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8.4 常见的盐
1.化学中的盐是指( )
A.食盐(NaCl)
B.组成里含有金属离子的物质
C.组成里含有金属离子(或NH4+)和酸根离子的化合物
D.组成里含有阳离子和阴离子的化合物
2.李明同学学习了常见的盐后,对盐有如下的认识,你认为合理的是( )
A.盐溶液都是无色的
B.盐都是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的
C.盐都易溶于水
D.硫酸盐是指阴离子是硫酸根的盐
3.下列有关物质的化学式、名称及俗名不完全一致的是( )
A.NaCl 氯化钠 食盐 B.CaO 氧化钙 熟石灰
C.NaCO3 碳酸钠 纯碱 D.NaOH 氢氧化钠 烧碱
4.Na2CO3的水溶液呈碱性,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碳酸钠在水中会电离出OH-
B.往碳酸钠溶液中加稀硫酸后溶液的pH降低
C.碳酸钠溶液中存在OH-
D.往碳酸钠溶液中滴加紫色石蕊试液后溶液显蓝色
5.下列有关纯碱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纯碱难溶于水
B.纯碱是碱而不是盐
C.纯碱既可从内陆盐湖提取,又可用“侯氏联合制碱法”生产
D.纯碱中含有少量的小苏打可以用稀盐酸除去
6.下列有关物质用途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碳酸氢钠用于治疗胃酸过多症
B.食盐用作调味品
C.含亚硝酸钠的工业盐用于制酱油
D.大理石常用作建筑材料
7.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碳酸钙不能用作补钙剂
B.氯化钠可用于农业选种
C.碳酸氢钠是焙制糕点所用的发酵粉的主要成分
D.碳酸钠广泛用于玻璃、造纸、纺织和洗涤剂的生产等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大理石和石灰石是建筑上常用的石料,它们的主要成分是CaCO3
B.烧碱是制肥皂的主要原料,烧碱的主要成分是Na2CO3
C.硫酸铜可用于游泳池消毒,亦可用于自来水消毒
D.食用工业盐会中毒,工业盐中有毒的成分是NaCl
9.下列对实验过程的评价正确的是( )
A.某固体中加稀盐酸产生无色气体,证明该固体中一定含有CO32-
B.检验某固体中是否含有CO32-,只需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则一定是碳酸盐
C.向某无色溶液中滴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则该溶液中一定含有CO32-
D.检验食盐中是否混有纯碱,可用取样加入稀盐酸的方法
10.中国丝绸有几千年的历史传承。古代染坊常用某种“碱剂”来处理丝绸,该“碱剂”可使丝绸颜色洁白、质感柔软,其主要成分是一种盐,这种“碱剂”可能是( )
A.食醋 B.烧碱 C.草木灰 D.生石灰
11.有关酸碱盐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工业上常用稀硫酸除铁锈
B.水壶中的水垢常用食盐水来清洗
C.炉具清洁剂中的氢氧化钠具有强烈的腐蚀性
D.碳酸钠俗称纯碱,常用于玻璃、造纸、洗涤剂的生产
12.已知某白色固体可能是碳酸钙、碳酸钠、氯化钠和硫酸铜中的一种,取适量的该白色固体进行如下实验:
①加水溶解,观察到该固体易溶解,得无色溶液;②滴加酚酞试液,溶液无变化
依据实验现象判断白色固体是( )
A.碳酸钙 B.碳酸钠 C.氯化钠 D.硫酸铜
13.(中考·山西)某同学在家中找到一种白色粉末,到学校实验室进行实验,实验过程与现象如下:
对此粉末成分判断正确的是( )
A.该粉末一定是碳酸钙
B.该粉末中含有碳酸根离子,不可能含碳酸氢根离子
C.该粉末一定是一种碱
D.该粉末可能是碳酸钠或碳酸氢钠
14.初中化学教材中“家庭小实验”是利用家庭日常生活用品进行化学学习和探究的活动。食盐、食醋、纯碱等均为家庭厨房中常用的物质,利用这些物质你能完成的实验是( )
①测定自来水的酸碱度 ②鉴别食盐和纯碱③检验鸡蛋壳能否溶于酸④除去热水瓶中的水垢
A.①②③④ B.①③ C.②④ D.②③④
15.除去氯化钠溶液中混有的少量碳酸钠,应选用适量的试剂( )
A.稀硫酸 B.稀盐酸 C.澄清石灰水 D.硝酸银溶液
16.某学习小组测定实验室里一瓶NaOH溶液是否变质,以及变质程度,进行了下列实
验,实验方案正确的是( )
A.取少量样品,加入几滴酚酞溶液,溶液由无色变红色,证明氢氧化钠溶液没有变质
B.取少量样品,加入少量稀盐酸,没有气泡产生,证明氢氧化钠溶液没有变质
C.取少量样品,加入过量的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过滤,向滤液中加入几滴酚酞溶液,溶液不变色,证明氢氧化钠溶液完全变质
D.取少量样品,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过滤,向滤液中加入几滴酚酞溶液,溶液由无色变红色,证明氢氧化钠溶液部分变质
17.下列各组物质能发生反应的是( )
A.硫酸亚铁溶液和氯化镁溶液 B.铜和硝酸汞溶液
C.硝酸钡溶液和稀硝酸 D.铁和硫酸锌溶液
18.下列各组物质中,能相互反应且反应前后溶液总质量保持不变的是( )
A.铝和硫酸铜溶液 B.硫酸和烧碱溶液
C.氢氧化钠溶液和硫酸铜溶液 D.碳酸钾溶液和硝酸
19.选择适当的盐的化学式填空:
(1)常用作建筑材料的是_________;
(2)常用作调味品的是___________;
(3)烙制糕点用到的发酵粉是_____________;
(4)可用来治疗胃酸过多症的是_____________;
(5)可用作补钙剂的是____________;
(6)可用来制取氧气的有______________;
(7)侯德榜制得的“碱”是____________。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8.4 常见的盐
1.化学中的盐是指(C )
A.食盐(NaCl)
B.组成里含有金属离子的物质
C.组成里含有金属离子(或NH4+)和酸根离子的化合物
D.组成里含有阳离子和阴离子的化合物
解:生活中的盐是指氯化钠,俗称食盐,而化学上的盐是一类含有酸根离子和金属阳离子或者铵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所以C选项正确。
2.李明同学学习了常见的盐后,对盐有如下的认识,你认为合理的是(D)
A.盐溶液都是无色的
B.盐都是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的
C.盐都易溶于水
D.硫酸盐是指阴离子是硫酸根的盐
解:A、有些盐溶液不是无色的,如硫酸铜溶液是蓝色的,故错误;
B、铵盐是铵根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的,也是盐类,故错误;
C、有些盐不能溶于水,如碳酸钙、氯化钡、氯化银等,故错误;
D、硫酸盐是由硫酸根离子与其他金属离子(铵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故正确;故选D。
3.(中考·湘潭)下列有关物质的化学式、名称及俗名不完全一致的是(B)
A.NaCl 氯化钠 食盐 B.CaO 氧化钙 熟石灰
C.NaCO3 碳酸钠 纯碱 D.NaOH 氢氧化钠 烧碱
解:A、氯化钠(NaCl)的俗名是食盐,故A正确;
B、氧化钙(CaO)的俗名叫生石灰,不是熟石灰,故B错误;
C、碳酸钠(Na2CO3)的俗名是纯碱或苏打,故C正确;
D、氢氧化钠(NaOH)的俗名是火碱、烧碱、苛性钠,故D正确。故选B。
4.(中考·杭州)Na2CO3的水溶液呈碱性,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A.碳酸钠在水中会电离出OH-
B.往碳酸钠溶液中加稀硫酸后溶液的pH降低
C.碳酸钠溶液中存在OH-
D.往碳酸钠溶液中滴加紫色石蕊试液后溶液显蓝色
解析:A错误,碳酸钠在水中只能电离出Na+和CO32-,无法电离出氢氧根离子;B正确,碳酸钠显碱性,pH>7,加入稀硫酸后发生反应,溶液pH降低;C正确,碳酸钠在水中发生水解反应,产生OH-;D正确,碳酸钠显碱性,石蕊试液遇碱变蓝。
5.(中考·苏州)下列有关纯碱的说法正确的是(C)
A.纯碱难溶于水
B.纯碱是碱而不是盐
C.纯碱既可从内陆盐湖提取,又可用“侯氏联合制碱法”生产
D.纯碱中含有少量的小苏打可以用稀盐酸除去
解:A、纯碱是碳酸钠的俗称,易溶于水,故选项说法错误;
B、纯碱是碳酸钠的俗称,是由钠离子和碳酸根离子构成的,属于盐,故选项说法错误;
C、纯碱既可从内陆盐湖提取,又可用“侯氏联合制碱法”生产,故选项说法正确;
D、纯碱、小苏打均能与稀盐酸反应,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C。
6.下列有关物质用途的描述,不正确的是(C )
A.碳酸氢钠用于治疗胃酸过多症
B.食盐用作调味品
C.含亚硝酸钠的工业盐用于制酱油
D.大理石常用作建筑材料
解析:A、碳酸氢钠能与盐酸反应,所以可以用碳酸氢钠治疗胃酸过多症,不符合题意;
B、食盐有咸味,可作调味品,不符合题意;
C、亚硝酸钠有毒,所以含亚硝酸钠的工业盐不能用作制酱油,符合题意;
D、大理石比较常见,并且坚硬,是常用的建筑材料,不符合题意;故选C。
7.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A.碳酸钙不能用作补钙剂
B.氯化钠可用于农业选种
C.碳酸氢钠是焙制糕点所用的发酵粉的主要成分
D.碳酸钠广泛用于玻璃、造纸、纺织和洗涤剂的生产等
解:A、碳酸钙含有钙元素,是主要的补钙物质,故A错误;
B、将种子放在一定浓度的盐水里,利用浮力把好种子和坏种子分开来,故B正确;
C、碳酸氢钠受热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并且可以和酸反应,所以是发酵粉的主要成分,故C正确;
D、碳酸钠是化学工业的重要产品之一,它广泛用在玻璃、造纸、纺织、洗涤剂等工业,故D正确。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A.大理石和石灰石是建筑上常用的石料,它们的主要成分是CaCO3
B.烧碱是制肥皂的主要原料,烧碱的主要成分是Na2CO3
C.硫酸铜可用于游泳池消毒,亦可用于自来水消毒
D.食用工业盐会中毒,工业盐中有毒的成分是NaCl
解:A、CaCO3是大理石、石灰石的主要成分,可用于建筑工业,故正确;
B、烧碱是氢氧化钠的俗称,碳酸钠俗称纯碱,故错误;
C、硫酸铜可用于游泳池消毒,是因为铜离子有毒,因此不能用于自来水消毒,故错误;
D、工业盐有毒,其有毒成分是亚硝酸钠,而不是氯化钠,故错误;故选A。
9.下列对实验过程的评价正确的是(D)
A.某固体中加稀盐酸产生无色气体,证明该固体中一定含有CO32-
B.检验某固体中是否含有CO32-,只需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则一定是碳酸盐
C.向某无色溶液中滴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则该溶液中一定含有CO32-
D.检验食盐中是否混有纯碱,可用取样加入稀盐酸的方法
解:A、B、金属与盐酸反应放出氢气,碳酸盐与盐酸反应放出二氧化碳,金属为单质不含CO32-,故AB错误;
C、能与稀盐酸反应产生气体的溶液,可能含有CO32-或H CO32-,故错误;
D、检验食盐中是否混有纯碱,可加入稀盐酸,若有气泡产生,即可证明含有纯碱,故正确。故选D。
10.(中考·广州)中国丝绸有几千年的历史传承。古代染坊常用某种“碱剂”来处理丝绸,该“碱剂”可使丝绸颜色洁白、质感柔软,其主要成分是一种盐,这种“碱剂”可能是(C)
A.食醋 B.烧碱 C.草木灰 D.生石灰
解:由题意可知,该物质是一种盐,水溶液显碱性。
A、食醋显酸性,故错误;
B、烧碱是氢氧化钠的俗称,是碱,故错误;
C、草木灰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钾,是盐,且溶液显碱性,故正确;
D、生石灰是氧化物,故错误。故选:C。
11.(中考·齐齐哈尔)有关酸碱盐的说法错误的是(B)
A.工业上常用稀硫酸除铁锈
B.水壶中的水垢常用食盐水来清洗
C.炉具清洁剂中的氢氧化钠具有强烈的腐蚀性
D.碳酸钠俗称纯碱,常用于玻璃、造纸、洗涤剂的生产
解:A、硫酸能和氧化铁反应生成硫酸铁和水,所以工业上常用稀硫酸除铁锈,所以A选项是正确的;
B、水垢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碳酸钙不能和食盐水反应,所以不能用食盐水来清洗水垢,可以用食醋清洗,故B错误;
C、氢氧化钠具有强烈的腐蚀性,所以C选项是正确的;
D、碳酸钠俗称纯碱,常用于玻璃、造纸、洗涤剂的生产,所以D选项是正确的
12.已知某白色固体可能是碳酸钙、碳酸钠、氯化钠和硫酸铜中的一种,取适量的该白色固体进行如下实验:
①加水溶解,观察到该固体易溶解,得无色溶液;②滴加酚酞试液,溶液无变化
依据实验现象判断白色固体是(C )
A.碳酸钙 B.碳酸钠 C.氯化钠 D.硫酸铜
解:①加水溶解,观察到该固体溶于水,得无色溶液,说明没有沉淀和带颜色的物质,因此一定没有难溶性的碳酸钙,也一定无硫酸铜,如果有硫酸铜,那就是“蓝色溶液”;
②滴加酚酞试液,溶液无变化,说明溶液不能呈碱性,碳酸钠的水溶液呈碱性,则一定不含有碳酸钠:则依据实验现象判断白色固体的是氯化钠。故选C。
13.(中考·山西)某同学在家中找到一种白色粉末,到学校实验室进行实验,实验过程与现象如下:
对此粉末成分判断正确的是(D)
A.该粉末一定是碳酸钙
B.该粉末中含有碳酸根离子,不可能含碳酸氢根离子
C.该粉末一定是一种碱
D.该粉末可能是碳酸钠或碳酸氢钠
【详解】A、根据流程图可知,白色粉末溶于水,形成无色溶液,碳酸钙不溶于水,该粉末一定不是碳酸钙,故A错误;
B、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溶液都是碱性的,都可以使酚酞变红,并且都能够和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故B正确
C、碱的溶液虽然可以使酚酞变红,但能使酚酞变红的不一定碱,有的盐溶液呈碱性,同样能使酚酞变红,碱与盐酸反应没有二氧化碳生成,故C错误;
D、含有碳酸根离子和碳酸氢根离子的盐溶液,可以呈碱性;碳酸根离子和碳酸氢根离子可以与氢离子结合生成二氧化碳气体,能够产生实验中的现象,故可能含有这两种离子,故D错误。故选B。
14.初中化学教材中“家庭小实验”是利用家庭日常生活用品进行化学学习和探究的活动。食盐、食醋、纯碱等均为家庭厨房中常用的物质,利用这些物质你能完成的实验是(D)
①测定自来水的酸碱度 ②鉴别食盐和纯碱③检验鸡蛋壳能否溶于酸④除去热水瓶中的水垢
A.①②③④ B.①③ C.②④ D.②③④
解析:①测定自来水的酸碱度需要用pH试纸或pH计,利用这些物质不可以完成;
②食盐主要成分是氯化钠,纯碱主要成分是碳酸钠,醋酸可以与碳酸钠反应生成气体,不能与食盐反应,可用食醋鉴别食盐和纯碱,利用这些物质可以完成;
③鸡蛋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将鸡蛋壳放入食醋中,可以检验鸡蛋壳能否溶于酸,利用这些物质可以完成;
④水垢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食醋能与碳酸钙反应,生成可溶性的醋酸钙,除去热水瓶中的水垢,利用这些物质可以完成;故②③④利用这些物质都可以完成。故选D。
15.除去氯化钠溶液中混有的少量碳酸钠,应选用适量的试剂(B)
A.稀硫酸 B.稀盐酸 C.澄清石灰水 D.硝酸银溶液
解析:A、硫酸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硫酸钠、水和二氧化碳,硫酸钠对于氯化钠也是杂质,故A错误,
B、盐酸和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蒸发后就只是氯化钠固体了,故B正确,
C、澄清石灰水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过滤可以将碳酸钙沉淀除去,但是氢氧化钠对于氯化钠也是杂质,故C错误,
D、硝酸银和氯化钠、碳酸钠都会反应,这样杂质除去了主要物质也除去了,故D错误。故选B.
16.(中考·齐齐哈尔)某学习小组测定实验室里一瓶NaOH溶液是否变质,以及变质程度,进行了下列实
验,实验方案正确的是(C)
A.取少量样品,加入几滴酚酞溶液,溶液由无色变红色,证明氢氧化钠溶液没有变质
B.取少量样品,加入少量稀盐酸,没有气泡产生,证明氢氧化钠溶液没有变质
C.取少量样品,加入过量的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过滤,向滤液中加入几滴酚酞溶液,溶液不变色,证明氢氧化钠溶液完全变质
D.取少量样品,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过滤,向滤液中加入几滴酚酞溶液,溶液由无色变红色,证明氢氧化钠溶液部分变质
解:A、碳酸钠和氢氧化钠都显碱性,都能使酚酞变色,故A错误;
B、氢氧化钠部分变质成碳酸钠,氢氧化钠和少量的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也不会出现气泡,故B错误;
C、碳酸钠和氯化钡反应会生成碳酸钡沉淀,氢氧化钠能使酚酞变色,取少量样品,加入过量的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过滤,向滤液中加入几滴酚酞溶液,溶液不变色,证明氢氧化钠溶液完全变质,故C正确;
D、氢氧化钡会引入氢氧根离子,对后面的检验造成干扰,即使不存在氢氧化钠,溶液也会变色,故D错误;故选C。
17.下列各组物质能发生反应的是(B)
A.硫酸亚铁溶液和氯化镁溶液 B.铜和硝酸汞溶液
C.硝酸钡溶液和稀硝酸 D.铁和硫酸锌溶液
解析:B中铜的金属活动性比汞强,可以与硝酸汞发生置换反应。
18.(中考·河南)下列各组物质中,能相互反应且反应前后溶液总质量保持不变的是(B)
A.铝和硫酸铜溶液 B.硫酸和烧碱溶液
C.氢氧化钠溶液和硫酸铜溶液 D.碳酸钾溶液和硝酸
解:A、铝能够置换出硫酸铜中的铜,溶液中的溶质由硫酸铜变成硫酸铝,溶液质量减小,故不符合题意;
B、硫酸和氢氧化钠会反应,但没有气体和沉淀的产生,溶液的质量不变,故符合题意;
C、氢氧化钠和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溶液总质量减轻,故不符合题意;
D、碳酸钾和硝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气体,溶液总质量减轻,不符合题意;故选B。
19.选择适当的盐的化学式填空:
(1)常用作建筑材料的是_CaCO3_;
(2)常用作调味品的是_NaCl_;
(3)烙制糕点用到的发酵粉是_NaHCO3_;
(4)可用来治疗胃酸过多症的是_NaHCO3_;
(5)可用作补钙剂的是_CaCO3_;
(6)可用来制取氧气的有_KMnO4、KClO3_;
(7)侯德榜制得的“碱”是_Na2CO3_。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