.背诵并默写《示儿》。
2.完成《分层作业》对应练习。
作业布置
理解诗意
朗读时,要注意诗句中的停顿!
示 儿
陆 游
死 去 元 知 万 事 空,
但 悲 不 见 九 州 同。
王 师 北 定 中 原 日,
家 祭 无 忘 告 乃 翁。
【注释】
①示儿:给儿子看。这首诗是陆游临终前写给儿子的。
家祭无忘告乃翁。
“家祭”过去家庭祭祀祖先的一种仪式。“无”同“毋”,不要的意思。“乃翁”你们的父亲。
祭,就是祭祀,祭奠逝去的先人,寄托自己的哀思。陆游在这里提到了“家祭”,因为这首诗正是他临终的绝笔。
(家祭时不要忘了把这个好消息告诉你们的父亲。)
理解诗意
死去元知万事空,
同“原”,本来。
元
句意:本来就知道人死了就什么都没有了。
结合背景资料谈一谈:平常人临死时,会有对生命的留恋、对家人的不舍,而陆游临死前心里最记挂的是什么?
南宋朝廷何时收复失地
理解诗意
示 儿
【宋】陆 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
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无忘告乃翁。
朗读原文
尽管对朝廷当权者和军队贪生怕死、苟且偷生感到悲愤,可诗人依然对他们寄予了怎样的希望?
如果有“王师北定中原日”之时,那么你可能会看到怎样的画面?
你从诗句中体会到诗人怎样的情感?
深切的爱国之情!
理解诗意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指名读课文,同学互评:字音是否正确,句子是否通顺。
自读情况
这首诗的诗眼为“悲”,诗人为“不见九州同”而“悲”,为无法亲眼看到“王师北定中原日”而“悲”。正是因为对国家“爱之深”,才有这般的“悲之切”。
理解诗意
四、结合背景、探究诗情
48岁,陆游立下了这样的志向:“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 《观大散关图有感》
53岁,壮志难酬,写下了“遗民忍死望恢复, 几处今宵垂泪痕。 ”《关山月》
61岁,写下了郁愤之辞:“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书愤》
67岁,从军边关,他高唱:“飞霜掠面寒压指,一寸赤心惟报国。”“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
68岁,缠绵病榻,他写下了:“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85岁,他写下了临终绝唱:“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感悟情怀
死去元知万事空
了解诗意
示儿:写给儿子们看。
元知:原本知道。元,通“原”。本来。
万事空:什么也没有了。
注释
我本来知道,当我死后,人间的一切就都和我无关了;
译文
补充资料,感悟情怀
任务四
历史背景知识
在南宋之前,有一个覆亡了的宋王朝——史称北宋。1126年,由于金国侵略者的入侵,北宋灭亡了。淮河以北,整个中原地带都已沦陷。从中原沦陷的那一天起,人们就在苦苦地等着、盼着,朝廷的军队能够北上抗金,收复失地。可是……陆游少时沦陷的土地,直到他临死前都没能盼回祖国的统一。
毕生的心事
但悲不见九州同
无限的希望
王师北定中原日
示儿
爱国之心
结构梳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