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1张PPT)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 语文园地四
本单元的课文充满了浓浓的爱国之情,怎样通过体会课文中表达的充沛感情呢?
新课导入
通过朗读,我们可以把课文中丰富的情感表现出来。如,读出《圆明园的毁灭》表达的痛惜之情、《少年中国说(节选)》表达的壮志豪情。朗读时可以通过调整语速、语调和节奏来表现课文的情感。
通过调整语速、语调和节奏,来表现课文的感情。
理解词语意思。
太平盛世:指社会安定、国家兴盛的时代。
政通人和:政事顺遂,人民和乐。形容国泰民安。
人寿年丰:人健康,年成好,形容生活安乐美好。
夜不闭户:夜间不用关闭门户睡觉,形容社会安定,风气良好。
路不拾遗:东西掉在路上没有人捡走据为己有,形容社会风气很好。
生灵涂炭:百姓像掉在烂泥和炭火中一样,形容政治混乱时期人民处在极端困苦的环境中。
哀鸿遍野:形容到处都是呻吟呼号、流离失所的灾民的悲惨景象(哀鸿:哀鸣的大雁)。
民不聊生:人民没办法生活。
交流平台
《圆明园的毁灭》
壮志豪情
痛惜之情
《少年中国说(节选)》
如:《圆明园的毁灭》第一自然段可以读得慢一些,语调低沉一些,以体现沉痛的心情。而读《中国少年说(节选)》第一自然段时,语调可以高一点,读出节奏,才更有气势,更能表达壮志豪情。
感情基调
词句段运用
下面每组词语的意思有什么相同和不同?选择其中一个词语写一段话。
举世闻名
臭名远扬
兴高采烈
得意忘形
足智多谋
诡计多端
这四组词语中上面的是褒义词表赞赏、嘉许、褒扬、喜爱,下面的是贬义词表贬斥、否定、憎恨、轻蔑。
呕心沥血
处心积虑
我们还可以结合更多的资料来丰富对课文内容的认识,如,通过查阅有关圆明园的资料,能更深入的理解作者为什么说圆明园的毁灭,是中国乃至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借助资料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准确把握课文的感情基调。
横向书写
竖向书写
共同点:
1.每一行诗句都居中写,上下、左右对齐。
2.先写诗题,再写诗句,最后写诗人落款。
书写提示
举世闻名
臭名远扬
相同点:都有名声影响很大的意思。
不同点:“举世闻名”是褒义词,用在非常著名的人或事物上,“臭名远扬”是贬义词,用在做了坏事的人身上。
运用:区别词语的意思,了解词语的感彩
兴高采烈
得意忘形
相同点:都含有高兴的意思。
不同点:“兴高采烈”是褒义词,单指人兴致高,非常高兴。“得意忘形”是贬义词,是高兴得忘乎所以。
运用:区别词语的意思,了解词语的感彩
通过朗读,我们可以把课文中丰富的情感表现出来,如,读出《圆明园的毁灭》表达的痛惜之情、《少年中国说(节选)》表达的壮志豪情。朗读时可以通过调整语速、语调和节奏来表现课文的情感。
交流平台
不同点
从左往右
右下角
从上到下
从右到左
左下角
词句段运用
【举世闻名】
全世界都知道,形容非常有名。
【臭名远扬】
【兴高采烈】
【得意忘形】
指坏名声传得很远。
形容兴致高,精神饱满。
指因心意得到满足而高兴得失去常态,忘乎所以。
朗读者
(1)正确、流利。
(2)声音响亮,态度自然大方。
(3)能准确把握文章的感情基调。
(4)能通过调整语速、语调和节奏来表现课文情感。
交流平台
读本单元的课文,我们可以借助资料了解写作背景,从而更深入地理解课文蕴含的情感。如,了解了南宋统治者偏安一隅的历史背景,就更能体会陆游“但悲不见九州同”的伤痛和林升“直把杭州作汴州”的愤慨。
我们还可以结合更多的资料来丰富对课文内容的认识。如,通过查阅有关圆明园的资料,能更深入地理解作者为什么说圆明园的毁灭,是中国乃至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词句段运用
【处心积虑】
比喻从旁帮腔;从旁助势。
意思是存在着某种想法,早已有了打算。
形容费尽心思和精力。
【足智多谋】
富有智慧,善于谋划。形容人善于料事和用计。
【呕心沥血】
【诡计多端】
【足智多谋】
练习书写
注意:
1.行文格式要正确。
2.写字姿势要端正。
3.注意每个字的笔画和结构,在书写的时候,要把字写正确,写漂亮。
下面每组词语的意思有什么相同和不同?选择其中一个词语写一段话。
举世闻名 兴高采烈 足智多谋 呕心沥血
臭名远扬 得意忘形 诡计多端 处心积虑
词句段运用
日积月累
读准字音,读正确。
词句段运用
举世闻名
臭名远扬
兴高采烈
得意忘形
处心积虑
呕心沥血
诡计多端
足智多谋
毎组成语意思相近,但感彩不同,上面一排是褒义词,下面一排是贬义词。
太平盛世 国泰民安 丰衣足食 安居乐业
政通人和 人寿年丰 夜不闭户 路不拾遗
这些词语表现了太平盛世的繁荣景象。
词句段运用
举世闻名
臭名远扬
兴高采烈
得意忘形
处心积虑
呕心沥血
诡计多端
足智多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