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科学九上期末冲刺模拟卷(一)(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浙教版科学九上期末冲刺模拟卷(一)(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5-01-02 08:20:5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九上科学期末冲刺模拟卷(一)
一、选择题(共15小题,每题3分,共45分)
1.近年来,我国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如图是浙江各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代表,它们在制作过程中主要利用化学变化的是(  )
A.绍兴黄酒酿制 B.仙居无骨花灯
C.杭州黄杨木雕 D.宁波金银彩绣
2.2023年,宁波市教育局印发《宁波市中小学生“睡眠改善行动”工作方案》的通知,决定全市组织开展中小学生“睡眠改善行动”工作。青少年要学会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从生活学习中的一点一滴做起。下列关于健康生活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适量运动能增强心血管的机能,能促进血液循环,减少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B.酗酒造成的酒精中毒,只会影响人的神经系统,对人体其他系统、器官没有影响
C.吸烟可以使人兴奋,增强记忆力,所以初中生可以适当吸烟
D.青少年每天要摄取过量的蛋白质来促进生长发育
3.2023年5月30日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三名航天员踏上”太空出差”之旅,叩问苍穹。如图为一种火箭推进剂发生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有关该反应说法正确的是(  )
A.生成物丁是氧化物
B.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C.反应前后N、H化合价均未发生改变
D.生成物丙和丁的分子个数比为1:1
4.体操运动员常用一种白色的“镁粉”搓手,去除手上的汗渍,增加掌心与器械的摩擦力。这种“镁粉”溶解性很差,但有很好的吸水性。①向“镁粉”中加入适量稀盐酸,立刻产生大量气泡,产生的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同时得到无色澄清溶液;②“镁粉”加入适量水长时间煮沸后,滤出白色固体,加入稀盐酸,固体溶解,但不产生气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镁粉”是单质镁
B.①②反应都生成了盐
C.“镁粉”煮沸后滤出的白色固体是碳酸镁
D.可以用生石灰替代“镁粉”除去汗渍
5.将一定量的锌粉加入Cu(NO3)2和AgNO3的混合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蓝色滤液和滤渣,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 )
A.滤液中可能含有AgNO3 B.滤渣中一定有Ag和Cu
C.滤渣中一定没有Zn D.滤液中一定有Zn(NO3)2和Cu(NO3)2
6.如图所示,质量为50kg的小滨同学在做仰卧起坐运动。若小滨上半身的质量为全身质量的五分之三,且1min中内做了50个仰卧起坐,每次上半身重心上升的距离均为0.3m,则小滨在1min内克服重力做的总功W和相应的功率P约为(  )
A.W=4500J,P=75W
B.W=4500J,P=7.5W
C.W=3600J,P=60W
D.W=360J,P=6W
7.如图所示,下列选项中与心脏结构以及血液循环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a中为颜色鲜红含氧丰富的动脉血
B.c为左心房,与之相连血管为肺静脉,内流动脉血
C.a、c以及b、d之间有房室瓣可以防止血液倒流
D.肺循环途径为:d-②-肺部毛细血管-①-a
8.“推枣磨”是古代的一种平衡游戏,将甲、乙鲜枣用粗细均匀的细竹签串在一起后,放在去除部分枣尖而露出枣核的丙鲜枣上,使之保持静止,如图所示。据图可推测出(  )
A.甲、乙的质量相等
B.甲的质量可能比乙小
C.将丙向右移动,若还想保持装置平衡,则应该减小甲的质量
D.装置是否平衡与丙的质量有关
9.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其中与吸收营养物质相适应的形态结构有(  )
①小肠长约5~6米,是消化道中最长的一段
②小肠内有许多种由消化腺分泌的消化液,如胰液、肠液、胆汁等
③小肠内壁有许多皱襞,皱襞上有大量的小肠绒毛
④小肠绒毛壁和其内的毛细血管壁都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
A.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10.小明家上次查看电能表示数为,本次查看时电能表读数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他家在这段时间内消耗的电能为903kW·h
B.电能表是测量电功率的仪表
C.若只让一个标有“220V 1000W”的电热水器正常工作12min,则电能表的圆盘转了640转
D.该电能表所在家庭电路短时间内允许的最大总电功率为2200W
11.甲所示实验,在一个配有活塞的厚玻璃筒里放一小团硝化棉,迅速下压活塞,观察到硝化棉燃烧起来;乙所示实验,在用塞子封闭的瓶内装有少量的水,用打气筒往瓶内打气,当瓶塞跳起来时,可以看到瓶内出现了“白雾”。下列关于两个实验分析正确的是( )
A.甲实验中,活塞对筒内气体做功,筒内气体内能减小
B.甲实验中,活塞对硝化棉做功,硝化棉内能增加
C.乙实验中,塞子跳起,气体对外界做功,气体内能减少
D.乙实验中,塞子跳起,外界对气体做功,气体内能增加
12.如图为尿的形成过程示意图,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①②③中流动的是动脉血
B.④中为原尿,不含大分子蛋白质、血细胞
C.肾单位由②④⑦构成
D.⑥中含水、无机盐、尿素等
13.如图所示为人体内某器官的血液流动情况示意图,b代表某器官或结构,a、c代表与其相连的血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b代表肺,则c内的血液中氧气含量减少
B.若b代表小肠,则c内的血液中氧气含量增多
C.若b代表心脏,则a血管中流的是静脉血,c血管中流的是动脉血
D.若b代表胰岛,则人进食后,c内血液中胰岛素含量增多
14.下列图像不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A.在密闭容器中用足量铜粉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B.向等质量的镁粉和锌粉中分别加入足量稀硫酸
C.向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氢氧化钠溶液中不断加水
D.向氯化铜和盐酸的混合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至过量
15.分析、类比和推理是科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分析、类比和推理正确的是(  )
A.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所以浓盐酸也具有吸水性
B.酸雨的pH小于7,所以pH小于7的雨水一定是酸雨
C.离子是带电荷的粒子,所以带电荷的粒子一定是离子
D.稀硫酸能与锌粒反应放出氢气,所以稀盐酸也能与锌粒反应放出氢气
二、填空题(共8小题,每空2分,共40分)
16.按要求,从A.烧碱、B.盐酸、C.熟石灰、D.大理石、E.硫酸中选出适当的物质,填入相应的横线上(均用化学式表示)。
(1)少量存在于人的胃液中,能帮助消化的是 。
(2)可用于砌砖,抹墙和改良土壤酸性的是 。
(3)可用作某些气体的干燥剂,具有强烈的腐蚀性的固体是 。
17.用手将一重为1N的铁球缓慢放在一弹簧上,放手后铁球从A位置开始向下运动,B位置铁球所受的重力等于弹簧所施加的弹力,C位置是小球到达的最低点。小球在C位置时处于 (填“平衡”或“非平衡”)状态。小球到达 (填“AB之间”“B”或“BC之间”)时速度最大;整个过程不计能量损耗,小球的机械能 。(填“守恒”或“不守恒”)
18.学了酸的化学性质,某同学以稀硫酸为主题,绘制了“多彩酸世界”思维导图。
(1)若用Cu(OH)2实现②,会得到 色溶液。
(2)写出能发生③反应的单质 。
(3)若选用BaCl2溶液实现⑤,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19.最近人造肉火遍了网络。人造肉分为两种,一种是植物蛋白肉,另一种是用动物的干细胞培养得到的细胞肉,人造肉的蛋白质含量和肉一样甚至比肉还高。下列是蛋白质在人体内代谢的思维导图,请据图回答:
(1)正常情况下,参与过程的消化液有 。
(2)b代表的生理过程是 。
20.“复兴号”科学动车组五节车厢A~E分别代表五种常见物质,且都有一种相同的元素。如图所示“→”表示相邻车厢的物质间转化关系。其中A是用于医疗急救的气体,B是黑色固体,D、E是显碱性的不同类别物质,且D广泛用于生产玻璃和洗涤剂的碳酸钠。
(1)C的化学式 ;
(2)写出D到E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只有能与门两边的“车厢”都反应的“旅客”才可从此门上车,则“旅客”氢氧化钙可以从______上车。
A.门1 B.门2 C.门3 D.门4
21.如图是运动员在做俯卧撑和引体向上时的锻炼场景:
(1)图甲是静止时地面对双手的支持力为F1,图乙是静止悬挂在单杠上时,单杠对他的作用力为F2,则F1 F2。
(2)如图乙,运动员的质量为60kg,做一次引体向上需克服重力做功 J,如果在1min完成10个引体向上,则他的功率是 W。(g取10N/kg,同下)
22.新陈代谢是生物的最某本特征。请回答下列问题:
(1)人体生命活动所需的水除来自饮水和进食外,还可由自身细胞的 产生;
(2)人体组织细胞需要的营养物质和氧气,是通过血液循环输送来的,其中能运送氧的是血细胞中的 ;(选填“红细胞”、“白细胞”或“血小板”)
(3)治疗急性肠炎往往需要静脉滴注抗菌药物。抗菌药物从体静脉进入循环系统到达发病部位,此过程中抗菌药物依次通过心脏各腔(如图)的顺序是 。
A.①→②→…③→④ B.③→④→…→①→②
C.①→②→…④→③ D.③→④→…→②→①
23.有一包固体,可能含有NaCl、NaOH、、、中的一种或几种。为确定其组成取少量固体加足量水溶解得到无色溶液M,进行下图实验。
试推断:
(1)生成白色沉淀A化学方程式是 。
(2)白色沉淀B的化学式是 。
(3)原固体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 。
三、探究题(共5小题,每空2分,共40分)
24.某化学实验活动小组的同学为了探究实验室中久置氢氧化钠固体的成分,进行了有关实验,请你参与他们进行的探究活动:
【猜想与假设】猜想Ⅰ:全部是NaOH;猜想Ⅱ:全部是Na2CO3;猜想Ⅲ: 。
【实验与探究】(1)实验如下:
实验操作步骤 实验现象 结论及解释
步骤一:取少量固体样品于试管中,加蒸馏水完全溶解,然后加入足量的稀盐酸 实验过程中始终没有气泡产生 证明猜想 成立
步骤二:取少量固体样品于试管中,加蒸馏水完全溶解,然后滴加氯化钡溶液 实验过程中产生 证明猜想Ⅱ或Ⅲ成立,发生的化学方程式为:
(2)为了进一步地验证猜想结果,小明同学提出了如下实验方案:继续步骤二的实验,过滤,然后向滤液中滴加无色酚酞试液,若酚酞变红,则猜想Ⅲ成立;.若酚酞不变红,则猜想Ⅱ成立。小华同学立即对小明同学的方案提出了质疑,通过查阅资料知道,氯化钡溶液呈中性,不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但碳酸钠溶液呈 性(填“酸”或‘碱”),能使酚酞变红。因此,他认为该方案的操作步骤中应该改进的是 。
25.如图所示是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实验,小明对碳与氧化铜反应生成的气体成分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碳燃烧时可能生成,也可能生成CO,那么碳与氧化铜反应生成的气体是否也有多种可能?
【作出猜想】猜想①:CO;猜想②:;猜想③:CO和。
【设计方案】打开K,缓缓通入干燥的氮气一段时间,关闭K,点燃酒精灯,充分反应后,熄灭酒精灯,打开K,再通一段时间氮气。
方案一:从定性观察角度判断
(1)若观察到B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可排除猜想 。
(2)实验结束后,需要先熄灭(选填“A”或“D”) 处的酒精灯。
(3)方案二:从定量计算角度判断取一定量炭粉和4g氧化铜的混合物进行实验,并测定表格中的四个数据:
反应前的质量反应后的质量
A(玻璃管+固)
B+C(广口瓶+混合液)
若猜想②成立,则理论上 (填“>”“=”或“<”)。
26.为了探究唾液淀粉酶的活性与温度的关系,小滨进行了如图甲实验。请分析回答:
步骤1:取10支试管,分为5组。每组2支试管中分别加入1mL唾液淀粉酶溶液和2mL浓度为2%的淀粉溶液。
步骤2:将每组唾液淀粉酶溶液和淀粉溶液混合并振荡。
步骤3:将装有混合溶液的5支试管(编号1、2、3、4、5)分别置于15℃、25℃、35℃、45℃、55℃水浴中。反应过程中,每隔1min从各支试管中取出一滴反应液,滴在多孔瓷板上
(1)小滨认为该实验过程有一个错误,应在步骤2前 (填操作过程)。
(2)纠正该实验错误步骤后,进行正确操作。第1min时,1~5号试管取出的反应液与碘液混合后均呈蓝色 。
(3)多次取样观察,记录各组实验试管中的反应物与碘液混合物开始呈棕黄色所需要的时间,结果如图乙所示。分析上述实验结果 。
(4)随食物进入人体胃、肠中的唾液淀粉酶最终转变成氨基酸,并被小肠吸收进入血液循环,这些唾液淀粉酶能转变成氨基酸的原因是 。
27.在测量小灯泡电功率的实验中,电源电压为4.5V,小灯泡的额定电压为2.5V,小灯泡正常发光时的电阻约为。
(1)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图甲中的实物电路连接完整。要求: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向左移动时,其接入电路的电阻变大,连线不得交叉 ;
(2)小金闭合开关,移动滑片到某一位置时,电压表示数如图乙所示,若她想测量小灯泡的额定功率,接下来的操作是 ;
(3)在实验中,发现小灯泡不亮,电压表有示数,电流表无示数,则出现故障可能是 。
(4)小金继续移动滑片,记下多组对应的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并绘制成图丙所示的关系图像,根据图像信息,小灯泡的额定功率是 W。
28.杆秤(如图甲)是我国古老的衡量工具,现今人们仍然在使用。某兴趣小组在老师的指导下,动手制作量程为20克的杆秤(如图乙)。
【制作步骤】
①做秤杆:选取一根筷子,在筷子左端选择两点依次标上“A”、“B”。
②挂秤盘:取一个小纸杯,剪去上部四分之三,系上细绳,固定在秤杆的“A”处。
③系秤纽:在秤杆的“B”处系上绳子。
④标零线:将5克的砝码系上细绳制成秤砣,挂到秤纽的右边,手提秤纽,移动秤砣,使秤杆在水平位置处于平衡状态,在秤砣所挂的位置标上“0”。
⑤定刻度:……
【交流评价】
(1)当在秤盘上放置物体称量时,秤砣应从“0”刻度向 侧移动。
(2)步骤④标零线的目的是 。
(3)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可知,杆秤的刻度是 (选填“均匀”或“不均匀”)的。定刻度时,小科和小思采用不同的方法,你认为 的方法更合理。
小科:先在秤盘上放1克物体,移动秤砣,使秤杆在水平位置处于平衡状态,在秤砣所挂的位置标上1;然后在秤盘上放2克物体 ;按上述方法直到标出所有刻度。
小思:在秤盘上放20克物体,移动秤砣,使秤杆在水平位置处于平衡状态,在秤砣所挂的位置标上20,0和20之间分为20等份,依次标上相应刻度。
四、解答题(共5小题,第29题6分,第30、31、32题各8分,第33题5分,共45分)
29.人体是一个协调配合、和谐统一的整体。如图中①②代表相关气体,③⑥代表生理过程,据图回答:
(1)水、无机盐、维生素和膳食纤维食物中不能被吸收进入血液循环的是 。
(2)人体的代谢终产物中排出体外途径最多的物质是 ,主要负责将CO2排除体外的排泄器官是 。
(3)人体每天形成的原尿大约有180升,而排出的尿液约为1.5升,这与图中过程④表示的 有关。
30.实验室用金属镁与100g稀盐酸溶液反应探究酸的性质。小海取反应后的溶液,逐渐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8%的NaOH溶液,产生沉淀质量与滴加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求:
(1)0.58g沉淀的成分为 。
(2)若在b点溶液中加溶液,出现白色沉淀 (选填“能”或“不能”)证明HCl有剩余。
(3)计算100g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31.小和尚甲、乙将总质量30kg的水桶(含水)用轻绳悬于轻质木棍的O点,分别在A、B点以竖直向上的力共同抬起木棍,如图,已知AO:BO=3:2,忽略手对木棍的作用力。
(1)将水桶从地面缓缓抬起50cm,至少需克服水桶(包括水)的重力做功 J;
(2)若抬起水桶后木棍保持水平,小和尚乙肩部所受压力为多大?( )
32.2022年5月,天舟四号货运飞船与空间站核心舱顺利对接。小宇通过查阅资料了解到,科技人员通常要检验飞船舱体的气密性。他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检测电路,电源电压保持不变,R0为100Ω的定值电阻,R为力敏电阻,其阻值随环境气压的变化规律如图乙所示,将R置于舱体中,舱体置于真空室中,舱体不漏气时,电压表示数为200V,舱体内气压为1.0×105帕。请计算:
(1)舱体不漏气时,通过R的电流是多少?工作10分钟,电路消耗的总电能是多少?
(2)若电压表示数为176伏时,此时舱内的气压值是多少?
33.科学课上科学老师做了一个有趣的实验,实验装置如图,两只球体积较大。小金同学先向集气瓶内缓慢通入足够多的气体,然后停止通入气体并将杠杆调至平衡,倒入浓NaOH溶液(液面不接触乒乓球)。请预测一下倒入浓NaOH溶液后你能观察到的怎样的现象,并说出它的科学道理。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A A A B B A B C B C
题号 11 12 13 14 15
答案 C C D C D
1.A
【详解】A、绍兴黄酒的制作过程中有新物质酒精等生成,是化学变化,符合题意;
B、仙居无骨花灯制作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C、黄杨木雕的制作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D、宁波金银彩绣制作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A
【分析】健康的生活方式有:作息有规律、保证均衡营养、一日三餐按时就餐、异性同学间应建立真诚友谊、积极参加文娱活动和体育运动、不吸烟、不酗酒、拒绝毒品等。 青少年思想发育不成熟,生活经验少,有了心理矛盾,及时向老师、家长请教,不能闷在心理,否则会影响身体健康。
【详解】A.适量运动能够促进血液循环、提高肺的通气量;增强心血管的机能,减少心血管疾病的发生,A正确。
B.喝酒会严重损害人的神经系统,过量饮酒会麻痹小脑,出现走路不稳的现象;过量饮酒会使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处于麻痹状态,出现幻觉,引起神经衰弱和智力减退;酗酒会导致心血管疾病,还会导致骨骼异常,增加骨折的发生率,B错误。
C.香烟烟雾中含有尼古丁、焦油等多种有害物质,这些物质进入吸烟者和周围的人体内会诱发多种疾病,特别是会影响循环系统的功能,造成动脉硬化,引发心脑血管病,严重的可能诱发肺癌。没有证据表明吸烟能够增强记忆力,C错误。
D.蛋白质是构成人体细胞的基本物质,人体的生长发育、组织的更新等都离不开蛋白质;青少年正处于身体发育的关键时期,应多吃含蛋白质丰富的食物,但摄取过量的蛋白质则有害无益,过量的蛋白质会在体内被分解,增加肾脏的负担,D错误。
故选A。
3.A
【详解】A、由图可知,生成物丁为水,是氢元素与氧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符合氧化物的特点,属于氧化物,选项正确;
B、由图可知,该反应的反应物是两种化合物,不符合置换反应的特点,不属于置换反应,选项错误;
C、由图可知,反应前N的化合价为+4价,H的化合价为+1价,反应后N的化合价为0,H的化合价仍为+1价,选项错误;
D、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分析,反应中甲、乙、丙、丁的化学计量数依次为1、2、3、4,则生成物丙和丁的分子个数比为3:4,选项错误,故选A。
4.B
【详解】A、向“镁粉”中加入适量稀盐酸,立刻产生大量气泡,产生的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即生成的气体为二氧化碳,说明镁粉中含有碳酸根离子,是一种碳酸盐,即碳酸镁,不是单质镁,选项错误;
B、由A可知,镁粉为碳酸镁,①中镁粉,即碳酸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水和二氧化碳,氯化镁属于盐,②中“镁粉”加入适量水长时间煮沸后,碳酸镁水解生成氢氧化镁、水和二氧化碳,,滤出白色固体,即氢氧化镁,加入稀盐酸,氢氧化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水,所以①②反应都生成了盐,选项正确;
C、②“镁粉”加入适量水长时间煮沸后,滤出白色固体,加入稀盐酸,固体溶解,但不产生气泡,即反应不生成二氧化碳,所以“镁粉”煮沸后滤出的白色固体不是碳酸镁,选项错误;
D、生石灰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放出热量,且生成的氢氧化钙有腐蚀性,会对手产生伤害,所以不可以用生石灰替代“镁粉”除去汗渍,选项错误,故选B。
5.B
【分析】将一定量的锌粉加入硝酸银和硝酸铜的混合液中,根据“远距离先置换原则”,锌先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银,后和硝酸铜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铜;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蓝色滤液,说明硝酸铜没有反应或部分反应,可知锌的量不足。
【详解】A、锌的量不足,说明硝酸铜没有反应或部分反应,如果硝酸银过量,则滤液中含有硝酸银,选项A不符合题意;
B、滤渣中一定含有反应生成的银,锌的量不足,硝酸铜可能没有反应,所以不一定含有铜,选项B符合题意;
C、蓝色滤液中含有硝酸铜,硝酸铜会与锌会发生置换反应,不能共存,所以滤渣中一定没有Zn,选项C不符合题意;
D、滤液中一定有锌先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锌,和未反应的硝酸铜,选项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6.A
【详解】每次上半身重心上升的距离均为0.3m,则他每一次克服重力做的功为
他在1min内做了50个仰卧起坐,则1分钟内克服重力所做的功为
W总=50W=50×90J=4500J
相应的功率约为
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7.B
【分析】观图可知:a是右心房、b是右心室、c是左心房、d是左心室;①是上腔静脉、②是主动脉、③是肺动脉、④肺静脉,解答即可。
【详解】血液循环路线如图所示:
A.由图可知,a中为颜色暗红含氧少的静脉血,A错误;
B.c为左心房,与之相连血管为肺静脉,内流动脉血,B正确;
C.心房与心室之间、心室与动脉之间,都有能开闭的瓣膜:这些瓣膜只能向一个方向开:房室瓣只能朝向心室开,动脉瓣只能朝向动脉开,即a、b以及c、d之间有房室瓣可以防止血液倒流,C错误;
D.肺循环途径为:b右心室→③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④肺静脉→c左心房,D错误。
故选B。
8.C
【详解】AB.将甲、乙鲜枣用粗细均匀的细竹签串在一起搁在去除部分枣尖露出枣核的丙鲜枣上,使之保持静止,杠杆处于平衡状态,根据图中甲的力臂比乙的力臂短,由杠杆平衡条件可知,甲的重力大于乙的重力,甲的质量大于乙的质量,故AB不符合题意;
C.将丙向右移动,若乙枣的质量不变,力臂减小,左侧力臂增大,若还想保持装置平衡,由杠杆平衡条件可知,则应该减小甲的质量,故C符合题意;
D.丙枣是支点,装置是否平衡与丙的质量无关,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9.B
【分析】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其结构是与其功能相适应的。
【详解】小肠适于吸收营养物质的结构特点是:小肠全长5~6米,增加了食物停留的时间,有利于消化和吸收;小肠内有环形皱襞和小肠绒毛,使小肠黏膜的表面积增加600倍,大大增加了消化和吸收的面积;小肠绒毛中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小肠绒毛壁和毛细血管壁都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利于吸收营养物质;而小肠内有许多种由消化腺分泌的消化液,如胰液、肠液等是与小肠的消化功能相适应的。可见B符合题意。
故选B。
10.C
【详解】A.小明家上次查看电能表示数为1255.4 kW·h,本次查看时电能表读数如图所示为1345.7 kW·h,则他家在这段时间内消耗的电能为90.3kW·h,故A错误;
B.电能表是测量电能的仪表,不是电功率,故B错误;
C.若只让一个标有:“220V 1000W”的电热水器正常工作12min即0.2h,消耗的电能为
由图电能表规格可知消耗1 kW·h的电能,转盘转3200转,现在消耗0.2 kW·h的电能,则转盘的转数为
故C正确;
D. 由图电能表规格可知短时间内允许的最大电流为40A,该电能表所在家庭电路短时间内允许的最大总电功率为
故D错误。
故选C。
11.C
【详解】A.甲实验中,活塞对筒内气体做功,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因此筒内气体内能增加,故A错误;
B.甲实验中,活塞对筒内气体做功,筒内气体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通过热传递的方式将内能传递给硝化棉,硝化棉的内能增加,故B错误;
CD.乙实验中,塞子跳起,是由于瓶内气体对塞子做功,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导致瓶内气体的内能减小,温度降低,故C正确,D错误。
故选C。
12.C
【分析】图中,①入球小动脉、②肾小球,③出球小动脉、④肾小囊、⑤肾小管、⑥收集管、⑦肾静脉。
【详解】A.肾小球是个血管球,它由①入球小动脉分出的数十条毛细血管弯曲盘旋而成,这些毛细血管最后汇成③出球小动脉。入球小动脉与肾动脉相连,肾动脉的动脉血流入入球小动脉,经肾小球时,肾小球的滤过作用主要是由于渗透压的作用而完成的,因而没有能量的消耗,故而从肾小球流出的血即出球小动脉的血仍然是动脉血,A正确。
B.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都可以经过肾小球滤过到④肾小囊内,形成原尿,B正确。
C.肾单位是肾脏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由肾小体和⑤肾小管组成,肾小管由②肾小球和④肾小囊组成,C错误。
D.原尿中剩下的其他废物,如尿素、一部分水和无机盐等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D正确。
故选 C。
13.D
【分析】
(1)血液循环路线如图所示:
(2)一般来说,血液在血管内的流动方向是动脉→毛细血管→静脉;根据图示中的血流方向可判定:a是动脉血管,b是毛细血管,c是静脉血管。
【详解】A.若b表示肺,血液流经肺部毛细血管时,根据气体扩散作用原理,肺泡中的氧气扩散进入血液,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扩散进入肺泡,因此与a肺动脉相比,c肺静脉内血液中的氧气含量增多,故A错误。
B.若b为小肠,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器官,小肠组织细胞进行生命活动消耗氧气,因此从小肠流出的血液是含氧少的静脉血,故B错误。
C.从血液循环图中看出,若b为心脏,则a中流静脉血(上、下腔静脉)或动脉血(肺静脉),c中流动脉血(主动脉)或静脉血(肺动脉),故C错误。
D.胰岛属于内分泌腺,能够分泌胰岛素,直接进入腺体内的毛细血管,再汇集到静脉c流出。胰岛素的作用是调节糖的代谢,促进血糖合成糖原,降低血糖浓度。人进食后,血糖浓度升高,胰岛素分泌增加。所以血管c内的胰岛素含量明显升高,故D正确。
故选D。
14.C
【详解】A、在密闭容器中用足量铜粉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氧气和铜反应生成氧化铜,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固体的总质量不断增加,直至氧气反应完全,故选项图像正确;
B、镁比锌活泼,与稀硫酸反应时,镁比锌反应剧烈,产生气体的速率大;稀硫酸中加入镁粉和锌粉时,根据质量关系可知:,,等质量的镁粉和锌粉和稀硫酸反应,镁产生的氢气多,故选项图像正确;
C、向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氢氧化钠溶液中不断加水,氢氧化钠的pH不断减小,但是溶液仍呈碱性,pH不会小于7 ,故选项图像错误;
D、向氯化铜和盐酸的混合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至过量,氢氧化钠先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后和氯化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氯化钠,因此反应一段时间后才产生沉淀,故选项图像正确。
故选C。
15.D
【详解】A. 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浓盐酸不具有吸水性,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此选项错误;
B. 酸雨的pH小于7,pH小于5.6的雨水一定是酸雨,此选项错误;
C. 离子是带电荷的粒子,但带电荷的粒子不一定是离子,如:质子、电子带有电荷,但不是离子,此选项错误;
D. 稀硫酸、稀盐酸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稀硫酸能与锌粒反应放出氢气,所以稀盐酸也能与锌粒反应放出氢气,此选项正确。
故选D。
16.(1)HCl
(2)Ca(OH)2
(3)NaOH
【详解】(1)胃液主要成分为盐酸,因此少量存在于人的胃液中,能帮助消化的是盐酸,化学式为HCl;
(2)熟石灰显碱性,与酸、二氧化碳均能反应,因此可用于砌砖,抹墙和改良土壤酸性的是熟石灰,化学式为Ca(OH)2;
(3)氢氧化钠的化学式为NaOH,俗称烧碱,其是强烈的腐蚀性固体,具有吸水性,可用作某些气体的干燥剂。
17. 非平衡 B 不守恒
【详解】[1]小球在C位置时受到的弹力大于小球的重力,此时小球不处于平衡状态。
[2]小球在AB之间,重力大于弹力,小球向下做加速运动,当到达B点时,小球受到的重力和弹力相等,此时速度最大,当小球继续向下运动时,由于弹力大于重力会做减速运动。
[3]整个过程若不计能量损耗,小球的机械能与弹簧的弹性势能之间不断发生转化,系统的总能量守恒,但小球的机械能是不守恒的。
18.(1)蓝
(2)铁/Fe
(3)BaCl2+H2SO4=BaSO4↓+2HCl
【详解】(1)若用Cu(OH)2实现②,氢氧化铜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会得到蓝色溶液;
(2)浅绿色溶液中存在亚铁离子,铁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溶液和氢气,所以能发生③反应的单质铁;
(3)若选用BaCl2溶液实现⑤,此反应是氯化钡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盐酸,化学方程式为:BaCl2+H2SO4=BaSO4↓+2HCl。
19. 胃液、肠液和胰液 吸收
【分析】食物中的淀粉、蛋白质、脂肪等大分子物质,在消化酶作用下转变成能溶于水的小分子物质的过程,叫做消化,包括物理消化和化学消化。消化后的营养物质通过消化道壁进入循环系统的过程叫做吸收。
【详解】(1)a是消化过程蛋白质在胃中开始被消化,在胃液的作用分解成多肽,进入小肠后,在肠液和胰液的作用下被彻底分解成氨基酸。
(2)消化后的营养物质通过消化道壁进入循环系统的过程叫做吸收,b过程是氨基酸进入血液循环系统,叫做吸收。
20.(1)CO2
(2)Na2CO3 + Ca(OH)2 = CaCO3↓+2NaOH
(3)C
【分析】A~E分别代表初中化学教材中五种常见物质,A是用于医疗急救的气体,所以A是氧气;D、E是显碱性的不同类别物质,且D广泛用于玻璃和洗涤剂生产,所以D是碳酸钠,E会转化成碳酸钠,碳酸钠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碳酸钙的沉淀,所以E可以是氢氧化钠;C会转化成碳酸钠反应,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所以C可以是二氧化碳,A能转化为B,B是黑色固体,B会转化成二氧化碳,氧气与铁在点燃条件下生成黑色的四氧化三铁,与铜加热时生成黑色氧化铜,一氧化碳与四氧化三铁在高温条件下生成铁和二氧化碳,与氧化铜加热时生成铜和二氧化碳,所以B是四氧化三铁或氧化铜,经过验证,推导正确。
【详解】(1)C可以是二氧化碳,化学式为:CO2;
(2)D到E发生的反应是碳酸钠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碳酸钙的沉淀,反应的化学方程式:Na2CO3 + Ca(OH)2 = CaCO3↓+2NaOH;
(3)氢氧化钙与碳酸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碳酸钙的沉淀,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只有能与门两边的“车厢”都反应的“旅客”才可从此门上车,则“旅客”氢氧化钙可以从门3上车。
故选C。
21.(1)</小于
(2) 420 70
【详解】(1)图甲中小明静止时地面对双手的支持力为F1,此时地面对双手的支持力与双脚的支持力的总和等于小明自身的重力大小,因此
F1<G
图乙中小明静止悬挂在单杠上时,单杠对他的作用力F2等于小明自身的重力,即
F2=G
因此
F1<F2
(2)[1]小明的重力
G=mg=60kg×10N/kg=600N
由图乙可知,小明做引体向上时,上升的高度h=0.7m,因此做一次引体向上需克服重力做功
W=Gh=600N×0.7m=420J
[2]小明1min完成10个引体向上,克服重力做的总功
W总=10W=10×420J=4200J
则他的功率
22. 呼吸作用 红细胞 B
【分析】(1)有机物在人体细胞中经过氧化分解,生成水、二氧化碳以及其它产物,同时释放能量的过程为呼吸作用。
(2)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血浆的功能是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和废物;红细胞的功能是运输氧,白细胞的功能是吞噬病菌,防御和保护,血小板的功能是加速凝血和止血。
(3)人体的血液循环途径可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两条途径。其中体循环的路线是: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身体各部分的毛细血管网→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肺循环的路线是: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
【详解】(1)人体生命活动所需的水除来自饮水和进食外,还可由自身细胞的呼吸作用产生。
(2)人体组织细胞需要的营养物质和氧气,是通过血液循环输送来的,其中能运送氧的是血细胞中的红细胞。
(3)静脉注射药物,药物进入血液后首先参与体循环,通过上下腔静脉进入心脏的右心房、右心室,然后再进行肺循环,通过肺静脉进入心脏的左心房、左心室。因此药物随血液循环依次流经心脏的右心房、右心室、左心房、左心室.即B:③→④→…→①→②。
【点睛】解题的关键是人体内物质的运输以及血液循环过程。
23.(1)
(2)AgCl
(3)氢氧化钠、硫酸钠
【分析】根据题目给出的流程图和信息:取少量固体加足量水溶解得到无色溶液M,因此NaOH、MgCl2或Na2CO3、MgCl2不能共存;加入酚酞试液,显红色,说明溶液显碱性;加入过量的稀盐酸,没有气泡产生,说明一定没有碳酸钠,一定有氢氧化钠,一定没有氯化镁;硫酸钠与硝酸钡反应生成硫酸钡白色沉淀和硝酸钠,则A是硫酸钡,原固体中一定有硫酸钠;氯化钠和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白色沉淀和硝酸钠,则B是氯化银。
【详解】(1)由分析知,A是硫酸钡,硫酸钠与硝酸钡反应生成硫酸钡白色沉淀和硝酸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故填:。
(2)由分析知,B是氯化银,化学式为AgCl,故填:AgCl。
(3)由分析知,原固体中一定含有氢氧化钠、硫酸钠,故填:氢氧化钠、硫酸钠。
24. NaOH和Na2CO3都有 I 白色沉淀 BaCl2+Na2CO3=2NaCl+BaCO3↓ 碱 步骤二中加足量的氯化钡溶液
【详解】[猜想与假设]氢氧化钠能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则久置氢氧化钠固体还可能为NaOH和Na2CO3的混合物;
[实验与探究](1)步骤一:碳酸钠能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而滴加稀盐酸时没有气泡产生,则说明固体中不含碳酸钠,则猜想Ⅰ成立;
步骤二:结论为猜想Ⅱ或Ⅲ中均含有碳酸钠,而碳酸钠能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则现象为有白色沉淀,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Na2CO3=CaCO3↓+2NaOH;
(2)碳酸钠溶液显碱性,能使酚酞溶液变红色;由于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的氢氧化钠能使酚酞溶液变红色,且过量的氢氧化钙也能使酚酞溶液变红色,而碳酸钠能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钠,氯化钡溶液显中性,则应将步骤二中的氢氧化钙改为过量的氯化钡溶液。
25.(1)①
(2)D
(3)=
【详解】(1)若观察到B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反应生成了二氧化碳,则可排除猜想①;
(2)实验结束后,需要先熄灭D处的酒精灯,以防止液体倒流炸裂玻璃管;
(3)若猜想②成立,m1-m2和m4-m3都是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则理论上(m4-m3)=(m1-m2)。
26. 将5组的试管分别置于15℃、25℃、35℃、45℃、55℃水浴中一段时间 淀粉酶的消化时间较短,部分未被消化分解的淀粉遇碘变蓝色 在15℃~55℃之间,唾液淀粉酶的活性随着温度的升高先增大后减小 唾液淀粉酶是一种蛋白质,可以被胃、肠中的消化液消化成氨基酸
【分析】淀粉遇到碘液会变蓝,麦芽糖遇到碘液不会变蓝。酶的活性受温度的影响,高温可能会使酶失去活性,低温会使酶的活性受到抑制。
【小题1】为了确保实验在设定的温度下进行,应在步骤2前将5组试管分别置于相应温度的水浴中预热,这样可以避免混合后再升温导致的温度不准确。
【小题2】在唾液淀粉酶的作用下,淀粉被分解成麦芽糖需要一定的时间,淀粉没有被完全消化,第4min时,其原因是淀粉酶的消化时间较短。
【小题3】分析图乙可知,在一定温度范围内,温度升高,唾液淀粉酶的活性增强,能更快地将淀粉分解,所以与碘液混合物开始呈棕黄色所需要的时间变短。但当温度过高时,唾液淀粉酶的活性会降低,淀粉分解速度减慢,与碘液混合物开始呈棕黄色所需要的时间变长。
【小题4】唾液淀粉酶是蛋白质,进入胃、肠后,会被胃蛋白酶和胰蛋白酶等分解成氨基酸,这是因为蛋白质在蛋白酶的作用下会被水解成氨基酸,以便被人体吸收利用。
27.(1)
(2)向右移动滑片,使电压表示数为2.5V
(3)小灯泡断路
(4)0.5
【详解】(1)由欧姆定律公式得出小灯泡的额定电流约为
故小灯泡的额定电流I额<0.6A,电流表量程应选0~0.6A,电流表接线柱选择0.6A,与小灯泡串联,故电流表标有0.6A接线柱应与小灯泡左侧接线柱连接。题中要求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向左移动时,其接入电路的电阻变大,因此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向左移动时接入电路中的电阻丝应增加,并且应一上一下的接,故接线柱B与开关右侧连接。如图所示:
(2)小金闭合开关,移动滑片P到某一位置时,电压表示数如图乙所示为2.2V,小于小灯泡的额定电压为2.5V,若她想测量小灯泡的额定功率,应使小灯泡达到额定电压2.5V,根据串联电路分压规律,则应该通过减小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阻值从而减小滑动变阻器两端的电压,故接下来应该向右移动滑片,使电压表示数为2.5V。
(3)经分析发现小灯泡不亮,电压表有示数,电流表无示数,则出现故障的原因可能是:小灯泡断路。
(4)根据图丙所示的I-U关系图像可知,小灯泡达到额定电压为2.5V时,电路中电流为0.2A,小灯泡的额定功率为
P额=U额I=2.5V×0.2A=0.5W
28. 右 避免杆秤自身重力对称量的干扰 均匀 小思
【详解】(1)[1]当在秤盘上没有放置物体时,秤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后,秤砣所挂的位置为“0”;
当在秤盘上放置物体称量时,由杠杆的平衡条件(m物g LAB=m秤砣g LBO)可知,在秤砣质量和AB不变的情况下,要使秤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应增大BO的大小,即秤砣应从“0”刻度向右侧移动。
(2)[2]图乙中,B点是支点,当在秤盘上没有放置物体时,秤砣挂在“0”点与杆秤自重平衡,所以步骤④标零线的目的是避免杆秤自身重力对称量的干扰。
(3)[3][4]如图,秤钩处不放物体时,杆秤平衡,则O点作为杆秤对应的质量刻度值为0g
该杆秤所能测量的物体质量的最大时,秤砣在C点,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可知
G物×LAB=G秤砣×LBC

由于LAB和G秤砣是定值,所以G物与LBC成正比,即杆秤的刻度是均匀。
所以定刻度时,小科的方法比较麻烦,而小思的方法比较简单,更合理。
29.(1)膳食纤维
(2) 水分 肺
(3)肾小管的重吸收
【分析】图中①是氧气,②是二氧化碳,③滤过作用,④重吸收作用,⑤胰腺分泌胰液,⑥胰岛分泌胰岛素。
【详解】(1)水、无机盐、维生素是小分子物质,能直接被消化道壁吸收,膳食纤维不能吸收。
(2)排泄是细胞代谢终产物排出体外的过程,细胞代谢终产物有水、无机盐和尿素、二氧化碳等。排泄的途径有三条:①二氧化碳和水以气体的形式通过呼吸系统由肺排出;②水分、无机盐和尿素通过汗腺分泌汗液通过皮肤排出;③大部分的水、无机盐和尿素通过肾脏形成尿液通过泌尿系统排出。可见通过三条途径都可以排出水分。主要负责将CO2排出体外的排泄器官是肺。
(3)一个正常的成年人一昼夜产生的原尿约有180升,而每天排出的尿液量仅为1.5升这主要是由于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对人体有用的一些物质如大部分的水、全部的葡萄糖和部分无机盐等被④肾小管重吸收进入血液。
30.(1)氢氧化镁/Mg(OH)2
(2)不能
(3)由根据化学方程式:Mg + 2HCl = MgCl2 + H2↑、NaOH+HCl=NaCl+H2O、MgCl2 + 2NaOH = Mg(OH)2↓+ 2NaCl可得关系式:NaOH~NaCl~HCl;
设: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x,
x=10.95g
答:100g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10.95%。
【分析】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氢气,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氯化镁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镁和氯化钠,根据图示可知,加入氢氧化钠开始不产生沉淀,一段时间后,再加入氢氧化钠产生沉淀,说明镁与盐酸反应所得溶液是氯化镁溶液和盐酸混合物。
【详解】(1)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氢气,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氯化镁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镁和氯化钠,可见0.58g沉淀的成分为氢氧化镁;
(2)b点时氢氧化钠与部分氯化镁反应,溶液中溶质为氯化钠和氯化镁,加AgNO3溶液,氯化钠和氯化镁都能和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白色沉淀,出现白色沉淀不能证明HCl有剩余;
(3)根据图示可知,150g氢氧化钠溶液与金属镁、稀盐酸溶液反应后的溶液恰好完全反应,见答案。
31. 150 180
【详解】(1)[1]水桶总重力为
G=mg=30kg×10N/kg=300N
将水桶从地面缓缓抬起50cm,至少需克服水桶(包括水)的重力做功为
W=Gh=300N×0.5m=150J
(2)[2]以A为支点,则由杠杆平衡条件可得
F乙lAB=GlAO
则可得
32.(1)2A;2.64×105J
(2)0.6×105Pa
【详解】(1)由图甲可知,定值电阻R0与压敏电阻R串联,电压表测R0两端的电压;通过R0的电流
由图乙可知,舱体内气压为1.0×105帕时,压敏电阻R的阻值
由串联电路的电阻特点可知,电路中的总电阻
由串联电路的电流特点可知,此时电路中的电流
由欧姆定律可知,电源电压
则工作10min,电路消耗的总电能
(2)根据串联电路的电流特点和欧姆定律可知,当电压表示数为176V时,通过R的电流
根据串联电路的电压特点可知,R两端的电压
根据欧姆定律可知,此时R的阻值
由图乙可知,此时舱内的气压值为0.6×105Pa。
33.倒入浓NaOH溶液,杠杆左端下降;理由:并将杠杆调至平衡,倒入浓NaOH溶液,倒入浓NaOH溶液,由于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二氧化碳逐渐被吸收,瓶内恢复到原来状态,杠杆左端下降。
【详解】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通入二氧化碳后,左端小球受到的浮力增大,左端小球上升,右端小球下降;将杠杆调至平衡后,倒入浓NaOH溶液,由于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二氧化碳逐渐被吸收,瓶内恢复到原来状态,浮力减小,杠杆左端下降。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