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张PPT)
不懂就要问
三年级上册
略读课文学习的基本要求:
(1)略读课文可以读得粗略一些,了解课文大
意就行。
(2)如果有个别的字不认识、个别的词语不理
解,也没有关系。
引入新课
老师带你们去认识一位大家耳熟能详的人——孙中山先生,去了解孙中山小时候上学的故事。
孙 中 山
孙中山(1866 年 11 月 12 日-1925 年 3 月 12 日),名文,字德明,号日新,改号逸仙,在日本化名中山樵,后遂以中山名,广东香山(今中山)人 。他是中国近代伟大的民主革命家,中华民国和中国国民党的缔造者
我会认
sòng
诵
lì
例
quān
圈
duàn
段
liàn
练
hú
糊
bèi
背
dāi
呆
jiè
戒
lì
厉
ái
挨
chǔ
楚
tú
涂
背 诵
照 例
圈 出
一 段
练 习
糊 涂
吓 呆
戒 尺
厉 声
挨 打
清 楚
原文示例
·学生读熟了,先生就让他们一个一个地背( )诵。
背
(背包)
(背诵)
我从背 包里拿出语文书,把课文背 诵给妈妈听。
理清课文层次。
第一部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私塾读书,熟读背诵
第二部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部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
8-9
大胆提问,得到讲解
学问学问,不懂就问
学习活动:
1.朗读课文,读完之后,想一想有没有不懂的问题。
2.默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和同学交流你对这件事的看法。把有新鲜感的词句画下来和同学交流。
私塾
旧时家庭、宗族或教师自己设立的教学处所,一般只有一个教师,采用个别教学法,没有一定的学习年限,多用《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等作课本。
先生
那个时候称呼老师为“先生”。先生教什么,学生就学什么,一切都得听老师的,学生不许多问。
思考:古代的人在私塾里读书和我们现在在学校里读书有什么不同?
自读课文第1自然段:
孙中山小时候在私(sī)塾(shú)读书。那时候上课,先生念,学生跟着念,咿(yī)咿呀呀,像唱歌一样。学生读熟了,先生就让他们一个一个地背(bèi)诵(sòng)。至于书里的意思,先生从来不讲。
可是,书里说的是什么意思,他一点儿也不懂。
孙中山想:这样糊(hú)里糊涂(tú)地背,有什么用呢?
描写孙中山的心理活动,表现了孙中山不满足于只流利地背诵,还要进一步理解所背的内容。
因为不懂才提问
反问句
一天,孙中山来到学校,照例把书放到先生面前,流利地背出昨天所学的功课。先生听了,连连点头。
··
··
··
加点的三个词说明了什么?
说明孙中山的学业一直都完成得十分出色,先生对孙中山的表现十分满意。
于是,他壮着胆子站起来,问:“先生,您刚才让我背的这段书是什么意思?请您给我讲讲吧!”
头一次
态度诚恳
这一问,把正在摇头晃脑高声念书的同学们吓呆了,课堂里霎时变得鸦雀无声。
孙中山站起来问先生的时候,同学们都被他的举动吓呆了,可见孙中山在学习上具有与众不同的品质。
先生拿着戒尺,走到孙中山跟前,厉声问道:“你会背了吗?”
私塾先生非常严厉,却打破习惯把书中的道理讲给同学们听,可见先生教书很认真,孙中山学得很认真。
学习了本篇课文,你有什么感想?
孙中山小时候学习勤奋,不懂就问。学习、生活中我们也会遇到很多问题,只要我们勤思考、敢于问,也会成为有学问的小“老师”。让我们从现在开始,养成不懂就问的好习惯吧。
孙中山笑了笑,说:“学问学问,不懂就要问。为了弄清楚道理,就是挨打也值得。”
这句话点明了主旨。孙中山认为要想求得真正的知识,就应做到“不懂就要问”。为此,他宁愿挨打。这种精神十分可贵,值得我们学习。
我们应该如何理解这句话?
起因 →
经过 →
结果 →
勤奋、好学
不懂就要问
文章结构
私塾读书,只背不讲
勇敢提问,先生讲解
学问学问,不懂就问
看拼音,写词语。
随堂练习
bèi sòng hú tu shà shí jiè chǐ
liàn xí sī shú yán lì ái dǎ
背 诵 糊 涂 霎 时 戒 尺
练 习 私 塾 严 厉 挨 打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课文主要讲了( )小时候在( )读书,那时候先生只念不讲书里的( ),孙中山为了弄懂书中讲的意思,( )胆子向先生询问,最终先生讲解了书中的道理。
学问学问, ( )。为了弄清楚道理,就是挨打也值得。
孙中山
私塾
意思
壮着
不懂就要问
课后作业
将孙中山“不懂就要问”的故事讲给家人听,并收集更多的孙中山的故事,读一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