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解密】5年(2020-2024)中考科学真题分类汇编 专题29 人、健康与环境(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中考解密】5年(2020-2024)中考科学真题分类汇编 专题29 人、健康与环境(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37.9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5-01-02 19:12:43

文档简介

/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科学
【中考解密】5年(2020-2024)中考科学真题分类汇编(精编版)
专题29 人、健康与环境
1.(2024 浙江)肥胖通常与遗传、生活习惯和心理因素等有关。
(1)与正常饮食相比,长期吃过多的高脂肪、高热量食物,人体获得的能量比消耗的能量更    ,易导致肥胖。
(2)肥胖会增加患糖尿病的风险。右图为人体肾单位结构示意图,原尿中的葡萄糖可在    (填图中序号)被重吸收。
(3)下列生活方式,有利于预防肥胖的有    (填字母)。
A.平衡膳食
B.适度参加体育锻炼
C.多吃膨化食品,多喝碳酸饮料
2.(2023 衢州)学习科学知识,选择健康生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远离毒品 B.经常不吃早餐
C.不愿与人交往 D.偏爱吃油炸食品
3.(2023 宁波)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下列生活方式与健康理念相符合的是(  )
A.远离毒品 B.暴饮暴食 C.吸烟酗酒 D.沉湎游戏
4.(2023 杭州)花开季节,对花粉过敏者来说,进入其体内的花粉属于(  )
A.抗原 B.传染源 C.病原体 D.抗体
5.(2023 衢州)青少年成长过程中,需摄入较多蛋白质。下列食物富含蛋白质的是(  )
A.米饭、土豆 B.番茄、丝瓜 C.鸡蛋、牛肉 D.花生、奶油
6.(2023 温州)近期,部分国家登革热病例呈上升趋势,需加强防疫。登革热是登革病毒经蚊子传播的传染病。下列预防措施中,属于控制传染源的是(  )
A.适当锻炼增强免疫力 B.将患者进行隔离治疗
C.清理积水改善环境卫生 D.涂驱蚊药以防蚊子叮咬
7.(2023 湖州)健康的身体是最大的财富。下列关于健康生活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流感流行期间,尽量少去公共场所
B.年轻人精力充沛,可以经常熬夜
C.营养过剩或不足都会影响身体健康,应平衡膳食
D.吸毒对身体的伤害几乎是毁灭性的,要远离毒品
8.(2023 绍兴)接种甲型H1N1流感疫苗能有效预防甲型H1N1流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型H1N1流感病毒具有细胞结构
B.接种疫苗后人体获得的免疫属于特异性免疫
C.从免疫学角度看,接种的流感疫苗属于抗体
D.从预防传染病的措施看,接种疫苗属于切断传播途径
9.(2023 杭州)罂粟开花结果后,其果汁可制成鸦片等毒品,我国法律规定严禁种植。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鸦片、吗啡和海洛因都是常见的毒品
B.鸦片等毒品具有很强的成瘾性,一旦吸食很难戒除
C.罂粟能开花结果,可判断它属于被子植物
D.罂粟开花结果的过程属于有性生殖,其果实由胚珠发育而成
10.(2023 台州)今年4月,我市某同学运用“心肺复苏”急救技能挽救了同学的生命。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在进行急救之前先拨打120急救电话
B.进行人工呼吸前,应先清除患者口鼻中的异物
C.进行如图的胸外心脏按压时,用力越大效果越好
D.胸外心脏按压与人工呼吸要有规律地交替进行
11.(2023 金华)“健康生活,珍爱生命”。下列关于健康生活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坚持体育锻炼,养成良好习惯 B.不与异性交往,保持身心健康
C.学会与人相处,乐观开朗合群 D.远离毒品,不要吸烟、酗酒
12.(2023 绍兴)拥有健康的生活方式,才能使我们拥有健康。下列不属于健康生活方式的是(  )
A.积极参加体育活动 B.为了减肥经常不吃午餐
C.远离毒品、烟草和赌博 D.遇到困惑时,向家人和朋友诉说
13.(2023 湖州)人类与传染病的斗争没有停止过。在牛痘疫苗问世前,天花病毒造成数亿人死亡,由于天花疫苗的发明、改进和广泛接种,天花终于在1979年被消灭。根据材料分析:
(1)天花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能独立生活,   (选填“寄生”或“共生”)在人体细胞内,摄取养分迅速增殖,破坏人体细胞。
(2)接种天花疫苗后,人们普遍获得了对天花的免疫。从控制传染病流行角度分析,此项措施属于    ;从免疫学角度分析,这属于    免疫。(选填“特异性”或“非特异性”)
14.(2023 浙江)器官的移植会受到法律、伦理等多方因素的制约。通过长期论证,《中华人民共和国器官移植条例》于2022年9月1日正式施行。
(1)要获得可移植的器官,首先涉及到对人体死亡的定义。我国法律规定的脑死亡标准之一是瞳孔反射消失。所谓瞳孔反射是指用手电筒照射病人瞳孔,观察是否缩小,如果脑干丧失功能,瞳孔不会缩小。“瞳孔反射”属于    (选填“条件”或“非条件”)反射。
(2)由于人体的    系统能分辨“自我”和“非我”,器官移植前首先要进行配型试验,移植后需要长期服用抗排异药物。
15.(2022 温州)新冠奥密克戎变异毒株具有强传播力。下列有关预防该变异毒株传染的措施中,属于保护易感人群的是(  )
A.开窗通风 B.接种疫苗 C.佩戴口罩 D.核酸筛查
16.(2022 台州)大麻、鸦片、海洛因和“摇头丸“等都是常见的毒品。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抵制毒品 B.种植毒品 C.注射毒品 D.吸食毒品
17.(2022 湖州)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因为毒品会损害人的免疫功能,所以吸毒极易导致严重的感染性疾病
B.因为呼吸道传染病的病原体主要是通过鼻腔进入人体的,所以佩戴口罩能阻止病原体入侵
C.因为酗酒能使中枢神经系统过度兴奋,所以酗酒能提高人的智力水平
D.因为香烟中含有焦油等致癌物质,所以吸烟会诱发癌症
18.(2022 绍兴)2021年,人类首次将基因编辑后的猪肾脏移植到人体中,短期内未出现强烈免疫反应,为人体器官的异种移植带来希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人体对移植器官的免疫反应属于特异性免疫
B.肾单位是人体的排泄器官,是肾脏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
C.若尿液中出现了大分子蛋白质,则发生病变的部位是肾小管
D.从肾脏流回心脏的血液首先到达四个腔中的左心室
19.(2022 金华)四月份,金华人民齐心协力,又一次有效地防控了新冠肺炎疫情的蔓延。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新冠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属于生物 B.新冠肺炎是一种高致病的遗传病
C.入侵人体内的新冠病毒属于传染源 D.接种新冠疫苗是为了保护易感人群
20.(2022 丽水)当前新冠疫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呈现多点散发。进行全员核酸检测是筛查感染者的有效措施,如下为核酸检测流程。
RNADNA荧光检测→结果确定
(1)开展全员核酸筛查并发现病毒感染者,并及时进行隔离和治疗。从预防传染病的角度分析,该措施属于    ;
(2)核酸上某些片段决定了新冠病毒的性状特征,这些片段称为    ;
(3)通常采集到核酸量太少,需经过PCR扩增后才能被荧光检测到,扩增需要聚合酶的参与。若扩增失败,可能的原因有    。
21.(2022 杭州)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有利于保持人体健康。回答下列与健康相关的问题:
(1)在人的主动脉基部有二条动脉分支,深入心肌中形成毛细血管网,然后再通过静脉,最终进入右心房。如果每天摄入糖类和脂肪过多,又缺少运动,则容易导致这二条动脉分支的管壁上有脂肪类物质沉积,管腔变窄,造成心肌供血不足。这种病变称为    。
(2)为有效防止新冠肺炎流行,近段时间杭州实施了常态化核酸检测工作。若某未接种疫苗且从未得过新冠肺炎的健康人,连续多次核酸检测阴性,则从传染病流行的环节看,该人属于    。应建议该人及时接种疫苗,少聚集,在公共场合戴口罩等。
(3)香烟的烟雾中含有多种致癌物质,而毒品不仅严重危害人体健康,且具有很强的成瘾性,一旦吸食很难戒除。因此青少年应该    。
(4)激烈运动前应适当做一下热身运动。如果突然运动过猛,可能导致关节头从    中脱出来而造成脱臼。
22.(2022 绍兴)2022年,在疫情防控中,为贯彻落实防疫“动态清零”总方针,绍兴市多地组织全员核酸检测。做核酸检测时,医务人员是从你的    (选填“口”、“鼻”或“耳”)伸入进行取样的。检测完成后,把医疗废物进行回收处理,这是预防传染病措施中的    。
23.(2022 台州)新冠疫情中,无症状感染者体内带有新冠病毒,能散播病原体。
(1)无症状感染者属于传染病流行环节中的    。
(2)有些无症状感染者体内会产生相应的抗体,从而获得免疫。该免疫方式属于    (选填“特异性”或“非特异性”)免疫。
(3)核酸检测能发现人体内有无新冠病毒。病毒中核酸的功能类似于DNA,具有控制生命活动的作用,是病毒的    物质。
24.(2022 舟山)细菌的抗药性是困扰医药界的难题。细菌的抗药性是原已存在的,还是抗生素使用后诱导出来的?为此,研究人员开展了“青霉素对细菌抗药性选择的研究”。
【实验方案】
Ⅰ.菌落培养:将金黄色葡萄球菌培养在普通培养基A上,如图甲所示。
Ⅱ.原位接种:将灭菌绒布在培养基A上按一下,使绒布面沾上菌落,然后再按到含有青霉素的系列培养基B(B1~B3)上,完成菌落的接种(使细菌在培养基B上的位置和菌落在培养基A上的位置一一对应),如图乙所示。
(1)实验所用绒布需要灭菌,其目的是    。
(2)实验所用培养基A和B的成分差别是    。
【预期结果】
一段时间后,如果B系列培养基上没有细菌长出,说明接种的这些菌落都没有抗药性。如果B系列培养基上都有部分菌落长出,且它们的数目和位置都是一样的(如图丙所示),则说明这些菌落对青霉素已具有    。
【验证推理】
根据B系列培养基上长出的这些菌落位置,找到培养基A上的原对应位置,然后取这些菌落转接种到含青霉素的培养基C上。若这些菌落都能生长,则说明“这些菌落的抗药性是原已存在的,而不是青霉素诱导出来的”,其理由是    。
25.(2022 宁波)我们常用乙醇溶液进行杀菌消毒。那么乙醇溶液的浓度(体积分数)越高,杀菌消毒效果就越好吗?对此,某科研机构曾做过下列探究。
【实验步骤】
①取10片无菌载玻片,均匀涂抹上等量的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菌悬液;
②待干燥后,向9片载玻片分别滴加相同体积的不同浓度乙醇溶液,另外1片滴加相同体积的无菌蒸馏水;
③10min后,测各载玻片上活菌量。测得的活菌量计作n,其中无菌蒸馏水试验组的活菌量计作n0;
④实验重复3次;
⑤用牛痘病毒替换金黄色葡萄球菌,按上述步骤进行实验。
【数据处理】
利用得到的实验数据计算相应的,并取平均值。以的平均值来表示乙醇溶液的杀菌消毒效果。数据处理结果如图所示。
【实验结论】
由实验可知:针对实验中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牛痘病毒,当乙醇溶液的浓度超过80%时,杀菌消毒的效果随乙醇溶液浓度的增大而    。
【实验反思】
科研人员发现该实验中60%~80%的乙醇溶液杀菌消毒效果较好。为证明其是否具有普适性,下一步的实验思路是:选取更多种类的    ,设置更多浓度梯度的乙醇溶液,多次重复实验,计算相应的,并取平均值,进行对比。
研究表明:70%~75%的乙醇溶液杀菌消毒效果最好。
【实际应用】在新冠疫情期间,常使用乙醇溶液进行杀菌消毒。根据上述结果,并结合乙醇的性质,下列使用方法合理的是    。
A.无水乙醇按需求稀释后再用来杀菌消毒
B.使用乙醇溶液杀菌消毒时要避免明火,远离高温物体
C.可用适宜浓度的乙醇溶液对快递包装盒的表面进行擦拭消毒
26.(2021 温州)19世纪晚期,德国医生科赫从患炭疽的牛甲体内采集到细菌S和R,将细菌S注入健康牛乙体内,细菌R注入健康牛丙体内。结果乙患上炭疽,而丙没有。这证明了炭疽的病原体是(  )
A.牛甲 B.牛乙 C.细菌S D.细菌R
27.(2021 衢州)青少年的健康事关国家的未来,下列属于健康生活方式的是(  )
A.远离毒品不要吸烟 B.体育中考后不再参加体育运动
C.为了学习经常不吃早餐 D.面对心理困惑不向任何人倾诉
28.(2021 宁波)使用公筷公勺正成为甬城市民文明用餐的良好风尚。从预防传染病的措施分析,使用公筷公勺属于(  )
A.控制传染源 B.切断传染途径
C.保护易感者 D.清除病原体
29.(2021 丽水)2021年全国各地陆续设立方舱医院,便于人们接种新冠疫苗(如图)。从预防传染病流行的措施来看,给健康人注射新冠疫苗属于(  )
A.控制传染源 B.切断传播途径
C.保护易感人群 D.消灭病原体
30.(2021 湖州)控制传染源是防止新冠肺炎传播的重要措施,下列做法属于控制新冠肺炎传染源的是(  )
A.在公共场所佩戴口罩,防止飞沫传播 B.接种新冠疫苗,产生抗体
C.设立专用病房,隔离新冠肺炎患者 D.对皮肤进行酒精消毒,杀灭病原体
31.(2021 杭州)近年来,在世界多地出现了严重的新冠肺炎疫情。下列措施不能有效预防新冠肺炎传染的是(  )
A.在公众场合戴口罩 B.隔离患者及密切接触者
C.接触公共物品后洗手 D.接种流感疫苗
32.(2021 绍兴)目前我国已经累计接种自主研制的新冠疫苗超5亿剂,并在世界各地推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新冠病毒属于传染源
B.从免疫学角度看,新冠疫苗属于抗体
C.注射疫苗后人体获得的免疫属于特异性免疫
D.从预防传染病角度看,注射新冠疫苗属于切断传播途径
33.(2021 杭州)吸食或注射毒品会严重危害人体健康。下列关于吸毒危害和禁毒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毒品具有很强的成瘾性,一旦吸食很难戒除,且毒瘾会越来越大
B.吸毒会损害人体神经、内分泌和生殖系统等,从而引发多种并发症
C.吸毒成瘾是一种危害性极大的人类遗传病
D.我国法律规定公民严禁种植大麻、罂粟等能提取毒品的植物
34.(2021 衢州)目前,我国已在接种的新冠疫苗有三种,其中灭活疫苗是一种典型的传统疫苗,由已杀灭的新冠病毒制成。据国家卫健委数据,截至5月底,全国累计报告接种已超6亿剂次。
(1)从免疫学角度分析,人体通过注射灭活疫苗获得免疫的方法属于    免疫。
(2)创建国家级文明城市过程中,衢州市委市政府提出“八个一”的行为要求,其中下列行为要求与预防传染病有关的是    。
A.车让人 B.行作揖礼 C.不随地吐痰 D.使用公勺公筷
35.(2021 杭州)疟疾是一种由疟原虫寄生引起的急性传染病。疟原虫是一种单细胞真核生物,它主要随按蚊叮咬进入人体,导致人体发病。近来,科学家发现一种名为沃尔巴克氏菌的细菌可以感染按蚊,从而导致蚊子唾液中的疟原虫含量大幅减少。而且感染某种沃尔巴克氏菌的雄性蚊子与未感染的雌性蚊子交配后所产生的卵大概率不能孵化而受感染的雌性蚊子与未感染的雄性蚊子交配所产生的后代都会感染沃尔巴克氏菌。
(1)按照传染病的传播途径进行分类,疟疾属于    传染病。
(2)疟原虫与沃尔巴克氏菌在细胞结构中最主要的区别是    。
(3)如图,能准确表示受感染的雌性蚊子与未感染的雄性蚊子交配产生后代的选项是   。
(4)与使用化学杀虫剂灭杀蚊子相比较,用沃尔巴克氏菌感染蚊子控制疟疾流行的优势在于
   (写出一点即可)
36.(2021 浙江)疫苗接种被认为是医学科学最伟大的成就之一。疫苗研发的主要阶段包括:分离获得毒株→制成疫苗→动物实验→临床试验→审批上市。那么如何评价疫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呢?
【探究目的】探究疫苗X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动物实验】
(1)实验方案:(图1)实验过程中,B组注射的是    。
(2)实验结果:仅A组小鼠的血清中检测到相应的特异性抗体,两组小鼠的其余生理和生化指标    ,说明疫苗X对小鼠是安全有效的。
(3)交流反思:有研究者认为,通过小鼠实验筛选出的疫苗,还需要用灵长类动物(如猴)实验评估疫苗,进一步确认安全有效后,方可进行临床试验。从进化角度分析,支持用灵长类动物实验评估疫苗的理由是    。
【临床试验】疫苗X的生产上市还需要经过三期的临床试验。(图2)
分组 志愿者 患病数
疫苗组 10000人 8人
安慰剂组 10000人 160人
结果分析:Ⅲ期临床试验在疫区招募了20000志愿者,试验结果如表所示,则该疫苗保护率是    。
注:疫苗保护率=(安慰剂组患病率﹣疫苗组患病率)÷安慰剂组患病率。
【社会参与】接种疫苗是对抗新冠疫情最有效的防范措施。当接种疫苗达到一定比率后就可以建立起免疫屏障,阻断疫情蔓延,因此接种疫苗不仅是为了个人的健康,更是为了全社会的健康。我们每个公民都应尽打快打疫苗。
37.(2020 宁波)“关爱生命,健康生活”。下列行为不利于健康的是(  )
A.保持乐观的生活态度 B.拒绝吸烟、酗酒、吸毒
C.参加体育锻炼 D.沉湎网络游戏
38.(2020 台州)联合国把每年6月26日定为国际禁毒日,倡导“爱生命,不吸毒”。以下有关毒品的认识错误的是(  )
A.毒品具有很强的成瘾性 B.吸毒会使免疫系统遭到损害
C.每个公民都应参与禁毒活动 D.为了兴奋可以吸食少量毒品
39.(2020 杭州)2020年初以来,世界多地先后爆发了严重的“新冠肺炎”疫情。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新冠肺炎”是一种高致病性的遗传病
B.勤洗手对“新冠肺炎”的传染没有预防效果
C.研制“新冠肺炎”疫苗的目的是有效切断传播途径
D.对确诊病例进行强制医学隔离的目的是控制传染源
40.(2020 绍兴)人体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主要来自有机物的缓慢氧化,因此,人体细胞正常工作不能缺少氧气,脑对缺氧特别敏感(见表)。当人的心跳骤停时,应立即进行胸外心脏按压(如图所示),持续而有节律地按压胸骨,使其心跳恢复,帮助血液循环系统恢复工作;胸外心脏按压还能改变胸腔容积,帮助呼吸系统恢复工作,使氧气和有机物到达脑。
缺氧时间 症状
3秒 头晕
20秒 意识丧失
60秒 呼吸停止,大小便失禁
4分钟 脑细胞不可逆转的损害
10分钟 脑死亡
请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解释胸外心脏按压帮助心跳骤停患者的脑恢复正常生理活动的原理。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科学
【中考解密】5年(2020-2024)中考科学真题分类汇编(精编版)
专题29 人、健康与环境
1.【答案】(1)多
(2)③
(3)AB
【解答】解:(1)高脂肪、高热量食物会导致人体摄入过多的能量,当能量摄入超过能量消耗时,多余的能量会转化为脂肪储存,从而导致肥胖。
(2)葡萄糖是在③肾小管被重吸收。在糖尿病的情况下,由于血糖水平升高,可能会出现葡萄糖未能完全被重吸收的情况,导致糖尿。
(3)AB、平衡膳食意味着摄入适量的热量和营养素,适度参加体育锻炼有助于增加能量消耗,两者都有助于控制体重,AB符合题意。
C、提到的膨化食品和碳酸饮料通常含有高热量和高糖分,多吃这些食品和饮料容易导致能量摄入过剩,不利于肥胖的预防,C不符合题意。
故选:AB。
故答案为:(1)多
(2)③
(3)AB
2.【答案】A
【解答】解:A、吸烟、喝酒、毒品都对身体有害,不利于身体健康,因此,不吸烟、不喝酒,远离毒品,属于健康的生活方式,正确;
B、经常不吃早餐,会导致能量供应不足,不利于身体健康,属于不健康的生活方式,错误。
C、不愿与人交往,不利于身体健康,属于不健康的生活方式,错误。
D、油炸食品含有大量有害物质,对健康不利,多吃油炸食品属于不健康的生活方式,错误。
故选:A。
3.【答案】A
【解答】解:健康的生活方式不仅有利于预防各种疾病,而且有利于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提高生活质量。尤其青少年要注意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大多数慢性疾病是在成年期发生的,但许多与之有关的不良生活方式却是在儿童和青少年时期形成的。健康的生活方式有:吃营养配餐,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坚持体育锻炼;按时作息,良好的起居习惯;不吸烟、不喝酒;拒绝毒品;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因此暴饮暴食、吸烟酗酒、沉湎游戏都不利于身体健康;远离毒品属于青少年健康生活方式。
故选:A。
4.【答案】A
【解答】解:“花粉”通过呼吸道进入人体,刺激淋巴细胞会产生相应的抗体,春暖花开的季节个别人就会出现全身红肿,后经医生诊断为花粉过敏,这里的“花粉”从免疫学角度分析相当于抗原。
故选:A。
5.【答案】C
【解答】解:A、米饭、土豆中富含有淀粉,不符合题意;
B、番茄、丝瓜中富含有维生素,不符合题意;
C、鸡蛋、牛肉中富含蛋白质,符合题意;
D、花生、奶油中富含脂肪,不符合题意。
故选:C。
6.【答案】B
【解答】解:A、适当锻炼增强免疫力,属于保护易感人群,A错误;
B、携带病原体的患者属于传染源,将患者进行隔离治疗属于控制传染源,B正确;
C、清理积水改善环境卫生,属于切断传播途径,C错误;
D、涂驱蚊药以防蚊子叮咬,属于切断传播途径,D错误;
故选:B。
7.【答案】B
【解答】解:A、流感流行期间,尽量少到拥挤的公共场所,这样做是为了保护易感者,A正确。
B、年轻人虽然精力充沛,但不能经常熬夜,要有合理的健康作息,B错误;
C、营养过剩会导致肥胖等问题,营养不足会导致营养不良,因此应平衡膳食,C正确;
D、吸毒对身体的伤害几乎是毁灭性的,会损害人的神经系统,降低人体的免疫力功能,并使心肺受损,呼吸麻痹,严重的会导致死亡。吸毒还有可能会违法犯罪,严重危害社会,因此一定要远离毒品,正确。
故选:B。
8.【答案】B
【解答】解:A、病毒没有细胞结构,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A正确。
B、接种疫苗后人体会产生相应的抗体,所以接种疫苗后人体获得的免疫属于特异性免疫。B正确。
C、从免疫学角度看,接种的流感疫苗属于抗原。C错误。
D、从预防传染病的措施看,接种疫苗属于保护易感人群。D错误。
故选:B。
9.【答案】D
【解答】解:A、鸦片、吗啡和海洛因都是常见的毒品,对人体的危害很大。A正确
B、鸦片等毒品具有很强的成瘾性,一旦吸食很难戒除,为了获得巨额毒资,有人就会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B正确。
C、被子植物的种子外面有果皮包被。罂粟能开花结果,可判断它属于被子植物。C正确。
D、罂粟开花结果的过程属于有性生殖,其果实由子房发育而成。D错误。
故选:D。
10.【答案】C
【解答】解:A、在进行急救之前先拨打120急救电话,拨打电话时要沉着冷静,切勿慌张、语无伦次,A正确;
B、进行人工呼吸前,应先清除患者口鼻中的异物,确保呼吸道的畅通,B正确;
C、进行如图的胸外心脏按压时,并不是用力越大效果越好。进行胸外按压时,施救者应双手叠放在一起,有节奏地、带有冲击力地用力向下按压病人的胸骨下端,使其下陷至少5厘米,然后放松,C错误;
D、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的方法结合时,要先做30次心脏按压,并保持气道通畅,再做2次人工呼吸,如此交替反复进行,D正确。
故选:C。
11.【答案】B
【解答】解:ACD、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吃营养配餐;坚持体育锻炼;按时作息;不吸烟、不喝酒;拒绝毒品;积极参加集体活动。所以“坚持体育锻炼,养成良好习惯”、“学会与人相处,乐观开朗合群”和“远离毒品,不要吸烟、酗酒”都是对健康生活的正确诠释。ACD正确。
B、我们要学会与人相处,乐观开朗合群,积极参加集体活动才能保持身心健康。所以不与异性交往,就无法保持身心健康。B错误。
故选:B。
12.【答案】B
【解答】解: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吃营养配餐;坚持体育锻炼;按时作息;不吸烟、不喝酒;拒绝毒品;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可见“积极参加体育活动”、“远离毒品、烟草和赌博”和“遇到困惑时,向家人和朋友诉说”都属于健康的生活方式。我们应该科学安排一日三餐,合理搭配各种食物,才能均衡的营养保证身体的正常发育,增强机体对疾病的抵抗力。所以“为了减肥经常不吃午餐”的做法不属于健康的生活方式。
故选:B。
13.【答案】(1)寄生
(2)保护易感人群;特异性
【解答】解:(1)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只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必须寄生在其他生物的活细胞内才能生活,并在所生活的细胞中以自我复制的方式进行增殖。天花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能独立生活,寄生在人体细胞内,摄取养分迅速增殖,破坏人体细胞。
(2)预防传染病的措施包括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人群。人体通过淋巴细胞产生抗体的免疫功能是后天获得的,只针对某一种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叫做特异性免疫。接种天花疫苗后,人们普遍获得了对天花的免疫。从控制传染病流行角度分析,此项措施属于保护易感人群;从免疫学角度分析,这属于特异性免疫。
故答案为:(1)寄生
(2)保护易感人群;特异性
14.【答案】(1)非条件
(2)免疫
【解答】解:(1)瞳孔反射是指用手电筒照射病人瞳孔,观察是否缩小,如果脑干丧失功能,瞳孔不会缩小。控制“瞳孔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脑干,属于非条件反射。
(2)人体具有一定的免疫能力,移植的器官相当于抗原,人体的免疫功能就能识别出“非已”成分,所以在器官移植前要进行配型工作,以降低排斥反应。
故答案为:
(1)非条件
(2)免疫
15.【答案】B
【解答】解:AC、开窗通风、酒精消毒、佩戴口罩都属于切断传播途径。AC不符合题意。
B、疫苗通常是用失活的或减毒的病原体制成的生物制品,疫苗相当于抗原。接种疫苗到人体后,会刺激人体内的淋巴烟胞产生相应的抗体,从而提高对特定传染病起到免疫作用,接种疫苗属于保护易感人群。B符合题意。
D、开展大规模的或者全员的核酸筛查的目的是迅速从人群当中把阳性感染者找出来,进而起到控制传染源的作用。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6.【答案】A
【解答】解:毒品对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都有很大的损害,可产生异常的兴奋、抑制等作用,出现一系列神经、精神症状,如失眠、烦躁、惊厥、麻痹、记忆力下降、主动性降低、性格孤僻、意志消沉、周围神经炎等。对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和生殖系统等都会造成严重的危害。毒品具有很强的成瘾性,一旦沾染,很难戒除,严重危害人体身心健康,危害社会。一而再、再而三地吸毒形成了对毒品的依赖性之后,吸毒后的快感会不断递减,因此,为了达到与原来同样的刺激强度,吸毒者必须加大剂量,如果毒品用量过度会引起吸食者猝死,后果不堪设想。因此我们要抵制毒品,尤其是青少年,要坚决远离毒品,坚决杜绝“第一口”,吸毒往往是从第一口开始的,一旦开始,就会成瘾。故A正确。
故选:A。
17.【答案】C
【解答】解:A、毒品主要是指鸦片、海洛因、冰毒、吗啡、可卡因等。国家规定管制的能够使人形成瘾癖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如杜冷丁等)被滥用时,也会成为毒品。吸毒会损害人的大脑,降低人的免疫力,所以吸毒极易导致严重的感染性疾病,A正确。
B、呼吸道传染病的病原体主要是通过鼻腔进入人体的,佩戴口罩能阻止病原体入侵,减少感染机会,B正确。
C、酗酒会使人中枢神经系统过度兴奋或麻痹抑制,引起酒精中毒,使酒精肝、肝硬化的患病率增高,C错误。
D、烟草燃烧时,烟雾中的有害物质如尼古丁、一氧化碳、焦油等有害物质进入人体,降低呼吸道的净化作用,使呼吸道容易受病菌侵袭而患气管炎、支气管炎等疾病。有害物质到达肺内后,还能诱发肺的疾病,D正确。
故选:C。
18.【答案】A
【解答】解:A、植入人体内的异体器官能够刺激人体产生抗体,相当于抗原,这种免疫反应属于特异性免疫,A正确。
B、肾脏是人体主要的排泄器官,肾脏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肾单位。B错误。
C、肾小球的结构类似滤过器,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血细胞和分子较大的蛋白质以外,其余一切水溶性物质都可以通过滤过屏障进入肾小囊腔,形成原尿。当肾小球发生病变时,肾小球的通透性会增加,原来不能滤过的蛋白质和血细胞被滤过掉,因而在尿液中出现大分子蛋白质和血细胞。C错误。
D、从肾脏流回的血液首先经过肾静脉,到达下腔静脉,然后达到心脏的右心房。D错误。
故选:A。
19.【答案】D
【解答】解:A、新冠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但能繁殖,属于非细胞生物,错误。
B、“新冠肺炎”是一种传染性很强的传染病,错误。
C、病原体是指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病毒、真菌和寄生虫等生物。因此新冠病毒属于病原体,错误。
D、从传染病的角度分析,给健康人接种新冠疫苗属于保护易感人群,正确。
故选:D。
20.【答案】(1)控制传染源。
(2)基因。
(3)温度不适宜,pH不适宜,酶本身失去活性。
【解答】解:(1)传染病的预防措施包括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等措施。开展全员核酸筛查并发现病毒感染者,并及时进行隔离和治疗。这在预防传染病的措施中属于控制传染源。
(2)基因是遗传的物质基础,是DNA分子上具有遗传信息的特定核苷酸序列的总称,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分子片段,基因通过复制把遗传信息传递给下一代使后代出现与亲代相似的性状。
(3)通常采集到核酸量太少,需经过PCR扩增后才能被荧光检测到,扩增需要聚合酶的参与。若扩增失败,可能的原因有温度不适宜,pH不适宜,酶本身失去活性。
故答案为:
(1)控制传染源。
(2)基因。
(3)温度不适宜,pH不适宜,酶本身失去活性。
21.【答案】(1)冠心病。
(2)易感人群。
(3)不吸烟、远离毒品。
(4)关节窝。
【解答】解:(1)如果每天摄入糖类和脂肪过多,又缺少运动,则容易导致主动脉基部二条动脉分支的管壁上有脂肪类物质沉积,管腔变窄,造成心肌供血不足。这种病变称为冠心病。
(2)传染病流行包括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这三个环节。若某未接种疫苗且从未得过新冠肺炎的健康人,连续多次核酸检测阴性,则从传染病流行的环节看,该人属于易感人群。应建议该人及时接种疫苗,少聚集,在公共场合戴口罩等。
(3)香烟的烟雾中含有多种致癌物质,而毒品不仅严重危害人体健康,且具有很强的成瘾性,一旦吸食很难戒除。因此青少年应该不吸烟、远离毒品。
(4)我们如果突然运动过猛,可能导致关节头从关节窝中脱出来而造成脱臼。
故答案为:
(1)冠心病。
(2)易感人群。
(3)不吸烟、远离毒品。
(4)关节窝。
22.【答案】口、鼻;切断传播途径
【解答】解:核酸检测多数情况下从鼻腔或者从嘴巴去取标本就可以了,可以从鼻腔去取鼻咽拭子,或者从嘴巴去取咽拭子进行检查。
故答案为:口、鼻;切断传播途径。
23.【答案】(1)传染源
(2)特异性
(3)遗传
【解答】解:(1)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称为传染源。新冠肺炎无症状感染者其体内有病毒的感染,但是没有出现肺炎症状的人,从传染病流行方面分析,无症状感染者属于传染源。
(3)有些无症状感染者体内在抗原刺激下淋巴细胞会产生相应的抗体,从而使人具有抵抗此病的免疫力,是出生后才有的,只能对特定的病原体有防御作用,该免疫方式属于特异性免疫。
(3)核酸检测能确定人体是否带有新冠病毒的遗传物质。病毒中核酸的功能类似于DNA,具有控制生命活动的作用,是病毒的遗传物质。
故答案为:(1)传染源
(2)特异性
(3)遗传
24.【答案】(1)除去绒布原有的杂菌,以免干扰实验。
(2)A培养基无青霉素,B培养基有青霉素;抗药性;A培养基的原对应位置所取的菌落之前没有接触过青霉素。
【解答】解:(1)灭菌绒布在实验过程中起到接种环的作用,所在接种前要进行消毒,除去绒布上原有的杂菌,以免干扰实验,使实验结果不准确。
(2)通过分析比较,培养基A与培养基B的区别就是培养基B上有青霉素,而培养基A中不含青霉素,青霉素是本实验的唯一变量。
一段时间后,如果B系列培养基上没有细菌长出,说明接种的这些菌落都没有抗药性。而如果B系列培养基上都有部分菌落长出,且它们的数目和位置都是一样的,则这些菌落的产生说明细菌对青霉素具有抗药性。
根据B系列培养基上长出的这些菌落位置,找到培养基A上的原对应位置,然后取这些菌落转接种到含青霉素的培养基C上,若这些菌落都能生长,说明这些菌落的抗药性是原已存在的,不是青霉素诱导出来的,是因为A培养基的原对应位置所取的菌落之前没有接触过青霉素。
故答案为:(1)除去绒布原有的杂菌,以免干扰实验。
(2)A培养基无青霉素,B培养基有青霉素;抗药性;A培养基的原对应位置所取的菌落之前没有接触过青霉素。
25.【答案】解:【实验结论】减弱。
【实验反思】细菌和病毒。
【实际应用】ABC。
【解答】解:【实验结论】根据图像信息可以看出,随着浓度再升高,的平均值变大,说明杀菌效果减弱;
故答案为:减弱。
【实验反思】为了确定消毒效果的普遍性,需要利用更多种类的细菌和病毒进行验证;
故答案为:细菌和病毒。
【实际应用】A、根据题目信息可知,乙醇浓度在70%﹣75%杀菌消毒效果最好,因此需要将无水乙醇稀释后使用,选项A正确;
B、乙醇属于易燃液体,因此需要远离明火和高温物体,避免引燃爆炸,选项B正确;
C、适宜浓度的乙醇溶液具有良好杀菌消毒效果,可以进行快递包装盒的擦拭消毒,选项C正确;
故选:ABC。
26.【答案】C
【解答】解:病原体是指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病毒、真菌和寄生虫等生物.德国医生科赫从患炭疽的牛甲体内采集到细菌S和R,将细菌S注入健康牛乙体内,细菌R注入健康牛丙体内。结果乙患上炭疽,而丙没有。这证明了细菌S使健康的牛患病,因此炭疽的病原体是细菌S。
故选:C。
27.【答案】A
【解答】解:A、吸烟、吸毒等不良行为都危害人体健康。香烟产生的烟气含有许多强致癌物和有害物质;毒品不仅损害人的中枢神经系统,对血液循环系统、呼吸系统、免疫功能也有影响,正确;
BC、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坚持平衡膳食;坚持适度体育锻炼。中考后不再参加体育运动、经常不吃早餐,不利于身体健康,不属于健康生活方式
错误;
D、性格孤僻、不愿与人交往,面对心理困惑不向任何人倾诉,说明心理不健康,不属于健康生活方式。错误。
故选:A。
28.【答案】B
【解答】解:预防传染病的措施包括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对于新冠疫情防控,提倡使用公筷公勺属于切断传播途径。
故选:B。
29.【答案】C
【解答】解:预防传染病的措施包括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从预防传染病流行的措施来看,给健康人注射新冠疫苗属于保护易感人群。
故选:C。
30.【答案】C
【解答】解:A、在公共场所佩戴口罩,防止飞沫传播属于切断传播途径,不符合题意;
B、接种新冠疫苗,产生抗体属于保护易感人群,不符合题意;
C、设立专用病房,隔离新冠肺炎患者属于控制新冠肺炎传染源,符合题意;
D、对皮肤进行酒精消毒,杀灭病原体属于切断传播途径,不符合题意;
故选:C。
31.【答案】D
【解答】解:从传染病角度看,新型冠状病毒能引起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因此新型冠状病毒是病原体。传染病的预防措施有三个: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新冠肺炎流行期间,戴口罩、勤洗手属于切断传播途径;隔离患者及密切接触者属于控制传染源;接触公共物品后洗手能有效预防新冠肺炎传染。接种流感疫苗只能预防流感而不能预防新冠肺炎。
故选:D。
32.【答案】C
【解答】解:A、病原体指能引起疾病的微生物和寄生虫的统称。新冠病毒属于病原体,A错误;
B、接种用的疫苗是由减毒的、低毒的、灭活的病原体,从免疫角度分析,新冠肺炎疫苗属于抗原,B错误;
C、疫苗注射到人体后,能刺激人体产生抵抗该病的一种特殊的蛋白质,叫抗体。抗体只能消灭特定的病原体,对其它病原体无效,因此属于特异性免疫,C正确;
D、传染病的预防措施包括: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从预防传染病角度看,注射新冠疫苗属于保护易感人群,D错误。
故选:C。
33.【答案】C
【解答】解:AB、毒品会损害人的免疫、神经、内分泌等系统,从而引发多种并发症,而且具有很强的成瘾性,一旦吸食很难戒除,AB正确;
C、毒瘾不是遗传病,C错误;
D、我国法律规定严禁种植能提取毒品的植物,罂粟能够提取出毒品,否则就是违法,D正确。
故选:C。
34.【答案】(1)特异性;
(2)BCD
【解答】解:(1)通过注射新冠病毒灭活疫苗获得的免疫功能,是后天形成的,只针对特定的病原体起作用,属于特异性免疫。
(2)控制传染病的措施有三个: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选项中A与预防传染病无关,B行作揖礼避免接触传播,CD、不随地吐痰、使用公勺公筷的目的是切断传播途径。
故答案为:
(1)特异性;
(2)BCD
35.【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解答】解:(1)按照传播途径的不同,传染病可以分为呼吸道传染病、消化道传染病、血液传染病和体表传染病,疟疾属于血液传染病。
(2)疟原虫属于动物,沃尔巴克氏菌属于细菌,因此二者在细胞结构中最主要的区别是沃尔巴克氏菌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3)受感染的雌性蚊子与未感染的雄性蚊子交配所产生的后代都会感染沃尔巴克氏菌,C符合题意。
(4)生物防治就是利用一种生物对付另外一种生物的方法。用沃尔巴克氏菌感染蚊子控制疟疾,与使用化学杀虫剂灭杀蚊子相比较,其优势在于可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降低对环境的破坏。
故答案为:
(1)血液
(2)沃尔巴克氏菌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3)C
(4)可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降低对环境的破坏
36.【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解答】解:(1)实验为探究疫苗X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为作对照实验,而A组注射的是X疫苗,因此B组注射的是等量的生理盐水。
(2)实验结果:仅A组小鼠的血清中检测到相应的特异性抗体,两组小鼠的其余生理和生化指标无明显差异,说明疫苗X对小鼠是安全有效的。
(3)交流反思;有研究者认为,通过小鼠实验筛选出的疫苗,还需要用灵长类动物(如猴)实验评估疫苗,进一步确认安全有效后,方可进行临床试验。从进化角度分析,支持用灵长类动物实验评估疫苗的理由是亲缘关系近。
(4)疫苗保护率=(安慰剂组患病率﹣疫苗组患病率)÷安慰剂组患病率×100%;
安慰剂组患病率=×100%=1.6%;疫苗患病率=×100%=0.08%;
疫苗保护率=×100=95%。
结果分析:Ⅲ期临床试验在疫区招募了20000志愿者,试验结果如表所示,则该疫苗保护率是95%。
故答案为:(1)等量的生理盐水;
(2)无明显差异;
(3)亲缘关系近;
(4)95%。
37.【答案】D
【解答】解: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吃营养配餐;坚持体育锻炼;按时作息;不吸烟、不喝酒;拒绝毒品;积极参加集体活动。经常玩手机、熬夜上网游戏,属于不健康的生活方式,D符合题意。
故选:D。
38.【答案】D
【解答】解:A、毒品具有很强的成瘾性,一旦沾染,很难戒除,严重危害人体身心健康,危害社会。A正确;
B、吸毒会使免疫系统遭到损害,B正确;
C、我们都要杜绝毒品,尤其是青少年,要坚决远离毒品,C正确;
D、坚决杜绝“第一口”,吸毒往往是从第一口开始的,一旦开始,就会成瘾。D错误。
故选:D。
39.【答案】D
【解答】解:A、“新冠肺炎”是一种传染性很强的传染病,错误。
B、勤洗手对“新冠肺炎”的传染有预防效果,属于切断传播途径,错误。
C、研制“新冠肺炎”疫苗的目的是保护易感人群,错误。
D、对确诊病例进行强制医学隔离的目的是控制传染源,正确。
故选:D。
40.【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解答】解:救护者双手叠放在一起,用掌根按压病人的胸骨下段约三分之一处,有节奏带有冲击力地用力向下按,使其下陷约5厘米,然后放松,救护者在患者的左侧,按压速度每分钟至少100次,每做1次胸外心脏按压,就做2次人工呼吸,如此交替反复进行,这是在急救时常用的方法。在手向下按压时,胸腔容积减小,气压增大,肺内气体被压出,手不按压胸骨时,胸骨上升,胸腔容积增大,气压减小,外界气体入肺。同时心脏受挤压,心脏内的血液被挤出,由心室流向动脉,由动脉运往全身各处。肺泡内氧气扩散进入血液,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肺泡,血液循环携带氧气和有机物进入脑,与脑细胞进行物质交换,脑细胞内有机物氧化分解释放能量,供生命活动所需。
故答案为:在手向下按压时,胸腔容积减小,气压增大,肺内气体被压出,手不按压胸骨时,胸骨上升,胸腔容积增大,气压减小,外界气体入肺。同时心脏受挤压,心脏内的血液被挤出,由心室流向动脉,由动脉运往全身各处。肺泡内氧气扩散进入血液,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肺泡,血液循环携带氧气和有机物进入脑,与脑细胞进行物质交换,脑细胞内有机物氧化分解释放能量,供生命活动所需。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